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MAB萃取Au(CN)_2^-体系中几种改性剂的对比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昆 陈景 +3 位作者 吴瑾光 高宏成 崔宁 余建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研究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改性剂惰性稀释剂Au(CN) -2 萃金体系中各种改性剂对萃取金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改性剂对萃金的助萃效果与它们的碱性强弱顺序一致 ,即与它们的给电子能力的顺序一致 ,为TAPO >TBP >MIBK >ROH &... 研究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改性剂惰性稀释剂Au(CN) -2 萃金体系中各种改性剂对萃取金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改性剂对萃金的助萃效果与它们的碱性强弱顺序一致 ,即与它们的给电子能力的顺序一致 ,为TAPO >TBP >MIBK >ROH >BIOSO。改性剂的加入避免了体系中第三相的形成 ,使得Au(CN)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剂 表面活性剂 溶剂萃取
下载PDF
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萃取Au(CN)_2^-的微观机理 被引量:6
2
作者 姜健准 周维金 +2 位作者 高宏成 吴瑾光 徐光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30-2233,共4页
通过萃取平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分峰技术研究了季铵盐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 TDM-BAC) -磷酸三丁酯 ( TBP) -正庚烷体系萃取 Au( CN) - 2 的机理及过程 .提出了萃合物的结构模型是基于氢键的超分子体系 ,组成为 [R4N+]· ... 通过萃取平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分峰技术研究了季铵盐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 TDM-BAC) -磷酸三丁酯 ( TBP) -正庚烷体系萃取 Au( CN) - 2 的机理及过程 .提出了萃合物的结构模型是基于氢键的超分子体系 ,组成为 [R4N+]· [Au( CN) - 2 ]· 4 H2 O· 4 TBP.当有机相金浓度大于 3g·L- 1 时 ,有机相中存在聚集现象 .通过激光光散射技术测定了有机相中反向胶团的大小 ,表明萃取过程是分散在水相中的胶团在协萃剂 (或助表面活性剂 )作用下溶入有机相 ,转型为反向胶团或微乳液 ( W/O型 )聚集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微观机理 微乳液 au(cn)2^- FTIR 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反向胶团 黄金 生产 氰化物浸取液
下载PDF
光致发光配合物[Au_2(PPh_3)_2(μ-4,4′-bpy)](ClO_4)_2 and [Cu_2(PPh_3)_4(CH_3CN)_2(μ-4,4′-bpy)](BF_4)_2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丹 齐志宇 +3 位作者 冯巧 李蓉珍 冯小龙 蔡继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637-1643,共7页
合成了两个在空气中稳定的Au(Ⅰ )和Cu(Ⅰ )配合物 ,并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表征 ,[Au2 (PPh3 ) 2 (μ 4 ,4′ bpy) ](ClO4 ) 2 (1) (4 ,4′ bpy为 4,4′ 联吡啶 ) ,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c,晶胞参数a=1.... 合成了两个在空气中稳定的Au(Ⅰ )和Cu(Ⅰ )配合物 ,并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表征 ,[Au2 (PPh3 ) 2 (μ 4 ,4′ bpy) ](ClO4 ) 2 (1) (4 ,4′ bpy为 4,4′ 联吡啶 ) ,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c,晶胞参数a=1.2 2 5 5 (4 )nm ,b=0 .9973(3)nm ,c=1.85 0 6 (6 )nm ,β =10 1.732 (5 )°,V =2 .2 145 (11)nm3 ,Z =4,最终偏离因子R =0 .0 430 ,wR =0 .0 937.[Cu2 (PPh3 ) 4(CH3 CN) 2 (μ 4 ,4′ bpy) ](BF4 ) 2 (2 ) ,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c,晶胞参数a =1.34 6 3(3)nm ,b =1.46 81(3)nm ,c =2 .0 6 0 8(4 )nm ,β =10 0 .387(4 )° ,V =4.0 0 6 6 (13)nm3 ,Z =2 ,最终偏离因子R =0 .0 45 0 ,wR =0 .116 3.两个双核配合物都是利用 4,4′ 联吡啶桥联配体 ,形成直线结构 ,直线的两端以PPh3 或CH3 CN为端基 .Au(Ⅰ )为 2配位 ,Cu(Ⅰ )为 4配位 .两个配合物均具有光致发光特性 ,其中配合物 1发光来自MLCT激发态 ,而配合物 2则是受配位金属影响的配体内部发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配合物 [au2(PPh3)2-4 4'-bpy)](ClO4)2 [Cu2(PPh3)4(CH3cn)2-4 4’-bpy)](BF4)2 合成 晶体结构 金(I) 铜(I) 三苯基膦 4 4'-联吡啶
下载PDF
膦氧化物萃取Au(CN)_2^- 被引量:4
4
作者 欧俊 周锡堂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62-168,共7页
膦氧化物萃取剂Cyanex921和Cyanex923用于从金的氰化物溶液中萃取Au(CN)-2,反应可在常温下进行;煤油作稀释剂,锂盐作盐析剂,能明显提高萃取率;萃取反应在3min即可达到平衡;Cyanex921和C... 膦氧化物萃取剂Cyanex921和Cyanex923用于从金的氰化物溶液中萃取Au(CN)-2,反应可在常温下进行;煤油作稀释剂,锂盐作盐析剂,能明显提高萃取率;萃取反应在3min即可达到平衡;Cyanex921和Cyanex923的萃取效果相近。在60℃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氧化物 萃取 au(cn)^-2 萃取剂 氧化物溶液
下载PDF
CTAB-TBP-Au(CN)_2-萃合物水分子数的测定
5
作者 李楷中 周晓明 +1 位作者 陈景 吴瑾光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1,共6页
添加表面活性剂后,碱性氰化液中的金被高效萃取,水分子在萃合物结构中提供氢键。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的体系具有很好的萃金效率,用^(198)Au示踪活化、微库仑水分测定(卡尔-费休法)和红外... 添加表面活性剂后,碱性氰化液中的金被高效萃取,水分子在萃合物结构中提供氢键。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的体系具有很好的萃金效率,用^(198)Au示踪活化、微库仑水分测定(卡尔-费休法)和红外光谱法对该体系进行了分析,并用线性拟合的方式研究有机相中水和金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萃合物中水浓度与金浓度线性相关,摩尔比约为4;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有机相中的金、氰根和水的含量有固定比例,萃合物具有稳定的化学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溶剂萃取 au(cn)2- 萃合物 水分子 测定
下载PDF
Au/CeO_(2)中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形貌效应
6
作者 韩静茹 孙志敏 +1 位作者 李昱 胡执一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82-1690,共9页
以Au/CeO_(2)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不同形貌的CeO_(2)载体来研究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的形貌效应。分别以纳米立方块和纳米棒作为载体,通过高分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光电子能谱、氢程序升温还原等一系列表征方法揭示了CeO_(2)纳... 以Au/CeO_(2)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不同形貌的CeO_(2)载体来研究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的形貌效应。分别以纳米立方块和纳米棒作为载体,通过高分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光电子能谱、氢程序升温还原等一系列表征方法揭示了CeO_(2)纳米立方块表面更易发生质量传输并形成CeO_(2-x)包覆层。此包覆层大幅抑制了催化剂对小分子气体的吸附能力,并减少了催化活性位点的暴露,对探针反应(丁二烯选择性催化加氢)的催化活性影响显著。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eO_(2)纳米立方块比CeO_(2)纳米棒更易构建SMSI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au/CeO_(2) 形貌效应 1 3-丁二烯催化加氢
下载PDF
1,2-丙二醇氧化酯化制备高附加值C3化学品
7
作者 魏涛 谢小虎 +3 位作者 成肖玮 范荧荧 郭清霞 田俊英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以拟薄水铝石为原料,通过高温焙烧制备γ-Al_(2)O_(3),并以γ-Al_(2)O_(3)为载体,通过吸附还原法制备了3Au/γ-Al_(2)O_(3)催化剂[其中3为m(Au)∶m(催化剂)=3%]。通过TEM、XRD、ICP-OES和BET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3Au/... 以拟薄水铝石为原料,通过高温焙烧制备γ-Al_(2)O_(3),并以γ-Al_(2)O_(3)为载体,通过吸附还原法制备了3Au/γ-Al_(2)O_(3)催化剂[其中3为m(Au)∶m(催化剂)=3%]。通过TEM、XRD、ICP-OES和BET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3Au/γ-Al_(2)O_(3)催化剂在1,2-丙二醇氧化酯化制备高附加值C3化学品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u颗粒的高效分散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在优选条件下,以甲醇为溶剂,无碱助剂的体系中1,2-丙二醇的转化率为63.0%,C3化学品总选择性为63.6%;并且发现增加催化剂中Au负载量,可能会影响反应的发生,从而降低主产物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丙二醇 C3化学品 氧化酯化 3au-Al_(2)O_(3)
下载PDF
不锈钢Z2CN19-10NS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的研制
8
作者 李军 孟劲松 《山西冶金》 CAS 2023年第1期10-13,共4页
试块是超声检测必备的重要器材。为保证钢板超声波探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须用一个带有人工制作的平底孔钢板试块对检测系统进行校验。鉴于此,具体阐述核电堆内构件用不锈钢Z2CN19-10NS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的设计、制作、平底孔尺寸的检... 试块是超声检测必备的重要器材。为保证钢板超声波探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须用一个带有人工制作的平底孔钢板试块对检测系统进行校验。鉴于此,具体阐述核电堆内构件用不锈钢Z2CN19-10NS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的设计、制作、平底孔尺寸的检验及校准,并对自行研制的对比试块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验证。实际检测应用表明,自行研制的不锈钢Z2CN19-10NS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完全满足相关标准及项目检测技术要求,校验稳定性好,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Z2cn19-10NS不锈钢板 对比试块 平底孔
下载PDF
活性碳吸附Au(CN)_2^-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文耀 陈鹏 安丰刚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3期52-55,共4页
本文研究了椰壳炭,煤质炭吸附Au(CN)_2^-的性能,首次发现煤质炭比表面低于椰壳炭,其平衡吸附Au(CN)_2^-容量高于椰壳炭;用傅利叶变换漫反射红外光谱测定了活性炭化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Au(ON)_2^-在活性炭上吸附是络合吸附,与活性炭芳环... 本文研究了椰壳炭,煤质炭吸附Au(CN)_2^-的性能,首次发现煤质炭比表面低于椰壳炭,其平衡吸附Au(CN)_2^-容量高于椰壳炭;用傅利叶变换漫反射红外光谱测定了活性炭化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Au(ON)_2^-在活性炭上吸附是络合吸附,与活性炭芳环缩聚程度有关,芳环缩聚程度高,吸附Au(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au(cn)2^-
下载PDF
Au改性纳米TiO_2材料对NPE-10光催化降解的活性 被引量:23
10
作者 冯春波 杜志平 +2 位作者 赵永红 台秀梅 李秋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53-957,共5页
以钛酸四丁酯和氯金酸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u掺杂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粉体,并用XRD、BET、XPS和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技术对其晶相结构、比表面积、表面组成及紫外可见光响应范围进行了表征,对其光催化降解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以钛酸四丁酯和氯金酸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u掺杂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粉体,并用XRD、BET、XPS和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技术对其晶相结构、比表面积、表面组成及紫外可见光响应范围进行了表征,对其光催化降解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10)的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掺杂的Au在纳米TiO2粉体材料中可能以两种形态存在,即以Au3+离子形式替代Ti4+进入TiO2晶格和以Au原子态形式暴露于粉体表面.前者使TiO2在480~650nm出现了更强的光吸收;后者中处于表面原子态的Au又会成为光生电子的受体,有效地避免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通过对掺杂量及处理温度的优化,在nAu3+/nTi4+=0.005,500℃煅烧的条件下可以制得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的Au/TiO2粉体.对NPE-10的光催化氧化试验显示,日光照射4h后降解效率可以达到91.8%;而用未改性的纳米TiO2,在同样条件下,NPE-10的光催化降解效率仅能达到50.2%,商品DegussaP-25也只能达到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IO2 溶胶-凝胶法 可见光响应 光催化降解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10)
下载PDF
双核Au(Ⅰ)配合物[Y^+]_2[Au(i-mnt)]_2(Y^+=[n-Bu_4N]+,K^+,[Ph_4As]^+)发光机制的从头计算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潘清江 张红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0-314,共5页
用从头算方法研究 [Au( i-mnt) ]2 - 2 ( i-mnt=i-marononitriledithiolate)的电子吸收和磷光发射性质 ,利用MP2和 CIS方法分别优化了 [Au( i-mnt) ]2 - 2 基态和激发态几何结构 .计算的基态 Au( )— Au( )键长为0 .2 82 5 nm,表明 ... 用从头算方法研究 [Au( i-mnt) ]2 - 2 ( i-mnt=i-marononitriledithiolate)的电子吸收和磷光发射性质 ,利用MP2和 CIS方法分别优化了 [Au( i-mnt) ]2 - 2 基态和激发态几何结构 .计算的基态 Au( )— Au( )键长为0 .2 82 5 nm,表明 Au( )之间存在弱吸引作用 .采用 SCRF方法中 IPCM模型模拟配合物在乙氰溶液中的行为 ,计算得到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31 5 .5 nm,指认 X1 Ag→ A1 Au 来源于 i-mnt配体内电荷转移跃迁 .在 4 36 .2 nm处得到具有 B3 Au→ 1 Ag 跃迁的磷光发射 ,指认为 i-mnt配体内电荷转移和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跃迁 ,与5 0 0 nm乙氰溶液的发射相对应 ,为金属修饰的有机配体发光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au(Ⅰ)配合物 [au(i-mnt)]2^2- 发光机制 从头计算 溶剂效应 金(Ⅰ)
下载PDF
Au/ZrO_2催化剂中ZrO_2的尺寸效应:1,3-丁二烯加氢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鑫 徐柏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在不同温度 (673~ 1 0 73 K)下 ,于流动 N2 气中焙烧 Zr O(OH) 2 醇 (乙醇 )凝胶 ,制备了不同尺寸的Zr O2 -AN纳米晶 (6~ 3 0 nm) .采用沉积 -沉淀方法制备了相应的质量分数为 0 .7%的 Au/Zr O2 -AN催化剂 .用 XRD,XRF,TEM/HRTEM,EDS,... 在不同温度 (673~ 1 0 73 K)下 ,于流动 N2 气中焙烧 Zr O(OH) 2 醇 (乙醇 )凝胶 ,制备了不同尺寸的Zr O2 -AN纳米晶 (6~ 3 0 nm) .采用沉积 -沉淀方法制备了相应的质量分数为 0 .7%的 Au/Zr O2 -AN催化剂 .用 XRD,XRF,TEM/HRTEM,EDS,N2 吸附和 1 ,3 -丁二烯加氢反应对 Zr O2 -AN和 Au/Zr O2 -AN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所有的 Au/Zr O2 -AN样品中 ,Au粒子的平均尺寸为 4~ 5 nm,Zr O2 -AN的颗粒大小没有因为负载 Au粒子而发生改变 . 1 ,3 -丁二烯在 Au/Zr O2 -AN催化剂催化下能以 1 0 0 %的选择性进行加氢反应生成单烯烃 .随着 Au/Zr O2 -AN催化剂中 Zr O2 -AN纳米晶尺寸的增加或“载体”焙烧温度的升高 ,1 ,3 -丁二烯的转化率明显降低 ;1 -丁烯的选择性先增加后减小 ,2 -丁烯中反 /顺异构体的摩尔比在 0 .5~ 1 .0的范围内逐渐增大 ,TEM/HRTEM表征结果清楚地表明 ,Au/Zr O2 -AN催化剂中 Au粒子与 Zr O2 -AN颗粒接触界面 /周边随 Zr O2 -AN颗粒尺寸的减小而明显增加 ,这很可能是含有更小尺寸 Zr O2 -AN纳米粒子的Au/Zr O2 -AN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的重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ZrO2催化剂 1 3-丁二烯加氢反应 纳米ZRO2 尺寸效应 多相催化
下载PDF
激光熔化沉积制备核电级Z2CN19-10N不锈钢构件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庆田 刘正武 +4 位作者 李燕 王江 郝云波 李浩 赵凯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79,共4页
利用激光熔化沉积技术制备核电级Z2CN19-10 N奥氏体不锈钢板,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技术,对沉积态及热处理态组织进行分析,测试沉积态及热处理态试样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激光熔化沉积Z2CN19-10 N不锈钢沉积态组织由沿沉积增高方... 利用激光熔化沉积技术制备核电级Z2CN19-10 N奥氏体不锈钢板,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技术,对沉积态及热处理态组织进行分析,测试沉积态及热处理态试样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激光熔化沉积Z2CN19-10 N不锈钢沉积态组织由沿沉积增高方向贯穿多层外延生长的柱状晶组成,柱状晶内包含多个细长整齐排列的树枝晶,奥氏体基体上分布着大量沿沉积增高方向排列的残余铁素体;固溶处理后残余铁素体消除,奥氏体基体上析出大量碳化物。Z2CN19-10N奥氏体不锈钢沉积态组织具有良好的室温拉伸性能,抗拉强度达539 MPa,屈服强度264 MPa,延伸率54%,达到锻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2cn19-10N不锈钢 激光熔化沉积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下载PDF
两个含2-巯基吡啶-1-氧Au(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能(英文)
14
作者 苑壮东 周芳霞 +1 位作者 张慧苹 岳呈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3-1288,共6页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2个含2-巯基吡啶-1-氧(mpo)的Au(Ⅰ)配合物:(ph3P)Au(mpo)(1)和[Au(mpo)2][Na(H2O)4].H2O(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与元素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而配合物2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2个含2-巯基吡啶-1-氧(mpo)的Au(Ⅰ)配合物:(ph3P)Au(mpo)(1)和[Au(mpo)2][Na(H2O)4].H2O(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与元素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而配合物2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a。配合物1的结构为零维的(ph3P)Au(mpo),而配合物2的结构是Au(mpo)2单元与一维Na(H2O)4带以及游离水分子通过氢键连结而成的三维结构。荧光测试表明,化合物2在300 nm紫外光激发下可以发射较强的蓝光(423.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巯基吡啶-1- au髣配合物 荧光
下载PDF
Au(Ru)-SiO_2纳米-微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精细结构研究
15
作者 马希骋 蔡元华 +2 位作者 伦宁 温树林 豆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3-797,共5页
在制备出高性能的Au(Ru) SiO2 纳米 微米复合粒子的基础上 ,使用高分辨透射电镜、电子探针和X 射线衍射等现代手段 ,研究了该复合粒子的精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纳米 微米复合粒子在结构上呈现类似天体星云式的多层次结构 ... 在制备出高性能的Au(Ru) SiO2 纳米 微米复合粒子的基础上 ,使用高分辨透射电镜、电子探针和X 射线衍射等现代手段 ,研究了该复合粒子的精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纳米 微米复合粒子在结构上呈现类似天体星云式的多层次结构 ,可区分为三级 ,其中一级结构是在微米尺度上 ,该层次上的SiO2 微粒是整个复合粒子的承载骨架 ,其粒度均匀 ,分散性好 ,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其所包含的功能金、钌纳米粒子的团聚问题 ;二级结构是在纳米尺度上 ,观察发现 ,金、钌纳米粒子相对均匀地镶嵌在第一结构层次的SiO2 微粒中 ,它们是整个材料的性能载体 ,对材料性能起决定作用 ,研究指出进一步适度降低第一层次的SiO2 微粒的粒径有望进一步降低甚至消除其中金、钌纳米粒子间的团聚 ;三级结构为金、钌纳米晶粒的高分辨晶格像 ,表明纳米晶表面原子点阵存在畸变。研究还指出 ,在该纳米 微米复合粒子中 ,金属金、钌的纳米粒子是以机械混合形式存在 ,不形成合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Ru)-SiO2纳米-微米复合粒子 精细结构
下载PDF
γ-Al_2O_3负载Au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CO氧化反应研究
16
作者 阎松 段林海 +1 位作者 孟秀红 赵威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3年第5期393-396,共4页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出不同Au负载量的系列Au-γ-Al2O3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实验室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其催化CO氧化反应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Au负载量小于3%时,Au可很好地分...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出不同Au负载量的系列Au-γ-Al2O3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实验室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其催化CO氧化反应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Au负载量小于3%时,Au可很好地分散在载体表面,随着其负载量的增大,Au粒子会发生聚集;沉积-沉淀反应时反应液的最佳pH值为8.0;在一定范围内增加Au负载量,可使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显著增强,但当该值大于3%后,反而会对催化活性不利;水蒸气对失活Au-γ-Al2O3催化剂有明显的再生作用,再生后催化剂的活性基本得到恢复,可使CO氧化反应O2转化率大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氧化反应 催化氧化反应 γ-Al2O3载体 au负载 沉积-沉淀法 催化活性 催化剂再生
下载PDF
{[K(18-C-6)][K(H_2O)_2]}[Cd(CN)_4]的合成与结构分析
17
作者 何国芳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16-718,共3页
合成了配合物 { [K(18- C- 6 ) ][K(H2 O) 2 ]} [Cd(CN) 4 ](1)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 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分析。配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 P2 (1) / n。晶体学数据 :a=0 .936 5 3(18) nm,b=1.6 178(3) nm,c=1.74 81(3) nm... 合成了配合物 { [K(18- C- 6 ) ][K(H2 O) 2 ]} [Cd(CN) 4 ](1)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 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分析。配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 P2 (1) / n。晶体学数据 :a=0 .936 5 3(18) nm,b=1.6 178(3) nm,c=1.74 81(3) nm,β=91.332 (3)°,V=2 .6 479(9) nm3 ,Z=4 ,Dcalcd=1.4 5 3g/ cm3 ,F(0 0 0 ) =12 0 8,R1=0 .0 317,w R2 =0 .0 5 6 7。配合物中 [K(18- C- 6 ) ],[K(H2 O) 2 ]和 [Cd(CN) 4 ]基团通过 K N键和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18-C-6)][K(H2O)2]}[Cd(cn)4] 合成 结构分析 18--6 镉配合物
下载PDF
Au-Ru/TiO_2催化硝基苯和苯甲醛一锅法合成N-苄基苯胺 被引量:1
18
作者 时洪涛 刘迎新 《工业催化》 CAS 2012年第8期60-64,共5页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出一系列Au-Ru/TiO2双金属催化剂,用于硝基苯与苯甲醛一锅法加氢反应合成N-苄基苯胺。考察了Ru负载量对Au-Ru/TiO2加氢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u和Ru产生协同作用...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出一系列Au-Ru/TiO2双金属催化剂,用于硝基苯与苯甲醛一锅法加氢反应合成N-苄基苯胺。考察了Ru负载量对Au-Ru/TiO2加氢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u和Ru产生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加氢作用。负载Ru质量分数为1.5%的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加氢活性和N-苄基苯胺选择性。优化的N-苄基苯胺合成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占硝基苯质量的15%,溶剂为甲苯,氢压1.1 MPa,反应温度80℃。此条件下,硝基苯转化率100%,N-苄基苯胺选择性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au—Ru/TiO2 硝基苯 苯甲醛加氢 沉积-沉淀法 N-苄基苯胺
下载PDF
Au/ZnO催化5-羟甲基糠醛的氧化反应研究
19
作者 张家鸿 姜明秀 +1 位作者 张巧 杨光星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4期4-6,共3页
生物质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且可以被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和液体燃料,受到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其中,5-羟甲基糠醛(HMF)作为生物质原料与高附加值化学品之间的重要桥梁,被美国能源部认定为十二大高值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之一,... 生物质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且可以被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和液体燃料,受到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其中,5-羟甲基糠醛(HMF)作为生物质原料与高附加值化学品之间的重要桥梁,被美国能源部认定为十二大高值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之一,其催化转化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合成不同尺寸的ZnO催化剂载体,并在其表面负载金属Au,得到了不同尺寸的Au/ZnO催化剂。利用XRD和TEM等表征方法,对制备的Au/ZnO系列催化剂进行了物性分析,并评价其对HMF催化氧化反应中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ZnO载体尺寸大小、Na2CO3浓度和HMF的浓度等因素均能够影响HMF的氧化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5-羟甲基糠醛 5-羟甲基-2-呋喃甲酸 au/ZNO
下载PDF
4-氨基-1,2,4-三氮唑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对Au(Ⅲ)的吸附机理
20
作者 梁育林 魏向军 +3 位作者 庞利娟 曾建荣 金婵 李燕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5-22,共8页
利用预辐射接枝技术将4-氨基-1,2,4-三氮唑(ATZ)引入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上,制备成4-氨基-1,2,4-三氮唑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g(-GMA-ATZ))。探讨溶液初始pH对UHMWPE-g(-GMA-ATZ)纤维吸附Au(III)的影响和ATZ改性U... 利用预辐射接枝技术将4-氨基-1,2,4-三氮唑(ATZ)引入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上,制备成4-氨基-1,2,4-三氮唑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g(-GMA-ATZ))。探讨溶液初始pH对UHMWPE-g(-GMA-ATZ)纤维吸附Au(III)的影响和ATZ改性UHMWPE纤维对Au(III)的吸附机理。研究表明,在Au(III)质量浓度为50 mg/L、吸附剂为2 g/L的条件下,当溶液pH=2.0时,Au(III)的吸附效率达到了98.7%;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结果显示金元素主要以金单质颗粒存在于纤维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发现吸附Au(III)后亚氨基团(−NH−)消失,羧基产生。综合得到UHMWPE-g(-GMA-ATZ)纤维对Au(III)的吸附机理是基于Au(III)与纤维上的−N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伴随着羧基的生成,同时Au(III)被还原为Au(0)。该功能纤维开辟出一种简单高效的从废水中回收贵金属元素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1 2 4-三氮唑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au(III) 吸附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