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鳞状细胞癌ATP-TCA法体外药敏试验与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
1
作者 刘志茹 孔为民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2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代表不同耐药机制的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在原发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体外药敏试验(ATP-TCA)结果与耐药... 目的:探讨代表不同耐药机制的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在原发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体外药敏试验(ATP-TCA)结果与耐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32例宫颈鳞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采用ATP-TCA法成功检测上述细胞对11种化疗药物(共16种组合)的体外敏感性;采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32例宫颈鳞癌组织中P-gp、GST-π、TopoⅡ、TS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TS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耐药蛋白P-gp表达与体外PTX+CBP耐药正相关(P=0.040);耐药蛋白TS表达与体外5-FU、5-FU+MMC、5-FU+DDP耐药正相关(P=0.015,0.012,0.006);TopoⅡ,GST-π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体外耐药均无相关性。结论:体外药敏试验联合免疫组化检测,有可能用于宫颈鳞癌化疗前药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P糖蛋白 谷胱苷肽S-转移酶pi dna拓扑异构酶类 Ⅱ型 胸苷酸合酶 免疫组织化学 atp生物荧光试验
下载PDF
TopoⅡα及E-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凤渝蓉 张洪福 +1 位作者 孟刚 曹立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α)及E型依赖钙黏附蛋白 (E 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opoⅡα及E cad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炎性增生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状细胞癌组织...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α)及E型依赖钙黏附蛋白 (E 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opoⅡα及E cad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炎性增生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TopoⅡα在正常口腔黏膜、炎性增生组织中均为低表达 ,其在不典型增生组中的高表达率与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的高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E cad在口腔正常黏膜、炎性增生中的阳性率与其在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E 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TopoⅡα及E 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检测两者蛋白表达状况 ,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oⅡα E-CAD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表达
下载PDF
胃癌GST-π,P-gp,Top-Ⅱ和nm23H1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8
3
作者 倪灿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897-901,共5页
目的探讨 GST-π的表达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P-gp,Top-Ⅱ和 nm23H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催化信号放大(CSA)系统法检测66例胃癌组织 GST-π、P-糖蛋白、Top-Ⅱ和 nm23H1的表达.结果其 GST-π、P-糖蛋白、Top-Ⅱ和 n... 目的探讨 GST-π的表达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P-gp,Top-Ⅱ和 nm23H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催化信号放大(CSA)系统法检测66例胃癌组织 GST-π、P-糖蛋白、Top-Ⅱ和 nm23H1的表达.结果其 GST-π、P-糖蛋白、Top-Ⅱ和 nm23H1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82%,77%,50%和58%.GST-π和 Top-Ⅱ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x^2=6.45和 x^2=5,P<0.05);GST-π和nm23H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GST-π呈正相关(x^2=10.048,P<0.01),nm23H1呈负相关(x^2=24.78,P<0.001);GST-π和 P-gp 高表达与<3 a 生存期相关(x^2=9.506,P<0.01和 x^2=8.439,P<0.01),nm23H1高表达与≥3a 生存期相关(x^2=10.89,P<0.01).结论 GST-π与 P-糖蛋白、Top-Ⅱ一样可作为肿瘤耐药的标志物,还可作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差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转录因子 生物合成 谷胱甘肽转移酶 生物合成 P-糖蛋白 dna拓扑异构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星形细胞起源肿瘤的恶性进展与Topo-Ⅱα表达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夏为民 龚德生 陈同钰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Ⅱα,Topo-Ⅱα)在星形细胞起源肿瘤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的关系,并探讨Topo-Ⅱα对判断此类肿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49例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起源肿瘤标本Topo-Ⅱα蛋白... 目的研究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Ⅱα,Topo-Ⅱα)在星形细胞起源肿瘤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的关系,并探讨Topo-Ⅱα对判断此类肿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49例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起源肿瘤标本Topo-Ⅱα蛋白表达进行分析,以评价阳性细胞百分数与星形细胞起源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结果随着肿瘤病理级别的提高,细胞异型性明显增加、核染色增强、对比明显;而且Topo-Ⅱα标记指数亦随之升高,低级别(Ⅰ、Ⅱ级)与高级别(Ⅲ、Ⅳ级)肿瘤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Ⅲ、Ⅳ级肿瘤之间的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opo-Ⅱα可较为准确地反映星形细胞起源肿瘤的增殖潜能和恶性程度,对判断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拓扑异构酶 预后 星形细胞瘤
下载PDF
耐氟喹诺酮类鲍曼不动杆菌Parc的变异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茁 刘凌华 +1 位作者 张利侠 孙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25-26,31,共3页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拓扑异构酶ⅣC亚基(ParC)的变异与其耐氟喹诺酮类(FQNL)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喹诺酮鲍曼不动杆菌30株及敏感株10株,测定其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茵浓度(MIC),并对此30株茵ParC的...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拓扑异构酶ⅣC亚基(ParC)的变异与其耐氟喹诺酮类(FQNL)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喹诺酮鲍曼不动杆菌30株及敏感株10株,测定其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茵浓度(MIC),并对此30株茵ParC的基因(parC)进行PCR扩增和DNA序列的分析比较。结果在4株高度耐FQNL(MIC≥128mg/L)和1株低度耐FQNL(MIC=64mg/L)茵中存在ParC的变异,同FQNL耐药性相关的变异有丝氨酸Ser87(TCG)→Leu(TTG)。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茵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可表现为ParC基因87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当鲍曼不动杆菌合并有ParC的变异时,其耐药性往往会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氟喹诺酮痞亨物耐受性 dna拓扑异构酶(atp水解)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郭云昌 刘秀梅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4年第5期456-460,共5页
AcrAB外流泵系统的过度表达和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是导致鼠伤寒沙门菌产生多重耐药性 (MAR)的重要原因。AcrAB外流泵系统的合成有多重耐药调节子 (marRAB)调控 ,AcrAB与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有关。拓扑异构酶 (topoisomerase)的突变主要与氟... AcrAB外流泵系统的过度表达和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是导致鼠伤寒沙门菌产生多重耐药性 (MAR)的重要原因。AcrAB外流泵系统的合成有多重耐药调节子 (marRAB)调控 ,AcrAB与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有关。拓扑异构酶 (topoisomerase)的突变主要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有关 ,突变主要发生在gyr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多重耐药性 突变 机制研究 拓扑异构酶 过度表达 C基因 酶基因 发生 调控
下载PDF
拓扑异构酶Ⅱα,P糖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迅 沈丹华 +4 位作者 陈祥柏 虞有智 许峰 赵勇 祝学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从细胞分子水平对胆囊癌化疗的耐药性进行研究 ,为临床化疗药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并获得更有效的临床化疗效果。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检测胆囊癌中的主要耐药基因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Ⅱα ,TopoⅡα)、P糖蛋... 目的 从细胞分子水平对胆囊癌化疗的耐药性进行研究 ,为临床化疗药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并获得更有效的临床化疗效果。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检测胆囊癌中的主要耐药基因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Ⅱα ,TopoⅡα)、P糖蛋白 (P glycoprotein ,P gp)的表达情况 ,并结合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进行研究。结果 TopoⅡα在胆囊癌中的表达 ( 91 7% )明显高于对照组 ( 10 % ) (P <0 0 5 )。P糖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 ( 5 8 3 % )高于对照组 ( 2 5 % ) (P <0 0 5 )。TopoⅡα在低分化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癌 ,但与肿瘤的TNM分期无关。P糖蛋白的表达与胆囊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均无关。结论 TopoⅡα在胆囊癌中明显高表达 ,选择TopoⅡα抑制剂进行化疗有助于提高化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dna拓扑异构酶 atp水解 P-糖蛋白
原文传递
耐氟喹诺酮类肺炎克雷伯菌GyrA和ParC的变异 被引量:8
8
作者 章建立 姚航平 +2 位作者 周建英 刘敬东 马亦林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 研究肺炎克雷伯菌DNA旋转酶A亚单位 (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C亚基 (ParC)的变异与其耐氟喹诺酮类 (FQNL)的关系。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和诺氟沙星对临床分离的 31株肺炎克雷伯菌及其标... 目的 研究肺炎克雷伯菌DNA旋转酶A亚单位 (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C亚基 (ParC)的变异与其耐氟喹诺酮类 (FQNL)的关系。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和诺氟沙星对临床分离的 31株肺炎克雷伯菌及其标准菌株ATCC 10 0 31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对此 32株菌GyrA的基因 (gyrA)和ParC的基因 (parC)进行PCR扩增和DNA序列的分析比较。结果  19株耐FQNL菌都存在GyrA变异 ,同FQNL耐药性相关的变异有Ser83(TCC)→Phe(TTC)、Ile(ATC)、Tyr(TAC)和Lys(TGC) ;Asp87(GAC)→Ala(GCC)。其中Ser83→Ile、Lys的变异是新发现。在 9株高度耐FQNL和 1株低度耐FQNL菌中同时存在ParC的变异 ,同FQNL耐药性相关的变异有丝氨酸Ser80 (AGC)→Ile(ATC)。ATCC 10 0 31的ParC同大肠埃希菌的ParC具有很好的同源性。结论 在耐FQNL肺炎克雷伯菌中普遍存在着GyrA的变异 ,其中以Ser83的变异多见。当细菌有GyrA的变异 ,同时合并有ParC的变异时 ,其耐药性往往会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氟喹诺酮 药物耐受性 dna拓扑异构酶
原文传递
氢醌对人骨髓单个核细胞拓扑异构酶Ⅱ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施益芬 俞康 +3 位作者 陈怡 任行洲 毕来喜 钱红兰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60-663,共4页
目的 研究苯代谢物氢醌(hydroquinone,HQ)对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拓扑异构酶(TOPO)Ⅱα表达的影响,探讨TOPOⅡα在HQ所致造血毒性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50μmol/LHQ处理的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为实验组,设立对照组(等体积灭菌蒸... 目的 研究苯代谢物氢醌(hydroquinone,HQ)对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拓扑异构酶(TOPO)Ⅱα表达的影响,探讨TOPOⅡα在HQ所致造血毒性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50μmol/LHQ处理的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为实验组,设立对照组(等体积灭菌蒸馏水培养),应用TOPOⅡ检测试剂盒检测TOPOⅡ的活力,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TOPOⅡα含量的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OPOⅡα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法(ChIp)检测TOPOⅡα含量的变化.结果 (1)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50 μmol/LHQ处理10 h后,TOPOⅡ的活力下降,TOPOⅡα含量以及TOPOⅡαmRNA水平分别为0.017±0.029、0.610±0.128,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TOPOⅡα含量降低伴随着TOPOⅡα启动子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的明显降低(分别为1.198±0.056、0.324±0.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伴有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的改变,分别为1.253±0.045、1.177±0.025;(3)HQ接触不同时间TOPOⅡαmRNA水平呈动态变化,且TOPOⅡα启动子水平的变化早于mRNA水平的变化.结论 HQ可抑制造血细胞TOPOⅡα的表达.组蛋白化学修饰水平的改变在苯代谢物所致的造血毒性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醌类 dna拓扑异构酶(atp水解) 组蛋白类 乙酰化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