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的RAPD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龚国淑 叶华智 +5 位作者 张敏 刘萍 陈希芹 邵宝林 余霞 杨丹玲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2-27,共6页
对分离自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标样中的77株新月弯孢菌和1株来自水稻的新月弯孢菌进行RAPD分析表明,菌株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相似系数约0.60处,所有菌株被聚为3个组,但88.0%的菌株聚入第Ⅰ组内,其余菌株被聚入另外2个组内。第Ⅰ组... 对分离自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标样中的77株新月弯孢菌和1株来自水稻的新月弯孢菌进行RAPD分析表明,菌株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相似系数约0.60处,所有菌株被聚为3个组,但88.0%的菌株聚入第Ⅰ组内,其余菌株被聚入另外2个组内。第Ⅰ组内共有69个菌株,包含来自不同区域的致病性较强的菌株,是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优势类群,其余 2个类群主要是一些致病能力较弱或不致病的菌株。结果表明,新月弯孢菌种内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致病性相关,但与菌株地理来源无明显的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弯孢菌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RAPD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A new Curvularia lunata variety discovered in Huanghuaihai Region i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CHANG Jia-ying LIU Shu-sen +3 位作者 SHI Jie GUO Ning ZHANG Hai-jian CHEN Ji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551-560,共10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dominant pathogens of Curvularia leaf spot and their pathogenicity variation in Huanghuaihai Region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In 2013 and 2016–2017,the occurrences of Curv...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dominant pathogens of Curvularia leaf spot and their pathogenicity variation in Huanghuaihai Region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In 2013 and 2016–2017,the occurrences of Curvularia leaf spots on maize were investigated in fields located in Henan,Hebei,Shandong,and Anhui provinces,and 292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diseased leaves.These fungal isolates were subjected to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and 232 isolates were found to have about 70%uncurved conidia and were identified as Curvularia lunata var.Most of the conidia of 2 representative isolates,namely,HNWB-131 and HNWB-185,were oblong with parallel septations and were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a reference isolate CX-3.For further determination,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PDH),the large subunit(LSU),and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EF1-α)sequences of HNWB-131,HNWB-185,and CX-3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The results of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4 gene sequences from the 3 isolates had a similarity of more than 99%to C.lunata.Based on the sequences of ITS and the combined data of the 4 genes,neighbor-joining trees were constructed for phylogenetic analysi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3 isolates were clustered together with C.lunata.The expression of Clg2 p and ClUrase genes in mycelia and conidia was significantly(P<0.05)higher in CX-3 than in HNWB-131 and HNWB-185.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dominant pathogen of Curvularia leaf spot was a new variety of C.lunata with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in Huanghuaihai Region from 2013 to 2017.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C.lunata var.was not significantly enhanced,and the expression of Clg2 p and ClUrase genes of C.lunata var.was de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vularia lunata curvularia leaf spot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phylogenetic analysis
下载PDF
湖南烟草弯孢菌叶斑病和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肖艳松 李思军 +4 位作者 吴文信 刘天波 周向平 黎萍 钟杰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52,共9页
2020年到2023年,在湖南省郴州市的烟草上发现了类似弯孢菌叶斑病和炭疽病的两种叶部病害,为了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种类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叶进行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和柯赫氏法则验证,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2020年到2023年,在湖南省郴州市的烟草上发现了类似弯孢菌叶斑病和炭疽病的两种叶部病害,为了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种类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叶进行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和柯赫氏法则验证,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合形态学及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进化分析,确定烟草弯孢菌叶斑病病原为车轴草弯孢菌Curvularia trifolii;利用ITS及肌蛋白(ACT)、微管蛋白(TUB)、几丁质合成酶(CHS-1)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PDH)多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确定烟草炭疽病病原为喀斯特炭疽菌Colletotrichumkarstii。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车轴草弯孢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以水溶性淀粉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时对菌丝生长最有利;喀斯特炭疽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以葡萄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时对菌丝生长最有利。这是湖南省首次在烟草上发现这两种病害,且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喀斯特炭疽菌引起烤烟病害的报道,研究结果可为科学有效防治该类病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轴草弯孢菌 喀斯特炭疽菌 弯孢菌叶斑病 炭疽病 烟草病原菌
下载PDF
欧洲种质对玉米主要叶部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4
作者 那明慧 陈晓旭 +3 位作者 赵睿杰 王应玲 王作英 高增贵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73,80,共5页
为筛选抗玉米叶斑病资源,应用人工接种方法对51份欧洲种质进行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种质表现为感病及高感,说明该批种质资源对以上3种叶斑病的抗性较差。筛选得到兼抗3种叶斑病的多抗性种质... 为筛选抗玉米叶斑病资源,应用人工接种方法对51份欧洲种质进行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种质表现为感病及高感,说明该批种质资源对以上3种叶斑病的抗性较差。筛选得到兼抗3种叶斑病的多抗性种质2份,抗性均达到中抗,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灰斑病 弯孢叶斑病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研究 被引量:117
5
作者 戴法超 王晓鸣 +3 位作者 朱振东 高卫东 霍纳新 金晓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近年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等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主要病原菌为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Walk)Boed.,局部地区同时存在Curvulariainaeq...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近年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等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主要病原菌为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Walk)Boed.,局部地区同时存在Curvulariainaequalis(Shear)Boed.,但以前者为主要。弯孢菌C.lunata生长适温为28~32℃,对pH适应范围广。玉米叶片浸汁可以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的生长。干燥条件下,病原菌在植株病残体上可以安全越冬,成为次年田间的初侵染源。病菌分生孢子形态为多态型,但单孢分离后代仍保持孢子的多态型,致病性无变化。病菌不同菌株间致病力有差异,强致病力菌株存在于北京及周边地区。人工接种鉴定120份玉米品种(组合)、自交系,材料间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抗性较好材料有农大108、中玉5号、高油115等及自交系CN95、CN165等。品种抗病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苗期抗性较好,13叶期极为感病,因此弯孢菌叶斑病属于成株期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品种抗性
下载PDF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生理分化及鉴定技术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捷 鄢洪海 +2 位作者 高增贵 薛春生 庄敬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125,共5页
从我国20余个主栽玉米品种和20个骨干自交系中筛选出沈135、78599-1、Mo17、477、C8605、E28、7922和黄早4等8个自交系,作为鉴别寄主来研究弯孢叶斑病菌的生理分化。研究表明,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在温室进行... 从我国20余个主栽玉米品种和20个骨干自交系中筛选出沈135、78599-1、Mo17、477、C8605、E28、7922和黄早4等8个自交系,作为鉴别寄主来研究弯孢叶斑病菌的生理分化。研究表明,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在温室进行的苗期鉴定与田间成株期鉴定的生理分化结果一致。苗期鉴定具有操作简单、鉴定环境条件易控制等特点。通过8个鉴别寄主将采自我国玉米产区的20株弯孢叶斑病菌分为6个致病类型,其中类型A致病性强、分布广,为优势致病类群;类型D主要分布在我国零星发生的地区,为弱致病类群。同时研究了影响病菌生理分化鉴定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湿度、温度和植株营养状况对病菌生理分化鉴定结果有明显影响。本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品种抗性鉴定、弯孢菌叶斑病流行监测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叶斑病菌 生理分化 鉴定技术 新月弯孢菌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ADAA遗传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君 王国英 +2 位作者 胡剑 张晓红 戴景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7-130,共4页
以 P138等 8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 ,在 1997~ 1999年用新月弯孢菌的孢子悬液分别对亲本、F1 、F2 、BC群体进行接种鉴定 ,采用加性 -显性 -上位性 (ADAA)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遗传以加性效... 以 P138等 8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 ,在 1997~ 1999年用新月弯孢菌的孢子悬液分别对亲本、F1 、F2 、BC群体进行接种鉴定 ,采用加性 -显性 -上位性 (ADAA)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遗传以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为主 ,它们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6 9.5 8%。从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预测值来看 ,自交系P138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ADAA模型 遗传分析 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 抗性遗传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对黄淮海夏玉米区主要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宁 马井玉 +3 位作者 张海剑 石洁 李坡 孙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3-217,232,共6页
为有效控制玉米后期叶斑病,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两种方式,针对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进行了叶斑病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选用10%苯醚甲环唑WG和45%丙环唑ME,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机械喷雾的方式施药1次,对玉米... 为有效控制玉米后期叶斑病,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两种方式,针对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进行了叶斑病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选用10%苯醚甲环唑WG和45%丙环唑ME,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机械喷雾的方式施药1次,对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10%苯醚甲环唑WG对小斑病的最高防效为63.83%,挽回产量14.52%。两种药剂对弯孢叶斑病的最高防效都在60%以上,挽回产量最高达11%,但对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最高为2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丙环唑 玉米 玉米小斑病 南方锈病 弯孢叶斑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玉米叶斑病菌对2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15
9
作者 白庆荣 吕来燕 +1 位作者 翟亚娟 高洁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490,共6页
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玉米大斑病菌(Exerohilum turcicum)、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孢子萌发对2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抑菌圈法测定了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菌落生长对... 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玉米大斑病菌(Exerohilum turcicum)、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孢子萌发对2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抑菌圈法测定了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菌落生长对各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病菌孢子萌发及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菌落生长对70%代森锰锌WP、50%福美双WP、50%翠贝DF敏感性较高,0.1 mg/L≤EC50≤2.0 mg/L,抑菌圈直径>15 mm;3种病菌孢子萌发对50%速克灵WP、72%霜疫罢WP、75%达科宁WP、25%阿米西达SC、77%杜邦可杀得WP、400 g/L福星EC、40%信生WP的敏感性较好,0.1 mg/L≤EC50≤5.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玉米灰斑病 杀菌剂 敏感性测定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梯度模型 被引量:18
10
作者 傅俊范 李海春 +2 位作者 白元俊 严雪瑞 潘荣光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6-461,共6页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 ,在田间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不同的发病梯度 ,分析连续 2年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动态。利用SPSS统计软件构建了此病害的传播梯度模型 ,结果表明指数模型是沈阳地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梯度...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 ,在田间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不同的发病梯度 ,分析连续 2年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动态。利用SPSS统计软件构建了此病害的传播梯度模型 ,结果表明指数模型是沈阳地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梯度的最佳模型。接种 2个月 ,掖单 13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梯度最佳模型是x =9.6 0 6×EXP(- 0 .2 82 9×d) ,海试 16最佳模型是x =7.15 4×EXP(- 0 .2 35 1×d) (x:病情指数 ,d :距菌源中心的距离 )。预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 2个月最远传播距离为 2 8m ;传播速度为 0 .4~ 0 .5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 叶斑病 传播梯度模型 人工接种 沈阳地区 指数模型 最远传播距离 传播速度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鄢洪海 高增贵 +1 位作者 陈捷 夏淑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69-371,共3页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是我国新近几年玉米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其危害性在一些地区已经超过大小斑病,成为主要玉米病害.国内外关于该病害的研究,在寄主方面主要侧重在抗病性、抗病性遗传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是我国新近几年玉米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其危害性在一些地区已经超过大小斑病,成为主要玉米病害.国内外关于该病害的研究,在寄主方面主要侧重在抗病性、抗病性遗传及品种抗病性鉴定上。在我国,普遍缺少高度抗病的品种和自交系,抗病的品种和自交系的遗传背景和抗病基因也不清楚,目前主推的品种遗传基础过窄,是寻找多抗品种的主要障碍.在病原菌方面,我国以新月弯孢菌气生变种(Curvularialunata)危害玉米为主,该病菌致病性和产毒能力都很强,不同地区的病菌菌株存在致病力的差异,但其遗传背景和相互关系尚需深入研究。该病害蔓延快,危害重,应引起广泛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月弯孢菌 叶斑病 进展
下载PDF
玉米黄斑病研究Ⅳ.品种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贺年 齐巧丽 +4 位作者 赵来顺 李济宸 苑凤瑞 李君阁 程起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4-68,共5页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对17个自交系和31个杂交种抗黄斑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它们中没有免疫的,但品种间在潜育期、浸染率、病斑大小、产孢量、病斑类型、病情指数、流行速度等方面均表现有明显差别,具有水平抗性的特征。根据乳熟期病指,自...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对17个自交系和31个杂交种抗黄斑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它们中没有免疫的,但品种间在潜育期、浸染率、病斑大小、产孢量、病斑类型、病情指数、流行速度等方面均表现有明显差别,具有水平抗性的特征。根据乳熟期病指,自交系中较抗病的有豫12、豫20、Mo17、获唐白等,易感病的有478、黄早4、E28、黄野4、掖107等;杂交种中较抗病的有9011×黄早4、廊玉6、8053、冀单22、中单2、丹玉13、唐抗5等,易感病的有西玉3、掖单2、掖单4、掖单12、掖单13、掖单18、掖单19、掖单20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黄斑病 弯孢菌叶斑病 抗病性鉴定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苗期抗病性鉴定及遗传初步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蔺瑞明 高增贵 +6 位作者 崔明珠 纪明山 陈捷 朱茂山 宋书宏 张凯 韦利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3,共3页
对11份玉米常用骨干自交系及8份重点推广的玉米杂交组合的抗病性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试材之间抗性差异较大,抗性较好的试材有沈137、Mo17、799、沈试29、丹玉13和丹408等。杂交组合的抗病性与母本及父母本中亲值相关密切,... 对11份玉米常用骨干自交系及8份重点推广的玉米杂交组合的抗病性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试材之间抗性差异较大,抗性较好的试材有沈137、Mo17、799、沈试29、丹玉13和丹408等。杂交组合的抗病性与母本及父母本中亲值相关密切,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和094,而与父本相关系数r为017,母本的抗病性对杂交组合的抗病性决定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斑病 弯孢菌 抗病性 鉴定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时间流行动态分析及产量损失测定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金堂 傅俊范 +2 位作者 严雪瑞 李海春 周如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5-839,共5页
通过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在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流行中,病情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动态用Weibull模型拟合较好,病情曲线下面积(AUDPC)随接种后天数的变化情况则可用直线模型来描述。同时,该病害... 通过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在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流行中,病情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动态用Weibull模型拟合较好,病情曲线下面积(AUDPC)随接种后天数的变化情况则可用直线模型来描述。同时,该病害产量损失研究表明,该病对玉米的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有影响,百粒重损失率明显高于穗粒数损失率,为穗粒数损失率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流行动态 产量损失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兰 黄丽丽 +2 位作者 康振生 穆沙.伊明 古丽皮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2-64,共3页
人工接种条件下,以感病品种掖单13为对照,对21个玉米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对弯抱菌叶斑病的抗性分别进行了鉴定。病斑大小的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苗期抗病性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丹玉13、中单2号、陕单911、农大60、西... 人工接种条件下,以感病品种掖单13为对照,对21个玉米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对弯抱菌叶斑病的抗性分别进行了鉴定。病斑大小的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苗期抗病性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丹玉13、中单2号、陕单911、农大60、西农11、秦四;成株期抗病性表现较好的品种有西农11、沈10、豫22、丹玉13、7098;苗期与成株期抗病性均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丹玉13、西农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弯孢菌叶斑病 抗性鉴定 抗病性
下载PDF
防治玉米叶斑病高效药剂筛选及药剂减施增效技术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聪聪 王亚娇 +3 位作者 栗秋生 吴玉星 王鹏 孔令晓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2-348,共7页
为有效防治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从11种杀菌剂中选取抑菌效果较好的8种药剂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同时选取对两种叶部病害兼具防效的最佳药剂再与中量元素水溶肥、腐植酸、氨基寡糖素... 为有效防治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从11种杀菌剂中选取抑菌效果较好的8种药剂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同时选取对两种叶部病害兼具防效的最佳药剂再与中量元素水溶肥、腐植酸、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产品混配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确定该药剂田间施用浓度和增效组合。结果显示,各供试药剂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25%丙环唑EC、25%戊唑醇WP、40%氟硅唑EC、30%氟菌唑WP、12.5%烯唑醇WP在供试各浓度下对2种病菌抑制率均为100%,田间小区药效筛选测定中,25%戊唑醇WP防治效果最好,对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两种叶部病害防效分别为81.07%和72.22%。田间试验中,25%戊唑醇WP防治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的最佳施用浓度为2000倍液,防效分别为59.48%和53.96%。在减量50%情况下防效有所下降,配施氨基寡糖素后,防效可提高37.40百分点和22.98百分点,与最佳施用浓度防效相当,达到了减药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筛选 玉米小斑病 弯孢叶斑病 减施增效
下载PDF
部分玉米种质资源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兰浩 孙阳 +3 位作者 穆平 裴玉贺 张恩盈 宋希云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6-129,共4页
利用田间自然条件下人工接种的方法,对94份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组合)进行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鉴定,同时筛选出用作QTL分析群体构建的抗病和感病自交系。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一般表现为中抗和中感,没有对新月弯孢菌免疫、高抗和高感的... 利用田间自然条件下人工接种的方法,对94份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组合)进行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鉴定,同时筛选出用作QTL分析群体构建的抗病和感病自交系。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一般表现为中抗和中感,没有对新月弯孢菌免疫、高抗和高感的材料。抗病材料只有8个,可作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QTL分析群体构建的材料。杂交组合中抗病材料占了多数,而且出现了5个高抗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新月弯孢菌 抗病性 玉米种质资源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捷 蔺瑞明 +3 位作者 高增贵 邹庆道 鄢洪海 郭红莲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侵染不同抗性品种后,寄主叶片防御酶系和PR蛋白活性的变化及叶片汁液对病菌孢子萌发有影响,研究发现:PAL,PO,SOD和β-1,3-葡聚精酶在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中起到一定的作...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侵染不同抗性品种后,寄主叶片防御酶系和PR蛋白活性的变化及叶片汁液对病菌孢子萌发有影响,研究发现:PAL,PO,SOD和β-1,3-葡聚精酶在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PR蛋白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抗性机制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木质素可能是在病菌侵染初期发挥抗侵入的作用。抗病品种叶片汁液可能含有抑菌物质,病菌侵染有利于刺激这种物质抑菌作用的提高,在抗病品种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酶系 抗性机制 PR蛋白 弯孢菌叶斑病
下载PDF
链霉菌对玉米弯孢霉菌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祁碧菽 杨文香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6-79,共4页
用 39株链霉菌株对玉米弯孢霉菌进行了拮抗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有 7株对玉米弯孢霉菌表现一级拮抗作用 ,15株表现二级拮抗作用 ,17株没有表现拮抗作用。其中E17-P、B17-G菌株的抑菌效果达到福美双5 μL·L-1稀释液作用的 6 0 %以... 用 39株链霉菌株对玉米弯孢霉菌进行了拮抗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有 7株对玉米弯孢霉菌表现一级拮抗作用 ,15株表现二级拮抗作用 ,17株没有表现拮抗作用。其中E17-P、B17-G菌株的抑菌效果达到福美双5 μL·L-1稀释液作用的 6 0 %以上 ,并且超过了退菌特 5 μL·L-1稀释液的作用 ,是较好的具有潜力的生防菌。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霉菌 链霉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新月弯孢菌营养体亲和群鉴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龚国淑 余霞 +4 位作者 叶华智 唐志燕 张敏 刘萍 陈希芹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0-408,共9页
采用菌株直接配对、显微镜观察菌丝融合和硝酸盐缺陷型 ( nit)突变体互补测试法 ,对 44个来自不同地区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叶中的新月弯孢菌 ( Curvularia lunata)菌株进行了营养体亲和性分析。在野生型菌株的两两配对中 ,C.lunata菌株... 采用菌株直接配对、显微镜观察菌丝融合和硝酸盐缺陷型 ( nit)突变体互补测试法 ,对 44个来自不同地区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叶中的新月弯孢菌 ( Curvularia lunata)菌株进行了营养体亲和性分析。在野生型菌株的两两配对中 ,C.lunata菌株接触产生 4种反应类型 ,但无明显的抗衡反应产生。在菌丝融合显微观察中 ,光学显微镜下只见大多数菌丝反应为一菌丝向另一菌丝无限靠近 ,未见融合 ,但在电子显微镜下 ,发现两菌丝细胞已不再是独立的。这些结果表明 ,因两菌落间的抗衡反应和菌丝融合特征都不明显 ,故不宜采用直接配对和显微观察来划分 C. lunata的营养体亲和群。在 nit突变体互补测试中 ,菌株在 KCl O3 浓度 1 .5 %~ 3.0 %的 KPS中诱导表明 ,2 .0 %~ 3.0 % KCl O3 适宜于大多数菌株。抗氯酸盐突变体在 Czapek培养基中能鉴定出 nit突变体 ,但在 MM上却不能。全部 364 0抗氯酸盐突变体在 Czapek中共鉴定出 2 40个稳定的 nit突变体 ,其中 nit1占 5 9.2 % ,nit3占 39.2 % ,Nit M占 0 .8% ,nit D( 3种氮源都不能利用 )占 0 .8%。44个菌株中 ,2 4个 ( 5 5 % )获得了 nit突变体 ,2 0个 ( 45 % )还没有 ,仅 2个菌株 ( 1 2 4和 1 5 5 )各获得了 1个 Nit M突变体。各菌株突变体类型间只有 Nit M与 nit1或 nit3是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弯孢菌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营养体亲和性 硝酸盐缺陷型(nit)突变体 菌落配对 菌丝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