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卢建敏 王丽霞 +2 位作者 高恩民 翟亚萍 商保军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44例UA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B组予常规治疗 ,A组在其基础上加用LMWH 5 0 0 0IU ,1次 /12h ,腹部皮下注射 ,疗程为一周。观察心绞痛缓...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44例UA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B组予常规治疗 ,A组在其基础上加用LMWH 5 0 0 0IU ,1次 /12h ,腹部皮下注射 ,疗程为一周。观察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及血浆内皮素 (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的变化。结果 缓解心绞痛的疗效A组优于B组(P <0 .0 5 ) ;治疗前两组ET、vWF含量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治疗后两组ET、vWF含量均下降 ,A组降低程度较B组显著 (P <0 .0 5 )。结论 LMWH缓解UA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内皮功能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低分子肝素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卢建敏 王丽霞 高恩民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2期953-955,共3页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低分子肝素 (LMWH)对其的影响。方法  4 4例UA患者随机分为A、B二组 ,A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MWH ,于治疗前及治疗第八天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 (ET)、血管性假...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低分子肝素 (LMWH)对其的影响。方法  4 4例UA患者随机分为A、B二组 ,A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MWH ,于治疗前及治疗第八天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 (ET)、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对照组为 2 0例健康人。结果 UA患者NO含量低于对照组 ,ET和vWF含量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与治疗前比较 ,A、B二组NO含量无变化 (P均 >0 .0 5 ) ,ET、vWF含量均降低 (P均 <0 .0 5 ) ;与B组比较 ,A组ET、vWF降低显著 (P均 <0 .0 5 ) ,NO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 ,UA患者循环血中NO含量降低 ,ET、vWF含量升高 (P均 <0 .0 0 1) ;LMWH可降低UA患者循环血中升高的ET、vWF水平 ,对降低的NO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低分子肝素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自拟芪参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磊 李菲菲 +3 位作者 陈龙霏 焦静 张宪忠 李莉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8期1438-1440,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参芪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2例气虚血瘀兼水湿停滞证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参芪通络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 目的观察自拟参芪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2例气虚血瘀兼水湿停滞证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参芪通络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等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自拟芪参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参芪通络汤 血管内皮功能 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内皮细胞钙黏蛋白
下载PDF
老年人脑梗死与胆红素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丁琪 王东 朱静雯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31-332,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梗死与血清胆红素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人脑梗死组 (4 2例 )和对照组 (19例 ) ,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间接胆红素 (IBI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和血浆vWF的浓...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梗死与血清胆红素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人脑梗死组 (4 2例 )和对照组 (19例 ) ,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间接胆红素 (IBI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和血浆vWF的浓度 ,分析其与老年人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 老年人脑梗死TBIL、DBIL、IBIL明显降低 ,LDL、vWF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胆红素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异常变化与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胆红素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vWF在MODS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思敏 竞花兰 +4 位作者 吴日芸 陈灿球 贾宵 李艳容 汪祎 《中国微循环》 2003年第3期149-150,15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brand factor,vWF)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MODS死亡标本的心、肺、肾组织vWF进行检测。结果 MODS组心、肺、肾组织vWF抗原表达多为弱阳性及阳性,...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brand factor,vWF)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MODS死亡标本的心、肺、肾组织vWF进行检测。结果 MODS组心、肺、肾组织vWF抗原表达多为弱阳性及阳性,对照组多为阳性及强阳性,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MODS存在vWF抗原表达减少,vWF减少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是MOD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免疫组化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MODS 表达
下载PDF
子痫前期高龄产妇胎盘HIF-1α蛋白与外周血vWF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谭小平 宁景春 +2 位作者 向兰花 王芬 张汉英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年第6期960-962,共3页
目的探究子痫前期高龄产妇胎盘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水平与外周血血管性假血友病性因子(vWF)浓度的相关性,为及时有效预防子痫的发生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30例正常分娩高龄产妇(A组)、35例子痫前期轻度高龄产妇(B组)、41例... 目的探究子痫前期高龄产妇胎盘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水平与外周血血管性假血友病性因子(vWF)浓度的相关性,为及时有效预防子痫的发生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30例正常分娩高龄产妇(A组)、35例子痫前期轻度高龄产妇(B组)、41例子痫前期重度高龄产妇(C组)的HIF-1α蛋白水平与外周血vWF浓度进行测定,并分析HIF-1α蛋白水平与vwF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B组、C组的HIF-1α蛋白水平、vWF浓度显著高于A组,(B组:t_1=13.194,P_1=0.000;t_2=4.856,P_2=0.000。C组:t_1=17.441,P_1=0.000;t_2=9.156,P_2=0.000);C组的HIF-1α蛋白水平、vWF浓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1=9.681,P_1=0.000;t_2=4.899,P_2=0.0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vWF浓度与子痫前期的病情程度(r=0.288,P=0.000)、HIF-1α蛋白水平(r=0.410,P=0.000)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子痫前期高龄产妇的胎盘HIF-1α蛋白水平与外周血vWF浓度明显升高,二者可能共同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产妇 血管性假血友病性因子 子痫前期 低氧诱导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vWF表达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7
作者 吴日芸 罗思敏 +4 位作者 竞花兰 陈灿球 贾宵 李艳容 王江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2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MODS死亡标本的心、肺、肾组织vWF进行检测。结果MODS组心、肺、肾组织vWF表达多为弱阳性及阳性,对照组多为阳性及强阳性,两... 目的 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MODS死亡标本的心、肺、肾组织vWF进行检测。结果MODS组心、肺、肾组织vWF表达多为弱阳性及阳性,对照组多为阳性及强阳性,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MODS存在vWF减少,vWF减少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是MOD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免疫组化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分析8项检验指标对冠心病中医证型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董一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9期80-82,共3页
目的研究8项检验指标对冠心病中医证型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各证型患者的脑利钠肽前体(proBNP)、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目的研究8项检验指标对冠心病中医证型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各证型患者的脑利钠肽前体(proBNP)、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T(cTnT)、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冯维尔布兰德因子(vWF)以P-选择素(Ps),对以上指标进行评估,及分析该指标对冠心病中医证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通过检验后,proBNP、D-D、HS-CRP、Hcy、cTnT、vWF、Ps、Fib均能对冠心病血瘀证的诊断起到一定的效果。其中proBNP对鉴别痰瘀互证与气虚血瘀痰阻证的诊断灵敏度为96.89%,对气虚血瘀证与痰瘀血瘀证的诊断特异度为95.43%。proBNP诊断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的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D-D诊断痰瘀互结证与气阴两虚证的诊断灵敏度为87.54%,对鉴别痰阻血瘀证与气阴两虚证的诊断特异度为76.43%,其诊断气滞血瘀证与气阴两虚证的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Fib诊断痰瘀互结证的灵敏度为81.45%,诊断气虚血瘀证与痰阻血瘀证的诊断特异度为85.43%,诊断痰阻血瘀与气阴两虚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736。气滞血瘀证与痰阻血瘀证中的Ps、vWF均高于其他证型。D-D联合proBNP检测诊断气滞血瘀证与气阴两虚证的价值较大,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vWF、Ps、Hcy联合诊断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的价值最大,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结论proBNP、D-D、HS-CRP、Hcy、cTnT、vWF、Ps、Fib能够对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有着一定价值,尤其是proBNP联合D-D检测和vWF、Ps、Hcy联合检测分别在冠心病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阻血瘀证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证型 鉴别诊断 D-二聚体 脑利钠肽前体 超敏C反应蛋白 冯维尔布兰德因子 P-选择素
下载PDF
血浆α_2纤溶酶抑制物和蛋白C活性与NIDDM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立勇 倪达人 叶德富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0-82,共3页
测定50例NIDDM患者血浆α2纤溶酶抑制物(α2PI)和蛋白C(PC)活性,同时测定结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抗原和活性、PAI活性及vonWillerbrand因子(vWF)含量。NIDDM患者与正常对照... 测定50例NIDDM患者血浆α2纤溶酶抑制物(α2PI)和蛋白C(PC)活性,同时测定结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抗原和活性、PAI活性及vonWillerbrand因子(vWF)含量。NIDD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tPA活性降低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增高。伴与不伴血管病变者比较,前者α2PI、PC、PAI活性及vWF含量均高于后者,tPA活性低于后者,tPA抗原无明显差异,α2PI、PAI活性与tPA活性呈负相关,PC活性与tPA抗原和vWF含量呈正相关。提示NIDDM患者血浆中上述指标异常与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纤溶酶抑制物 蛋白C
原文传递
损伤区及其周围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艾珣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机械性损伤对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的影响,阐明机械性损伤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及图像半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损伤区及损伤周边区内皮细胞在损伤... 目的研究机械性损伤对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的影响,阐明机械性损伤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及图像半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损伤区及损伤周边区内皮细胞在损伤1、2、3小时后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的差别进行了比较(静态培养细胞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损伤区及其周边区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量均较静态对照组高(P<0.01),其表达量在损伤后3小时内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损伤区的表达量又高于周边区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量(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创伤 损伤 因子Ⅷ相关抗原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