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藻氨酸癫痫大鼠海马GFAP基因调控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姜春玲 黄敏 +1 位作者 安晓飞 张万琴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和方法 :用Southwestern印迹从红藻氨酸 (KA)癫痫大鼠海马结构中筛选调控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基因表达的DNA结合蛋白 ;并观察其在海马内表达变化的规律 ,旨在从基因调控水平深入探讨癫痫反复发作形成的神经病理学机制。结果 :... 目的和方法 :用Southwestern印迹从红藻氨酸 (KA)癫痫大鼠海马结构中筛选调控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基因表达的DNA结合蛋白 ;并观察其在海马内表达变化的规律 ,旨在从基因调控水平深入探讨癫痫反复发作形成的神经病理学机制。结果 :Southwestern印迹的实验显示海马结构内有两种调控GFAP基因表达的序列特异的DNA结合蛋白 ,分子量分别为 39kDa和 35 .5kDa ;KA后 1d ,两种调控蛋白的表达即开始增加 ,5~ 7d时表达显著增加 ,3周时表达最多 ,3个月时表达仍很高。结论 :KA通过上调调控GFAP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 ,使海马GFAP过量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反复发作 海马 gfap基因 DNA结合蛋白 调控
下载PDF
应用CATS法分离和鉴定猪GFAP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余梅 李奎 +2 位作者 赵书红 刘榜 熊统安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9,共5页
根据比较锚定序列示踪(CATS)法,选择人和小鼠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因的同源区域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二花脸猪基因组中分离到412bp的基因片段,经与基因资料库中已知功能基因的同源性比较,该片段可鉴... 根据比较锚定序列示踪(CATS)法,选择人和小鼠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因的同源区域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二花脸猪基因组中分离到412bp的基因片段,经与基因资料库中已知功能基因的同源性比较,该片段可鉴定为猪的GFAP基因,利用猪一啮齿类体细胞杂种克隆板将 GFAP基因定位于猪 12号染色体 12p11-(2/ 3)p13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S 新基因 gfap
下载PDF
一个亚历山大病家系的临床特点和GFAP基因变异分析
3
作者 唐晓娜 杨士斌 +2 位作者 王欣 崔晓普 郑华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768-772,共5页
目的探讨GFAP基因变异导致亚历山大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分析一家系母女2例亚历山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并采用高通量二代测序和Sanger验证技术,进行GFAP基因变异检测。结果基因检测发现,该家系母女... 目的探讨GFAP基因变异导致亚历山大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分析一家系母女2例亚历山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并采用高通量二代测序和Sanger验证技术,进行GFAP基因变异检测。结果基因检测发现,该家系母女2例患者的GFAP基因均存在c.262C>T的杂合突变,而该家系其他正常成员均未见基因突变,表明患儿母亲GFAP基因变异为新发突变,而患儿c.262C>T突变遗传自其母亲,且GFAP基因变异为已知致病性变异,具有家族遗传性。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该家系母女2例患者均明确诊断为Ⅱ型亚历山大病,该家系证实为Ⅱ型亚历山大病家系。结论 GFAP基因杂合变异是亚历山大病家系的遗传学特点,并且同一亚历山大病家系中不同患者的临床表型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历山大病 gfap基因 基因突变 家系分析 临床特点
下载PDF
GFAP基因杂合突变致Ⅱ型亚历山大病的相关临床、影像及基因突变分析1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崔莹 冯歆珂 +1 位作者 李晓波 吴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51-752,共2页
亚历山大病(Alexander disease,Ax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白质病,最先是由Alexander于1949年进行报道提出的[1]。影响该病的主要致病基因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因;传统分型根据发病年龄将其主要分为婴幼儿型、少年型... 亚历山大病(Alexander disease,Ax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白质病,最先是由Alexander于1949年进行报道提出的[1]。影响该病的主要致病基因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因;传统分型根据发病年龄将其主要分为婴幼儿型、少年型及成人型[2],临床上以婴幼儿型较为常见;2011年Prust等[3]提出新型分型标准将AxD分为Ⅰ型和Ⅱ型,有研究显示,Ⅱ型发病率低于Ⅰ型,且由于Ⅱ型亚历山大病表现较为复杂多样,易造成误诊和漏诊[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历山大病 gfap基因 杂合突变
下载PDF
携带GFAP启动子的慢病毒载体介导外源基因在肝星状细胞的特异表达(英文)
5
作者 赵园园 姜燕 汪海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655,共10页
目的旨在构建包含由GFAP启动子介导的荧光素酶的慢病毒载体,检测体内外靶向肝星状细胞的外源基因表达的特异性和效率。方法通过报告基因实验筛选介导效率较高的GFAP启动子,以CMV启动子作为阳性对照分别介导荧光素酶在小鼠肝星状细胞(JS1... 目的旨在构建包含由GFAP启动子介导的荧光素酶的慢病毒载体,检测体内外靶向肝星状细胞的外源基因表达的特异性和效率。方法通过报告基因实验筛选介导效率较高的GFAP启动子,以CMV启动子作为阳性对照分别介导荧光素酶在小鼠肝星状细胞(JS1)、人肝星状细胞(LX-2)及人肝细胞(L-02)中的表达。通过尾静脉注射将包装的慢病毒注射到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体内,通过活体成像和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颗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并通过免疫双荧光染色检测肝星状细胞的特异表达。结果人GFAP启动子比小鼠GFAP启动子驱动基因表达的效率高,而且在LX-2和JS1细胞中,人GFAP启动子介导的荧光素酶的活性及表达显著高于L-02细胞。活体成像显示小鼠腹部有荧光素酶的表达。GFAP启动子介导的荧光素酶可以与肝星状细胞的特异性生物标记蛋白GFAP、Desmin和α-Sma共定位。结论成功构建包含由GFAP启动子介导的荧光素酶的慢病毒载体,在体外细胞系以及小鼠体内肝中均可以实现荧光素酶在肝星状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慢病毒载体 gfap启动子 靶向基因表达 基因治疗方法
下载PDF
威宁绵羊SOCS7和GFAP基因组织表达研究
6
作者 张继 易鸣 +6 位作者 程朝友 程均华 付正仙 杨德文 吴雪 邱淦远 刘若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99-1906,共8页
试验旨在检测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7(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7,SOCS7)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基因在威宁绵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6月龄、1周岁和2周岁的威宁绵羊公、母羊为研究... 试验旨在检测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7(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7,SOCS7)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基因在威宁绵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6月龄、1周岁和2周岁的威宁绵羊公、母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威宁绵羊不同性别及不同生长阶段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脑6个组织中SOCS7和GFA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mRNA水平上的探究两个基因之间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SOCS7基因在威宁绵羊不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脾脏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肺脏、肾脏、心脏、肝脏和脑组织,随着威宁绵羊年龄的增大,SOCS7基因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小幅度上升的趋势;GFAP基因在威宁绵羊脑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余组织中表达量较低,随着年龄增长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性别差异来看,威宁绵羊SOCS7基因相对表达量母羊普遍高于公羊,而GFAP基因则是公羊普遍高于母羊,推测SOCS7基因很有可能负向调控GFAP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宁绵羊 SOCS7基因 gfap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组织表达
下载PDF
MDR-1和GFAP蛋白在难治性癫痫脑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21
7
作者 丁成云 徐群渊 +2 位作者 栾国明 杨慧 王元身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8-241,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病因的难治性癫痫手术切除脑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蛋白 (MDR 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方法 在对 2 2例难治性癫痫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观察脑组织中MDR 1和GFAP蛋白的... 目的 观察不同病因的难治性癫痫手术切除脑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蛋白 (MDR 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方法 在对 2 2例难治性癫痫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观察脑组织中MDR 1和GFA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是难治性癫痫共同的病理学特征。MDR 1蛋白的表达主要在一些增生性星形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壁周围结构 ,而寡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及正常的神经元内无MDR 1蛋白的表达 ;增生性星形胶质细胞内MDR 1与GFAP具有共存现象。结论 在难治性癫痫的反应性脑胶质细胞内同时具有GFAP和M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多药耐药基因蛋白 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免疫组化双标记
原文传递
hTERT和GFAP双启动子条件复制腺病毒介导放射性碘治疗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玮 谭建 +2 位作者 王澎 李宁 李承霞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利用条件复制腺病毒Ad—Tp—E1a—Gp—NIS感染脑胶质瘤细胞,探讨其介导靶向性放射性碘治疗脑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克隆人端粒反转录酶(hTERT)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启动子,荧光素酶分析法检测启动子启动效率。构建并... 目的利用条件复制腺病毒Ad—Tp—E1a—Gp—NIS感染脑胶质瘤细胞,探讨其介导靶向性放射性碘治疗脑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克隆人端粒反转录酶(hTERT)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启动子,荧光素酶分析法检测启动子启动效率。构建并纯化条件复制腺病毒Ad—Tp—E1a—Gp—NIS,进行肿瘤选择性病毒复制实验。U87和U251细胞感染Ad—Tp—E1a—Gp—NIS后,进行Westernblot分析蛋白质表达,131I内流及外流和131I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荧光素分析实验证明,hTERT和GFAP启动子分别可以引导荧光素蛋白在U251和U87细胞中表达,表达效率为37.31%~49.00%(F=5.87,P〈0.05)和59.75%~62.10%(F=11.89,P〈0.01)。Ad—Tp—E1a—Gp—NIS能够在hTERT阳性和GFAP阳性实现肿瘤选择性复制,且在GFAP启动子引导下能成功表达hNIS基因。Westernblot分析表明,hTERT蛋白和GFAP蛋白在U87和U251细胞中显示出相对分子质量为120×103和49×103的条带。感染Ad-Tp—E1a—Gp—NIS后,U87细胞摄碘能力提高78.80倍(F=2914.58,P〈0.01),U251细胞摄碘能力提高92.48倍(F=2275.91,P〈0.01)。体外细胞克隆分析证明,感染病毒并在131I中孵育12h后,超过90%的肿瘤细胞被杀死,而对照组细胞仅有65%(t=11.73~78.33,P〈0.01)。结论Ad·Tp·E1a-Gp-NIS能实现条件性复制并具有明确的肿瘤靶向性。在细胞水平实验中,能引导放射性131I杀死胶质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复制腺病毒 hNIS基因 HTERT启动子 gfap启动子 胶质瘤
原文传递
电针联合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Notch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江 徐斌 +3 位作者 张军 杨艺 潘乐 谭龙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38-2542,共5页
目的通过电针干预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探讨其能否对Notch信号通路起负反馈调节作用,对脊髓损伤大鼠起到治疗效果。方法制备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并通过免疫荧光和Q-PCR对转染效果进行鉴定。将40只雄性SD... 目的通过电针干预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探讨其能否对Notch信号通路起负反馈调节作用,对脊髓损伤大鼠起到治疗效果。方法制备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并通过免疫荧光和Q-PCR对转染效果进行鉴定。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组(正常对照组)、B组(脊髓损伤组+生理盐水)、C组(脊髓损伤+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组)、D组(脊髓损伤+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电针干预组)。各组分别在造模后3天、1周、2周、3周时间点进行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技术、Western Blot技术对各组损伤脊髓局部GFAP、dll 1蛋白含量进行测定;以及通过BBB评分系统分析大鼠造模后各个时间点的运动功能,探讨治疗效果。结果(1)免疫组化检测发现C、D组较B组能明显抑制GFAP蛋白含量的表达,D组抑制更明显。且各时间点、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WB检测显示与A组比较,其他组脊髓损伤后的dll 1蛋白含量表达在不同时间点均有所增长,在3d和1周时dll 1蛋白含量高表达,1周时达到峰值,之后蛋白含量表达开始降低,在3周时含量表达最低;B组、C组、D组比较:在3d、1周、2周、3周dll1蛋白的表达B组>C组>D组。各组各时间点对比差异显著(P﹤0.05)。(3)BBB评分:B、C、D、三组各节点之间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够抑制GFAP蛋白及dll 1蛋白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对Notch信号通路起负反馈调节作用,从而使NSCs向目的细胞分化增殖,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并且经电针干预联合治疗后可以对疗效进一步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dll1 gfap 基因修饰 神经干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