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VTE的风险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清 成孟瑜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01-506,共6页
目的 探讨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179例高度疑似VTE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以CTPA和/或V/Q或双下(上)肢加压静脉彩超的阳性结果作为确诊VTE的金标准,采集所有纳入患者的一... 目的 探讨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179例高度疑似VTE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以CTPA和/或V/Q或双下(上)肢加压静脉彩超的阳性结果作为确诊VTE的金标准,采集所有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现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均行Padua评分并收集D-dimer检测值,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Padua评分、D-dimer及二者联合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VTE的风险评估价值。结果 179例呼吸内科高度疑似VTE住院患者中有83例确诊,确诊率为46.4%。一般资料中VTE组和非VTE组的Padua评分和D-dimer检测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adua评分对其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95%CI(0.710~0.858)],最佳临界值为3.5分,≥3.5分时灵敏度为69.9%,特异度为86.5%,Youden指数为0.563;D-dimer检测对其预测的AUC为0.898[95%CI(0.852~0.943)],最佳临界值为553μg/L,≥553μg/L时灵敏度为85.5%,特异度为82.3%,Youden指数为0.678;当Padua评分≥3.5分且D-dimer≥553μg/L对其预测的AUC为0.931[95%CI(0.895~0.967)],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86.5%,Youden指数为0.732。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呼吸内科疑诊VTE住院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AUC均较Padua评分和D-dimer有显著提高,总体预测价值明显优于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时。结论 Padua评分联合D-dimer对呼吸内科住院高度疑似VTE患者的风险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效能方面均优于单独使用Padua评分或D-dimer检测,能够更准确的预测VTE的发生风险,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高效的筛查出VTE患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ua评分 d-二聚体 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评估价值
下载PDF
血清D-dimer、SDC-1、sTLT-1水平对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黄开飞 张宏颖 张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62-86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表达水平对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表达水平对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5例急诊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ODS将其分为MODS组(66例)和无MODS组(99例),根据入院第28天MODS组患者的生存结局将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为死亡组(32例)和存活组(34例)。比较各组血清D-dimer、SDC-1和sTLT-1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dimer、SDC-1、sTLT-1对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血清D-dimer、SDC-1及sTLT-1水平明显高于无MO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中死亡组血清D-dimer、SDC-1和sTLT-1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D-dimer、SDC-1及sTLT-1水平升高均是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D-dimer、SDC-1和sTLT-1联合预测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的效能优于D-dimer、SDC-1和sTLT-1各自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D-dimer、SDC-1及sTLT-1水平在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中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评估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d-二聚体 多配体蛋白聚糖-1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
下载PDF
D-Dimer: Predictor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Pre-Eclampsia at Kilimanjaro Christian Medical Centre
3
作者 Husna Silim Ally Nyasatu G. Chamba +12 位作者 Raziya Gaffur Nasra Batchu Glory Mangi Pendo S. Mlay Bariki Mchome Mtoro J. Mtoro Thomas J. Kakumbi Rafiki N. Mjema Doris Rwenyagila Eusebius Maro Fredrick Mbise Gilleard Masenga Patricia S. Swai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4年第6期923-937,共15页
Backgrou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matern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orldwide as well as in Tanzania. Studies have shown Pre-eclampsia as a risk indicator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Backgrou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matern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orldwide as well as in Tanzania. Studies have shown Pre-eclampsia as a risk indicator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D-dimer tends to rise i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Few studies that have show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dimer and PPH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and differ according to ethnicity and lifestyle. Hence there is no suitable reference interval for D-dimer in predict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Broad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dimer as a laboratory predictor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at KCMC hospital. Methodology: This was a hospital-based analytical cross-sectional study conducted at KCMC Hospital in Northern Tanzania from September 2022 to March 2023. A total of 195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Plasma D-dimer levels were taken from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pre-delivery. Haematocrit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delivery, and a fall of 10% was considered as Postpartum hemorrhage together with clinical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among those who had severe features and those who did not have severe features and were further categorized into those who had PPH and those who did not have PPH.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dimer and PPH adjusting for other factors.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Results: Higher median D-dimer levels were seen among women who had PPH compared to those who had no PPH. D-dimer was seen to be associated with PPH, thus for every unit increase of µg/ml of D-dimer among women who had pre-eclampsia without severe features there was a 14%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odds of hav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a 45%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hav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those who had pre-eclampsia with severe features. Furthermore, the cut-off point of a D-dimer level of 0.66 µg/ml significantly predicts postpartum hemorrhage with a sensitivity of 75% and specificity of 55%. For those who had no severe features the cut-off point was 0.53 µg/ml with a sensitivity of 95% and specificity of 53%, and for those who had severe features the cut-off point was 3.58 µg/ml with a sensitivity of 50% and specificity of 96%. Conclusion: D-dimer can be used to predict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pre-eclampsia, especially among those who have severe features. This shows that D-dimer has specificity in predicting PPH i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and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al services to save women from matern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lood products such as fresh frozen plasma, platelets, and whole blood together with tranexamic acid should be readily available i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especially those with severe features with a D-dimer level of 3.58 µg/ml and above during delivery as they are at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P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imer PREECLAMPSIA Postpartum Hemorrhage Tanzania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F1+2、TAT、AT-Ⅲ、D-Dimer对早期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8
4
作者 祝丽琼 陈慧 +5 位作者 杜碧君 谭剑平 刘颖琳 王蕴慧 张睿 张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6-48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与早期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及各分子标志物对血栓前状态(PTS)引起的RSA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0...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与早期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及各分子标志物对血栓前状态(PTS)引起的RSA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03例RSA已孕者(AEP组)、103例有RSA病史现未孕者(ANP组)及40例正常早孕者(NEP组)及40例健康未孕者(NNP组)血清中F1+2、TAT、AT-Ⅲ、D-Dimer水平;并以ROC曲线方法判断PTS引起的RSA发生时以上各个指标的最佳临界值。【结果】1.ANP组血浆F1+2、D-Dimer水平显著高于NNP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8);而且流产3次者较2次者指标水平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7)。F1+2与D-Dimer判断RSA未孕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的最佳筛查界值分别为55.11nmol/L(AUC=0.767)及233.50μg/L(AUC=0.636)。2.ANP组血浆TAT水平高于NNP组,AT-Ⅲ水平低于NNP组,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08)。AEP组血浆F1+2、TAT、D-Dimer水平高于NEP组,AT-Ⅲ水平低于NEP组,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RSA与PTS存在相关性;RSA患者在孕前已经表现为PTS,PTS的标志物F1+2、D-Dimer可用于RSA未孕人群流产原因的筛查,其水平越高,流产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血栓前状态 F1+2 TAT AT-Ⅲ d-dimer
下载PDF
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与D-Dimer的相关性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帆 刘亚波 +2 位作者 王满宜 刘建龙 贾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4期20-21,共2页
目的分析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以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单发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间骨折予以静脉造影术检查的患者,以D-Dimer作为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记物,采用胶体... 目的分析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以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单发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间骨折予以静脉造影术检查的患者,以D-Dimer作为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记物,采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定量检测,对D-Dimer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创伤患者DVT的发生率为11.4%。创伤患者DVT(+)组D-Dimer浓度高于DVT(-)组(P<0.05)。选取500μg/L作为正常参考值,其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63.6%,阳性预测值为24.8%,阴性预测值为98.6%。术前不同制动时间对D-Dimer浓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imer浓度正常对排除创伤患者DVT具有临床意义,D-Dimer浓度升高对诊断创伤患者DVT不具有临床意义。术前制动时间对D-Dimer浓度具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下载PDF
探讨BNP、TNI、D-Dimer及心脏彩超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1
6
作者 孙印 徐亚杰 +3 位作者 韦海燕 景卫革 唐桂华 何士杰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9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探讨血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TNI)、D-二聚体(D-Dimer)及心脏彩超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间进行了血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TNI)、D-二聚体(D-Dimer)的含量及心脏超声... 目的探讨血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TNI)、D-二聚体(D-Dimer)及心脏彩超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间进行了血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TNI)、D-二聚体(D-Dimer)的含量及心脏超声检查且资料齐全的受试对象229例。其中依据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肺心病患者160例(包括失代偿期患者93例,代偿期患者67例),其余69例为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BNP、TNI、D-Dimer的含量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及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心脏超声检查于血液检查后第二天由心脏超声室同一人员操作完成。将患者依据病情分为三组:肺心病失代偿期组(A组),代偿期组(B组)及健康查体组(C组)。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指标间差异。此外,再将A组依据患者存活情况进一步分为死亡组(A1组)和存活组(A2组),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组及代偿期组患者BNP、TNI、D-Dimer及心脏超声肺动脉压力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均<0.0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组显著高于代偿期组(P均<0.05)。93例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中,死亡患者18例,以上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均<0.05)。结论血脑钠肽、肌钙蛋白I、D-二聚体及心脏彩超检查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评估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脑钠肽 肌钙蛋白I d-二聚体 心脏超声
下载PDF
凝血功能4项、FDP、D-Dimer检测在诊断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7
7
作者 杨军 李彬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384-2385,2388,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4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检测在产后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6例产后出血(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mL)孕妇作为产后出血组,另外50例出血量正常(出血量小于500mL)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Sysm...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4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检测在产后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6例产后出血(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mL)孕妇作为产后出血组,另外50例出血量正常(出血量小于500mL)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Beckman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此两组产前产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4项指标和D-Dimer、FDP的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组凝血功能4项及D-Dimer,FDP检测值异常率产前及产后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组PT、APTT、D-Dimer、FDP在产前及产后两个时期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组PT、APTT、D-Dimer、FDP产后高于产前(P<0.01),但是FIB产后低于产前(P<0.05),TT产前、产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积极对孕产妇进行产前凝血功能4项、FDP、D-Dimer检测有助于提前预防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及降低孕妇产后出血的病死率,产前和产后血浆FDP、DDimer水平变化对产后出血更具有临床预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4项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d-二聚体 产后出血
下载PDF
D-dimer、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晓宇 刘运秋 +3 位作者 兰璇 刘伟存 李倩 胡泊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D-Dimer、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对比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大面积肺栓塞患者45例,小面积肺栓塞患者45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D-Dimer、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对比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大面积肺栓塞患者45例,小面积肺栓塞患者45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血浆D-Dimer、CRP和BNP水平。采用Logistic分析患者血浆D-Dimer、CRP和BNP水平与肺栓塞发生的相关性。以肺栓塞检验金标准(肺动脉造影)分别与D-dimer检验、CRP检验和BNP检验法做配对卡方检验,计算Ddimer检验、CRP检验和BNP检验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治疗前,大面积组和小面积组肺栓塞D-Dimer、CR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组D-Dimer、CRP和BNP水平也明显高于小面积组(P<0.05)。治疗后,大面积组和小面积患者血浆D-Dimer、CRP和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血浆D-Dimer、CRP和BNP水平与肺栓塞的发生呈正相关性(r=3.11,P<0.05;r=4.36,P<0.05;r=2.86,P<0.05)。D-Dimer检测、CRP检测和BNP检测方法在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dimer、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水平与肺栓塞的发生呈正相关性,是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具有十分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imer C反应蛋白 脑钠肽 肺栓塞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度
下载PDF
兔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IFABP及D-dimer的变化和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恒 王攀 +2 位作者 杨强 王家胜 许浩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9-271,275,共4页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探讨其变化及用于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假实验)。采用扎闭静...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探讨其变化及用于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假实验)。采用扎闭静脉、损伤血管壁、激活凝血的方法建立模型。分别测定肠脂肪酸结合蛋白、D-二聚体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兔血清IFABP和D-dimer显著增加(P<0.01)。各指标不同时间段比较:IFABP值成模后30min显著升高达737.5ng/mL±56.2ng/mL,成模后120min达峰值1800.1ng/mL±85.5ng/mL,术后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1414.1ng/mL±92.3ng/mL(P<0.01);D-dimer呈持续增高(P<0.01)。结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D-二聚体也许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较理想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d-二聚体 肠系膜上静脉 血栓形成 诊断
下载PDF
D-Dimer PLUS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性能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苏薇 邱玲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8-41,共4页
目的验证D—Dimer PLUS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各项性能参数。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相关文件,对D—Dimer PLUS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上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价。结果检测下限83.86μg/... 目的验证D—Dimer PLUS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各项性能参数。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相关文件,对D—Dimer PLUS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上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价。结果检测下限83.86μg/L;线性范围0~2000μg/L;回收率93%~113%;低值和高值批内不精密度(变异系数CV%)5.31%和2.67%,低值和高值总不精密度4.69%和4.14%;与mini—VIDAS(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测定结果进行比对,相关系数r=0.915,平均百分偏差634.6%;内源性干扰物结合胆红素、乳糜微粒、溶血血红蛋白对D-二聚体测定结果产生影响的浓度值分别为299mg/L,882FTU和7.8g/L,游离胆红素和类风湿因子浓度达362mg/L和540,000IU/L时,D-二聚体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变化;验证参考值范围0~398μg/L,高于厂家提供的参考值范围O~324μg/L,需重新建立参考值范围。结论D—DimerPLUS测定血浆D一二聚体浓度具有符合临床要求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可用于临床诊断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d-二聚体浓度测定 ddimer PLUS 性能评价
下载PDF
血清I-FABP、D-Dimer诊断急性肠缺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海坤 王敏华 +7 位作者 周小青 殷青辉 叶斌 曾祥福 刘晓平 朱贤森 胡艳 曾祥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二聚体(D-Dimer)浓度变化对肠缺血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两组内再随机分成6小组,每组8只。实验组结扎肠系膜上动脉,对照...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二聚体(D-Dimer)浓度变化对肠缺血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两组内再随机分成6小组,每组8只。实验组结扎肠系膜上动脉,对照组仅行腹腔开关术。各小组大鼠分别对应在手术后0.5 h,1 h,2 h,4 h,8 h,12 h 6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检测I-FABP和D-二聚体浓度,对相应时间点大鼠切取病变肠管并观察肠管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实验组在肠缺血0.5 h血清I-FABP开始升高,1 h达峰值(290.24±156.69)μg/L,之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Dimer浓度在缺血2 h内升高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缺血4 h之后开始升高,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I-FABP、D-Dimer浓度变化对肠缺血早期诊断及对肠管血液供应状态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 早期诊断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d-二聚体
下载PDF
D-dimer对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席少枝 徐立宁 +1 位作者 尹彤 高德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D.dimer对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收集的62例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住院患者以及62例未发生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住院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浆D—dimer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对血浆D—dimer和纤维蛋白原... 目的探讨D.dimer对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收集的62例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住院患者以及62例未发生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住院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浆D—dimer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对血浆D—dimer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并将D—dimer〉0.5mg/L及纤维蛋白原〉4.0g/L为界进行分层,明确与纤维蛋白原相比,D.dimer对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血浆D—dimer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在血栓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纤维蛋白原〉4.0g/L为界进行分层后,血栓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诊断的灵敏度为89.29%,特异度为56.63%,阳性预告值为40.98%,阴性预告值为94%。将血浆D—dimer〉0.5mg/L为界进行分层后,血栓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诊断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6.61%,阳性预告值为96.77%,阴性预告值为91.94%。结论与纤维蛋白原〉4.0g/L为界分层相比,D—dimer〉0.5mg/L对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的价值优于纤维蛋白原,具有早期诊断价值,通过结合临床表现可能性可进一步提高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 ddimer 纤维蛋白原 诊断评价
下载PDF
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血浆D-dime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伟伟 何向辉 +2 位作者 逯宁 戚峰 朱理玮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D-dimer在粘连性肠梗阻发生肠绞窄时的水平变化及对肠绞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1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前D-dimer水平,并比较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及阳性率(D-dimer>0.3mg/L为阳性)。结... 目的:探讨血浆D-dimer在粘连性肠梗阻发生肠绞窄时的水平变化及对肠绞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1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前D-dimer水平,并比较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及阳性率(D-dimer>0.3mg/L为阳性)。结果:肠绞窄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及阳性率都较单纯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血浆D-dimer>0.3mg/L时,可提示肠绞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肠绞窄 ddimer
下载PDF
脂质体包裹尿激酶与D-dimer单抗结合后在血栓模型中靶向溶栓实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慧 王珏 董小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08-2111,共4页
目的:观察抗纤维蛋白D-dimer的单克隆抗体与包裹溶栓剂尿激酶(UK)的脂质体(Lip)相联接后,在兔腹主动脉血栓模型上靶向溶栓的效果。方法:用去污剂控制透析法制备Lip、UK-Lip、Ab-UK-Lip。用FeCl3法复制血栓模型,分别从股静脉输入5种不同... 目的:观察抗纤维蛋白D-dimer的单克隆抗体与包裹溶栓剂尿激酶(UK)的脂质体(Lip)相联接后,在兔腹主动脉血栓模型上靶向溶栓的效果。方法:用去污剂控制透析法制备Lip、UK-Lip、Ab-UK-Lip。用FeCl3法复制血栓模型,分别从股静脉输入5种不同的药物(①PBS、②大量UK、③Ab/Lip/UK、④Ab/UK-Lip、⑤Ab-UK-Lip),连续观察40min。结果:各组血压变化经统计分析得知,Ab-UK-Lip组和UK组效果相似,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但前者UK用量仅为后者的1/3。结论:作为UK-Lip的归巢装置,D-di-mer单抗在溶栓治疗中有良好的靶向性,Ab-UK-Lip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单克隆抗体 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D-dimer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静脉血栓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鲁炳怀 朱凤霞 +1 位作者 史丽娜 杨静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7期1189-1191,共3页
目的探讨D-dimer、纤维蛋白原(Fg)、D-dimer与Fg比值(D/F)以及C反应蛋白(CRP)在静脉血栓栓塞(VTE)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民航总医院就诊的221例急诊与住院疑似VTE患者D-dimer、Fg及CRP进行检测,并计算D/F,采用胸部CT、病理诊断等对... 目的探讨D-dimer、纤维蛋白原(Fg)、D-dimer与Fg比值(D/F)以及C反应蛋白(CRP)在静脉血栓栓塞(VTE)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民航总医院就诊的221例急诊与住院疑似VTE患者D-dimer、Fg及CRP进行检测,并计算D/F,采用胸部CT、病理诊断等对疑似患者明确诊断。结果 VTE人群的Fg水平低于非VTE人群(t=6.421,P<0.01),而D-dimer、D/F、CRP均显著增高;在VTE诊断灵敏度达到100%时,D/F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PPV)(73.2%,56.4%)优于使用单独使用D-dimer(47.0%,39.6%);ROC曲线分析表明上述指标在VTE诊断中的准确性顺序为D/F>D-dimer>CRP。结论采用D/F可提高VTE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可作为一项有益的指标应用于VTE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d-dimer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联合应用D-dimer和血气分析对胸闷患者诊断肺栓塞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明生 王河 +5 位作者 肖毅 李明昌 谭丽玲 吕健 谢东晓 顼志敏 《中国医药导刊》 2004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D-二聚体(D-dimer)和血气分析对胸闷和(或)不典型胸痛患者诊断肺栓塞的价值。方法:对因胸闷和(或)不典型胸痛入院患者常规急诊行D-dimer、血气分析、心肌酶、心电图(ECG)等快速检查。对于血D-dimer≥500μg/L和血PO_2&...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D-二聚体(D-dimer)和血气分析对胸闷和(或)不典型胸痛患者诊断肺栓塞的价值。方法:对因胸闷和(或)不典型胸痛入院患者常规急诊行D-dimer、血气分析、心肌酶、心电图(ECG)等快速检查。对于血D-dimer≥500μg/L和血PO_2<80mmHg,且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行胸部CT检查。结果:入选患者75例[男48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63±12岁]。D-dimer≥500μg/L和PO_2<80mmHg患者为25例。经胸部CT证实肺栓塞为8例(32%);诊断冠心病7例(28%);慢性支气管炎4例(16%);心脏神经官能症5例(20%);房性心律失常1例(4%)。在8例肺栓塞患者中,大块肺栓塞2例。ECG表现S_1Q_3T_31例(12.5%);TV_(1~4)倒置2例(25%),STV_(1~4)段压低2例(25%),右束支阻滞1例(12.5%),ECG正常2例(25%)。1例大块肺栓塞患者发生猝死。7例出院。随访3~8个月,无不良事件。2例患者偶尔有胸闷感。结论:常规联合检测D-dimer和血气分析有助于对胸闷或不典型胸痛患者进行肺栓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imer 血气分析 胸闷 诊断 肺栓塞 d-二聚体
下载PDF
D-Dimer与胰腺癌Ⅳ期患者生存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婧 赵磊 +4 位作者 车娟娟 李卉惠 吴军 庞歆桥 马妮娜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5期568-573,共6页
目的:探讨Ⅳ期胰腺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治疗的胰腺癌住院患者90例,分析其入院时血浆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 目的:探讨Ⅳ期胰腺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治疗的胰腺癌住院患者90例,分析其入院时血浆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含量与临床特征及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Ⅳ期胰腺癌患者中D-Dimer水平升高、Fbg含量降低者生存期相对较短,体能状态评分相对较差。ECOG≥3分患者D-Dimer[(5.40±3.19)mg/L]显著高于ECOG≤2分患者[(2.42±2.33)mg/L](P〈0.01)。D-Dimer水平正常者OS为9.82个月(95%CI,8.42-11.26个月),D-Dimer水平异常者OS为3.76个月(95%CI,3.11-4.40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水平为胰腺癌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Dimer可作为Ⅳ期胰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实验室指标,其异常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胰腺癌 预后
下载PDF
D-dimer Plus试剂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中的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丽春 冯厚梅 +3 位作者 郑磊 孙德华 区静怡 李强 《血栓与止血学》 2013年第4期182-184,共3页
目的评价血浆D-dimer Plus试剂在诊断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早期的临床筛查价值。方法采用D二聚体Plus试剂盒,分别对59例DVT患者和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并进行统计学t检验,ROC曲线分析和D二聚体在不同截断值情况下的筛... 目的评价血浆D-dimer Plus试剂在诊断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早期的临床筛查价值。方法采用D二聚体Plus试剂盒,分别对59例DVT患者和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并进行统计学t检验,ROC曲线分析和D二聚体在不同截断值情况下的筛检评价。结果 DVT组D二聚体(675±206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91±69μg/L),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3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用于DVT临床诊断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UC=0.706,P=0.000),D二聚体水平越高,发生DVT的可能性越大;以D二聚体水平为200μg/L为截断值时,其阴性预测值和临床诊断符合率都是最高的,分别为67.06%和73.95%。结论 D-dimer Plus试剂在DVT的早期临床诊断中价值有限,而对于疑似DVT患者,建议以200μg/L作为截断值。D二聚体水平并不升高的临床疑似DVT患者,需要进行连续监测与静脉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深静脉血栓 d-dimer Plus试剂
下载PDF
NT-pro BNP、CRP和D-Dimer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赵松林 聂秀红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amino 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D-Dimer)浓度是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amino 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D-Dimer)浓度是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之间相关。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确诊的AECOPD患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测肺动脉收缩压并将患者分为肺动脉压正常组、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高压组又分为轻度和中重度高压组,检测并比较不同组别之间NT-pro BNP、CRP和D-Dimer水平。结果共纳入113例AECOPD患者,包括53例肺动脉压正常者、36例轻度PH患者和24例中重度PH患者。肺动脉高压组各项指标[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NT-pro BNP[633. 7 (492. 1~907. 3) pg/mL]、CRP[22.5 (12.9~34.1) mg/L]和D-Dimer[582.3 (472.9~794.4)μg/L],均显著高于肺动脉压正常组NT-pro BNP[307.4(221.7~442.6) pg/mL]、CRP[9.2 (6.5~15.7) mg/L]和D-Dimer[331.6 (247.1~465.4)μg/L]。此外,中重度PH组上述指标也均显著高于轻度PH组;logsitic回归分析提示NT-pro BNP、CRP以及D-Dimer浓度与AECOPD患者发生PH具有相关性,可作为PH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NT-pro BNP、CRP及D-Dimer等血清学指标与AECOPD患者发生PH及PH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其早期预警和评估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血浆D-dimer在预测及评估恶性黑色素瘤转移中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璇 张鑫 +3 位作者 王莹 李文星 党诚学 刁冬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6-909,918,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恶性黑色素瘤动物血行转移模型,发现出现血行转移时血浆D-dimer明显升高,通过检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血液标本D-dimer、FIB等相关指标以及结合病理影像学结果比较其诊断效率,评估D-dimer诊断恶性黑色素瘤血行转移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构建恶性黑色素瘤动物血行转移模型,发现出现血行转移时血浆D-dimer明显升高,通过检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血液标本D-dimer、FIB等相关指标以及结合病理影像学结果比较其诊断效率,评估D-dimer诊断恶性黑色素瘤血行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首先选取常见的高侵袭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构建小鼠肺转移模型,尾静脉注射2周后,观察肺转移情况并检测血浆D-dimer的水平变化。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78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血液标本和病理资料。结果B16/F10实验组小鼠血浆D-dimer[(1.04±0.15)mg/L]明显高于PBS对照组[(0.56±0.11)mg/L,(P<0.001)],解剖小鼠后可以很明显在实验组观察到肺转移灶。进一步回顾性分析78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其中25例转移患者的血浆D-dimer的中位水平为1.0 mg/L,高于未转移患者的0.5 mg/L(P<0.001);此外,采用D-dimer诊断远处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95%可信区间为0.726~0.93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D-dimer作为一种无创、廉价、快速的检测方法,可以作为预测恶性黑色素瘤血样转移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为其在恶性黑色素瘤血行转移及常规筛查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imer 转移 恶性黑色素瘤 筛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