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是“仁”还是“恕”——以朱熹的解读为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乐爱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24,共6页
对于孔子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历来有不同解读。有人解读为"仁",有人解读为"恕"。西汉孔安国等人讲"仁""恕"无别,而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之"仁"... 对于孔子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历来有不同解读。有人解读为"仁",有人解读为"恕"。西汉孔安国等人讲"仁""恕"无别,而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之"仁"与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恕"统一起来。南宋朱熹讲"仁""恕"有别,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解读为"以己及人"之"仁",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推己及人"之"恕"区别开来。今人又有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解读为"忠",以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恕"既有相区别,又有相统一。相比较而言,朱熹的解读对于理解"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及其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差异,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朱熹 推己及人 以己及人
下载PDF
儒家道德修养方法探析——兼与康德伦理思想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魏长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0,共5页
儒家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修养方法 ,诸如为仁由己、推己及人、存心养性、正心诚意、自省慎独、知耻改过、寡欲节制、好学慎思等 ,归纳起来 ,其基本方法是内求与外推 ,与康德的推己及人及其道德“绝对命令”相比 ,儒家更重血缘亲情、社会等... 儒家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修养方法 ,诸如为仁由己、推己及人、存心养性、正心诚意、自省慎独、知耻改过、寡欲节制、好学慎思等 ,归纳起来 ,其基本方法是内求与外推 ,与康德的推己及人及其道德“绝对命令”相比 ,儒家更重血缘亲情、社会等级秩序和外在道德规范 ,但这并不排除儒家道德修养方法内含着很多积极合理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康德 道德修养方法
下载PDF
论黄帝、炎帝及华夏文明的起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玉勤 张辉杰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72,共4页
炎帝是起源于宝鸡一带的姜姓部落首领;黄帝是从北方迁到河南新郑一带的姬姓部落首领。二者异地、异姓、异德,绝非胞族弟兄。为了争夺适于原始农耕和定居生活的晋南三角地带,炎、黄、蚩尤先后在盐池附近爆发了阪泉、浊鹿之战。战后建立... 炎帝是起源于宝鸡一带的姜姓部落首领;黄帝是从北方迁到河南新郑一带的姬姓部落首领。二者异地、异姓、异德,绝非胞族弟兄。为了争夺适于原始农耕和定居生活的晋南三角地带,炎、黄、蚩尤先后在盐池附近爆发了阪泉、浊鹿之战。战后建立了以炎、黄部落为主体的部落联盟,号称华夏。它善于融合来自周边的各种先进文化成果,从陶寺文化遗址看,到尧舜时,华夏文明已孕育形成。炎、黄是中华民族的共祖,这是历史形成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炎帝 起源 晋南
下载PDF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道德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许金哲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中国儒家从先秦时期就将"修身、齐家、平天下"立为人生格言。基于古为今用的视角,通过研究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探究道德主体,推己及人,上升到天下为公、仁民爱物的伦理高度,并从宏大和精微相互结合的意义上寻找对当代公民道德... 中国儒家从先秦时期就将"修身、齐家、平天下"立为人生格言。基于古为今用的视角,通过研究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探究道德主体,推己及人,上升到天下为公、仁民爱物的伦理高度,并从宏大和精微相互结合的意义上寻找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推己及人 天下为公 道德建设
下载PDF
交际视域下“推己及人”内在生成机制及启示
5
作者 张卫红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0-82,共3页
长期以来,受"文字狱"等政治因素的拘囿,古人为了自保,将"推己及人"的交际模式传承下来,其内在生成机制是:以曲径通幽为路径、以类比推理为技术支持、以"绵里藏针"为结论呈现方式。这一交际模式,在"... 长期以来,受"文字狱"等政治因素的拘囿,古人为了自保,将"推己及人"的交际模式传承下来,其内在生成机制是:以曲径通幽为路径、以类比推理为技术支持、以"绵里藏针"为结论呈现方式。这一交际模式,在"公私一致"时,既能"自保",又可抒发"不平则鸣"之气,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提出与实施的前提是"爱有差等"。换言之,其形成的根基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关系。若忽略此条件,推而广之,其结果往往也无法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 推己及人 曲径通幽 类比推理 绵里藏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