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Individuality and Universality in Spirit: On the Task of Hegel's Aesthetics
1
作者 Liu Chunge Qin Mingl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8年第6期279-287,共9页
下载PDF
“物色”作为中华感兴美学精神之光的灿烂显现 被引量:1
2
作者 陶水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7-72,共16页
“物色”作为中华感兴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最初由刘勰提出。“物色”既是中华古典艺术审美“感物”“感兴”“比兴”得以发生的对象来源,又是古典艺术“意象”“气象”“意境”得以生成的重要基础。物色论是进入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 “物色”作为中华感兴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最初由刘勰提出。“物色”既是中华古典艺术审美“感物”“感兴”“比兴”得以发生的对象来源,又是古典艺术“意象”“气象”“意境”得以生成的重要基础。物色论是进入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感兴美学研究的必经之路,但学界对物色论美学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物色”美学范畴在中国美学史上形成了一个绵延不断的学术谱系。“物色”美学范畴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气论哲学和气感哲学。“物色”是宇宙元气和天地精神在自然物象之声色状貌光影中的感性闪耀,同时又是人的德性精神之光与自由精神之光的生动呈现。物色成为中华感兴美学精神之光的灿烂显现。物色论美学可与西方美学的自然美论、形式美论、审美感性论、灿烂感性论、存在境域论加以比较,亦可与德国古典美学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精神相互发明。物色美学范畴因而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和普遍价值,值得展开系统研究和现代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色 感兴 美学 中华感兴美学 美学精神 灿烂显现
下载PDF
刘兆吉美育思想及其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3
作者 何茜 张乐乐 汪宏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刘兆吉先生是美育心理学科创始人,其美育思想的产生经历了启蒙、孕育、创立三个阶段。刘兆吉先生提出的“美育与美育心理学是皮毛相依的关系”“艺美融合实现大美育”“将美寓各科,实现各科育美、五育共美”和“探究美育理论与实践相结... 刘兆吉先生是美育心理学科创始人,其美育思想的产生经历了启蒙、孕育、创立三个阶段。刘兆吉先生提出的“美育与美育心理学是皮毛相依的关系”“艺美融合实现大美育”“将美寓各科,实现各科育美、五育共美”和“探究美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思想,对当代开展学校美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新时代,美育应遵循美育心理规律,提升美育教学的有效性;倡导大美育理念,构建各科育美、协同育人的美育机制;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生活,培育中华美育精神,以此改进和加强美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美育心理学 美育思想 艺美融合 中华美育精神
下载PDF
中华美学精神跨文化阐释的三种方式
4
作者 李庆本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26,159,共12页
法国学者朱利安、德国学者卜松山、美国学者苏源熙都对中国美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方式却各不相同:朱利安基于中西文化的“间距”,着重揭示中华美学的独特性,属于跨越式的跨文化阐释;卜松山则不仅重视中西美学的差异性,也关注其相似... 法国学者朱利安、德国学者卜松山、美国学者苏源熙都对中国美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方式却各不相同:朱利安基于中西文化的“间距”,着重揭示中华美学的独特性,属于跨越式的跨文化阐释;卜松山则不仅重视中西美学的差异性,也关注其相似性,是沟通式的跨文化阐释;苏源熙对中国美学问题的解答,解构了中西二元论模式,是互动式的跨文化阐释。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华美学精神的跨文化阐释与对外传播,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跨文化阐释 朱利安 卜松山 苏源熙
下载PDF
“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探析
5
作者 胡智锋 潘佳谋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温暖现实主义”是新时代文艺创作观念的新风尚与新思潮。作为新时代的现实主义创作观念,“温暖现实主义”是对已经生发文艺创作景观中创作观念的提炼概括,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现实主义创作必然产生的结果。从哲学层面上看,“温暖”与... “温暖现实主义”是新时代文艺创作观念的新风尚与新思潮。作为新时代的现实主义创作观念,“温暖现实主义”是对已经生发文艺创作景观中创作观念的提炼概括,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现实主义创作必然产生的结果。从哲学层面上看,“温暖”与现实主义本来“冷峻”的特征是对立统一的,它从生理与心理两个层面调和了现实主义文艺审美过程中产生的“痛感”与“快感”,并能够拉开彼此间的审美距离。同时,“温暖现实主义”在社会层面上也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温暖”是“现实主义”独特的创作观念内涵,“温暖”首先就是一种现实主义全面客观的正面视角,其蕴含的悲悯情怀,归根结底是文艺工作者良知与人文情怀的展现,而且“温暖”能够在作品中营造充满“希望”的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暖现实主义 创作观念 审美快感 时代精神 人文关怀
下载PDF
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中的“五育并举”
6
作者 查萍 梁凤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三育全面发展”拓展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是中国教育在新时代面对人才培养的现实主题,是应对新征程中国教育的发展要求而进行的目标拓展和改革举措。研究发现,从中国式学校... 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三育全面发展”拓展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是中国教育在新时代面对人才培养的现实主题,是应对新征程中国教育的发展要求而进行的目标拓展和改革举措。研究发现,从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视角来看,“五育”中的体育是一个极具特殊性的教育和学科,它在功能上与德育、智育、美育及劳动教育有着深刻内在的结构性联系,因此它具有与其他“四育”可以深入融合共育的广泛可能性。鉴于推进“五育并举”过程中会遇到的结构性障碍与困难,分别提出了体育与其他“四育”并举并进的途径与方法,推进体育成为“五育并举”的主渠道、主战场和主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并举 发展阶段 全面发展 教育方针 德智体美劳 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
下载PDF
英美刑事诉讼法专业术语之误译及省思——以“indictment”及“information”为视角
7
作者 刘国庆 余昱夫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0-48,共9页
“indictment”与“information”属于同义词,适用条件不同,译法有别。美国刑事诉讼法中的“indictment”宜译为“大陪审团起诉书”;“information”宜译为“检察官起诉书”。英国刑事诉讼法中的“indictment”宜译为“普通起诉书”;“i... “indictment”与“information”属于同义词,适用条件不同,译法有别。美国刑事诉讼法中的“indictment”宜译为“大陪审团起诉书”;“information”宜译为“检察官起诉书”。英国刑事诉讼法中的“indictment”宜译为“普通起诉书”;“information”宜译为“简易起诉书”。由对此二词的翻译可见,我国学界对英美刑事诉讼法专业术语的翻译存在翻译错误、以偏概全、无区分度、有违美感原则及专业性不足等问题。主要缘由在于译者缺乏问题意识及翻译机械、教条式,也同学科壁垒有关。译者应恪守正确翻译观,践行科学精神,提高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刑事诉讼法专业术语 翻译错误 问题意识 科学精神 美感原则
下载PDF
《兰亭序》审美价值的三重意蕴
8
作者 丹青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9-115,共7页
当代文化生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审美风尚的引领。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美学积淀,书法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的核心,凝聚着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美的理解和创造,是新时代发扬中华美学传统的重要载体。作为蕴含深厚审美价值的古代书帖,... 当代文化生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审美风尚的引领。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美学积淀,书法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的核心,凝聚着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美的理解和创造,是新时代发扬中华美学传统的重要载体。作为蕴含深厚审美价值的古代书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形质兼美,不仅具有作为书法本身的艺术价值,更兼具“事、文、书”三者合一的美学价值。从“事、文、书”三个角度深入分析梳理《兰亭序》的审美价值,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以此为代表的魏晋时期文化审美的自觉与表达,还对丰富当代审美趣味、激发当代审美理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审美 书法艺术 中华文化 美学精神
下载PDF
以美启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美育理路
9
作者 张先璐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3,共7页
研究生创新能力主要由创新视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四重要素构成。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与向往,这既包含求真,也包含悟美,体现出人类在面向未知与未来时对真与美的渴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美育理路在于以美启真,发挥审美... 研究生创新能力主要由创新视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四重要素构成。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与向往,这既包含求真,也包含悟美,体现出人类在面向未知与未来时对真与美的渴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美育理路在于以美启真,发挥审美想象以拓宽创新视野、增强审美体验以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审美判断以养成创新思维、提升审美境界以涵育创新精神。基于此,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应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师资建设、活动开展四个方面着手:实现从美育课程到课程美育的理念转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感熏陶,全面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营造全方位的浓厚美育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研究生创新能力 创新视野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
下载PDF
《长江万里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美”精神
10
作者 赵奎英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张大千的长卷泼墨山水画《长江万里图》,描绘了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中国画的瑰宝巨制,也是长江美学的恢宏集中体现。从《长江万里图》的表现对象、绘画技法、美学风格和精神意蕴来看,这幅画作可以说具有一种鲜明的“大... 张大千的长卷泼墨山水画《长江万里图》,描绘了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中国画的瑰宝巨制,也是长江美学的恢宏集中体现。从《长江万里图》的表现对象、绘画技法、美学风格和精神意蕴来看,这幅画作可以说具有一种鲜明的“大美”精神。“大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一种天地自然之美,是一种“大象”混成之美,更是一种大德“生”“成”之美、大境“合”“和”之美。这种“大美”同时也是一种“生态之美”。深入体会《长江万里图》的“大美”精神,对于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美”精神,建构具有“大美”精神的长江美学和长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万里图》 大美精神 长江美学 生成之德 混成大象
下载PDF
暴力美学视域下的陶艺
11
作者 欧阳宁远 《陶瓷》 CAS 2024年第4期111-113,183,共4页
暴力美学越来越多地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展现;在陶艺作品中却少被谈起。暴力美学下的艺术作品有着许多的共同的表现方法,例如使用热烈的色彩与释放材料的张力来宣泄情感,不仅直接地展现暴力本身,还通过高度仪式化的制造冲突与破碎的... 暴力美学越来越多地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展现;在陶艺作品中却少被谈起。暴力美学下的艺术作品有着许多的共同的表现方法,例如使用热烈的色彩与释放材料的张力来宣泄情感,不仅直接地展现暴力本身,还通过高度仪式化的制造冲突与破碎的方式表现崇高感。笔者以具体的作品为例,探讨了暴力美学视域下的陶艺所呈现给观众的不仅是抽象表现主义带来的情感,更深入地分析了暴力美学之下的痛感体验,攻击欲的释放,认识到生死本能,以及悲剧性的审美和酒神精神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美学 陶艺 破碎 痛感 攻击欲 酒神精神
下载PDF
《世说新语》中的生态审美智慧探析
12
作者 李慧杰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4-68,80,共6页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一部小说集,主要是对汉末魏晋时期名士言行及轶闻轶事的记录。从生态美学视域对这部著作进行观照,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这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种...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一部小说集,主要是对汉末魏晋时期名士言行及轶闻轶事的记录。从生态美学视域对这部著作进行观照,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这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种关系中。首先,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看,这部著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其次,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这部著作呈现出真挚质朴、和谐赤诚的人际关系;最后,从人与自我的关系来看,这部著作展现出不随流俗、独立超脱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生态审美智慧 人与自然 人际关系 精神
下载PDF
中华美育精神传承与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
13
作者 宋鸿昌 陈秋余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中华美育精神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所在,以实现人的尽善尽美为最高目标,强调伦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核心内容和途径,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理论学习与技巧掌握的同... 中华美育精神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所在,以实现人的尽善尽美为最高目标,强调伦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核心内容和途径,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理论学习与技巧掌握的同时,以人的情感培养促成高尚品德与行为修养相结合的精神境界。在艺术教育中灌注中华美育精神,既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同时也能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素养,实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的精神品质。文章以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出发点,在论述中华美育精神与艺术教育的内在关联的前提下,分析高校艺术教育对中华美育精神的传承现状,指出中华美育精神在实现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从而给出在艺术教育中传承中华美育精神的践行路径,以期在传承中华美育精神提升高校艺术教育的同时能对社会精神文明、文化环境氛围带来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育精神 艺术教育 传承 创新发展
下载PDF
以中华美育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精神状态的价值与路径
14
作者 韦桂梅 周如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61-64,共4页
中华美育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对时代新人精神状态涵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大人之美”的要求坚定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发挥“以美化人”的功能强化时代新人的... 中华美育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对时代新人精神状态涵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大人之美”的要求坚定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发挥“以美化人”的功能强化时代新人的价值选择、以“美美与共”的格局培育时代新人的胸怀品格。新时代实现中华美育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精神状态的育人目标,要加强教育引导,使其内化中华美育精神为心灵追求;促进实践养成,使其外化中华美育精神为行动自觉;注重风尚塑造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气质提供有利环境。以此推动青年大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持续观照自身,促进自身精神状态的完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青春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育精神 时代新人 青年 精神状态 价值 路径
下载PDF
近年来国内中华美学精神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政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59,共8页
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一重要时代任务后,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华美学精神的研究日趋活跃,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但同时存在诸如研究视角较为狭窄、研究方法相对滞后、研究维度不够多元... 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一重要时代任务后,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华美学精神的研究日趋活跃,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但同时存在诸如研究视角较为狭窄、研究方法相对滞后、研究维度不够多元、研究内容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研究的创新性不强、具体实践研究不足等问题,这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坚持静态动态相结合、宏观微观相结合,进一步厘清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内涵与思想精髓,加强相关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深化中华美学精神的内生机制、流变规律、创新发展等具体问题的探讨,同时积极探索中华美学精神的实践路径,在中西美学对话中推动相关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回顾 反思 未来展望
下载PDF
物理理论实验中的科学美和科学精神及其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6
作者 王卫东 郭巧能 朱西周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5-58,共4页
将物理学所蕴含的科学美和科学精神展现出来,并通过对物理理论和物理实验中的美的体验和科学精神来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丰富大学生们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 物理学 科学美 科学精神 大学物理 教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战国楚漆奁的造物范式及文化意蕴探赜
17
作者 杨先艺 杨四宝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155,共11页
在数千年中国漆工艺传统文化的演化历程中,文化与器物的互渗现象尤为突出。绚丽多彩的战国漆器是我国悠久的漆器工艺史上的一朵奇葩。楚漆奁作为战国时期日用梳妆器具的承载器物,其形制、纹饰及铭文积淀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论文寻绎战国... 在数千年中国漆工艺传统文化的演化历程中,文化与器物的互渗现象尤为突出。绚丽多彩的战国漆器是我国悠久的漆器工艺史上的一朵奇葩。楚漆奁作为战国时期日用梳妆器具的承载器物,其形制、纹饰及铭文积淀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论文寻绎战国楚漆奁日用器具的历史,探讨楚漆奁的发生与演化、形态与特征;分析楚式妆奁这一典型的“有意味的造物形式”的造物艺术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主要从设计之用、设计之理、设计之法三个层面探索楚漆奁造物艺术的功能之境、审美之境、伦理之境。论文首先采用量化分析法解读楚漆奁形态,获得对楚漆奁相对客观、可靠、科学的数理依据。其次,运用二重证据法研读楚漆奁实物材料与文本,探寻楚漆奁设计之理,即巧循自然资源与法则、巧顺楚人审美情感。最后,从图像学的角度揭示楚漆奁图式的情感表征与生命意识。楚漆奁造物艺术不仅蕴含着大量的风俗与信仰,还展现了楚人特有的巫之玄想、道之壮阔的文化特质和深刻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漆奁 造物范式 生命符号 审美意识 自由精神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的范式与反思
18
作者 胡友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110,192,193,共14页
20世纪中国美学已经在多向度、多层次上得到学界的充分探究,但关于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有所欠缺。审视20世纪中国美学复杂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生态,研究者主要运用了知识型与思想型两种书写范式,从而使20世纪中国美学... 20世纪中国美学已经在多向度、多层次上得到学界的充分探究,但关于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有所欠缺。审视20世纪中国美学复杂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生态,研究者主要运用了知识型与思想型两种书写范式,从而使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书写呈现丰富的样态。知识型书写范式专注于美学知识的内在发展和美学体系内部逻辑化建构的书写方式,强调美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整体性与谱系性,并可以划分为“具体美学家的美学思想和美学理论”“美学学术论争”“古今美学关系”等三种类型。思想型书写范式将美学视为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强调美学“症候式”研究方法与意识形态效应,将美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进行有效整合,包括“现代性角度”“主题史方式”“审美理想史范式”“美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跨文化视野”等若干类型。但是,在美学史研究和书写上依然存在一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涉及20世纪中国美学原始文献处理问题、中国美学史书写的逻辑思路问题、中国美学精神提炼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够为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和书写提供新的理论增长点,推动当代中国美学在世界美学的交流对话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美学史 书写范式 美学精神 审美救赎
下载PDF
漫议人生美学
19
作者 杜书瀛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6期49-54,共6页
中国传统哲学根本指向是人生论,其哲学可谓人生论哲学,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是人生美学(人生论美学),它是中华民族的美学。人生美学的兴趣不像哲学美学那样探索抽象的美是什么,也不像艺术哲学那样从抽象的哲学理念出发探讨所谓艺术... 中国传统哲学根本指向是人生论,其哲学可谓人生论哲学,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是人生美学(人生论美学),它是中华民族的美学。人生美学的兴趣不像哲学美学那样探索抽象的美是什么,也不像艺术哲学那样从抽象的哲学理念出发探讨所谓艺术的本质,更不像艺术心理学或艺术符号学专门从心理学美学或符号学美学的角度探讨艺术的种种特征;它的根本兴趣在说明美与人的关系,美与人的生命的关系,美与人的日常生活的关系,总之,美与人生的关系。人生论美学既热烈执着于人生又高逸超拔于人生的美学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诗性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美学 中华美学精神 诗性呈现
下载PDF
西方理论视野下的宋学精神与北宋审美
20
作者 李昌舒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3年第2期139-153,228,229,共17页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其中,北宋士人所开创的宋学精神最为重要。面对层层积累的前人历史,如何别开蹊径,开创出新的思想,这是北宋士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涉及到阐释学,阐释学既是中国古代已有的思想,也是西方的...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其中,北宋士人所开创的宋学精神最为重要。面对层层积累的前人历史,如何别开蹊径,开创出新的思想,这是北宋士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涉及到阐释学,阐释学既是中国古代已有的思想,也是西方的一个学术流派。北宋士人从自己的现实处境出发,以经世致用作为“前概念”,通过开拓、创造、怀疑和议论,对前人成果进行再创造性解释,将历史的文献转化为当下的话语,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宋学。不仅是阐释学,其他西方当代理论对于深入理解宋学精神也有启发意义。宋学精神对于北宋审美具有重要影响,同样是通过对前人的接受与阐释,北宋士人在文、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均别开生面,创造了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又一个高峰,并且对此后的中国美学史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理论 阐释学 宋学精神 北宋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