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扶余油层的构造演化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昭年 王小敏 +1 位作者 陈珊 沈旭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2-519,共8页
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朝长地区开发的主要目的层段,确定其幕式构造运动期次及其构造变形历史,对于圈闭形成演化、油气成藏分析以及外扩挖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造发育史剖面图和古构造图编制,确定朝长地区扶余油层的幕式构... 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朝长地区开发的主要目的层段,确定其幕式构造运动期次及其构造变形历史,对于圈闭形成演化、油气成藏分析以及外扩挖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造发育史剖面图和古构造图编制,确定朝长地区扶余油层的幕式构造运动期次和构造变形特征。研究表明,朝长地区泉头组扶余油层自沉积开始至嫩江组沉积期为统一的坳陷区,其后经历了嫩江期末、明水期末、古近纪末3个主要的幕式构造运动期次。朝长地区的构造变形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点。嫩江晚期至期末在朝长地区东南部形成构造雏形;明水期末形成构造幅度较高的长春岭背斜带和低幅度的朝阳沟阶地;古近纪末长春岭背斜带定型,发育长春岭、三站和五站背斜,而定型的朝阳沟阶地由朝阳沟背斜、翻身屯背斜等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层 构造演化 构造变形 朝长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朝长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薇 吴海波 +2 位作者 施立志 王始波 王卓卓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8-248,共11页
分析朝长地区扶余油层的油气来源,并对成藏特征进行系统总结,预测油气有利勘探区,为该区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支持。应用烃源岩评价、油源对比技术分析了油气来源;应用流体势恢复、疏导体分析、油水关系、油藏类型分析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分析朝长地区扶余油层的油气来源,并对成藏特征进行系统总结,预测油气有利勘探区,为该区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支持。应用烃源岩评价、油源对比技术分析了油气来源;应用流体势恢复、疏导体分析、油水关系、油藏类型分析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扶余油层的成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朝长地区扶余油层中的原油主要来自三肇凹陷与宾县—王府凹陷2个高势区的成熟源岩,在流体势的作用下,油气通过南西—北东向展布的砂体与近南北向分布的断裂带侧向运移到低势的朝长地区,该区整体呈现上油下水特征,源储压差决定油柱高度,正向构造背景控制油气富集。扶余油层河道砂体是有效储层,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该区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构造、岩性、断层-岩性、构造-岩性共5种油气藏类型,存在自源超压上生下储短距离垂向运聚、近源常压-负压中距离侧向运聚2种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布 扶余油层 朝长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扶杨油层油气运移模式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昭年 王永卓 王小敏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24,共3页
朝长地区扶杨油层与上覆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层呈"上生下储"式生储盖组合,油气运移呈现2个阶段,即首先在生烃凹陷带由于压差作用发生垂向运移,然后在储层内由于势差作用主要发生侧向运移。研究表明,三肇凹陷和王府凹陷持续埋深... 朝长地区扶杨油层与上覆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层呈"上生下储"式生储盖组合,油气运移呈现2个阶段,即首先在生烃凹陷带由于压差作用发生垂向运移,然后在储层内由于势差作用主要发生侧向运移。研究表明,三肇凹陷和王府凹陷持续埋深区,在嫩江期末开始形成了青一段地层超压带,青一段排出的油气在超压作用下,通过密集断层垂向运移至下伏的扶杨油层低压砂岩储层内;垂向运移至扶杨油层的油气,进入物性好、厚度大且连续性好的砂体,在势差作用下主要发生侧向运移,最终在运移路径上的圈闭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杨油层 超压带 流体势 油气运移 朝长地区
下载PDF
大庆油田朝长地区扶余油层断层封闭性及其演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永炳 王秀娟 +2 位作者 沈旭友 王海侨 郭艳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0-886,共7页
使用Allan图法、泥岩涂抹因子法和断层泥比率法对大庆油田朝长地区扶余油层8条断层的侧向封闭性进行了研究,使用断面正压力结合泥岩塑性变形强度极限的方法对其垂向封闭性进行了研究,分别确定各断层在嫩江期末、明水期末和现今3个时期... 使用Allan图法、泥岩涂抹因子法和断层泥比率法对大庆油田朝长地区扶余油层8条断层的侧向封闭性进行了研究,使用断面正压力结合泥岩塑性变形强度极限的方法对其垂向封闭性进行了研究,分别确定各断层在嫩江期末、明水期末和现今3个时期的侧向封闭性和垂向封闭性。嫩江期末除6号断层外其他断层均开启,便于青山口组烃源岩排出油气的充注,6号断层附近区域因其封闭而缺乏油源;明水期末断层开始封闭;到现今时期,除5号断层外其他断层均封闭,能够对已形成油藏提供很好的阻挡。5号断层3个时期对油气都缺乏有效阻挡,基本只起到了通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长地区 断层 封闭性 演化
下载PDF
朝长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施立志 马春雨 +1 位作者 王卓卓 张永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生油、储层、运移条件、油藏类型、成藏因素等研究的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扶余油层的油气分布规律表明:该区源岩处于低熟、未熟状态,生烃能力有限,其扶余油层的原油来自三肇凹陷、宾县—王府凹陷2个生烃凹陷;分流河道砂体构成该区砂岩... 通过生油、储层、运移条件、油藏类型、成藏因素等研究的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扶余油层的油气分布规律表明:该区源岩处于低熟、未熟状态,生烃能力有限,其扶余油层的原油来自三肇凹陷、宾县—王府凹陷2个生烃凹陷;分流河道砂体构成该区砂岩骨架的主体,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储集体;北东向展布的砂体与近南北向分布的断裂带为油气的侧向运移提供了疏导通道,超压提供了油气运移的动力;扶余油层发育构造、岩性-构造、岩性、构造-岩性等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沉积及源储压差控制.依据研究成果预测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长地区 扶余油层 油气分布规律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未熟、低熟烃源岩排烃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郝黎明 郝石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4-70,共7页
本文利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朝 (朝阳沟 )长 (长春岭 )地区白垩系和外围汤元地区第三系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 ,样品分别在 15 0℃、2 0 0℃、2 5 0℃、3 0 0℃ 4个温度点各作一次实验。结果表明 ,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具有“地质... 本文利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朝 (朝阳沟 )长 (长春岭 )地区白垩系和外围汤元地区第三系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 ,样品分别在 15 0℃、2 0 0℃、2 5 0℃、3 0 0℃ 4个温度点各作一次实验。结果表明 ,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具有“地质色层效应”,主要表现在排出烃与残留烃的族组成、气相色谱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指标的差异上。本文计算并校正了模拟实验各温度点的排烃量和排烃效率 ,得出了朝长地区低熟源岩排烃效率与演化程度的经验公式。研究认为 ,低熟源岩排烃主要受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成熟度及地下水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本区低熟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和排烃潜力 ,故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量 低熟烃源岩 未熟烃源岩 模拟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扶余油层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兴金 范旭 李椿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12,共4页
本区砂岩储集层具有中孔低渗特点。受沉积作用影响,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砂体原始物性差。砂岩已进入晚成岩A亚期阶段。砂岩原始沉积特征和成岩作用改造后细孔喉分布优势是导致低渗透的原因。
关键词 油气藏 油层 储层 扶余油层 储量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朝长—双城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诗宇 胡明毅 +2 位作者 潘勇利 戴危艳 孙春燕 《世界地质》 CAS 2015年第3期743-751,共9页
在岩芯观察描述的基础上,依据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等标志,对大庆长垣以东朝长—双城地区扶余油层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扶余油层(Kf)发育浅水三角洲相和曲流河相两种沉积相类型,进一步... 在岩芯观察描述的基础上,依据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等标志,对大庆长垣以东朝长—双城地区扶余油层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扶余油层(Kf)发育浅水三角洲相和曲流河相两种沉积相类型,进一步可以划分为5种亚相和11种微相,主要砂体类型为河床边滩沉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将扶余油层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研究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并分析了其平面展布和垂向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垂向上沉积水体表现为由深逐渐变浅再变深的过程,在MSC4下降半旋回至MSC5上升半旋回沉积时期,达到最浅。该时期全区范围内发育河床亚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河道砂体规模最大,为储集砂体发育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朝长一双城地区 扶余油层 浅水三角洲 沉积微相
下载PDF
朝长地区扶杨油层现今异常低压分布及成因 被引量:3
9
作者 施立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8,共6页
朝长地区扶杨油层现今存在异常低压,为了认清低压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根据朝长地区扶杨油层现今实测地层压力资料,分析了该区地层压力分布特征。扶杨油层现今地层压力呈现异常低压特征且明显具有分区性,由三肇凹陷与宾县一王府凹陷向... 朝长地区扶杨油层现今存在异常低压,为了认清低压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根据朝长地区扶杨油层现今实测地层压力资料,分析了该区地层压力分布特征。扶杨油层现今地层压力呈现异常低压特征且明显具有分区性,由三肇凹陷与宾县一王府凹陷向本区压力由超压逐渐过渡到异常低压(压力系数由1.45过渡到0.5以下),朝长地区压力系数集中在0.75—0.5,异常低压开始出现的深度在500m以下。构造抬升剥蚀作用与地温梯度降低是朝长地区扶杨油层现今异常低压形成的主要原因,天然气散失作用与浓度差作用对负压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贡献。异常低压有利于超压区(三肇凹陷、宾县一王府凹陷)与本区形成压力梯度,为油气的聚集创造动力环境,构造抬升形成负压的同时也为本区扶杨油层提供了油气的聚集空间及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长地区 扶杨油层 异常低压(负压) 剥蚀卸载
下载PDF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葡萄花油层成藏模式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艳 刘大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4-951,共8页
针对松辽盆地朝长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不清的难题,利用烃源岩评价、油源对比、疏导体系、油水关系、油藏类型以及油藏控制因素分析等技术方法,对葡萄花油层油气来源、成藏特征、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针对松辽盆地朝长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不清的难题,利用烃源岩评价、油源对比、疏导体系、油水关系、油藏类型以及油藏控制因素分析等技术方法,对葡萄花油层油气来源、成藏特征、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葡萄花油层原油主要来自西部的三肇凹陷和东部朝阳沟阶地局部地区青一段,还有一部分来自下伏扶杨油层;区内断裂可以分为油源断裂、疏导断裂和封闭断裂,其中疏导断裂在研究区中广泛分布;西北砂体主要为内前缘河道砂,东南部主要为外前缘席状砂,西北部砂体的储集性和物性好于东南部。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油源断裂和砂体共同控制,成藏模式主要有"近源成藏"模式和"上倾成藏"模式两种。对朝长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富集规律的研究,对下一步葡萄花油层确定勘探目标和储量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砂体 成藏模式 葡萄花油层 朝长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