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SO_(4)联合固化剂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稳定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任学昌 张曦 +2 位作者 时秋红 张玉杰 陈仁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31-2240,共10页
利用FeSO_(4)联合多种固化剂修复铬污染土壤,并对修复后土壤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基于Cr(Ⅵ)浸出试验、Tessier重金属形态提取试验、XPS表征分析,探究FeSO_(4)与多种固化剂(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钠、钙镁磷肥、氢氧化铝)在不同用量与不同添... 利用FeSO_(4)联合多种固化剂修复铬污染土壤,并对修复后土壤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基于Cr(Ⅵ)浸出试验、Tessier重金属形态提取试验、XPS表征分析,探究FeSO_(4)与多种固化剂(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钠、钙镁磷肥、氢氧化铝)在不同用量与不同添加顺序条件下对铬污染土壤的还原固化效果,为实际铬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3.5×FeSO_(4)+10%钙镁磷肥与3×FeSO_(4)+10%氢氧化铝两步法处理效果最佳,Cr(Ⅵ)浸出质量浓度低于1.5 mg/L,且有机态与残渣态占比最高,是同剂量FeSO_(4)单独处理占比的1.349与1.34倍。此外,FeSO_(4)联合固化剂两步处理法效果整体优于同步处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铬污染土壤 feso_(4) 固化剂 联合修复
下载PDF
微波强化SPC/FeSO_4体系催化氧化降解DEHP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璐 林亲铁 何晋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6-99,101,共5页
采用微波强化过碳酸钠(SPC)/FeSO_4体系催化氧化邻苯二甲酸异辛酯(DEHP)废水,考察了初始p H、温度、DEHP/SPC/FeSO_4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DEHP去除率的影响,研究了微波与SPC/FeSO_4氧化体系之间的协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 H... 采用微波强化过碳酸钠(SPC)/FeSO_4体系催化氧化邻苯二甲酸异辛酯(DEHP)废水,考察了初始p H、温度、DEHP/SPC/FeSO_4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DEHP去除率的影响,研究了微波与SPC/FeSO_4氧化体系之间的协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 H为12.0,DEHP/SPC/FeSO_4摩尔比为1∶100∶100,温度为90℃的最佳条件下处理初始质量浓度为400μg/L的DEHP溶液40 min后,DEHP的去除率可达85.4%;微波水浴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微波除具有热效应外,还能在高温和碱性条件下促使亚铁形成铁氧体,并利用铁氧体对微波的强烈吸收作用和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与SPC协同氧化降解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过碳酸钠 feso_4 铁氧体 邻苯二甲酸异辛酯
下载PDF
FeSO_(4)强化活性污泥法除锑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玉 史成超 +3 位作者 陈磊 刘浩然 虞家欣 史惠祥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针对印染废水中难以去除的低浓度锑,采用FeSO_(4)强化活性污泥法,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探究其除锑机理。结果表明:(1)FeSO_(4)强化活性污泥法具有较强的除锑性能,当... 针对印染废水中难以去除的低浓度锑,采用FeSO_(4)强化活性污泥法,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探究其除锑机理。结果表明:(1)FeSO_(4)强化活性污泥法具有较强的除锑性能,当锑初始浓度为250μg·L^(-1),pH为8,Fe^(2+)投加量为90 mg·L^(-1)时,Sb(Ⅴ)去除率稳定在60%以上;共存离子对Sb(Ⅴ)去除率有促进或抑制作用。(2)在投加FeSO_(4)的驯化过程中,活性污泥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降低,颗粒更松散、比表面积增大、粒径减小,与锑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除锑效率;Fe^(2+)在生化过程中被原位氧化为α-FeO(OH),与活性污泥表面的大量羧基或氨基团结合,附着在活性污泥表面,实现对锑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除锑 feso_(4) 活性污泥法
下载PDF
FeSO_(4)·7H_(2)O在煤泥水沉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邢欢 何创库 《选煤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19-23,共5页
为解决动力煤选煤厂煤泥水沉降困难,常用药剂不能满足煤泥水沉降要求,添加进口药剂加速煤泥水沉降价格昂贵的难题,采用FeSO_(4)·7H_(2)O替代常用药剂,对煤泥水中沉降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使用FeSO_(4)·7H_(2)O煤泥水沉... 为解决动力煤选煤厂煤泥水沉降困难,常用药剂不能满足煤泥水沉降要求,添加进口药剂加速煤泥水沉降价格昂贵的难题,采用FeSO_(4)·7H_(2)O替代常用药剂,对煤泥水中沉降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使用FeSO_(4)·7H_(2)O煤泥水沉降效果明显,处理后的复用水质明显优于使用聚合氯化铝。FeSO_(4)·7H_(2)O价格低廉,不含氯离子,对选煤厂设备及厂房腐蚀性较小,为选煤厂煤泥水沉降提供了一种新的药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水处理 沉降试验 药剂复配 feso_(4)·7H_(2)O 沉降效果
下载PDF
FeSO_(4)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张燕 丁孟豆 任毛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30-135,共6页
为研究FeSO_(4)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培养皿发芽试验,以豫艺绿如意黄瓜种子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分别用0(CK)、10、50、100、200、400 mg/L FeSO_(4)溶液处理黄瓜种子,测量相关试验数据。通过计算黄瓜种子的... 为研究FeSO_(4)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培养皿发芽试验,以豫艺绿如意黄瓜种子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分别用0(CK)、10、50、100、200、400 mg/L FeSO_(4)溶液处理黄瓜种子,测量相关试验数据。通过计算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简化活力指数来分析黄瓜种子的发芽情况,测量幼苗根长、幼苗鲜质量、幼苗干质量,计算根冠比等形态指标来分析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FeSO_(4)溶液浓度的增加,各项指标均呈先升高再下降趋势,当FeSO_(4)溶液浓度为50 mg/L时,黄瓜萌发及幼苗相关指标最大,黄瓜种子发芽率为95.50%,与对照相比增加10.19%,发芽指数为4.58,与对照相比提高12.25%,根冠比为0.2106,与对照相比提高25.73%。当FeSO_(4)溶液浓度超过100 mg/L时,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开始产生抑制作用,随FeSO_(4)溶液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加大,当浓度达到400 mg/L时,抑制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o_(4) 黄瓜 种子 萌发 幼苗 形态指标 生长
下载PDF
FeSO_(4)-GFC胶凝材料固化/稳定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理化特性
6
作者 曹阳 刘莉娅 +1 位作者 郑杨 陈金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3-420,共8页
为研究固化/稳定后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理化特性,以硫酸亚铁(FeSO_(4))和碱性工业废渣胶凝材料(简称GFC)固化/稳定后Cr(Ⅵ)污染土为试验对象,分别剖析了药剂组分、养护时间对FeSO_(4)-GFC胶凝材料固化/稳定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理... 为研究固化/稳定后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理化特性,以硫酸亚铁(FeSO_(4))和碱性工业废渣胶凝材料(简称GFC)固化/稳定后Cr(Ⅵ)污染土为试验对象,分别剖析了药剂组分、养护时间对FeSO_(4)-GFC胶凝材料固化/稳定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GFC的掺量和养护龄期可快速增加修复土的pH、最大干密度、液限、典型粒径,提高修复土的物理性质;但提高GFC的掺量和养护龄期会造成修复土氧化还原电位增大,弱化了Cr(Ⅵ)的还原效果,增加环境风险,FeSO_(4)-GFC会显著改变修复后Cr(Ⅵ)污染土的工程结构,引起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变小.GFC生成的C-A-S-H、C-S-H和AFt等物质,会造成污染土颗粒出现团聚现象,改变了修复后粒径分布、孔隙结构和物质组成,这是FeSO_(4)-GFC固化/稳定后的Cr(Ⅵ)污染土理化性质改变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 碱性工业废渣 Cr(Ⅵ)污染土 固化稳定 工程理化特性
下载PDF
同铁不同性:FeSO_(4)·7H_(2)O和(NH_(4))_(2)Fe(SO_(4))_(2)·6H_(2)O——硫酸亚铁铵制备的改进实验
7
作者 贾艳媛 荣融 +1 位作者 马嘉琪 郭硕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11期155-162,共8页
以经典的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为基础,将其从一个简单的任务式制备实验,改进成集原理探究、高效制备、开放设计、趣味观察于一身的全面完善的综合开放性实验:原理上引入FeSO_(4)·7H_(2)O和(NH_(4))_(2)Fe(SO_(4))_(2)·6H_(2)... 以经典的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为基础,将其从一个简单的任务式制备实验,改进成集原理探究、高效制备、开放设计、趣味观察于一身的全面完善的综合开放性实验:原理上引入FeSO_(4)·7H_(2)O和(NH_(4))_(2)Fe(SO_(4))_(2)·6H_(2)O的单晶结构,内容上新增硫酸亚铁与硫酸亚铁铵在晶态下对空气稳定性的研究,同时设计了实验人工“晶体雪”、“透明奶皮”与实验室“绿宝石”的制作等趣味实验,并引入显微镜技术对所得晶体形态进行对比观察。本改进实验优化了学时分配,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实验维度,通过对比法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原理和专业知识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操作能力、结果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铵 稳定性 复盐
下载PDF
50P帧精度播出控制技术在4K超高清电视播出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魏志辉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8年第10期20-24,共5页
广东广播电视台4K超高清电视播出系统在研发和建设过程中,创新性地利用LTC+VITC时码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如何在4K超高清电视文件化备播过程中,实现基于50P帧精度播出控制的技术难题,并成功在广东广播电视台4K超高清电视播出控制、管理... 广东广播电视台4K超高清电视播出系统在研发和建设过程中,创新性地利用LTC+VITC时码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如何在4K超高清电视文件化备播过程中,实现基于50P帧精度播出控制的技术难题,并成功在广东广播电视台4K超高清电视播出控制、管理及监控平台上应用,实现了50P帧精度的4K超高清电视播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K超高清 播出控制 50P 时间码 LTC vitc 帧精度
下载PDF
Cu^(2+)-Fenten体系氧化处理1,4-对苯二酚废水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侯兆超 张仑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97-401,共5页
使用1,4-对苯二酚溶液作为模拟污水,研究了铜离子芬顿体系在各种条件下对污水中1,4-对苯二酚的去除率.控制各变量,开始单因素试验,得出各因素最佳条件.之后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对于处理100 mL的... 使用1,4-对苯二酚溶液作为模拟污水,研究了铜离子芬顿体系在各种条件下对污水中1,4-对苯二酚的去除率.控制各变量,开始单因素试验,得出各因素最佳条件.之后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对于处理100 mL的量、COD为900 mg/L的含1,4-对苯二酚模拟污水,最佳硫酸铜投加使用量为50 mg,反应最佳酸碱度pH=3,最佳过氧化氢使用量为1 mL,最佳七水合硫酸亚铁的使用量为100 mg,最优时间为10 min.在最佳条件下1,4-对苯二酚去除率最高为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芬顿体系 1 4对苯二酚废水 单因素实验 正交实验 七水合硫酸亚铁 硫酸铜
下载PDF
微弧氧化法制备2A12铝合金高发射率涂层的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凯凯 呼丹 +1 位作者 屈静 孟伟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5期796-802,共7页
铝合金作为航天电推进器用加速喷射电真空器件的常用材料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过热现象,进而影响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严重限制了铝合金的进一步应用。为了有效地解决铝合金过热问题,需将其表面聚集的热量进行... 铝合金作为航天电推进器用加速喷射电真空器件的常用材料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过热现象,进而影响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严重限制了铝合金的进一步应用。为了有效地解决铝合金过热问题,需将其表面聚集的热量进行有效地散发。采用微弧氧化(MAO)技术,以磷酸盐为基础电解液的主要成分,以FeSO_(4)为添加剂,通过调控FeSO_(4)的浓度,在2A12铝合金表面制备出组分分布均匀的具有红外高发射率的热控辐射涂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涡流测厚仪、粗糙度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不同FeSO_(4)浓度下制备的微弧氧化涂层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相组成、厚度、粗糙度、结合强度及红外发射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FeSO_(4)浓度从0 g·L^(-1)增加到8 g·L^(-1),涂层表面的孔洞数量逐渐减少,孔洞尺寸逐渐增加且出现裂纹,涂层的厚度和粗糙度逐渐增加。其中,厚度从17.2μm增加至39.1μm,粗糙度从1.94μm增加至2.96μm。另外,XRD及XPS分析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α-Al_(2)O_(3)、γ-Al_(2)O_(3)和Fe_(2)O_(3)相组成,且均为基体与电解液反应生成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当FeSO_(4)浓度为6 g·L^(-1)时,涂层的结合强度、红外发射率值达到最佳值,分别为39.8 MPa和0.909。本研究为2A12铝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中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12铝合金 微弧氧化 feso_(4) 表面形貌 厚度 粗糙度 结合强度 红外发射率
下载PDF
硫酸-硫酸亚铁体系制备高分散球形银粉
11
作者 姚远 李玮 +4 位作者 李晨昊 张晓杰 李江辉 姚志强 黄富春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6-70,共5页
以AgNO_(3)作为银源,FeSO_(4)作为还原剂,H_(2)SO_(4)作为稳定剂,通过一步还原法制备球形银粉。研究了还原剂用量、稳定剂用量及操作方式对银粉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对2.5gAgNO_(3),当FeSO_(4)用量在11g,0.1mol/LH_(2)SO_(4)用量在0.1g... 以AgNO_(3)作为银源,FeSO_(4)作为还原剂,H_(2)SO_(4)作为稳定剂,通过一步还原法制备球形银粉。研究了还原剂用量、稳定剂用量及操作方式对银粉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对2.5gAgNO_(3),当FeSO_(4)用量在11g,0.1mol/LH_(2)SO_(4)用量在0.1g时,向AgNO_(3)-H_(2)SO_(4)溶液中快速加入FeSO_(4)溶液,制备所得银粉形貌均一,粒径分布范围窄,形貌为形状规则球形银粉,分散性好。对反应体系中的吸附反应机理进行分析,发现SO4^(2-)及Fe^(2+)浓度对银颗粒形貌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银粉 AgNO_(3) feso_(4) H_(2)SO_(4)
下载PDF
改性海泡石对水中余氯的去除性能研究
12
作者 陈秋霖 张杰 +1 位作者 廖祥 张绪尖 《非金属矿》 2024年第4期90-92,97,共4页
为探索高效去除水中余氯的方法,以FeSO_(4)作为改性剂对海泡石进行改性处理,探究其最佳改性条件,并在最佳改性条件下探究不同吸附时间、pH值、余氯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性剂质量分数为10%,pH值为6,吸附时间为24... 为探索高效去除水中余氯的方法,以FeSO_(4)作为改性剂对海泡石进行改性处理,探究其最佳改性条件,并在最佳改性条件下探究不同吸附时间、pH值、余氯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性剂质量分数为10%,pH值为6,吸附时间为24 h,初始余氯质量浓度为10 mg/L的条件下,FeSO_(4)改性海泡石对余氯的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91%。改性后的海泡石纤维聚集度增加,粗糙程度增加,孔隙增多,这种变化使改性海泡石表面反应点位增多、吸附能力增强。X射线衍射(XRD)分析显示,硫酸亚铁改性海泡石衍射图谱中未出现含铁结晶体的新特征峰,表明含铁晶体在改性过程中可能并未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feso_(4) 改性 余氯 吸附 去除率
下载PDF
硫酸亚铁除Cr^(6+)效果及其对水泥性能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冯延童 郭宇航 +1 位作者 刘素峰 李旭歌 《新世纪水泥导报》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石灰石中铬含量较高是造成本公司水泥中Cr^(6+)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根据工艺条件,在水泥粉磨中分别加入0.2%、0.3%、0.4%、0.5%的FeSO_(4)·7H_(2)O,研究不同FeSO_(4)·7H_(2)O添加量对水泥生产及性能的影响,寻求FeSO_(4)·... 石灰石中铬含量较高是造成本公司水泥中Cr^(6+)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根据工艺条件,在水泥粉磨中分别加入0.2%、0.3%、0.4%、0.5%的FeSO_(4)·7H_(2)O,研究不同FeSO_(4)·7H_(2)O添加量对水泥生产及性能的影响,寻求FeSO_(4)·7H_(2)O最佳添加量,以达到理想的除Cr^(6+)效果。结论是:FeSO_(4)·7H_(2)O不同添加量对水泥粉磨并未带来明显影响;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和凝结时间无明显差异;但随着FeSO_(4)·7H_(2)O添加量的增多,水泥试块抗压强度逐渐降低;采用0.2%FeSO_(4)·7H_(2)O添加量时,既可达到除铬目的,又可保证出厂水泥质量。另外,从磨头加入FeSO_(4)·7H_(2)O,其还原Cr^(6+)的效果受磨内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应尽量控制出磨水泥温度<110℃,超出该温度应适当增加铬还原料掺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o_(4)·7H_(2)O 添加量 石灰石 铬含量 水泥性能
下载PDF
内毒素休克大鼠肝线粒体H^+-ATP酶活性变化及其与氧自由基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建仓 陆松敏 +3 位作者 杨鹤鸣 贾后军 万志红 李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699-700,共2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毒素休克时肝线粒体H+-ATP酶和脂质过氧化的改变。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大鼠 80只 ,随机分为内毒素注射前、内毒素注射后 1、3、5、8h组及其对照组 ;予各组相应时相点活杀取肝组织制备线粒体 ,测定线粒体H+-ATP酶...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毒素休克时肝线粒体H+-ATP酶和脂质过氧化的改变。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大鼠 80只 ,随机分为内毒素注射前、内毒素注射后 1、3、5、8h组及其对照组 ;予各组相应时相点活杀取肝组织制备线粒体 ,测定线粒体H+-ATP酶、MDA及血浆MDA含量。离体实验采用正常鼠肝线粒体和不同剂量的氧自由基生成剂 (FeSO4 /VitC)共同孵育后 ,测量H+-ATP酶活性。结果 内毒素休克早期线粒体H+-ATP酶活性升高 ,3h时其酶活性升高 15 6 % ,8h时降至对照组的 6 5 %。内毒素休克早期肝线粒体MDA含量就显著增高 ,随着休克时间延长而加重 ,8h时为对照组的 1 79倍。离体实验显示 ,小剂量FeSO4 /VitC引起的H+-ATP酶活性升高 ,大剂量引起H+-ATP酶活性下降 ,和在体实验结果平行。结论 内毒素休克早期H+-ATP酶升高 ,晚期H+-ATP酶活性降低。内毒素休克时脂质过氧化物进行性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线粒体 H^+-ATP酶 内毒素休克 氧自由基
下载PDF
外源Fe^(2+)对梨黄化叶光合能力及糖合成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兵 董炜昱 +4 位作者 郭国凌 张舒琴 陈猛 许波 衡伟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35,共14页
【目的】探讨外源FeSO_(4)对梨黄化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其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砀山酥梨正常和黄化植株为试材,对生长期黄化植株喷施0.2%FeSO_(4)溶液,测定叶片总叶绿素(Chl)、山梨醇、果糖、葡萄糖及蔗糖含量;分析了光合、糖... 【目的】探讨外源FeSO_(4)对梨黄化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其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砀山酥梨正常和黄化植株为试材,对生长期黄化植株喷施0.2%FeSO_(4)溶液,测定叶片总叶绿素(Chl)、山梨醇、果糖、葡萄糖及蔗糖含量;分析了光合、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FeSO_(4)处理诱导了黄化叶内Chl合成,增强了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_(m)、F_(v)/F_(m),促进了叶内果糖、山梨醇和葡萄糖积累。FeSO_(4)处理后3、6、9、12 d,光合基因PSI subunit II、PSII psbD、Rubisco activase V和Chl a–b P4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山梨醇代谢相关基因S6PDH1、SDH2/3和其转运基因SOT8/14/15/26/30表达量则均在处理后6 d和9 d显著增加。而蔗糖合成基因SPS1/3和转运基因SUT1/2/3、TMT2表达量均在处理后3、6、9 d显著减少,而显著下降的SUS1/3/7/12则可能催化了蔗糖的降解。【结论】外源FeSO_(4)促进了黄化叶内Chl合成,调控了光合基因的表达,并显著增强了其光合作用,同时调控糖代谢相关基因,加速其合成、分解与转运,显著增加了叶内果糖和葡萄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砀山酥梨 黄化叶 feso_(4) 光合特性 糖合成代谢
下载PDF
甘氨酸亚铁对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科 赵铮蓉 朱旭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86-487,共2页
[目的]以Fe2+作为中心金属离子,合成一种氨基酸配合物-甘氨酸亚铁(FeGly2),并对其补血作用进行研究。[方法]用甘氨酸和Fe2+合成螯合铁,同时用红外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对甘氨酸亚铁结构进行测定;并用大鼠贫血模型,观察甘氨酸亚铁补血作用... [目的]以Fe2+作为中心金属离子,合成一种氨基酸配合物-甘氨酸亚铁(FeGly2),并对其补血作用进行研究。[方法]用甘氨酸和Fe2+合成螯合铁,同时用红外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对甘氨酸亚铁结构进行测定;并用大鼠贫血模型,观察甘氨酸亚铁补血作用。[结果]缺铁性贫血大鼠灌胃给予200mg/kgFeGly2和300mg/kgFeSO4制剂后,血液中血红蛋白(Hb)明显增加(P<0.01),而且200mg/kgFeGly2和300mg/kgFeSO4制剂的升高血红蛋白含量的作用相当。[结论]甘氨酸亚铁具有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亚铁 feso_4制剂 缺铁性贫血模型
下载PDF
用绿矾从氧化锌中氧压浸出锌并同步分离铁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爽 李杨 +3 位作者 冯好 冯伟光 张华 倪红卫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5-190,共6页
研究了以绿矾(FeSO_(4)·7H_(2)O)为浸出剂,采用氧压浸出法从氧化锌矿物中选择性浸出锌,考察了绿矾用量、温度、氧压和反应时间对锌浸出率和溶液中铁沉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矾用量增加、温度升高、氧压加大和浸出时间延长均有利... 研究了以绿矾(FeSO_(4)·7H_(2)O)为浸出剂,采用氧压浸出法从氧化锌矿物中选择性浸出锌,考察了绿矾用量、温度、氧压和反应时间对锌浸出率和溶液中铁沉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矾用量增加、温度升高、氧压加大和浸出时间延长均有利于锌浸出率提高;在n(FeSO_(4)·7H_(2)O)/n(ZnO)=1.1/1、温度150℃、氧压1.5 MPa、反应时间3 h条件下进行浸出,锌浸出率达98.75%,铁沉淀率为99.79%;相同条件下浸出异极矿,锌浸出率达96%,铁和硅沉淀率分别为99.28%和79.10%。用此工艺处理氧化锌矿物,可实现锌的高效浸出和脉石元素的同步分离,有效减少后续除杂工序,也避免废酸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绿矾 氧压浸出 分离
下载PDF
3种新型改性玉米秸秆生物炭对Cd~(2+)吸附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欣洁 叶燕清 +4 位作者 杨浙湘 黄兴洲 周曦 张温尔 李荭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006-1012,共7页
为比较3种新型改性生物炭对溶液中镉(Cd)的吸附行为,以玉米秸秆生物炭为原料,制备巯基改性生物炭(S-BC)、铁改性生物炭(Fe-BC)和氮掺杂生物炭(N-BC),分析改性前后生物炭的元素组成、比表面积、表面官能团等性质的变化,通过系统的吸附试... 为比较3种新型改性生物炭对溶液中镉(Cd)的吸附行为,以玉米秸秆生物炭为原料,制备巯基改性生物炭(S-BC)、铁改性生物炭(Fe-BC)和氮掺杂生物炭(N-BC),分析改性前后生物炭的元素组成、比表面积、表面官能团等性质的变化,通过系统的吸附试验,比较3种改性生物炭对Cd的吸附性能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生物炭(BC)相比,N-BC和Fe-BC比表面积分别增加了6.3和9.0倍,总孔体积分别增加了2.68和4.08倍。S-BC因改性后表面光滑,使得生物炭比表面积减小,但其表面官能团变化明显,S-BC在2 977 cm^(-1)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对应脂肪族(C-H)的伸缩振动,而且在1 089 cm^(-1)、1 044 cm^(-1)位置出现双特征吸收峰。3种生物炭对Cd^(2+)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过程为主,且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所拟合的热力学吸附优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推测N-BC、Fe-BC、S-BC 3种生物炭对Cd^(2+)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物理吸附。通过Langmuir模型计算可以得到几种生物炭对Cd^(2+)最大吸附量表现为Fe-BC (69.11 mg·g^(-1))>N-BC (61.92 mg·g^(-1))>S-BC (53.85 mg·g^(-1))>BC (40.34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改性生物炭 铁改性生物炭 微纳米含氮生物炭 吸附行为
下载PDF
婴幼儿辅食营养包铁及VC补充剂优化稳定性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頔 殷继永 +1 位作者 唐艳斌 黄建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6,共8页
考察对比了4种婴幼儿辅食营养包铁剂的感官品质及与VC或VC钠优化组合的稳定性情况。将营养包配方样品(分别含铁剂:富马酸亚铁、FeSO_(4)、FeSO_(4)+VC、FeSO_(4)+VC钠)分成4组放在恒温恒湿箱中,通过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影响因素试验、加... 考察对比了4种婴幼儿辅食营养包铁剂的感官品质及与VC或VC钠优化组合的稳定性情况。将营养包配方样品(分别含铁剂:富马酸亚铁、FeSO_(4)、FeSO_(4)+VC、FeSO_(4)+VC钠)分成4组放在恒温恒湿箱中,通过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简单描述检验”的感官评价法,对其中铁和VC的化合物添加类别和营养包的感官特性进行优化,并对产品稳定性进行考察,以感官评价、VC含量测定作为指标对样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因素试验(高温、高湿、强光照)对4种样品0、5和10d感官方面在色泽外观、滋味气味、口感和冲调性上没有显著性差异,除富马酸亚铁组出现红褐色沉淀明显外,FeSO_(4)、FeSO_(4)+VC、FeSO_(4)+VC钠组均未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但FeSO_(4)+VC、FeSO_(4)+VC钠组的VC含量下降程度明显;加速稳定试验结果也相似。婴幼儿辅食营养包FeSO_(4)与VC或VC钠的优化组合感官性良好,彻底避免了铁剂沉淀问题,但对VC和VC钠的稳定性和强化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包 硫酸亚铁 VC 影响因素试验 加速试验
下载PDF
中和法调节某强碱性历史遗留工业固废pH值的试验研究
20
作者 陈锐 姚庆健 +3 位作者 邵蔚 汪楠 缪信 许峰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3年第4期57-59,68,共4页
为了调节强碱性固废堆填物的pH值以达到安全填埋的入场要求,本文以该固废堆填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室中和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pH调节剂的中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联合使用FeSO_(4)和H_(3)PO_(4)可有效降低固废堆填物的pH值。经中和... 为了调节强碱性固废堆填物的pH值以达到安全填埋的入场要求,本文以该固废堆填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室中和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pH调节剂的中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联合使用FeSO_(4)和H_(3)PO_(4)可有效降低固废堆填物的pH值。经中和后的固废,其长效稳定性得到提升,环境安全风险明显降低。本试验为该遗留固废堆填物后续的大规模中和工程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性 固废堆填物 feso_(4)+H_(3)PO_(4) 中和处理 pH值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