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atment of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with bisdemethoxycurcumin 被引量:4
1
作者 Yun-Qian Chang Gui-Juan Zhou +7 位作者 Hong-Mei Wen Duan-Qun He Chen-Lin Xu Ya-Rui Chen Yi-Hui Li Shuang-Xi Chen Zi-Jian Xiao Ming Xi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16-421,共6页
Radiation therapy is considered the most effective non-surgical treatment for brain tumors.However,there are no available treatments for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Bisdemethoxycurcumin(BDMC)is a demethoxy derivati... Radiation therapy is considered the most effective non-surgical treatment for brain tumors.However,there are no available treatments for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Bisdemethoxycurcumin(BDMC)is a demethoxy derivative of curcumin that has anti-proliferative,anti-inflammatory,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To determine whether BDMC has the potential to treat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in this study,we established a rat model of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by administe ring a single 30-Gy vertical dose of irradiation to the whole brain,follow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500μL of a 100 mg/kg BDMC solution every day for 5 successive weeks.Our res ults showed that BDMC increased the body weight of rats with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improved lea rning and memory,attenuated brain edema,inhibited astrocyte activation,and reduced oxidative stress.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DMC protects against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ROCYTES BISDEMETHOXYCURCUMIN brain edema brain tumor CURCUMIN learning and memory neuronal injury oxidative stress radiation therapy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下载PDF
Acute effects of human protein S administrat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mice 被引量:1
2
作者 Xiaowei Wang Jing Tong +4 位作者 Xiaodi Han Xiaoming Qi Jun Zhang Erxi Wu Jason H.Hu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2073-2081,共9页
Despite years of effort,no effective acute phase treatment has been discovered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One impediment to successful drug development is entangled secondary injury pathways.Here we show that protein ... Despite years of effort,no effective acute phase treatment has been discovered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One impediment to successful drug development is entangled secondary injury pathways.Here we show that protein S,a natural multifunctional protein that regulates coagulation,inflammation,and apoptosis,is able to reduce the extent of multiple secondary injuries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and therefore improve prognosis.Mice subjected to 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 were treated acutely(10–15 minutes post-injury)with a single dose of either protein S(1 mg/kg)or vehicle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via intravenous injection.At 24 hours post-injury,compared to the non-treated group,the protein S treated group showed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f edema and fine motor coordination,as well as mitigation of progressive tissue loss.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 targeting caspase-3,B-cell lymphoma 2(Bcl-2)along with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assay revealed that apoptosis was suppressed in treated animals.Immunohistochemistry targeting CD11 b showed limited leukocyte infiltration in the protein S-treated group.Moreover,protein S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ipsilesional expression of aquaporin-4,which may b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its function in reducing edema.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mmediate intravenous protein S treatment after 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 is beneficial to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rognosis.Animal Use Protocols(AUPs)were approved by the University Committee on Animal Resources(UCAR)of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approval No.UCAR-2008-102 R)on November 12,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tosis AQUAPORIN-4 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 edema inflammation protein S TBI therapy TRAUMATIC brain injury
下载PDF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3
作者 Seidu A. Richard Wu Min +1 位作者 Zhaoliang Su Huaxi Xu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7年第2期50-61,共12页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is a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worldwide. We identify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 as a novel causative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cerebral oedema, mediating coagulati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is a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worldwide. We identify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 as a novel causative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cerebral oedema, mediating coagulation, preventing secondary brain damage as well as serving as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to limit secondary neurological injury after TBI. As a prototypical danger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 HMGB1 is released from necrotic neurons via a NR2B-mediated mechanism during TBI. The secretion of HMGB1 requires severe injury and tissue hypoperfusion, and is associated with posttraumatic coagulation abnormalities, activation of complement and sever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HMGB1 is clinically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in patients and functionally promoted cerebral edema after TBI.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HMGB1 is mediated at least in part between activation of microglial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 and the subsequent expression of the astrocytic water channel aquaporin-4 (AQP4). Anti-HMGB1mAb remarkably inhibited fluid percussion-induced brain edema by inhibiting HMGB1 translocation, protection of blood-brain barrier (BBB) integrity, sup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molecule expression and improvement of motor function. Our review demonstrates the pathological role of HMGB1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therapeutic valve of HMGB1 in patients with T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 TBI BIOMARKER brain edema COAGULATION Anti-HMGB1 therapy
下载PDF
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53
4
作者 刘亚敏 夏鑫华 +3 位作者 赵光锋 彭胜权 徐秋英 沈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麝香组(剂量为1 mg.kg-.1d-1)、冰片组(剂量为3 mg.kg-.1d-1)、麝... 【目的】观察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麝香组(剂量为1 mg.kg-.1d-1)、冰片组(剂量为3 mg.kg-.1d-1)、麝香配伍冰片组、尼莫地平组(剂量为12 mg.kg-.1d-1);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干湿质量法观察脑含水量的变化,通过收集透出脑血管外的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来示踪BBB的变化。【结果】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脑含水量及脑皮质EB含量显著性增加(P<0.01),血脑屏障遭到破坏;麝香配伍冰片组脑含水量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且麝香配伍冰片组及冰片组脑皮质EB含量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麝香配伍冰片可有效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对血脑屏障结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中药疗法 麝香/药理学 冰片/药理学 中药配伍 血脑屏障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不同药物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贾旺 于春江 +3 位作者 王凤梅 陈菲 曹文军 陈瑞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16-219,共4页
为研究临床常用的甘露醇和速尿对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 ,因改良Feeney自由落体装置致大鼠创伤性脑水肿 ,分别用不同剂量的甘露醇、速尿及 2药合用进行治疗。通过对血 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观察、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及光镜、电镜下的病... 为研究临床常用的甘露醇和速尿对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 ,因改良Feeney自由落体装置致大鼠创伤性脑水肿 ,分别用不同剂量的甘露醇、速尿及 2药合用进行治疗。通过对血 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观察、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及光镜、电镜下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判定各治疗组的疗效。结果 :大剂量甘露醇治疗组的脑水肿蓝染面积和脑组织含水量下降最明显 ,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脑组织损伤最轻 ,但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 ,其治疗效果反而下降 ;小剂量甘露醇和速尿合用组的脱水作用虽不如大剂量甘露醇组强 ,但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 ,其治疗效果并未明显下降。结果提示 :甘露醇对于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效果最佳 ,使用甘露醇 5~ 6次后应使用小剂量甘露醇 +速尿治疗 ,单独应用速尿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脑水肿 治疗 药物疗法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薏苡仁对颅脑创伤性脑水肿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苗笑梅 程世翔 +2 位作者 孙洪涛 王景景 涂悦 《天津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573-576,共4页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和中药薏苡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两者单独应用也取得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但对于他们联合应用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效果的研究报道少之又少。文章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颅脑创伤性昏迷患者...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和中药薏苡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两者单独应用也取得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但对于他们联合应用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效果的研究报道少之又少。文章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颅脑创伤性昏迷患者的醒脑开窍作用和通过调节氢离子(H^+)、钾离子(K^+)、钠离子(Na^+)、钙离子(Ca^(2+))等离子而达到减轻脑水肿及神经保护作用的中西医理论依据,并且阐述了薏苡仁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研究进展,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颅脑创伤性脑水肿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十二井穴 刺络放血 薏苡仁 脑水肿
下载PDF
加味四逆散对心理应激损伤大鼠海马n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文竹 严灿 +1 位作者 徐志伟 吴丽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11-413,429,共4页
【目的】观察调肝治法方药——加味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 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施加任何刺激)、模型组(给予21 d的随机应激刺激)、加味四逆散组(每次... 【目的】观察调肝治法方药——加味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 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施加任何刺激)、模型组(给予21 d的随机应激刺激)、加味四逆散组(每次刺激前1 h灌胃中药1次,剂量为3.38 g/只)。正常组及模型组每次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NOS表达。【结果】3组大鼠海马的CA3区锥体细胞均有nNOS表达,而模型组表达的强度显著高于正常组,其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累积分显著性增多(P<0.01);加味四逆散可显著性降低大鼠海马nNOS表达,减少其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累积分(P<0.01)。【结论】加味四逆散改善慢性心理应激的作用与其能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nNOS的高表达,从而避免NO升高损害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四逆散/药理学 慢性心理应激/中药疗法 脑/酶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易旭 矫树生 +6 位作者 刘承春 张志宏 吴娅 李小树 梁春荣 张猛 王延江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85-1587,1591,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像学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32例,16例患者进行溶栓和(或)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通治疗(再通组),16例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非...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像学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32例,16例患者进行溶栓和(或)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通治疗(再通组),16例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非再通组),对比分析其发病时及第3、7天的头颅影像学变化差异。结果在发病后第3天再通组患者侧脑室受压程度比例、中线移位程度均重于非再通组[0.50±0.11 vs.0.58±0.10,0.57(0.18,0.83)vs.0.22(0,0.57)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后第7天再通组患者侧脑室受压程度比例、中线移位程度均轻于非再通组[0.80±0.11 vs.0.55±0.12,0(0,0.13)vs.0.46(0,0.88)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虽是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其加重了早期的脑水肿,应该重视介入治疗所导致的C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水肿
下载PDF
冰片与川芎配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黄萍 吴清和 +4 位作者 荣向路 雷娓娓 贝美莲 韩坚 吴玲霓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 ,造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冰片与川芎配伍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含水量、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冰片与川芎配伍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含水量 ;明显减轻细胞间质水肿和神经细胞的损伤 ... 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 ,造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冰片与川芎配伍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含水量、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冰片与川芎配伍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含水量 ;明显减轻细胞间质水肿和神经细胞的损伤 ;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组织超微结构的破坏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冰片与川芎配伍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基膜的完整性 ,改善微循环 ,减轻脑水肿程度 ,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冰片与川芎配伍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川芎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脏腑别通理论的源流和机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31
10
作者 王旭 吴爱华 刘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27-429,共3页
回顾《医学入门》及其之后关于脏腑别通理论的文献记载,探讨关于其机理的不同学说,认为三阴三阳开阖枢学说为其理论基础。指出脏腑别通理论从多方面拓展了藏象学说中脏与腑之间的联系,具有理论和临床上的现实意义,突出表现为脏腑别通理... 回顾《医学入门》及其之后关于脏腑别通理论的文献记载,探讨关于其机理的不同学说,认为三阴三阳开阖枢学说为其理论基础。指出脏腑别通理论从多方面拓展了藏象学说中脏与腑之间的联系,具有理论和临床上的现实意义,突出表现为脏腑别通理论在针灸腧穴学上的应用,为腧穴学提出了一种新的配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经络关系 脏腑别通 开阖补泻 配穴方法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谭文聪 张少欢 +1 位作者 彭丹婷 周诚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2,338,共5页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复方胶囊与原方汤剂保护和修复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的作用,并从抗氧化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原方汤剂组(剂量为10 g.kg-1.d-1),复方胶囊高...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复方胶囊与原方汤剂保护和修复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的作用,并从抗氧化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原方汤剂组(剂量为10 g.kg-1.d-1),复方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7.56、3.78、1.89 g.kg-1.d-1);采用4血管闭塞法复制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补阳还五汤复方胶囊和原方汤剂对海马CA1区病理形态结构的修复程度,并对血清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原方汤剂组及复方胶囊各剂量组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病理形态变化均有康复改善作用,且复方胶囊中剂量组作用最为显著;在血清和脑组织中,原方汤剂组及复方胶囊组均可使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且以复方胶囊中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原方汤剂组及复方胶囊各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脑组织含水量(P<0.01),其中复方胶囊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结论】补阳还五汤原方汤剂及复方胶囊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但复方胶囊疗效更为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药理学 脑缺血/中药疗法 脑/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脑醒喷鼻剂对缺血性脑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开清 陈宏珪 李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脑醒喷鼻剂(主要由川芎、石菖蒲等中药组成)对缺血性脑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脑醒喷鼻剂高、中、低剂量组,尼莫通注射液组,溶媒喷鼻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左大脑中动脉(LMCA)线栓法复制脑缺... [目的]探讨脑醒喷鼻剂(主要由川芎、石菖蒲等中药组成)对缺血性脑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脑醒喷鼻剂高、中、低剂量组,尼莫通注射液组,溶媒喷鼻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左大脑中动脉(LMCA)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脑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性。[结果]脑醒喷鼻剂能降低MDA、TNF-α、IL-1β含量,增强SOD、GSH-Px、NOS的活性(P<0.05或P<0.01)。[结论]脑醒喷鼻剂通过促进自由基清除、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增加保护性一氧化氮(NO)合成,从而减轻自由基损伤、抑制局部炎症反应、改善脑血流灌注,对缺血性脑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中药疗法 脑醒喷鼻剂/治疗应用 脑细胞/损伤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巴戟素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朝凤 谭宝璇 +3 位作者 陈洁文 李小英 林锐珊 林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15-217,共3页
巴戟素是从中药巴戟天中提取的一种糖甙类单体物。本实验采用生化检测和放射性核素示踪法 ,探讨巴戟素对缺血 /缺氧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 :巴戟素可提高急性脑缺血衰老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 巴戟素是从中药巴戟天中提取的一种糖甙类单体物。本实验采用生化检测和放射性核素示踪法 ,探讨巴戟素对缺血 /缺氧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 :巴戟素可提高急性脑缺血衰老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 -Px)活性 (P <0 .0 1) ,减少过氧化脂质 (LPO)含量 (P<0 .0 5) ;能增加老龄小鼠脑组织葡萄糖含量 (P <0 .0 1) ;但对急性脑缺血衰老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 (NO)含量无明显影响 (P >0 .0 5)。提示巴戟素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与抗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及改善脑组织葡萄糖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素 药理学 急性缺血性脑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重症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唐玲 胡长林 +1 位作者 曾远明 余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重症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方法:对42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连续7天的TCD检测,20例正常人TCD检测数据作为正常组。结果: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速度减慢。血管阻力参数值(Pl、Rl)增大,病程的3~5天各... 目的:动态观察重症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方法:对42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连续7天的TCD检测,20例正常人TCD检测数据作为正常组。结果: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速度减慢。血管阻力参数值(Pl、Rl)增大,病程的3~5天各指标变化达高峰。结论:根据脑血流动力学的特征性改变,表明重症脑梗死在病程早期就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水肿发生,进展迅速,多在病程的3—5天达高峰:TCD用于床旁连续监测,可通过动态观察TCD参数变化,评价颅内压变化、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水肿 tcd
下载PDF
脑脉通口服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迎春 邵念方 刘兆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68-271,共4页
脑脉通口服液( 由制大黄、水蛭、川芎、三七、瓜蒌、石菖蒲、枳实、川朴、葛根等组成) 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有效制剂。为探讨其药理学机制, 观察了不同剂量组脑脉通口服液对结扎大鼠双颈总动脉造成的... 脑脉通口服液( 由制大黄、水蛭、川芎、三七、瓜蒌、石菖蒲、枳实、川朴、葛根等组成) 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有效制剂。为探讨其药理学机制, 观察了不同剂量组脑脉通口服液对结扎大鼠双颈总动脉造成的不完全性脑缺血实验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脑脉通可以减轻大鼠脑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轻脑水肿( P<0 .05 或P< 0 .01) ; 延长断头小鼠脑功能维持时间( P< 0 .05 或P< 0.01 ) ; 对二磷酸腺苷(ADP) 诱发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及血栓性死亡呈拮抗作用( P< 0.05 或P< 0.0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通口服液 中风 大黄 中医药疗法 脑缺血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脑部疾患晚发灶周水肿原因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汉超 徐梓榕 +4 位作者 孔祥泉 郑金龙 肖学宏 冯阳宁 冯丽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后晚发灶周水肿的原因,从而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伽玛刀治疗后不同程度晚发灶周水肿患者22例,临床资料齐全及影像资料完整,其中转移瘤2例,胶质瘤7例,脑膜瘤5例,血管畸形7例,帕金森...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后晚发灶周水肿的原因,从而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伽玛刀治疗后不同程度晚发灶周水肿患者22例,临床资料齐全及影像资料完整,其中转移瘤2例,胶质瘤7例,脑膜瘤5例,血管畸形7例,帕金森氏病1例(其中4例为院外作伽玛刀治疗),3例用了MRA复查(院外),全部病例术前MRI图像上均无明显水肿。于治疗后2~12个月行MRI复查。灶周水肿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结果:轻度水肿5例,其中胶质瘤4例,转移瘤1例;中度水肿8例,其中血管畸形4例,胶质瘤3例,转移瘤1例;重度水肿9例,其中脑膜瘤5例,血管瘤3例,帕金森氏病1例。结论:产生灶周水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病灶大小及照射剂量似有一定关系。笔者根据一些特定部位及血管畸形治疗后易发生水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治疗 脑水肿 脑疾病 放射疗法
下载PDF
脑醒喷鼻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荣 吴伟 +3 位作者 陈宏珪 黄衍寿 雷娓娓 刘煜德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脑醒喷鼻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脑醒喷鼻剂高剂量组(高剂组)、脑醒喷鼻剂中剂量组(中剂组)、脑醒喷鼻剂低剂量组(低剂组)、尼莫通腹腔注射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喷... 目的研究脑醒喷鼻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脑醒喷鼻剂高剂量组(高剂组)、脑醒喷鼻剂中剂量组(中剂组)、脑醒喷鼻剂低剂量组(低剂组)、尼莫通腹腔注射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喷鼻剂组(NS组)、假手术组(正常组),给药3d后,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建立左大脑中动脉栓塞(L-MCAO)模型,缺血1h再灌注24h后,取左额叶皮层脑组织作电镜观察。结果脑醒喷鼻剂高、中剂组的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毛细血管等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明显低于NS组,其中以高剂组损伤最轻,与尼莫通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从组织形态学角度证实,脑醒喷鼻剂能减轻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组织的损伤,对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醒喷鼻剂 药理学 超微结构 脑缺血 中药疗法 鼻投药 疾病模型
下载PDF
补气开窍法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能力和β-淀粉样肽42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邓敏贞 黄丽平 +4 位作者 宁百乐 朱彩霞 王南卜 张芹欣 方永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35-241,共7页
【目的】探讨补气开窍法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能力和β-淀粉样肽42(Aβ42)的影响及其自噬机制。【方法】将56只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雌雄各半,每组14只,即模型组、人参总皂苷组(剂量为75 mg/kg)、石菖蒲挥发油组(剂量为... 【目的】探讨补气开窍法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能力和β-淀粉样肽42(Aβ42)的影响及其自噬机制。【方法】将56只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雌雄各半,每组14只,即模型组、人参总皂苷组(剂量为75 mg/kg)、石菖蒲挥发油组(剂量为15 mg/kg)、补气开窍方组(剂量为石菖蒲挥发油15 mg/kg+人参总皂苷75 mg/kg)。另设正常组,C57BL/6品系的正常小鼠14只,雌雄各半。各组灌胃给药,模型组和正常组用等体积的蒸馏水代替,给药30 d。末次给药结束1 h后,先将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再麻醉各组小鼠,其中4只灌注固定后的全脑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β42,其余小鼠在冰上迅速取出海马用于检测Aβ42,流式细胞术检测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p-m TOR)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水迷宫实验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Aβ42含量和Beclin-1表达显著增加(P<0.01),p-m TOR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人参总皂苷组、石菖蒲挥发油组比较,补气开窍方组的水迷宫实验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Aβ42含量显著减少(P<0.05),此外,与模型组比较,补气开窍方组的p-m TOR表达显著增加(P<0.05),Beclin-1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人参总皂苷联合石菖蒲挥发油具有改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认知能力,减少Aβ42表达和调节自噬作用,且优于单独使用人参总皂苷组或石菖蒲挥发油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苷 石菖蒲挥发油 阿尔兹海默病/中药疗法 自噬 脑/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低氧诱导因子-1α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牛磊 宫洪涛 +2 位作者 马云枝 王黎 任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24-626,630,67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复方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VD大鼠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力苏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复方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VD大鼠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力苏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1.25 g.kg-1.d-1),喜得镇组(剂量为0.6 mg.kg-1.d-1);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V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法检测VD大鼠学习、记忆改善状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IF-1α阳性细胞数。【结果】脑力苏高、低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P<0.01),海马HIF-1α阳性细胞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脑力苏胶囊治疗VD的作用与其能降低海马HIF-1α表达,提高缺血脑组织细胞内氧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力苏胶囊/药理学 血管性痴呆/中药疗法 脑缺血/中药疗法 脑/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步长脑心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凤英 乔若飞 +3 位作者 韩卢丽 焦瑞娜 黄良国 蒋国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4,115,共5页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治疗组,再分为12 h和24 h 2个亚组,治疗组给予步长脑心通灌胃(剂量为0.45 g.kg-1.d-1);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治疗组,再分为12 h和24 h 2个亚组,治疗组给予步长脑心通灌胃(剂量为0.45 g.kg-1.d-1);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iNOS、eNOS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光密度值,光镜下分析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iNOS表达显著降低(P<0.05),eNOS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NOS表达、增强eNOS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中药疗法 步长脑心通/药理学 一氧化氮合酶 脑/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