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Pathogenie Fusarium species of rice Bakanae disease and strains
1
作者 LUO Junguo,Dept of Plant Protection,Huanzhong AgriUniv,Wuhan 430070,China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5年第2期8-9,共2页
We collected infection plants of rice bakanae desiease from 22 counties (cities) in Hubei Province in 1990-1992. Thirty five isolates of single spore were isolated from the plants. Fusarium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fro... We collected infection plants of rice bakanae desiease from 22 counties (cities) in Hubei Province in 1990-1992. Thirty five isolates of single spore were isolated from the plants. Fusarium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se isolate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Booth(1971) and other authors. Six kinds of medium wereused in the experiment. Color and growth rate ofcolonies as well as other characters were determinedfrom cultures grown on PSA. The results showedthat thirty one isolates were Fusarium moniliformevar. zhejiangensis, two isolates were Fusariumgramineum, one was Fusariurn oxysporum, and onewas Fusarium sola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dies on Pathogenie fusarium species of rice Bakanae disease and strains
下载PDF
非致病性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株47(FO47)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琴芳 代光辉 +3 位作者 顾振芳 陈晓斌 赵杰 Alabouvette C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7-21,共5页
本实验对非致病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菌株47号(简称FO47)对番茄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峙培养和多孔细胞培养板测试以及室内盆栽试验表明,FO47在对峙培养平板上对番茄枯萎病菌无拮抗作用;施用FO47的最佳时机是... 本实验对非致病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菌株47号(简称FO47)对番茄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峙培养和多孔细胞培养板测试以及室内盆栽试验表明,FO47在对峙培养平板上对番茄枯萎病菌无拮抗作用;施用FO47的最佳时机是番茄播种至子叶平展期,最佳施用浓度为105~108分生孢子/毫升(简写为cfu·ml-1),防效为63.6%;结果还表明FO47液体培养的过滤液能有效抑制番茄枯萎病菌孢子的萌发,抑制萌发率为8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病性镰刀菌 fusariumoxysporum菌株47 FO47 番茄枯萎病 生物防治 对峙培养 多孔细胞培养板 室内盆栽试验
下载PDF
3株非致病性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 被引量:17
3
作者 钱晓雍 沈根祥 +3 位作者 黄丽华 顾海蓉 梁丹涛 Massimo Pugliese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60-62,共3页
对3株非致病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菌株IF 23、251/2和MSA35对于番茄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温室盆栽试验表明:3株菌株对番茄枯萎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5CFU/g浓度的IF 23菌株的防治效果最好;基质灭菌对于番茄枯... 对3株非致病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菌株IF 23、251/2和MSA35对于番茄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温室盆栽试验表明:3株菌株对番茄枯萎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5CFU/g浓度的IF 23菌株的防治效果最好;基质灭菌对于番茄枯萎病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病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株 IF 23 251/2 MSA35 番茄枯萎病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株对卤虫Artemia salina的毒性(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Shagufta Hameed Viqar Sultana +2 位作者 Jehan Ara Syed Ehteshamul-Haque Mohammad Athar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8-472,共5页
寻找能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的抗癌药物极具挑战性。具有细胞毒性的植物或者真菌可能含有抗肿瘤的化合物。卤虫无节幼体的致死性可作为筛选抗肿瘤化合物的试验。本研究运用从不同农作物种子分离的 8株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寻找能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的抗癌药物极具挑战性。具有细胞毒性的植物或者真菌可能含有抗肿瘤的化合物。卤虫无节幼体的致死性可作为筛选抗肿瘤化合物的试验。本研究运用从不同农作物种子分离的 8株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培养滤液来测试卤虫的细胞毒性效果。结果表明,5株菌株(TS、S-29、B-17、C-10和W-5)对卤虫显示高毒性;3株菌株(SR、T-9和 L-25)显示低毒性,且毒性随着培养滤液的稀释而减弱。5 株菌株(TS、B-17、SR、T-9 和 L-25)按照 1∶10稀释能导致 30%以上的死亡率。NaOH中和后的滤液毒性略微降低,表明培养滤液的pH值可能影响毒性。这些菌株冻干的滤液相对于未冻干的滤液毒性较低。只在3株温和毒性的菌株中得到正己烷可溶萃取物;氯仿可溶萃取物的量极微而不能作进一步处理。各菌株的毒性效果各不相同。从镰刀菌(F. solani)分离的化合物可开发为毒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菌株 毒性 卤虫 化合物
下载PDF
花椒根腐病拮抗菌W-5的鉴定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凤鸣 陈强 +2 位作者 何九军 王国斌 张晓娜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132,共9页
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引起花椒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该病严重威胁着花椒产业的发展。为筛选出花椒根腐病的生防菌株,本研究采用土壤平板梯度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从花椒根系土壤中筛选出对腐皮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 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引起花椒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该病严重威胁着花椒产业的发展。为筛选出花椒根腐病的生防菌株,本研究采用土壤平板梯度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从花椒根系土壤中筛选出对腐皮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地位确定,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的响应面法优化拮抗菌株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菌株W-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且该菌对腐皮镰刀菌的抑制率达到82.7%,对其他植物病原菌(禾谷镰刀菌、梅毒镰刀菌、藤仓赤霉菌、松针刺盘孢菌和层生镰刀菌)均有较高的抑菌活性,说明其抑菌谱的广泛性;能够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且产嗜铁素能力极强,能够减轻离体培养下花椒根片的发病症状;响应面法优化后的菌株W-5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1.3℃、pH值7.5、接种量3.1%、转速180.5 r/min,此条件下OD_(600)值达到1.832。综之,拮抗菌W-5对花椒根腐病防效优良,具有生防潜力,建立并优化的拮抗菌W-5的发酵条件体系可为花椒根腐病生物药剂的研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皮镰刀菌 花椒根腐病 拮抗菌株W-5 发酵条件 平板对峙法
下载PDF
三株具生防功能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申云鑫 施竹凤 +5 位作者 周旭东 李铭刚 张庆 冯路遥 陈齐斌 杨佩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7-277,共11页
基于健康烟草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具功能多样化、活性高的菌株,为作物病害生物防治提供高效、多样化的生防资源。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活性高、抑菌谱广的菌株,测定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病菌的抑制率、对菌丝生长及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应用PCR技... 基于健康烟草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具功能多样化、活性高的菌株,为作物病害生物防治提供高效、多样化的生防资源。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活性高、抑菌谱广的菌株,测定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病菌的抑制率、对菌丝生长及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应用PCR技术,检测菌株抗生素合成基因,结合室内盆栽实验检测功能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并测定其体外产酶、解磷、解钾、固氮及产铁载体能力;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通用引物对功能菌株进行鉴定;于健康烟草根际土壤分离得127个菌株,24株对番茄枯萎病病菌等指示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活性较高的3个菌株SH-1471、SH-1464、SH-1439对番茄枯萎病菌抑制率分别为82.0%、74.0%、75.0%;可使番茄枯萎病菌菌丝扭曲变形,形成泡囊结构,对番茄枯萎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62.7%、50.0%、37.0%;经测定,3个功能菌株具有产srfA、fenB、ituA、ituD、bymA等抗生素合成基因;盆栽实验结果表明SH-1471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为83.7%,SH-1464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为60.7%,SH-1439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为59.0%;此外,3个菌株均具有产蛋白酶、纤维素酶、解磷、固氮、分泌铁载体的能力。经鉴定,SH-147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Gen-bank ON417363)、SH-1464为拟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Gen-bank ON417365)、SH-1439为暹罗芽胞杆菌(Bacillus siamensis)(Gen-bank ON417364);菌株SH-1471、SH-1464、SH-1439具有高效、广谱的抑菌能力,且功能多样化,可作为多种病害的高效生防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根际土壤 生防菌株 番茄枯萎病 防效研究
下载PDF
Preparation on the basis of Trichoderma asperellum in the system of biological protection of wheat from Fusarium ear scab 被引量:1
7
作者 Kolombet L V Sokolov M S +2 位作者 Chuprina V P Schisler D A Samuels G 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395,共2页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as the area of wheat grown under advanced grain husbandry has increased worldwide, so too has the importance of Fusarium ear scab (FES) (synonym, Fusarium head blight) caused by several specie...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as the area of wheat grown under advanced grain husbandry has increased worldwide, so too has the importance of Fusarium ear scab (FES) (synonym, Fusarium head blight) caused by several species of the fungus Fusarium. Yield losses due to FES can total 20%-40% and more depending on climatic conditions. During the last twenty years epidemics of FES in cereals have become chronic all over the world,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The most destructive of these were observed in 1982, 1986, 1990-1996 in USA and in the south of Russia in 1982, 1984, 1988, 1992. The harmful effect of FES is manifested not only in reduced grain yields, but also in the contamination of grains and grain products with mycotoxins, such as deoxynivalenol (DON) and its derivatives (3-alfa acetyl-DON, 15-alfa acetyl-DON), T-2 toxin and zearalenone. Standard means to control FES (cultural control methodologies, chemical pesticides, and FES resistant varieties) have little effect or are not practical and rarely reduce the accumulation of mycotoxins in grain. We have developed a new technique to reduce FES using biological preparations. The technique utilizes wheat seed pretreatment with a biofungicide “Mycol” in combination with spraying wheat plants during flowering with a yeast preparation. Technology for production of Mycol on the basis of Trichoderma asperellum strain GJS 03-35 (systematics by Samuels)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strain shows hyperparasitic activity against a wide spectrum of plant pathogens, including Fusarium graminearum, a causative agent of FES in wheat.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demonstrated that spraying wheat plants during flowering with the patented yeast Cryptococcus nodaensis OH 182.9 (NRRL Y-30216) reliably reduces FES development. Tests of the Mycol preparation and the yeast OH 182.9 (EOD) have been performed on the spring wheat “Ivolga” in greenhouse conditions (the Moscow region) and on the winter wheat “Kupava” in field trials in the North Caucasian region. An isolate of F. graminearum was used to insure adequate levels of disease development in greenhouse and field experiments. FES disease severity and incidence, as well as mycotoxin accumulation in wheat grains was studied for single or combination treatments with the biological preparations. Mycol (in concentrations 0.1, 0.5, 1.0, 2.0 kg/t of seeds) was used for wheat seed pretreatment. The yeast preparation EOD (2.0×107 cfu/mL) was applied by spraying wheat plants during flowering. Chemical pesticides (Raxyl, TMTD) and a biological preparation Agat-25K were used as alternative control seed treatments. In greenhouse experiments, inoculations of heads with either biological preparation 4 h prior to inoculation with conidia of F. graminearum significantly reduced FES severity. Application with Mycol reduced DON in wheat grains by 6 to 11 fold. EOD alone or, to a lesser extent, in combination was also highly effective in reducing DON content. For treatments consisting of Mycol and EOD, 1000 grain weights were equivalent or higher than for control plants (both infected, and not infected). Wheat seeds obtained from the plants protected by these biological preparations germinated rapidly and possessed high germination rates compared to the FES control. In field trials, Mycol treatments clearly reduced FES symptoms, apparently providing an immunizing effect against FES. Mycol reduced FES severity and enhanced yield of the wheat varieties used. The effect of Mycol used at a minimum test-dose (0.1 kg/t) was not so pronounced. The greatest reduction of FES development was observed at a dose of Mycol of 1.0 kg per 1 t of seed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EOD spray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support the contention that the offered technology has good prospects in controlling wheat Fusarium ear sc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素 木霉素 镰刀霉 穗痂病 小麦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海洋黏细菌防治甘蔗梢腐病的筛选评价
8
作者 官佳松 卢天梅 +3 位作者 邹承武 蒙姣荣 马仲辉 苏志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65-3276,共12页
【目的】明确来源于广西北部湾的海洋黏细菌对甘蔗梢腐病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潜力,为研发有效防治甘蔗梢腐病的生物农药提供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方法】以来源于广西北部湾不同海洋生境的12种62株黏细菌为研究对象,以2株广西蔗区甘蔗... 【目的】明确来源于广西北部湾的海洋黏细菌对甘蔗梢腐病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潜力,为研发有效防治甘蔗梢腐病的生物农药提供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方法】以来源于广西北部湾不同海洋生境的12种62株黏细菌为研究对象,以2株广西蔗区甘蔗梢腐病优势病原菌甘蔗镰孢菌(Fusarium sacchari)9DF-3-2和FS-2-1为靶标,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评价黏细菌对甘蔗镰孢菌的拮抗作用,初步筛选出潜力活性菌株;利用透析膜对峙培养法、菌丝裂解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等从拮抗作用方式、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等方面评价潜力活性菌株对甘蔗镰孢菌的生物防治潜力。【结果】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从62株黏细菌中发现47株黏细菌对2株甘蔗镰孢菌9DF-3-2和FS-2-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活性菌株率达75.8%,有18株黏细菌对2株甘蔗镰孢菌的抑菌直径大于1.000 cm,其中以叶柄黏球菌(Myxococcusstipitatus)T163和蜂窝囊菌(Melittangiumsp.)T269的抑制作用最强。黏细菌胞外发酵液对甘蔗镰孢菌菌丝裂解试验结果显示,黏细菌T163和T269的胞外发酵液对2株甘蔗镰孢菌的菌丝抑制作用最明显;透析膜平板隔离试验结果显示,黏细菌T269、T163和T071受透析膜隔离后对甘蔗镰孢菌仍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黏细菌发酵提取物抗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黏细菌T163和T269的发酵提取物对2株甘蔗镰孢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浓度为100.0μg/mL的T163发酵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好,其对9DF-3-2和FS-2-1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3.97和84.58μg/mL。【结论】来源于广西北部湾的海洋黏细菌T163和T269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甘蔗镰孢菌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具有开发成绿色生物防治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黏细菌 甘蔗梢腐病 甘蔗镰孢菌 活性菌株筛选
下载PDF
大蕉枯萎病菌二重PCR分子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
9
作者 曾莉莎 王芳 +6 位作者 周海琪 伍泽星 赖永超 傅长根 吕顺 梁少丽 刘丽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52-2359,共8页
【目的】基于大蕉枯萎病菌2个不同分化谱系特有的基因序列,建立大蕉枯萎病菌的二重PCR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为该病害预测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大蕉枯萎病菌特有的rDNA基因间隔区(IGS)序列设计得到多对PCR引物,分别以广东3... 【目的】基于大蕉枯萎病菌2个不同分化谱系特有的基因序列,建立大蕉枯萎病菌的二重PCR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为该病害预测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大蕉枯萎病菌特有的rDNA基因间隔区(IGS)序列设计得到多对PCR引物,分别以广东3个粉蕉枯萎病菌株和8个大蕉枯萎病菌株、2个广西和海南的粉蕉枯萎病菌株、5个其他尖孢镰孢菌菌株和5个外围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基于扩增结果从中筛选出大蕉枯萎病菌特异性引物,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并确定二重PCR检测体系的含菌量检测下限。【结果】基于大蕉枯萎病菌特有的基因序列设计得到多对PCR引物,经筛选验证获得2对可用于检测大蕉枯萎病菌2个不同谱系(LineageⅠ和Ⅱ)的特异性引物,可直接应用于大蕉种植土壤和植株中的大蕉枯萎病菌检测,扩增片段分别为755和590 bp。当扩增条带为755 bp时,表明样本中含有大蕉枯萎病菌;当扩增条带为590 bp时,表明样本中含有粉蕉或大蕉枯萎病菌。建立的二重PCR检测体系检测大蕉枯萎病菌菌丝的灵敏度可达0.4μg,检测土壤的含菌量下限为每克土壤40个病原菌孢子。【结论】建立的二重PCR检测技术实现一次PCR反应同时检测并区分大蕉枯萎病菌2个谱系及广东地区的粉蕉枯萎病菌优势菌群,可用于无病大蕉和粉蕉种苗及种植土壤的检测与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蕉 枯萎病菌 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 二重PCR检测
下载PDF
防风根际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潜力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卓 王妍 +3 位作者 韩忠明 王云贺 赵淑杰 杨利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4-273,共10页
作为世界性分布的镰刀属常见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对包括经济作物及药用植物等的生长均有较大危害。利用源自于植物根际土壤的有益微生物防控尖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目... 作为世界性分布的镰刀属常见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对包括经济作物及药用植物等的生长均有较大危害。利用源自于植物根际土壤的有益微生物防控尖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植物病害管理策略。为获得可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的生防菌源,于防风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真菌104株,基于平板对峙法筛选获得1株对尖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菌株MR-43,结合形态特征、ITS序列分析,将其确定为Sirastachys castanedae(GenBank登录号:OK287148.1),隶属于Sirastachys组进化分支,发现其可宿生于植物根际土壤。基于盆栽试验法,探究MR-43在防风栽培土壤中的定殖能力,评价MR-43对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防风枯萎病和由木贼镰刀菌引起的防风根腐病的防病能力,及其对防风植株的促生能力。结果显示,Sirastachys castanedae MR-43对尖孢镰刀菌、木贼镰刀菌的抑菌率为57%以上,且经多次验证抑菌效果稳定;菌株MR-43可稳定定殖于防风栽培土壤并实现有效扩繁;菌株MR-43的孢子悬液可有效控制防风枯萎病和防风根腐病,平均防效达68.52%,与多菌灵、代森锰锌的防病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MR-43对防风植株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Sirastachys castanedae MR-43在防风枯萎病、根腐病等真菌性病害管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木贼镰刀菌 根际微生物 拮抗真菌 葡萄穗霉科 生物防控 菌种鉴定 植物促生
下载PDF
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菌及其抗药突变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赵志华 张锡明 +2 位作者 范洁茹 刘亮 刘西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51-256,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fujikuroi生长发育及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菌敏感菌株及其抗药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产孢量无...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fujikuroi生长发育及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菌敏感菌株及其抗药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产孢量无影响。当咪鲜胺浓度为0.5μg/mL时,能够完全抑制敏感菌株菌丝的生长,而不能抑制不同抗性水平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随抗性倍数从24倍增加到112倍,药剂对抗药突变体菌落扩展的影响逐渐减小。咪鲜胺对敏感菌株菌丝生长的EC50值为0.047μg/mL,最小抑制浓度(MIC)为0.5μg/mL。20.00μg/mL咪鲜胺可完全抑制亲本敏感菌株的孢子萌发,而对不同抗药突变体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4.1%~89.0%和58.5%~65.8%,表明抗药突变体在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等阶段对药剂的敏感性与亲本菌株相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10μg/mL咪鲜胺处理菌丝12h后,亲本菌株菌丝顶端膨大畸形,抗药突变体的菌丝顶端膨大,并在菌丝上长有许多细小分枝,表明药剂对抗药突变体次生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胺 水稻恶苗病菌 抗药突变体 敏感菌株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中龄林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雷 于澎涛 +2 位作者 王彦辉 王顺利 刘贤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祁连山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青海云杉林的生物量随海拔(2700~3300 m)的变化规律,为预测祁连山区的产水能力和实施黑河流域植被-水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祁连山中段北坡的排露沟小流域,沿海拔梯度,... 【目的】研究祁连山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青海云杉林的生物量随海拔(2700~3300 m)的变化规律,为预测祁连山区的产水能力和实施黑河流域植被-水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祁连山中段北坡的排露沟小流域,沿海拔梯度,选取生长状况良好、具有代表性的林分布设样地,进行植被调查。在2700~2800,2800~2900,2900~3100和3100~3300 m 4个海拔区段共设置15块20 m ×20 m 样地。利用已有的青海云杉生物量估算方程,计算研究区森林生物量的平均值、各海拔区段内的森林生物量以及不同径级树木对总生物量的贡献量,据此分析森林生物量的大小及其随海拔变化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区青海云杉林的生物量为(128.61±50.25) t·hm -2,中树(12.5 cm <DBH≤22.5 cm )和大树( DBH>22.5 cm)是森林生物量的主要来源,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4%和35%,小树(5 cm <DBH≤12.5 cm)的生物量较少,仅占21%。随海拔升高,青海云杉林生物量呈“单峰”变化,在海拔2700~2800 m为(135.43±21.25)t·hm -2,在海拔2800~2900 m达到最大为(152.33±73.01)t·hm -2,在海拔2900~3100 m为(124.28±39.54) t·hm -2,在海拔3100~3300 m最小为(100.48±65.69) t·hm -2。不同海拔区段内,森林生物量的主要来源不同,在海拔2700~2800 m,以中树生物量最多,为63.54 t·hm -2(占该海拔区段内森林生物量的48%);在海拔2800~2900 m,中树生物量继续增加,达到90.53 t·hm -2(占该海拔区段内森林生物量的59%),在海拔2900~3100 m,大树成为森林生物量的主要来源,其生物量为54.46 t·hm -2(占该海拔区段内森林生物量的45%);在海拔3100~3300 m,大树生物量继续增加,达到71.46 t·hm -2(占该海拔区段内森林生物量的71%)。与附近地区相比,研究区青海云杉林的生物量(128.61 t·hm -2)与祁连山哈溪林场(132.90 t·hm -2)、祁连山平均值(169.80 t·hm -2)和全国平均值(156.66 t·hm -2)相近,但比甘肃省肃南县(282.54 t·hm -2)、祁连山寺大隆林区(217.41 t·hm -2)和祁连山北坡山区的平均值(209.24 t·hm -2)小。【结论】林分密度、温度和降水共同决定了森林生物量的大小及其海拔变化规律,海拔2800~2900 m是本研究区青海云杉林生长的最适宜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青海云杉林 生物量 海拔 树木径级
下载PDF
黄瓜枯萎病生防芽孢杆菌的定向筛选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卜春亚 贾玉琦 +5 位作者 王有年 靳永胜 刘雅懿 汪雪静 高菲 师光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1期101-107,共7页
研究拟从北京郊区黄瓜根际土壤中定向筛选黄瓜枯萎病菌生防芽孢杆菌,并研究其抑菌活性物质的基本特性。采用热处理和形态观察结合平板对峙法定向筛选黄瓜枯萎病菌拮抗菌。从北京郊区黄瓜根际土壤中定向分离到63株产芽胞的菌株,从中筛选... 研究拟从北京郊区黄瓜根际土壤中定向筛选黄瓜枯萎病菌生防芽孢杆菌,并研究其抑菌活性物质的基本特性。采用热处理和形态观察结合平板对峙法定向筛选黄瓜枯萎病菌拮抗菌。从北京郊区黄瓜根际土壤中定向分离到63株产芽胞的菌株,从中筛选到2株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cucumarinum Owen.)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命名为j-28和j-50。拮抗菌j-28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带达到11.0 mm。此外,拮抗菌j-28有较广的抑菌谱,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sulphureum)和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lium albo-atrum)等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经过形态观察、理化分析和分子鉴定,j-28和j-50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还发现拮抗菌j-28的发酵液经过高温和强酸碱处理后抑菌效果会明显减弱,说明拮抗菌j-28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可能是蛋白类。笔者定向筛选到针对北京郊区多发的黄瓜枯萎病菌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j-28,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今后北京郊区黄瓜枯萎病菌的防治提供新的生物防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菌 拮抗菌 芽孢杆菌
下载PDF
生防菌株对地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促生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艳丽 刘春元 +3 位作者 袁虹霞 邢小萍 孙炳剑 李洪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48,共3页
从地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对地黄枯萎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B6、B2 1、S15、S5 2、S72、S92、S95、T3和T4等9株生防菌。经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S15、S72、S5 2、B6和T4对地黄枯萎病的防效都达到了5 0 %以上,且S5 2、S15和... 从地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对地黄枯萎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B6、B2 1、S15、S5 2、S72、S92、S95、T3和T4等9株生防菌。经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S15、S72、S5 2、B6和T4对地黄枯萎病的防效都达到了5 0 %以上,且S5 2、S15和S95对地黄具有明显的促生增产作用,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枯萎病 生防菌株 防治效果 促生作用
下载PDF
银杏内生真菌T4抑菌活性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柏钰 程遥 +5 位作者 郭正彦 吴小文 花日茂 操海群 李学德 唐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1-837,共7页
采用组织法分别从银杏组织器官(根、茎、叶)中分离得到25株内生真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其中16株内生真菌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内生真菌T4活性尤为突出。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T4菌株发酵液对... 采用组织法分别从银杏组织器官(根、茎、叶)中分离得到25株内生真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其中16株内生真菌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内生真菌T4活性尤为突出。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T4菌株发酵液对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mand-shurica),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梨黑星病菌(Venturia pirin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有较强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mandshurica)的抑制作用达到92.31%。T4菌株生物学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其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通过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内生真菌T4属于镰孢属(Fusarium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T4菌株
下载PDF
杨树溃疡病生防菌株的抑菌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蕾 周国英 梁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4,共8页
黄绿木霉YGF9菌株和木贼镰刀菌LX6F2菌株分别为分离自杨树组织和杨树林土壤中的2株生防菌。为了研究黄绿木霉和木贼镰刀菌对杨树溃疡病菌葡萄座腔菌的生防抑菌机制,从生防菌株对病原菌代谢系统和生理生化的影响2个方面研究了生防菌株的... 黄绿木霉YGF9菌株和木贼镰刀菌LX6F2菌株分别为分离自杨树组织和杨树林土壤中的2株生防菌。为了研究黄绿木霉和木贼镰刀菌对杨树溃疡病菌葡萄座腔菌的生防抑菌机制,从生防菌株对病原菌代谢系统和生理生化的影响2个方面研究了生防菌株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两生防菌株发酵液的正丁醇提取物可降低病原菌菌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琥珀酸脱氢酶(SDH)与辅酶I的活性,使Na^+,K^+-ATP酶、Mg^(2+)-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急剧下降;两生防菌株可显著提高病原菌菌丝体的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病原菌蛋白质含量。说明两生防菌株可通过影响病原菌的代谢系统和生理过程来发挥其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溃疡病 黄绿木霉 木贼镰刀菌 生防菌株 抑菌机理
下载PDF
耕层土壤镰刀菌单胞系的建立和基因组DNA的快速抽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志岗 宋东辉 +2 位作者 王建明 贺运春 李志远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改进的镰刀菌选择性培养基和产孢培养基对采自大田、苗圃耕层土壤中的镰刀菌进行单孢分离 ,共分离出 5 0个镰刀菌菌株 ,而且改进的镰刀菌选择性培养基对目标菌选择性强 ,产孢量大。用改进的SDS -SEAVG分离法和快速抽提法提取镰刀菌... 采用改进的镰刀菌选择性培养基和产孢培养基对采自大田、苗圃耕层土壤中的镰刀菌进行单孢分离 ,共分离出 5 0个镰刀菌菌株 ,而且改进的镰刀菌选择性培养基对目标菌选择性强 ,产孢量大。用改进的SDS -SEAVG分离法和快速抽提法提取镰刀菌基因组DNA ,结果显示 ,用改进的镰刀菌DNA抽提方法抽提的DNA分子量大于 5 0kb ;用快速抽提方法获得的镰刀菌单孢系DNA可用于PCR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层土壤 镰刀菌 抽提 遗传多样性 单孢系 基因组DNA 病原菌
下载PDF
尖镰孢菌非致病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数量的控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林茂松 张治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2,共3页
温室盆钵实验证实尖镰孢菌 (Fusariumoxysporum)非致病菌株 (S16 2 )可有效控制南方根结线虫 (Meloidogyneincognita)的群体数量。在F .oxysporum +M .incognita和Bacilluscereus(蜡状芽孢杆菌 ) +F .oxysporum +M .incognita处理中 ,... 温室盆钵实验证实尖镰孢菌 (Fusariumoxysporum)非致病菌株 (S16 2 )可有效控制南方根结线虫 (Meloidogyneincognita)的群体数量。在F .oxysporum +M .incognita和Bacilluscereus(蜡状芽孢杆菌 ) +F .oxysporum +M .incognita处理中 ,每克根卵囊仅为对照K M (接种M .incognita)的 1/ 3和 1/ 5。该菌株处理的番茄幼苗的地上鲜重、根重和根长均高于对照 ,且处理 5周后在番茄根上没有分离到该菌。盆钵实验中 ,F .oxysporum 菌液对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的侵染抑制率分别为 46 4%和 5 3 6 %。该菌株的培养滤液能抑制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卵的孵化。经琼脂平板测定 ,其抑制率分别为 18 4%和 14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镰孢菌 非致病菌株 南方根结线虫 番茄 控制作用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8
19
作者 岳东霞 张要武 +1 位作者 陈融 许长蔼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04,共4页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含有2,4-DAPG基因的质粒pMON5122导入到野生型荧光假单胞菌株中,探索了不同热激时间、不同CaCl2浓度和荧光假单胞菌的不同生长时期对转化子形成的影响;研究了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株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含有2,4-DAPG基因的质粒pMON5122导入到野生型荧光假单胞菌株中,探索了不同热激时间、不同CaCl2浓度和荧光假单胞菌的不同生长时期对转化子形成的影响;研究了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株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生长到OD约0.53时,用0.025mol/L CaCl2处理细胞,热激3~4min,转化频率最高;荧光假单胞工程菌株对黄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达到75.0%,并且能够提高黄瓜出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工程菌株 黄瓜枯萎病 代谢产物 生物农药
下载PDF
水稻恶苗病致病镰孢种类及菌系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罗俊国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9-120,共2页
水稻恶苗病致病镰孢种类及菌系研究罗俊国(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武汉430070)关键词:水稻恶菌病;镰孢;菌系StudiesonPathogenicFusariumSpeciesofRiceBakanaeDisea... 水稻恶苗病致病镰孢种类及菌系研究罗俊国(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武汉430070)关键词:水稻恶菌病;镰孢;菌系StudiesonPathogenicFusariumSpeciesofRiceBakanaeDiseaseandStrains¥LUO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恶苗病 镰孢 菌系 种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