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PT1井区海相地层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宇 郭建华 +4 位作者 沈欣宇 王秋彤 李亚天 唐宜家 李皋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1,共7页
PT1井区超深海相地层钻井过程中气侵和井漏频发,严重制约该区块的安全高效开发。文章基于有效应力法,利用最优化方法开展了海相地层孔隙压力评价;结合断层和裂缝发育程度探讨了PT1井区气侵和井漏纵横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异常高压和... PT1井区超深海相地层钻井过程中气侵和井漏频发,严重制约该区块的安全高效开发。文章基于有效应力法,利用最优化方法开展了海相地层孔隙压力评价;结合断层和裂缝发育程度探讨了PT1井区气侵和井漏纵横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异常高压和裂缝发育程度的双重影响,气侵主要发生在龙潭组,占比达40%;井漏主要发生在筇竹寺组和灯影组,占总漏失量的80%以上。气侵与异常压力、裂缝发育程度、断裂情况等因素有关,异常高压是气侵内在的原因,而断裂带和发育的构造裂缝为气侵提供了必要条件。井漏层位和漏失量主要受一、二级大型断裂带控制,不同断裂带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叠加效应,断裂带附近发育的构造裂缝为漏失提供了通道,距离F I7断裂越近越易出现漏失,且漏失量越大。研究成果为PT1井区钻井过程井下复杂预防和处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1井区 气侵 井漏 孔隙压力 裂缝发育程度 断裂带
下载PDF
pT1b期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
2
作者 梅静 徐四海 +3 位作者 芮军 赵明明 王珝 王耀辉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目的 探讨pT1b期分化型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23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和当涂县人民医院病理科连续入组的pT1b期EGC患者,共163例。收集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进行... 目的 探讨pT1b期分化型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23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和当涂县人民医院病理科连续入组的pT1b期EGC患者,共163例。收集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进行分层分析,比较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大体类型、肿瘤大小、溃疡、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Tumor Budding(TB)分级、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结果 pT1b期分化型EG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5.3%(25/163)。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与阳性组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TB分级、脉管癌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和高级别TB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两者呈正相关(r=0.239,P=0.005)。虽然浸润深度达pT1b-SM2的分化型EGC淋巴结转移风险比pT1b-SM1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633,P=0.229)。分层分析发现:48例pT1b-SM1期分化型EGC仅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4.2%),而115例pT1b-SM2期分化型EGC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0.0%。pT1b-SM2期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脉管癌栓和TB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级别TB和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浸润深度达pT1b-SM2不是pT1b期分化型EG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绝对危险因素,不伴有脉管癌栓、高级别TB及溃疡的pT1b期分化型EGC适合内镜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1b期早期胃癌 分化型胃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特征 脉管癌栓
下载PDF
根治手术治疗pT_(2-3)N_(0-1)M_(0)期胸段食管鳞癌的临床预后分析
3
作者 吴艳 张冬梅 +2 位作者 王玲玲 孙清超 周叶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2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pT_(2-3)N_(0-1)M_(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手术治疗的138例pT2-3N0-1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回顾性整理分析所有患者临床及随... 目的探讨pT_(2-3)N_(0-1)M_(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手术治疗的138例pT2-3N0-1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回顾性整理分析所有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患者在手术治疗后1年内需3~6个月复查1次,之后6~12个月复查1次,3年后复查改为每年1次。全组患者术后随访至2022年12月。统计患者治疗后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生存等预后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T2-3N0-1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38例患者中129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3.48%;术后3年内预后不良患者78例,预后良好患者51例,预后不良率为60.47%。不同预后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肿瘤位置、术后是否辅助化疗及组织学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pT_(3)期、p N_(1)期、合并脉管瘤栓、肿瘤直径>3 cm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_(3)期、p N_(1)期、合并脉管瘤栓以及肿瘤直径>3 cm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T2-3N0-1M0期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情况与pT和pN分期、合并脉管瘤栓情况、肿瘤直径密切相关。pT_(3)期、pN_(1)期、合并脉管瘤栓以及肿瘤直径>3 cm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需予以重视,并早期进行干预,以降低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2-3N0-1M0期 胸段食管鳞癌 根治术后 预后生存状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Fe的原位掺杂对Pt/Silicalite-1催化丙烷脱氢反应性能的提升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沈姗姗 刘晓晖 +1 位作者 郭勇 王艳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88,共10页
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原位掺杂Fe的Silicalite-1分子筛载体,浸渍得到相应的Pt基催化剂,用于丙烷的直接脱氢反应。作为对比,也制备了Pt/Silicalite-1和共浸渍的Pt1Fe2/Silicalite-1催化剂。研究发现较之Pt/Silicalite-1催化剂,原位掺入Fe... 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原位掺杂Fe的Silicalite-1分子筛载体,浸渍得到相应的Pt基催化剂,用于丙烷的直接脱氢反应。作为对比,也制备了Pt/Silicalite-1和共浸渍的Pt1Fe2/Silicalite-1催化剂。研究发现较之Pt/Silicalite-1催化剂,原位掺入Fe的Pt/Fe-Silicalite-1催化剂反应性能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而共浸渍制备的Pt1Fe2/Silicalite-1催化剂反应性能有所降低。在Pt/Fe-Silicalite-1催化剂上,尽管丙烷的初始转化率略有降低,但丙烯的选择性和催化稳定性大幅提高。反应8h后丙烷转化率稳定在43.7%、丙烯选择性达到98.0%;且在80h内基本保持不变。深入表征发现Fe的原位掺入使得Pt物种配位饱和度提高,避免了丙烷的深度脱氢使得丙烯选择性提高、结焦速率降低;且通过Fe-Pt之间电子转移,使得Pt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强,增强了丙烯的脱附能力,进一步降低了结焦速率。另外载体中的Fe位点可以锚定Pt,使得Pt物种不易聚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Pt/Fe-Silicalite-1的稳定性,使得该催化剂在反应80 h后仍保持高转化率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脱氢 SILICALITE-1 pt基催化剂 Fe原位掺杂
下载PDF
超快激光制备高频1-3型PIN-PMN-PT复合材料超声换能器
5
作者 刘友健 雷智洪 +2 位作者 吴俊伟 陈燕 纪轩荣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8-293,共6页
与其他压电材料相比,1-3型压电单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和更匹配的声学特性,更有利于制备出性能优异的超声换能器。该文通过有限元软件COMSOL对复合材料的振动模态及阻抗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采用皮秒激光制备了高频1-3型Pb... 与其他压电材料相比,1-3型压电单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和更匹配的声学特性,更有利于制备出性能优异的超声换能器。该文通过有限元软件COMSOL对复合材料的振动模态及阻抗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采用皮秒激光制备了高频1-3型Pb(In_(1/2)Nb_(1/2))O_(3)-Pb(Mg_(1/3)Nb_(2/3))O_(3)-PbTiO_(3)(PIN-PMN-PT)铁电单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进行了性能表征。该1-3复合材料机电耦合系数为0.65,声阻抗为19.96 MRayls。该复合材料可用于制备高频超声换能器,结果表明,换能器中心频率为17.68 MHz,-6 dB带宽为84.38%,插入损耗为-25.4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型压电复合材料 Pb(In_(1/2)Nb_(1/2))O_(3)-Pb(Mg_(1/3)Nb_(2/3))O_(3)-PbTiO_(3)(PIN-PMN-pt)单晶 皮秒激光 超声换能器 有限元
下载PDF
How secure can we expect the surveillance policies to b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in T1 polyps with carcinoma?
6
作者 Cristina Mateos Sanchez Elvira Quintanilla Lazaro Luis Ramon Rabag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24年第9期502-508,共7页
Approximately 7%of the polyps resected endoscopically have an adenocarcinoma focus,with no previous endoscopic evidence of malignancy.This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endoscopic resection has been curative.Furtherm... Approximately 7%of the polyps resected endoscopically have an adenocarcinoma focus,with no previous endoscopic evidence of malignancy.This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endoscopic resection has been curative.Furthermore,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what the endoscopic and histological criteria for good prognosis are,the appropriate follow-up strategy and what are the long-term results.The aim of the retrospective study by Fábián et al was to evaluate the occurrence of local relapse or distant metastasis in those tumors that were resected endoscopically compared to those that underwent oncologic surgery.They concluded that,regardless of the treatment strategy chosen,there was a higher recurrence rate than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that adherence to follow-up was poor.The management approach for an endoscopically benign polyp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as adenocarcinoma depends on the presence of any of the previously described poor prognostic histological factors.If none of these factors are present and the polyp has been completely resected en bloc(R0),active surveillance is considered appropriate as endoscopic resection is deemed curative.These results highlight,once again,the need for further multicentric clinical practice studies to obtain more evidence for the purpose of establishing appropriate treatment and follow-up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1 adenocarcinoma polyps pt1 follow up management Histological recurrence rate of pt1 adenocarcinoma Endoscopic and histologic poor prognostic criteria
下载PDF
一株淡紫拟青霉PT1菌株的培养特性及生物学特性
7
作者 唐慧 《热带林业》 2023年第2期86-90,共5页
淡紫拟青霉是植物线虫的重要生物防治真菌。采用菌物学及森林病理学研究方法,对一株淡紫拟青霉(实验室前期筛选出对松材线虫有高效杀伤作用的菌株)的培养特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淡紫拟青霉PT1在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下的... 淡紫拟青霉是植物线虫的重要生物防治真菌。采用菌物学及森林病理学研究方法,对一株淡紫拟青霉(实验室前期筛选出对松材线虫有高效杀伤作用的菌株)的培养特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淡紫拟青霉PT1在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下的生长速度。在常规培养下,观察淡紫拟青霉PT1的菌落形态及其产生孢子的时间。筛选出最适温度,最适pH以及最适碳源、氮源。对菌落形状、大小、颜色、质地进行描述。用改良PDA培养淡紫拟青霉PT1菌株,每天在无菌环境下,挑取少许菌丝于载玻片上,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孢子的产生,在培养到第4天时发现有孢子的产生。观察发现菌落呈白色,培养20d左右菌落颜色变为淡紫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拟青霉菌pt1 培养特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pT1期肺腺癌TK1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徐艳 石群立 +5 位作者 马恒辉 周航波 余波 陆珍凤 Ellen He Sven Skog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cytosolic thymidine kinase 1,TK1)在TNM病理分期T1期(pT1)肺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pT1期肺腺癌8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TK1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cytosolic thymidine kinase 1,TK1)在TNM病理分期T1期(pT1)肺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pT1期肺腺癌8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TK1的表达情况,研究TK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该指标本身及与间质浸润分级相结合对肿瘤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 TK1表达:12例(15%)表达"-",27例(33.8%)表达"+",31例(38.8%)表达"",10例(12.5%)表达""。5年存活者:TK1"-"(87.5%)与"+"(82.1%)相似,""(35%)与""(51.3%)相似,其余各表达强度病例间均有差异。据此将本组病例分为预后好的TK1"-/+"表达组(41例)以及预后差的TK1"/"表达组(39例)。TK1"/"表达组的淋巴管/血管侵犯率(P=0.019)、淋巴结转移率(P=0.002)、间质浸润分级(P〈0.001)及临床病理分期(P〈0.001)均高于TK1"-/+"表达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吸烟史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病例的间质浸润分级:0级:7例(9%),1级:10例(12%),2级:12例(15%),3级:51例(64%),间质浸润分级0级、1级及2级病例的预后相似并好于3级病例,而3级病例中TK1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TK1表达"/"者(P=0.006),且与0~2级病例相似。结论 pT1期肺腺癌中TK1表达与肿瘤侵袭性及预后密切相关,并可与间质浸润分级相结合对肿瘤预后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pt1 TK1 免疫组织化学 间质浸润 预后
下载PDF
应用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抑制Nurr1基因在PT67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焕英 包金风 +2 位作者 赵春礼 杨慧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126,共6页
本研究应用载体介导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特异地干扰孤儿核受体1(nuclear related factor1,Nurr1)基因的表达,以建立稳定的RNAi技术及用于下一步的Nurr1基因治疗研究。我们筛选了四对Nurr1基因的特异性序列shRNA(short ... 本研究应用载体介导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特异地干扰孤儿核受体1(nuclear related factor1,Nurr1)基因的表达,以建立稳定的RNAi技术及用于下一步的Nurr1基因治疗研究。我们筛选了四对Nurr1基因的特异性序列shRNA(short hairpin RNA),构建相应的载体(psilencerTM3.1-H1neo shRNA1,2,3,4)。分别将这4种质粒瞬时转染入已转染了逆转录病毒质粒pLNCX2-Nurr1并稳定表达Nurr1基因的PT67细胞中。在转染后24、48和72h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免疫印迹以及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细胞中Nurrl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转染psilencerTM3.1-H1neo shRNA2、3号24h和48h后,经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检测,Nurr1在PT67细胞中表达显著降低;免疫印迹结果也显示,Nurr1蛋白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silencerTM3.1-H1neo shRNA1、4对Nurr1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影响。Real-time PCR相对定量结果也同样证实2、3号转染后Nurr1基因表达的干扰效果明显,而1、4号结果相对较弱。通过本实验,我们筛选出了两段Nurr1特异性siRNA序列,且干扰效果在转染后24h至48h时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RR1基因 RNA干扰 载体介导 pt67细胞
下载PDF
pT1期肺腺癌间质浸润分级及微乳头结构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艳 周晓军 +2 位作者 马恒辉 陆珍凤 何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讨病理学T1(pathological-T1,pT1)期肺腺癌中间质浸润分级及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的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pT1期肺腺癌85例,根据肿瘤的间质浸润分级及MPP含量将其分为3组,即... 目的探讨病理学T1(pathological-T1,pT1)期肺腺癌中间质浸润分级及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的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pT1期肺腺癌85例,根据肿瘤的间质浸润分级及MPP含量将其分为3组,即间质浸润0-2级组(0-2级组)、间质浸润3级伴MPP阴性组(3级MPP阴性组)、间质浸润3级伴MPP阳性组(3级MPP阳性组),分析各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0-2级组、3级MPP阴性组及3级MPP阳性组的病例数分别为29例、30例及26例。肿瘤大小0-2级组小于3级MPP阳性组(P=0.024),0-2级组与3级MPP阴性组间的差异及3级MPP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淋巴血管侵犯率、淋巴结转移率及病理学分期均为3级MPP阳性组高于0-2级组(P〈0.001)及3级MPP阴性组(P〈0.001),而0-2级组与3级MPP阴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及吸烟史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年生存率3级MPP阳性组为18.9%,低于0-2级组的92.9%(PP〈0.001)及3级MPP阴性组的81.6%(P〈0.001),而0—2级组与3级MPP阴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1期肺腺癌可根据肿瘤中间质浸润分级及MPP的含量进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pt1 间质浸润 微乳头结构 预后
下载PDF
C_1-C_4在Pt催化剂上的多相反应机理 被引量:7
11
作者 熊鹏飞 钟北京 杨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00-2208,共9页
提出并构建了H2和C1-C4碳氢燃料在Pt表面上的详细催化反应机理, 对所构建的机理分别用CH4、C2H6、C3H8以及C4H10等碳氢燃料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用文献中给定的部分碳氢燃料(如CH4、C2H6 加H2与不加H2, C3H8加H2与不加H2, 以及C4H10加H2)... 提出并构建了H2和C1-C4碳氢燃料在Pt表面上的详细催化反应机理, 对所构建的机理分别用CH4、C2H6、C3H8以及C4H10等碳氢燃料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用文献中给定的部分碳氢燃料(如CH4、C2H6 加H2与不加H2, C3H8加H2与不加H2, 以及C4H10加H2)的催化着火与燃烧的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对比结果表明H2会对C3H8以及C4H10的催化起燃以及C2H6的催化燃烧起促进作用, 但所起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并不是相同的. 此机理能够有效地反映上述燃料的主要催化着火以及催化燃烧特征, 并可以对着火与燃烧整个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 用其来描述C1-C4碳氢燃料的催化着火与燃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燃烧 H2和C1-C4催化反应机理 实验对比验证 H2辅助催化起燃 pt催化剂
下载PDF
Mg改性Silicalite-1分子筛负载Pt-Sn催化剂对异丁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广建 孟凡飞 +3 位作者 赵强 孙兴源 邴连成 王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不同镁含量的Mg-Silicalite-1 (Mg-SC-1)分子筛,以该分子筛为载体负载Pt-Sn双金属组分催化异丁烷脱氢反应,采用固定床连续反应器评价催化剂性能,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还原(H2-TPR)、... 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不同镁含量的Mg-Silicalite-1 (Mg-SC-1)分子筛,以该分子筛为载体负载Pt-Sn双金属组分催化异丁烷脱氢反应,采用固定床连续反应器评价催化剂性能,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还原(H2-TPR)、扫描电镜(SEM)和碳含量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MgO含量的Pt-Sn/Mg-SC-1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w(MgO)=7%到SC-1载体,再负载Pt-Sn组分制备的催化剂异丁烷脱氢效果较好,相比于以纯硅SC-1分子筛为载体的催化剂具有高的反应稳定性和活性。而且经Mg改性后的SC-1载体与助剂SnOx物种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导致SnOx物种不易被还原,并促进Pt粒子的分散度。在反应12 h后含w(MgO)=7%的Pt-Sn/Mg-SC-1催化剂仍保留较多的活性Pt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LITE-1 镁改性 pt-Sn 异丁烷脱氢
下载PDF
Pt/Ce_xZr_(1-x)O_2/γ-Al_2O_3整体式催化剂上的氢气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宫振华 张存满 +2 位作者 肖方暐 高鑫 马建新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10,共6页
研究了添加CexZr1-xO2对Pt/γ-Al2O3/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氢气催化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xZr1-xO2的添加明显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并且随着Ce/Zr比的增大,催化剂活性逐渐增强。XRD结果显示,随着Ce/Zr比的增大,CexZr1-xO2立方相固溶... 研究了添加CexZr1-xO2对Pt/γ-Al2O3/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氢气催化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xZr1-xO2的添加明显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并且随着Ce/Zr比的增大,催化剂活性逐渐增强。XRD结果显示,随着Ce/Zr比的增大,CexZr1-xO2立方相固溶体的衍射峰越来越明显,这表明Ce/Zr比的增大有利于CexZr1-xO2立方相固溶体的形成。N2吸附-脱附测试结果表明,添加10%质量分数的CexZr1-xO2对γ-Al2O3的比表面积影响不大,而使其孔径和孔容明显减小。当氢气浓度较低时,空速和湿度对氢气的转化率影响较大;而当氢气浓度较高时,空速和湿度对氢气的转化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催化燃烧 pt/γ-Al2O3/堇青石催化剂 整体式催化剂 CexZr1-xO2 操作参数
下载PDF
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经肛肿瘤手术后诊断为pT1b直肠癌患者的再手术指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斌 刘福全 +2 位作者 杜继明 赵雪峰 宫爱民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1期46-49,共4页
研究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经肛肿瘤切除术后pT1b直肠癌患者再行补救性根治术后的临床病理特点、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指征。经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活检诊断为41例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随后Park经肛直肠肿物切除术或经肛内镜显微手术后... 研究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经肛肿瘤切除术后pT1b直肠癌患者再行补救性根治术后的临床病理特点、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指征。经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活检诊断为41例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随后Park经肛直肠肿物切除术或经肛内镜显微手术后确诊为34例≥pT1b直肠癌,再行补救性根治术后最终诊断为29例pT1b直肠癌。pT1b直肠癌按浸润深度分为SM1-2组和SM3组,观察两组临床病理特点。Multivariate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淋巴脉管浸润是肿瘤浸润深度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积极行经肛肿瘤切除术确诊;当其术后浸润深度为SM3的pT1b直肠癌合并淋巴脉管浸润时,建议行积极的补救性根治术等再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pt1b直肠癌 临床病理特点 补救性根治术
下载PDF
pT_1期肺腺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凯 韩露 +2 位作者 张春敭 吴恺 齐宇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pT_1期肺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术后病理为T1期肺腺癌患者344例,记录患者术后病理资料和病历信息,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pT_1期肺癌淋巴结转移占19.2%,... 目的探讨pT_1期肺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术后病理为T1期肺腺癌患者344例,记录患者术后病理资料和病历信息,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pT_1期肺癌淋巴结转移占19.2%,与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指导手术中淋巴结的清扫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1肺腺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t电极上1,2-丙二醇吸附和氧化过程的EQCM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进妹 陈国良 +2 位作者 林爱兰 李鲤燕 黄如莺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8-41,共4页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H_2SO_4溶液中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2-丙二醇电氧化行为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密切关系,正向电位扫描中1,2-丙二醇...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H_2SO_4溶液中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2-丙二醇电氧化行为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密切关系,正向电位扫描中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氧化产生三个氧化电流峰,而一元醇的氧化仅产生二个氧化峰,说明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电氧化过程的复杂性;负向电位扫描中1,2-丙二醇氧化出现阳极支与阴极支相互交错的伏安行为,表明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氧化遵循双途径过程。本文还从表面质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1,2-丙二醇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电极 1 2-丙二醇 吸附过程 氧化过程 EQCM 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 循环伏安法 反应机理
下载PDF
Pt/TS-1催化剂催化氧化环己烷的研究
17
作者 彭志光 吕功煊 索继栓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554-1555,共2页
研究以Pt/TS-1分子筛为催化剂,分子氧为氧化剂催化氧化环己烷,反应一步完成.实验结果表明,环己烷转化率较高,环己醇和环己酮选择性很高(高达95%),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氧化环己烷制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方法.
关键词 环己烷 氧化 pt/TS-1催化剂
下载PDF
PT100传感器实现多点数字温控现场设备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中兴 《传感器世界》 2015年第10期36-40,共5页
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温度参量非常多,实现对温度的信号的准确采集和控制对一些生产过程和实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讨论了基于PT100温度传感器和STC12C5A60S2微控制器实现多点连续温度检控器的软硬件实现方法。系统能对多个对象进行准确... 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温度参量非常多,实现对温度的信号的准确采集和控制对一些生产过程和实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讨论了基于PT100温度传感器和STC12C5A60S2微控制器实现多点连续温度检控器的软硬件实现方法。系统能对多个对象进行准确测量和控制,节点的硬件设计基于增强型51内核,采用轨至轨运放MCP6002系列对信号进行采集和放大;软件模拟施密特触发器算法对交界点处温度进行滤波;网络通信采用RS-485协议,可实现分布式测控,具有拓扑简单,价格低廉、通信距离长等特点。系统操作简便,维护成本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100 STC1 2C5A60S2 传感器 多点温控器
下载PDF
GRP1.8-反义pt4CL1基因对巨尾桉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靳玉蕾 魏振宝 +1 位作者 周利建 赵艳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4-136,145,共4页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树属(Eucalyptus)植物的统称,是制浆造纸的主要原料之一,但是桉树中含有大量木质素,木质素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纸浆的质量。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是木质素单体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抑制4CL基因的表达,可以有效降低...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树属(Eucalyptus)植物的统称,是制浆造纸的主要原料之一,但是桉树中含有大量木质素,木质素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纸浆的质量。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是木质素单体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抑制4CL基因的表达,可以有效降低植物中木质素的含量。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将形成层定位启动子GRP1.8融合的杨树反义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导入巨尾桉,经卡那霉素筛选和PCR鉴定,获得9株转基因阳性植株。通过4CL酶活性测定和木质素、纤维素含量的分析,发现转基因组培苗的4CL酶活性比对照植株下降了44%,温室转基因幼苗中硫酸木质素含量下降了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pt4CL1基因 转基因 木质素
下载PDF
pT1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彭凯明 林济红 +4 位作者 余绍斌 陈舒晨 韩子阳 陈明端 康明强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9期657-661,共5页
目的分析pT 1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thorac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患者术后疗效及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探讨pT 1食管癌术后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31例pT 1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资料。采用SPSS 21. 0统计学... 目的分析pT 1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thorac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患者术后疗效及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探讨pT 1食管癌术后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31例pT 1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资料。采用SPSS 21. 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止2018年1月,共有34例(25. 95%)患者死亡,27例死于肿瘤本身,另外有7例死于其他原因。随访期间出现28例(21. 4%)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其中局部-区域性复发15例(11. 45%),远处转移9例(6. 87%),出现局部区域性复发合并远处转移4例(3. 05%)。全组患者的1、3、5年的总生存时间(OS)率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6. 9%和90. 8%、86. 3%和80. 2%、71. 0%和69. 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浸润深度和嗜酒史是pT 1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多因素分析发现脉管瘤栓和嗜酒史是本组pT 1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Kaplan-Meier法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嗜酒史、肿瘤长度> 2. 0 cm为术后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脉管瘤栓、肿瘤长度> 2. 0 cm、肿瘤低分化程度、嗜酒史是pT 1食管鳞癌术后影响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肿瘤长度和嗜酒史是pT 1N0食管鳞癌术后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pT 1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仍有21. 4%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浸润深度、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瘤栓及嗜酒史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这部分患者术后应该制定更加密集的随访策略,而适当的术后辅助治疗或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1食管鳞癌 食管癌根治术 复发 转移 辅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