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分离的微孢子虫Vairimorphasp.MG_4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祥明 杨琼 +6 位作者 黄炳辉 廖森泰 方定坚 黄星光 余爱群 徐兴耀 卢铿明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25-229,共5页
从家蚕分离到一种小型微孢子虫 (MG4 )。MG4 孢子大小为 2 72± 0 1 2 μm× 1 98±0 2 2 μm ;孢子具单核、双核 2种类型 ,极丝在 6~ 9圈之间 ;在家蚕体内以 2种不同的生活史发育 ,发育过程符合变态孢虫属Vairimorph... 从家蚕分离到一种小型微孢子虫 (MG4 )。MG4 孢子大小为 2 72± 0 1 2 μm× 1 98±0 2 2 μm ;孢子具单核、双核 2种类型 ,极丝在 6~ 9圈之间 ;在家蚕体内以 2种不同的生活史发育 ,发育过程符合变态孢虫属Vairimorpha微孢子虫发育特征 ;对家蚕有弱的食下传染能力 ,主要寄生在后部中肠的气管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孢子虫 变态孢虫属 致病机理 MG4
下载PDF
裳卷蛾变形孢虫(Vairimorpha ceraces sp.nov.)对家蚕、鱼类的感染性试验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仁华 万永继 +4 位作者 刘强波 涂增 冯光强 张琳 冯兴无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2,共5页
裳卷蛾变形抱虫(Vairimorpha ceraces sp.nov.)对家蚕为敏感性感染,感染中量(IC50)为1.2×10^4,可广泛寄生各种组织,其中丝腺与马氏管被严重寄生,病蛾胚传率为2.69%,孢子发育形态明显偏向二孢子母细胞(disporous)... 裳卷蛾变形抱虫(Vairimorpha ceraces sp.nov.)对家蚕为敏感性感染,感染中量(IC50)为1.2×10^4,可广泛寄生各种组织,其中丝腺与马氏管被严重寄生,病蛾胚传率为2.69%,孢子发育形态明显偏向二孢子母细胞(disporous)发育。以2×10^7-4×10^7粒孢子/mL对每尾红鲤(redcarp)添食0.5mL,饲养40d后解剖全部鱼体,约有10%-20%的试验鱼出现了明显的组织病变,在寄生组织中观察到大量的梨形未成熟孢子和少量的成熟孢子,但未观察到八孢子囊(octosporous)形态,病变组织疑似孢子免疫荧光检测为阳性,3次独立重复试验均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表明高浓度裳卷蛾变形孢虫可能对红鲤发生了机会性感染。试验结果对探讨微孢子虫的感染与感染适应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裳卷蛾变形微孢子虫 家蚕 红鲤 感染性
下载PDF
寄生于龙眼裳卷蛾的微孢子虫一新种(微孢子虫门,布雷孢虫科) 被引量:9
3
作者 万永继 刘仁华 沈佐锐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1-294,共4页
本种于2 0 0 0年从四川阆中林木害虫龙眼裳卷蛾幼虫体内发现分离。孢子卵圆形(3 1μm±0 3μm×1 6 μm±0 2 μm ) ,孢子发育中呈现出八孢子囊孢子和二孢子母细胞类型,为变形孢虫属的典型特征,分别形成单核孢子和双核孢... 本种于2 0 0 0年从四川阆中林木害虫龙眼裳卷蛾幼虫体内发现分离。孢子卵圆形(3 1μm±0 3μm×1 6 μm±0 2 μm ) ,孢子发育中呈现出八孢子囊孢子和二孢子母细胞类型,为变形孢虫属的典型特征,分别形成单核孢子和双核孢子,极丝圈数分别为7~9圈和10~12圈;从宿主、大小、极丝、发育等的差异检索表明:为微孢子虫门变形孢虫属VairimorphaPilly ,1976 1新种,定为裳卷蛾变形孢虫Vairimorphaceracessp .no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新种 龙眼 寄生 布雷 2000年 林木害虫 细胞类型 子囊孢子 典型特征 变形 检索表 NOV sp. 发育
下载PDF
自桑兰叶甲分离出的一种微孢子虫(Mic-Ⅰ)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方定坚 杨琼 +2 位作者 邹宇晓 郑祥明 黄炳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187,共6页
从广州郊区罗岗的桑园及菜地捕捉到的桑兰叶甲MimastracyanuraHope成虫体中分离到一种卵圆形的微孢子虫 (简称Mic Ⅰ )。孢子大小为 (3 35± 0 46 )× (1 96± 0 17) μm ;孢子具单核、双核两种类型 ;极丝 10~ 11圈 ;孢... 从广州郊区罗岗的桑园及菜地捕捉到的桑兰叶甲MimastracyanuraHope成虫体中分离到一种卵圆形的微孢子虫 (简称Mic Ⅰ )。孢子大小为 (3 35± 0 46 )× (1 96± 0 17) μm ;孢子具单核、双核两种类型 ;极丝 10~ 11圈 ;孢子表面抗原的血清学类型与家蚕微粒子虫Nosemabombycis孢子不同 ;在家蚕Bombyxmori体内以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发育 ,发育过程符合变态孢虫属Vairimorpha微孢子虫发育特征。Mic Ⅰ微孢子虫对家蚕具强病原性 ,对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和小菜蛾Plutellaxy lostella也有感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兰叶甲 分离 微孢子虫 家蚕 变态孢虫属 病原性 昆虫
下载PDF
中国柞蚕微粒子病病原研究续报 被引量:13
5
作者 丁杰 宿桂梅 问锦曾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对辽宁柞蚕的第3、4种微孢子虫的光镜和电镜观察以及寄生习性的研究结果确定:其一为链孢变形孢虫新种,另一为讷卡变形孢虫,后者在柞蚕上尚属首次发现。
关键词 祚蚕 链孢变形孢虫 微粒子病
下载PDF
裳卷蛾变形孢虫SSU rRNA核心序列的克隆与系统发育分析
6
作者 马露芸 涂增 +2 位作者 薛英伟 王金芳 万永继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39-1444,共6页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探索裳卷蛾变形孢虫的遗传发育地位。【方法】微孢子虫的SSUr RNA序列是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的重要工具。试验通过T-A克隆法对裳卷蛾变形孢虫(Vairimorpha ceraces)SSU rRNA核心序列进行了克隆,并采用近邻法...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探索裳卷蛾变形孢虫的遗传发育地位。【方法】微孢子虫的SSUr RNA序列是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的重要工具。试验通过T-A克隆法对裳卷蛾变形孢虫(Vairimorpha ceraces)SSU rRNA核心序列进行了克隆,并采用近邻法构建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克隆得到了长为1228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 EU267796)。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裳卷蛾变形孢虫与分离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Vairimorpha sp.Germany(GenBank AF124331)和Vairimorpha imperfecta(GenBank AJ131645)相似性最高,它们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中与寄主为鳞翅目昆虫的Nosema属聚为一类,与纳卡变形孢虫(Vairimorpha necatrix)为代表的Vairimorpha属为相邻集。【结论】结合其生物学特征,裳卷蛾变形孢虫确实为Vairimorph a属的成员,但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归入Nosematidae科可能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裳卷蛾变形孢虫 龙眼裳卷蛾 SSU RRNA 克隆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蝗虫变态微孢子虫超微结构观察
7
作者 谢伟东 《昆虫天敌》 CSCD 1990年第1期13-20,共8页
本文报道了以电子显微术观察蝗虫变态微孢子虫在25℃和20℃下从裂殖体到孢子的发育过程。蝗虫变态微孢子虫的裂殖体为双核:在25℃下发育,一个母孢子形成二个孢子母细胞,极管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双核孢子极管为16圈。在20℃下发育,一部... 本文报道了以电子显微术观察蝗虫变态微孢子虫在25℃和20℃下从裂殖体到孢子的发育过程。蝗虫变态微孢子虫的裂殖体为双核:在25℃下发育,一个母孢子形成二个孢子母细胞,极管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双核孢子极管为16圈。在20℃下发育,一部分的变态微孢子虫由一个母孢子形成八个孢子母细胞。在八孢子的母孢子中可见偶线联会复合物。孢子母细胞被包裹在一层孢子泡膜内,早期的孢子泡膜内可见管状结构,八孢子的极管为18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超微结构 发育 蝗虫
下载PDF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感染西方蜜蜂工蜂中肠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礼 黄伟峰 黄少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03-1712,共10页
通过分析西方蜜蜂工蜂感染东方蜜蜂微孢子虫Vairimorpha ceranae(Nosema ceranae)后,中肠蛋白质组的差异,探讨病原与中肠细胞的互作机制。给西方蜜蜂5日龄工蜂自由取食含104个·μL^(-1)的孢子蔗糖液48 h后,在30℃恒温饲养18 d(23日... 通过分析西方蜜蜂工蜂感染东方蜜蜂微孢子虫Vairimorpha ceranae(Nosema ceranae)后,中肠蛋白质组的差异,探讨病原与中肠细胞的互作机制。给西方蜜蜂5日龄工蜂自由取食含104个·μL^(-1)的孢子蔗糖液48 h后,在30℃恒温饲养18 d(23日龄)。结果表明,感染组工蜂存活率仅为34.8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85%(P<0.05),感染后工蜂中肠蛋白浓度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的平均单只日均糖液消耗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串联质谱标签(TMT)定量蛋白分析系统比较了感染组与对照组工蜂的中肠蛋白质组差异,发现差异显著的蛋白共565个,其中感染中肠显著上调的蛋白有301个,显著下调的蛋白有264个。差异蛋白GO富集分析显示,感染对中肠细胞的细胞进程、能量代谢、细胞形态、蛋白质复合物、分子结合和催化活性等有显著影响;KEGG通路注释发现富集到氨酰-tRNA生物合成、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不同类型的N-聚糖生物合成显著上调,部分抗氧化相关的蛋白显著上调;而显著下调蛋白富集到氨基酸代谢和蔗糖代谢等通路。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感染后期显著减弱西方蜜蜂工蜂的消化和免疫相关蛋白表达,这些差异显著蛋白为后续开展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与西方蜜蜂的互作蛋白筛选与验证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 蛋白质组 串联质谱标签 西方蜜蜂 中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