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译者的杂糅文化身份在文学翻译中的建构——兼评林语堂译作《记旧历除夕》
1
作者
陈芳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75-78,共4页
林语堂的杂糅译者文化身份,融汇了深厚的汉民族文化身份和独特的族裔散居者文化身份,他的翻译也受到两种不同文化身份的影响。杂糅的译者文化身份,促使他在翻译《记旧历除夕》等文学作品时能采用多种多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直译和异化...
林语堂的杂糅译者文化身份,融汇了深厚的汉民族文化身份和独特的族裔散居者文化身份,他的翻译也受到两种不同文化身份的影响。杂糅的译者文化身份,促使他在翻译《记旧历除夕》等文学作品时能采用多种多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直译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方法彰显和建构其汉民族文化身份,以意译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方法彰显和建构其族裔散居者文化身份,林语堂以其生动灵活、务实有效的翻译成为英语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文化身份
汉民族
族裔散居者
直译
异化
意译
归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体政治与空间形式——一个汉人离散聚居区的开放空间演变
2
作者
罗晶
《住区》
2016年第3期53-61,共9页
本文将城市开放空间作为考察主体性与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范例,以台北艋舺龙山寺前开放空间为原型,研究不同时期政治关系下主体建构在空间形式上的平行映射与推动。在汉人离散与族群他者的社会边界上,现代性、殖民性裹挟其中,一方面,...
本文将城市开放空间作为考察主体性与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范例,以台北艋舺龙山寺前开放空间为原型,研究不同时期政治关系下主体建构在空间形式上的平行映射与推动。在汉人离散与族群他者的社会边界上,现代性、殖民性裹挟其中,一方面,他者透过空间形式建立边界,塑造汉人离散主体;另一方面,汉人离散主体不断通过空间形塑自身。汉人离散与他者之间强弱势关系不同,其空间形式结果亦有着显著的变化。在得出结论的同时,本文也探索一种挖掘形式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形式
公共空间
汉人离散
台湾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姬归汉”的个人历史与华夏民族的“离散精神原型”——兼论比较文学研究的视域、立场与可比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乃乔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3-104,共12页
"文姬归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作为个人历史的叙事主题。一千七百多年以来,这个叙事主题被中国本土与海外文学家、艺术家先后借助于文学、音乐、绘画及戏剧等审美形式所呈现,以表达他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慨叹及对自身人格的...
"文姬归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作为个人历史的叙事主题。一千七百多年以来,这个叙事主题被中国本土与海外文学家、艺术家先后借助于文学、音乐、绘画及戏剧等审美形式所呈现,以表达他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慨叹及对自身人格的期许。从比较文学研究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以此追问沉淀在华夏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离散精神原型",有着重要的国际学术意义,因为在当下的全球化时代,"文姬归汉"之"汉"被栖居于海外的华裔文学家及艺术家在他们的异域创作中敷衍尊崇为中华母语文化的原乡情结。以"文姬归汉"为中心关于"离散精神原型"的跨界研究,把西方的原型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型追问整合起来,这一研究思路在西方理论与中国文化传统的交集之间为比较文学研究拓展出了一方崭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姬归汉”“离散精神原型”
比较文学研究
叙事主题
历史记忆
原文传递
题名
译者的杂糅文化身份在文学翻译中的建构——兼评林语堂译作《记旧历除夕》
1
作者
陈芳
机构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
出处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75-78,共4页
文摘
林语堂的杂糅译者文化身份,融汇了深厚的汉民族文化身份和独特的族裔散居者文化身份,他的翻译也受到两种不同文化身份的影响。杂糅的译者文化身份,促使他在翻译《记旧历除夕》等文学作品时能采用多种多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直译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方法彰显和建构其汉民族文化身份,以意译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方法彰显和建构其族裔散居者文化身份,林语堂以其生动灵活、务实有效的翻译成为英语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桥梁。
关键词
译者文化身份
汉民族
族裔散居者
直译
异化
意译
归化
Keywords
A Translator 's Cultural Identiy
The
han
Nationality
diaspora
Literal Translation
Foreignization
Free Translation
Domestication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体政治与空间形式——一个汉人离散聚居区的开放空间演变
2
作者
罗晶
机构
哈佛大学
出处
《住区》
2016年第3期53-61,共9页
文摘
本文将城市开放空间作为考察主体性与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范例,以台北艋舺龙山寺前开放空间为原型,研究不同时期政治关系下主体建构在空间形式上的平行映射与推动。在汉人离散与族群他者的社会边界上,现代性、殖民性裹挟其中,一方面,他者透过空间形式建立边界,塑造汉人离散主体;另一方面,汉人离散主体不断通过空间形塑自身。汉人离散与他者之间强弱势关系不同,其空间形式结果亦有着显著的变化。在得出结论的同时,本文也探索一种挖掘形式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方法 。
关键词
政治
形式
公共空间
汉人离散
台湾地区
Keywords
politics
form
public space
han diaspora
Taiwan
分类号
TU984.113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姬归汉”的个人历史与华夏民族的“离散精神原型”——兼论比较文学研究的视域、立场与可比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乃乔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3-104,共12页
文摘
"文姬归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作为个人历史的叙事主题。一千七百多年以来,这个叙事主题被中国本土与海外文学家、艺术家先后借助于文学、音乐、绘画及戏剧等审美形式所呈现,以表达他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慨叹及对自身人格的期许。从比较文学研究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以此追问沉淀在华夏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离散精神原型",有着重要的国际学术意义,因为在当下的全球化时代,"文姬归汉"之"汉"被栖居于海外的华裔文学家及艺术家在他们的异域创作中敷衍尊崇为中华母语文化的原乡情结。以"文姬归汉"为中心关于"离散精神原型"的跨界研究,把西方的原型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型追问整合起来,这一研究思路在西方理论与中国文化传统的交集之间为比较文学研究拓展出了一方崭新的空间。
关键词
“文姬归汉”“离散精神原型”
比较文学研究
叙事主题
历史记忆
Keywords
Cai Yen's captivity and return to
han
, archetype of
diaspora
,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narrative theme, historical memory
分类号
I0-05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译者的杂糅文化身份在文学翻译中的建构——兼评林语堂译作《记旧历除夕》
陈芳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主体政治与空间形式——一个汉人离散聚居区的开放空间演变
罗晶
《住区》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姬归汉”的个人历史与华夏民族的“离散精神原型”——兼论比较文学研究的视域、立场与可比性
杨乃乔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