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虚”“郁”论治高血压前期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晓彤 张磊 戴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病的潜伏期,已经出现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前期病因病机与“虚”“郁”密切相关。脾虚是高血压前期的发病基础,气郁是病机发展的中间环节,痰、瘀、火等病理产物是发病的关键因素。治疗以健... 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病的潜伏期,已经出现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前期病因病机与“虚”“郁”密切相关。脾虚是高血压前期的发病基础,气郁是病机发展的中间环节,痰、瘀、火等病理产物是发病的关键因素。治疗以健运脾胃、理气开郁为原则,化痰、活血、清热多法并用,同时注重日常调护,防治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气郁 高血压前期 正常高值血压 健运脾胃 理气开郁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的甘青青兰化学成分鉴定及其疏肝和胃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2
作者 吴欣泽 周加本 +1 位作者 热增才旦 利毛才让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0期17-26,41,共11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甘青青兰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并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分析甘青青兰疏肝和胃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质谱分析结果结合文献对甘青青兰中的化学成分进行...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甘青青兰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并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分析甘青青兰疏肝和胃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质谱分析结果结合文献对甘青青兰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借助TCMSP平台及PubChem数据库预测成分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筛选疏肝和胃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建立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开展“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的构建与分析,获取网络中的核心靶点与关键组分,再基于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最终从甘青青兰中鉴定出33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21个、酚酸类9个、三萜类3个。其中,丹酚酸I、胡麻素-5-O-葡萄糖苷、胡麻素-4'-O-葡萄糖苷、3'-甲氧基藿香素-7-O-葡萄糖苷、胡麻素-3'-O-(6''-O-乙酰基)-葡萄糖苷为首次在本植物中鉴定出来的5个化合物。网络药理学分析结合分子对接验证预测,甘青青兰主要通过熊果酸、齐墩果酸、白桦脂酸作用于GAPDH、ACTB、ALB、TP53、AKT1、TNF、HSP90AA1等靶点,调节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的发病途径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等信号通路发挥疏肝和胃作用。结论:甘青青兰发挥疏肝和胃功效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结果,此为进一步开展甘青青兰治疗肝胃不和证候的质量标志物及新药开发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青兰 疏肝和胃 UPLC-Q-TOF/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生姜泻心汤加减方在宠物临床的应用
3
作者 赵雁伟 闫永平 +3 位作者 韩若婵 翟文栋 董虹 田丽芳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生姜泻心汤出自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包含生姜、干姜、半夏、黄芩、人参、黄连、炙甘草、大枣八味中药,全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攻补兼施,阴阳并调,未用理气之药,却有理气之效。该方应用广泛,尤其在胃肠疾病方面常作为基本方。笔者... 生姜泻心汤出自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包含生姜、干姜、半夏、黄芩、人参、黄连、炙甘草、大枣八味中药,全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攻补兼施,阴阳并调,未用理气之药,却有理气之效。该方应用广泛,尤其在胃肠疾病方面常作为基本方。笔者临床收治1例近3个月内间断呕吐、大便不成形的病猫,且应用抗菌药、抑制呕吐等西兽药等难以奏效。经中兽医诊断病猫久病而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浊气归于上,且寒热错杂,辨证为水热互结的痞证兼脾阳虚。治则为和胃降逆,宣散水气,健脾益气。药用生姜泻心汤加炒白术、陈皮,散水消痞,和胃降逆兼健脾,其中炒白术偏重健脾和胃,陈皮偏重于理气,服药1 d后未见呕吐,大便基本成形,食欲、精神明显好转,服药3 d病猫基本痊愈。本病例可为宠物临床治疗长期呕吐病例提供新思路,为生姜泻心汤方证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泻心汤 呕吐 痞证 脾虚 水热互结 散水消痞 和胃降逆
下载PDF
梅核气病因病机及论治概述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敬 杨振宁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2期203-208,共6页
梅核气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心身疾病,属中医学郁证范畴,常因情志发病,以咽部异物感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对于梅核气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情志因素、饮食因素为梅核气的主要诱发因素;肝郁脾虚,痰气上逆互结于咽喉为梅核... 梅核气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心身疾病,属中医学郁证范畴,常因情志发病,以咽部异物感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对于梅核气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情志因素、饮食因素为梅核气的主要诱发因素;肝郁脾虚,痰气上逆互结于咽喉为梅核气主要病机,气滞血瘀为久病之后的病理因素。可通过相关中医心理疗法和调整饮食结构来防治,治则治法上以疏肝解郁、调脾和胃、理气化痰为主,后期出现气滞血瘀则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此外,外感寒邪、痰郁化热造成气火聚结亦可致病,临床中需灵活辨治。参考文献5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核气 肝郁脾虚 痰气上逆 气滞血瘀 疏肝解郁 调脾和胃 理气化痰 中医心理学
下载PDF
“调理脾胃”针法结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吴佳美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5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针法结合枸缘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DG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枸橼...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针法结合枸缘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DG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调理脾胃”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血糖水平、胃排空时间、胃半排空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排空时间及胃半排空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理脾胃”针法结合枸缘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血糖控制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胃排空能力,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脾胃”针法 糖尿病胃轻瘫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帆 金小晶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3期237-240,共4页
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在于脾气亏虚,肝气犯胃,属虚实夹杂之证。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辨证分型标准,多数医家将本病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5个证型,并据此拟益气健脾和胃、疏肝和胃、辛开... 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在于脾气亏虚,肝气犯胃,属虚实夹杂之证。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辨证分型标准,多数医家将本病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5个证型,并据此拟益气健脾和胃、疏肝和胃、辛开苦降、理气化瘀、化浊降逆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益气健脾和胃 疏肝和胃 辛开苦降
下载PDF
非糜烂性反流病中医证候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轶 潘旭娣 朱生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中医证候特点与疗效。方法:纳入90例NERD患者,统计分析中医证候学特点,并随机分为中药组45例(予疏肝和胃方颗粒剂)和西药组45例(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行临床症状评分,评价两... 目的:探讨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中医证候特点与疗效。方法:纳入90例NERD患者,统计分析中医证候学特点,并随机分为中药组45例(予疏肝和胃方颗粒剂)和西药组45例(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行临床症状评分,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NERD患者主要症状发生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嗳气、烧心、泛酸、胸痛、反胃,NERD患者次要症状发生频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是神疲乏力、咽部梗阻感、失眠,肝胃郁热、胆热犯胃、中虚气逆、气郁痰阻、瘀血阻络5个证型分别所占的百分比依次为59%、6%、12%、8%、15%。疏肝和胃方在改善NERD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临床总疗效方面均优于雷贝拉唑(P〈0.05),症状在疗程的前6周改善较明显。在改善主要症状(烧心、泛酸、胸痛、反胃、嗳气)方面,疏肝和胃方疗效优于雷贝拉唑(P〈0.05),但疗程中主要症状积分变化趋势与雷贝拉唑一致(P〉0.05),在治疗开始的前4周,疏肝和胃方可以更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结论:NERD患者存在较明显的气机郁滞,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疏肝和胃方可显著缓解NERD症状,临床疗效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糜烂性反流病 证候 疏肝和胃 质子泵抑制剂
下载PDF
徐慧媛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奕 吴海柱 徐慧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463-464,467,共3页
徐慧媛教授是北京市级第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脾胃疾病方面学验俱丰。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徐教授认为该病以肝气不疏为主要病机;其病位在于中焦;临床以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证型多见。... 徐慧媛教授是北京市级第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脾胃疾病方面学验俱丰。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徐教授认为该病以肝气不疏为主要病机;其病位在于中焦;临床以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证型多见。中焦之证以调和为上,调和之剂首选小柴胡汤。文章总结了徐慧媛教授以小柴胡汤化裁自创"胃炎方"疏肝和胃治疗慢性胃炎等上消化道疾病的经验,并举临床验案2例以飨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疏肝和胃 慢性胃炎 中医药 学验传承
下载PDF
刘凤斌教授治疗便秘的临证经验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晓霞 刘凤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814-816,共3页
[目的]探析刘凤斌教授治疗便秘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收集整理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及用药特点等方面分析总结刘凤斌教授治疗便秘的临证经验,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刘教授论治便秘多从气虚、阴虚、血... [目的]探析刘凤斌教授治疗便秘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收集整理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及用药特点等方面分析总结刘凤斌教授治疗便秘的临证经验,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刘教授论治便秘多从气虚、阴虚、血虚、肝郁气滞、胃肠积热等方面入手,认为胃气不降是便秘的基本病机,临证时重视调理气机,尤重通降胃气,重用生白术、蒲公英,而且善用药对。所举医案,患者辨证为肝郁气滞,刘教授治以疏肝行气通便,疗效颇佳。[结论]刘凤斌教授治疗便秘重视通降胃气、调理气机,重用生白术、蒲公英,善用药对,经验独到,值得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便秘 通降胃气 宣通肺气 生白术 蒲公英 药对 刘凤斌
下载PDF
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建松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520-521,共2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予疏肝和胃汤,对照组60例予莫沙必利、法莫替丁,疗程28d。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0%、78.3%;胃镜下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1.7%、70.0%...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予疏肝和胃汤,对照组60例予莫沙必利、法莫替丁,疗程28d。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0%、78.3%;胃镜下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1.7%、7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黏膜修复,有较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胃脘痛 疏肝和胃汤 胃肠动力学改变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思想就疏肝和胃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防变作用的理论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肖 朱方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130-1132,共3页
文章就疏肝和胃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防变作用从中医发病学、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疗效作用、防变机制等4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认为中医肝郁导致肝胃不和的病机变化是胃黏膜萎缩发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疏肝和胃法... 文章就疏肝和胃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防变作用从中医发病学、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疗效作用、防变机制等4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认为中医肝郁导致肝胃不和的病机变化是胃黏膜萎缩发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疏肝和胃法作为治疗CAG主要治法之一,其发挥的治疗作用及对胃黏膜萎缩进一步发展变化的"防变"作用,亦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且有其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疏肝和胃 中医药疗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疏肝和胃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纪堂 郭巍 +1 位作者 李鲜 于连云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3期1950-1952,共3页
目的评价中医药化裁方联合西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消化科门诊收治的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者,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维酶素片治疗,口服给药,5片/次,3... 目的评价中医药化裁方联合西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消化科门诊收治的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者,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维酶素片治疗,口服给药,5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中药方化裁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服。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病理指标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及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病理指标总积分为(2.85±1.19),治疗组为(1.82±0.92),治疗前后及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主要症状总积分为(2.66±1.21),治疗组为(1.73±1.03),治疗前后及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理指标和中医症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有效率,在本病的治疗上凸显了一定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西药结合
下载PDF
郁金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饶洪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观察郁金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门诊选取胆汁反流性胃炎1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运用郁金和胃汤治疗77例为治疗组,用西药治疗的38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8.44%,有效率93.51%;对照组治愈率23.68%,有... 目的:观察郁金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门诊选取胆汁反流性胃炎1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运用郁金和胃汤治疗77例为治疗组,用西药治疗的38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8.44%,有效率93.51%;对照组治愈率23.68%,有效率71.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郁金和胃汤具有疏肝利胆、清热化湿、健脾和胃的作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和胃汤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胃脘痛 反酸 疏肝利胆 清热化湿 健脾和胃
下载PDF
基于清肝和胃法探讨胃痛论治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杨丽华 马春 +1 位作者 李淑玲 关智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8期932-935,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临床上证属肝胃郁热型胃痛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通过具体探讨肝胃郁热型胃痛的病因病机,深入分析临床上应用清肝和胃法对肝胃郁热型胃痛进行的相关论治,并详细探讨应用清肝和胃法对肝胃郁热型胃痛的具...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临床上证属肝胃郁热型胃痛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通过具体探讨肝胃郁热型胃痛的病因病机,深入分析临床上应用清肝和胃法对肝胃郁热型胃痛进行的相关论治,并详细探讨应用清肝和胃法对肝胃郁热型胃痛的具体治疗,以进一步明确临床疗效。最终认为,基于清肝和胃法治疗肝胃郁热型胃痛临床疗效较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同时在基础实验研究方面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痛 清肝和胃法 肝胃郁热证 中医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疏肝和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久勤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22期16-16,共1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口服中药疏肝和胃散,对照组34例口服西药吗叮啉、铝碳酸镁,治疗2周后两组比较。结果: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和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口服中药疏肝和胃散,对照组34例口服西药吗叮啉、铝碳酸镁,治疗2周后两组比较。结果: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和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药治疗 疏肝和胃散
下载PDF
于睿从脾胃论治冠心病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宏月 于睿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5期5-6,共2页
于睿教授认为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脾胃关系密切,应依整体观念,见心之病不独治心,辨证施治,方可收效。脾胃与心经脉相互络属,五行母子相系,功能密切相关。脾胃功能失调,经过一系列病理改变所致"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 于睿教授认为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脾胃关系密切,应依整体观念,见心之病不独治心,辨证施治,方可收效。脾胃与心经脉相互络属,五行母子相系,功能密切相关。脾胃功能失调,经过一系列病理改变所致"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是冠心病基本病机,提出脾病则五脏不安,胃病则脏腑失充;总结出益气健脾、疏肝理脾、补益心脾、温中散寒及化湿和胃等方法,从调理脾胃入手论治冠心病,并遣方用药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痹心痛 于睿 老中医经验 益气健脾 疏肝理脾 补益心脾 温中散寒 化湿和胃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单兆伟教授诊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探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韩宜哲 单兆伟 严湖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单兆伟教授诊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的经验。[方法]分别从单教授对BRG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原则的确立以及选方用药特点的总结等方面进行探讨,并通过典型病例体现单教授学术观点和临床用药经验。[结果... [目的]探讨单兆伟教授诊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的经验。[方法]分别从单教授对BRG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原则的确立以及选方用药特点的总结等方面进行探讨,并通过典型病例体现单教授学术观点和临床用药经验。[结果]单教授认为情志失调为BRG的最常见病因,肝胃不和为基本病机,提出治疗BRG当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核心大法,并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运用理气和胃药物的同时,配伍保护胃黏膜的中药,以提高临床疗效。所举案例,亦获良效。[结论]单教授诊疗BRG,重在调畅患者情志,其疏肝和胃护膜治疗大法用药轻灵,简约醇正,突显其用药特色,彰显孟河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胃脘痛 情志失调 肝胃不和 疏肝和胃护膜法 单兆伟 名老中医经验 医案
下载PDF
基于双层频权剪叉算法探讨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规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淑慧 邓志远 +1 位作者 谭梅傲 樊冬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567-573,共7页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文献,采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方剂的功效权值,并归一化各功效的权值,生成重症肌无力类方热图、网络图,对中药治疗重...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文献,采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方剂的功效权值,并归一化各功效的权值,生成重症肌无力类方热图、网络图,对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规律进行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68篇,整理得到124首中药复方,含单味药159味。热图及网络图分析结果得到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药可归为补心肝肺脾肾、平肝熄风、温阳祛湿、活血化瘀等16组功效组合,以及治疗MG的代表药对组合有26组。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肌无力的方剂治疗注重调理五脏,且各有偏重。针对脾胃,注重补益脾胃、健脾和胃;针对肝胆,注重清肝、疏肝、平肝、清胆;针对肺,则先辨寒热,寒者多用细辛、麻黄宣发肺气、温肺化饮,热者多以黄芩、丹参、石膏、生地黄等清热泄热;针对心,除了注重清心补心,还注重活血化瘀;针对肾,则以温肾补肾为主,并兼顾肝脾,佐以祛风湿、除痹、强筋骨等药。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双层频权剪叉算法 调理五脏 补益脾胃 清肝 疏肝 宣发肺气 温肺化饮 清心补心 温肾补肾
下载PDF
舒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50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琪 梁海业 +5 位作者 陈世新 李丽清 姚燕萍 廖小红 全丽枫 覃秀贞 《陕西中医》 2015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舒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舒胃汤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对疗效进行评价,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 目的:观察舒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舒胃汤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对疗效进行评价,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主、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主、次症积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镜检查与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2.0%、92.0%,对照组分别为60%、74.0%(P<0.05)。两组HP清除率分别为92%和86%,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根除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为6%,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病例。结论:舒胃汤联合四联疗法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是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疗法 阿莫西林/治疗应用 疏肝和胃
下载PDF
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农子彪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37例予以肝胃1号汤加减;西药组37例给予雷尼替丁、吗丁啉。结果:中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9%,西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97%...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37例予以肝胃1号汤加减;西药组37例给予雷尼替丁、吗丁啉。结果:中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9%,西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及病理疗效中药组为80.08%,西药组为64.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法治疗BRG疗效好,复发率低,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疏肝和胃 中医药疗法 肝胃1号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