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氧化法制备镍(Ⅳ)高碘酸盐配合物
1
作者 龙军彪 李秀玲 +1 位作者 黄爱红 罗裕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9-130,共2页
臭氧氧化法制备镍(Ⅳ)高碘酸盐配合物吴明女每龙军彪李秀玲黄爱红罗裕基(中山大学化学系,广州510275)关键词镍(Ⅳ)高碘酸盐配合物,臭氧氧化,电子光谱分类号O611.4近10年来特异高价态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的研究... 臭氧氧化法制备镍(Ⅳ)高碘酸盐配合物吴明女每龙军彪李秀玲黄爱红罗裕基(中山大学化学系,广州510275)关键词镍(Ⅳ)高碘酸盐配合物,臭氧氧化,电子光谱分类号O611.4近10年来特异高价态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的研究倍受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的重视[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磺酸盐 配合物 臭氧氧化法 制备
下载PDF
Highly Efficient Organic Ultraviolet Photodetectors Based on Re(I) Complexes 被引量:3
2
作者 LIU Chun-bo WANG Long +4 位作者 LIU Min LI Chuan-bi LI Chun-mei CHE Guang-bo SU Bi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03-506,共4页
High response organic ultraviolet photodetectors(UV-PDs) were demonstrated with 4,4',4”- tris[3-methyl-pheny(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m-MTDATA) and two Re(Ⅰ) complexes, (bathocuproine)- Re(CO)3CI(Re... High response organic ultraviolet photodetectors(UV-PDs) were demonstrated with 4,4',4”- tris[3-methyl-pheny(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m-MTDATA) and two Re(Ⅰ) complexes, (bathocuproine)- Re(CO)3CI(Re-BCP) and (bathophenanthroline)Re(CO)3Cl(Re-Bphen) to act as the electron donor and acceptor, re- spectively. UV-PDs have the configuration of indium tin oxide(ITO)/m-MTDATA(25 nm)/m-MTDATA:Re-complex (25-35 nm)/Re-complex(20 nm)/LiF(l nm)/Al(200 nm) with different blend layer thicknesses of 25, 30 and 35 nm. The optimized PD based on Re-Bphen offers a corrected-dark photocurrent up to 760μA/cm^2 at -10 V, corresponding to a response of 310 mA/W which is among the best values reported for organic UV-PDs. Excellent electron transport ability makes for such high photo-to-electron 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ultraviolet photodetector Re(Ⅰ) complex High electron transport ability
下载PDF
A cytochrome c551 mediates the 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of the 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um Roseiflexus castenholzii 被引量:1
3
作者 Lu Yu Zhenzhen Min +10 位作者 Menghua Liu Yueyong Xin Aokun Liu Jian Kuang Wenping Wu Jingyi Wu Huimin He Jiyu Xin Robert EBlankenship Changlin Tian Xiaoling Xu 《Plant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79-93,共15页
Roseiflexus castenholzii is a gram-negativefilamentous phototrophic bacterium that carries out 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 through a 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ETC).The ETC is composed of a reaction center(RC)–lig... Roseiflexus castenholzii is a gram-negativefilamentous phototrophic bacterium that carries out 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 through a 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ETC).The ETC is composed of a reaction center(RC)–light-harvesting(LH)complex(rcRC–LH);an alternative complex III(rcACIII),which functionally re-places the cytochrome bc1/b6f complex;and the periplasmic electron acceptor auracyanin(rcAc).Although compositionally and structurally different from the bc1/b6f complex,rcACIII plays similar essential roles in oxidizing menaquinol and transferring electrons to the rcAc.However,rcACIII-mediated electron transfer(which includes both an intraprotein route and a downstream route)has not been clearly elucidated,nor have the details of cyclic ETC.Here,we identify a previously unknown monoheme cytochrome c(cyt c551)as a novel periplasmic electron acceptor of rcACIII.It reduces the light-excited rcRC–LH to complete a cyclic ETC.We also reveal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ETC using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spectroelectrochemistry,and enzymatic and structural analyses.Wefind that electrons released from rcACIII-oxidized menaquinol are transferred to two alternative periplasmic electron acceptors(rcAc and cyt c551),which eventually reduce the rcRC to form the complete cyclic ETC.This work serves a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ies of ACIII-mediated electron transfer in 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 and broaden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ity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of prokaryotic ET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chrome c menaquinol oxidoreductase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light-harvesting complex
原文传递
The response of electron transport mediated by active NADPH dehydrogenase complexes to heat stress in the cyanobacterium Synechocystis 6803 被引量:4
4
作者 MA WeiMin, WEI LanZhen & WANG QuanXi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12期1082-1087,共6页
The electron-transport machinery in photosynthetic membranes is known to be very sensitive to heat. In this study, the rate of electron transport (ETR) driven by photosystem I (PSI) and photosystem II (PSII) during he... The electron-transport machinery in photosynthetic membranes is known to be very sensitive to heat. In this study, the rate of electron transport (ETR) driven by photosystem I (PSI) and photosystem II (PSII) during heat stress in the wild-type Synechocystis sp. strain PCC 6803 (WT) and its ndh gene inactiva-tion mutants △ndhB (M55) and △ndhD1/ndhD2 (D1/D2) was simultaneously assessed by using the novel Dual-PAM-100 measuring system. The rate of electron transport driven by the photosystems (ETRPSs) in the WT, M55, and D1/D2 cells incubated at 30℃ and at 55℃ for 10 min was compared. Incubation at 55 ℃ for 10 min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PSII-driven ETR (ETRPSII) in the WT, M55 and D1/D2 cells, and the ex-tent of inhibition in both the M55 and D1/D2 cells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WT cells. Further, PSI-driven ETR (ETRPSI) was stimulated in both the WT and D1/D2 cells, and this rate was increased to a greater extent in the D1/D2 than in the WT cells. However, ETRPSI was considerably inhibited in the M55 cells.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heat stress on ETRPSs with regard to the alterations in the 2 active NDH-1 complexes in the WT, M55, and D1/D2 cells indicated that the active NDH-1 supercomplex and medi-umcomplex are essential for alleviating the heat-induced inhibition of ETRPSII and for accelerating the heat-induced stimulation of ETRPSI, respectively. Further, it is believed that these effects are most likely brought about by the electron transport mediated by each of these 2 active NDH-1 complex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NDH-1 complexES heat RESPONSE photosystems-driven electron transport SYNECHOCYSTIS 6803
原文传递
Dipolar and electronic effects on charge transport through single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5
作者 LEE Youngu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410-414,422-428,共5页
Charge transport through single molecular neutral mono- and di-cobalt(Ⅱ) complexes with re-conjugated macromolecular wire was investigated. Scanning tunnelling spectroscopy (STS)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mono-co... Charge transport through single molecular neutral mono- and di-cobalt(Ⅱ) complexes with re-conjugated macromolecular wire was investigated. Scanning tunnelling spectroscopy (STS)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mono-cobalt(Ⅱ) complex showed a pronounced rectifying effect with a large rectification ratio and finely featured NDR peaks, while the di-cobalt(Ⅱ) complex showed a relatively symmetric electron transport without clear NDR peaks. The results are explained based on the dipolar and electronic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electronics charge transport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negative differential resistance molecular wire
原文传递
亚低温对急性颅脑创伤大鼠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琴 黄慧玲 +2 位作者 刘锐 蔡英 胡可琼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4-526,共3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急性颅脑创伤(TB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温TBI组和亚低温TBI组,制作中度脑创伤模型。亚低温组伤后给予6h亚低温治疗(31℃~33℃)后复温,实验动物于伤后24h处...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急性颅脑创伤(TB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温TBI组和亚低温TBI组,制作中度脑创伤模型。亚低温组伤后给予6h亚低温治疗(31℃~33℃)后复温,实验动物于伤后24h处死,取出左侧受伤大脑,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线粒体,JanusgreenB染色光镜下观察线粒体活性,电镜鉴定其纯度,生化方法测定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以及还原型烟酰胺二核苷酸(NADH)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温TBI组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均下降(P<0.05);亚低温TBI组SDH活性(16.09±5.58)保持正常;与亚低温TBI组比较,常温TBI组SDH酶活性(3.46±1.82)降低(P<0.05),而CCO和NADH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结论:颅脑创伤后线粒体功能受损,酶活性有所下降,伤后亚低温治疗有助于维持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减少继发能量损失,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低温 人工 线粒体 电子传递复合物Ⅰ 琥珀酸脱氢酶 电子传递复合物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新的β-二酮及其Eu(Ⅲ)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向能军 李狄豪 +3 位作者 王芸芸 龚孟濂 梁万里 石建新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1-874,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β 二酮,4 甲氧基联苯甲酰三氟丙酮(1 (4′ meothoxybiphenyl 4yl ) 4,4,4, trifluoro butane 1,3 dione,MBPTFA),以元素分析和1H NMR谱确定了其组成;进而以MBPTFA作第一配体和邻菲罗啉(1,10 phenanthroline,Phen)为第二... 合成了一种新的β 二酮,4 甲氧基联苯甲酰三氟丙酮(1 (4′ meothoxybiphenyl 4yl ) 4,4,4, trifluoro butane 1,3 dione,MBPTFA),以元素分析和1H NMR谱确定了其组成;进而以MBPTFA作第一配体和邻菲罗啉(1,10 phenanthroline,Phen)为第二配体,与EuCl3反应,合成了一种三元配合,Eu(MBPTFA)3Phen。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荧光分析结果表明:配体本身是一种良好的蓝色发光材料;配合物中的有机配体能够有效地的把吸收的能量传递给中心Eu3+离子,强烈敏化Eu3+发光,且发射谱线很窄,主发射峰为Eu3+的5D0-7F2发射。这对寻找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和制备有机电郅发光器件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Ⅲ) Β-二酮 三元配合物 发光 电子传导 稀土
下载PDF
低氧调节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非协同性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文祥 黄缄 +4 位作者 高钰琪 谭小玲 刘福玉 蔡明春 陈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低氧时大鼠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Ⅴ蛋白表达变化并讨论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慢性低氧(4500m,30d)组和对照组,取双侧腓肠肌,分离线粒体,用Clark氧电极法检测线粒体Ⅲ态呼吸(state3,S... 目的观察慢性低氧时大鼠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Ⅴ蛋白表达变化并讨论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慢性低氧(4500m,30d)组和对照组,取双侧腓肠肌,分离线粒体,用Clark氧电极法检测线粒体Ⅲ态呼吸(state3,ST3)、Ⅳ态呼吸(state4,ST4)和呼吸控制率(respiratory control ratio,RCR),用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Ⅴ蛋白的表达。结果慢性低氧组大鼠腓肠肌线粒体ST3和R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慢性低氧组大鼠腓肠肌线粒体复合体Ⅰ30×103亚基、复合体Ⅱ70×103亚基、复合体Ⅴα亚基蛋白表达量显著低对照组(P<0.05)。2组线粒体ST4和复合体Ⅲ核心亚基2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氧可调节大鼠骨骼机线粒体复合体蛋白非协同性表达,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线粒体 骨骼肌 呼吸链复合体 WESTERN BLOT
下载PDF
吗啡延迟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志坚 冉珂 +1 位作者 杨东林 常业恬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9期1667-1669,共3页
[目的]探讨吗啡延迟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预处理组(M组),吗啡预处理+阿片类受体阻断剂组(N组),每组10只.C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 [目的]探讨吗啡延迟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预处理组(M组),吗啡预处理+阿片类受体阻断剂组(N组),每组10只.C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50 min;I/R组行左冠脉阻断30 min,再灌注120 min;M组静注吗啡0.3mg/kg,24 h后处理同I/R组;N组在静注吗啡前10 min,静注阿片类受体阻断剂纳洛酮6mg/kg,其余处理同I/R组.再灌注120min后,免疫印记法测心肌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cO)表达水平,同时测心梗面积.[结果]与C组相比,I/R组、M组和N组CcO表达水平均降低;与I/R组比,M组CcO表达水平增高,心肌梗死面积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吗啡延迟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心肌CcO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治疗应用 缺血预处理 心肌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大鼠 Sprague-Dawley 电子传递复合物
下载PDF
B型烟粉虱危害对烟草叶片光系统Ⅱ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庆亮 谭伟 薛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988-3995,共8页
【目的】研究B型烟粉虱取食危害对烟草光系统Ⅱ的影响,为明确烟粉虱对寄主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烟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曲线,使用JIP-test分析技术进行参数分析,研究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对烟草的局部... 【目的】研究B型烟粉虱取食危害对烟草光系统Ⅱ的影响,为明确烟粉虱对寄主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烟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曲线,使用JIP-test分析技术进行参数分析,研究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对烟草的局部虫体叶和系统叶光系统Ⅱ(PSII)的影响。【结果】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上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和光化学性能指数(PIABS)与对照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表明处理烟草植株的局部叶和系统叶的原初光化学反应受到较大的伤害。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PSII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均受阻,放氧复合体受到严重破坏。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系统叶的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和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掉的能量(DIo/RC)增加,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能量(TRo/RC)下降;B型烟粉虱危害的虫体叶中ABC/RC没有变化,DIo/RC增加,TRo/RC下降。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的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量(RC/CS)均明显降低(P<0.05),而光系统PSⅡ反应中心的关闭程度(1-qP)却明显升高,分别较各自对照升高了69.83%和142.58%(P<0.05)。【结论】B型烟粉虱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烟草叶片的光系统Ⅱ(PSII),主要是由于PSII反应中心的失活和关闭以及对PSII电子传递的抑制,电子传递中受抑制的位点包括放氧复合体和QA到QB间的电子传递过程,同时B型烟粉虱危害影响了烟草叶片光系统的能量流动,且烟粉虱对烟草叶片PSII的影响具有系统传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B型烟粉虱 光系统Ⅱ 放氧复合体 电子传递
下载PDF
一种新型铕(Ⅲ)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电致发光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继兵 李嘉航 +3 位作者 梁万里 苏树江 姚骏骅 龚孟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87-1790,共4页
合成了一种含有空穴传导基团三苯胺、电子传导基团噁二唑的新型配体(EtPOTIP)及其铕(Ⅲ)的三元配合物Eu(DBM)3EtPOTIP,通过1H NMR、IR、元素分析及质谱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配体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及光致发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配... 合成了一种含有空穴传导基团三苯胺、电子传导基团噁二唑的新型配体(EtPOTIP)及其铕(Ⅲ)的三元配合物Eu(DBM)3EtPOTIP,通过1H NMR、IR、元素分析及质谱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配体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及光致发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对近紫外光有强烈吸收,配合物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出强的Eu3+特征红光,荧光量子效率为0.48;热分析显示配合物具有高的热稳定性,表明合成的配合物是一种优良的多功能红色发光材料.制作了相应的明亮电致发光器件,显示EtPOTIP同时具备空穴传导和电子传导性能,EtPOTIP在配合物中的存在显著改善了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Ⅲ) 三元配合物 电子传导 空穴传导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下载PDF
玉米(Zea mays L.)中单14号及亲本叶绿体的组分和功能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琦 唐崇钦 +1 位作者 匡廷云 张世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05-711,共7页
玉米中单14号的叶绿体在叶绿素含量、光能吸收、电子传递速率、激发能分配和色素蛋白复合体组成等方面均优于两亲本。其叶绿素a、b和总含量提高了31%~36%;对光能吸收强度较大;光还原活力超过双亲25.5%;分配到PSI的激发能比亲本多14... 玉米中单14号的叶绿体在叶绿素含量、光能吸收、电子传递速率、激发能分配和色素蛋白复合体组成等方面均优于两亲本。其叶绿素a、b和总含量提高了31%~36%;对光能吸收强度较大;光还原活力超过双亲25.5%;分配到PSI的激发能比亲本多147.1%;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分析结果说明,其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含量高于亲本。因而中单14号比亲本在叶绿体的光合功能上显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绿体 光能吸收 电子传递 光还原活力
下载PDF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Ⅲ的组装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铁忠 李银霞 +1 位作者 王燕 葛少钦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6年第1期51-55,共5页
线粒体复合物Ⅲ是真核生物电子传递的必需载体,它接受来自于辅酶Q的电子,并传递给复合物Ⅳ。复合物Ⅲ由3个含辅因子的核心亚基和7-8个辅助蛋白组装而成,这些蛋白由核基因组与线粒体基因组共同编码。复合物Ⅲ的组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线粒体复合物Ⅲ是真核生物电子传递的必需载体,它接受来自于辅酶Q的电子,并传递给复合物Ⅳ。复合物Ⅲ由3个含辅因子的核心亚基和7-8个辅助蛋白组装而成,这些蛋白由核基因组与线粒体基因组共同编码。复合物Ⅲ的组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以组装因子介导、以模块式的组装形式来实现的。尽管目前对复合物Ⅲ的结构研究得较为清楚,但对其组装的研究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一些线粒体疾病是由于复合物Ⅲ的错误组装而引起的,所以研究其组装的机制和过程将会有助于深入地理解某些线粒体疾病的发病机理。综述复合物Ⅲ的组装过程以及各种组装因子在不同组装阶段中的作用,以期为后续复合物Ⅲ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传递链 线粒体 复合物Ⅲ 组装
下载PDF
热缺血损伤对大鼠心脏死亡供肝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树荣 余斌 +1 位作者 焦保平 刘永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81-686,共6页
背景:如何才能很好的把握控制心脏死亡后捐献器官的功能活性,使移植物达到最佳功能状态是器官移植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目的:初步探讨热缺血损伤对大鼠心脏死亡供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心脏死亡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 背景:如何才能很好的把握控制心脏死亡后捐献器官的功能活性,使移植物达到最佳功能状态是器官移植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目的:初步探讨热缺血损伤对大鼠心脏死亡供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心脏死亡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热缺血0 min组),热缺血10 min组,热缺血20 min组,热缺血30 min组,热缺血40 min组和热缺血50 min组。取各组大鼠肝脏标本制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结构改变并行Flameng评分。提取肝脏线粒体,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下见热缺血30 min内肝细胞无明显改变,核膜尚完整,线粒体轻度肿胀,线粒体嵴未发生断裂,Flameng评分在2分以下。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细胞核固缩,部分肝细胞自溶,可见凋亡小体,线粒体基质凝固,线粒体逐渐呈空泡状,Flameng评分3至4分。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在热缺血30 min内无明显改变,热缺血40 min组和热缺血50 min组发生明显降低。从线粒体形态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两方面来看,热缺血时间在30 min内对肝脏功能影响较小,热缺血时间在40 min以上时肝脏呈不可逆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器官捐献 心脏死亡 热缺血 供肝 线粒体 细胞色素C氧化酶 透射电子显微镜 SD大鼠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铁氧还蛋白还原酶FdrA和FprA在CYP125A1的电子传递链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乔峰 张健美 +5 位作者 白银磊 杨信怡 李聪然 李国庆 胡辛欣 游雪甫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2年第3期178-186,共9页
目的体外评价结核分枝杆菌(Mtb)铁氧还蛋白还原酶FdrA和FprA的活性,探索它们分别与两种铁氧还蛋白的偶联作用,并分析它们在CYP125A1的电子传递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肠杆菌作为宿主克隆结核分枝杆菌FdrA、FprA和CYP125A1编码基因并进... 目的体外评价结核分枝杆菌(Mtb)铁氧还蛋白还原酶FdrA和FprA的活性,探索它们分别与两种铁氧还蛋白的偶联作用,并分析它们在CYP125A1的电子传递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肠杆菌作为宿主克隆结核分枝杆菌FdrA、FprA和CYP125A1编码基因并进行蛋白外源表达;以NADH或NADPH为电子供体,2,6-二氯酚靛酚(DCPIP)为电子受体评价FdrA及FprA的活性;应用细胞色素C为电子受体研究FdrA或FprA与不同铁氧还蛋白的偶联作用;分析CYP125A1对4-胆甾烯-3-酮的代谢作用进而研究FdrA和FprA在CYP125A1的电子传递链中的作用。结果 FdrA对NADH亲和力较高,Fdx对FdrA活性有明显提升作用,菠菜铁氧还蛋白(spFDX)对其活性没有提升作用,FdrA/Fdx和FdrA/spFDX均不能支持CYP125A1的活性。FprA对NAPDH亲和力较高,Fdx和spFDX均对FprA活性有明显提升作用,Fdx尤甚,FprA/spFDX可以支持CYP125A1的活性,FprA/Fdx不能支持CYP125A1的活性。结论 FprA是结核分枝杆菌CYP125A1的电子传递链蛋白,FdrA可能不是CYP125A1的电子传递链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铁氧还蛋白NAPP还原酶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电子传递链复合蛋白质类
下载PDF
具有电子传输特性的Be金属配合物作为磷光主体材料的电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翊夫 叶玲 叶开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14-1717,共4页
采用具有优良电子传输特性的铍金属配合物二[2-(2-酚基)吡啶]合铍(Ⅱ)(Bempp)作为磷光客体材料二(2-苯基吡啶)(N,N'-二异丙基苯甲脒)合铱(Ⅲ)(PPP)的主体材料制备磷光电致发光器件.与经典的空穴传输型主体材料4,4'-二(N-咔唑)联... 采用具有优良电子传输特性的铍金属配合物二[2-(2-酚基)吡啶]合铍(Ⅱ)(Bempp)作为磷光客体材料二(2-苯基吡啶)(N,N'-二异丙基苯甲脒)合铱(Ⅲ)(PPP)的主体材料制备磷光电致发光器件.与经典的空穴传输型主体材料4,4'-二(N-咔唑)联苯(CBP)相比,Bempp更有利于空穴、电子的注入及传输的平衡,与PPP间存在更高效的能量转移.该器件的各项性能指标,包括最大效率和流明效率(63.1 cd/A和54.0lm/W),均明显高于采用CBP作为主体材料的磷光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光有机电致发光 铍配合物 电子传输型主体材料
下载PDF
吗啡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7
作者 李志坚 冉珂 +1 位作者 杨东林 常业恬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7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仅开胸并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但不阻断血流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 【目的】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仅开胸并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但不阻断血流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30 min ,再灌注120 min;吗啡后处理1组(M1组)于开放左冠状动脉即刻1 min内静推吗啡0.1 mg/kg ,再灌注120 min ,吗啡后处理2组(m^2组)于开放左冠状动脉即刻1 min内静推吗啡0.3 mg/kg ,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末测心肌梗死面积,免疫印迹法测心肌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的表达。【结果】和IR组相比,M1组和m^2组心肌梗死面积均减小( P <0.05),m^2组心梗面积降低较M1组更为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M1组和m^2组CcO表达均上调( P <0.05)。【结论】吗啡后处理对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心肌CcO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药理学 心肌再灌注损伤 药物疗法 大鼠 SPRAGUE-DAWLEY 电子传递复合物 代谢
下载PDF
游泳训练联合补充α-硫辛酸对Wistar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江红轲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5-301,共7页
将60只wistar大鼠糖尿病造模完成后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CON)、α-硫辛酸(LA)组、游泳训练组(SEX)和α-硫辛酸+游泳训练组(SEX+LA)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检测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氧化磷酸化蛋白表达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以便对游泳... 将60只wistar大鼠糖尿病造模完成后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CON)、α-硫辛酸(LA)组、游泳训练组(SEX)和α-硫辛酸+游泳训练组(SEX+LA)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检测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氧化磷酸化蛋白表达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以便对游泳训练及联合补充α-硫辛酸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的内在影响机制进行探索.结果显示:α-硫辛酸和游泳运动均可以显著性改善糖尿病引起的3态呼吸水平、呼吸控制率及磷氧比值降低(P<0.05);联合作用在提高3态呼吸及降低4态呼吸方面存在增强作用(P<0.05).在对氧化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面,α-硫辛酸可有效提高complexⅠ、Ⅲ蛋白表达;游泳训练具有和α-硫辛酸相似的作用效果,且能显著性地上调complexⅣ表达水平(P<0.05),联合作用在提高complexⅠ、Ⅲ蛋白表达水平上存在加强作用(P<0.05).在降低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方面,各种干预方式均可降低ROS含量,提高抗氧化蛋白SOD和GSH-PX水平(P<0.05);联合作用方式在降低ROS,增强SOD水平上有叠加作用(P<0.05).以上结果说明,游泳训练及联合补充α-硫辛酸可能通过对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进一步降低ROS对呼吸链复合物及膜结构的损伤而实现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游泳训练 Α-硫辛酸 心肌组织 氧化应激 线粒体呼吸率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
下载PDF
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正根 《真空电子技术》 1999年第1期49-54,共6页
本文介绍新型的适合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板新材料:一氧二氮杂茂系列材料,硅醚系列材料和稀土金属络合物系列材料。
关键词 硅醚 一氧二氮杂茂 有机电致发光 材料 显示器件
下载PDF
吩嗪-铝复合物体系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
20
作者 戴振翔 蒋中柱 +2 位作者 杨启 郑赣鸿 马永青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44,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与非平衡格林函数相结合的第一性原理,对由吩嗪分子和单个铝原子构成的复合体系的电荷输运性质进行研究.计算模型是由吩嗪-铝复合物与两个无穷长的Al(100)纳米线电极构成.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施加偏压的平衡状态下该体...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与非平衡格林函数相结合的第一性原理,对由吩嗪分子和单个铝原子构成的复合体系的电荷输运性质进行研究.计算模型是由吩嗪-铝复合物与两个无穷长的Al(100)纳米线电极构成.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施加偏压的平衡状态下该体系在费米能级附近具有良好的电荷透射性能,而在施加偏压的非平衡状态下该体系有负微分电阻效应.结合透射谱及投影态密度,对其输运性质进行了理论解释.从该研究结果可知这类吩嗪-铝复合物在将来的分子尺度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输运 第一性原理 铝基复合物 负微分电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