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Fresh Snow Deposition on Urumqi Glacier No.1 of Tianshan Mountains, 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LI Zhongqin LI Huilin +1 位作者 DONG Zhiwen ZHANG Mingj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5期389-397,共9页
Ice and snow chemistry of alpine glaciers is crucial for the research of regional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change. Fresh snow samples were weekly collected from Urumqi Glacier No.1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Xin- jiang... Ice and snow chemistry of alpine glaciers is crucial for the research of regional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change. Fresh snow samples were weekly collected from Urumqi Glacier No.1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Xin- jiang, China, and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major ions, mineral dust, δ18O and trace metals wer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major ions in the snow are Ca2+ > SO42-> NH4+ > NO3-> Cl-> Na+ > Mg2+ > K+, in which Ca2+ is the dominant cation, and SO42-is the dominant anion. All major ions have close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each other except NO3-. δ18O show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ir temperature chang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Mineral dust particle and major ionic concentrations in fresh snow have obvious seasonal change,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in spring but low concentration in summer and autum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hemical mass input from Asian dust activity to snow is very significant. Temporal changes of trace metals in fresh snow, e.g., Cd, Pb, Zn, Al, Fe, have shown that human-induced pollution of central Asian region also has large contribution to the snow chemistry on alpine glacier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umqi Glacier No. 1 fresh snow snow chemistry Tianshan Mountains
下载PDF
Change in Fresh Snow Density in Tianshan Mountains,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CHEN Xia WEI Wenshou LIU Mingzh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1期36-47,共12页
The fresh snow density was observed with snow analyzer (Snow Fork) at Tianshan Station for Snowcover and Avalanche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rom February 21 to March 5, 2009. Results show that fresh snow ... The fresh snow density was observed with snow analyzer (Snow Fork) at Tianshan Station for Snowcover and Avalanche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rom February 21 to March 5, 2009. Results show that fresh snow density increases from the 5th h to the 291st h after the snowfall, with an average rate of increase of 4.0×10-4 g/(cm3·h) (R2 = 0.943). Analysis shows that fresh snow density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mpac-tion rate of fresh snow (R2 = -0.960). Inversely, i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resh snow viscosity (R2 = 0.896). In relation to meteorological factors, ground temperature rising at a depth of 40 cm is the major driving factor of snow density increase.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fresh snow layer and the decrease in depth hoar layer have the most prominent impacts on the snow density increase in the afterno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e-terminant factors of fresh snow density change can be grouped into 3 types as follows: 1) dynamic factor contributes about 69.71% to fresh snow density change, with a significant effect from the 5th h to the 106th h after the snowfall; 2) exogenous energy factor contributes about 20.91% to it, with a significant effect at the 130th h; and c) endoge-nous energy factor contributes about 9.38% to it, with a significant effect at the 130th h and the 195th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h snow density compaction rate energy convers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ianshan Mountains China
下载PDF
FRESH SNOW CHEMISTRY FROM HIGH MOUNTAIN REGIONS IN CENTRAL HIMALAYAS
3
作者 KANG Shi chang1, QIN Da he1, YAO Tan dong1,PAUL A. Mayewski2 , SALLIE Whitlow2 (1.Laboratory of Ice Core and Cold Regions Environment,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P.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0年第3期27-34,共2页
During 1997 summer, fresh snow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high elevation region (5400- 7000 m) of Dasuopu Galcier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Mt. Xixabangma (28° 33’N, 85° 44’E). Compared with other rem... During 1997 summer, fresh snow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high elevation region (5400- 7000 m) of Dasuopu Galcier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Mt. Xixabangma (28° 33’N, 85° 44’E). Compared with other remote regions in the world, major ion concentrations in fresh snow are very low during summer in Mt. Xixabangma, suggesting that the atmosphere is very clean and may represent background value for the middle/upper troposphere in the middle/low latitude area. During summer at Mt. Xixabangma the fresh snow chemistry is minimally influenced by anthropogenic pollutants as revealed by the snow pH (mean value of 6.0). Conductivity of fresh snow are low and constant. A multi regression curve of pH vs conductivity shows a strong correlation; snow pH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nductivity when pH < 6.0,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hen pH > 6.0. This suggests that the dominant chemical species of snow are interchanging between acid anions (e.g.) and crustal 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h snow major ion CONCENTRATIONS pH and CONDUCTIVITY CENTRAL HIMALAYAS
下载PDF
超声波联合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对荷兰豆的保鲜研究
4
作者 李雅丽 邹小欠 +2 位作者 杜传来 陈钰 林春寅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7期12-16,共5页
以荷兰豆为原料,研究超声波(US)、微酸性电解水(SAEW)、超声波联合SAEW 3种处理方式对荷兰豆的保鲜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浸泡时间,进一步探讨不同保鲜方式对荷兰豆在贮藏期间菌落总数和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泡时间为... 以荷兰豆为原料,研究超声波(US)、微酸性电解水(SAEW)、超声波联合SAEW 3种处理方式对荷兰豆的保鲜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浸泡时间,进一步探讨不同保鲜方式对荷兰豆在贮藏期间菌落总数和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泡时间为15 min。在相同贮藏时间内,不同处理方式的抑菌效果,超声波联合SAEW处理>SAEW处理>超声波处理>对照。超声波与微酸性电解水在荷兰豆的杀菌保鲜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使荷兰豆的菌落总数降低了1.71 lg CFU/g,延缓了抗坏血酸、叶绿素含量的降解及衰老的进行,有效提高了贮藏期内荷兰豆的整体品质。为荷兰豆的贮藏保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豆 超声波 微酸性电解水 保鲜
下载PDF
哈尔滨市新降雪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
5
作者 崔嵩 卜鑫宇 张福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37-3945,共9页
研究新降雪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征有利于探究其与大气污染物的响应关系。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三维荧光光谱(three 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 研究新降雪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征有利于探究其与大气污染物的响应关系。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三维荧光光谱(three 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分析了哈尔滨市新降雪样品中DOM的光谱特征及其来源。新降雪中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浓度与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强度变化呈现相同趋势,其中CDOM含量因DOM来源、大气云团运移、大气污染情况及发色团光漂白性质的不同而与其他环境介质中CDOM浓度存在差异;而FDOM强度则因环境介质中盐分含量及DOM的降解动力学速率存在差异而小于土壤和海洋。新降雪中DOM的吸收光谱呈现指数递减趋势,与冬季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物发色团的吸收光谱相似,在200~220 nm处存在明显吸收峰(由于受到水分子和溶解氧影响),表明DOM存在较多的不饱和双键共轭结构。E2/E3值(250和365 nm处的吸光度比值)结果表明,新降雪中DOM具有结构简单、分子量小和芳香性弱的特征,类富里酸为其主要组成物质;通过PARAFAC共解析出类腐殖质和类蛋白质两类荧光组分,其对荧光强度的贡献分别为66.78%和33.22%。荧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新降雪中DOM同时受陆源输入和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并且具有较强的自生源特征(BIX>1)和较弱的腐殖化特征(HIX<0.8)。荧光组分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哈尔滨市新降雪中的荧光组分具有相同来源,化石燃料、生物质燃烧、交通及工业等排放的细颗粒物(PM2.5)为新降雪中DOM的重要来源,并通过类腐殖质组分的最大荧光强度初步建立了PM2.5浓度值的预测方程。新降雪中DOM光谱特征分析可为揭示其来源组成及深入探寻其载体行为机制提供参考价值,亦可为大气环境污染快速诊断识别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降雪 溶解性有机质 来源解析 光谱特征 大气污染物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地区新降雪的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东启 秦大河 +3 位作者 任贾文 康世昌 王晓香 皇翠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根据 1 998年 8、9月份在珠穆朗玛峰东侧东绒布冰川源头所采集的新降雪样的化学成分资料并与不同时期前人在该地区采集的降水样进行对比 ,初步探讨了该地区降水的化学特征及其气候环境意义 .结果表明 ,珠峰地区夏末降水非常纯净 ,主要... 根据 1 998年 8、9月份在珠穆朗玛峰东侧东绒布冰川源头所采集的新降雪样的化学成分资料并与不同时期前人在该地区采集的降水样进行对比 ,初步探讨了该地区降水的化学特征及其气候环境意义 .结果表明 ,珠峰地区夏末降水非常纯净 ,主要离子浓度可与南极和格陵兰地区相当 ,代表了全球偏远地区的大气环境本底值 ;珠峰地区不同季节降水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反映了不同的水汽来源和气候状况 .8~ 9月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南亚季风 ;4~ 5月的降水深受中亚干旱、半干旱区粉尘的影响 ,说明其降水的化学特征具有气候敏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化学特征 气候敏感性 珠穆朗玛峰地区 降雪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新降雪和雪坑样品的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东启 秦大河 +2 位作者 侯书贵 任贾文 康世昌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9-124,共6页
1998年 8 ,9月份和 1999年 6月份 ,在珠穆朗玛峰北坡东绒布冰川积累区采集了一批新降雪和雪坑样品 ,稳定氧同位素比率 (δ1 8O)以及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 ,珠峰地区大气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表现为夏季风降水中 δ1 8O值和主... 1998年 8 ,9月份和 1999年 6月份 ,在珠穆朗玛峰北坡东绒布冰川积累区采集了一批新降雪和雪坑样品 ,稳定氧同位素比率 (δ1 8O)以及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 ,珠峰地区大气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表现为夏季风降水中 δ1 8O值和主要离子浓度都很低 ,而非夏季风降水中δ1 8O值和主要离子浓度显著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地区 化学特征 降雪 雪坑 气候环境 稳定氧同位素比率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欧亚北部冬季增雪“影响”我国夏季气候异常的机理研究——陆面季节演变异常的“纽带”作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穆松宁 周广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7-315,共19页
本文主要利用美国冰雪资料中心(The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提供的卫星反演积雪资料和ERA40土壤温度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对欧亚北部冬季新增雪盖面积(冬季TFSE)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关系的可能物理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文主要利用美国冰雪资料中心(The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提供的卫星反演积雪资料和ERA40土壤温度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对欧亚北部冬季新增雪盖面积(冬季TFSE)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关系的可能物理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春夏季陆面季节演变异常是上述"隔季相关"的重要纽带:当冬季TFSE偏大时,欧亚北部大范围积雪—冻土自西向东、由南向北的融化进程明显减慢,受其影响,至夏季,东亚中高纬区积雪和地表冻土的融化异常强烈,土壤温度明显偏低,这种夏季陆面异常可能通过自身的冷却作用,通过加强东亚中高纬异常北风对东亚中纬区夏季变冷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乃至与我国江南夏季降水异常产生关联;冬季TFSE偏小时相反。分析表明,冬季TFSE信号在东亚中高纬局地的春季积雪—冻土融化过程中被加强,并在夏季达到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增雪 欧亚北部 季节演变 陆气相互作用 东亚中高纬
下载PDF
欧亚大陆季节增(融)雪盖面积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穆松宁 周广庆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1-508,共18页
利用美国冰雪资料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提供的近40年逐周的卫星反演雪盖资料,定义了各季节新增(融化)雪盖面积指数(fresh snow extent),即增/融雪覆盖率PFSE、增/融雪面积AFSE、欧亚大陆北部增/融雪面积之和TFSE,针... 利用美国冰雪资料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提供的近40年逐周的卫星反演雪盖资料,定义了各季节新增(融化)雪盖面积指数(fresh snow extent),即增/融雪覆盖率PFSE、增/融雪面积AFSE、欧亚大陆北部增/融雪面积之和TFSE,针对欧亚大陆各季节平均的雪盖面积本身(snow extent,PSE、ASE、TSE)和其增(融)雪盖面积,分析比较了二者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欧亚大陆各季节平均的雪盖面积和相应增(融)雪盖面积不论是气候态分布还是其年际、十年际变化均有明显不同,其中以冬、春季差别更为明显;夏、秋季二者虽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增(融)雪盖面积的变率明显强于雪盖面积本身;另外,冬季欧洲新增雪盖对欧亚北部冬季雪盖面积以及其后的春季雪盖都有较显著的影响,而春季欧洲和中纬度亚洲地区的融雪则受到冬、春两季雪盖情况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欧亚大陆冬、春两季增(融)雪盖与ENSO关系显示,二者除在个别地区(西伯利亚北部、欧洲中东部以及青藏高原)存在较明显关系外,整体上,欧亚大陆北部雪盖变化既不受控于ENSO,也不会显著影响EN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盖 欧亚大陆 增(融)雪 ENSO
下载PDF
欧亚北部冬季增雪“影响”我国夏季气候异常的机理研究:欧洲冬季增雪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穆松宁 周广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1-633,共23页
在作者前期研究(穆松宁和周广庆,2012)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利用了EOF分析和相关分析,对欧亚北部冬季新增雪盖面积(Total Fresh Snow Extent,记为TFSE)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之间"隔季相关"的机理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主要目的... 在作者前期研究(穆松宁和周广庆,2012)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利用了EOF分析和相关分析,对欧亚北部冬季新增雪盖面积(Total Fresh Snow Extent,记为TFSE)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之间"隔季相关"的机理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主要目的在于寻找TFSE气候效应的冬季增雪面积关键区。结果表明,虽然欧洲中纬冬季增雪面积(文中均以TFSE-1表示)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的关系不很显著,但其变化维系了上述"隔季相关"的物理途径,其变化对TFSE的气候效应而言起关键作用,但是,亚洲中纬冬季增雪面积(文中均以TFSE-2表示)的贡献尚不清楚;另外,对TFSE的气候效应而言,起作用的实际上是欧亚中纬冬季增雪面积(文中均以TFSE-1-2表示),其不但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具有更显著的"隔季相关",而且这种"隔季相关"还具有和TFSE非常相似的、但更为清晰的物理途径,因此,在气候预测的意义上,TFSE-1-2可替代TF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机制 冬季增雪 欧洲中纬区 陆—气相互作用 季节演变
下载PDF
温度、气体成分、保鲜剂处理对雪桃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颉 师洪联 +1 位作者 杜国强 王国青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84,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0°C逐渐降温处理,硅窗保鲜袋包装,控制5%的氧气体积和3%的二氧化碳体积,可将雪桃果实贮藏50d,果肉的褐变受到明显的抑制。
关键词 雪桃 温度 气体成分 防腐剂 保鲜剂 贮藏
下载PDF
新雪的热红外偏振特性研究
12
作者 王婷婷 李召良 +2 位作者 唐伯惠 孙玮琪 赵云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48-1853,共6页
积雪直接影响地表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运用热红外偏振技术对新雪的发射光谱特性进行研究,可为热红外遥感监测雪的热辐射偏振特性定量研究提供基础,对加深对全球变暖理解及制定相应对策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 积雪直接影响地表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运用热红外偏振技术对新雪的发射光谱特性进行研究,可为热红外遥感监测雪的热辐射偏振特性定量研究提供基础,对加深对全球变暖理解及制定相应对策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波段对新雪热红外偏振特性影响很大,其偏振辐亮度(L)表现为:LCH1〉LCH3〉LCH4〉LCH2,偏振亮温(T)表现为:TCH4〉TCH1〉TCH2〉TCH3,在探测角50°偏振角90°处出现最大值而在探测角30°偏振角75°处存在最小值,利用CH3偏振亮温数据分析新雪热辐射偏振特性效果更优。探测角对新雪的偏振亮温影响极其显著,表现为:T10P30〉P40〉P20〉P10〉P50。偏振角对新雪亮温影响呈线性关系,在0-135°范围,每单位偏振角偏振亮温增加约0.003℃,这为新雪偏振亮温预测提供可能,在研究探测角对新雪偏振亮温影响时可忽略波段造成的差异。相对方位角对新雪的热辐射偏振特性影响不显著,这主要是由物质表面粗糙程度与组织结构差异导致,利用热红外偏振度对新雪的理化特性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新雪 热红外 偏振 多角度
下载PDF
1-MCP处理在低温条件下贮藏对丽江雪桃采后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文明 田素梅 +1 位作者 施忠芬 付晓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27-130,共4页
以丽江雪桃为试材,研究(3±1)℃贮藏条件下1-MCP(1-甲基环丙烯)结合保鲜膜处理对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减少丽江雪桃的采后失水,0.6μL/L1-MCP处理对保持丽江雪桃水分的效果较明显。1.8μL/L1-MCP结合保鲜膜包... 以丽江雪桃为试材,研究(3±1)℃贮藏条件下1-MCP(1-甲基环丙烯)结合保鲜膜处理对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减少丽江雪桃的采后失水,0.6μL/L1-MCP处理对保持丽江雪桃水分的效果较明显。1.8μL/L1-MCP结合保鲜膜包装处理可以推迟呼吸高峰的到来,推迟丽江雪桃POD酶的活性高峰,并且降低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雪桃 1-MCP 保鲜膜包装 低温贮藏 采后生理
下载PDF
雪梨-猕猴桃鲜果冰淇淋配方研究及产品开发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娟 《中国果菜》 2018年第10期9-13,共5页
将雪梨与猕猴桃按一定比例混合,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鲜果冰淇淋。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影响雪梨-猕猴桃鲜果冰淇淋配方的主要因素及雪梨-猕猴桃鲜果冰淇淋的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雪梨-猕猴桃鲜果冰淇淋产品品质的三个主要因素... 将雪梨与猕猴桃按一定比例混合,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鲜果冰淇淋。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影响雪梨-猕猴桃鲜果冰淇淋配方的主要因素及雪梨-猕猴桃鲜果冰淇淋的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雪梨-猕猴桃鲜果冰淇淋产品品质的三个主要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木糖醇添加量、香兰素添加量、鲜果浆添加量,最佳配方为木糖醇添加量12%,香兰素添加量0.004%,鲜果浆添加量35%,雪梨与猕猴桃配比为1:1,无糖脱脂奶粉添加量为22.5%,奶油添加量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梨 猕猴桃 鲜果冰淇淋 配方
下载PD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erosol and Fresh Snow and Tourism Influences at Baishui Glacier No.1 from Mt. Yulong,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宁宁 何元庆 +1 位作者 Wilfred H Theakstone 庞洪喜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99-209,共11页
Aerosol and snow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ablation zone of Baishui (白水) Glacier No. 1, Mt. Yulong (玉龙), from May to June, 2006. The concentrations of Cl^-, NO3^-, SO4^2-, Na^+, K^+, Mg^2+, and Ca^2+ were ... Aerosol and snow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ablation zone of Baishui (白水) Glacier No. 1, Mt. Yulong (玉龙), from May to June, 2006. The concentrations of Cl^-, NO3^-, SO4^2-, Na^+, K^+, Mg^2+, and Ca^2+ were determined by ion chromatograph both in aerosol and snow samples. The average total aerosol loading is 25.45 neq.scm^-1, NO3^- and Na^+ are the dominant soluble ions in the aerosol, accounting for 39% and 21% of average total aerosol loading, respectively. Monsoon circulation reduces the concentration of most ions, indicating that wet scavenging is effective for aerosol particles. In snow samples, SO4^2- and Ca^2+ are the dominant anion and cation, respectively. A lower Na^+/Cl^- ratio was found in fresh snow samples compared to the higher ratio that was found in aerosol samples.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 in SO4^2- and NO3^- in air and fresh snow indicated that the aerosol was influenced by local circulation, but the components in fresh snow samples were from long-distance transport. Enrichment of NO3^- in aerosol samples is attributed to motor exhaust emissions from tourism by calculating the SO4^2-/NO3^- ratio in aerosol and fresh snow samples. The temporal variation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oluble species in aerosol samples suggest that Cl^-, Na^+ and K^+ come from sea-salt aerosol, and SO4^2-, Mg^2+ and Ca^2+ are from continental crust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OL fresh snow GLACIER Mt. Yulong tourism.
原文传递
新增积雪深度客观预报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符娇兰 陈博宇 +3 位作者 陈双 董全 曹勇 杨舒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30-1241,共12页
利用地面历史观测数据对我国冬季典型降雪过程的雪水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后的Cobb算法、ECMWF IFS模式预报及中央气象台降水和相态网格预报构建了雪水比和新增积雪深度物理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我国降雪过程的雪水比分... 利用地面历史观测数据对我国冬季典型降雪过程的雪水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后的Cobb算法、ECMWF IFS模式预报及中央气象台降水和相态网格预报构建了雪水比和新增积雪深度物理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我国降雪过程的雪水比分布较广,最小为0.3∶1,最大为100∶1,仅有4%左右的雪水比为10∶1;雪水比具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特征,新疆、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以及东北地区雪水比大于其他区域,冬季较春、秋季雪水比大;改进后的Cobb算法建立了随地形高度变化的云识别方案,利用云内温度与雪水比统计关系及垂直速度构建了雪水比和新增积雪深度预报模型,其预报的雪水比和新增积雪深度空间分布特征较原Cobb算法的预报更接近实况;结合雪水比预报模型和中央气象台降雪网格技术的新增积雪深度预报较ECMWF IFS模式预报有明显的改进,相对模式新增积雪深度预报TS评分提高率基本在10%以上,尤其对20 cm以上新增积雪深度预报能力提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积雪 雪水比 云内温度 物理预报模型
下载PDF
雪凝灾后厩肥和尿素对新植鸭茅鲜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瑞祥 赵明坤 +2 位作者 罗天琼 莫本田 卢学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133,共3页
2007-2008年进行了厩肥和尿素配合施用对新植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栽培草地鲜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经历了2008年年初持续20多天雪凝灾害之后,6个厩肥和尿素处理组合的鲜草产量差异显著,施厩肥30000kg/hm2与施尿素75、175、275... 2007-2008年进行了厩肥和尿素配合施用对新植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栽培草地鲜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经历了2008年年初持续20多天雪凝灾害之后,6个厩肥和尿素处理组合的鲜草产量差异显著,施厩肥30000kg/hm2与施尿素75、175、275kg/hm2的处理组合的鲜草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厩肥施用量30000kg/hm2的处理组合鲜草产量较高,其中,鲜草产量最高的施肥组合为厩肥30000kg+尿素175kg/hm2,而最经济的施肥组合应该是厩肥30000+尿素7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凝灾害 厩肥 尿素 鸭茅 鲜草产量
下载PDF
乙烯吸收剂与包装对丽江雪桃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俊梅 王石华 兰玉倩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4-147,共4页
以丽江雪桃为试材,研究了低温(4℃)条件下乙烯吸收剂和保鲜袋包装处理对雪桃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保鲜袋包装处理对抑制雪桃果实呼吸强度、失重率、褐变指数、腐烂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以及延缓果实硬度... 以丽江雪桃为试材,研究了低温(4℃)条件下乙烯吸收剂和保鲜袋包装处理对雪桃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保鲜袋包装处理对抑制雪桃果实呼吸强度、失重率、褐变指数、腐烂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以及延缓果实硬度、多酚含量、可滴定酸度的下降都有一定的效果,乙烯吸收剂结合保鲜袋包装处理后,保鲜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雪桃 乙烯吸收剂 保鲜袋 贮藏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