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nagement of lumbar zygapophysial (facet) joint pain 被引量:9
1
作者 Laxmaiah Manchikanti Joshua A Hirsch +1 位作者 Frank JE Falco Mark V Boswell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6年第5期315-337,共23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idity and therapeutic value of lumbar facet joint interventions in managing chronic low back pain.METHODS: The review process applied systematic evidence-based assessment methodol... AIM: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idity and therapeutic value of lumbar facet joint interventions in managing chronic low back pain.METHODS: The review process applied systematic evidence-based assessment methodology of controlled trials of diagnostic validity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Inclusion criteria encompassed all facet joint interventions performed in a controlled fashion. The pain relief of greater than 50% was the outcome measure for diagnostic accuracy assessment of the controlled studies with ability to perform previously painful movements, whereas,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herapeutic efficacy studies,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significant pain relief and the secondary outcome was a positive change in functional status. For the inclusion of the diagnostic controlled studies, all studies must have utilized either placebo controlled facet joint blocks or comparative local anesthetic blocks. In assessing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short-term and long-term reliefs were defined as either up to 6 mo or greater than 6 mo of relief. The literature search was extensive utilizing various types of electronic search media including Pub Med from 1966 onwards, Cochrane library,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clinicaltrials.gov, along with other sources includingprevious systematic reviews, non-indexed journals, and abstracts until March 2015. Each manuscript included in the assessment was assessed for methodologic quality or risk of bias assessment utilizing the Quality Appraisal of Reliability Studies checklist for diagnostic interventions, and Cochrane review criteria and the Interventional Pain Management Techniques- Quality Appraisal of Reliability and Risk of Bias Assessment tool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Evidence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controlled studies was graded utilizing a modified schema of qualitative evidence with best evidence synthesis, variable from level Ⅰ to level Ⅴ.RESULTS: Across all databases, 16 high quality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In addition, multiple studies assessed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factors on diagnostic validity. In contrast to diagnostic validity studies, therapeutic efficacy trials were limited to a total of 14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ssessing the efficacy of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s, facet or zygapophysial joint nerve blocks, and radiofrequency neurotomy of the innervation of the facet joints. The evidence for the diagnostic validity of lumbar facet joint nerve blocks with at least 75% pain relief with ability to perform previously painful movements was level Ⅰ, based on a range of level Ⅰ to Ⅴ derived from a best evidence synthesi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the evidence was variable from level Ⅱ to Ⅲ, with level Ⅱ evidence for lumbar facet joint nerve blocks and radiofrequency neurotomy for long-term improvement(greater than 6 mo), and level Ⅲ evidence for lumbosacral zygapophysial joint injections for short-term improvement only.CONCLUSION: This review provides significant evidence for the diagnostic validity of facet joint nerve blocks, and moderate evidence for therapeutic radiofrequency neurotomy and therapeutic facet joint nerve blocks in managing chronic low back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low back pain lumbar FACET JOINT pain lumbar discogenic pain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s lumbar FACET JOINT nerve BLOCKS lumbar FACET JOINT radiofrequency Controlled diagnostic BLOCKS lumbar FACET JOINT
下载PDF
复元止痛方辅助腰背肌功能训练对腰椎术后慢性腰痛患者疼痛缓解和腰椎功能康复的影响
2
作者 史黎 史凌云 +1 位作者 郭晓斌 张丽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8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讨复元止痛方辅助腰背肌功能训练对腰椎术后慢性腰痛患者疼痛缓解和腰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腰椎术后慢性腰痛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腰背肌功能训... 目的探讨复元止痛方辅助腰背肌功能训练对腰椎术后慢性腰痛患者疼痛缓解和腰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腰椎术后慢性腰痛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腰背肌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元止痛方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VAS和ODI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改善情况,并比较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腰痛如针刺、疼痛拒按、腰椎活动受限、舌质紫黯积分,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及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TNF-α、IL-6、CRP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23.26%(P<0.05)。结论采用复元止痛方配合腰背肌功能训练治疗腰椎术后慢性腰痛,能够有效减轻疼痛程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缓解,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内固定术 慢性腰痛 复元止痛方 腰背肌功能训练 疼痛 腰椎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基于TBSS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所致慢性腰痛患者的脑白质结构改变
3
作者 周慧玲 陈莉 +4 位作者 钟向凯 雷婷 邱志强 郎栩 杜勇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82-887,共6页
目的: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TBSS)定量方法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所致慢性腰痛患者全脑白质改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将对象分为LDH患者组(LDH组,n=31)和健康对照组(HC组,n=31)。两组对象均... 目的: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TBSS)定量方法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所致慢性腰痛患者全脑白质改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将对象分为LDH患者组(LDH组,n=31)和健康对照组(HC组,n=31)。两组对象均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高分辨T1加权成像。采用TBSS分析方法计算各差异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率(MD)、轴向弥散率(AD)、径向弥散率(RD),提取差异弥散指标值,再与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P<0.05)。结果:LDH组小脑中脚、胼胝体、左侧皮质脊髓束、双侧内侧丘系、双侧小脑下脚、右侧小脑上脚、双侧大脑脚、双侧内囊、双侧内囊豆状核后部、双侧辐射冠、双侧丘脑后辐射(包括视辐射)、双侧矢状束、双侧外囊、双侧扣带回、左侧穹窿/终纹及双侧上纵束区域FA值均低于HC组;小脑中脚、胼胝体、双侧内侧丘系、双侧小脑下脚、双侧小脑上脚、左侧大脑脚、左侧内囊后肢、左侧内囊豆状核后部、右侧前辐射、左侧上辐射、双侧扣带回及左侧穹窿/终纹区域RD值均高于HC组;LDH组脑白质骨架MD值及AD值升高的脑区仅局限于小脑中脚。LDH组左侧穹窿/终纹区域FA值、RD值与病程分别正相关(r=0.446,P=0.012)和负相关(r=-0.398,P=0.027)。右侧内囊豆状核后部区域FA值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呈正相关(r=0.567,P=0.001),左侧内侧丘系区域、左侧小脑下脚区域FA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均呈正相关(r=0.406,P=0.023;r=0.405,P=0.024)。结论:LDH所致慢性疼痛患者存在广泛的脑白质微结构损害,穹窿/终纹区域的白质损伤与病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慢性疼痛 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运动疗法通过机械-化学偶联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4
作者 张佳乐 王富森 +4 位作者 邱镇锐 樊鑫铭 邹吉龙 毕郑刚 孙佳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377-2384,共8页
背景:目前运动疗法是非药物治疗腰痛的有效方法,运动疗法可通过骨骼和肌肉之间的机械-化学偶联维持腰椎的稳定,但目前尚无关于运动疗法通过机械-化学偶联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之间研究进展及最佳治疗方案的明确阐述。目的:综述运动疗... 背景:目前运动疗法是非药物治疗腰痛的有效方法,运动疗法可通过骨骼和肌肉之间的机械-化学偶联维持腰椎的稳定,但目前尚无关于运动疗法通过机械-化学偶联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之间研究进展及最佳治疗方案的明确阐述。目的:综述运动疗法时椎旁肌通过机械-化学偶联影响腰椎稳定性进而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目前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最佳方案。方法: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腰椎稳定,椎旁肌,运动疗法”为中文检索词,以“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lumbar stabilization,paravertebral muscle,exercise therap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93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运动疗法可以通过适当的机械刺激作用于椎旁肌和骨骼并使其产生相应的变化。运动疗法主要通过机械-化学偶联方式来提高椎旁肌的质量,进而维持腰椎稳定,从而更好地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是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重要干预措施。但是,对于运动疗法通过腰椎稳定来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确切有效方案尚无明确报道。个体化运动方案的制定对于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治疗和预后尤为重要。同一个体的肌肉质量与骨骼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影像学评估椎旁肌的质量和体积对于疾病的发现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偶联 运动疗法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腰椎稳定 椎旁肌
下载PDF
“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叶锐城 李文珍 +3 位作者 唐乐 林昊 黄欢欢 杨忠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069-2074,共6页
【目的】观察“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1周为1个... 【目的】观察“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简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标问卷量表(简化ODI)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脊柱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为78.13%(25/3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简化ODI评分、脊柱活动度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简化ODI评分、脊柱活动度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VAS评分与治疗2周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增强患者的腰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脊柱活动度,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刺 关刺 慢性腰肌劳损 疼痛 脊柱活动度 针刺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基于ALFF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6
作者 薛琴 屠建春 +2 位作者 戴德纯 吕莹 徐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3,共6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改变,探讨其可能存在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4例LDH患者,选取30例慢性非特...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改变,探讨其可能存在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4例LDH患者,选取3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及27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作为对照组。对LDH组及CNLBP组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表(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LDH组、CNLBP组及HC组均接受rs-fMRI扫描,比较三组间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差异,提取LDH组与CNLBP组差异脑区的ALFF值与VAS、ODI、JO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DH组和CNLBP组在VAS评分间无差异,在ODI、JOA评分间存在差异,LDH组腰椎功能障碍更明显。三组间ALFF值改变的脑区为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楔叶、左侧丘脑(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P<0.01)。两组间比较:与HC组相比,LDH组在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楔叶的ALFF值减低,在左侧丘脑的ALFF值增高,CNLBP组在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楔叶的ALFF值减低,未发现ALFF值增高的脑区;与CNLBP组相比,LDH组在左侧丘脑的ALFF值增高,未发现ALFF值减低的脑区。相关性分析示LDH组和CNLBP组差异脑区的ALFF值与VAS、ODI、JOA评分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LDH存在与CNLBP共有及特异的疼痛中枢调节机制,左侧丘脑功能活动强弱变化可能是LDH的中枢机制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下载PDF
臭氧联合利多卡因痛点注射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疼痛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龚晓霞 赵刚建 袁雯雯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2期1478-1482,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应用臭氧联合利多卡因痛点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治疗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痛点注射治疗,在对照组... 目的探究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应用臭氧联合利多卡因痛点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治疗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痛点注射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联合臭氧治疗,2组均治疗1个疗程。对比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JOA)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炎性因子、腰椎活动度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VAS及ODI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低,JOA评分较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腰椎活动度均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应用臭氧联合利多卡因痛点注射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腰部疼痛感,改善腰椎功能,抑制炎性因子水平,提升腰椎活动度,减轻腰部功能障碍,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肌劳损 臭氧 利多卡因 痛点注射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乌头酊热敷联合中频电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效果研究
8
作者 梁渤 许奎军 +1 位作者 刘红敏 朱小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90-93,98,共5页
目的探讨乌头酊热敷联合中频电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椎功能、腰肌耐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中频电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乌头酊热敷治疗。... 目的探讨乌头酊热敷联合中频电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椎功能、腰肌耐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中频电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乌头酊热敷治疗。比较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腰椎功能、腰肌耐力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腰肌耐力测试时间均延长,且研究组患者腰肌耐力测试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0%(18/60),研究组为23.33%(1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2,P=0.409)。结论乌头酊热敷联合中频电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腰部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酊 热敷 中频电疗法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腰椎功能 腰肌耐力
下载PDF
膈式呼吸联合腰椎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姜菲 李素 陈万流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2期3-7,共5页
目的探讨膈式呼吸联合腰椎稳定性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 目的探讨膈式呼吸联合腰椎稳定性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腰椎稳定性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膈式呼吸训练。在基线、治疗4周、治疗8周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屈曲范围、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VAS、ODI、腰椎屈曲范围、SF⁃36均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时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除SF⁃36在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三个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时VAS、ODI、腰椎屈曲范围、SF⁃36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腰椎稳定性训练的基础上开展膈式呼吸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腰部疼痛及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式呼吸 腰椎稳定性训练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下载PDF
肌骨超声评价呼吸训练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多裂肌的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超 张佩佩 +4 位作者 徐朦婷 李琳琳 丁江涛 刘西花 毕鸿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17-1421,共5页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腰椎稳定训练可以改善慢性下背痛患者多裂肌的肌肉形态,呼吸训练是否影响慢性下背痛患者的多裂肌形态暂无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腰椎稳定肌(多裂肌)肌肉厚度与横截面积改变的影响。方...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腰椎稳定训练可以改善慢性下背痛患者多裂肌的肌肉形态,呼吸训练是否影响慢性下背痛患者的多裂肌形态暂无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腰椎稳定肌(多裂肌)肌肉厚度与横截面积改变的影响。方法: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2)、呼吸对照组(n=32)和核心对照组(n=32),呼吸对照组接受呼吸训练,核心对照组接受核心稳定训练,试验组接受呼吸训练合并核心稳定训练,治疗1次/d,20 min/次,5 d/周,持续10周。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肌骨超声观察记录患者腰椎稳定肌(多裂肌)的肌肉厚度与横截面积,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多裂肌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1)治疗后双侧L5多裂肌厚度和呼吸对照组与核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显著大于其他两组;治疗后双侧L5多裂肌横截面积和试验组>呼吸对照组>核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2)应用肌骨超声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多裂肌的形态学变化,证实呼吸训练对腰椎多裂肌的厚度和横截面积均有改善作用,同时肌骨超声技术作为新的疗效观察工具,可以作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评估及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呼吸训练 腰椎稳定肌 肌骨超声 多裂肌
下载PDF
调衡针灸联合髋关节功能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及步态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利红 张晨 芦明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1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调衡针灸联合髋关节功能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及步态。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北京按摩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102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n=34)、E... 目的:观察调衡针灸联合髋关节功能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及步态。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北京按摩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102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n=34)、E组(n=34)、A+E组(n=34)。A组采用调衡针灸治疗,E组采用髋关节功能训练治疗,A+E组采用调衡针灸联合髋关节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三组功能障碍、疼痛、下腰痛情况、腰椎活动度及步态。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有改善,A+E组JOA评分高于A组和E组,ODI及VAS评分低于A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E组ODI、VAS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三组腰椎活动度改善,A+E组腰椎活动度的腰椎前屈、腰椎后伸、腰椎左侧屈、腰椎右侧屈高于A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E组腰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三组步态均有改善,A+E组步长、步幅、步速与摆动相高于A组和E组,支撑相低于A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E组步长、步幅、步速、摆动相、支撑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衡针灸联合髋关节功能训练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提高腰椎活动度,改善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衡针灸 髋关节功能训练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步态分析 腰椎功能 疼痛
下载PDF
中医整体观下辨证推拿与针刺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岚 尹倩 +2 位作者 刘波 于鹏坤 黄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析基于中医整体观下辨证针刺联合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1例C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诊疗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 目的探析基于中医整体观下辨证针刺联合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1例C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诊疗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推拿治疗,研究组采用基于中医整体观下辨证针刺联合推拿治疗,4周为1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腰部关节活动度与炎症因子水平,并运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价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腰部功能。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腰部关节活动度与JOA评分均升高,炎症因子水平与ODI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腰部关节活动度与JOA评分均较高,炎症因子水平与ODI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整体观下辨证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可改善CNLBP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其腰部关节活动度,并降低其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其腰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整体观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腰部关节活动度 炎症因子水平 腰部功能
下载PDF
腰段夹脊穴不同针刺方向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研究
13
作者 赵耀 王立恒 +8 位作者 赵海丰 王昭琦 王晓光 王鹏 伊璠 单郑鹏 刘洋 卢雷 李志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1124-1128,共5页
目的探究腰段夹脊穴不同针刺方向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分成3组,A组予华佗夹脊穴直刺深刺(与矢状面平行0°进针),B组予华佗夹脊穴斜刺深刺(与矢状面30°角),C组予... 目的探究腰段夹脊穴不同针刺方向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分成3组,A组予华佗夹脊穴直刺深刺(与矢状面平行0°进针),B组予华佗夹脊穴斜刺深刺(与矢状面30°角),C组予华佗夹脊穴直刺浅刺,各30例,A、B、C组穴位取腰1-腰5华佗夹脊穴,深刺组针刺2寸,浅刺组针刺1寸。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针刺前及治疗当天,90 d的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评分(JOA),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当天和90 d后,A组和B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C组(P<0.05);治疗后当天,A组和B组ODI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治疗后当天,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治疗期间,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角度和深度针刺华佗夹脊穴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均具有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缓解疼痛,但深刺对短期内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段 夹脊 针刺方向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临床疗效 研究
下载PDF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慢性腰背痛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毛兴普 王玉静 +1 位作者 马莉 吴雪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71-75,9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腰背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8月-2021年12月就诊的CLBP患者216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108)和常规组(n=108)。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治...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腰背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8月-2021年12月就诊的CLBP患者216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108)和常规组(n=108)。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基于保护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 score)、恐惧-回避信念量表(fear-avoidance belief questionnaire,FABQ)、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74)评分及健康促进行为、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VAS、FABQ评分较低,腰椎JOA、GQOL-74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健康行为中、高水平例数高于常规组,健康行为低水平例数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95.37%高于常规组83.33%(P<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减轻CLBP患者恐惧回避情绪,缓解腰部疼痛感,提升腰椎功能,还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动机理论 延续性护理 慢性腰背痛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腰椎小关节和骶髂关节疼痛的疗效分析: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雷 张晨昱 +1 位作者 杨勇明 罗军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921-925,共5页
目的系统分析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腰椎小关节(lumbar facet joint,LFJ)和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IJ)疼痛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知网、Pu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CRCT... 目的系统分析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腰椎小关节(lumbar facet joint,LFJ)和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IJ)疼痛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知网、Pu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CRCT)、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DSR)等数据库,检索射频消融治疗SIJ/LFJ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定量合成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文献和56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射频消融可提高SIJ/LFJ患者治疗的临床有效率(OR=16.41,95%CI=2.18~123.28,P=0.007)和优良率(OR=11.94,95%CI=5.02~28.36,P<0.001);射频消融可降低SIJ/LFJ患者的治疗后1周时VAS/NRS评分(WMD=-0.50,95%CI=-0.61~-0.39,P<0.001)、治疗后3个月时VAS/NRS评分(WMD=-1.37,95%CI=-1.82~-0.91,P<0.001)、治疗后6个月时VAS/NRS评分(WMD=-2.25,95%CI=-3.75~-0.75,P=0.003)、治疗后1个月时ODI指数(WMD=-14.86,95%CI=-28.73~-0.99,P=0.04)、治疗后3个月时ODI指数(WMD=-6.00,95%CI=-10.74~-6.53,P=0.01);射频消融对治疗后1 d时VAS/NRS评分(WMD=-0.06,95%CI=-0.35~0.23,P=0.67)、治疗后1个月时VAS/NRS评分(WMD=-0.85,95%CI=-1.91~0.21,P=0.12)和不良反应(OR=0.25,95%CI=0.05~1.29,P=0.10)无显著影响。结论射频消融治疗SIJ/LFJ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 骶髂关节 慢性腰痛 射频消融 荟萃分析
下载PDF
腰交感神经射频对慢性盆腔痛患者炎症因子及TGF-β/Smads通路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莉 王家松 汝占魁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5期842-845,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自血回输联合腰交感神经双极射频治疗慢性盆腔痛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及TGF-β/Smads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痛患者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μg/m... 目的探讨三氧自血回输联合腰交感神经双极射频治疗慢性盆腔痛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及TGF-β/Smads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痛患者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μg/mL浓度医用三氧自血回输+85℃、60 s/次腰交感神经双极射频热凝治疗,n=41)和B组(30μg/mL浓度医用三氧自血回输治疗,n=41)。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时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情况评价。治疗前、治疗后4周时取空腹静脉血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清TGF-β/Smads通路蛋白Smad3、Smad7、TGF-β1水平。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1周和4周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6,2.531,P=<0.001,0.013),且两组治疗1周和4周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27,23.655,6.355,19.097,P<0.001)。治疗后4周B组与A组的炎症因子及TGF-β/Smads通路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63,3.471,4.688,8.832,11.749,9.986,9.401,均P<0.01),且两组组内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血清TNF-α、IL-1β、CRP、IL-6、TGF-β1、Smad3和Smad7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17,13.469,20.012,27.010,20.229,18.390,28.829,9.246,10.339,21.048,16.345,15.784,16.860,24.404,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9,P=0.480)。结论30μg/mL浓度医用三氧自血回输联合85℃、60 s/次腰交感神经双极射频热凝治疗慢性盆腔痛安全可靠,而炎症因子及TGF-β/Smads通路蛋白调节可能为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自血回输 腰交感神经射频 慢性盆腔痛 炎症因子 TGF⁃β/Smads通路
下载PDF
温针灸辅助核心力量训练治疗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春叶 陈燚 吴文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0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辅助核心力量训练治疗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仁怀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和仁怀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温针灸辅助核心力量训练治疗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仁怀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和仁怀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核心力量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辅助核心力量训练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候评分﹑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候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辅助核心力量训练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效果更佳,可降低患者临床症候评分,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肌劳损 温针灸 核心力量训练 疼痛程度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四维牵引联合针刺整脊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林文飞 刘诗若 +4 位作者 王墉琦 龚福太 殷继超 王向阳 王有宇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4期508-511,共4页
目的:观察四维牵引联合针刺整脊手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患者腰背部疼痛的改善以及对腰椎-骨盆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CNL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四维牵引联合针刺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 目的:观察四维牵引联合针刺整脊手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患者腰背部疼痛的改善以及对腰椎-骨盆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CNL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四维牵引联合针刺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整脊手法进行治疗,每组治疗14 d,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腰椎冠状面Cobb角、腰椎弓顶距离、腰椎前突指数、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I)、骨盆入射角(PT)、脊柱矢状轴(SVA)、骶-股距(SFD)。结果: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PI低于对照组,JOA评分、腰椎弓顶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突指数、SS、PT、SVA、SF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牵引联合针刺整脊手法能够有效缓解CNLBP疼痛,纠正患者腰椎曲度异常,调节腰椎-骨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四维牵引 针刺 整脊手法 腰椎-骨盆参数
下载PDF
通元针法结合隔姜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寒湿型)疗效及对疼痛因子、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19
作者 冯轶 杨燕冰 +1 位作者 张姬 徐玉萍 《四川中医》 2023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究通元针法结合隔姜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寒湿型)的效果及对疼痛因子、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17例慢性腰肌劳损(寒湿型)患者为研究对象,1∶1简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药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 目的:探究通元针法结合隔姜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寒湿型)的效果及对疼痛因子、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17例慢性腰肌劳损(寒湿型)患者为研究对象,1∶1简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药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对照组(n=58)在此基础上给予隔姜灸治疗,联合组(n=59)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元针法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腰椎功能[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表面肌电图指标[平均肌电波幅(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斜率(MFs)]及血清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PGE_(2))、神经肽Y(NPY)、P物质(SP)、β内啡肽(β-E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临床有效率为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肌电图指标AEMG、MPF、MFs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PGE_(2)、NPY、S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β-E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上述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元针法结合隔姜灸治疗寒湿型慢性腰肌劳损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腰椎疼痛和功能障碍,改善竖脊肌肌张力,临床应用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肌劳损 通元针 隔姜灸 腰椎功能 疼痛因子 肌电图
下载PDF
耳穴配合腰椎手法治疗高原作业人员双小腿慢性疼痛感觉敏化一例
20
作者 姜丽丽 李木子 +4 位作者 宋尚晋 毕佳希 姚首道 张海湃 刘欣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6期670-672,共3页
目的观察耳穴配合腰椎手法治疗高原作业人员双小腿慢性疼痛感觉敏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报告1例来某特勤疗养中心疗养的高原作业人员双小腿慢性疼痛感觉敏化的病例,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最后选用耳穴配合腰椎手法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 目的观察耳穴配合腰椎手法治疗高原作业人员双小腿慢性疼痛感觉敏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报告1例来某特勤疗养中心疗养的高原作业人员双小腿慢性疼痛感觉敏化的病例,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最后选用耳穴配合腰椎手法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数字评定量表(NRS)变化情况来确定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NRS评分从7分降为1分,显示通过耳穴配合腰椎手法治疗高原作业人员双小腿慢性疼痛感觉敏化可以明显为患者减轻疼痛。结论应用耳穴配合腰椎手法治疗高原作业人员双小腿慢性疼痛感觉敏化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 腰椎手法 慢性疼痛 感觉敏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