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genation of phenylpyruvic acid to phenylalanine catalyzed by Ni-B/SiO_2
1
作者 Qunfang Liang Aiqing Zhang Lin Li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03-308,共6页
Phenylalanine (Phe) is a significant amino acid that cannot be synthesized by human themselves but must be taken from environment. It was initially found that the nanosized amorphous Ni-B/SiO2 alloy prepared by the ... Phenylalanine (Phe) is a significant amino acid that cannot be synthesized by human themselves but must be taken from environment. It was initially found that the nanosized amorphous Ni-B/SiO2 alloy prepared by the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was an effective catalyst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he from phenylpyruvic acid (PPA) by amination and hydrogena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amorphous Ni-B/SiO2 alloy catalyst exhibits superior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to the traditional catalysts Raney Ni and Urushibara nickel.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amounts of catalysts and ammonia solution,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H2 pressure on the reac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yield of Phe was 97.9%, and the selectivity for Phe reached 98.9% when the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for 3 h at 333 K and 2.0 MPa of H2 with m(Cat.) : m(PPA) = 0.6 : 1.0 and n(NH3) : n(PPA) = 3 : 1.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AAS, XPS, BET, and TE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talyst structure an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ason why Ni-B/SiO2 amorphous alloy catalyst was much more activ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he could be accounted for by the presence of electron-rich Ni due to electron donation from alloying B; the smaller size of Ni-B particles, the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Ni-B/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B/SiO2 amorphous alloy PHENYLALANINE phenylpyruvic acid HYDROGENATION CATALYST
下载PDF
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对Lactobacillus sp.SK007合成苯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兴峰 江波 +2 位作者 潘蓓蕾 沐万孟 张涛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02-1206,共5页
从自然发酵泡菜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SK007,研究了Lactobacillus sp.SK007利用苯丙氨酸合成苯乳酸的过程,结果发现,在MRS培养基中最高可产生0.55mmol/L苯乳酸,苯丙氨酸剩余94%,但检测不到中间产物苯丙酮酸,这表明... 从自然发酵泡菜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SK007,研究了Lactobacillus sp.SK007利用苯丙氨酸合成苯乳酸的过程,结果发现,在MRS培养基中最高可产生0.55mmol/L苯乳酸,苯丙氨酸剩余94%,但检测不到中间产物苯丙酮酸,这表明苯丙氨酸的转氨反应是苯乳酸合成的限速步骤.用苯丙酮酸代替苯丙氨酸作为底物可有效突破这一瓶颈,进一步优化了Lactobacillus sp.SK007利用苯丙酮酸合成苯乳酸的发酵条件.当苯丙酮酸为18.3mmol/L,30℃静置培养24h,苯乳酸产量可达10.25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乳酸 苯丙氨酸 苯丙酮酸 生物合成 乳杆菌
下载PDF
pH值及底物对副干酪乳杆菌发酵生产苯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立梅 腾宇 +2 位作者 陈文飞 张辉 储开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3-166,共4页
在7.5 L发酵罐中研究pH值及流加苯丙酮酸和葡萄糖对副干酪乳杆菌W2分批发酵产苯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初始pH值、底物葡萄糖和苯丙酮酸对菌体生长和产物产量都有影响。控制发酵液pH值为6.5,采用间歇流加... 在7.5 L发酵罐中研究pH值及流加苯丙酮酸和葡萄糖对副干酪乳杆菌W2分批发酵产苯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初始pH值、底物葡萄糖和苯丙酮酸对菌体生长和产物产量都有影响。控制发酵液pH值为6.5,采用间歇流加苯丙酮酸及连续流加苯丙酮酸和葡萄糖,发酵36 h后PLA产量分别达到1.148 g/L和2.121 g/L,苯丙酮酸的转化率分别为62.19%和47.2%,与分批发酵相比分别提高41.72%和16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苯乳酸 苯丙酮酸 底物流加
下载PDF
透性化干酪乳杆菌细胞转化苯丙酮酸合成苯乳酸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银龙 贠军贤 +1 位作者 沈绍传 姚克俭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95-500,共6页
苯乳酸是由乳酸菌属等微生物代谢合成的一种新型食品防腐剂。今利用透性化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B3)细胞转化苯丙酮酸,合成得到了苯乳酸,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适宜的转化条件,即:干酪乳杆菌在?20℃冷冻6 h后用... 苯乳酸是由乳酸菌属等微生物代谢合成的一种新型食品防腐剂。今利用透性化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B3)细胞转化苯丙酮酸,合成得到了苯乳酸,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适宜的转化条件,即:干酪乳杆菌在?20℃冷冻6 h后用于转化,苯丙酮酸浓度为8 g?L?1,葡萄糖浓度为14 g?L?1,菌浓度为100 g?L?1,p H值为8.0,温度为35℃,转速为75 r?min?1,转化时间为4 h;优化条件下苯乳酸的收率达65.5%,转化液中苯乳酸浓度达到了5.3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酸 苯乳酸 透性化 干酪乳杆菌
下载PDF
比色法快速分析苯丙酮酸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琳 李光兴 代庆伟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3,共2页
研究了一种快速定量分析苯丙酮酸和 β-苄基 -α-苯丙酮酸混合物的方法。在冰醋酸和二甲亚砜的水溶液中 ,苯丙酮酸可以和 3价铁离子生成一种蓝绿色的配合物 ,该化合物在 640 nm处有最大吸收 ,而β-苄基 -α-苯丙酮酸却没有这一显色现象... 研究了一种快速定量分析苯丙酮酸和 β-苄基 -α-苯丙酮酸混合物的方法。在冰醋酸和二甲亚砜的水溶液中 ,苯丙酮酸可以和 3价铁离子生成一种蓝绿色的配合物 ,该化合物在 640 nm处有最大吸收 ,而β-苄基 -α-苯丙酮酸却没有这一显色现象。利用此原理可以快速分析混合物中苯丙酮酸的含量。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法 苯丙酮酸 β-苯基-α-丙酮酸 分析
下载PDF
Ni-B非晶态合金催化苯丙酮酸加氢合成苯丙氨酸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琳 梁群芳 张爱清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31-1033,共3页
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非晶态Ni-B合金催化剂,考察了其对苯丙酮酸胺化加氢合成苯丙氨酸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雷尼镍和漆原镍催化剂,非晶态合金催化剂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活性和选择性,并且当非晶态Ni-B合金负载在SiO2载体上时... 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非晶态Ni-B合金催化剂,考察了其对苯丙酮酸胺化加氢合成苯丙氨酸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雷尼镍和漆原镍催化剂,非晶态合金催化剂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活性和选择性,并且当非晶态Ni-B合金负载在SiO2载体上时,其活性和选择性均得到较大提高(高达97.67%).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对苯丙氨酸合成反应表现出较好活性和选择性的原因主要是硼提供部分电子给镍的效应以及非晶态合金颗粒的纳米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合金 苯丙氨酸 苯丙酮酸 加氢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合成D-苯基乳酸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颖 何禾 +3 位作者 胡发根 齐斌 王立梅 朱益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92,共5页
研究利用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 ET-28a-ldh D全细胞生物转化苯丙酮酸(phenylpyruvic acid,PPA)合成D-苯基乳酸(D-phenyllactic acid,D-PLA)的条件。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从影响细胞转化的6种因素中筛选得... 研究利用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 ET-28a-ldh D全细胞生物转化苯丙酮酸(phenylpyruvic acid,PPA)合成D-苯基乳酸(D-phenyllactic acid,D-PLA)的条件。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从影响细胞转化的6种因素中筛选得出转化温度、底物浓度和磷酸钠缓冲液p H值对底物PPA摩尔转化率有显著影响;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优化,对该重组菌全细胞转化合成D-PLA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分批转化条件:转化温度为38℃、底物浓度为42 mmol/L、磷酸钠缓冲液p H 7.0、菌体质量浓度20 g/L、葡萄糖质量浓度20 g/L。在该条件下反应0.5 h,底物摩尔转化率为65.32%。根据此最佳转化条件,经4 h的间歇补加底物转化获得D-PLA最终浓度为119 mmol/L(19.75 g/L),生产率为4.94 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苯基乳酸 苯丙酮酸 重组大肠杆菌 生物转化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亚苄基海因水解制备苯丙酮酸的动力学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华 韦萍 欧阳平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4-187,共4页
In this paper,the preparation of phenylpyruvic acid by hydrolysis of 5-benzalhydantoin and its dynamic behavior were studied. The optimized condition of hydrolysis was: rea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hydroxide as ... In this paper,the preparation of phenylpyruvic acid by hydrolysis of 5-benzalhydantoin and its dynamic behavior were studied. The optimized condition of hydrolysis was: rea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hydroxide as hydrolyte proceeding for two hours at 100?℃.The degradation of 5-benzalhydantoin was close to 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苄基海因 苯丙酮酸 水解动力学 碱性水解
下载PDF
苯丙酮酸在Pd/C催化剂上还原胺化合成DL-苯丙氨酸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广文 李光兴 +1 位作者 梅付名 纪元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79-581,共3页
以苯丙酮酸 (PPA)在Pd/C催化剂上还原胺化合成DL 苯丙氨酸 (Phe)。实验表明 :在 5 5℃、1 0MPa,苯丙酮酸初始质量浓度 ρ(PPA) =6 0g/L ,n(NH3)∶n(PPA) =3 0∶1 0 ,还原胺化 3h ,苯丙氨酸收率在 95 %以上 ,产品纯度w(DL Phe) >96 % ... 以苯丙酮酸 (PPA)在Pd/C催化剂上还原胺化合成DL 苯丙氨酸 (Phe)。实验表明 :在 5 5℃、1 0MPa,苯丙酮酸初始质量浓度 ρ(PPA) =6 0g/L ,n(NH3)∶n(PPA) =3 0∶1 0 ,还原胺化 3h ,苯丙氨酸收率在 95 %以上 ,产品纯度w(DL Phe) >96 % ,并通过红外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苯丙氨酸 苯丙酮酸 还原胺化 铅/碳催化剂 合成 氨基酸
下载PDF
苯丙酮酸催化氢化合成β-苯基乳酸(英文)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光兴 张秀兰 纪元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3-514,560,共3页
以甲醇为溶剂 ,在 70℃ ,3 .0MPa苯丙酮酸经Raney Ni催化氢化反应 1h得到了β 苯基乳酸的白色针状结晶 ,收率 91 % ,转化率 91 %。并解析了 β
关键词 β-苯基乳酸 苯丙酮酸 催化氢化 RANEY-NI
下载PDF
一株植物乳杆菌产苯乳酸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林 刘延岭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61-164,共4页
研究了一株植物乳杆菌DL-13产苯乳酸特性,通过反相液相色谱对发酵产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DL-13能还原苯丙酮酸生成苯乳酸,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6℃,初始培养p H 7.0,苯丙酮酸浓度10 g/L,摇瓶转速为100 r/min。在此条件下24 h时获得... 研究了一株植物乳杆菌DL-13产苯乳酸特性,通过反相液相色谱对发酵产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DL-13能还原苯丙酮酸生成苯乳酸,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6℃,初始培养p H 7.0,苯丙酮酸浓度10 g/L,摇瓶转速为100 r/min。在此条件下24 h时获得最大苯乳酸含量为3.86 g/L,转化率达到38.6%。DL-13对其他底物如苯丙氨酸、苯丙酮酸钠、苯丙酮酸铵、苯丙酮酸钙等都具有一定的发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苯乳酸 苯丙酮酸 特性
下载PDF
吡啶-2-羧酸钴催化氯苄双羰化合成新型α-酮酸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光兴 黄汉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86-288,共3页
The complex cobalt pyridine2carboxylate Co(Pyca) 2·4H 2O catalyst is found to have a good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for double carbonylation of benzyl chloride to a substituted phenylpyruvic acid, βbenzyl αpheny... The complex cobalt pyridine2carboxylate Co(Pyca) 2·4H 2O catalyst is found to have a good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for double carbonylation of benzyl chloride to a substituted phenylpyruvic acid, βbenzyl αphenylpyruvic acid, in CaO/CH 3OH/H 2O reaction system. After stirring 10 h in 3.0 MPa and 333 K with the PhCH 2Cl to CaO ratio of 1.33 and catalyst of 5.5 mmol, the yield of the substituted phenylpyruvic acid is 40%, the selectivity is 80%, and the conversion of benzyl chloride is 51%. The substituted phenylpyruvic acid is characterized by IR, NMR, MS and microanalyses. The strong IR bands at 3 453—3 554 cm -1 are assigned to the —COOH , and the sharp bands at 1 706 and 1 729 cm -1 are assigned to the two C=O groups stretch, respectively. In the 13 C NMR spectra, two characteristic strong peaks at δ 1932 and 1592 are assigned to C=O and COOH. The MS spectra shows tha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peaks are m/z=254(M+), 236, 209, 181(basic peak), 91 and 77. The melting point of the phenylpyruvic acid is 87—89 ℃. Further study of the double carbonylation reaction over this new catalyst system is being carrie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羰酸钴 Α-酮酸 氯苄 有机金属 催化剂
下载PDF
底物对凝结芽孢杆菌TQ33产苯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海宽 高雪芹 +1 位作者 张淑丽 周超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1-15,共5页
苯乳酸是一种具有广泛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它可以由许多微生物产生,尤其是乳酸菌.凝结芽孢杆菌TQ33是一株能够产生苯乳酸的微生物.将凝结芽孢杆菌TQ33在发酵液中培养72,h后,发酵上清液中苯乳酸的质量浓度达到了(51.7±1.0)mg/L.为了... 苯乳酸是一种具有广泛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它可以由许多微生物产生,尤其是乳酸菌.凝结芽孢杆菌TQ33是一株能够产生苯乳酸的微生物.将凝结芽孢杆菌TQ33在发酵液中培养72,h后,发酵上清液中苯乳酸的质量浓度达到了(51.7±1.0)mg/L.为了提高苯乳酸产量,将苯丙酮酸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结果证明凝结芽孢杆菌TQ33能够有效地将苯丙酮酸转化为苯乳酸,从而获得高浓度的苯乳酸,最高质量浓度为(726.1±3.0)mg/L.苯丙酮酸的添加使苯乳酸的产量提高了13倍,发酵时间由原来的72,h缩短到24,h.旋光性实验证明凝结芽孢杆菌TQ33产生的苯乳酸为L–苯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TQ33 苯乳酸 苯丙酮酸
下载PDF
用于生产L-苯丙氨酸的基因工程菌CTB2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史燕东 吴梧桐 +1 位作者 叶颖 张玉彬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对用于生产L-苯丙氨酸的基因工程菌CTB2的培养条件、催化苯丙酮酸生成L-苯丙氨酸的反应条件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当苯丙酮酸钠盐浓度为2%,L-天冬氨酸浓度为5%,5-磷酸吡哆醛浓度为100umol/L,溴化十六... 本文对用于生产L-苯丙氨酸的基因工程菌CTB2的培养条件、催化苯丙酮酸生成L-苯丙氨酸的反应条件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当苯丙酮酸钠盐浓度为2%,L-天冬氨酸浓度为5%,5-磷酸吡哆醛浓度为100umol/L,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浓度为0.03%,菌浓度为0.02g/ml,pH7.5,30℃时,反应1小时,CTB2菌催化苯丙酮酸转化为L-苯丙氨酸的转化率为81%,生成L-苯丙氨酸的速度为14.4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酸 L-苯丙氨酸 CTB2 基因
下载PDF
氯化钴/希夫碱新型催化体系催化双羰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琳 黄想亮 +1 位作者 朱康玲 李光兴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21,共5页
研究了氯化钴与不同的希夫碱所组成的新型催化体系对氯苄及其衍生物的双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氯化钴/吡啶-2-羧酸钾的催化活性最佳,而且不同取代基团的氯苄衍生物的双羰化反应活性不一样。同时,首次引入了溶剂极性经验参数ET(... 研究了氯化钴与不同的希夫碱所组成的新型催化体系对氯苄及其衍生物的双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氯化钴/吡啶-2-羧酸钾的催化活性最佳,而且不同取代基团的氯苄衍生物的双羰化反应活性不一样。同时,首次引入了溶剂极性经验参数ET(30)来更为全面地衡量溶剂的性质对该反应活性的影响关系。在氯化钴/吡啶-2-羧酸钾的催化下,以1,4-二氧六环和水为混合溶剂时,氯苄进行催化双羰化反应生成苯丙酮酸,产率达70.1%,选择性达98.3%。并就该催化体系在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催化活性物种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氯化钴/吡啶-2-羧酸钾催化体系的回收套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批次催化剂可以有效地催化双羰化反应4次,催化剂总转换数可达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羰化 希夫碱 溶剂 苯丙酮酸 吡啶-2-羧酸钾
下载PDF
碳酸钾在吡嗪类钴配合物对氯苄双羰化反应中的助催化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康玲 李美清 +1 位作者 吴方勇 李光兴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1,27,共4页
探讨了碳酸钾对氯苄双羰化反应的影响,发现氯化钴/碳酸钾对氯苄的双羰化反应有一定的助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钴/吡嗪2,3 二羧酸钾体系对氯苄没有催化活性。在没有配体存在的情况下,仅有氯化钴时氯苄也不发生任何反应;加入碳酸钾... 探讨了碳酸钾对氯苄双羰化反应的影响,发现氯化钴/碳酸钾对氯苄的双羰化反应有一定的助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钴/吡嗪2,3 二羧酸钾体系对氯苄没有催化活性。在没有配体存在的情况下,仅有氯化钴时氯苄也不发生任何反应;加入碳酸钾后,苯丙酮酸(PPA)产率为8.8%;再加入吡嗪2,3 二羧酸钾(KPzdc)后,PPA产率增加到26.7%。当配体改为吡嗪2 羧酸钾(KPzca)时,双羰化产物为β苄基α苯丙酮酸(BPPA),K2CO3的加入并不呈现特有的催化活性,相反,加入量太多时会降低BPPA的产率。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羰化 碳酸钾 β-苄基-α-苯丙酮酸 苯丙酮酸 氯苄
下载PDF
亚苄基海因水解制备苯丙酮酸过程的色-质联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天 武红丽 +1 位作者 屠春燕 周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31-36,共6页
针对亚苄基海因水解体系建立了一种高效实用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为生产工艺控制提供了依据,并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对此体系中的未知副产物进行了初步检测.具体液相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5 mmol·L-1乙酸盐缓冲液(用醋酸调pH4.5),流... 针对亚苄基海因水解体系建立了一种高效实用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为生产工艺控制提供了依据,并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对此体系中的未知副产物进行了初步检测.具体液相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5 mmol·L-1乙酸盐缓冲液(用醋酸调pH4.5),流速0.5 mL·L-1;梯度洗脱;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8,5 μm,4.6×150 mm,20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04 nm.色-质联用中质谱条件为: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气帘气流量1.03×105 Pa,电喷雾电压-4 200 V,离子源温度500 ℃,辅助雾化气1.37×105 Pa,干燥气4.13×105 Pa,相对分子质量检测范围:m/z 40~600.液相色谱法测定亚苄基海因和苯丙酮酸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05和0.999 86,亚苄基海因和苯丙酮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1.45 %和97.23 %,相对标准偏差为1.002%和0.833 8%.精密度以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分别为0.591 9 % 和0.648 2 %.结果表明,该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以用于苯丙酮酸生产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酸 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制备方法 亚苄基海因 测定方法
下载PDF
不对称还原苯丙酮酸的L-乳酸脱氢酶L-LcLDH2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雪晴 袁风娇 +2 位作者 刘艳 李剑芳 邬敏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30,共6页
以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一种L-乳酸脱氢酶(L-LcLDH2)的编码基因Lcldh2;借助表达质粒pET-28a(+)将Lcldh2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施异源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超声破碎液中L-LcLDH2催化苯... 以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一种L-乳酸脱氢酶(L-LcLDH2)的编码基因Lcldh2;借助表达质粒pET-28a(+)将Lcldh2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施异源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超声破碎液中L-LcLDH2催化苯丙酮酸的酶活性为47 U/mg总蛋白质;采用重组E.coli/Lcldh2全细胞催化苯丙酮酸还原,所获产物L-苯乳酸的对映体过量(eep)值>99%。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cldh2开放阅读框长906 bp,编码含301个氨基酸的L-LcLDH2,预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32585和5.5;L-LcLDH2含有典型的NAD+结合位点序列(GXGXXG),属于NAD依赖型L-乳酸脱氢酶,且是一种非分泌、非跨膜、无信号肽和定位于细胞质的酶蛋白。L-LcLDH2的获得为生物法制备高光学纯L-苯乳酸提供了新的酶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OBACILLUS CASEI L-乳酸脱氢酶 苯丙酮酸 不对称还原 表达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苯丙酮酸还原酶的异源表达及其在苯乳酸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风娇 李雪晴 +2 位作者 李剑芳 刘艳 邬敏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21,共6页
构建产苯丙酮酸还原酶的基因工程菌E.coli/ppr,优化其目的蛋白表达条件,并利用全细胞催化制备光学纯的D-苯乳酸。以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出一种编码苯丙酮酸还原酶的基因(ppr),并将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 构建产苯丙酮酸还原酶的基因工程菌E.coli/ppr,优化其目的蛋白表达条件,并利用全细胞催化制备光学纯的D-苯乳酸。以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出一种编码苯丙酮酸还原酶的基因(ppr),并将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以苯丙酮酸为底物,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诱导表达条件,然后对E.coli/ppr全细胞制备苯乳酸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coli/ppr在IPTG终浓度为0.5 mmol/L,20℃诱导8 h时具有最高的苯丙酮酸还原酶活性。由其催化制备苯乳酸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40℃,反应初始pH 6.5,葡萄糖浓度20 mmol/L。在上述条件下增加苯丙酮酸的浓度至25 mmol/L,5 h后苯乳酸的最终产率达到98.4%,产物D-苯乳酸光学纯度ee>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酸还原酶 表达 苯乳酸 条件优化 全细胞催化
下载PDF
苯丙酮酸与Fe^(3+)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84-86,共3页
在二甲亚砜、醋酸水溶液中 ,苯丙酮酸与Fe3 +反应生成蓝绿色化合物 ,该化合物在640nm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 ,且4h内稳定。该文研究了介质酸度、显色剂用量及某些离子和化合物对显色反应的影响 ;5mL显色体系中加入苯丙酮酸的量在0.10~0.5... 在二甲亚砜、醋酸水溶液中 ,苯丙酮酸与Fe3 +反应生成蓝绿色化合物 ,该化合物在640nm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 ,且4h内稳定。该文研究了介质酸度、显色剂用量及某些离子和化合物对显色反应的影响 ;5mL显色体系中加入苯丙酮酸的量在0.10~0.50mg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04×103 L·mol-1 ·cm-1。将该法用于转氨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工艺中进行样品溶液分析及转氨酶活力测定 ,结果表明 ,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酸 铁离子 显色反应 苯丙氢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