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HC Ⅱ 类基因转染对肿瘤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隋拥君 唐佩弦 +2 位作者 侯春梅 丁广治 毛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9-181,共3页
本文用人HLA-DR3基因转染到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B16,构建了带有异种MHCⅡ类基因的B16-DR细胞。对此细胞进行免疫学分析发现,B16-DR细胞的致瘤性下降,免疫原性提高;经过B16-DR细胞免疫的小鼠可经受后... 本文用人HLA-DR3基因转染到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B16,构建了带有异种MHCⅡ类基因的B16-DR细胞。对此细胞进行免疫学分析发现,B16-DR细胞的致瘤性下降,免疫原性提高;经过B16-DR细胞免疫的小鼠可经受后续的B16细胞的攻击;过继免疫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小鼠抵抗B16细胞的攻击。上述结果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基因转染 肿瘤免疫
下载PDF
MHC-Ⅱ联合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在特发性炎性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
作者 朵建英 邸丽 +7 位作者 卢岩 王敏 黄月 朱文佳 文欣玫 徐敏 陈海 笪宇威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联合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8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行肌肉活检患者的标本29份,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联合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8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行肌肉活检患者的标本29份,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4种IIM[皮肌炎(DM)5例,多发性肌炎(PM)5例,散发性包涵体肌炎(IBM)4例及坏死性自身免疫性肌病(NAM)5例]和2种非炎性肌病(NIM)[肌营养不良(MD)5例,dysferlinopathy肌病5例]。将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HC-Ⅰ、MHC-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M、DM及IBM患者肌肉标本MHC-Ⅰ阳性率达100.0%,NAM和MD患者肌肉标本MHC-Ⅰ阳性率为80.0%,dysferlinopathy肌病患者肌肉标本MHC-Ⅰ阳性率为20.0%。PM和IBM患者肌肉标本MHC-Ⅱ阳性率分别为40.0%、50.0%,其余类型疾病患者肌肉标本的MHC-Ⅱ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阴性。结论相较于MHC-Ⅰ免疫组化染色,MHC-Ⅱ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IIM与NIM中有较高的特异性。MHC-Ⅱ联合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对不同肌病类型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胃窦癌组织中LAG-3 FGL1 MHC-Ⅱ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戚颖 黄子祺 +2 位作者 别鸿宇 颜次慧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目的:探索新型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fibrinogenlike protein 1,FGL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在胃窦癌(gas... 目的:探索新型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fibrinogenlike protein 1,FGL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在胃窦癌(gastric antral cancer,GAC)中的表达情况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GAC的67例患者病理标本,分别进行石蜡切片制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AG-3、FGL1、MHC-Ⅱ三个指标的表达情况,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组间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LAG-3、FGL1、MHC-Ⅱ的表达水平与GA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GAC患者中,肿瘤大小<4 cm的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LAG-3免疫细胞阳性率更高(P<0.05);女性患者MHC-Ⅱ免疫细胞阳性率更高(P<0.05)。免疫细胞中LAG-3、MHC-Ⅱ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好(P<0.05);肿瘤细胞中MHC-Ⅱ高表达的患者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较差(P<0.05);而FGL1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OS、DFS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GAC患者LAG-3、MHC-Ⅱ在不同区域的表达量存在差异,GAC患者LAG-3及其配体在免疫细胞的表达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提示免疫细胞中LAG-3/MHC-Ⅱ可以作为GAC患者预后标志物,为临床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癌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 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类分子 生存 预后
下载PDF
稀有鮈鲫MHCⅡβ基因克隆及鲁氏耶尔森菌感染后的表达分析
4
作者 郑宗林 张进 +6 位作者 徐靖琳 刘伟 于文博 方媛林 张景森 段聪 周朝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156,共10页
为探究稀有鮈鲫MHCⅡβ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表达特点,采用PCR扩增技术获得了稀有鮈鲫MHCⅡβcDNA序列810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RF)759 bp,编码25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分析表明,MHCⅡβ氨基酸序列存在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GXXGXXXGXXXXXX... 为探究稀有鮈鲫MHCⅡβ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表达特点,采用PCR扩增技术获得了稀有鮈鲫MHCⅡβcDNA序列810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RF)759 bp,编码25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分析表明,MHCⅡβ氨基酸序列存在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GXXGXXXGXXXXXXG结构,与其他亲缘鱼类的一致性为51.78%~80.56%,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包括1个信号肽、1个MHCⅡβ(β-1)结构域、1个IGc1(β-2)结构域和1个跨膜螺旋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显示,MHCⅡβ在脾脏表达量最高,头肾、鳃、皮肤表达量较高。人工感染鲁氏耶尔森菌后,6 h时在头肾表达呈显著上调,肝脏中在12 h开始出现极显著上调,皮肤中在24 h和48 h表达极显著,鳃中在6~24 h表达极显著,脾脏中则是在6 h出现极显著下调,于96 h接近对照组表达水平。初步研究表明,MHCⅡβ在鱼类抵御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揭示稀有鮈鲫MHC家族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mhcβ 细菌感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ACT001通过STAT1/CIITA/MHC-Ⅱ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活性治疗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2
5
作者 盛磊 周杰诗 +3 位作者 韩旭 李伊楠 刘慧娟 孙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31-2239,共9页
目的评价含笑内酯衍生物ACT001对脓毒症进程中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药理机制。方法动物水平上,小鼠腹腔注射LPS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腹腔注射ACT001进行治疗,从小鼠个体存活状况、肺部炎症损伤及水肿情况等方面评价ACT001的药效... 目的评价含笑内酯衍生物ACT001对脓毒症进程中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药理机制。方法动物水平上,小鼠腹腔注射LPS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腹腔注射ACT001进行治疗,从小鼠个体存活状况、肺部炎症损伤及水肿情况等方面评价ACT001的药效;细胞水平上,以LPS刺激RAW264.7细胞构建模型,通过检测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探究其药理机制,并通过蛋白质组学结果分析其相关分子机制。结果动物水平上,ACT001可改善急性肺损伤小鼠生存率、减轻肺部炎症、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细胞水平上,ACT001通过抑制MHC-Ⅱ相关通路,促进RAW264.7细胞向抗炎表型极化,抑制NO和相关炎症因子产生的同时提高SOD含量并清除ROS。结论ACT001通过抑制STAT1/CIITA/MHC-Ⅱ通路,发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治疗急性肺损伤,有望开发为治疗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001 LPS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mhc- 抗原处理与呈递
下载PDF
Barx2驱动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特异性MHC-Ⅱ类信号诱导CD4^(+)T/CD8^(+)T细胞活化
6
作者 李易玮 孙雅楠 +4 位作者 潘军臣 胡雅英 张钰莹 马纪源 张佳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84-689,共6页
目的:探究BarH-样同源框蛋白2(BarH-like homeobox 2,Barx2)通过促进MHCⅡ类信号通路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1)通过高通量测序,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Barx2过表达的OSCC细胞系中CⅡTA/MHC-Ⅱ信号轴相关分子的表达量;(2)双荧光... 目的:探究BarH-样同源框蛋白2(BarH-like homeobox 2,Barx2)通过促进MHCⅡ类信号通路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1)通过高通量测序,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Barx2过表达的OSCC细胞系中CⅡTA/MHC-Ⅱ信号轴相关分子的表达量;(2)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Barx2与CⅡTA pⅢ启动子的结合;(3)提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别与对照组和Barx2过表达组肿瘤细胞共培养。共培养后,结晶紫染色检测肿瘤细胞的数量;应用CFSE染色标记及流式细胞学实验分析PBMC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增殖活性。结果:(1)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结果结合GSEA-基因集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过表达Barx2上调了抗原加工与提呈通路MHC-Ⅱ信号分子相关因子;在Barx2过表达细胞系中,qPCR及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基因表达的显著上调;(2)Barx2能直接与CⅡTA pⅢ启动子上游结合,促进主要表达于淋巴细胞的CⅡTA转录本的转录。(3)肿瘤细胞与PBMC共培养后,Barx2过表达肿瘤细胞的增殖被显著抑制;过表达Barx2的肿瘤细胞显著促进了CD4^(+)T和CD8^(+)T细胞的增殖活性。结论:Barx2通过驱动CⅡTA/MHC-Ⅱ信号轴活化,促进肿瘤细胞表达以HLA-DR为主的MHC-Ⅱ类分子,从而活化CD4^(+)T细胞和CD8^(+)T细胞,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H-样同源框蛋白2 mhc- 口腔鳞状细胞癌 肿瘤免疫
下载PDF
RNAi干扰MHCⅡ基因表达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7
作者 康平 杨潇 +3 位作者 李靖 张联军 付晓云 陆东风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3期349-352,359,共5页
目的 慢病毒沉默BMSCs中的MHCⅡ基因表达,再向血管内皮样细胞诱导分化;检测慢病毒感染后的BMSCs的增殖活性、分化效应及分化后的免疫原性变化。方法 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用慢病毒(LV)沉默MHCⅡ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增殖情况。使... 目的 慢病毒沉默BMSCs中的MHCⅡ基因表达,再向血管内皮样细胞诱导分化;检测慢病毒感染后的BMSCs的增殖活性、分化效应及分化后的免疫原性变化。方法 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用慢病毒(LV)沉默MHCⅡ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增殖情况。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感染后的BMSCs向血管内皮样细胞(VEC)分化,观察分化后细胞的形态、蛋白及mRNA是否有变化,电镜下观察细胞质是否出现Weibel-Palade小体。结果 慢病毒感染后的BMSCs生长曲线与未感染的BMSCs无明显差别,增殖活性不受影响。LV-CIITA-BMSCs、LV-NC-BMSCs及BMSCs经过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质中出现Weibel-Palade小体,诱导后BMSCs的表面标志物CD34、Ⅷ因子及Flt-1 mRNA明显高于未诱导组,各个诱导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LV-CIITA-BMSCs的MHCⅡ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低于LV-NC-BMSCs及诱导后的BMSCs。结论 BMSCs经过慢病毒感染后,不影响其增殖活性及向VEC分化。BMSCs经过分化后,其MHCⅡ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但是LV-CIITA-BMSCs诱导后MHCⅡ蛋白及mRNA的上升幅度较LV-NC-BMSCs及BMSCs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基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样细胞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探究胃癌转移过程中MHC-Ⅱ类分子的演进缺失
8
作者 胡逸恺 宋明坤 +2 位作者 王旭东 姬倩颖 李龙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使用单细胞转录组数据绘制胃癌免疫微环境组成图谱,探究胃癌转移过程中MHC-Ⅱ类分子演进缺失的免疫机制。方法:在GEO数据库中获取胃癌原发癌和转移癌单细胞数据集,基于R(4.1.2)、Python(3.7),对该数据集进行分群、拷贝数变异(CNV)... 目的:使用单细胞转录组数据绘制胃癌免疫微环境组成图谱,探究胃癌转移过程中MHC-Ⅱ类分子演进缺失的免疫机制。方法:在GEO数据库中获取胃癌原发癌和转移癌单细胞数据集,基于R(4.1.2)、Python(3.7),对该数据集进行分群、拷贝数变异(CNV)、拟时序、基因集变异(GSVA)分析、转录因子分析、非负矩阵分解、免疫细胞细分亚群和基因集富集分析,并结合来自TCGA等数据库的多个公共转录组数据集,验证所得出的结论。结果:拟时序分析反映MHC-Ⅱ类分子在癌症转移过程中演进缺失,转录因子分析观察到IRF1、STAT1等转录因子在原发癌中的高表达,非负矩阵分解探查到原发癌中独有的干扰素(IFN)γ表达模块,但原发癌展现了较冷的免疫微环境。免疫细胞的亚群分类展示了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等在微环境中的分布。细胞通讯分析显示MDSC样和SPP1+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抑制了转移癌中IFNγ的分泌并表现了促血管生成活性。基于这两种TAM的生物标志构建的评分在胃癌中具有预后意义(Log-Rank P<0.05)。scPAGE在较大规模的bulk转录组层面对单细胞分析获得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论:TAM介导IFNγ分泌抑制,其在转移癌较原发癌中分泌相对较少,是MHC-Ⅱ在两者间表达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针对MDSC样TAM和SPP1+TAM的研究可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另一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单细胞分析 单细胞RNA测序 TAM SPP1 mhc-
下载PDF
扬子鳄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史燕 吴孝兵 +1 位作者 晏鹏 陈壁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5-421,共7页
3头扬子鳄血样取自宣城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利用一对简并引物对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的部分片段进行扩增 ;通过克隆、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测序 ,并将测得序列与下载的 8个物种MHC序列比对 ,确定序列差异和变异位点 ;利用MEGA软... 3头扬子鳄血样取自宣城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利用一对简并引物对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的部分片段进行扩增 ;通过克隆、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测序 ,并将测得序列与下载的 8个物种MHC序列比对 ,确定序列差异和变异位点 ;利用MEGA软件构建NJ树 ,PAUP4 0构建MP树。结果得到 10种不同的序列 ,片段长 16 6bp。核苷酸序列中有 38个变异位点 ,氨基酸序列中有 2 3个变异位点 ;推定的抗原结合位点非同义替换 (dN)明显高于同义替换 (dS)。 10种序列的NJ树和MP树极为相似 ,均为A、B两个分支 ,两个分支明显的特异性位点核苷酸序列中有 9个 ,氨基酸序列中有 7个。表明扬子鳄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有较高的多态性 ,有利于扬子鳄饲养种群的遗传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异位 B基因 MP 克隆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抗原 扬子鳄 氨基酸序列 简并引物
下载PDF
健脾解毒方延长脾虚肝癌大鼠带瘤生存与MHCⅠ/MHCⅡ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玉龙 孙保国 +2 位作者 项婷 陈泽雄 张诗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4-460,共7页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延长脾虚肝癌模型大鼠带瘤生存及与MHCⅠ/MHCⅡ的关系。方法:10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癌模型组、脾虚模型组、脾虚肝癌模型组、胸腺五肽组及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进行造模和干预。实验中记录...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延长脾虚肝癌模型大鼠带瘤生存及与MHCⅠ/MHCⅡ的关系。方法:10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癌模型组、脾虚模型组、脾虚肝癌模型组、胸腺五肽组及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进行造模和干预。实验中记录动物的体质量、生存时间、肝癌大鼠濒死状态时恶液质积分并采集标本。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及肝癌组织MHCⅠ/MHCⅡ分子表达。结果: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和胸腺五肽组累积生存率高于其余各组(P<0.05),且其恶液质评分低于其余各组(P<0.05)。各造模组中,MHCⅠ分子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组织,肝组织和癌组织中均以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表达最强(P<0.01)。MHCⅡ分子在癌组织表达强于肝组织,肝组织中以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表达最强(P<0.01),癌组织中以脾虚肝癌组表达最强(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能对抗移植瘤导致的恶液质的发生和进展,显著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其作用可能与上调MHCⅠ/MHC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解毒方 脾虚肝癌 恶液质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下载PDF
牙鲆MHC class Ⅱ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鱼体抗病力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55
11
作者 张玉喜 陈松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3-639,共7页
用fmhcN1和fmhcC1引物分别从42尾感病个体和42尾抗病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基因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268/280 bp。在268/280 bp的核苷酸序列中,有32个(11.4%)核苷酸位点是多态的。在其编码的61个氨基酸位点中,有13个位点是多态的,其中... 用fmhcN1和fmhcC1引物分别从42尾感病个体和42尾抗病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基因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268/280 bp。在268/280 bp的核苷酸序列中,有32个(11.4%)核苷酸位点是多态的。在其编码的61个氨基酸位点中,有13个位点是多态的,其中有6个位点发生在多肽结合位点上。对核苷酸替代的类型及位点进行分析,发现非多肽结合位点的非同义碱基替代率与同义碱基替代率的比值(dN/dS)(0.523)远远小于多肽结合位点的非同义碱基替代率与同义碱基替代率的比值(dN/dS)(23.091),表明氨基酸替换集中出现在exon2多肽结合位点上。分析84个个体的411个阳性克隆的测序结果,发现有13个不同的MHC classⅡB等位基因,并且分别编码13个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其中大部分等位基因如a,b,c,d,e,f,j,k,i,m是两个群体共有的,等位基因d在感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23.80%)显著高于在抗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7.14%)。而等位基因g和h只出现在13个抗病个体中,其频率分别为21.4%和9.52%;等位基因l只出现在感病群体中,其频率为1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多态性 抗病力 牙鲆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MHCⅡβ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及细菌感染后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照辉 徐绍刚 +4 位作者 胡红霞 王巍 董颖 东天 孙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研究鲟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西伯利亚鲟Acipernser baerii MHCⅡβ cDNA序列1443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FR)801 bp,编码184个氨基酸。Blast分析显... 为研究鲟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西伯利亚鲟Acipernser baerii MHCⅡβ cDNA序列1443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FR)801 bp,编码184个氨基酸。Blast分析显示,由MHCⅡβcDNA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其他物种的一致性为46%~83%,通过Smart站点分析,该序列具有SMART MHC_Ⅱ_beta结构域、SMART IGc1结构域和跨膜螺旋结构域;实时定量分析表明,正常情况下MHCⅡβ mRNA在西伯利亚鲟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脾、头肾和血液中表达量较高,皮肤和肉中表达量极低(P<0.05);感染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40 h后,脾脏中MHCⅡβ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未感染的对照组(P<0.05),直至93 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且有显著性变化(P<0.05)。研究表明,MHCⅡβ基因参与了西伯利亚鲟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 mhcβ) 实时定量 细菌感染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浸泡免疫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后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庆 吴光辉 +4 位作者 巩华 刘永奎 刘春 石存斌 吴淑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6-139,共4页
为研究斜带石斑鱼浸泡免疫哈维氏弧菌全菌灭活疫苗后,MHC-Ⅱ类分子在鳃、皮肤、脾脏、头肾和后肠中的转录水平以及皮肤黏液和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了斜带石斑鱼加强免疫后的2、4、7... 为研究斜带石斑鱼浸泡免疫哈维氏弧菌全菌灭活疫苗后,MHC-Ⅱ类分子在鳃、皮肤、脾脏、头肾和后肠中的转录水平以及皮肤黏液和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了斜带石斑鱼加强免疫后的2、4、7、11、14、21、28 d,5种组织中MHC-Ⅱ类分子的转录水平、皮肤黏液及血清抗体滴度随时间呈现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以浸泡方式进行免疫,5种组织中MHC-Ⅱ类分子表达均呈现不同程度上调,其在鳃和皮肤中显示相似的动态变化,与黏液抗体滴度的变化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mhc-类分子 实时定量RT-PCR
下载PDF
清化宁络方联合美沙拉秦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结肠黏膜组织中MHC-Ⅱ类分子表达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翟金海 胡学军 陈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清化宁络方联合美沙拉秦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结肠黏膜组织中MHC-Ⅱ类分子表达影响。方法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轻中度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药组32例给予美沙拉秦口服,中西医结合组32例... 目的观察清化宁络方联合美沙拉秦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结肠黏膜组织中MHC-Ⅱ类分子表达影响。方法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轻中度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药组32例给予美沙拉秦口服,中西医结合组32例给予美沙拉秦联合清化宁络方治疗,治疗1个月后,统计2组中医证候疗效、综合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TNF-α水平变化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结肠黏膜组织中MHC-Ⅱ类分子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中医证候疗效、综合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TNF-α水平及结肠黏膜组织中MHC-Ⅱ类分子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中西医结合组血清TNF-α水平及结肠黏膜组织中MHC-Ⅱ类分子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而2组治疗后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清化宁络方联合美沙拉秦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疗效好,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结肠黏膜组织中MHC-Ⅱ类分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清化宁络方 TNF—α mhc类分子
下载PDF
中国人群MHC—Ⅱ类抗原DR4基因体外扩增定型分析及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乃硕 林性玉 +5 位作者 王亚新 张来仪 陈顺乐 王元 顾懿 陈诗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55-160,共6页
本工作拟建立一种 HLA 基因组 DNA 定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所要分析的 HLA—Ⅱ DR4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并配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以确定个体是否带有该型等位基因.我们用该方法对上海地区52例正常人... 本工作拟建立一种 HLA 基因组 DNA 定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所要分析的 HLA—Ⅱ DR4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并配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以确定个体是否带有该型等位基因.我们用该方法对上海地区52例正常人及32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 DR4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正常人 DR4基因携带者为17.3%,而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高达43.8%(RR=3.7,P<0.01),DR4阳性的病人多为重症活动者(X^2=11.7,P<0.005).此外,我们将该方法与血清学定型方法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聚合酶链反应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MHC-Ⅱ^+/CD14^+对大鼠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剑颖 邓群 +3 位作者 郭旭升 翁志华 刘双庆 张玉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83-1185,共3页
目的观察盲肠结扎穿孔(CLP)大鼠MHC-Ⅱ+/CD14+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动物死亡的关系,探讨MHC-Ⅱ+/CD14+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大鼠经典CLP脓毒症模型,40只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 目的观察盲肠结扎穿孔(CLP)大鼠MHC-Ⅱ+/CD14+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动物死亡的关系,探讨MHC-Ⅱ+/CD14+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大鼠经典CLP脓毒症模型,40只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盲肠穿孔1孔组(P1组)和盲肠穿孔2孔组(P2组)。S、P1、P2组动物在制模成功后1、2、3、4d抽血,C组仅在第4d抽血,流式细胞仪检测MHC-Ⅱ+/CD14+水平,并记录每天各组动物死亡只数。同时根据MHC-Ⅱ+/CD14+水平分为≥40%组、30%~40%组、<30%组,记录各组动物死亡数目。结果采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C组、S组比较,P1组在制模成功后第2、3、4天,P2组在制模成功后第1、2、3、4天累计死亡数均明显增加(P<0.05),而C组与S组间、P1组与P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S组比较,P1组、P2组CLP小鼠MHC-Ⅱ+/CD14+水平在制模成功后第1、2、3、4天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第2天为最低值,且P2组较P1组下降更明显(P<0.01),但C组与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C-Ⅱ+/CD14+水平<30%组死亡数明显高于≥40%组(P<0.05)及30%~40%组(P<0.05),而≥40%组与30%~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HC-Ⅱ+/CD14+水平可用于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状态的监测及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监测 免疫学 基因 mhc 抗原 CD14
下载PDF
鸡恒定链分子跨膜区2个氨基酸残基在形成MHCⅡ-Ii复合物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发芝 吴胜国 +1 位作者 刘雪兰 余为一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1-728,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明鸡恒定链跨膜区特定氨基酸在形成MHCⅡ-Ii复合物聚合中的作用特征。用大引物PCR定点突变法将鸡Ii链跨膜区2个氨基酸Gln47和Thr50分别突变为丙氨酸(Ala),再连接到pEGFP-C1载体中,构建含Ii-GFP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同... 本研究旨在探明鸡恒定链跨膜区特定氨基酸在形成MHCⅡ-Ii复合物聚合中的作用特征。用大引物PCR定点突变法将鸡Ii链跨膜区2个氨基酸Gln47和Thr50分别突变为丙氨酸(Ala),再连接到pEGFP-C1载体中,构建含Ii-GFP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同时还分别构建了含pDsRed2-N1-MHCⅡα、pDsRed2-N1-MHCⅡβ、pEG-FP-N1-MHCⅡα和pEGFP-N1-MHCⅡβ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法将这些重组质粒单独或共转染至COS-7细胞,培养48h后经荧光显微镜检测野生型Ii和突变型Ii与MHCⅡ类分子的细胞定位,并通过免疫共沉淀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野生型Ii链与MHCⅡα或MHCⅡβ之间存在细胞内的共定位,而突变型Ii与MHCⅡα或MHCⅡβ在细胞中共表达后未出现共定位现象。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在野生型Ii链与MHCⅡα或(和)MHCⅡβ单转染或三者共转染COS-7细胞后,均能检测到MHCⅡα-Ii、MHCⅡβ-Ii和MHCⅡ-Ii复合物,而突变型Ii链与MHCⅡα或(和)MHCⅡβ单转染或三者共转染COS-7细胞后,均检测不到MHCⅡα-Ii、MHCⅡβ-Ii和MHCⅡ-Ii复合物。因此Ii链跨膜区Gln47和Thr50 2个氨基酸对于MHCⅡ-Ii复合体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体 mhc类分子 恒定链 共定位 免疫沉淀
下载PDF
SED超抗原MHCⅡ类分子结合位点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亚斐 朱锡华 +1 位作者 黄云辉 杨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54-456,458,共4页
目的 :运用定点突变技术确定SED超抗原的MHCⅡ结合位点。方法 :首先检测突变体的促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用FITC标记SED ,对增殖活性降低的突变体 ,进一步用竞争结合实验检测其MHCⅡ结合活性。结果 :突变体SEDN2 3A、SEDN2 3A H2 6R和SEDF... 目的 :运用定点突变技术确定SED超抗原的MHCⅡ结合位点。方法 :首先检测突变体的促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用FITC标记SED ,对增殖活性降低的突变体 ,进一步用竞争结合实验检测其MHCⅡ结合活性。结果 :突变体SEDN2 3A、SEDN2 3A H2 6R和SEDF4 5A 的促增殖活性均显著降低 ,初步推测 2 3、2 6和 4 5位氨基酸可能参与了SED与MHC的相互作用。竞争结合实验证明F4 5位氨基酸是SED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的关键位点。结论 :F4 5位氨基酸是SED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的关键位点 ;2 3和 2 6位氨基酸可能参与了SED与T细胞受体 (TCR)Vβ的识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抗原 葡萄球菌肠毒素D 突变体 mhc类分子 结合位点
下载PDF
11味中药多糖提取物对不同MHCB-LβⅡ基因型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和IFN-γ、IL-4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晓庆 李效振 +3 位作者 乔海博 贾书红 张东升 谷新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85-1692,共8页
为探讨11味中药多糖提取物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采用PCR-RFLP方法将1日龄雄性良凤青脚麻鸡按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分组,并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中药多糖提取物和生理盐水,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新城疫抗体... 为探讨11味中药多糖提取物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采用PCR-RFLP方法将1日龄雄性良凤青脚麻鸡按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分组,并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中药多糖提取物和生理盐水,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水平和IFN-γ、IL-4含量。结果显示:(1)不同剂量中药多糖提取物能提高各MHC B-LβⅡ基因型鸡ND抗体水平和IFN-γ、IL-4含量,且高剂量组中AA基因型个体高于AB、BB基因型个体,中、低剂量组中AB基因型个体高于AA、BB基因型个体;(2)AA基因型个体ND抗体水平和IFN-γ含量在高剂量组高于中、低剂量组,AB、BB基因型个体ND抗体水平和IFN-γ、IL-4含量在中剂量组高于高、低剂量组。结果表明11味中药多糖提取物能不同程度促进各MHC B-LβⅡ基因型鸡ND抗体生成和细胞因子IFN-γ、IL-4的分泌,且在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中的最适免疫调节剂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多糖提取物 mhc B-Lβ基因 新城疫抗体水平 细胞因子
下载PDF
MARCH1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程中对脾脏树突细胞MHC-Ⅱ类分子泛素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菲 陆江阳 刘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小鼠脾脏树突细胞(DCs)中MARCH1和MHC-Ⅱ类分子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探讨MARCH1对MHC-Ⅱ类分子的泛素化调控作用。方法 11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1、3、5、7、10d组和正常对照组,前5个实验组小鼠采...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小鼠脾脏树突细胞(DCs)中MARCH1和MHC-Ⅱ类分子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探讨MARCH1对MHC-Ⅱ类分子的泛素化调控作用。方法 11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1、3、5、7、10d组和正常对照组,前5个实验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法复制MODS模型(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不做特殊处理。使用磁珠和Mini MACS分选磁场分离出小鼠脾脏DCs,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 Time PCR检测脾脏DCs中MARCH1和MHC-Ⅱ类分子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并观察其变化规律与病程的关系。结果脾脏DCs中MHC-Ⅱ类分子蛋白的表达在MODS 1d时即明显升高并达到峰值(P<0.05),而后逐渐下降,至10d时达到最低(P<0.05)。MHC-Ⅱ类分子mRNA的表达在整个病程中无明显变化(P>0.05)。MARCH1蛋白表达在MODS 1d时即显著降低(P<0.05),后开始回升,至7d时达到较高水平,而在10d时又再次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MARCH1 mRNA表达的变化与蛋白表达变化规律一致。结论在MODS病程中,MHC-Ⅱ类分子和MARCH1蛋白表达变化的趋势相反,MARCH1可能通过泛素化MHC-Ⅱ类分子来调控其表达水平,进而调控DCs的成熟状态及启动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树突细胞 泛素连接酶类 mhc-类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