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lock I of Shengtuo Oilfield Broughtunder Development
1
《China Oil & Gas》 CAS 1997年第2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Block I of shengtuo oilfield Broughtunder Development In
下载PDF
Prospects of shengtuo Oilfield
2
《China Oil & Gas》 CAS 1996年第3期147-147,共1页
ProspectsofshengtuoOilfieldKeywords:Watercut,Enhancedwaterinjection,Stableproduction.Persistinginforcedwater... ProspectsofshengtuoOilfieldKeywords:Watercut,Enhancedwaterinjection,Stableproduction.Persistinginforcedwaterinjectionandenh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spects of shengtuo oilfield
下载PDF
河口坝砂体构型精细解剖 被引量:90
3
作者 何文祥 吴胜和 +3 位作者 唐义疆 方辉 王志欣 徐怀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6,共5页
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储集层构型分析法,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8砂层组为例,对河口坝构型进行研究。通过层次分析,将河口坝分为3种级次:河口坝复合体,单一河口坝,河口坝内增生体。中期基准面旋回、短期基... 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储集层构型分析法,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8砂层组为例,对河口坝构型进行研究。通过层次分析,将河口坝分为3种级次:河口坝复合体,单一河口坝,河口坝内增生体。中期基准面旋回、短期基准面旋回及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分别控制这3种级次砂体构型的发育。沙二段8砂层组的3个中期基准面半旋回水体由深变浅的过程回控制了3套反韵律河口坝复合砂体的形成;每个中期旋回内部又发育若干由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的单一河口坝砂体,这些砂体垂向相互叠置,形成向湖盆方向斜列的一系列砂体;单一河口坝砂体内部发育河口坝增生体。河口坝复合砂体间发育水平泥质隔夹层,单一河口坝砂体之间发育斜交隔夹层,增生体之间局部发育水平夹层或斜交夹层,对剩余油分布有较大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口坝储集层构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 胜坨油田 构型 层次界面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 被引量:54
4
作者 温立峰 吴胜和 +2 位作者 王延忠 岳大力 李艳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2-1078,共7页
以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8砂组为例,应用岩芯、测井,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单一河口坝、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进行识别划分,形成一套针对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归纳3种单一河口坝识别标志:区域性曲线形态及地层... 以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8砂组为例,应用岩芯、测井,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单一河口坝、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进行识别划分,形成一套针对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归纳3种单一河口坝识别标志:区域性曲线形态及地层厚度差异;坝缘微相的出现;夹层个数的差异。在密井网区利用丰富的动态资料,运用"模式拟合,动态验证"的研究思路得出该区单一河口坝内部3级界面倾角为2°~4°,为全区的河口坝解剖提供了定量、可靠的的地质模式,最终建立研究区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为寻找剩余油及挖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三角洲 胜坨油田 储层构型 河口坝 隔层 夹层
下载PDF
济阳坳陷胜坨油田原油物性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44
5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3 位作者 周建林 王铜山 李剑 张林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3,共5页
依据原油的物理性质可将东营凹陷胜坨地区的原油分为稠油和正常稀油 ,稠油分布于浅层 ,是由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提供的低熟油遭受次生改造而形成 ;正常稀油分布于深层的岩性和构造 -岩性油气藏中 ,成熟度较高。按照硫含量 ,又可分为 3类 ... 依据原油的物理性质可将东营凹陷胜坨地区的原油分为稠油和正常稀油 ,稠油分布于浅层 ,是由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提供的低熟油遭受次生改造而形成 ;正常稀油分布于深层的岩性和构造 -岩性油气藏中 ,成熟度较高。按照硫含量 ,又可分为 3类 :高含硫原油分布于浅层 ,油 -源对比表明该原油来自于盐湖 -咸水湖的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 ;低硫原油分布在深层的沙河街组三段储集层中 ,原油来自于淡水 -半咸水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 ;中等含硫原油则多为混源油。因此硫含量可以作为油源对比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物性 生物降解 成因 稠油 胜坨油田
下载PDF
油藏开发流体动力地质作用——以胜坨油田二区为例 被引量:59
6
作者 宋万超 孙焕泉 +1 位作者 孙国 吴素英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2-55,共4页
研究了注水开发 36年、含水已高达 95 %处于特高含水阶段的胜坨油田二区 ,提出油藏开发流体动力地质作用是控制研究区储层宏观、微观和渗流三大类参数变化规律和变化机理及剩余油形成分布的主因 ,建立了油藏开发流体动力地质作用的概念 ... 研究了注水开发 36年、含水已高达 95 %处于特高含水阶段的胜坨油田二区 ,提出油藏开发流体动力地质作用是控制研究区储层宏观、微观和渗流三大类参数变化规律和变化机理及剩余油形成分布的主因 ,建立了油藏开发流体动力地质作用的概念 ,论述了产生的地质环境、动力来源及动力作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开发 流体动力学 地质作用 储层参数变化 剩余油 胜坨油田 注水开发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储层构型界面层次表征 被引量:45
7
作者 李云海 吴胜和 +4 位作者 李艳平 程会明 辛志国 赵红兵 崔文富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52,共4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河口坝砂体构型界面进行了层次表征。根据高频湖泛面将8砂组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建立了河口坝储层5级...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河口坝砂体构型界面进行了层次表征。根据高频湖泛面将8砂组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建立了河口坝储层5级构型界面层次:5级界面常发育稳定的前三角洲泥岩,构成油田开发中的隔层;4级界面由厚度变化的泥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形成流体渗流屏障;3级界面为低渗透的薄层泥质粉砂岩构成,对地下流体的流动起一定的阻碍和缓冲作用。利用密井网区的动态监测资料,建立了储层构型界面分布模型。构型界面的层次表征揭示了储层内部复杂的构型界面对剩余油分布具有控制作用,为剩余油的挖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三角洲 河口坝 构型界面 层次分析 渗流屏障 胜坨油田
下载PDF
高含水期油井出砂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郭云民 李健康 +2 位作者 崔洁 曲兆选 田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61,共4页
对取心井测井数据和岩心三轴试验岩石强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油层砂岩强度与声波时差、井深的回归关系式。以岩石破坏准则为基础,采用岩石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射孔完井临界出砂预测模型。通过孔道出砂预测模型的计算,得到了油井... 对取心井测井数据和岩心三轴试验岩石强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油层砂岩强度与声波时差、井深的回归关系式。以岩石破坏准则为基础,采用岩石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射孔完井临界出砂预测模型。通过孔道出砂预测模型的计算,得到了油井出砂时的临界生产压差和临界产量。该模型预测的结果可用于判断新井投产出砂和目前生产层位出砂的状况。对胜坨油田3口不同区块的生产井进行了计算,预测准确率大于82%,计算结果对该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方案的设计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油井出砂 高含水期 高含水开发后期 应用 临界生产压差 岩石强度 三轴试验 测井数据 声波时差 破坏准则 岩石力学 射孔完井 临界产量 模型预测 胜坨油田 开发方案 计算结果 关系式 生产井 准确率 岩心 取心 油层
下载PDF
胜坨油田凝胶类堵剂综合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施必华 辛爱渊 +2 位作者 田冰 崔洁 唐洪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1,共3页
在设计堵水调剖工艺时,应根据堵水调剖的目的,优化堵剂类型和剂量,提高针对性。通过对胜坨油田所使用的各类凝胶类堵剂的溶解、成胶、剪切恢复、封堵等性能的综合评价,建立了凝胶类堵剂的应用模式。研究表明, 对于胜坨油田中远井地带调... 在设计堵水调剖工艺时,应根据堵水调剖的目的,优化堵剂类型和剂量,提高针对性。通过对胜坨油田所使用的各类凝胶类堵剂的溶解、成胶、剪切恢复、封堵等性能的综合评价,建立了凝胶类堵剂的应用模式。研究表明, 对于胜坨油田中远井地带调堵,适于采用弱凝胶、有机交联、SYD,YG系列等凝胶堵剂,选择中大剂量调堵模式;对于近井地带调堵,适于采用有机交联、SYD,YG系列、木钙、F908系列等凝胶堵剂,采用小剂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坨油田 综合性能评价 凝胶堵剂 调剖工艺 堵水调剖 综合评价 应用模式 近井地带 G系列 调堵 弱凝胶 大剂量 8系列 小剂量 交联 有机 封堵
下载PDF
河流相建筑结构随机建模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林博 戴俊生 +2 位作者 冀国盛 黄文科 郭振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85,共5页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4层为例,对河流相建筑结构空间分布进行了随机建模,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对7口取心井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利用密井网条件下组合测井资料,综合考虑岩性、沉积特征、电性特征等因素,共划分出9种岩相类型、7级界面和...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4层为例,对河流相建筑结构空间分布进行了随机建模,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对7口取心井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利用密井网条件下组合测井资料,综合考虑岩性、沉积特征、电性特征等因素,共划分出9种岩相类型、7级界面和7种结构单元。应用优选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结构单元三维空间分布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用该模型确定了结构单元,河道充填沉积和心滩为63.1%,天然堤为10.6%,决口扇为8.9%,洪泛平原细粒为8.1%,河道滞留沉积和落淤层分别为4.9%和4.4%。对各个结构单元和多个结构单元组合进行分析及与剩余油饱和度模型进行叠合分析发现,4个井区的剩余油饱和度均在50%以上,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坨油田 河流相 结构单元 空间分布模型 剩余油分布 随机模拟
下载PDF
胜坨油田不同含水期层间干扰规律 被引量:34
11
作者 于会利 汪卫国 +1 位作者 荣娜 范玉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3,共3页
胜坨油田为整装多层砂岩油藏,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多层合采势必造成层间干扰,影响潜力层的发挥。利用各种生产资料、取心检查井、测井解释资料及精细油藏研究成果对不同开发阶段的干扰形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 胜坨油田为整装多层砂岩油藏,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多层合采势必造成层间干扰,影响潜力层的发挥。利用各种生产资料、取心检查井、测井解释资料及精细油藏研究成果对不同开发阶段的干扰形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发初期主要是稀油高渗透层干扰稠油中低渗透层;中含水期主要是高压高含水层干扰中低压含水层;高含水期初期主要是高压特高含水、高含水层干扰低压高含水、中低含水层,特高含水期层间干扰转变为特高含水韵律层干扰高含水及中低含水韵律层。该研究对胜坨油田及同类油田的调整和挖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干扰 不同含水时期 多层合采 卡堵 胜坨油田
下载PDF
基于构型单元的储层质量分布模式——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砂组厚层河口坝砂体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友 侯加根 +5 位作者 曹彦清 郑兴平 邵冠铭 贾俊山 白晓佳 段冬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2-872,共11页
以取心井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资料及生产动态分析为基础,采用"垂向细分"、"侧向划界"以及"平面组合"的思路,针对胜坨油田二区厚层河口坝砂体,按复合河口坝、单一河口坝及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3个... 以取心井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资料及生产动态分析为基础,采用"垂向细分"、"侧向划界"以及"平面组合"的思路,针对胜坨油田二区厚层河口坝砂体,按复合河口坝、单一河口坝及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3个层次进行构型单元的逐级解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构型单元的储层质量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构型单元内部储层参数分布规律分异性较强。Ⅰ类和Ⅱ类储层主要分布于河口坝主体,Ⅲ类储层多分布在河口坝侧翼以及河口坝内部夹层的遮挡区,Ⅳ类储层则集中分布于席状砂。此外,结合生产动态数据等探讨了注水开发过程中不同构型单元内储层参数的动态变化特征。其中,储层孔隙度随注水开发的进行总体趋势是增大的,但变化幅度不大。坝主体孔隙度增幅最大,坝侧缘次之,席状砂基本不变。储层渗透率的趋势既有增大、又有减小。随注入水的不断冲洗,坝主体等高-特高渗储层有效渗透率升高,坝侧缘、水下分流河道等中-低渗储层渗透率降低,席状砂等低渗储层基本不变。储层孔隙度增加幅度较渗透率小得多。从低含水到特高含水阶段,不同构型单元的粒度中值都有所增大,泥质含量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 储层构型 沙河街组 胜坨油田二区
下载PDF
胜坨油田厚油层内夹层分布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杜庆军 陈月明 +1 位作者 侯键 刘庆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114,共4页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74-81单元为原型建立了概念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夹层条件对韵律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夹层渗透性较差、平面分布区域较大、层间局部射孔不对应等条件下,夹层对剩余油分布影响较大,容易在靠近夹...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74-81单元为原型建立了概念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夹层条件对韵律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夹层渗透性较差、平面分布区域较大、层间局部射孔不对应等条件下,夹层对剩余油分布影响较大,容易在靠近夹层底部形成剩余油富集;夹层位于注采井之间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往往大于位于注入井或生产井附近;对于正韵律油藏,夹层的存在一般有利于开发,而对于反韵律油藏恰好相反。胜二区沙二段74-81单元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考虑夹层的分布对历史拟合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剩余油 概念模型 数值模拟 胜坨油田
下载PDF
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界限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靳彦欣 史树彬 +2 位作者 付玮 王涛 徐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0,154-155,共4页
在分析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效果变差原因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深部调剖效果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等技术指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符合中、高渗透油藏地质特征的概念模型,并制订了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界限图版。研究表明:原... 在分析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效果变差原因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深部调剖效果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等技术指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符合中、高渗透油藏地质特征的概念模型,并制订了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界限图版。研究表明:原油黏度小于 5 mPa·s,渗透率级差小于 2 的油藏均不适合深部调剖;含水率为 90%~95%,封堵半径为 0.4~0.6 倍井距时调剖效果较好;含水率为 95%~98%,封堵半径为 0.6~0.8 倍井距时调剖效果较好。胜坨油田、温米油田和腰英台油田特高含水区块 48 个井组的调剖结果验证了深部调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 优势通道 深部调剖 数值模拟 技术界限 图版 胜坨油田
下载PDF
基准面旋回对河口坝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影响——以胜坨油田三区沙二段9砂层组河口坝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梁宏伟 吴胜和 +5 位作者 王军 岳大力 李宇鹏 印森林 喻宸 王夏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6-442,共7页
为探究不同旋回阶段同类微相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机理,运用基准面旋回沉积动力学原理,基于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及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参数,分析胜坨油田三区沙二段9砂层组河口坝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主控因素。... 为探究不同旋回阶段同类微相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机理,运用基准面旋回沉积动力学原理,基于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及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参数,分析胜坨油田三区沙二段9砂层组河口坝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主控因素。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对河口坝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产生差异控制,不同级次基准面升降引起的自旋回与异旋回因素的变化,使可容纳空间与物源供给条件发生改变,导致不同旋回阶段河口坝储集层沉积环境出现差异,使短期旋回中单一河口坝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表现为底强顶弱特征,中期旋回中复合河口坝(多期单一河口坝组成)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自下向上总体呈变弱趋势,长期基准面旋回中多期复合河口坝间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变化规律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微观非均质性 胜坨油田 河口坝
下载PDF
胜二区沙二段7砂组地层基准面旋回与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温立峰 吴胜和 +1 位作者 岳大力 李艳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151,共8页
应用油田开发区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胜坨油田二区7砂组高分辨率层序发育特征以及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内部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7砂组发育多级基准面旋回,包括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9个短... 应用油田开发区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胜坨油田二区7砂组高分辨率层序发育特征以及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内部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7砂组发育多级基准面旋回,包括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反映了可容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速率比值(A/S比值)在纵向上的多级变化发育模式,即在A/S比值总体向上变小的背景上,有多个次级A/S比值向上变小再变大的旋回。随着基准面的下降-波动-下降,沉积微相从7砂组底部的河口坝过度为地层中部的席状砂背景下残存的分流河道沉积,再到7砂组上部的河口坝沉积。A/S比值控制着研究区沉积微相的发育类型、展布模式。弄清楚研究区地层沉积特征与基准面旋回之间的关系对于精细储层表征和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沉积微相 胜坨油田 分流河道 河口坝
下载PDF
胜坨油田二区油井出砂规律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春光 任延鹏 +3 位作者 李芳 于冬梅 刘志军 唐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4-66,共3页
为了有效治理胜坨油田二区油井出砂日趋严重的状况,对沉积环境、地层压力、采液强度、生产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胜二区油井的出砂规律。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提高地层压力和化学防砂挡砂工艺,使胜二区地层能量逐步上升,注采比达到0.97,... 为了有效治理胜坨油田二区油井出砂日趋严重的状况,对沉积环境、地层压力、采液强度、生产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胜二区油井的出砂规律。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提高地层压力和化学防砂挡砂工艺,使胜二区地层能量逐步上升,注采比达到0.97,采液强度下降3.3t/m。同时对各种稳定剂、抑砂剂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使油井的平均含砂量下降0.2‰,有效延长了油井免修期,减少了出砂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砂规律 胜坨油田 治理措施 地层压力 采液强度 油井出砂 沉积环境 统计分析 生产时间 化学防砂 地层能量 油田开发 注采比 稳定剂 适应性 含砂量 免修期 下降
下载PDF
特高含水油藏综合调整效果的模糊评价方法 被引量:13
18
作者 侯健 陈月明 +2 位作者 赵红兵 郭振海 孙新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73,89,共5页
建立了特高含水开发期油藏综合调整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注采状态评价指标、开发动态评价指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等3大类,包括井网密度变化率、注采对应率变化值、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变化值、含水率评价系数降低值、存水率评价系数降低... 建立了特高含水开发期油藏综合调整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注采状态评价指标、开发动态评价指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等3大类,包括井网密度变化率、注采对应率变化值、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变化值、含水率评价系数降低值、存水率评价系数降低值、平均年增油程度、采收率增加值、耗水量降低值、产出投入比等9项子指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综合调整效果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胜坨油田'十五'期间12个综合调整单元的调整效果进行了模糊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综合反映多方面的调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油藏 综合调整 模糊评价 胜坨油田
下载PDF
胜坨油田多源多期成藏混源油的定量判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吕慧 张林晔 +1 位作者 刘庆 王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4,79,共8页
精细的原油组群划分、油源对比及成藏分析表明,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主要含油层系沙二段的原油是由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提供的早期降解原油与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两套烃源岩提供的晚期成藏原油形成的三元混合原油。选择两期成藏三个端元典... 精细的原油组群划分、油源对比及成藏分析表明,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主要含油层系沙二段的原油是由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提供的早期降解原油与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两套烃源岩提供的晚期成藏原油形成的三元混合原油。选择两期成藏三个端元典型的原油样品,建立三角形判识图版,运用生物标志物绝对定量分析方法对胜坨油田的混源油进行了油源比例确定。结果表明:坨二区沙二段原油中,沙四上亚段源岩早期贡献为39%,晚期贡献为30%,沙三下亚段源岩的贡献为31%;坨三区沙二段原油中,沙四上亚段源岩早期贡献为41%,晚期贡献为33%,沙三下亚段源岩贡献为26%,即从坨二区到坨三区沙三下亚段烃源岩的贡献有减小的趋势。另外,坨二区沙一段原油中,沙四上亚段源岩早期贡献为8%,晚期贡献为24%,沙三下亚段源岩贡献为68%,混源比例不同于本区主要含油层系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坨油田 混源油 生物标志物 油源对比 成藏期次 端元油 定量计算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提液效果影响因素及提高采收率机理——以胜坨二区沙二段74-81单元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超 郑川江 +2 位作者 肖武 王滨 刘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1,117,共4页
油井提液已成为改善开发效果、实现稳产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明确非均质油藏特高含水期提液水驱油机理的特殊性,以胜坨二区沙二段74—81为实验模拟单元,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特高含水期提液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采收率机理进行... 油井提液已成为改善开发效果、实现稳产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明确非均质油藏特高含水期提液水驱油机理的特殊性,以胜坨二区沙二段74—81为实验模拟单元,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特高含水期提液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采收率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层提液水驱初期的含水率先降低再升高,且上升趋势变缓,能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但不能仅靠增大水驱压差来提高采出程度;对于多层提液水驱,常规水驱时层间非均质性越强,低渗透层受高渗透层的干扰越严重,难以建立有效的驱动压差,从而导致采收率低,相反,渗透率级差越低,其采收率越高。提液能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其效果主要受储层非均质性、提液幅度及注入量的影响。对于提液水驱,提高水驱压差能够提高高渗透层的水驱波及效率,改善低渗透层原油的动用情况;同时,驱替速度与剥蚀速度的平衡也关系到提液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提液效果 层间非均质性 水驱波及效率 驱替速度 胜坨二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