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导管插入深度不同对血氧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玉琴 李韶霞 张国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8-9,共2页
鼻导管吸氧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对此,护理教科书中有明确的要求和详细的操作规程,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见到鼻导管插入深度不够的现象。我们仅对开胸术后病人鼻导管吸氧时插入深度不同进行了血氧监护。结果发现鼻导管吸氧时插... 鼻导管吸氧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对此,护理教科书中有明确的要求和详细的操作规程,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见到鼻导管插入深度不够的现象。我们仅对开胸术后病人鼻导管吸氧时插入深度不同进行了血氧监护。结果发现鼻导管吸氧时插入4-6cm(鼻尖至耳垂的1/3)即可达到应有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 血氧饱和度 鼻导管吸氧
下载PDF
无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及其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火旺 贺广湘 +1 位作者 陈玉 孙虹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无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和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无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患者80例。根据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确定解剖异常的部位,进行相应的鼻内镜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鼻、额部反复发作性疼痛,且均存在着鼻腔解剖... 目的探讨无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和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无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患者80例。根据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确定解剖异常的部位,进行相应的鼻内镜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鼻、额部反复发作性疼痛,且均存在着鼻腔解剖结构异常。66例头痛症状完全消失(82.5%);14例头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缓解(17.5%);总有效率100%。结论 CT结合鼻内镜技术可提高无鼻窦炎患者鼻源性头痛诊断水平,通过鼻内镜微创手术,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使无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源性头痛 鼻腔结构/解剖学 鼻内镜手术
下载PDF
鼻腔结构异常所致单纯性鼻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方朝新 甄少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79-1580,共2页
目的探讨鼻腔结构异常所致单纯性鼻源性头痛的病因及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对62例无鼻窦炎单纯性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结合鼻内窥镜技术,对鼻腔结构的异常进行分析,明确病因后应用鼻内窥镜微创技术对鼻腔解剖异常的部位进... 目的探讨鼻腔结构异常所致单纯性鼻源性头痛的病因及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对62例无鼻窦炎单纯性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结合鼻内窥镜技术,对鼻腔结构的异常进行分析,明确病因后应用鼻内窥镜微创技术对鼻腔解剖异常的部位进行纠正。结果62例中治愈46例、有效12例、无效4例。结论CT结合鼻内镜技术可提高无鼻窦炎患者鼻源性头痛诊断水平,通过鼻内镜微创手术,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使单纯性鼻源性头痛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源性头痛 鼻腔结构/解剖学 鼻内镜 CT
下载PDF
鼻导管吸氧时导管插入深度不同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贺春华 王红粉 +3 位作者 周健 张超先 姚克勤 施听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79-780,共2页
目的为探讨适宜的鼻导管吸氧时导管适宜的插入深度。方法将鼻导管分别插入 1.5cm、2cm、3cm及 5cm ,观察记录吸氧前后的血氧饱和度 ,并分别与传统组进行对照。结果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氧饱和度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P >0 .10 )。结论... 目的为探讨适宜的鼻导管吸氧时导管适宜的插入深度。方法将鼻导管分别插入 1.5cm、2cm、3cm及 5cm ,观察记录吸氧前后的血氧饱和度 ,并分别与传统组进行对照。结果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氧饱和度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P >0 .10 )。结论采用鼻导管吸氧时导管插入深度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导管吸氧 导管插入深度 血氧饱和度 护理技术
下载PDF
改进鼻科护理对鼻腔细菌学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谭丹雪 张洪 +4 位作者 谢朝红 徐群 程代全 谭倩 高扬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进鼻科护理对鼻腔细菌学产生的影响。方法将88例鼻中隔偏曲、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于术后1~6d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鼻中隔偏曲患者不用地塞米松)混合液进行鼻腔点药。对照组采用传统... 目的探讨改进鼻科护理对鼻腔细菌学产生的影响。方法将88例鼻中隔偏曲、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于术后1~6d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鼻中隔偏曲患者不用地塞米松)混合液进行鼻腔点药。对照组采用传统鼻科护理方法——每天更换鼻前庭棉球。两组患者均于术后48h、第6天、第7天取出止血海绵后的鼻腔分泌物分别送检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88例264份标本共检出13种53例细菌,观察组6种11例,占8.33%;对照组11种42例,占31.81%。观察两组标本有菌数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术后48h、术后第7天取出止血海绵后细菌培养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术后第6天细菌培养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鼻科手术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入鼻腔点药程序,能有效减少细菌的生长,减小鼻腔术后潜在感染的风险,有利于鼻腔填塞期间减轻病人的痛苦,利于病人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科护理 鼻腔细菌学 鼻腔点药
下载PDF
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致非炎症鼻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宏 吴永寿 肖丽波 《解剖与临床》 2010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所致非炎症鼻源性头痛的病因及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对56例非炎症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结合鼻内镜技术,对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进行分析,明确病因后应用鼻内镜微创技术,对鼻腔解剖结构异常... 目的:探讨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所致非炎症鼻源性头痛的病因及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对56例非炎症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结合鼻内镜技术,对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进行分析,明确病因后应用鼻内镜微创技术,对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部位进行手术矫正。结果:56例中,治愈3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结论:CT结合鼻内镜技术可提高非炎症鼻源性头痛患者的诊断率,通过鼻内镜微创手术,针对不同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使非炎症鼻源性头痛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解剖结构异常 非炎症鼻源性头痛 鼻内镜 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