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laterally-spreading tumor in a colonic interposition treated by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Hideaki Bando Hiroaki Ikematsu +8 位作者 Kuang-I Fu Yasuhiro Oono Takashi Kojima Keiko Minashi Tomonori Yano Takahisa Matsuda Yutaka Saito Kazuhiro Kaneko Atsushi Ohts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92-394,共3页
Herein we describe an early colonic carcinoma which developed in a colonic interposition 14 years after surgery for esophageal cancer, which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An 80-ye... Herein we describe an early colonic carcinoma which developed in a colonic interposition 14 years after surgery for esophageal cancer, which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An 80-year-old man underwent colonic interposition between the upper esophagus and stomach after surgery for an early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1994. He received a surveillance endoscopy, and a laterally-spreading tumor of granular type, approximately 20 mm in size, was identified in the colonic interposition. An endoscopic biopsy revealed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histologically, however, we diagnosed the lesion as an intramucosal carcinoma based on the endoscopic findings. The lesion was safely and completely removed en bloc by ESD using a bipolar knife. Histologically, the lesion was an intramucosal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in a tubular ade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nic interposition Early colonic carc inoma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下载PDF
肺低分化鳞癌:CT表现特点及术前CT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遥 叶枫 +3 位作者 宋颖 姚雪松 吴宁 林冬梅 《癌症进展》 2009年第1期73-81,共9页
目的探讨CT影像表现特征及术前CT检查在肺低分化鳞癌T及N分期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5月~2006年5月共有179例肺低分化鳞癌患者在我院进行了CT扫描检查(其中132例患者接受了肺叶切除术)。其中行CT增强扫描者142例,行CT平扫37例。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CT影像表现特征及术前CT检查在肺低分化鳞癌T及N分期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5月~2006年5月共有179例肺低分化鳞癌患者在我院进行了CT扫描检查(其中132例患者接受了肺叶切除术)。其中行CT增强扫描者142例,行CT平扫37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由2位科放射科医师共同对所有患者的CT扫描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分期(包括原发肿瘤及淋巴结病变),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所有179例肺低分化鳞癌患者,中央型病变53.6%(96例),周围型病变46.4%(83例)。96例中央型病变患者中,CT影像学表现为肺门肿块者94例,腔内型病变者2例,出现空洞者5例,伴随阻塞性改变者69例。83例周围型病变患者中,最大径范围1.5~12cm,82例为实性病变,1例为部分实性病变;其中48例(58.0%)患者的病灶直径>4cm,伴空洞病变表现的患者12例(14.0%)。直径≤3cm的病灶占周围型病变的21例(25.3%),中心可出现坏死(12例)及空洞(2例),可见广泛淋巴结肿大(3例)。术前CT对原发肿瘤及淋巴结分期(cTN)与术后病理对原发肿瘤及淋巴结分期(pTN)一致者46.2%(61例),cTN与pTN不一致者53.8%(71例)。CT对原发肿瘤(T分期)评估准确者78.8%(104例),不准确者21.2%(28例),其中低估12.1%(16例),高估9.1%(12例)。CT对淋巴结病变(N分期)评估准确者56.8% (75例),不准确者43.2%(57例),其中低估18.2%(24例),高估25.0%(33例)。结论肺低分化鳞癌多为典型鳞癌的CT表现。病灶直径≤3cm的周围型低分化肺鳞癌可发生坏死及纵隔广泛淋巴结转移。直径<1cm的纵隔淋巴结可转移,而良性淋巴结肿大亦较常见。尽管CT在低分化鳞癌分期上价值有限,但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低分化鳞癌 CT
下载PDF
良恶性乳腺结节钼靶X线与彩超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时季成 王世华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1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结节钼靶X线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影像特征。方法随机选择经钼靶X线与CDUS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恶性乳腺结节直径≤2.0cm120例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中,良性结节40例,其病灶在X线片上多呈边缘光...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结节钼靶X线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影像特征。方法随机选择经钼靶X线与CDUS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恶性乳腺结节直径≤2.0cm120例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中,良性结节40例,其病灶在X线片上多呈边缘光滑的圆形或条片状;CDUS可探及包膜回声,多表现为低、中较均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20例,可探及血流信号其中80例血流丰富。恶性结节80例血流丰富。恶性结节80例均为乳腺癌,在钼靶X线片上其病灶多数呈圆形或不规则形,70%边缘毛糙或有分叶,部分病灶内或周围可见细微钙化;CDFI示80例均探及血流信号且有70%病灶血流丰富。结论只要依据乳腺结节在钼靶X线片和CDUS的影像特征,就可以对良性与恶性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乳腺结节 乳腺癌 钼靶X线摄影术 彩色多普勒
下载PDF
黏蛋白1和midkine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4
作者 武昕 郭科军 +2 位作者 李曼 白枫 辛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8-449,453,共3页
目的 :探讨黏蛋白 1(MUC1)和midkine(MK)在外阴上皮内瘤变 (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 (V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5 0例VSCC ,2 5例VIN ,10例正常外阴表皮进行研究 ,同时将MUC1和MK表达与外阴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黏蛋白 1(MUC1)和midkine(MK)在外阴上皮内瘤变 (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 (V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5 0例VSCC ,2 5例VIN ,10例正常外阴表皮进行研究 ,同时将MUC1和MK表达与外阴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 :VSCC中MUC1蛋白表达及阳性细胞率高于VINⅢ (P <0 .0 5 ) ,VINⅠ ,Ⅱ和正常表皮无表达 ;MUC1阳性细胞率在高、中、低分化VSCC中差异显著 (P <0 .0 5 )。VSCC中MK蛋白表达及阳性细胞率高于VINⅢ (P <0 .0 5 ) ,VINⅠ ,Ⅱ和正常表皮中无表达 ;MK更强表达于分化型 (高分化和中分化 )的VSCC中 ,与未分化 (低分化 )的VSCC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MUC1表达可作为VSCC一种有效的肿瘤标志物。MUC1和MK与外阴肿瘤细胞分化有关 ,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 ,MUC1表达增加 ,MK表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 MIDKINE 外阴鳞状细胞癌 外阴上皮内瘤变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川芎嗪注射液对食管癌化疗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卞志远 琚勤昌 李金枝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11-312,共2页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食管癌化疗的增效作用。方法 川芎嗪注射液应用于化疗方案中 ,在随机条件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应用对化疗确有增效作用 ,治疗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 (CR +PR)52 % ,对照组完全缓解和部...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食管癌化疗的增效作用。方法 川芎嗪注射液应用于化疗方案中 ,在随机条件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应用对化疗确有增效作用 ,治疗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 (CR +PR)52 % ,对照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 (CR +PR) 30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川芎嗪注射液 食管癌 化学治疗增效作用
下载PDF
上皮型钙粘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苏志红 杨凤云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E c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1995年 2月~ 1999年 4月从未接受过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其他特殊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标本 6 0例 ,其中经手术切除的Ⅰ~Ⅱ期宫颈癌标本 37例 ,Ⅲ~Ⅳ期... 目的 探讨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E c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1995年 2月~ 1999年 4月从未接受过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其他特殊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标本 6 0例 ,其中经手术切除的Ⅰ~Ⅱ期宫颈癌标本 37例 ,Ⅲ~Ⅳ期宫颈癌活检标本 2 3例。同期选取正常宫颈上皮组织标本10例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标本 1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各组织标本E cd的表达。结果随着由正常宫颈组织向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乃至宫颈癌的逐步发展 ,E cd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弱 ,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其在宫颈癌病理学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癌细胞分化越差 ,E cd的阳性表达率越低 ;E cd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降低 (P <0 0 5) ;此外E cd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有关 ,Ⅰ~Ⅱ期宫颈癌中E cd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Ⅲ~Ⅳ期者(P <0 0 5)。结论 E cd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型钙粘附蛋白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清PIVKA-Ⅱ与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侯帅 欧阳锡武 +4 位作者 李荣华 傅蕾 符小玉 郑宜翔 彭仕芳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28-134,167,共8页
为探究血清PIVKA-Ⅱ与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优劣性,对237例患者的血清PIVKA-Ⅱ与AFP进行检测,其中乙肝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115例、乙肝携带者(asymptomatic carrier, As C) 55例、... 为探究血清PIVKA-Ⅱ与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优劣性,对237例患者的血清PIVKA-Ⅱ与AFP进行检测,其中乙肝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115例、乙肝携带者(asymptomatic carrier, As C) 55例、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LC)患者47例、非肝癌肿瘤患者20例。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PIVKA-Ⅱ的中位表达量高于非肝癌组(包括As C组、LC组、非肝癌肿瘤组), P均小于0.05;使用AFP、PIVKA-Ⅱ和AFP+PIVKA-Ⅱ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分别为67.8%、81.7%和90.4%,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0.945和0.962, PIVKA-Ⅱ检测肝癌的cut-off值为32 m AU/m L。已有研究报道以40 m AU/m L为PIVKA-Ⅱ的cut-off值,本研究根据PIVKA-Ⅱ是否≥40 m AU/m L将HCC组分为PIVKA-Ⅱ≥40组、PIVKA-Ⅱ<40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毒载量、肿瘤分期、癌结节数目、肿块直径和是否抗病毒治疗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性指标,结果显示病毒载量[OR=1.150, 95%CI (1.022, 1.295), P=0.02]为PIVKA-Ⅱ检测肝癌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关分析表明PIVKA-Ⅱ与肝癌肿块直径呈正相关。此外, AFP、PIVKA-Ⅱ的cut-off值分组结果表明, PIVKA-Ⅱ≥32且AFP<20组的肝癌肿块直径大于PIVKA-Ⅱ<32且AFP≥20组(P=0.035)。因此, PIVKA-Ⅱ是优于AFP筛查肝细胞癌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其表达量与肿瘤肿块直径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AFP)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 诊断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乳腺黏液癌的超声诊断特征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小颖 关义满 +2 位作者 杨晓青 乃赓 夏雪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741-744,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超声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收集52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总结乳腺黏液癌超声图像特点及病理特点。结果:(1)52例患者中...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超声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收集52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总结乳腺黏液癌超声图像特点及病理特点。结果:(1)52例患者中单纯型乳腺黏液癌34例,混合型乳腺黏液癌18例。单纯型1例(3.23%),混合型6例(33.33%)发生淋巴结转移。单纯型乳腺黏液呈膨胀性生长,质地软,切面呈灰白色,见典型胶冻样,富光泽,镜下见黏液湖,黏液湖见断裂或吻合间质纤维分隔,核分裂少,细胞排列以小岛状排列为主,无脉管瘤栓;混合型黏液成分较单纯型增多,伴浸润性导管癌成分,细胞异性大,以巢状、腺管状为主;(2)52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常规超声检出29例(55.77%),其中单纯型乳腺黏液癌16例(47.06%),混合型乳腺黏液癌13例(72.22%);单纯型乳腺黏液癌在常规超声见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常呈椭圆形,瘤内无钙化,血流分级为0~1级,伴后方回声增强,均可见异常回声;混合型乳腺黏液癌见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形态不规则,瘤内见钙化,血流分级多为3级,伴后方回声衰减;(3)单纯型乳腺黏液癌SR、弹性评分均低于混合型乳腺黏液癌患者(P<0.05)。结论:乳腺黏液癌中单纯型在超声图上更易表现出良性影像学特点,混合型浸润程度则较单纯型高,更易呈现恶性特点,其组织硬度大,弹性评分高,且其超声特点与病理特征有其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黏液癌 超声弹性成像 诊断 病理
下载PDF
分型论治配合气功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153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范言磊 范宏宇 王天保 《河南中医》 2000年第3期35-36,共2页
共观察 1 5 3例 ,其中气滞血瘀型 30例 ,瘀毒伤阴型 5 2例 ,脾虚湿困型 34例 ,正气亏虚型 37例 ,分别采用辨证分型论治、辨证分型论治配合气功及全身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通过客观肿瘤的变化、治后生存期和治后体重的变化 ,显示分型论... 共观察 1 5 3例 ,其中气滞血瘀型 30例 ,瘀毒伤阴型 5 2例 ,脾虚湿困型 34例 ,正气亏虚型 37例 ,分别采用辨证分型论治、辨证分型论治配合气功及全身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通过客观肿瘤的变化、治后生存期和治后体重的变化 ,显示分型论治配合气功的治疗方法效果最好 ,认为此疗法是目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型论治 原发性肝癌 气功疗法
下载PDF
P^(73)基因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利华 毋桂花 王斌全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P73基因的表达与喉鳞癌LSCC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喉鳞癌组织和30例声带息肉中P73的表达。结果:P73阳性表达除2例定位于胞浆,1例定位于核膜外,其余均定位于细胞核。P73阳性表达率在喉癌组织和声带息肉中分别为:6... 目的:探讨P73基因的表达与喉鳞癌LSCC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喉鳞癌组织和30例声带息肉中P73的表达。结果:P73阳性表达除2例定位于胞浆,1例定位于核膜外,其余均定位于细胞核。P73阳性表达率在喉癌组织和声带息肉中分别为:66.7%(20/30),50.0%(15/30)(P>0.05),P73与喉鳞癌的临床分型、分期无相关性。结论:P73基因可能并非喉癌癌变过程中的靶基因,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不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73基因 喉鳞癌 相关性 免疫组织化学 抑癌基因
下载PDF
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caspase-3、p53基因表达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卢晓云 刘南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4-725,733,共3页
目的 研究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caspase 3、p5 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32例胃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caspase 3、p5 3基因的表达。结果  6 2 5 % (2 0例 )的胃癌组织表达... 目的 研究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caspase 3、p5 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32例胃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caspase 3、p5 3基因的表达。结果  6 2 5 % (2 0例 )的胃癌组织表达Survivin蛋白 ,而癌旁组织内无阳性表达。Survivin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关系。Caspase 3、p5 3蛋白与Survivin表达显著相关。结论 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选择性表达 ,提示该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aspase 3的失表达、p5 3的突变与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能在胃癌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组织 CASPASE-3 SURVIVIN表达 癌旁组织 相关性 P53基因表达 初步研究 标本 大小 分化程度
下载PDF
介入热化疗栓塞治疗对肝癌患者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明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759-761,774,共4页
目的:研究介入热化疗栓塞治疗对肝癌患者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患者接受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化疗后,采集血清样本并检测肿瘤... 目的:研究介入热化疗栓塞治疗对肝癌患者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患者接受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化疗后,采集血清样本并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含量,采集肝癌病灶并检测增殖基因、侵袭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治疗后第4周、第8周时,A组和B组患者血清中AFP、AFP-L3、GP73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A组患者血清中AFP、AFP-L3、GP73的含量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时,A组患者肝癌病灶中LETM1、Cyclin D1、CDK4、BMP4、Vimentin、N-cadherin、FAT10、Rho A、ROCK的表达量低于B组,PPP1R16A、TMPy P4的表达量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热化疗栓塞治疗肝癌能够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更为有效地抑制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热化疗栓塞术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不同术式对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的影响(附94例报告)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孔垂泽 刘贤奎 +3 位作者 刘同才 张铭铮 孙志熙 徐彪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59-661,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癌的最佳手术方式及预防术后再发膀胱癌的有效措施。 方法 对 94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肾盂输尿管癌患者术后再发膀胱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单发肾盂或输尿管癌行肾盂输尿管切除术 (未切除壁间段输尿管及...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癌的最佳手术方式及预防术后再发膀胱癌的有效措施。 方法 对 94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肾盂输尿管癌患者术后再发膀胱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单发肾盂或输尿管癌行肾盂输尿管切除术 (未切除壁间段输尿管及管口周围部分膀胱 )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 5 4.5 % (6 /11) ,明显高于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 (2 3.5 % ,12 /5 1)和改良膀胱粘膜袖套状切除法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 (33.3% ,3/9)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后二者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时间短 ,多位于病侧管口周围。肾盂输尿管多器官癌行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 72 .2 % (13/18) ,与改良膀胱粘膜袖套状切除法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 6 0 % (3/5 )比较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改良膀胱粘膜袖套状切除法可防止瘤细胞种植 ,是一良好的治疗方法。彻底切除病侧管口周围部分膀胱壁是预防术后再发膀胱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输尿管肿瘤 膀胱癌 输尿管癌 手术疗法
原文传递
RasTG基因与胰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龚军 向光明 +3 位作者 郑振江 谭春露 刘续宝 陈雁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169-1174,共6页
目的体外观察高尔基嵌合Ras基因(RasTG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生长、增殖及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以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为研究对象,构建含RasTG基因的慢病毒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 目的体外观察高尔基嵌合Ras基因(RasTG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生长、增殖及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以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为研究对象,构建含RasTG基因的慢病毒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利用RNA干扰技术干扰细胞内RasTG基因的表达,观察干扰后PANC-1细胞的增殖、转化和成瘤情况,并通过组织芯片技术检测胰腺导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RasTG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RasTG无十分特异的组织表达谱,在脑、肝脏及肾上腺中表达相对较高;②RasTG在胰腺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③干扰RasTG基因后的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生长、增殖和转化能力均下降;④干扰RasTG基因后的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成瘤能力明显减弱,转染组的成瘤体积明显小于未转染组(P<0.05)。结论 RasTG基因在动物体内广泛分布;RasTG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在癌旁组织中高;干扰RasTG基因的表达后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增殖、转化和成瘤能力均有抑制作用,RasTG基因是正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蛋白 RasTG基因 胰腺癌
原文传递
肝癌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苏胜 黄晓武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1-465,共5页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第四位,病死率排第二位。目前临床主要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介入治疗、局部放疗和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但由于肝癌发病隐匿,多数患者被诊断时已进入晚期而缺乏有效的治...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第四位,病死率排第二位。目前临床主要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介入治疗、局部放疗和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但由于肝癌发病隐匿,多数患者被诊断时已进入晚期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使得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低、病死率高、预后差。免疫治疗特别是细胞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手段,可通过分离激活免疫效应细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常见方法包括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等。细胞免疫治疗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患者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特点,现已成为研究热点。现就细胞免疫治疗在肝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