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2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Moder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mproves the Spasticity and Motor Function of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1
作者 Yijun She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based on moder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on the spasticity and motor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based on moder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on the spasticity and motor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Methods:Seventy-nine stroke and hemiplegia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21 to June 202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39 cases)using moder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TCM rehabilitation therapy(40 cases),over 1 month.The clinical index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clinical index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fter 2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92.50%)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4.36%)(χ^(2)=4.727,P<0.05).All central sensitization inventory(CSI)and stroke quality of life(PRO)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after treatment,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ving lower scores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scores of FMA(upper limbs,lower limbs),Barthel index scores,and 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ies(FAC)scores of both groups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ving higher scores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Comprehensive TCM rehabilitation therapy had a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It improved the patient’s spasticity,limb movement,and walking function.Their daily living abilities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also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ke Walking function hemiplegia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ASTICITY Modern rehabilitation therapy
下载PDF
TREATMENT OF 33 CASES OF APOPLETIC HEMIPLEGIA BY COMBINED ACUPUNCTURE THERAPIES
2
作者 Lin XuPeople’s Hospital of the Central District, Jining Municipality, Shandong 272105, China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5年第1期60-62,共3页
In the present study,33 cases of apopletic hemiplegia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therapies of scalp-,body-acupuncture and restoring consciousness needling;besides,electroacupuncture(EA)stimulation was added.The treat... In the present study,33 cases of apopletic hemiplegia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therapies of scalp-,body-acupuncture and restoring consciousness needling;besides,electroacupuncture(EA)stimulation was added.The treatment was given once daily,six days constitutea therapeutic course with an interval of 1—2 days between courses.After 5 courses of treatment,10cases(30.30%)were cured,15(45.45%)markedly effective,7(21.21%)effective and 1(3.03%)was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ED ACUPUNCTURE THERAPIES Apopletic hemiplegia
下载PDF
同情聚焦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与病耻感的影响
3
作者 刘晓云 李冠增 +1 位作者 杨春玲 王艾君 《现代临床护理》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 探讨同情聚焦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与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认知... 目的 探讨同情聚焦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与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同情聚焦疗法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羞耻感、认知功能、自我批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病耻感水平评分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批评水平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同情聚焦疗法可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批评水平、羞耻感,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同情聚焦疗法 认知功能 羞耻感 认知行为疗法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杨辉 刘威 +3 位作者 李欣怡 汤利波 刘泰源 刘忠良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早期脑卒中偏瘫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早期脑卒中偏瘫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上肢腕伸肌群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s)评分、肌电生物反馈(EMG)波幅、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DLs评分、EMG波幅、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runnstrom分期上肢功能达到IV级及以上者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有助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上肢功能 偏瘫 康复治疗
下载PDF
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汪云朋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常...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常规康复护理)与对照组(作业疗法联合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的平衡功能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结果:干预3个月,试验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9、5.555,P<0.05);试验组患者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4、8.637、26.306、5.162、7.579、15.302、8.918、8.080、20.745、10.862、1.397、6.806,P<0.05)。结论: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功能性步行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作业疗法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平衡功能 功能性步行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6
作者 郑丽 张阳 +2 位作者 许建国 程凯 杨姝雅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41-51,共11页
脑卒中是成年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适宜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广泛应用,然而尚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循证指南来指导这些实践。本指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订手册》制定,遵循... 脑卒中是成年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适宜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广泛应用,然而尚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循证指南来指导这些实践。本指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订手册》制定,遵循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要求,并参照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对证据质量及推荐强度进行分级。本指南组建了包括5个小组在内的跨学科工作团队,通过问卷、面对面专家会议和问题解构方法来选择指南中需要回答的关键临床问题。从25个关键问题中筛选出10个进行研究。基于系统评价的结果,考虑到证据的优缺点、干预成本、证据质量、患者偏好及价值观、多学科专家的反馈和共识,本指南提出了20条关于中医适宜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应用的推荐意见。本指南主要面向中国各级医院和康复机构的医务工作者,专注于中医适宜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针灸 推拿 循证卫生决策 临床实践指南
下载PDF
红光疗法结合艾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及安全性
7
作者 李春香 庞文峰 郭丽 《系统医学》 2024年第8期25-28,共4页
目的分析红光疗法结合艾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64例,红光疗法结合艾灸治疗)和参考组(64例,传统康复治疗)... 目的分析红光疗法结合艾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64例,红光疗法结合艾灸治疗)和参考组(64例,传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自理能力、肢体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自理能力、肢体功能、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自理能力、肢体功能、NIHSS评分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参考组的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2,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通过红光疗法结合艾灸治疗,能够改善症状评分、自理能力、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疗法 艾灸 中风偏瘫 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分期针刺疗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陈迎年 刘雪 张晨茜 《河北中医》 2024年第7期1164-1168,共5页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联合分期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在均予西医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LF-rTMS组37例予LF-rTMS治疗,分期针刺组35例根据Brunnst...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联合分期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在均予西医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LF-rTMS组37例予LF-rTMS治疗,分期针刺组35例根据Brunnstrom分期予相应针刺治疗,联合组34例予LF-rTMS联合分期针刺治疗。3组均治疗6个疗程,比较3组治疗前后表面肌电信号变化情况,包括偏瘫侧上肢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屈肘及伸肘时的均方根值(RMS),以及肱二头肌屈肘与肱三头肌伸肘时的协同收缩率(CR),比较3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期为Ⅳ~Ⅴ期(恢复期)患者占比变化情况,比较3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测试量表(U-FMA)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肱二头肌屈肘RMS、肱三头肌伸肘RMS水平均升高(P<0.05),肱二头肌屈肘CR及肱三头肌伸肘CR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肱二头肌屈肘RMS、肱三头肌伸肘RMS水平均高于LF-rTMS组及分期针刺组(P<0.05),肱二头肌屈肘CR及肱三头肌伸肘CR水平均低于LF-rTMS组及分期针刺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Brunnstrom分期为Ⅳ~Ⅴ期(恢复期)患者占比水平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Brunnstrom分期Ⅳ~Ⅴ期(恢复期)患者占比水平均高于LF-rTMS组及分期针刺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U-FMA评分及MBI评分均升高(P<0.05),M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U-FMA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LF-rTMS组及分期针刺组(P<0.05),MAS评分均低于LF-rTMS组及分期针刺组(P<0.05)。结论LF-rTMS联合分期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患者表面肌电信号,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痉挛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中风 偏瘫 重复经颅磁刺激 针刺疗法
下载PDF
平衡针联合智能康复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的效果研究
9
作者 王琛琛 闻霞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采用平衡针与智能康复系统联合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康复医学科于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n=45,基础治疗...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采用平衡针与智能康复系统联合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康复医学科于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n=45,基础治疗+平衡针联合智能康复系统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上下肢肌力、平衡能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治疗前、随访半年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力[徒手肌力检查表(MMT)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61.12±5.28)分比(82.04±3.51)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90.57±5.35)分比(112.08±6.16)分]、Berg平衡量表(BBS)[(35.33±3.19)分比(46.36±4.37)分]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01。随访半年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分和总分[(74.81±5.77)分比(90.16±6.27)分]均显著升高,P均=0.001。结论:平衡针联合智能康复系统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下肢肌力,促进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恢复,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依赖,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针刺疗法 康复
下载PDF
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对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温瑞丽 陈启波 +3 位作者 李强 陈丽 古丽红 梁万仟 《河北中医》 2024年第3期460-463,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对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将72例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扶正补土针灸法,2... 目的观察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对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将72例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扶正补土针灸法,2组均连续干预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肌张力变化;比较2组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2组治疗后FMA-UE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肌张力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满意度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对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针灸疗法 镜像疗法
下载PDF
基于上肢表面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评价新Bobath技术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的作用
11
作者 马宁 白琳 +2 位作者 刘厚洋 张广飞 刘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605-610,共6页
目的 探讨新Bobath技术与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表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01—2023-02榆林市第一医院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实验组行新Bo... 目的 探讨新Bobath技术与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表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01—2023-02榆林市第一医院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实验组行新Bobath技术与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连续干预12周。观察2组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干预前后上肢表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关节运动速度、上肢功能(FMA评分)、日常活动能力(MBI评分)、肌张力(MAS评分)。结果 实验组干预12周后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8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5)。干预4、12周后,实验组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协同收缩率低于对照组[(30.34±2.78)%比(34.12±3.03)%,(13.78±1.66)%比(15.03±1.93)%,(20.22±2.02)%比(26.61±2.45)%,(10.01±1.02)%比(12.89±1.33)%,P<0.05],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63.83±6.45) m/s比(59.91±6.38) m/s,(64.45±6.02) m/s比(61.08±6.42) m/s,(63.92±5.56) m/s比(61.01±5.19)m/s,(70.72±8.12)m/s比(66.13±7.46)m/s,(69.68±7.59)m/s比(65.41±6.33)m/s,(68.95±7.26)m/s比(64.78±7.05)m/s,P<0.05]。实验组干预4、12周后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运动速度高于对照组[(0.51±0.09)rad/s比(0.42±0.07)rad/s,(0.76±0.08)rad/s比(0.63±0.07)rad/s,(0.32±0.04)rad/s比(0.27±0.05)rad/s,(0.63±0.10)rad/s比(0.50±0.08)rad/s,(0.99±0.12)rad/s比(0.81±0.10)rad/s,(0.46±0.08)rad/s比(0.39±0.05)rad/s,P<0.05]。干预4、12周后实验组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Bobath技术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能提高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效果,增强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各关节运动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 新Bobath技术 表面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 关节运动速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金艳 朱崇田 +3 位作者 王艳 杨永芳 姜晓惠 张玉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 目的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FAC分级及下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梗死 偏瘫 醒脑开窍针法 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鸿蕊 姜子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空...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空气波压力疗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下肢周径、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股静脉血流量分别为(26.12±2.25)、(15.32±0.42)c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8±2.16)、(11.08±0.41)cm/s],反流时间为(0.33±0.08)s,明显短于对照组[(0.45±0.0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髌骨上缘10 cm处、胫骨粗隆下侧10 cm处周径分别为(45.17±0.62)、(32.16±0.58)cm,显著均低于对照组[(50.39±0.59)、(34.78±0.5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D-D水平分别为(2.43±0.73)g/L、(0.53±0.15)μ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3±0.73)g/L、(0.53±0.15)μg/mL],PT为(14.02±1.41)s,明显长于对照组[(12.33±1.3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2.22%,明显高于对照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治疗可改善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和凝血指标,有助于缩小患侧下肢周径,并可减少下肢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空气波压力疗法 下肢深静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活血通络方离子导入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宏莉 李鹏 +1 位作者 胡杰 吕祥龙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5期788-795,共8页
目的 探究活血通络方离子导入(HTRI)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BST)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偏瘫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CIS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CIS... 目的 探究活血通络方离子导入(HTRI)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BST)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偏瘫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CIS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CIS偏瘫患者分为BST组(BST治疗)和联合组(BST联合HTRI治疗)。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4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4周后脑动脉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及后动脉(PCA)]、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国卒中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SS)评分]和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 研究共纳入患者87例,BST组43例、联合组44例。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ST组(P<0.05),且两组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两组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CA、PCA、MCA血流速度以及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而NIHSS和CSS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 与单独BST治疗相比,HTRI联合BST对CIS偏瘫患者疗效更显著,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离子导入 丁苯酞序贯疗法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核心肌群穴位埋线对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徐可欣 李敏 石建爽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 观察核心肌群穴位埋线配合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目的 观察核心肌群穴位埋线配合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心肌群穴位埋线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患侧下肢肌力及静息状态下腹直肌厚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患侧下肢肌力显著改善,静息状态下腹直肌厚度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后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患侧下肢肌力及静息状态下腹直肌厚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科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核心肌群穴位埋线能显著改善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疗法 埋线 中风后遗症 偏瘫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 肌骨超声
下载PDF
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的效果
16
作者 蔡莲珠 颜小润 +1 位作者 张骄莹 温炜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119-121,共3页
目的 探析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82例,根据奇偶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康复指导... 目的 探析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82例,根据奇偶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实施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患肢周径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7.56%较对照组的80.49%高(P <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下肢周径均较对照组更小(P <0.05);观察组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红细胞聚集性(EA)均较对照组更低(P <0.05);观察组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Barthel指数(BI)较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 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应用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肢周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肢体肿胀 穴位敷贴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效果
下载PDF
蜡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及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
17
作者 刘楠楠 李立国 +3 位作者 李永红 刘洋 张军 刘伟佳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4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蜡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及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3月我院CIH患者60例均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肌电生物反馈以及功能训练,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蜡疗。比较患侧肌张力、运动功能、神经... 目的:探讨蜡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及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3月我院CIH患者60例均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肌电生物反馈以及功能训练,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蜡疗。比较患侧肌张力、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以及脑电波变化。结果:干预后,联合组0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BS、FAM-L及FAC均升高,且联合组更高(P<0.05);两组5-HT、DA均升高,NE均下降,且联合组5-HT、DA更高,NE更低(P<0.05);两组β波升高,且联合组更高(P<0.05)。结论:蜡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及功能训练可增强对CIH患者肌张力、运动、肢体平衡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蜡疗 肌电生物反馈 功能训练
下载PDF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悬吊治疗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王让让 张洪蕊 +3 位作者 刘陵鑫 周人龙 孙亚鲁 霍飞翔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悬吊治疗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步行功能障碍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 目的探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悬吊治疗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步行功能障碍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悬吊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WT)、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患者的步行功能进行评估并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FMA-LE、BBS、10MWT、6MWT、F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LE评分、BBS评分、10MWT评分、6MWT评分和FAC评分差值优于对照组(t=-10.95,P<0.05;t=-10.978,P<0.05;t=3.738,P<0.05;t=-7.604,P<0.05;Z=-4.208,P<0.05)。结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悬吊治疗更能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悬吊治疗 偏瘫 步行功能
下载PDF
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周围神经电生理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瑶 于勇 王楠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60-63,8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周围神经电生理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周围神经电生理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胫腓神经波幅及胫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高于对照组,胫腓神经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周围神经传导功能恢复,修复受损神经功能,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偏瘫
下载PDF
悬吊训练结合功能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陈露 华隽 俞青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35-939,共5页
目的分析悬吊训练(SET)结合功能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A 23例、对照组B 23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 目的分析悬吊训练(SET)结合功能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A 23例、对照组B 23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A给予FES治疗,对照组B给予SET治疗,实验组给予SET联合FES治疗。4周后,比较3组Brunnstrom分期,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MBI),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内旋),肩手肌群平均肌电值(三角肌前束、斜方肌上束)。结果治疗后实验组Brunnstrom V期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5);治疗后实验组FMA-UE评分、MBI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VAS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5);治疗后实验组前屈、外展、外旋、内旋角度大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1);治疗后实验组三角肌前束、斜方肌上束平均肌电值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1)。结论SET联合FES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还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上肢功能,提升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悬吊训练 功能电刺激 上肢功能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