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地区夏季阻塞过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存杰 宋连春 李耀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9-127,共9页
阻塞过程是一种大尺度的大气环流持续性异常现象 ,它一旦出现会造成大范围的天气和气候异常。对阻塞过程的定义多种多样 ,有根据阻塞的气候特征进行定义的 ,也有根据阻塞的天气特征进行定义的 ,研究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应选择不同的定义。... 阻塞过程是一种大尺度的大气环流持续性异常现象 ,它一旦出现会造成大范围的天气和气候异常。对阻塞过程的定义多种多样 ,有根据阻塞的气候特征进行定义的 ,也有根据阻塞的天气特征进行定义的 ,研究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应选择不同的定义。人们用平衡态理论、外源强迫下的共振理论、非线性孤立波理论、斜压性及波流相互作用等理论对阻塞过程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东亚夏季的阻塞过程对中国的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 ,东北地区的夏季低温、华北地区的干旱、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的梅雨和洪涝灾害等都与东亚阻塞过程有关。人们对东亚夏季的阻塞过程形成原因的研究很多 ,发现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崩溃后 ,Rossby波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过程 大气环流 天气异常 东亚地区
下载PDF
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芍药属的一个亚种(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洪德元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81-385,共5页
根据存于欧洲一些大标本馆的大量标本的观察 ,分布于希腊爱琴海东部、土耳其南部、塞浦路斯、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北部的Paeoniamascula与欧洲中部至巴尔干半岛的均不相同 ,可确认为一个独立的亚种。绝大多数个体总有一些小叶全裂 ,... 根据存于欧洲一些大标本馆的大量标本的观察 ,分布于希腊爱琴海东部、土耳其南部、塞浦路斯、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北部的Paeoniamascula与欧洲中部至巴尔干半岛的均不相同 ,可确认为一个独立的亚种。绝大多数个体总有一些小叶全裂 ,因此小叶及裂片数为 ( 9) 1 2~ 1 8( 2 3) ;小叶宽椭圆形至卵圆形 ,通常两面无毛或背面疏生柔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东南部 亚洲西部 芍药属 亚种
下载PDF
冷战后的美国和亚太多边安全--从老布什政府到小布什政府 被引量:4
3
作者 余建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20,共8页
冷战时期,美国在亚太地区主要通过单边军事力量部署和双边安全安排这两种方式来维持其安全存在。冷战后,美国出于对亚太地区多边安全的需求,积极参与和创设多边安全安排,以借助其它国家的力量来共同应对安全威胁。受美国国内党派政治的... 冷战时期,美国在亚太地区主要通过单边军事力量部署和双边安全安排这两种方式来维持其安全存在。冷战后,美国出于对亚太地区多边安全的需求,积极参与和创设多边安全安排,以借助其它国家的力量来共同应对安全威胁。受美国国内党派政治的影响,在不同政府时期,美国对待亚太多边安全的态度和行为有不同的表现。无论是谁执政,美国一直将促进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作为其单边军事存在和双边安全同盟的补充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亚太多边安全 老布什政府 克林顿政府 小布什政府
下载PDF
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美国对东南亚外交政策比较研究
4
作者 朱陆民 向梓静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39-44,共6页
后冷战时代,克林顿和小布什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主要有:深受"威尔逊主义"的影响,在东南亚重点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加强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实现在东南亚地... 后冷战时代,克林顿和小布什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主要有:深受"威尔逊主义"的影响,在东南亚重点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加强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实现在东南亚地区战略目标的手段不同;在东南亚地区推行美国价值观的方式与力度不一致;对待南海问题的态度不一样。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和内阁成员的组成不同是克林顿和小布什政府对东南亚外交政策产生不同点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顿 小布什 东南亚 外交政策
下载PDF
Timing and Source of the Hermyingyi W-Sn Deposit in Southern Myanmar, SE Asia: Evidence from Molybdenite Re-Os Age and Sulfur Isotopic Composi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Hai Jiang Shao-Yong Jiang +1 位作者 Wenqian Li Kuidong Zhao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70-79,共10页
The Hermyingyi W-Sn deposit, situated in southern Myanmar, SE Asia, is a typical quartz-vein type W-Sn deposit. The ore-bearing quartz veins are mainly hosted by the Hermyingyi monzogranite which intruded into the Car... The Hermyingyi W-Sn deposit, situated in southern Myanmar, SE Asia, is a typical quartz-vein type W-Sn deposit. The ore-bearing quartz veins are mainly hosted by the Hermyingyi monzogranite which intruded into the Carboniferous metasedimentary rocks of Mergui Series. According to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s, four ore-forming stages are recognized:(1) silicate-oxide stage;(2) quartz-sulfide stage;(3) barren quartz vein stage;(4) supergene stage. Five molybdenite samples from the deposit yield Re-Os model ages ranging from 67.8±1.6 to 69.2±1.6 Ma(weighted mean age of 68.7±1.2 Ma), and a well-defined isochron age of 68.4±2.5 Ma(MSWD=0.18, 2σ). This Re-Os ag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zircon U-Pb age of the Hermyingyi monzogranite(70.0±0.4 Ma)(MSWD=0.9, 2σ) within errors, which indicates a genetic link between the monzogranitic magmatism and W-Sn mineralization. The new high-precision geochronological data reveal that the granitic magmatism and associated W-Sn mineralization in southern Myanmar took place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70–68 Ma). The extremely low Re contents(22.9 ppb to 299 ppb) in molybdenite, coupled with sulfide δ^(34)S values in the range of +1.9‰ to +5.6‰ suggest that ore-forming metals were predominately sourced from the crustal-derived granitic mag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myingyi w-Sn deposit MOLYBDENITE RE-OS DATING sulfur ISOTOPES Myanmar SE as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