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泉州南戏古韵译介中修辞动机的把握与运作
1
作者 许建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3,66,共5页
修辞动机是修辞主体为满足受众期待而采取修辞行为的内在驱力,而修辞主体的这一修辞行为则是以实现受众态度或行为转变为终极目标。在重新梳理新修辞带给泉州南戏古韵译介启示的基础上,围绕把握与受众共情、与源作共意、运作共感译文模... 修辞动机是修辞主体为满足受众期待而采取修辞行为的内在驱力,而修辞主体的这一修辞行为则是以实现受众态度或行为转变为终极目标。在重新梳理新修辞带给泉州南戏古韵译介启示的基础上,围绕把握与受众共情、与源作共意、运作共感译文模式化策略关键过程,结合泉州南戏典型剧目案例,提出变译手法在“背景内容类”“艺术形象类”“体式结构类”戏文中凸显闽南方言韵律象征主体地位的具体实践路径,更好地助力于泉州南戏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动机 修辞行为 泉州南戏 古韵译介
下载PDF
徽州敦化堂古戏台建筑形式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毕忠松 吴丽丽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4年第10期15-18,4-5,共4页
敦化堂古戏台是徽州祠内戏台的典型代表,是戏台建筑与徽州宗祠建筑完美结合的建筑形式,整座祠堂建筑由仪门、祠前广场、前进门厅(戏台)、庑廊、前天井、中进享堂、后天井、后进寝殿等组成。从敦化堂古戏台的历史沿革入手,分析了其建筑... 敦化堂古戏台是徽州祠内戏台的典型代表,是戏台建筑与徽州宗祠建筑完美结合的建筑形式,整座祠堂建筑由仪门、祠前广场、前进门厅(戏台)、庑廊、前天井、中进享堂、后天井、后进寝殿等组成。从敦化堂古戏台的历史沿革入手,分析了其建筑布局特点和建筑形制特色,并探讨了其所具有的典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古戏台 敦化堂 祠内戏台 建筑形制
下载PDF
“样板戏”话语对传统戏曲话语的传承与偏离 被引量:5
3
作者 祝克懿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以今天的学术眼光来观照“样板戏”话语 ,可以看出“样板戏”话语既是打上了深重“文革”时代烙印 ,负载政治理念的独特话语 ,也是在传统戏曲话语体制的基础上生成 ,对传统戏曲话语精髓有所传承有所偏离的戏曲话语。戏曲话语本质上是一... 以今天的学术眼光来观照“样板戏”话语 ,可以看出“样板戏”话语既是打上了深重“文革”时代烙印 ,负载政治理念的独特话语 ,也是在传统戏曲话语体制的基础上生成 ,对传统戏曲话语精髓有所传承有所偏离的戏曲话语。戏曲话语本质上是一种有戏剧性的诗 ,所以话语富蕴诗情 ,形成了其特有的诗化特征。言情是一个形象甚而一个剧本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是戏曲形象的整体性特征。文章从“样板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话语 “样板戏”话语 诗化特征 言情特征 传承 偏离
下载PDF
从民国前后古代戏曲文本的印行看戏曲观念之变迁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石川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9,共7页
任何主观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种价值判断,戏曲刊刻印行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民国前后戏曲文本的刊印活动正是伴随着戏曲观念的变化而展开的,甚至是互动的。当近代西方思潮涌入中国以后,人们刊印戏曲不仅可供文人们作案头消遣之用,它还... 任何主观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种价值判断,戏曲刊刻印行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民国前后戏曲文本的刊印活动正是伴随着戏曲观念的变化而展开的,甚至是互动的。当近代西方思潮涌入中国以后,人们刊印戏曲不仅可供文人们作案头消遣之用,它还可以作为传播新思想或者某种价值观的媒介。这以后人们逐渐关注戏曲文本自身的价值而非仅仅看作是某种工具或手段。因此,当戏曲文本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时,实际上就意味着戏曲文本主体性的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戏曲 文本 戏曲观念 民国时期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文化内涵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沈新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19,9,共7页
比较中国古代小说和中国古代戏曲,两者的思想内涵相似,而艺术表现形式的差异决定了两者又有弘扬历史文化与诗歌文化的不同。主叙事和重抒情也形成了两者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古代小说 古代戏曲 文化内涵 比较
下载PDF
传统戏台与地方戏曲文化的关联性研究——以湘赣地区传统戏台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峰 陈楠 《南方建筑》 2017年第5期99-103,共5页
由于戏台的独特属性,使得戏台形态与戏曲文化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应当成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湘赣地区传统戏台为例,从共性与个性两个层面,对传统戏台的形态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戏曲文化因素进行梳理,就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系统性研... 由于戏台的独特属性,使得戏台形态与戏曲文化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应当成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湘赣地区传统戏台为例,从共性与个性两个层面,对传统戏台的形态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戏曲文化因素进行梳理,就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系统性研究,探讨戏台形态的内涵,为戏台和戏曲的双重保护提供互补思路,为同类保护提供示范,促进实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向保护,探寻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理论和操作体系的途径,推进兼具时代性与地域性的文化开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台 戏曲文化 湘赣地区
下载PDF
论郑振铎戏曲典籍整理的学术成就与文献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占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8,共6页
郑振铎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文献学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为中国现代戏曲学的开创者,在整理戏曲文献、创构戏曲历史与拓展戏曲评论方面都起过筚路蓝缕和披荆斩棘的先导作用。他竭力探寻收集与潜心梳理编纂戏曲文... 郑振铎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文献学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为中国现代戏曲学的开创者,在整理戏曲文献、创构戏曲历史与拓展戏曲评论方面都起过筚路蓝缕和披荆斩棘的先导作用。他竭力探寻收集与潜心梳理编纂戏曲文献,全力收藏与精心鉴定戏曲作品、论著版本,毕生虽没有出版一部戏曲校点著作,却从未轻视过戏曲文献的勘误和订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学术成就,为我国戏曲典籍收藏保存与整理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振铎 戏曲 文献
下载PDF
中国古代戏曲的诗性表征与精神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74-82,共9页
从形之下观照,中国古代戏曲的诗性表征,首先表现在:文体上、语言上主要由人物的上场诗、下场诗、唱词、韵白和判词或词话、题目正名构成;韵律上运用诸宫调来演唱,无论抒情、写景或述事,都注重诗意般的意境营构;其次表现为借剧中角色之... 从形之下观照,中国古代戏曲的诗性表征,首先表现在:文体上、语言上主要由人物的上场诗、下场诗、唱词、韵白和判词或词话、题目正名构成;韵律上运用诸宫调来演唱,无论抒情、写景或述事,都注重诗意般的意境营构;其次表现为借剧中角色之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象征性的脸谱艺术、虚拟化的生活场景、灵活性的时空观念和程式化的表演手段之写意艺术。从形之上透视,中国古代戏曲的诗性精神,表现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理想化的生存境界、诗意般的生命体验、平民性的价值取向、自娱娱人的娱乐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曲 诗性表征 诗性精神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纲要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大军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5期160-170,共11页
本文探析了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的脉络、框架与内容。古代小说与戏曲基于文本形态而表现出的亲缘关系形态,与二者所经由的口传阶段的伎艺形态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古代小说、戏曲从伎艺形态到文学形态、从口传阶段到书写阶段的发展... 本文探析了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的脉络、框架与内容。古代小说与戏曲基于文本形态而表现出的亲缘关系形态,与二者所经由的口传阶段的伎艺形态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古代小说、戏曲从伎艺形态到文学形态、从口传阶段到书写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二者在故事表述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二者关系呈现出三种形态:混融形态、影响形态、交流形态。这是对各个时期二者关系的主流形态的勾勒,它们的承接与更替构成了二者关系的演变脉线。在这条脉线上二者间诸多关系现象的生成、关系形态的演变皆是由二者所具有的各种伎艺性、文学性、叙事性素质交融派生而来的。关系史的研究展示了二者同源异质、互通互融的关系形态,同源异流、相互影响的关系脉络,以及这一关系脉络上聚集的相关问题和现象,有助于深入认识小说与戏曲各自的艺术品质、形态特征和发展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小说 戏曲 关系史
下载PDF
民国时期戏曲史著中的古代戏曲学经典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静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戏曲史家在其戏曲史书写中继续讨论古代戏曲学经典议题。他们借助议题讨论开展历史评论,并将其"熨帖"地安置在历史框架中,使之成为史述的一部分。进入这一时期戏曲史著的经典议题有四类:分类议题、比较议题、寻... 20世纪上半叶戏曲史家在其戏曲史书写中继续讨论古代戏曲学经典议题。他们借助议题讨论开展历史评论,并将其"熨帖"地安置在历史框架中,使之成为史述的一部分。进入这一时期戏曲史著的经典议题有四类:分类议题、比较议题、寻因议题、溯本议题。参与历史讲述的议题讨论不仅具有史纂层面的意义,还拥有戏曲学史层面的双重"意味"。一方面,史家在继续讨论前,会对古人"跨时空"的论争进行梳理,这实际是一项回顾古代戏曲学的工作;另一方面,史家与古人在论述同一议题时视角与观点的差异,反映出戏曲史学开始步入逻辑实证的时代。这本身是考察转型期学术特征的直接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戏曲学 经典议题 戏曲史纂 书写策略 学术转型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本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新林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4,40,共7页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的版本均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演进的过程;被随意改动、评点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影响到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古代小说比戏曲的版本情况更复杂,删削、割裂、作伪、续书等现象屡见不鲜。其原因在于两者的文化内...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的版本均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演进的过程;被随意改动、评点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影响到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古代小说比戏曲的版本情况更复杂,删削、割裂、作伪、续书等现象屡见不鲜。其原因在于两者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的差异。古代小说与下层文人联系更为密切,因而版本问题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古代戏曲 版本 比较
下载PDF
古典曲论中“重北轻南”现象之考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浦晗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重北轻南"是中国古典曲论中长期存在的观念,它肇始于戏曲理论形态形成的初期,并伴随着戏曲理论的发展而演进、成熟与转型。"重北轻南"思维形成的原因,除了因南戏本身粗糙的艺术形式遭文人冷遇之外,元杂剧在曲史中... "重北轻南"是中国古典曲论中长期存在的观念,它肇始于戏曲理论形态形成的初期,并伴随着戏曲理论的发展而演进、成熟与转型。"重北轻南"思维形成的原因,除了因南戏本身粗糙的艺术形式遭文人冷遇之外,元杂剧在曲史中的"元典"地位以及戏曲自身审美风格的嬗变也与此紧密相关,此外早期的南北文艺批评方式、元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明清的学风等多种因素都对其产生了影响。这种"重北轻南"观念也直接且深刻地影响了古代的南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曲论 古代南戏研究 元杂剧 “重北轻南”
下载PDF
徽州古戏台大本堂建筑形式浅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毕忠松 李沄璋 曹毅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9期185-189,共5页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祁门古戏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本堂在建筑布局上体现了祁门古戏台的典型特点,即祠内戏台,而且属于祠内戏台的活动式戏台形式。本文由大本堂古戏台建筑布局形式入手,分析古戏台的建筑形制特点及其...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祁门古戏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本堂在建筑布局上体现了祁门古戏台的典型特点,即祠内戏台,而且属于祠内戏台的活动式戏台形式。本文由大本堂古戏台建筑布局形式入手,分析古戏台的建筑形制特点及其典型价值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保护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门古戏台 大本堂 祠内戏台 建筑形制
下载PDF
新编中国戏剧史论纲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子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3,16,共4页
中国戏剧史和中国戏曲史不是一个概念,中国戏剧史的正式形成和戏曲史的正式形成同样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只要符合一般意义上的戏剧本质即可,汉代百戏"东海黄公"即可作为一个鲜明的标志,因为它已符合了扮演故事的最基本要求。后... 中国戏剧史和中国戏曲史不是一个概念,中国戏剧史的正式形成和戏曲史的正式形成同样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只要符合一般意义上的戏剧本质即可,汉代百戏"东海黄公"即可作为一个鲜明的标志,因为它已符合了扮演故事的最基本要求。后者则必须符合戏曲本质即"以歌舞演故事"的要求,其正式形成应以宋代南戏的出现为标志,而且在严格意义上也不包括傩戏等民间仪式性戏剧以及少数民族传统戏剧。一句话,戏剧史的概念要比戏曲史的概念宽泛得多。其次,整体上中国戏剧发展与社会形态转型密切相关,在此框架内戏剧发展有自身规律,必须辨证地看待社会分期与戏剧分期的关系,完全将二者等同或割裂皆不科学。基于此,中国戏剧在宏观上可分为古典和现代两部分,各自内部还可分为酝酿、成型、成熟、繁盛以及转型与新生、分化和发展诸阶段。以此展开,中国戏剧史方能真正谈得上名副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曲史 古代 现代 分期
下载PDF
博览经书寻故典 旁搜史传缀新文——周华斌教授学术评传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梅 《天中学刊》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周华斌是当代知名的戏剧史家。他提倡"大戏剧"观念,在戏剧戏曲学领域的建树主要集中在原始戏剧研究、古代戏剧文物(古戏台)研究以及戏剧文学史研究三个方面,同时,对戏曲与广播、影视、网络的传播关系也多有涉猎。周华斌师古... 周华斌是当代知名的戏剧史家。他提倡"大戏剧"观念,在戏剧戏曲学领域的建树主要集中在原始戏剧研究、古代戏剧文物(古戏台)研究以及戏剧文学史研究三个方面,同时,对戏曲与广播、影视、网络的传播关系也多有涉猎。周华斌师古而不拘泥,博览而有创新的治学精神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他在学界的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华斌 原始戏剧 古戏台 戏剧文学史
下载PDF
四川罗城古镇戏场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陇鹏 钱强 《华中建筑》 2010年第1期153-156,共4页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境内,至今还遗留着一个明清的建筑群——罗城古镇戏场,它是中国传统市井戏场最典型的代表。该文通过对罗城古镇戏场现状以及戏场空间特色的调查研究,考究四川戏曲舞台的发展与演变,同时探讨中国传统市井戏场的...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境内,至今还遗留着一个明清的建筑群——罗城古镇戏场,它是中国传统市井戏场最典型的代表。该文通过对罗城古镇戏场现状以及戏场空间特色的调查研究,考究四川戏曲舞台的发展与演变,同时探讨中国传统市井戏场的空间布局及观演方式,旨在对中国传统戏场的保护和利用,探讨现阶段中国传统剧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罗城古镇 戏曲 戏场
下载PDF
云南古代戏曲文学研究述评与讨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维洪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0-43,共4页
云南是民族文化的富集地,从而使得云南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都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也正如此,作为云南传统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云南古代戏曲文学在形成和不断发展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但在文献梳理中我们显然感到云南古代戏... 云南是民族文化的富集地,从而使得云南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都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也正如此,作为云南传统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云南古代戏曲文学在形成和不断发展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但在文献梳理中我们显然感到云南古代戏曲文学研究的单一和单薄,即便在戏曲作家、戏曲作品的收集、整理方面都显得极为匮乏;在对其发展过程中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联探讨的成果就更为鲜见,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在文化创新方面应该做的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古代戏曲文学 述评与讨论
下载PDF
论出游情节在古代戏曲中的叙事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会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3-66,共4页
出游情节在我国古代戏曲中广泛存在,种类多、分布广,在戏曲作品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在古代戏曲中的叙事作用加以论述。出游情节在戏曲中具有引发故事、使一个行动即将发生或为其发生创造条件的作用,具有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出游情... 出游情节在我国古代戏曲中广泛存在,种类多、分布广,在戏曲作品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在古代戏曲中的叙事作用加以论述。出游情节在戏曲中具有引发故事、使一个行动即将发生或为其发生创造条件的作用,具有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出游情节还可以起到把故事推向结局、产生结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戏曲 出游情节 叙事作用
下载PDF
天台桃源意象与古代小说戏曲中的性描写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天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唐代文人将刘阮遇仙与武陵桃源附会并相互混融,遂产生了天台桃源意象;天台桃源意象开始承袭刘阮遇仙的艳遇特质被用来叙写男女艳情,天台桃源意象就此走上了艳化之路。宋元以后,天台桃源意象被小说戏曲作家广泛用于性描写。天台桃源意象... 唐代文人将刘阮遇仙与武陵桃源附会并相互混融,遂产生了天台桃源意象;天台桃源意象开始承袭刘阮遇仙的艳遇特质被用来叙写男女艳情,天台桃源意象就此走上了艳化之路。宋元以后,天台桃源意象被小说戏曲作家广泛用于性描写。天台桃源意象在古代小说戏曲的性描写中起着隐喻、象征的作用,悬置了对性行为的刻画,既突显了男女性爱的美好,也诗化了古代小说戏曲的性描写,突出地代表了中国文学性描写含蓄蕴藉一路的审美特色。天台桃源意象在古代小说戏曲性描写中所体现的美学价值历久弥新,启示今天的文艺工作者仍应把含蓄隽永和富有启发力的性描写作为遵循的基本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桃源意象 古代小说戏曲 性描写 审美价值
下载PDF
莆仙戏古剧本俗字研究——以古本《目连救母》《吊丧》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福铸 《莆田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1-94,共4页
以古本莆仙戏《目连救母》和《吊丧》为例,归纳其中使用莆仙方言俗字的几种类型及用字歧异现象,并和梨园戏剧本俗字作比较,说明大量相同的俗字可作为莆仙戏与梨园戏以及莆田话与泉州话同源关系的证据之一。
关键词 莆仙戏 古剧本 莆仙方言 俗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