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teral Intra-Articular Transposition of the Anterior Tibialis Tendon for the Treatment of Relapsed Clubfoot in Toddlers: A Previously Unreported Surgical Technique 被引量:1
1
作者 Dayton Opel Samuel Abrams +1 位作者 Matthew Halanski Kenneth Noonan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3期53-59,共7页
Dynamic supination of the foot is a common residual deformity in children with clubfeet treated with the Ponseti method. Transfer of the anterior tibialis tendon (ATT) to the lateral cuneiform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 Dynamic supination of the foot is a common residual deformity in children with clubfeet treated with the Ponseti method. Transfer of the anterior tibialis tendon (ATT) to the lateral cuneiform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correcting this deformity when the cuneiform is ossified in children who are 3 to 5 years of age. We describe two cases of a previously unreported method of ATT transposition for correction of bilateral residual dynamic supination in a 26-month-old and a 19-month-old patient. Both patients presented shortly after birth with bilateral congenital idiopathic clubfoot and were initially treated with the Ponseti method. Both had residual deformity following initial treatment that included posterior contracture and metatarsus adductus with dynamic forefoot supination. This was surgically corrected with a posterior release and medial release of the 1st metatarsal/1st cuneiform joint. To correct dynamic supination, the ATT was transplanted laterally into the released midfoot joint. These two patients were followed post-operatively for 7.5 years and have correction of their residual deformity in both feet based on subjective functioning, appearance, range of motion, strength, and gait. Both have excellent lateral pull of their ATT, which functions as a strong foot dorsiflexor. No residual supination is present.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lateral transposition of the ATT as an interposition graft at the released 1st metatarsal/1st cuneiform joint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clubfoot. We suggest that this method should provide a high level of functioning in children with relapsed supination deformity and whose 3rd cuneiform has not yet oss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Bfoot CLUBfoot Relapse Idiopathic CLUBfoot anterior Tibialis TENDON Transfer Ponseti Residual foot Deformity Talipes EQUINOVARUS
下载PDF
关节镜下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及对踝关节、足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雪臣 魏威 +1 位作者 王力兴 史福东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803-1806,1811,共5页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及对踝关节、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接受取关节镜下自体同侧股薄肌、半腱肌肌腱重...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及对踝关节、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接受取关节镜下自体同侧股薄肌、半腱肌肌腱重建治疗,研究组则接受关节镜下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比较2组疗效及踝关节、足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出院时间、手术时间、24 h关节引流量等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的踝关节、足功能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8个月,研究组的踝关节、足功能AOF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的IKOC评分、Lysholm评分、KO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8个月,研究组的IKOC评分、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KOO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治疗可以改善和增强踝关节、足功能,降低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其安全性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同侧腓骨长肌腱 重建 前交叉韧带 踝关节 足功能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动态平衡及表面肌电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圣楠 柯竟悦 +5 位作者 董洪铭 李建萍 张洪浩 刘超 沈双 李古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2-889,共8页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动态平衡和表面肌电的效果,分析动态平衡指标与表面肌电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3月至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动态平衡和表面肌电的效果,分析动态平衡指标与表面肌电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3月至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共6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膝关节主观评价表(IKDC)、动态平衡功能和表面肌电评定,并对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与动态平衡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HSS和IKDC评分均显著增加(|Z|>3.526,|t|>63.544,P<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Z=-2.392,t=2.650,P<0.05);两组步态线长度、单支撑线长度均增加,内外侧位移减小(|t|>2.368,Z=-3.516,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497,Z=-3.091,P<0.05);试验组臀大肌和臀中肌RMS明显增加(t=-5.900,Z=-2.741,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930,Z=-3.260,P<0.01)。干预后所有患者臀大肌、臀中肌RMS与步态线长度、单支撑线长度呈正相关,与内外侧位移呈负相关(|r|>0.502,P<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动态平衡,增强臀大肌和臀中肌的激活程度,且动态平衡与表面肌电具有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核心稳定性训练 动态平衡 压力中心 表面肌电
下载PDF
改良取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足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文俊 杨光辉 蒋正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取腓骨长肌腱(PLT)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对足部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行改良取PLT重建A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比较术前、末次... 目的 探讨改良取腓骨长肌腱(PLT)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对足部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行改良取PLT重建A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比较术前、末次随访的Lysholm、AOFAS评分,以及术后1年双侧踝关节肌力、术后2年各足弓角度。结果 末次随访Lysholm与术前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侧足部外翻、跖屈肌力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患侧内侧纵弓、外侧纵弓、横弓前弓角、横弓后弓角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患侧步伐平均时间、速率、加速、减速、足角、长跖角、横向跖角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取PLT重建ACL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且不会影响踝关节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长肌腱 前交叉韧带 踝关节肌力 重建 足弓 步态
下载PDF
吻合皮神经腓肠筋膜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被引量:7
5
作者 谷增泉 孙雪生 +4 位作者 吕伯实 朱涛 王加利 申立林 蔺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36-737,共2页
目的:为前足撕脱伤的治疗提供新方法,避免截肢.方法:用腓肠筋膜皮瓣带蒂治疗前足广泛挤压撕脱伤32例,其中显微修复皮神经30例.结果:随访10个月~6年,2例发生磨损溃疡,其余伤足功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对广泛挫伤的伤足该方法安全可靠,... 目的:为前足撕脱伤的治疗提供新方法,避免截肢.方法:用腓肠筋膜皮瓣带蒂治疗前足广泛挤压撕脱伤32例,其中显微修复皮神经30例.结果:随访10个月~6年,2例发生磨损溃疡,其余伤足功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对广泛挫伤的伤足该方法安全可靠,能最大限度地保存伤足长度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筋膜皮瓣 皮神经 前足 撕脱伤
下载PDF
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勇 王增涛 +4 位作者 朱小雷 孙文海 刘志波 朱磊 许庆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36-637,共2页
目的 探讨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以胫前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胫前供区直接缝合或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 7例胫前动脉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6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 目的 探讨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以胫前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胫前供区直接缝合或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 7例胫前动脉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6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色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胫前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缺损可行,取材方便、操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动脉 皮瓣 皮肤缺损
下载PDF
踝前穿支蒂跨区供血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正理 张天浩 +1 位作者 王之江 林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踝前穿支皮瓣解剖基础与临床疗效,为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选择。方法根据踝前穿支皮瓣解剖学特征,按照足踝部创面皮肤缺损的大小、形状,在小腿下段前面设计并切取踝前穿支皮瓣转位修复足踝创面15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5.0 ... 目的探讨踝前穿支皮瓣解剖基础与临床疗效,为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选择。方法根据踝前穿支皮瓣解剖学特征,按照足踝部创面皮肤缺损的大小、形状,在小腿下段前面设计并切取踝前穿支皮瓣转位修复足踝创面15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5.0 cm×6.0 cm,最小面积为4.0 cm×3.5 cm。结果本组15例皮瓣,术后成活顺利,其中Ⅰ期愈合14例,皮瓣远端皮缘坏死1例(换药治疗后愈合)。术后常规随访3~24个月,皮瓣外形及颜色优良,供区无溃疡,患足负重行走无障碍。结论踝前穿支血管较为恒定、血供可靠,可设计4种类型穿支皮瓣或穿支蒂跨区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是临床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较为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踝前穿支血管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前中足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国强 刘泽 +2 位作者 臧建成 王峰 潘浩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261-262,265,共3页
目的 总结采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前中足关节内骨折的疗效与方法.方法 对2009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21例前中足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微型外固定架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骨折术后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11周,平均8周.开放... 目的 总结采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前中足关节内骨折的疗效与方法.方法 对2009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21例前中足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微型外固定架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骨折术后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11周,平均8周.开放伤14例,闭合伤7例,所有开放伤患者皮瓣条件可,清创后直接缝合,无皮瓣坏死发生.足功能恢复按AOFOS标准评定,优15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5.7%,术后无钉道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微型外固定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足部损伤小,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为前中足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外固定架 前中足 关节内 骨折
下载PDF
足背、胫前动脉移植—冠状动脉旁路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忠华 闫玉生 +2 位作者 余磊 万磊池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 :为足背、胫前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成人尸体下肢材料44侧 ,对足背动脉和胫前动脉下段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胫前动脉下段和足背动脉上、中、下点的外径分别为 :(2 .5± 0 .6)mm ;(2 .3... 目的 :为足背、胫前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成人尸体下肢材料44侧 ,对足背动脉和胫前动脉下段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胫前动脉下段和足背动脉上、中、下点的外径分别为 :(2 .5± 0 .6)mm ;(2 .3± 0 .4)mm ;(1.9± 0 .4)mm。胫前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末端的长度为(18.10± 0 .6)cm。结论 :胫前动脉下段和足背动脉位置浅表 ,联合截取有足够的长度和较适宜的管径 ,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供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动脉 足背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足反射区按摩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柳 李红 +1 位作者 王珑 黄桂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足反射区按摩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7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失访2例)与对照组24例(失访1例),试验组给予3个月的足反射区按摩及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足反射区按摩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7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失访2例)与对照组24例(失访1例),试验组给予3个月的足反射区按摩及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徐氏肛门直肠功能评价量表评价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排便功能。结果术后1个月、2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排便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排便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反射区按摩是提高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反射区按摩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排便功能
下载PDF
足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4 位作者 方祥源 刘经南 施洪 刘方刚 刘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5-168,共4页
解剖观测了30侧成人下肢足内侧区皮肤血管.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浅支、内踝前动脉和跗内侧动脉,分别发4.5(3~8)支、7.4(3~12)支、5.9(2~12)支和2.8(1~6)支,外径在0.2~0.8mm之间的皮支分布足内侧区,动脉间吻合恒定.经选择性动脉注射显... 解剖观测了30侧成人下肢足内侧区皮肤血管.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浅支、内踝前动脉和跗内侧动脉,分别发4.5(3~8)支、7.4(3~12)支、5.9(2~12)支和2.8(1~6)支,外径在0.2~0.8mm之间的皮支分布足内侧区,动脉间吻合恒定.经选择性动脉注射显示,皮瓣面积约为9×6cm~10×8cm.以上述动脉为蒂的足内侧皮瓣,可转位修复内踝、跟腱、足跟和足底远侧区的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了12例均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动脉 皮瓣
下载PDF
胫前动脉逆行皮瓣重建足部供区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佳生 章一新 +3 位作者 戴传昌 林晓曦 王毅敏 徐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5年第5期246-248,282,共4页
目的(?)趾移植、足背皮瓣、第二足趾移植和趾关节移植等进行手再造后,应用同侧小腿胫前逆行皮瓣进行一期足部供区重建。方法总结33例临床病例,详细介绍病例选择、皮瓣设计和手术方法。结果临床应用33例,全部从同一胫前血管系统获得两个... 目的(?)趾移植、足背皮瓣、第二足趾移植和趾关节移植等进行手再造后,应用同侧小腿胫前逆行皮瓣进行一期足部供区重建。方法总结33例临床病例,详细介绍病例选择、皮瓣设计和手术方法。结果临床应用33例,全部从同一胫前血管系统获得两个串联皮瓣,其中一个游离皮瓣进行手重建,另一个逆行岛状瓣覆盖供区缺损。全部存活,足部供区一期愈合,外观良好,功能满意。结论常规足部供区植皮时常发生伤口延迟愈合、疤痕增生和挛缩,影响供区美观和步态。应用同侧小腿胫前逆行皮瓣重建供区,可使供区获得一期愈合,有良好的外观和功能,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使手术局限在一侧下肢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动脉逆行皮瓣 足部供区
下载PDF
胫骨前肌腱及其止点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林强 彭明惺 +5 位作者 刘蜀生 朱磊 靳升荣 刘利君 刘敏 张敬东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 观察国人胫骨前肌腱止点的形态 ,附着部位以及变异情况 ,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 4 6侧国人灌注后防腐足标本 ,作胫骨前肌腱止点解剖学观察 ,组织学观察 ,记录胫骨前肌腱以内侧楔骨或第一跖骨为主要止点各自的数据 ... 目的 观察国人胫骨前肌腱止点的形态 ,附着部位以及变异情况 ,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 4 6侧国人灌注后防腐足标本 ,作胫骨前肌腱止点解剖学观察 ,组织学观察 ,记录胫骨前肌腱以内侧楔骨或第一跖骨为主要止点各自的数据 ,测量胫骨前肌腱内外踝突连线平面以下长度。结果 根据胫骨前肌腱止点的形态可分为三型 :束状型 2 8侧 (6 0 .87% ) ;中间型 14侧 (30 .4 3% ) ;分叉型 4侧 (8.7% )。胫骨前肌腱止点以内侧楔骨或第一跖骨为主分别为 4 0侧 (86 .96 % )和 6侧 (13.0 4 % )。成尸足及童尸足于内外踝突连线平面以下胫骨前肌腱的长度分别为 72 .33± 5 .2 9m m和 5 6 .77± 4 .5 4 mm。结论 若作胫骨前肌腱向外移植术时 ,注意将分叉型的变异止点完全切断。束状型和分叉型胫骨前肌腱不宜作半腱外移植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前肌腱止点 马蹄内翻足 钩状足
下载PDF
应用关节镜技术诊断及治疗前踝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瑞 邓明明 +3 位作者 孟祥林 杨佳林 马宏垒 付炳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诊断及治疗前踝撞击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初步诊断为前踝撞击综合征的患者资料,均进行关节镜手术,证实存在前踝软组织撞击或骨性撞击,并进行深度清理,解除撞击因素,比较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诊断及治疗前踝撞击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初步诊断为前踝撞击综合征的患者资料,均进行关节镜手术,证实存在前踝软组织撞击或骨性撞击,并进行深度清理,解除撞击因素,比较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3年;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50±0.64)分,显著低于术前的(6.88±0.72)分(P<0.05);患者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90.14±4.04)分,显著高于术前的(49.16±7.28)分(P<0.05);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为92.00%。结论关节镜技术对于前踝撞击综合征尤其是前踝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关节镜手术治疗前踝撞击综合征创伤小,对踝关节解剖结构破坏小,康复快,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踝撞击综合征 关节镜 视觉模拟评分法 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在糖尿病足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慧杰 刘玉杰 +1 位作者 黄海 宋景芳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第10期889-891,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在糖尿病足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糖尿病足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组(PF组)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A组),每组40例。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b...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在糖尿病足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糖尿病足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组(PF组)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A组),每组40例。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b)以及麻醉后5(T5)、10(T10)、15(T15)、30(T30)min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观察2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T1)、完全阻滞时间(T2)及完全消退时间(T3),术后首次排尿时间(Tm)。比较2组患者术后6、12、18、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2组患者麻醉满意度,麻醉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Tb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A组在T5、T10、T15、T30的收缩压、舒张压较Tb下降(均P<0.05),且低于PF组T5、T10、T15、T30(均P<0.05)。PF组T1、T2、T3长于SA组(均P<0.05),Tm短于SA组(P<0.05)。PF组术后12、18、24 h VAS评分低于SA组(均P<0.05)。SA组与P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5%、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在糖尿病足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前路坐骨神经阻滞 股神经阻滞 糖尿病足
下载PDF
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
16
作者 周海洋 程勇 +1 位作者 李建军 王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期224-226,230,共4页
目的探讨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足前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带蒂皮瓣修复术,实验... 目的探讨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足前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带蒂皮瓣修复术,实验组给予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Ⅰ期愈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实验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0%,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足前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需要给予植皮修复治疗,而与传统修复术进行对比,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所能够达到的修复效果更为理想,且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 足前部软组织缺损 愈合质量
下载PDF
基于超声影像对不同频率、时间电针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病人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碧涵 王乔 +3 位作者 李季 杨万章 陈昕 张良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2期3497-3503,共7页
目的通过超声分析技术研究不同频率、时间参数电针刺激对中风后足下垂病人偏瘫下肢特定穴位的效应,探讨临床评估及肌肉参数改变与不同参数电针选择的关系。方法选择中风后足下垂病人32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8例。给予常规康复和不同参数... 目的通过超声分析技术研究不同频率、时间参数电针刺激对中风后足下垂病人偏瘫下肢特定穴位的效应,探讨临床评估及肌肉参数改变与不同参数电针选择的关系。方法选择中风后足下垂病人32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8例。给予常规康复和不同参数电针治疗(A组:连续波2 Hz,10 min;B组:连续波2 Hz,20 min;C组:连续波10 Hz,10 min;D组:连续波10 Hz,20 min)。治疗时针刺足三里、阳陵泉,得气后使用电针治疗仪连接,以足三里为刺激电极,阳陵泉为参考电极,电流强度选取病人达到感觉阈及痛阈之间4/5刺激强度。疗程为2周。应用B超每隔1 d采集病人足下垂侧静息及最大等长收缩时胫骨前肌肌肉参数(横截面积、羽状角、肌纤维长度)。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评估[踝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测量、下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结果 4组病人最大等长收缩时的肌纤维长度在疗程结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缩短,同时羽状角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与时间有关,10 min优于20 min,与频率关系不大;静息状态下的肌纤维长度及羽状角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人患侧最大等长收缩时胫前肌横截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或者趋于水平的趋势,A组胫骨前肌横截面积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在8.22~10.01 d内;B组在9.40~11.90 d内;C组在8.10~9.77 d内;D组在9.96~11.88 d内。4组Fugl-Meyer评分、ARO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改善中风后足下垂病人的运动功能,治疗效果与电针频率关系不密切,与时间有关,且10 min优于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足下垂 电针 胫骨前肌 肌肉收缩能力 超声影像
下载PDF
足蹬加侧拉掌推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
18
作者 何康乐 何恒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30期94-95,共2页
目的:旨在观察足蹬加侧拉掌推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1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肩关节前脱位患者60例,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足蹬... 目的:旨在观察足蹬加侧拉掌推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1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肩关节前脱位患者60例,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足蹬加侧拉掌推法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恢复情况,分析其异同。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复位操作所需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肩关节前脱位时,选用足蹬加侧拉掌推法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缩短复位操作所需的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肩关节恢复情况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蹬加侧拉掌推法 肩关节前脱位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蒂的皮瓣应用解剖 被引量:41
19
作者 徐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8-91,共4页
在33侧成人标本上,观察了以腓动脉的终末穿支为蒂的外踝上皮瓣血供。腓动脉终末穿支在外踝上方5.9cm 处,穿出骨间膜,外径为1.7mm,本干长为0.7cm,分为升支和降支、有91%的个体,以穿动脉的升支为蒂,设计为外踝上皮瓣:以穿动脉的降支为蒂,... 在33侧成人标本上,观察了以腓动脉的终末穿支为蒂的外踝上皮瓣血供。腓动脉终末穿支在外踝上方5.9cm 处,穿出骨间膜,外径为1.7mm,本干长为0.7cm,分为升支和降支、有91%的个体,以穿动脉的升支为蒂,设计为外踝上皮瓣:以穿动脉的降支为蒂,设计为足外侧皮瓣。在9%的个体中,腓动脉穿支细小,不能作为皮瓣的血管蒂,只能改用外踝前动脉升支为蒂的外踝上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动脉穿支 解剖 带蒂
下载PDF
异丙酚联合外旋法、手牵足蹬法治疗急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启雄 刘付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4-526,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采用外旋法、手牵足蹬法治疗时应用异丙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急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外旋法... 目的:观察急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采用外旋法、手牵足蹬法治疗时应用异丙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急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外旋法、手牵足蹬法治疗,但不采用任何麻醉。观察组:采用异丙酚麻醉再采用外旋法、手牵足蹬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复位成功率和复位操作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复位成功率为87.88%(29/33)与对照组72.73%(24/33)比较(P<0.05)。观察组复位操作持续时间和疼痛评分分别为(2.07±0.95)min、(2.28±1.49)分与对照组(3.68±1.19)min、(4.75±2.08)分比较(P<0.05)。观察组UCLA评分为(33.17±1.80)分与对照组(32.96±1.91)分比较(P>0.05)。结论:急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采用外旋法、手牵足蹬法治疗时应用异丙酚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治疗顺利进行,节约治疗时间,提高复位成功率;但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肩关节前脱位 外旋法 手牵足蹬法 异丙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