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旋麻黄素半生物合成研究(Ⅰ)L-苯基乙酰基甲醇生物合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胥秀英 郑一敏 +1 位作者 温寿祯 曾素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 :对固定化Sc 5酵母菌细胞生物合成L PAC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 :生物合成。结果和结论 :固定化Sc 5菌细胞生物合成L PAC的平均产量≥ 2 g·L-1,半衰期不低于 2 40h。
关键词 左旋麻黄素前体 l-苯基乙酰基甲醇 生物合成
下载PDF
微生物转化生产L-苯基乙酰基甲醇(L-PAC)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赵伟 沈安 江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18-220,共3页
L-苯基乙酰基甲醇(L-Phenylacetylcarbinol, L-PAC)在制药业中被用作前体来合成L-麻黄素(L-ephedrine)、D-伪麻黄素(D-pseudoephedrine),在医学上,麻黄素可用来治疗低血压和哮喘,并有利尿之功效[1].近些年有报道指出,L-麻黄素可用于减肥... L-苯基乙酰基甲醇(L-Phenylacetylcarbinol, L-PAC)在制药业中被用作前体来合成L-麻黄素(L-ephedrine)、D-伪麻黄素(D-pseudoephedrine),在医学上,麻黄素可用来治疗低血压和哮喘,并有利尿之功效[1].近些年有报道指出,L-麻黄素可用于减肥[2].另外,L-PAC还可以用于合成安非他明(amphetamine),苯丙胺和苯胺等药物[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基乙酰基甲醇 l-PAC 药物前体 生物转化 微生物 菌种选育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微生物萃取转化制备L-苯基乙酰基甲醇的工艺 被引量:1
3
作者 薛迎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692-2695,共4页
目的:优化微生物萃取转化制备L-苯基乙酰基甲醇(L-PAC)的条件。方法:以啤酒酵母萃取制备L-PA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L-PAC浓度。以L-PAC浓度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苯甲醛、曲拉通(Triton)X-100和葡萄糖用量这3个主要因... 目的:优化微生物萃取转化制备L-苯基乙酰基甲醇(L-PAC)的条件。方法:以啤酒酵母萃取制备L-PA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L-PAC浓度。以L-PAC浓度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苯甲醛、曲拉通(Triton)X-100和葡萄糖用量这3个主要因素进行考察,同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苯甲醛和Triton X-100之间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最优因素组合为苯甲醛1.1%、Triton X-100 0.14 g/m L、葡萄糖0.028 g/m L;验证试验中L-PAC的平均浓度为28.04 mmol/L(RSD=1.35%,n=3),与预测值28.01mmol/L的相对误差为0.11%。结论:利用响应面法对微生物萃取转化制备L-PAC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各因素的最优组合,可为大批量转化制备L-PAC提供有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微生物萃取转化 l-苯基乙酰基甲醇
下载PDF
裂殖酵母生物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宁华中 许激扬 +1 位作者 许娟 戴冕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用裂殖酵母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苯甲醛与丙酮酸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L-PAC),后者为合成L-麻黄素等多种药物的前体,转化反应的最佳温度为28℃,pH6.0,时间16h,苯甲醛用量160-200mmol/L,丙酮酸120~180mmol/L,LPAC产量可达15g... 用裂殖酵母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苯甲醛与丙酮酸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L-PAC),后者为合成L-麻黄素等多种药物的前体,转化反应的最佳温度为28℃,pH6.0,时间16h,苯甲醛用量160-200mmol/L,丙酮酸120~180mmol/L,LPAC产量可达1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细胞 l-苯基乙酰基甲醇 生物转化 丙酮酸脱羧酶
下载PDF
丙酮酸脱羧酶催化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姚尧 李继珩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用酵母的丙酮酸脱羧酶粗提物催化苯甲醛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L-PAC),后者为合成L-麻黄素的前体。酶转化反应的最佳温度为10℃,pH6.8,时间为5~6h,酶用量7u/ml,乙醇2.0mol/L,苯甲醛150~1... 用酵母的丙酮酸脱羧酶粗提物催化苯甲醛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L-PAC),后者为合成L-麻黄素的前体。酶转化反应的最佳温度为10℃,pH6.8,时间为5~6h,酶用量7u/ml,乙醇2.0mol/L,苯甲醛150~180mmol/L,丙酮酸150~200mmol/L,转化液中L-PAC浓度可达140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脱羧酶 苯基乙酰基甲醇 催化 合成
下载PDF
两相体系中固定化细胞生物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 被引量:1
6
作者 戴冕 许激扬 宁华中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生物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L-PAC)。方法在10%石油醚/水两相体系中,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生物合成L-麻黄素的重要中间体L-PAC。结果确定在最佳温度28℃,pH 6.46,活化时间30 min,反应时间10 h,苯甲醛浓度为3 mL/L,添加少量β-环糊精等... 目的生物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L-PAC)。方法在10%石油醚/水两相体系中,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生物合成L-麻黄素的重要中间体L-PAC。结果确定在最佳温度28℃,pH 6.46,活化时间30 min,反应时间10 h,苯甲醛浓度为3 mL/L,添加少量β-环糊精等的条件下,以2%海藻酸钙和10%聚乙烯醇为复合载体,生物合成L-PAC,产量可达8.34 g/L。结论为生物合成L-PAC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基乙酰基甲醇 两相体系 固定化细胞 复合载体
下载PDF
生物转化法生产L-苯基乙酰基甲醇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丹 林建群 +2 位作者 林慧彬 林建强 曲音波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0-199,共10页
综述了L-苯基乙酰基甲醇(L-PAC)生物转化机理、菌种选育、转化体系选择、生产过程优化、下游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主要采用具有高活性的丙酮酸脱羧酶的Saccharomyces属和Candida属菌株,以苯甲醛和丙酮酸为底物转化生产L-PAC.生成... 综述了L-苯基乙酰基甲醇(L-PAC)生物转化机理、菌种选育、转化体系选择、生产过程优化、下游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主要采用具有高活性的丙酮酸脱羧酶的Saccharomyces属和Candida属菌株,以苯甲醛和丙酮酸为底物转化生产L-PAC.生成副产物和底物苯甲醛的毒性是限制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通过菌株筛选和选育可减少副产物生成并提高菌株耐受性.通过控制及优化转化过程参数、分批补加底物、采取固定化细胞或固定化酶措施及建立适宜的两相转化体系,能有效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基乙酰基甲醇 生物转化 麻黄碱
下载PDF
L-苯基乙酰基甲醇的生物合成、分离纯化和鉴定
8
作者 李丹 林彦良 +1 位作者 林慧彬 林建强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6-720,共5页
L-苯基乙酰基甲醇(L-phenylacetylcarbinol,L-PAC)是合成麻黄碱等药物的重要手性中间体。利用酵母生物催化法合成L-PAC;采用制备型高效制备液相色谱(RP-HPLC)纯化转化产物,获得高纯度的L-PAC(纯度>99%);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旋... L-苯基乙酰基甲醇(L-phenylacetylcarbinol,L-PAC)是合成麻黄碱等药物的重要手性中间体。利用酵母生物催化法合成L-PAC;采用制备型高效制备液相色谱(RP-HPLC)纯化转化产物,获得高纯度的L-PAC(纯度>99%);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旋光、核磁共振及高分辨质谱等技术手段对分离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l-苯基乙酰基甲醇 麻黄碱 伪麻黄碱
下载PDF
耐高浓度苯甲醛酵母菌的筛选
9
作者 张文齐 孙智敏 +1 位作者 曾杨 祝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3-54,共2页
选择了6株酵母菌,对其耐受高浓度苯甲醛的能力做了对比性研究,并进行优选。结果表明:酿酒酵母SW-02和2.398经过诱导后可耐受0.8%浓度的苯甲醛。
关键词 筛选 生物合成 左旋麻黄素前体 l-苯基乙酰基甲醇
下载PDF
苯甲醛高耐受性酵母菌的选育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新乐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0-31,39,共3页
介绍一种经过长期诱导、驯化作用来选育耐性菌株的方法。通过固定化细胞的间歇补料培养方式和长期诱导、驯化后 ,筛选出 8株具有较高苯甲醛耐受性的酿酒酵母菌株 ,其中菌株Sbht_35_2 3对苯甲醛的耐受性达到 0 .9% ,并保持较高的稳定活... 介绍一种经过长期诱导、驯化作用来选育耐性菌株的方法。通过固定化细胞的间歇补料培养方式和长期诱导、驯化后 ,筛选出 8株具有较高苯甲醛耐受性的酿酒酵母菌株 ,其中菌株Sbht_35_2 3对苯甲醛的耐受性达到 0 .9% ,并保持较高的稳定活性。采用这些具有较高耐性的酿酒酵母菌株生物合成L_苯基乙酰基甲醇 (L_PAC) ,将有利于提高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醛高耐受性酵母菌 诱导驯化 选育 耐性菌株
下载PDF
胶束溶液中微生物萃取转化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迎迎 杨汝德 +1 位作者 齐瀚实 王志龙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共4页
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中微生物萃取转化合成L-PAC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包括pH、TritonX-100、底物苯甲醛、湿酵母细胞量、葡萄糖、氮源和转化时间。最后确定最佳的转化培养基配方为:底物苯甲醛0.9%,TritonX-1007.8%,葡萄糖3%,湿... 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中微生物萃取转化合成L-PAC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包括pH、TritonX-100、底物苯甲醛、湿酵母细胞量、葡萄糖、氮源和转化时间。最后确定最佳的转化培养基配方为:底物苯甲醛0.9%,TritonX-1007.8%,葡萄糖3%,湿酵母细胞量12%,pH5.2,转化时间为6h,不添加任何氮源。在此条件下,产物L-PAC的产量为45mmol/L(约7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胶束 微生物萃取转化 l-苯基乙酰基甲醇
原文传递
双酶法生物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丹 卞筱泓 +1 位作者 许激扬 马丽娜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22-226,共5页
双酶偶联体系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是实现高效生物合成的重要方法。本文利用乳酸氧化酶(Lactate Oxidase,LOD)和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edecarboxylase,PDC)偶联构建双酶体系,催化乳酸钠和苯甲醛合成L-苯基乙... 双酶偶联体系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是实现高效生物合成的重要方法。本文利用乳酸氧化酶(Lactate Oxidase,LOD)和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edecarboxylase,PDC)偶联构建双酶体系,催化乳酸钠和苯甲醛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L-Phenylacetylcarbinol,L-PAC),后者是合成L-麻黄素的重要中间体。转化反应的最佳温度为34℃,pH 6.8,转化时间6 h,苯甲醛用量160 mmol/L,乳酸钠用量330 mmol/L,葡萄糖用量3 g/100 mL,L-PAC产量达到8.79 g/L。在L-PAC的制备过程中,以廉价的乳酸钠代替丙酮酸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反应时间,简化了操作步骤,有利于工业生产。双酶偶联体系为生物合成L-PAC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酶偶联体系 乳酸氧化酶 丙酮酸脱羧酶 生物合成 l-苯基乙酰基甲醇
原文传递
辛醇/水两相体系中生物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的研究
13
作者 向禧 尤晓清 +4 位作者 赵玉成 赵刚刚 邵飞 卞筱泓 许激扬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96-298,303,共4页
利用酿酒酵母作为生物催化剂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L-Phenylacetylcarbiol,L-PAC)的过程中,通过加入有机溶剂(辛醇)形成两相体系,可改善底物和产物的溶解度,以减少对细胞内丙酮酸脱羧酶(PDC)的强烈抑制和钝化作用,从而促进L-PAC产量的... 利用酿酒酵母作为生物催化剂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L-Phenylacetylcarbiol,L-PAC)的过程中,通过加入有机溶剂(辛醇)形成两相体系,可改善底物和产物的溶解度,以减少对细胞内丙酮酸脱羧酶(PDC)的强烈抑制和钝化作用,从而促进L-PAC产量的提高。实验结果表明,两相体系合成L-PAC的最佳条件为活化60 min,苯甲醛的起始浓度940 mmol/L,丙酮酸钠的起始浓度460 mmol/L,葡萄糖的含量8%,水醇两相体积比为3∶1,且加入一定量的甘油时,L-PAC产量可达在醇相中24.1 g/L和水相中3.7 g/L,比单一水相体系高出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化 辛醇/水两相体系 苯甲醛 丙酮酸脱羧酶 l-苯基乙酰基甲醇 全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