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ygodium flexuosum extract down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CCl_4 -induced hepatotoxicity 被引量:1
1
作者 Pallara Janardhanan Wills Velikkakathu Vasumathi Ash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6期421-426,共6页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downregulal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a time dependant manner on carbon tetrachloride induced toxicity in experimental animals.Methods:CCl<sub>4</sub>(150μL/100 g) was ...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downregulal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a time dependant manner on carbon tetrachloride induced toxicity in experimental animals.Methods:CCl<sub>4</sub>(150μL/100 g) was dissolved in com oil(1:1 v/v%) and administered orally,GroupⅠwas treated as normal control and received corn oil on 8th day.GroupⅡwas toxic control and was given a single dose of CCl<sub>4</sub> on 8th days.GroupⅢwas treated with Lygodium flexuosum(L.flexuosum) n-hexane extract(200 mg/kg) for 8 days and on 8th day a single dose of CCl<sub>4</sub> was received.GroupⅣ(negative contnil) received L.flexuosiim n-hexane extract(200 mg/kg) alone for 8 days.Results:Treatment with n-hexane extract prior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CCl<sub>4</sub> significantly prevented an increase in serum AST,ALT,LDH activity and lipid peroxidation and prevented the depletion of glutathione (GSH).Rats treated with L.flexuosum had reduced mRNA levels of TGF-β1,TNF-αand IL-1βgenes in liver of CCl<sub>4</sub> intoxicated rats when compared to CCl<sub>4</sub> control as evidenced by RT-PCR. Conclusions:The data suggest that L.flexuosum,a widely available fem,significantly reduces CCl<sub>4</sub> induced acute hepatotoxicily by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godium flexuosum Carbon TETRACHLORIDE mRNA TGF-β1 TNF-α IL-1Β
下载PDF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游动精子的形态发生及多层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朝辉 刘宁 周云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18-523,共6页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精子发生过程中多层结构由生毛体发育而成,其结构与其他薄囊蕨亚纲植物相似.刚形成的多层结构由微管带和片层组成,微管带由平行排列的微管组成,片层由电子致密盘组成,无明显分层....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精子发生过程中多层结构由生毛体发育而成,其结构与其他薄囊蕨亚纲植物相似.刚形成的多层结构由微管带和片层组成,微管带由平行排列的微管组成,片层由电子致密盘组成,无明显分层.多层结构形成后不久即转向近核侧,片层下部与一椭圆形线粒体相连而微管带贴于核膜上.随着微管带沿核膜伸长并增加微管数目,微管带逐渐包围核,核发生变形.成熟精子成3周半螺旋,核位于后部2周半而片层及所连大线粒体位于头部1周半螺旋,微管带是唯一贯穿整个细胞的结构.精子成熟后片层明显分为3层.精子头部尚有鞭毛带、嗜锇冠、额外微管带等结构存在.成熟精子中细胞质减少,仅剩大量淀粉粒、线粒体和小泡,淀粉粒位于精子后部而线粒体多依附于微管带上,核、淀粉粒、线粒体在精子后部常紧挨在一起形成一种有序的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 多层结构 游动精子 形态发生 核变形
下载PDF
海金沙受精作用的细胞学观察
3
作者 孙锐 曹建国 戴锡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2-1487,共6页
【目的】阐明蕨类植物中演化地位特殊类群海金沙受精作用的特点和细胞学机制,以完善蕨类植物生殖生物学的细胞学研究。【方法】采用包埋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海金沙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核融合、受精卵膨胀和极性分化阶段进行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阐明蕨类植物中演化地位特殊类群海金沙受精作用的特点和细胞学机制,以完善蕨类植物生殖生物学的细胞学研究。【方法】采用包埋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海金沙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核融合、受精卵膨胀和极性分化阶段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海金沙卵细胞无典型的卵膜和受精孔,精子通过孔区位置进入卵细胞。第1个精子进入卵细胞的细胞质,有2~6个精子也可通过孔区进入卵细胞孔区下方的受精腔,但无法与卵细胞融合。精子进入卵细胞后,卵细胞剧烈收缩,阻止其他精子进入,在受精腔上方孔区位置形成1层膜结构,能一定程度上阻挡其他精子进入受精腔。精子进入卵细胞后30 min开始进行核融合,精子的细胞核最初集中在卵核的一端,逐渐渗透进入卵核,随受精卵膨胀继续核融合。受精10 h左右,合子产生大量液泡,先建立垂直极性,后转为水平极性,并进行合子第1次分裂。【结论】海金沙进行受精作用时,精子从孔区位置进入,产生受精腔,其受精过程与核心薄囊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海金沙 受精作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海金沙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张雷红 殷志琦 +3 位作者 叶文才 赵守训 王磊 胡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522-1524,共3页
目的:对海金沙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NMR等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田蓟苷(tilianin)(Ⅰ),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pyranoside)... 目的:对海金沙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NMR等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田蓟苷(tilianin)(Ⅰ),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pyranoside)(Ⅱ),山柰酚(kaempferol)(Ⅲ),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Ⅳ),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hexadec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正三十一烷醇(1-hentriacontanol)(Ⅷ)。结论:除化合物Ⅲ,Ⅳ外,其余均为首次从海金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Ⅴ为首次从海金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草 lygodium JAPONICUM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海金沙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雷红 殷志琦 +2 位作者 范春林 叶文才 赵守训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4-155,共2页
Eight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 of Lygodium japonicum,and identified as linarin,diosmin,acacetin-7-O-(6″-O-α-L-rhamnopyanosy)-β-sophoroside,nicotflorin,roseoside, vanillic acid,pentacosanoic acid... Eight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 of Lygodium japonicum,and identified as linarin,diosmin,acacetin-7-O-(6″-O-α-L-rhamnopyanosy)-β-sophoroside,nicotflorin,roseoside, vanillic acid,pentacosanoic acid and hexacosanoic 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 lygodium JAPONICUM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超声波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金沙草药中的总黄酮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岐 窦宪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5661-15662,共2页
[目的]优选海金沙草药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海金沙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海金沙中的总黄酮,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通过正交试验探讨溶剂浓度(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温度和提取次数等条件对提取结果的影响,并... [目的]优选海金沙草药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海金沙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海金沙中的总黄酮,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通过正交试验探讨溶剂浓度(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温度和提取次数等条件对提取结果的影响,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温度25℃,超声时间10 min,提取次数为3次。将所得的结果与常规的水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进行比较,其总黄酮的提取含量达到了4.12%。[结论]该方法与其他常规方法相比,具有简洁、方便、提取速度快和节能的优点,并提高了提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黄酮 超声提取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 )Sw )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Ⅰ.海金沙科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全喜 于晶 +3 位作者 张宪春 张大维 包文美 王培善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4,T005,T006,T007,T008,共11页
此文是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研究的第一部分。首次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海金沙科Lygodiaceae海金沙属Lygodium 1 0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 ,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孢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此外 ,还对采自国外的另外 1 0种海金沙属植物的孢... 此文是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研究的第一部分。首次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海金沙科Lygodiaceae海金沙属Lygodium 1 0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 ,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孢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此外 ,还对采自国外的另外 1 0种海金沙属植物的孢子进行了比较观察。海金沙属孢子为三裂缝 ,少数为单裂缝 ,其表面纹饰可分为 4种类型 :①瘤状纹饰 ,海金沙属多数种类的孢子具此类型 ;②表面平滑 ,L .palmatum、L .subareolatum、L .yunnanense、L.volubile等属此类型 ;③疣状纹饰 ,L.dimorphum、L.digita tum、L .kingii等属此类型 ;④网穴状纹饰 ,L .scandens,L .reticulatum等属此类型。网状纹饰类型的孢子表面轮廓是由外壁形成 ,其余类型的孢子表面轮廓由周壁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孢子形态 海金沙科 海金沙属 中国
下载PDF
海金沙的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倪京丽 张晓芹 +2 位作者 林娜 王慧玉 罗晓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20,共4页
总结海金沙的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探讨海金沙开发应用前景及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对近年来海金沙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分析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探讨未来研究趋势。海金沙临床主要用于慢性前列腺炎、各类结石、带状疱疹及小儿高钙... 总结海金沙的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探讨海金沙开发应用前景及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对近年来海金沙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分析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探讨未来研究趋势。海金沙临床主要用于慢性前列腺炎、各类结石、带状疱疹及小儿高钙等症的治疗,其质量控制研究主要集中于真伪鉴别、化学成分方面。海金沙目前临床应用仅集中于传统功效,缺乏对抗氧化、抑菌、降血糖等现代药理作用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药用部分主要集中于孢子,尚需要对海金沙地下部分(铜丝藤根)进一步开发研究,扩大其临床用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 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 铜丝藤根
下载PDF
海金沙草中一个新的甾体苷类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英文)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雷红 范春林 +2 位作者 张现涛 殷志琦 叶文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研究海金沙草(Lygodium japon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ODS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化学成分,结合化学方法和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金沙草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24R)-sti... 目的:研究海金沙草(Lygodium japon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ODS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化学成分,结合化学方法和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金沙草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24R)-stigmastan-3β,5α,6-tβriol 3-O-β--Dglucopyranoside(1),6-O-p-coumaroyl-D-glucopyranose(2),6-O-caffeoyl-D-glucopyranose(3),and 1-O-(E)-caffeoyl-β-D-gentiobiose(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4为首次从海金沙科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草 海金沙科 甾体苷 酚苷
下载PDF
海金沙草黄酮及酚酸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雷红 范春林 +1 位作者 叶文才 李亚萍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对海金沙草的化学成分作进一步的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海金沙草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3,4-二羟基苯甲酸4-O-β-D(4’-甲氧基)-吡喃葡萄糖苷(3,4-dihydr... 目的:对海金沙草的化学成分作进一步的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海金沙草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3,4-二羟基苯甲酸4-O-β-D(4’-甲氧基)-吡喃葡萄糖苷(3,4-dihydroxyl benzonic acid-4-O-β-D(4’-O-methyl)glucopyranoside)(Ⅰ)、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Ⅱ)、acacetin 7-O-(6’’-O-a-L-rhamnopyranosyl)-β-sophoroside(Ⅲ)、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新西兰牡荆苷,6,8-di-glucosylapigenin or vinenin)(Ⅳ)、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tricin 7-O-β-D-gluco-pyranoside)(Ⅴ)、2-anilino-1,4-naphthoquinone(Ⅵ)。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海金沙科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草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海金沙草多糖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9
11
作者 武芸 郑小江 +1 位作者 卜贵军 曾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08-111,共4页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海金沙草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海金沙多糖提取率为响应面和等高线,...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海金沙草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海金沙多糖提取率为响应面和等高线,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海金沙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92℃、料液比1:25、浸提时间2.1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2次,海金沙草的多糖得率为16.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 多糖 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海金沙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丽娟 董淑华 +3 位作者 潘春媛 米文珍 贺杰 张国刚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研究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根的化学成分。方法海金沙的干燥根及根茎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经过萃取后正丁醇层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并结合理化性质,波谱学分析及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正... 目的研究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根的化学成分。方法海金沙的干燥根及根茎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经过萃取后正丁醇层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并结合理化性质,波谱学分析及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正丁醇层分离并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酸(benzoic acid,1)、芹菜素(apigenin,2)、3,4-dihydroxybenzoic acid4-O-(4′-O-methyl)-β-D-glucopyranoside(3)、罗汉松甾酮C(makisterone C,4)、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5]。结论化合物1、2、5均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 化学成分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下载PDF
海金沙配子体发育及卵发生的显微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严冬 曹建国 +1 位作者 李新国 王全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用光镜观察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配子体发育和卵发生。海金沙孢子为四面体形,具三裂缝,孢子萌发方式为密穗蕨型(Anemia-type);配子体的发育形态多样,通常丝状体长至3~5个细胞时通过顶细胞纵分裂发育为片状体,进而发育为... 用光镜观察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配子体发育和卵发生。海金沙孢子为四面体形,具三裂缝,孢子萌发方式为密穗蕨型(Anemia-type);配子体的发育形态多样,通常丝状体长至3~5个细胞时通过顶细胞纵分裂发育为片状体,进而发育为心形原叶体,在心形原叶体上可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但在培养过程中也可产生10个细胞以上的丝状体,这种丝状体发育成的片状体和原叶体形态通常不规则,只产生精子器,不产生颈卵器。原叶体发育是铁线蕨型(Adiantum-type),性器官是薄囊蕨型(Leptosporangiate-type)。切片观察海金沙颈卵器产生于生长点下方表面细胞,经两次分裂形成了顶细胞、初生细胞和基细胞。其中初生细胞再经两次不等分裂产生卵细胞、腹沟细胞和颈沟细胞,此时三个细胞紧密相连,随发育,颈沟细胞和和腹沟细胞退化,卵周围形成了分离腔,光镜观察显示成熟卵细胞上无典型卵膜形成,未观察到受精孔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海金沙 配子体 卵发生
下载PDF
海金沙孢子壁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戴锡玲 曹建国 +1 位作者 朱瑞良 王全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28-1334,共7页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海金沙科(Lygodiaceae)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孢壁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金沙孢子壁由内壁、外壁和周壁3部分构成。外壁由2层构成,即薄的内层和厚的外层,其中外层是在四...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海金沙科(Lygodiaceae)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孢壁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金沙孢子壁由内壁、外壁和周壁3部分构成。外壁由2层构成,即薄的内层和厚的外层,其中外层是在四分体分离前通过孢粉素的逐层沉积并浓缩凝聚而形成的均质层,其表面具不明显的疣状突起。周壁由绒毡层残余物在外壁表面逐层沉积形成,可分为周壁内层、周壁中层和周壁外层3部分;周壁中层具辐射状排列的长条形成分,周壁外层形成瘤状纹饰的轮廓。本研究为孢粉学和蕨类植物系统演化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 孢子发育 孢壁
下载PDF
海金沙胚胎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邵文 张宪春 刘保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海金沙胚胎发育过程。合子的第一次分裂面垂直于颈卵器的长轴,产生两个相等的子细胞,靠近颈卵器颈部的营养器官原始细胞和远离颈部的基足原始细胞。前者发育成子代孢子体的营养器官,后者发育成基足。胚胎在32细胞...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海金沙胚胎发育过程。合子的第一次分裂面垂直于颈卵器的长轴,产生两个相等的子细胞,靠近颈卵器颈部的营养器官原始细胞和远离颈部的基足原始细胞。前者发育成子代孢子体的营养器官,后者发育成基足。胚胎在32细胞阶段后,第一叶顶端细胞与第一根顶端细胞几乎同时发生。第一叶突出帽状体之后,由第一叶基部保留下来的茎干顶端细胞产生第二叶。据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判断,在海金沙胚胎发育中最早出现的营养器官是叶和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 胚胎 发育
下载PDF
海金沙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和GC/MS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欧阳玉祝 许秋雁 吕程丽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44-446,共3页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海金沙挥发油,用GC/MS分析了挥发油乙醚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构建了海金沙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指纹图谱由14个特征峰构成,不同产地样品的图谱有一定差异;指纹图谱相对保留时间的精密度、稳定性和...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海金沙挥发油,用GC/MS分析了挥发油乙醚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构建了海金沙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指纹图谱由14个特征峰构成,不同产地样品的图谱有一定差异;指纹图谱相对保留时间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的RSD分别在1.8%,1.76%和2.45%以下。挥发油用GC/MS共检出20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是α-油酸单甘油酯和油酸二羟基乙酯,相对含量分别为47.82%和42.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 指纹图谱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海金沙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桃云 陈娟 +2 位作者 彭志任 吴琼 陈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3-195,199,共4页
目的:研究海金沙黄酮(Flavones from Lygodiu mjaponicum,FLJ)的制备与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回流法萃取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得到纯化的FLJ。以VC、BHT、芦丁和槲皮素为阳性对照,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烷基自由基的清除... 目的:研究海金沙黄酮(Flavones from Lygodiu mjaponicum,FLJ)的制备与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回流法萃取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得到纯化的FLJ。以VC、BHT、芦丁和槲皮素为阳性对照,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烷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抑制油脂过氧化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FLJ对上述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弱于VC、芦丁和槲皮素;对油脂抗氧化作用强于BHT和VC。浓度为1.04mg/mL的FLJ和VC对烷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当。FLJ的添加量在实验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结论:FLJ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 黄酮 抗氧化活性 清除自由基 体外
下载PDF
海金沙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邻遐 张国刚 +1 位作者 王胜超 左甜甜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研究海金沙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木栓酮(friedelin,1)、22-羟基何柏烷(hydroxy-hopane,2)、2α-羟基乌苏酸(2α-hydroxyursol... 目的研究海金沙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木栓酮(friedelin,1)、22-羟基何柏烷(hydroxy-hopane,2)、2α-羟基乌苏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3)、胡萝卜苷(daucostero1,4)、丁二酸(succinic acid,5)、山奈酚-3-O-α-L-吡喃鼠李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e-7-O-α-L-rhamn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1、2、3、5、6均为首次从海金沙属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根 化学成分 木栓酮
下载PDF
中药材海金沙的红外光谱鉴别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海星 刘小平 张成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建立了一种新的中药材海金沙分析鉴定的方法。以甲醇、氯仿、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提取中药材海金沙得到海金沙不同溶剂提取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图谱鉴别法对提取物进行实验。分析、比较所得的图谱,获得了不同溶剂海金沙提取物的红外光... 建立了一种新的中药材海金沙分析鉴定的方法。以甲醇、氯仿、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提取中药材海金沙得到海金沙不同溶剂提取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图谱鉴别法对提取物进行实验。分析、比较所得的图谱,获得了不同溶剂海金沙提取物的红外光谱相关峰,峰位独特而稳定,样品与标本的相似性好。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法鉴别简单、准确,可用于中药材海金沙的分析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 红外光谱 鉴别 中药材
下载PDF
几种瑶药的体外抗病毒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江海燕 吴思超 +4 位作者 朱家杰 张美英 李药兰 许少玉 岑颖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0-504,共5页
对瑶药中蕨类植物药翠云草、半边旗、白毛蛇、海金沙草的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进行初步的筛选.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 assay)和细胞病变抑制法(CPE reduction assay),对这4种植物药的水提物、醇提物及醇提物的各萃取部位进行... 对瑶药中蕨类植物药翠云草、半边旗、白毛蛇、海金沙草的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进行初步的筛选.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 assay)和细胞病变抑制法(CPE reduction assay),对这4种植物药的水提物、醇提物及醇提物的各萃取部位进行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HSV-1)、柯萨奇B组3型病毒(Cox B3)的活性测定.结果:这4种植物药对HSV-1或Cox B3都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其中翠云草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HSV-1和Cox B3活性,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2.5和6.25μg/mL,选择性指数(SI)分别为8.3和20;半边旗醇提物的石油醚部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HSV-1活性,IC50为6.25μg/mL,SI为61.通过对翠云草、半边旗、白毛蛇、海金沙草的抗病毒筛选,发现翠云草的乙酸乙酯部位和半边旗的石油醚部位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翠云草 半边旗 白毛蛇 海金沙草 单纯疱疹病毒 柯萨奇B组3型病毒 细胞病变抑制法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