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群对草鱼、鲢幼鱼克流上溯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石小涛 石尚上 +4 位作者 罗佳 林晨宇 张金玉 向露露 常文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6,共14页
为修复河湖中鱼类的洄游通道和栖息生境,国内外已建设各型护鱼措施并开展大量水力学与生态学相关研究。集群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生物种群行为,解析其在鱼类洄游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意义重大。本研究营造低湍动能、非均匀流场,针对我国重要... 为修复河湖中鱼类的洄游通道和栖息生境,国内外已建设各型护鱼措施并开展大量水力学与生态学相关研究。集群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生物种群行为,解析其在鱼类洄游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意义重大。本研究营造低湍动能、非均匀流场,针对我国重要淡水经济鱼种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展开研究。本研究通过在3种流速工况(0.25~0.50m/s、0.30~0.60 m/s、0.35~0.70 m/s)下,考察5尾处理组和单尾处理组的实验鱼持久上溯能力及上溯行为特征,量化集群对其克流能力的影响并解析原因。研究显示,集群对草鱼持久上溯能力的影响因流速而异,当流速为0.30~0.60m/s和0.35~0.70m/s时,5尾组持久上溯能力分别显著高于(P=0.030)和低于(P=0.048)单尾组;而集群能够普遍提高鲢的持久上溯能力,当流速为0.25~0.50 m/s(P=0.004)和0.35~0.70 m/s(P<0.001)时,5尾组持久上溯能力提升显著。集群多数情况会增加2种鱼的上溯耗时,只有当流速为0.35~0.70m/s时,鲢的首次上溯时长在集群时显著下降(P<0.001)。集群能够帮助草鱼节能上溯,却会增加鲢的上溯累积耗能。综上所述,集群既可提高也可抑制鱼类上溯能力,其对上溯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耗、视觉反应及克流能力等方面,研究结果可为鱼类保护设施的设计、运行进一步提供可靠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科鱼类 集群行为 克流能力 上溯轨迹
下载PDF
鲤和团头鲂幼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纯化及电泳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梁勇 徐盈 +1 位作者 杨方星 王剑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7-321,共5页
采用腹腔注射人工雌激素 1 7α 乙炔基雌二醇 (1 7α ethinyloestradiol,EE2 )的方法 ,在鲤幼鱼和团头鲂幼鱼体内诱导生成卵黄蛋白原 ;并结合利用阴离子交换介质DEAE SephraroseCL 6B和液相层析技术分离纯化了诱导后的鲤幼鱼和团头鲂幼... 采用腹腔注射人工雌激素 1 7α 乙炔基雌二醇 (1 7α ethinyloestradiol,EE2 )的方法 ,在鲤幼鱼和团头鲂幼鱼体内诱导生成卵黄蛋白原 ;并结合利用阴离子交换介质DEAE SephraroseCL 6B和液相层析技术分离纯化了诱导后的鲤幼鱼和团头鲂幼鱼血浆中的卵黄蛋白原 ;SDS PAGE电泳结果表明所分离的两种鲤科鱼类卵黄蛋白原其亚基的分子量分别为 1 70KD和1 5 0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蛋白原 鲤科 鱼类 阴离子交换 内分泌干扰物 团头鲂
下载PDF
六种鲤科鱼类耳石形态以及在种类和群体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国华 但胜国 +1 位作者 苗志国 邓书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83-688,共6页
描述了6种鲤科鱼类的耳石形态特征,并利用耳石形态的测量性状,对其种类特征进行了判别分析。其中,对张氏(卜夕又鱼)、长鳍吻鮈、圆口铜鱼、宜昌鳅(鱼它)和鲫的判别正确率为100%,异鳔鳅(鱼它)的判别正确率为90.91%,6种鱼类的平均... 描述了6种鲤科鱼类的耳石形态特征,并利用耳石形态的测量性状,对其种类特征进行了判别分析。其中,对张氏(卜夕又鱼)、长鳍吻鮈、圆口铜鱼、宜昌鳅(鱼它)和鲫的判别正确率为100%,异鳔鳅(鱼它)的判别正确率为90.91%,6种鱼类的平均判别正确率达到了99.1%,说明了鱼类的耳石形态特征可以用于鉴别种类。三个区域鲫群体的平均判别正确率为68.9%,显示三个区域鲫群体的耳石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科鱼类 耳石形态 种类识别 群体识别
下载PDF
不同倍性鲫鲤性腺型芳香化酶cyp19a1a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陶敏 刘少军 +3 位作者 张卓慧 陈婕 刘文彬 刘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01-1210,共10页
为研究性腺型芳香化酶P450aromA(cyp19a1a基因编码)在不同倍性鲫鲤卵巢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了二倍体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四倍体鲫鲤的cyp19a1a基因cDNA全长。结果显示,3种鱼cyp19a1a... 为研究性腺型芳香化酶P450aromA(cyp19a1a基因编码)在不同倍性鲫鲤卵巢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了二倍体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四倍体鲫鲤的cyp19a1a基因cDNA全长。结果显示,3种鱼cyp19a1a基因均编码517个氨基酸残基,而且编码的蛋白都包含P450aromA特有的跨膜螺旋区、I-螺旋区、Ozol’s肽区、芳香化酶特异保守区以及血红素结合区。采用RT-PCR分析cyp19a1a基因mRNA在3种不同倍性鱼类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yp19a1a基因主要在实验鱼的卵巢中表达,其次在精巢、脑、脾脏有少量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cyp19a1a基因mRNA在不同倍性鱼卵巢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发现,cyp19a1a基因在不同倍性鱼的非繁殖期卵巢的表达都高于繁殖期卵巢,并且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cyp19a1a基因在三倍体湘云鲫的表达量高于二倍体红鲫和四倍体鲫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YP19A蛋白在不同倍性鲫鲤卵巢中的定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CYP19A蛋白主要定位在滤泡细胞、Ⅳ时相卵母细胞的放射膜上以及Ⅱ时相卵母细胞的卵浆中。研究表明,性腺型芳香化酶在不同倍性鲫鲤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三倍体鱼cyp19a1a基因mRNA水平表达异常,推测与其不育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倍性鲫鲤 性腺型芳香化酶 卵巢发育 mRNA表达 组织定位
下载PDF
内蒙古岱海9种鲤科鱼LDH同工酶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明秋 刘中大 +2 位作者 扈廷茂 王焕来 田学军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42-244,共3页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岱海水体中9种鲤科鱼类进行了LDH同工酶谱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种间谱型有明显差异.同工酶谱经主成分分析(PCA)表明,草鱼和瓦氏雅罗鱼被划为一类群,在分类学上它们属雅罗鱼亚科,红鲤和...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岱海水体中9种鲤科鱼类进行了LDH同工酶谱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种间谱型有明显差异.同工酶谱经主成分分析(PCA)表明,草鱼和瓦氏雅罗鱼被划为一类群,在分类学上它们属雅罗鱼亚科,红鲤和普鲫被划为一个类群,它们属于鲤亚科,而红锗、团头鲂和H.leucisculus被划为另一类群,它们均属亚科;鳙和白链在分类学上属鲢亚科,同工酶分析表明:鳙接近鲤亚科,而白鲢更接近于亚科.可见,这些类群的划分与经典系统分类基本上一致,表明LDH同工酶谱的主成分分析在鱼类分类和演化研究中是一可取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科鱼 乳酸脱氢酶 同工酶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鲤科鱼受精卵、卵巢及精巢中孔雀石绿及隐色孔雀石绿残留 被引量:7
6
作者 孙言春 吴松 牟振波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2年第1期80-86,共7页
建立了3种鲤科鱼(鲤、鲫和草鱼)的受精卵、卵巢及精巢中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Leucomalachite green,LMG)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受精卵和卵巢用甲醇混合的Mcll... 建立了3种鲤科鱼(鲤、鲫和草鱼)的受精卵、卵巢及精巢中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Leucomalachite green,LMG)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受精卵和卵巢用甲醇混合的Mcllvaines溶液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精巢采用乙腈超声提取后正己烷除脂净化。色谱分离柱选用BEHC18(1.7μm,50mm×2.1mm)色谱柱,流动相选用酸化乙腈/水溶液,0.3mL/min梯度洗脱,电喷雾-多反应正离子监测模式。结果表明,浓度在0.2~100ng/mL之间,线性良好,r2≥0.995。MG和LMG在受精卵、卵巢及精巢中的最低检测限(LOD)分别为0.05、0.05和0.10μg/kg,定量限(LOQ)分别为0.20、0.20和0.30μg/kg。以空白基质加入法计算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受精卵、卵巢在0.3、3.0和30.0μg/kg3个添加水平下,精巢在0.5、5.0和50.0μg/kg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是73.1%~92.5%,相对标准偏差为5.3%~12.4%。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鲤鱼受精卵、卵巢及精巢中MG和LMG残留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 检测 鲤科鱼 受精卵 卵巢及精巢 孔雀石绿 隐色孔雀石绿
下载PDF
中国鲤科鱼类新纪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银瑞 崔桂华 +1 位作者 邵加军 李庆华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8年第4期439-440,共2页
1987年12月,在云南瑞丽江采到一批小型鱼类的标本,经鉴定,其中有三种为我国鱼类区系中的首次纪录,简征如下:长须Danio rerio Hamilton(图1)口上位,口裂短。领2对。上颧须达到或超过服之中心。
关键词 鲤科鱼类 新纪录 中国动物区系
下载PDF
从ATPase8-6基因研究杂交多倍体鱼线粒体母性遗传(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新红 刘少军 刘筠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8-413,共6页
异源四倍体鲫鲤是世界上首例人工培育的两性可育并形成群体的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本文采用质粒克隆测序法测定了红鲫、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和三倍体湘云鲤的ATPase8和ATPase6基因全序列 ,结合鲤鱼、日本白鲫和斑马鱼的同... 异源四倍体鲫鲤是世界上首例人工培育的两性可育并形成群体的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本文采用质粒克隆测序法测定了红鲫、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和三倍体湘云鲤的ATPase8和ATPase6基因全序列 ,结合鲤鱼、日本白鲫和斑马鱼的同源序列 ,对不同倍性水平鲤科鱼类的ATPase8和ATPase6基因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碱基组成、变异情况以及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红鲫、鲤鱼、异源四倍体鲫鲤、日本白鲫、三倍体湘云鲫和三倍体湘云鲤之间的序列差异为 0 0 % - 1 3 4 % ,它们与外群斑马鱼之间的序列差异为 2 7 9% -31 0 %。用MEGA软件中的MP法、ME法、NJ法和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树 ,得到了相似的拓扑结构。结果分析表明 ,人工杂交多倍体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和三倍体湘云鲤在线粒体ATPase8和ATPase6基因上具有严格的母性遗传特征。值得注意的是 ,异源四倍体鲫鲤经过 1 1代的繁育后 ,与其原始母本红鲫仍然保持了非常高的同源性 ,说明了新的异源四倍体基因库在线粒体ATPase8和ATPase6基因上拥有稳定的遗传特性。对不同倍性鲤科鱼类线粒体ATPase8和ATPase6基因的研究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ase8-6基因 杂交 多倍体 线粒体 母性遗传 三倍体湘云鲫
下载PDF
4种鲤科鱼类精子特性及不同pH对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雨 杨建 +3 位作者 耿龙武 张宇婷 姜海峰 徐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98,共5页
为阐明pH对拟赤梢鱼(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和方正鲫(Carassius auratus)4种鲤科鱼类精子活力的影响及差异,检测了4种鲤科鱼类精液的理化性质,同时设置pH值3.0、5.... 为阐明pH对拟赤梢鱼(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和方正鲫(Carassius auratus)4种鲤科鱼类精子活力的影响及差异,检测了4种鲤科鱼类精液的理化性质,同时设置pH值3.0、5.0、7.0、9.0、11.0梯度溶液,比较分析4种鲤科鱼类精子激活率、精子快速运动时间(FT)、精子运动时间(MT)和精子寿命(LT)。结果显示:4种鲤科鱼类中松浦镜鲤精液浓度、精子密度均最高;洛氏鱥精浆偏酸性,拟赤梢鱼精浆呈中性,松浦镜鲤、方正鲫精浆呈弱碱性;4种鲤科鱼类精子在pH 7.0~9.0的中性和弱碱性溶液中活力最高,且存在最适浓度差异。其中,拟赤梢鱼、洛氏鱥精子最适pH为7.0,精子激活率分别为(93.99±5.77)%和(96.67±2.89)%,FT分别为(35.32±0.81)s和(34.27±0.49)s,MT分别为(52.24±0.99)s和(44.33±0.76)s,LT分别为(71.50±5.50)s和(75.22±3.50)s;方正鲫精子最适pH为9.0,其精子激活率为(93.33±2.89)%,FT、MT及LT分别为(35.37±0.31)s、(85.18±2.04)s和(100.74±1.65)s;松浦镜鲤精子在pH 7.0时激活率最高,为(96.67±2.89)%,而其FT、MT和LT在pH 9.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6.80±1.82)s、(64.94±4.52)s和(84.03±7.02)s。结果表明:拟赤梢鱼精子对水体pH最为敏感,松浦镜鲤、洛氏鱥次之,方正鲫精子对pH适应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鲤科鱼类 精子活力 精子特性
下载PDF
6种快速游泳鲤科鱼类的形态差异及功能适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缓缓 曾燏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71-75,共5页
形态特征是鱼类游泳能力的最直观的表现,通过对鱼类形态特征差异的研究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不同种鱼类间游泳能力的差异。选取鲤科鱼类中几种快速游泳的鱼类(96尾),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40项可量性状进行测量。对所有样本的形态特... 形态特征是鱼类游泳能力的最直观的表现,通过对鱼类形态特征差异的研究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不同种鱼类间游泳能力的差异。选取鲤科鱼类中几种快速游泳的鱼类(96尾),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40项可量性状进行测量。对所有样本的形态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功能特征来探讨其在游泳能力上的功能适应。结果表明,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1.88%;6种快速游泳鲤科鱼类的形态差异表现在头部和尾部,主要集中于头长、吻长、臀鳍起点至尾鳍背部起点、尾柄高等,这些形态特征差异是与不同鱼类差异性的摄食生态习性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科鱼类 快速游泳 形态差异 功能适应
下载PDF
基于mtDNA D-loop进行四种鲤科鱼类种间鉴定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边琳鹤 李勤慎 +2 位作者 冯志云 杨华年 赵生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6期33-39,共7页
为研究鲤科鱼类的遗传变异和种间鉴定,采用线粒体D环(mitochondrial DNA,mtDNAD-loop)作为分子标记,测定了四种常见鲤科鱼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cuvieri)mt... 为研究鲤科鱼类的遗传变异和种间鉴定,采用线粒体D环(mitochondrial DNA,mtDNAD-loop)作为分子标记,测定了四种常见鲤科鱼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cuvieri)mtDNAD-loop核苷酸序列。结果表明:四种鱼类mtDNAD-loop区碱基组成A+T的平均含量(71.4%)明显高于G+C(28.6%)。在108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32个多态位点(22个单一多态位点和110个简约信息位点),由此界定了57个单倍型(H1-H57)。鲫的单倍型多样度(1.000±0.017)和核苷酸多样度(0.03593)最高,而草鱼最低(分别为0.499±0.071,0.00817)。四种鱼类可以通过53个特征性碱基严格区分。基于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四种鱼类没有共享单倍型,种间特异性单倍类的特征性碱基可以作为种间鉴别的依据。通过mtDNA控制区的分子标记,可以为鱼类鉴定、种质资源保护及其产品的真伪鉴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科鱼类 mtDNAD-loop 遗传多样性 种间鉴定
下载PDF
鲤科七种鱼的银染核型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周密 康杨 +1 位作者 李渝成 周暾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8年第3期225-229,I0003,I0004,共7页
对鲤科七种鱼的银染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七种鱼均有4个NORs。其中鲴亚科五种鱼的Ag-NORs彼此特征相似;鮈亚科的似刺鳊鮈sm染色体上的NORs与次缢痕的位置、形态一致;雅罗鱼亚科的鳡鱼sm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NORs显示相对大小异形。结合... 对鲤科七种鱼的银染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七种鱼均有4个NORs。其中鲴亚科五种鱼的Ag-NORs彼此特征相似;鮈亚科的似刺鳊鮈sm染色体上的NORs与次缢痕的位置、形态一致;雅罗鱼亚科的鳡鱼sm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NORs显示相对大小异形。结合以前的工作,本文以NORs为指标,讨论了有关雅罗鱼亚科几种鱼的亲缘关系及亚科鱼类染色体进行保守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科鱼类 银染核型 多态 系统关系
下载PDF
鲤科鱼类RNase 1基因的进化与组织表达模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宁 陈秀荔 黄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133,共8页
为探究RNase 1在鱼类食性适应性进化中的作用,对不同食性的9种鲤科鱼类,包括草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杂食性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 为探究RNase 1在鱼类食性适应性进化中的作用,对不同食性的9种鲤科鱼类,包括草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杂食性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鲤(Cyprinus carpio)、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和斑马鱼(Danio rerio)以及肉食性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鳡(Elopichthys bambusa)的RNase 1基因进行鉴定、序列特征分析、进化规律及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哺乳动物不同,9种鲤科鱼类基因组中只存在1个RNase 1基因,序列同源性高,且具有RNase A超家族的序列特征,包括N端信号肽序列,6个间隔的半胱氨酸残基,3个催化碱基形成的催化三联体和“CKXXNTF”序列;系统发育树显示,硬骨鱼和哺乳动物的RNase 1聚为不同分支,鲤科鱼类单独聚为一支;qRT-PCR结果显示,植食性的团头鲂和草鱼、杂食性的鳙和肉食性的翘嘴鲌的RNase 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各不相同,4种鱼类在肝脏中相对表达量高,在团头鲂和翘嘴鲌的脾脏中表达量也高。以上结果表明,鲤科鱼类的RNase 1的进化与物种食性的关联性不大,但符合物种进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 1基因 鲤科鱼类 基因表达 基因进化 食性适应性
下载PDF
基于COI基因分析叶尔羌河5种鲤科鱼类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小雨 靳文慧 +1 位作者 王佳 王玉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6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COI基因对叶尔羌河鱼类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的适应性。[方法]分析叶尔羌河5种鲤科的50条COI基因片段序列,并结合GenBank比对筛选出的12条高同源序列基于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5种鱼类COI基因同源序列的长度... [目的]探讨线粒体COI基因对叶尔羌河鱼类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的适应性。[方法]分析叶尔羌河5种鲤科的50条COI基因片段序列,并结合GenBank比对筛选出的12条高同源序列基于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5种鱼类COI基因同源序列的长度675 bp,碱基组成展现出显著A/T的偏倚性,转换/颠换的比值(R值)为3.2;核苷酸变异位点有146个,定义了10个单倍型;除塔里木裂腹鱼和宽口裂腹鱼物种间的遗传距离(0.002 4),其余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均符合2%阈值或10倍原则;系统进化树中,除塔里木裂腹鱼和宽口裂腹鱼外,斑重唇鱼、鲫鱼和鲤鱼均形成独立分支,推测两者亲缘关系较近或物种间未达到分化程度。[结论]COI基因适用于叶尔羌河除裂腹鱼属外鱼类的物种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I基因 鲤科鱼类 遗传多样性 叶尔羌河
下载PDF
6种鲤科鱼类器官质量与体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聪 夏丹阳 +4 位作者 朱晓玲 李倩 朱艳秋 熊惟 罗毅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研究鱼类器官质量随个体质量增长的异速变化及该变化的种间差异,以检验器官尺寸假说。【方法】以鲤科(Cyprinidae)鱼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青鱼... 【目的】研究鱼类器官质量随个体质量增长的异速变化及该变化的种间差异,以检验器官尺寸假说。【方法】以鲤科(Cyprinidae)鱼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测定它们随个体质量增长的各器官质量,分析器官质量与体质量的异速关系,并对器官尺寸假说进行检验。【结果】6种鱼的脑、心、肝、鳃、内脏团和躯壳的质量均与体质量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5),校正体质量后的各器官质量都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种间差异(p<0.05);6种鱼的特定体质量代谢率和校正后的平均脑质量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关系。【结论】脑质量大的物种,它的静止代谢率未必大;研究结果仅部分支持器官尺寸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科鱼类 器官质量 代谢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