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酸雨对茶梅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赵栋 潘远智 +3 位作者 邓仕槐 尚鹤 王芳 陈睿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191-319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pH的模拟酸雨对茶梅主要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方法,研究4种不同pH(2.0、3.0、4.0、5.6)的模拟酸雨对茶梅(Camellia sasanqua)叶片膜损伤、MDA含量、抗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Chl)含量以及气体交换参数... 【目的】探讨不同pH的模拟酸雨对茶梅主要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方法,研究4种不同pH(2.0、3.0、4.0、5.6)的模拟酸雨对茶梅(Camellia sasanqua)叶片膜损伤、MDA含量、抗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Chl)含量以及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在不同pH酸雨胁迫下,茶梅叶片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SOD、CAT和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其中,pH4.0的酸雨处理SOD及CAT活性最大;pH3.0处理的POD活性最大;Chl含量随酸雨pH的降低而降低,但降到pH2.0时突然增加,恢复到与对照相近的水平;Pn、Gs及Tr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i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Ls则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茶梅对酸雨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pH3.0大致可以认为是酸雨对茶梅造成隐形伤害的阀值,因此,可以作为酸雨灾害严重地区园林绿化及植被构建的物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茶梅 抗性 抗氧化物酶 生理生态
下载PDF
茶梅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种质创新 被引量:19
2
作者 林田 李天菲 +3 位作者 杨华 李寿国 葛国军 罗利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茶梅品种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种质创新工作,其中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自2002年起,共收集国内外茶梅品种80余种,建立品种资源基地并对其进行了鉴定评价,筛选出3个适于上海地区的品种,并登录新品种1个。
关键词 种质资源 茶梅 收集保存 鉴定评价 种质创新 基因库
下载PDF
茶梅品种‘冬玫瑰’不同花期及花器官的香气组成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洁 李辛雷 +2 位作者 殷恒福 范正琪 李纪元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3,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技术,分析茶梅品种‘冬玫瑰’(Camellia sasanqua‘Dongmeigui’)不同花期和花器官的香气组成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香气组成成分分别有30、49、42...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技术,分析茶梅品种‘冬玫瑰’(Camellia sasanqua‘Dongmeigui’)不同花期和花器官的香气组成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香气组成成分分别有30、49、42和48种,共有成分13种;随花朵开放,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苯乙酮和顺式-芳樟醇氧化物的相对含量随花朵开放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二者相对含量的总和均最高,分别为20.08%、44.92%和62.02%;随花朵开放,烷烃类和酚类成分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醛酮类成分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醇类和烯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芳香烃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盛花期,外轮花瓣、内轮花瓣、雄蕊和雌蕊香气的组成成分分别有31、48、34和24种,共有成分12种;其中,苯乙酮和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在内轮花瓣和雄蕊中的相对含量总和分别高达74.29%和76.32%。从成分类型看,外轮花瓣的香气以烯类和醛酮类成分为主,内轮花瓣和雄蕊的香气以醛酮类和醇类成分为主,雌蕊的香气以醇类、醛酮类、烷烃类和酚类成分为主。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茶梅品种‘冬玫瑰’花朵香气的组成成分在不同花期和花器官中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看,醛酮类和醇类成分是影响其香气浓郁程度的关键成分,其中主体成分是苯乙酮和顺式-芳樟醇氧化物,而内轮花瓣和雄蕊是其香气释放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品种'冬玫瑰’ 花期 花器官 挥发性成分 GC-MS技术
下载PDF
不同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洁 李辛雷 +2 位作者 范正琪 殷恒福 李纪元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34-942,共9页
为了探明不同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6个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冬星’挥发性成分为29种,‘小玫瑰’24种,‘冬玫瑰’42种,‘昭和之荣’25种,‘新... 为了探明不同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6个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冬星’挥发性成分为29种,‘小玫瑰’24种,‘冬玫瑰’42种,‘昭和之荣’25种,‘新乙女’31种;5种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但其主体特征成分均为苯乙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及芳樟醇;成分分类以醛酮类和醇类为主。完全重瓣型茶梅‘富士之峰’挥发性成分为21种;主体特征成分分别是顺式-芳樟醇氧化物、丁香醇、环己酮和十四烷;成分分类以醇类为主,其次为烷烃类。不同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雄蕊、花瓣是挥发性成分释放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花朵 挥发性成分 主体特征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西安地区茶梅露地栽培试验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祁云枝 李思锋 +2 位作者 李汝娟 刘奇峰 张宇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26-230,共5页
对茶梅(Camellia sasanqua Thunb.)在西安地区露地引种栽培的立地环境、栽培基质和土壤pH值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性研究,通过对其物候观察和生物学习性的掌握,初步确定茶梅在西安的抗寒等级在Ⅱ级以上,生活力在Ⅲ级以上,适应西安地区的气候... 对茶梅(Camellia sasanqua Thunb.)在西安地区露地引种栽培的立地环境、栽培基质和土壤pH值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性研究,通过对其物候观察和生物学习性的掌握,初步确定茶梅在西安的抗寒等级在Ⅱ级以上,生活力在Ⅲ级以上,适应西安地区的气候条件,为茶梅在西安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区 露地栽培 茶梅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3种生长调节剂对茶梅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永艳 宋妍 汪琼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42,共6页
分别使用不同浓度(600 mg/L、800 mg/L、1 000 mg/L、1 200 mg/L、1 400 mg/L)的3种生长调节剂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对茶梅嫩枝穗条处理后进行单因素扦插试验,经过150天的生长后,调查其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等生长指标,... 分别使用不同浓度(600 mg/L、800 mg/L、1 000 mg/L、1 200 mg/L、1 400 mg/L)的3种生长调节剂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对茶梅嫩枝穗条处理后进行单因素扦插试验,经过150天的生长后,调查其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等生长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探究最适合茶梅扦插繁殖的方法。结果表明,同种条件下,3种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对茶梅嫩枝穗条的生根具有显著的影响,萘乙酸及吲哚乙酸效果较好,吲哚丁酸效果相对较差。其中以1 200 mg/L吲哚丁酸处理穗条后的扦插效果最好,其生根率为66.7%,平均根长为0.83 cm,平均生根数为5.8条;1 000 mg/L的萘乙酸处理穗条的效果次之,生根率为53.4%,平均根长为1.34 cm,平均生根数为7.1条,均显著好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扦插 生长调节剂 生根率 根长 生根数量
下载PDF
茶梅冬星不同花期及花器官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洁 李辛雷 +2 位作者 殷恒福 范正琪 李纪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4-910,共7页
【目的】明确茶梅品种冬星主要挥发性成分及其变化特征,为茶梅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茶梅冬星花朵不同花期、不同花器官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变化。【结果】苯乙酮、... 【目的】明确茶梅品种冬星主要挥发性成分及其变化特征,为茶梅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茶梅冬星花朵不同花期、不同花器官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变化。【结果】苯乙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是冬星开花进程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其中苯乙酮相对含量随花朵开放逐渐升高,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花朵开放过程中,醛酮类、烯类和脂类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酚类、烷烃类和芳香烃类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醇类的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冬星花瓣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酚类,其次为醛酮类、烯类和烷烃类,主要成分为2,6-二(1,1-二甲基乙基)-4-(1-甲基丙基)苯酚;雄蕊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和醛酮类,主要成分为顺式-芳樟醇氧化物、6-乙烯基二氢-2,2,6-三甲基-2H-吡喃-3-(4H)酮和苯乙酮;雌蕊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其次为醛酮类、烷烃类和酚类,主要成分为顺式-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酮和芳樟醇。【结论】冬星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苯乙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挥发性成分释放的主要花器官是花瓣或雄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花期 花器官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鲜茶梅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 被引量:8
8
作者 吴迪迪 朱启航 +3 位作者 蒋加树 胡新 吴国琴 赵秀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65-69,共5页
为开发茶梅花在抗氧化方面的应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鲜茶梅花挥发油,研究其对1,1-二苯基-2-苦味酰基(1,1-diphenyl-2-picrylhydrs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从鲜茶梅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质量分数的0.917 25,... 为开发茶梅花在抗氧化方面的应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鲜茶梅花挥发油,研究其对1,1-二苯基-2-苦味酰基(1,1-diphenyl-2-picrylhydrs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从鲜茶梅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质量分数的0.917 25,主要成分为丁香酚(在茶梅花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344 88,下同以质量分数计)、二十烷(0.119 09)、二十四烷(0.078 82)、棕榈酸(0.076 54)、芳樟醇(0.054 30)。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样品量与清除率间呈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花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 DPPH自由基
下载PDF
山茶亚属品种黄海内宝珠的初步分类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方 傅承新 +1 位作者 夏宜平 徐碧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1-555,共5页
以油茶、普通茶梅品种“樱花”、冬茶梅品种“小玫瑰”、山茶花品种“秋牡丹”、“花牡丹”及待分类品种“黄海内宝珠”为材料 ,通过形态特征比较 ,花粉扫描电镜观察 ,酯酶 (EST)和过氧化物酶 (POX)同工酶谱分析等方法 ,经比较分析 ,结... 以油茶、普通茶梅品种“樱花”、冬茶梅品种“小玫瑰”、山茶花品种“秋牡丹”、“花牡丹”及待分类品种“黄海内宝珠”为材料 ,通过形态特征比较 ,花粉扫描电镜观察 ,酯酶 (EST)和过氧化物酶 (POX)同工酶谱分析等方法 ,经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黄海内宝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内宝珠 分类 山茶亚属 油茶组 普通茶梅群 品种
下载PDF
有机地表覆盖物对城市园林植物茶梅土壤三参数、养分、微生物的影响及肥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阚丽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4-91,共8页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5种有机地表覆盖物(木屑、松针、核鳞、树皮、枯叶)对城市园林植物茶梅土壤三参数(温度、含水量、电导率)、养分、微生物的影响,同时对其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灌木茶梅地表覆盖不同的有机覆盖物后,土壤...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5种有机地表覆盖物(木屑、松针、核鳞、树皮、枯叶)对城市园林植物茶梅土壤三参数(温度、含水量、电导率)、养分、微生物的影响,同时对其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灌木茶梅地表覆盖不同的有机覆盖物后,土壤温度和水分都呈升高趋势,土壤电导率除了覆盖木屑处理略高于对照(不覆盖)之外,其他覆盖处理都低于对照;土壤速效磷、有机质、速效钾含量都明显增加,速效氮含量变化则各有差异,土壤的pH值都呈下降趋势;土壤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都高于对照。灌木茶梅覆盖地表有机物处理后,通过对其土壤的三参数、养分及微生物相关分析可知,土壤温度与电导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速效磷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硝态氮与真菌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铵态氮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有机覆盖物处理后茶梅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土壤肥力综合得分排名为:核鳞>枯叶>树皮>松针>木屑>对照。由综合得分排列顺序可知,覆盖核鳞和枯叶的茶梅土壤肥力综合得分均处于平均线以上,覆盖树皮、松针、木屑的土壤肥力综合得分虽然低于平均线,但是它们的综合得分却都高于对照处理,表明有机地表覆盖物对茶梅土壤肥力改善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覆盖物 茶梅 土壤三参数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肥力综合评价
下载PDF
茶梅茎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启航 赵秀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61-64,69,共5页
为了解茶梅茎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茶梅茎、茶梅叶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从茶梅茎、茶梅叶挥发油中分别确定出27,37种成分,在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90 40,0.963 54。... 为了解茶梅茎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茶梅茎、茶梅叶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从茶梅茎、茶梅叶挥发油中分别确定出27,37种成分,在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90 40,0.963 54。其中,丁香酚为茶梅茎、茶梅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丁香酚在茶梅茎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922 23,在茶梅叶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913 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茎叶 挥发油 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两种山茶属植物化学成分的HPLC-MS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俊蓉 薛春迎 李永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4-981,共8页
采用HPLC-MS技术,对2种山茶属(Camellia Linn.)植物华东山茶(C.japonica)、茶梅(C.sasanqua Thunb)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质荷比及质谱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推测华东山茶19个色谱峰中的12个峰、茶梅20个色谱峰中的12个峰的成分。... 采用HPLC-MS技术,对2种山茶属(Camellia Linn.)植物华东山茶(C.japonica)、茶梅(C.sasanqua Thunb)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质荷比及质谱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推测华东山茶19个色谱峰中的12个峰、茶梅20个色谱峰中的12个峰的成分。结果表明:这两种山茶属植物含有酚酸类、儿茶素类、黄酮醇及糖苷类物质。为科学开发利用山茶及茶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山茶 茶梅 化学成分 HPLC—MS
下载PDF
仙客来和茶梅育苗基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传佳 林建军 +5 位作者 顾志康 毛斌 徐顺桃 郑守坤 宋小友 余启国 《广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1期67-70,共4页
对参试的不同基质配方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比较各育苗基质对仙客来和茶梅苗木的生长影响,并从成本分析结果,筛选出仙客来和茶梅较适宜的育苗基质配方为,(1)仙客来∶进口泥炭3∶椰糠4∶蛭石2∶珍珠岩1;国产泥炭3∶进口泥炭3∶蛭石3∶珍珠... 对参试的不同基质配方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比较各育苗基质对仙客来和茶梅苗木的生长影响,并从成本分析结果,筛选出仙客来和茶梅较适宜的育苗基质配方为,(1)仙客来∶进口泥炭3∶椰糠4∶蛭石2∶珍珠岩1;国产泥炭3∶进口泥炭3∶蛭石3∶珍珠岩1;(2)茶梅∶国产泥炭4∶椰糠3∶蛭石1∶黄心土2;国产泥炭6∶蛭石2∶珍珠岩1∶黄心土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客来 茶梅 基质性质 基质配方
下载PDF
山茶属3种植物花药超低温保存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常维霞 姚小华 龙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7,共6页
为有效保存山茶属植物的花粉,以茶梅(Camellia sasanqua)、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 Hu)和多齿红山茶(Camellia polyodonta How)成熟花药为试材,对不同干燥处理的花药进行超低温(液氮,-196℃)保存和水浴解冻的研究。结... 为有效保存山茶属植物的花粉,以茶梅(Camellia sasanqua)、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 Hu)和多齿红山茶(Camellia polyodonta How)成熟花药为试材,对不同干燥处理的花药进行超低温(液氮,-196℃)保存和水浴解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时间及不同预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后3种山茶属花粉的萌发率有显著影响。茶梅花药经30℃干燥处理4h,含水量为26.92%时,超低温保存后花粉活力最高;攸县油茶花药经30℃干燥处理2~4h,含水量为27.52%~33.71%时,超低温保存后花粉萌发率最高;多齿红山茶花药经30℃干燥处理1~3h,含水量为20.98%~37.95%时,超低温保存效果最佳。3种花药经-26℃预冻处理,超低温保存后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4℃处理和不预冻处理的对照;超低温保存后38℃(2min)水浴解冻效果最好。3种植物新鲜花药在室温下干燥保存20~40d,花粉活力基本丧失。而经超低温保存半年,3种花药花粉仍具较高的活力,甚至超过保存前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攸县油茶 多齿红山茶 花药 花粉 超低温保存 花粉活力
下载PDF
基于花期差异和ISSR-PCR分析的不同茶梅品种间亲缘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园 解元 +2 位作者 杨自云 陈龙清 吴田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9-217,共9页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茶梅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后续的良种筛选和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引自不同原产地的34个具有代表性的茶梅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树形、叶质、花色、花瓣类型、花瓣数量、花期等6个形态学性状进...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茶梅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后续的良种筛选和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引自不同原产地的34个具有代表性的茶梅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树形、叶质、花色、花瓣类型、花瓣数量、花期等6个形态学性状进行了观察记录和分类统计;在此基础上,采用试剂盒法,选择完整、健壮、表现良好的鲜叶,提取34个茶梅品种的基因组DNA,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采用10个优选的ISSR引物,对茶梅品种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使用NTsys软件构建品种间的聚类分析图。【结果】扩增得到142条重复性好、清晰稳定的PCR条带,其中多态位点数为136个,多态性条带的比例为95.7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茶梅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2~0.91;当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0时,供试的茶梅品种被聚成6个类群,类群Ⅰ和Ⅵ中都仅有1个茶梅品种,分别是‘立寒1号’与‘笑颜’;类群Ⅱ和Ⅳ中都包含了12个茶梅品种;类群Ⅲ和Ⅴ中都包含了4个茶梅品种。【结论】基于花期差异情况结合ISSR-PCR分析结果分析发现,34个茶梅品种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各个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均较远,加之不同类群中的茶梅品种在株型、花型、花色、花期等形态学性状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故类群之间可进行杂交,以选育出花期较长的茶梅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ISSR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茶梅芽苗砧嫁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晓霖 幸伟年 左继林 《南方园艺》 2013年第5期12-13,17,共3页
利用芽苗砧嫁接繁育茶梅苗比扦插法缩短育苗周期2~3年,可实现油茶籽当年播种催芽、当年嫁接、当年出圃.同时,芽苗砧嫁接不受自然条件和天气的制约,技术操作简单可行,成活率高达90%以上,是加速优良园林苗木繁育进程、提高育苗经济效益... 利用芽苗砧嫁接繁育茶梅苗比扦插法缩短育苗周期2~3年,可实现油茶籽当年播种催芽、当年嫁接、当年出圃.同时,芽苗砧嫁接不受自然条件和天气的制约,技术操作简单可行,成活率高达90%以上,是加速优良园林苗木繁育进程、提高育苗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芽苗砧 育苗
下载PDF
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茶梅品种的抗寒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章丹峰 陈晓玲 +1 位作者 吴楠 于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248-1250,共3页
【目的】测定杭州地区5个常见茶梅品种的抗寒性,为茶梅品种向长江以北地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目前杭州地区园林应用最广的5个山茶科山茶属茶梅品种立寒、朝仓、昭和之荣、冬牡丹、笑颜为试验材料,在冬季低温条件下进行相对电... 【目的】测定杭州地区5个常见茶梅品种的抗寒性,为茶梅品种向长江以北地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目前杭州地区园林应用最广的5个山茶科山茶属茶梅品种立寒、朝仓、昭和之荣、冬牡丹、笑颜为试验材料,在冬季低温条件下进行相对电导率测定,并于寒害发生后进行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结果】5个茶梅品种均随着外界气温的降低,相对电导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温半致死温度处于-21~-14℃。【结论】5个茶梅品种对低温环境均具有较强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及一定的抗寒能力,其中以昭和之荣的抗寒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自然低温 电导法 LOGISTIC方程 抗寒性
下载PDF
不同茶梅品种杂交亲和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国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77-2382,共6页
为了解茶梅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并为其亲本选择选配提供理论依据,以12个茶梅品种为材料,采用不规则配组法共配对72个组合,开展了花粉活力比较及杂交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有66个杂交组合能结实(91.7%),每个组合平均结实率为28.63%,其中14... 为了解茶梅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并为其亲本选择选配提供理论依据,以12个茶梅品种为材料,采用不规则配组法共配对72个组合,开展了花粉活力比较及杂交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有66个杂交组合能结实(91.7%),每个组合平均结实率为28.63%,其中14对组合杂交亲和性强(结实率在50%以上),并以‘晚霞’ב银元’的杂交亲和性最好(结实率达100%),43对组合杂交亲和性较强(结实率在10.0%~46.2%),9对组合的杂交亲和性较差(结实率低于10%);另有6对杂交组合无法获得杂交果实(8.3%);花粉活力对杂交亲和性有一定的影响,但杂交亲和性与花粉活力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供试茶梅品种中,‘有希’作为杂交父本或母本的亲和性均表现较强,‘乙女’、‘秋芍药’、‘昭和之荣’作为杂交母本的结实性较强,‘东红牡丹’、‘丹玉’、‘银元’、‘堪次郎’作杂交父本可增强母本结实性,‘晚霞’具有适合作杂交母本的单一偏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花粉活力 杂交亲和性 结实率
下载PDF
油茶嫁接山茶花的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杜忠 曾彦 李秋凤 《广西林业科学》 2008年第3期161-163,共3页
对山茶花品种嫁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油茶(Camellia oleifera)树桩作砧木,经过砧木树桩的采集、移植、嫁接和嫁接后管理等过程,能较快地培育出较大型、树姿美观的茶梅(Camellia sasanqua)观赏树。油茶砧木树桩来源广,嫁... 对山茶花品种嫁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油茶(Camellia oleifera)树桩作砧木,经过砧木树桩的采集、移植、嫁接和嫁接后管理等过程,能较快地培育出较大型、树姿美观的茶梅(Camellia sasanqua)观赏树。油茶砧木树桩来源广,嫁接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花 嫁接 砧木 油茶
下载PDF
不同氮沉降对耐冬山茶和茶梅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翔 李辉 +6 位作者 郭霄 李明燕 柳健 李有 刘庆超 王奎玲 刘庆华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262-272,共11页
以耐冬山茶[Camellia japonica(NaiDong)]和茶梅(Camellia sasanqua)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氮沉降量(0、6、12 g·m^(-2)·a^(-1))与3个氮沉降添加频率(6、12、18 d),测定幼苗生长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生物量等生... 以耐冬山茶[Camellia japonica(NaiDong)]和茶梅(Camellia sasanqua)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氮沉降量(0、6、12 g·m^(-2)·a^(-1))与3个氮沉降添加频率(6、12、18 d),测定幼苗生长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生物量等生理生态学指标,探讨不同氮沉降对其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重度氮沉降和高添加频率下茶梅的株高明显升高,氮沉降对山茶影响不显著。茶梅的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轻、重度氮沉降量处理组随着添加频率的下降而下降,而氮对耐冬山茶幼苗的生物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耐冬山茶细胞间隙CO_(2)浓度(Ci)在中、高添加频率下先下降后上升,而茶梅的Ci在中、低氮添加频率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耐冬山茶初始荧光F_(0)在轻度氮沉降且高添加频率条件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而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_(v)/F_(0)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茶梅仅在重度氮沉降且中添加频率下F_(0)值最低。结果表明氮沉降的促进作用可能存在阈值,且耐冬山茶的阈值可能明显高于茶梅。耐冬山茶和茶梅对氮沉降具有一定耐受性,过高的氮沉降会对耐冬山茶和茶梅产生抑制作用,高添加频率能够缓解高氮沉降量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冬山茶 茶梅 氮沉降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