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境因子优化TSES法选择负样本及其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
1
作者 崔玉龙 朱路路 +1 位作者 徐敏 缪海波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199,共8页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合理的滑坡负样本会影响滑坡易发性评价,从而影响到滑坡灾害的防治,因此提供一种合理的负样本选取方法变得尤为关键。以西藏米林市的古滑坡为例,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坡位、距道路距...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合理的滑坡负样本会影响滑坡易发性评价,从而影响到滑坡灾害的防治,因此提供一种合理的负样本选取方法变得尤为关键。以西藏米林市的古滑坡为例,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坡位、距道路距离、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土地利用类型10类环境因子,使用Relief算法计算环境因子的贡献值并依据贡献值优化选择环境因子;基于环境因子优化的目标空间外向化采样法(target space exteriorization sampling,简称TSES)选择负样本,作为性能优异的随机森林模型的输入变量;之后结合优化的环境因子和正或负样本预测米林市的滑坡易发性,并用混淆矩阵和ROC曲线评价构建模型的性能。为检验环境因子优化的TSES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采用耦合信息量法和TSES法选择滑坡负样本并构建随机森林模型,与环境因子优化的TSES法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优化的TSES法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的评价效果较好,其ACC为93.7%、AUC为0.987,均高于耦合信息量、TSES法构成的模型。环境因子优化的TSES法能够提高模型的精度,解决多因子作为约束条件取样中因子选取的问题,为滑坡易发性评价采集负样本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RELIEF算法 负样本 环境因子优化TSES法 随机森林 古滑坡
下载PDF
政府治理行为对景迈山古茶林村落景观演变的影响
2
作者 张优优 李皙雯 唐雪琼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选择云南景迈山古茶林糯干傣族村寨为古茶林村落景观研究地,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分析村落景观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糯干古茶林村落景观演变可分为变化基础期、稳定发展期、急剧变化期、现代同化期及恢复保护期等5个阶段;政府治... 选择云南景迈山古茶林糯干傣族村寨为古茶林村落景观研究地,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分析村落景观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糯干古茶林村落景观演变可分为变化基础期、稳定发展期、急剧变化期、现代同化期及恢复保护期等5个阶段;政府治理与景观演变具有密切关系,对村落生产、生态景观演变和村落整体景观蜕变都有重要影响;地方政府治理强度及治理策略变化,会在古茶林村落景观的潜变、突变及蜕变演化时表现出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林村落 政府治理 景观 景迈山
下载PDF
瞿蜕园整理《文馆词林》初探
3
作者 戎默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发现《文馆词林》整理本,虽无署名、前言、后记等,但正文内容首尾完整,校勘详细。根据前人提及掌故及该稿手迹等可以判断为文史名家、曾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特约编审的瞿蜕园先生的著作。该整理稿穷尽了当时可以搜集到的...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发现《文馆词林》整理本,虽无署名、前言、后记等,但正文内容首尾完整,校勘详细。根据前人提及掌故及该稿手迹等可以判断为文史名家、曾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特约编审的瞿蜕园先生的著作。该整理稿穷尽了当时可以搜集到的所有关于《文馆词林》残卷的文献,进行了精校,虽较之如今的整理成果尚有阙卷等问题,但仍有其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蜕园 《文馆词林》 域外汉籍回流
下载PDF
Forest land use discontinuity and northern red oak Quercus rubra introduction change biomass allocation and life strategy of lingonberry Vaccinium vitis-idaea
4
作者 Beata Woziwoda Marcin K.Dyderski Andrzej M.Jagodziński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1年第1期109-123,共15页
Background:Multi-purpose use of forests in a sustainable way forces a recognition of how introduction of alien woody species in forests with different land use histories affect native plants other than trees.Lingonber... Background:Multi-purpose use of forests in a sustainable way forces a recognition of how introduction of alien woody species in forests with different land use histories affect native plants other than trees.Lingonberry Vaccinium vitis-idaea is an important understory component of temperate and boreal forests and provider of valuable non-wood forest products.Here we studied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s and introduction of Northern red oak Quercus rubra on lingonberry in mesic Scots pine forests(in central Poland).We measured lingonberry cover,height of shoots,biomass of stems and leaves,and fruit productivity.Shoots were collected within 200 research plots located in recent and ancient Scots pine forests,with and without Q.rubra.Results:We found that V.vitis-idaea reached lower cover,aboveground biomass and fruit production in recent than ancient forests and in forests with than without Q.rubra.The fruit production in recent pine forest was only 2%of that reported in ancient pine forest,and V.vitis-idaea did not reproduce generatively in forests with Q.rubra.Biomass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V.vitis-idaea in forests with alien(invasive)trees decreased by 75%compared to ancient pine forest.Effects were also clear at the individual shoot level–in less suitable conditions we found taller heights and higher biomass allocation into stems than foliage.Biomass allocation in fruiting and non-fruiting shoots in pine forests was also different–less of the dry biomass of fruiting shoots was allocated to leaves than to stems.Conclusions:In the age of high interest i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discussions about usage of alien tree species as alternatives in forest management,our results clearly indicate disrup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V.vitisidaea in the presence of Q.rubra.Lingonberry benefited from the continuity of forest land use,however,regardless of land-use legacy,alien tree introduction led to decline in abundance of species crucial for ecosystem functioning.Therefore,to maintain valuable native species and for conserv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delivery,we suggest limiting the introduction of Q.rubra in areas with abundant V.vitis-idaea,especially in forests with continuous forest land-use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and recent forest Understory biomass Ecosystem services Invasive tree Lingonberry Non wood forest products Red oak introduction Scots pine monoculture
下载PDF
从多树种古树群中优选造林乡土树种研究——以怀化市为例
5
作者 陶德树 《热带林业》 2024年第2期21-28,共8页
对怀化市156个古树群(含3个树种、15株古树以上)进行研究,分析树种和古树群结构特征,选择适宜在怀化市造林的乡土树种及配置模式。实地调查古树群,按照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株数和重要值计算树种得分,按分值优选造林树种。古树群以树种... 对怀化市156个古树群(含3个树种、15株古树以上)进行研究,分析树种和古树群结构特征,选择适宜在怀化市造林的乡土树种及配置模式。实地调查古树群,按照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株数和重要值计算树种得分,按分值优选造林树种。古树群以树种数、株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计算分值,选取前20个古树群研究树种配置。选出枫香树、青冈、香樟、马尾松、黄连木、朴树、钩栲、木荷、银杏、甜槠等23种适宜造林的乡土树种。树种配置不固定到种,采取6种以上树种混交,喜光树种作先锋种,根据经营目的搭配中性和耐荫树种的模式。选出的造林乡土树种和树种配置模式,实用性强,可以为当地建设长期稳定的森林群落提供树种选择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树种古树群 优选 乡土造林树种 国家储备林 怀化市
下载PDF
休宁县岭南乡南方红豆杉古树群探源
6
作者 周业勇 丁增发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51-54,共4页
南方红豆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2023年6月下旬,安徽省重点保护植物调查与标本采集课题组在皖南开展野外作业时,于黄山市休宁县岭南乡境内发现一处南方红豆杉古树群,平均树高31.2 m,平均冠幅11.9 m,生长势正常。其中胸围325~346 cm... 南方红豆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2023年6月下旬,安徽省重点保护植物调查与标本采集课题组在皖南开展野外作业时,于黄山市休宁县岭南乡境内发现一处南方红豆杉古树群,平均树高31.2 m,平均冠幅11.9 m,生长势正常。其中胸围325~346 cm的3株,胸围205~220 cm的3株,符合古树认定标准,但尚无古树档案记录和挂牌保护。课题组以文献追踪法和访谈估测法进行综合调查考证,包括研读墓志铭、查阅族谱等书面证据和实地走访当地乡邻等,确定其树龄为302~422年,栽植于公元1601至1721年,即明朝万历29年至清朝康熙6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古树群 水口林
下载PDF
旅游创意视角下景迈山古茶林遗产活化研究
7
作者 石晓红 李庆雷 范建荣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57-62,共6页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遗产区有万亩古茶园和少数民族村落。各民族与茶相生相伴,延续千年,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社会生态系统,具有活态属性和崇高的价值体系。基于遗产区当前的经济文化发展现状,通过网络文本分析,发现遗产区存在...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遗产区有万亩古茶园和少数民族村落。各民族与茶相生相伴,延续千年,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社会生态系统,具有活态属性和崇高的价值体系。基于遗产区当前的经济文化发展现状,通过网络文本分析,发现遗产区存在体验方式单一、传统文化特质保留困难等问题。有鉴于此,从旅游创意视角提出了相应的遗产活化方案,以期对古茶林遗产区自然风貌和文化价值传承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创意 遗产活化 景迈山古茶林 普洱 遗产地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古代玻璃主成分鉴定及分类 被引量:2
8
作者 肖锦娟 庞金祥 陈文卓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14期37-40,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古代玻璃制品的成分分析与鉴别问题。选取相关数据,对缺失值处理和异常数据剔除后,进行定类与定类之间关系分析,选择差异性分析中的卡方检验判断玻璃表面风化与纹饰、颜色、类型之间的关系,再使用多独立样本Kruskal-Walli... 本文主要研究了古代玻璃制品的成分分析与鉴别问题。选取相关数据,对缺失值处理和异常数据剔除后,进行定类与定类之间关系分析,选择差异性分析中的卡方检验判断玻璃表面风化与纹饰、颜色、类型之间的关系,再使用多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差异判断,得到相应的统计规律。并依据风化点检测数据,建立基于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的化学成分预测模型,并将数据合并处理后采用随机森林对高钾玻璃和铅钡玻璃分类规律进行分析,根据玻璃利用类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玻璃的亚类划分。再根据得到的载荷矩阵热力图结合因子载荷象限,并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最终的划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玻璃 随机森林 卡方检验 化学成分 参数检验
下载PDF
出土玻璃制品成分分析与鉴别研究
9
作者 杜世强 乐靖雯 +1 位作者 周海丽 杨松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16,共9页
出土玻璃制品是丝绸之路中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玻璃制品易受埋藏环境的影响而风化,导致其原有成分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对它类别的正确判断.为了识别古玻璃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文物表面有无风化与颜色、纹... 出土玻璃制品是丝绸之路中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玻璃制品易受埋藏环境的影响而风化,导致其原有成分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对它类别的正确判断.为了识别古玻璃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文物表面有无风化与颜色、纹饰和类型的相关性和14种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Logit模型融合极大似然估计研究表面化学成分含量统计规律,对风化前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预测,预测准确度达到84.6%,并引入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帮助判断未知古代玻璃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鉴别出古代玻璃制品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玻璃制品 相关性分析 LOGIT模型 聚类分析 随机森林
下载PDF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小璐 《福建林业》 2023年第1期42-44,48,共4页
采用样线法对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组成和区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14目35科86种鸟类,其中留鸟35种、夏候鸟13种、冬候鸟31种、旅鸟7种,以留鸟、夏候鸟、冬候鸟为主。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鸟类13种中,福建省重点保... 采用样线法对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组成和区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14目35科86种鸟类,其中留鸟35种、夏候鸟13种、冬候鸟31种、旅鸟7种,以留鸟、夏候鸟、冬候鸟为主。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鸟类13种中,福建省重点保护的鸟类13种。深沪湾自然保护区是冬季水鸟重要的迁徒停息地越冬地,也是夏季水鸟的繁殖地,需要加强对栖息地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 鸟类资源 调查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的古代玻璃制品成分分析与鉴别
11
作者 李公全 林旭旭 +1 位作者 彭梅 周里琼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34期109-113,共5页
我国古代玻璃制品受环境的影响极易被风化,对风化后的玻璃制品进行成分分析与鉴别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针对古代玻璃的成分分析与鉴别的问题,该文首先对一批我国古代玻璃制品的成分数据进行清洗工作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 我国古代玻璃制品受环境的影响极易被风化,对风化后的玻璃制品进行成分分析与鉴别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针对古代玻璃的成分分析与鉴别的问题,该文首先对一批我国古代玻璃制品的成分数据进行清洗工作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分析高钾玻璃和铅钡玻璃的分类规律,并通过聚类分析确定2类玻璃的亚分类,其次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鉴别模型确定待分类玻璃的类别及其亚类。最后对模型分别进行灵敏度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玻璃 随机森林 聚类分析 支持向量机 风化
下载PDF
基于“茶”因子的聚落营建智慧研究——以云南景迈山区传统聚落为例
12
作者 颉文珍 王颖 +1 位作者 程海帆 孔垂锦 《住区》 2023年第2期93-100,共8页
作为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茶叶出产地和文化节点,云南澜沧景迈古茶山一带以茶为生,以茶为本,以茶兴业,“茶”作为重要的物质空间及文化因子,深层次、多方位地全面渗透到了当地多民族聚落的空间秩序与文化传承中,并与之息息相关,血脉相承,... 作为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茶叶出产地和文化节点,云南澜沧景迈古茶山一带以茶为生,以茶为本,以茶兴业,“茶”作为重要的物质空间及文化因子,深层次、多方位地全面渗透到了当地多民族聚落的空间秩序与文化传承中,并与之息息相关,血脉相承,相辅相生。基于此,文章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以“茶”因子为切入点,运用形态分类法深入剖析在“茶”因子影响下,景迈山地区传统聚落的营建模式,进而总结提炼出“茶”因子影响下传统聚落地域适应性规律和营建智慧,以期为申遗背景下景迈山地区传统聚落的保护、传承、优化提供一定的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因子 景迈山区 聚落空间 营建智慧 古茶林文化景观
下载PDF
浙江开化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及成因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仙花 刘锋 +2 位作者 程兴丰 董璐 郑伟健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3年第3期103-109,共7页
【目的】研究古树名木的资源特征和形成机理,为国土空间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多途径。【方法】以2017年开化县古树名木调查成果为研究数据,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古树名木数量、种类、保护等级和空间分布等资源特征进行分析... 【目的】研究古树名木的资源特征和形成机理,为国土空间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多途径。【方法】以2017年开化县古树名木调查成果为研究数据,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古树名木数量、种类、保护等级和空间分布等资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开化县共有古树名木7135株,隶属38科74属108种,樟树、枫香、苦槠、枫杨、甜槠、和柏木占总株数的60.7%;一级古树最少,只有312株,三级古树最多,有5978株,树龄结构呈金字塔型;池淮镇、苏庄镇、长虹乡古树名木最多,大溪边乡和齐溪镇最少;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海拔100~300m范围,海拔100~700m的古树名木数量呈阶梯式递减;北坡和平地分布最多,东坡与西坡相当;位于村落水口和来龙山的古树名木占54.59%。【结论】开化县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中国传统村落的建址紧密相关,古树名木的树种选择和方位分布深受风水文化影响。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和保护生物资源,可以汲取古树名木中的传统文化力量,积极开展四旁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资源特征 形成机理 水口林 传统文化 开化县
下载PDF
华顶山云锦杜鹃林衰退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32
14
作者 管康林 吴家森 +4 位作者 范义荣 徐太方 余其龙 周祖耀 楼丙茂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5-197,共3页
浙江天台华顶山云锦杜鹃古树林生长势减弱 ,开花指数减少 ,衰退现象正在加剧。主要是由于上层树种黄山松和柳杉入侵不断扩大和低灌层箬竹的蔓延所致。如能采取科学管理措施 ,对上层树种进行适当的疏伐和修枝 ,并清理箬竹等 ,可以阻止云... 浙江天台华顶山云锦杜鹃古树林生长势减弱 ,开花指数减少 ,衰退现象正在加剧。主要是由于上层树种黄山松和柳杉入侵不断扩大和低灌层箬竹的蔓延所致。如能采取科学管理措施 ,对上层树种进行适当的疏伐和修枝 ,并清理箬竹等 ,可以阻止云锦杜鹃衰退 ,使群落复壮。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锦杜鹃 古树林 衰退 复壮 华顶山 浙江
下载PDF
古炭屑与古森林火 被引量:23
15
作者 吕静 王宇飞 李承森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1-76,共6页
森林火普遍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中 ,它对自然植被系统的演替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森林火培育出不同类型的植被 :频繁的森林火导致草甸的形成 ,而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森林火的缺乏。古炭屑作为古森林火的遗迹 ,具有分布广... 森林火普遍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中 ,它对自然植被系统的演替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森林火培育出不同类型的植被 :频繁的森林火导致草甸的形成 ,而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森林火的缺乏。古炭屑作为古森林火的遗迹 ,具有分布广泛、细胞结构保存完好以及原地埋藏等特点 ,为研究古森林火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古炭屑的出现与当时的气候因素、植被类型和地理状况有密切关系 :干旱、少雨的气候常常伴随高频率森林火的发生 ,表现出古炭屑的数量增多 ;易燃物种组成的植被易发生森林火 ,古炭屑的出现也会增多 ,而耐火树种会降低森林火的强度 ,古炭屑则出现少。因此 ,从古炭屑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 ,可探讨古森林火的发生规律 ,进而推断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炭屑 古森林火 古植被 古生态 古地理
下载PDF
《太平广记》反映的中国古代森林文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风平 赵忠 +1 位作者 邓瑾 胡钢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52,共9页
《太平广记》是一座蕴藏着中国森林文化史料的富矿。通过对这些史料的进一步挖掘、提炼和剖析,可以洞察中古时代以前中国独特的森林哲学思想,浓郁的森林生活方式,实用的森林科学技术和重现实、讲人伦的人文色彩。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森林文化 太平广记
下载PDF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积极性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洁 杨桂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10期303-306,311,共5页
本文以云南省中部古州野林彝族村寨、大槟榔园花腰傣村寨两个生态旅游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影响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积极性的五个因素,即社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水平,景区优势旅游资源,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认知,... 本文以云南省中部古州野林彝族村寨、大槟榔园花腰傣村寨两个生态旅游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影响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积极性的五个因素,即社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水平,景区优势旅游资源,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认知,对政府的信任度以及民族传统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社区参与 花腰傣 古藤林
下载PDF
古茶园和现代茶园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秀青 李永梅 +2 位作者 谢瑾 吕才有 杨广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3-50,共8页
为揭示古茶园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森林土壤为对照,对云南景迈山、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和现代茶园土壤表层(0-20cm)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与氮磷钾养分分析和土壤微生物类群培养进行了研究.结... 为揭示古茶园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森林土壤为对照,对云南景迈山、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和现代茶园土壤表层(0-20cm)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与氮磷钾养分分析和土壤微生物类群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值在4.30-4.75之间,南糯山茶园和景迈山现代茶园的土壤pH值显著高于森林土壤,布朗山古茶园的土壤pH值也显著高于现代茶园,并且各茶园土壤的CEC均显著低于森林土壤;3座茶山古茶园土壤SOM,全氮(TN),全磷(TP),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现代茶园;茶树种植年限对茶园土壤pH值,CEC和各养分质量分数没有一致性影响规律;茶园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普遍高于森林土壤,并且微生物的总数量:现代茶园高于古茶园,但各微生物数量与茶园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植茶和植茶年龄的增加并未加剧茶园土壤酸化,茶园土壤酸化可能与土壤钾素营养水平关系密切;与现代茶园相比,古茶园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低强度生产模式和较小干扰栽培管理是古茶园土壤肥力持续利用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将为现代茶园土壤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园 森林 现代茶园 土壤特性 微生物
下载PDF
青海省甘蒙柽柳群落植被区系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艳芬 孔凡逵 +2 位作者 苏志豪 潘伯荣 吴玉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0-96,共7页
为了探明青海省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 Nakai)群落植被的区系特征,对同德县然果村甘蒙柽柳古树林群落的古树资源基本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古树林群落及同德县班多村和贵德县曲卜藏村甘蒙柽柳幼树林群落的科属组... 为了探明青海省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 Nakai)群落植被的区系特征,对同德县然果村甘蒙柽柳古树林群落的古树资源基本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古树林群落及同德县班多村和贵德县曲卜藏村甘蒙柽柳幼树林群落的科属组成、生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甘蒙柽柳古树林群落的保护策略。调查结果显示:在然果村古树林群落中,胸径大于1.40 m的甘蒙柽柳百年古树有203株,最高植株的株高、胸径和地径分别为22.85、1.78和3.39 m;群落中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百年古树有15株,最高植株的株高和胸径分别为25.00和4.18 m。在垂直结构上,然果村古树林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其中,草本层包括多年生丛草层和一年生杂草层2个层次;在水平结构上,甘蒙柽柳均匀散布在群落内,小叶杨呈带状聚集分布,大部分灌木呈丛状分布,草本植物则呈小丛或单生态分布。然果村古树林群落有种子植物8科18属21种,班多村幼树林群落有种子植物10科18属20种,曲卜藏村幼树林群落有种子植物8科12属12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在科水平上,3个甘蒙柽柳群落均以世界分布型为主;在属水平上,然果村古树林群落和班多村幼树林群落均以北温带分布型为主,占总属数(不包括世界分布型)的37.50%和43.75%,而曲卜藏村幼树林群落则以世界分布型为主,中亚分布型次之。比较结果表明:3个群落的甘蒙柽柳植株大小差异明显,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也有一定差异。综合考虑认为,甘蒙柽柳古树林群落保护应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蒙柽柳 古树林 幼树林 科属组成 生活型 区系成分
下载PDF
世界遗产视野下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的价值探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耀华 张欧 《热带地理》 2015年第4期541-548,共8页
文章基于地理学视角,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的自然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2个层次出发,研究并阐述了古茶林的"突出普遍价值",探讨该景观在发展历史、关键技术、整体景观、人地关系及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在进一步分析... 文章基于地理学视角,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的自然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2个层次出发,研究并阐述了古茶林的"突出普遍价值",探讨该景观在发展历史、关键技术、整体景观、人地关系及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在进一步分析和阐述古茶林现阶段保护情况的基础上,与世界典型农业景观及国际著名茶园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是一处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文化景观,具有珍贵的遗产价值;2)景迈山古茶林的价值具有独特性,与其他相似世界遗产对比后发现,不存在与景迈山古茶林具有相似价值属性组合的遗产地;3)古茶林的景观要素和生态环境都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具备"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第iii、v项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文化景观 价值 景迈山 古茶林 普洱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