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种植制度改革实现黄淮海北部地区玉米机械籽粒直收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梁宇 张镇涛 +8 位作者 黄兆福 李璐璐 郭亚南 明博 谢瑞芝 侯鹏 薛军 王克如 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788-3798,共11页
【目的】机械粒收是玉米收获技术发展的方向。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季轮作种植制度下,黄淮海北部地区热量资源不足,玉米生长季节有限,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高,难以进行机械粒收,是世界上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应用难度最大的区域,探索玉米... 【目的】机械粒收是玉米收获技术发展的方向。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季轮作种植制度下,黄淮海北部地区热量资源不足,玉米生长季节有限,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高,难以进行机械粒收,是世界上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应用难度最大的区域,探索玉米机械粒收的可行性对推动区域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玉米产业提质增效、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16—2017年在新乡、2018年在北京分别对郑单958、先玉335、迪卡517、京农科728和丰垦139等不同熟期品种的籽粒脱水积温需求进行系统观测;利用黄淮海北部地区近10年气象数据,以冬前预留500℃·d积温为小麦适宜播期,按玉米生长季节活动积温(≥0℃)100℃为梯度,将其划分为7个积温带;将区域热量资源条件和不同品种籽粒脱水积温需求进行定量匹配分析。【结果】在玉米正常夏播条件下,随着品种熟期提早,各供试品种在黄淮海北部地区达到生理成熟并且可以实现粒收的区域逐渐向北扩展,一般比小麦适宜播期推迟5—10 d,但是区域内北端和西端的积温带Ⅰ—Ⅲ(1900—2800℃·d)的热量资源仍无法满足熟期较早的京农科728和丰垦139籽粒含水率下降至25%甚至是达到生理成熟的积温需求。将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改为夏玉米-春玉米-冬小麦两年三熟制后,玉米春播和夏播各供试品种籽粒含水率都能下降至25%以下实现机械粒收,如果选择熟期较早的品种,在冬小麦或春玉米播种前还可以通过田间站秆脱水延迟收获,使籽粒含水率进一步降至20%以下,提高粒收质量,降低烘干成本。【结论】通过种植制度改革可以有效解决黄淮海北部地区玉米生长季节热量不足、收获时期含水率过高导致的玉米成熟度差、容重低、易霉变和机械粒收难度大的问题,实现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北部地区 热量资源 玉米 籽粒含水率 种植制度 机械粒收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对3种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凡卓 庄训宇 +5 位作者 刘焱昆 刘庆强 施艳 李宇 袁虹霞 李洪连 《河南科学》 2023年第9期1292-1299,共8页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镰孢茎腐病、镰孢穗腐病和小斑病是该区玉米生产上的3种重要病害,也是品种审定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的关键病害.为了明确玉米新品种对3种主要病害的抗性水平,为新品种审定、推广、引种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镰孢茎腐病、镰孢穗腐病和小斑病是该区玉米生产上的3种重要病害,也是品种审定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的关键病害.为了明确玉米新品种对3种主要病害的抗性水平,为新品种审定、推广、引种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作者于2021—2022年鉴定并评价了参加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和引种试验的405份玉米新品种对3种主要玉米重要病害的抗性.结果表明,对于玉米镰孢茎腐病,在2021年抗性鉴定试验202份品种中,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31.68%、9.90%、42.57%、6.44%和9.41%;2022年参试的203份品种中,5种抗性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60.10%、9.36%、15.76%、9.85%和4.93%,两年均以高抗和中抗类型为主.对于镰孢穗腐病,在2021年试验中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4.95%、66.83%、22.28%、4.95%和0.99%;而在2022年试验中,5种抗性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0、86.70%、11.82%、0.99%和0.49%,抗病类型两年均居主导地位.对于玉米小斑病,在2021年抗性鉴定试验中,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28.22%、30.69%、26.73%、14.36%和0,而在2022年试验中,5种抗性类型占比0.49%、51.23%、28.57%、18.23%和1.48%,两年均以抗病类型居多.总之,两年河南省参加区域试验和引种试验的玉米新品种中,对黄淮海地区3种主要病害抗性类型(包括高抗、抗病和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较高,反映出玉米育种单位对3种关键病害抗病育种工作比较重视,为生产上利用抗病品种防治玉米主要病害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主要病害 抗性鉴定 黄淮海地区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农村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关系研究——以曲周县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楠 郝晋珉 +1 位作者 星野敏 田玉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1-812,共12页
基于信息熵、结构变化率偏差系数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曲周县为典型案例,研究黄淮海平原农村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曲周县产业结构演变经历第一产业主导、一二产业均衡和第二产业主导的过程;... 基于信息熵、结构变化率偏差系数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曲周县为典型案例,研究黄淮海平原农村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曲周县产业结构演变经历第一产业主导、一二产业均衡和第二产业主导的过程;第一产业用地占比极大,导致用地结构极不均衡,但目前正在向均衡状态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用地结构调整之间不协调,用地结构调整具有滞后性,但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互关系。2009年之前,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用地结构变化,之后因果关系相反,且后期阶段的用地结构调整对后续用地结构优化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更加持久和显著。未来一段时期内,通过提升第一产业用地效率、挖掘第二产业用地潜力以及拓宽第三产业用地范围等方式优化三次产业用地结构,是促进黄淮海平原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 互动关系 农村地区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Land use transitions and their dynamic mechanism: The case of the Huang-Huai-Hai Plain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永强 龙花楼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515-530,共16页
Land use transition refers to changes in land use morphology, including dominant morphology and recessive morphology, of a particular region over a period of time driven by various factors. Recently, issues related to... Land use transition refers to changes in land use morphology, including dominant morphology and recessive morphology, of a particular region over a period of time driven by various factors. Recently, issues related to land use transition in China have attracted interest among a wide variety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government official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atterns of land use transition and their dynamic mechanism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 during 2000-2010. First,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land use transition, their character- istics and the laws governing them were analyzed. Second,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con- ceptu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land use transition, a spatial econometric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five types of major land use transition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 at the county level. Land use pattern change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characterized by an increase in construction land, water body and forested land, along with a decrease in farmland, unused land and grassland. The changes during 2000-2005 were much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during 2005-2010. In terms of factors affecting land use transitions, natural factors form the basis, and they have long-term effects. Socio-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population and GDP, however, tend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structure, size and layout of land use transition over shorter time periods. Land law and policy factors play a mandatory guiding and restraining role in land use transitions, so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land use. Land engineering is also an important tool to control land use transitions. In general, the five types of major land use transition were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action of various phys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of which traffic condition and location condition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s, i.e. they were the common factors in all land use transitions. 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process of land use transitions and their dynamic mechanisms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utilizing land resources, protecting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sustain- able region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transition dynamic mechanism farming area huang-huai-hai Plain
原文传递
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53
5
作者 田英 杨志峰 +1 位作者 刘静玲 崔保山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在探讨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基本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分类 ,并发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 ,提出目前适宜的方法是从城市现状出发 ,将城市综合性分类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等级相结合 .以黄淮海地区城市为例 ,估算了该地区城市生... 在探讨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基本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分类 ,并发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 ,提出目前适宜的方法是从城市现状出发 ,将城市综合性分类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等级相结合 .以黄淮海地区城市为例 ,估算了该地区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等级 ,计算结果表明 :黄淮海地区城市最小和最优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 39 34亿m3 和 187 82亿m3 ,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在城市供水中的比例为 5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需水量 城市供水 黄淮海地区 质量指标 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质量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料效应与推荐施肥量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铁军 赵忠祥 +3 位作者 龙瑞才 吕会刚 杨青川 康俊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249,共7页
为高产优质苜蓿草地施肥提供科学依据,2016-2017年选择黄淮海地区苜蓿生产的典型区域沧州为试验点,以该地区当家苜蓿品种中苜3号(Medicago sativa L.‘zhongmu No.3’)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研究N,... 为高产优质苜蓿草地施肥提供科学依据,2016-2017年选择黄淮海地区苜蓿生产的典型区域沧州为试验点,以该地区当家苜蓿品种中苜3号(Medicago sativa L.‘zhongmu No.3’)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研究N,P,K肥配施对紫花苜蓿当年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中苜3号苜蓿干草产量高低顺序为磷肥>钾肥>氮肥。处理3(N_1P_2K_2)即施N 5.00kg·hm^(-2),施P_2O_5 60.00kg·hm^(-2),施K_2O 180.00kg·hm^(-2)时获得最高产量23 657.9kg·hm^(-2)。14个处理组合中,处理7(N_2P_3K_2)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2.45%,处理6(N_2P_2K_2)粗蛋白含量最低,为16.8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处理3(N_1P_2K_2),为34.14%,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最低的处理7(N_2P_3K_2),为51.27%。处理7(N_2P_3K_2)相对饲用价值最高,为111.36。综合分析,处理7(N_2P_3K_2)的初花期营养价值较高。根据产量模型分析,中苜3号苜蓿施N 4.10kg·hm^(-2),施P_2O_5 48.47kg·hm^(-2),施K_2O 270.00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23 918.2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施肥 产量 品质 黄淮海地区
下载PDF
近40a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7
作者 薛昌颖 马志红 胡程达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共14页
干旱是制约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稳定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明确粮食主产区农业干旱发生的演变规律,对于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意义重大。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和夏玉米干旱等级指标,分析了黄淮海地区近40a夏玉米生长季干旱的时空变化规... 干旱是制约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稳定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明确粮食主产区农业干旱发生的演变规律,对于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意义重大。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和夏玉米干旱等级指标,分析了黄淮海地区近40a夏玉米生长季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夏玉米各生育阶段间比较,播种-出苗期水分亏缺指数和干旱发生概率最大。除播种-出苗期外,随着干旱等级的升高,干旱发生概率逐渐降低,但播种-出苗期则以特旱等级发生概率最大;各阶段水分亏缺指数无明显的时间变化趋势,但年际间波动较大,特别是夏玉米生长中后期,1997年是近40a干旱发生最为严重的年份,不仅干旱持续时间长,且发生范围也最大;水分亏缺指数空间分布范围在年代际间存在"缩小-增大-缩小"的变化规律,从各年代干旱等级及其分布范围看,1991-2000年干旱最严重,2001-2010年有所减轻。夏玉米各阶段水分亏缺指数及各等级干旱发生概率基本呈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河北大部、河南西部和北部以及山东的中西部地区是各阶段干旱概率的高值区。由于年际间的波动在增大,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中后期极端干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北部及西部地区更是干旱灾害的高发区,生产中仍需加强对干旱灾害的预测预报及防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水分亏缺指数 夏玉米 时空特征 黄淮海地区
下载PDF
新型高效控失型复合肥对黄淮海地区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邱冠男 吴跃进 +4 位作者 王永国 陈天和 赵建勋 余立祥 余增亮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86-191,共6页
黄淮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为研究新型高效控失型复合肥对该地区小麦生长的影响,在安徽、河南、山东和河北四省小麦田等量和减量施用控失型复合肥和普通化肥,并对最终产量进行比较,分析新型高效化肥对小麦的产量、产量构成、... 黄淮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为研究新型高效控失型复合肥对该地区小麦生长的影响,在安徽、河南、山东和河北四省小麦田等量和减量施用控失型复合肥和普通化肥,并对最终产量进行比较,分析新型高效化肥对小麦的产量、产量构成、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小麦产量5401.80kg/hm2,施肥可以提高产量2~3成,是该区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等养分施肥试验中,控失型复合肥平均单产7673.16kg/hm2,较普通复合肥7361.31kg/hm2增产4.20%,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14.71%。产量结构分析显示,控失型复合肥增产主要通过提高小麦每公顷穗数和成穗率来实现;减量试验表明,控失型复合肥较普通复合肥在平均氮肥减少28%的情况下,平均单产分别是7498.20kg/hm2和7507.50kg/hm2,产量几乎相平,其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36.59%。试验证明,控失型复合肥是一种原理独特、高效的新型控缓释化肥,在黄淮海地区大规模推广使用对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加小麦单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失型 控缓释化肥 黄淮海 小麦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农田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制约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长生 李茂松 +1 位作者 马秀枝 杨正礼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86-291,共6页
农田污染是粮食高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分析了1981-2005年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的生产现状,指出黄淮海地区这两种作物的单产、播种面积和总产在波动中持续增长;但是,由于粮食生产提高的需要,1991-2004年黄淮海地区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 农田污染是粮食高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分析了1981-2005年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的生产现状,指出黄淮海地区这两种作物的单产、播种面积和总产在波动中持续增长;但是,由于粮食生产提高的需要,1991-2004年黄淮海地区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和农膜,造成了土壤、农田灌溉水的污染,已成为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农田产地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小麦 玉米 农田污染
下载PDF
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等级划分与实例分析 被引量:129
10
作者 崔保山 杨志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8,共8页
该文基于生态学的方法 ,按照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确定了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 5个等级 ,即最大、最优、优等、中等和最小需水量。在此基础上 ,对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各类型级别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分析 ,特别是对湿地植物需水... 该文基于生态学的方法 ,按照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确定了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 5个等级 ,即最大、最优、优等、中等和最小需水量。在此基础上 ,对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各类型级别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分析 ,特别是对湿地植物需水量、湿地土壤需水量、野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补水需水量、防止岸线侵蚀需水量、净化污染物需水量等进行了重点探讨 ,提出了相关的指标标准和相应级别。同时在相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 ,列出了各类型级别的需水量。以黄淮海地区作为案例 ,计算了该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 ,强调了保证和维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重要性。同时以相关规划为依据 ,对该区未来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展示 ,包括典型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内 ,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平均为14 6 8× 10 8m3 ,最优需水量平均为 3 10× 10 8m3 。预测 2 0 10年、2 0 3 0年和 2 0 5 0年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115 4× 10 8m3 ~ 15 3 6× 10 8m3 ,15 5 8× 10 8m3 ~ 2 0 5 6× 10 8m3 和 2 0 6 8× 10 8m3 ~ 2 69 7× 10 8m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环境需水量 等级划分 黄淮海地区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林地最小生态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61
11
作者 张远 杨志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2-75,共4页
以黄淮海地区为例 ,对林地最小生态需水量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 )从林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关系出发 ,分析林地生态需水的各种表现形式 ,并对林地生态需水量概念进行界定 ;(2 )提出林地最小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 以黄淮海地区为例 ,对林地最小生态需水量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 )从林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关系出发 ,分析林地生态需水的各种表现形式 ,并对林地生态需水量概念进行界定 ;(2 )提出林地最小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对其中的土壤最小含水定额和最小蒸散定额进行理论探讨 ;(3)按照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 ,对黄淮海地区的林地合理面积进行规划 ;(4 )根据规划结果 ,在 GIS支持下计算研究区的林地最小生态需水量。研究表明 ,黄淮海地区的林地合理面积为 7.80万 km2 ,占总面积的 1 8.85 % ,其每年所需的最小水量为 6 0 7亿 m3 ,其中 ,林地蒸散需水大约为 4 83亿 m3 ,土壤含水需要 1 2 5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最小生态需水量 生态需水 林地 计算方法 合理面积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农区农户空心村整治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56
12
作者 王介勇 刘彦随 陈玉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52-1458,共7页
开展空心村整治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破解土地供需矛盾,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空心村整治必须以农户的广泛参与为基础,农户意愿是决定空心村整治成败的根本因素。以山东省禹城市为案例区,基于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和农... 开展空心村整治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破解土地供需矛盾,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空心村整治必须以农户的广泛参与为基础,农户意愿是决定空心村整治成败的根本因素。以山东省禹城市为案例区,基于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和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空心村整治的农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抽样调查显示:27.1%农户无条件赞成空心村整治,59.9%农户表示依政府补偿而定,7.1%农户不赞成,5.9%持无所谓态度。农户空心村整治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农户意愿选择与户主的年龄、家庭子女情况、家庭收入构成、房屋建设年限、房屋建设面积、居住区位、承包耕地面积及村庄空废宅基地比例显著相关。农户的家庭特征是农户意愿选择考虑最多的因素;除农户户主年龄之外,户主自身的其他特征对意愿选择影响不显著;空心化程度越严重的村庄,农户赞成整治的可能性越大,而其他村庄环境因素影响不显著。传统农区空心村整治,应建立区域土地统筹配置机制,显化传统农区农村土地价值,减轻空心村整治给农户带来的经济负担;完善农户家庭利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保护农户合法利益,消除农户的后顾之忧;制定空心村整治中长期规划,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分片区有序推进空心村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村整治 农户意愿 影响因素 黄淮海平原农区
下载PDF
黄淮海大豆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晶云 任小俊 +3 位作者 任海红 吕新云 刘小荣 马俊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6-273,共8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大豆种质资源,以黄淮海大豆产区102份大豆新品系为材料,对14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系的14个农艺性状中,四粒荚数变异系数最大,生育期最小,主茎节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单株产量与单株... 为了更好地利用大豆种质资源,以黄淮海大豆产区102份大豆新品系为材料,对14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系的14个农艺性状中,四粒荚数变异系数最大,生育期最小,主茎节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单株产量与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二粒荚数相关性最大,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0.1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6.5处,可将参试种质材料分为5个类群。类群Ⅰ为生育期较短类群,适宜于黄淮海北片种植;类群Ⅱ为百粒重较大的类群;类群Ⅲ为高产类群,可作为高产育种的亲本材料使用;类群Ⅳ包含材料数量最多,是黄淮海大豆产区普通类型;第Ⅴ类群底荚部位高、植株高大、生物产量高,可作为适于机械收获及牧草大豆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大豆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雷达卫星图像的黄淮海平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心源 范湘涛 +3 位作者 邵芸 郭华东 王长林 刘浩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3,共7页
基于雷达卫星ScanSAR遥感图像分析 ,根据中心地理论 ,对黄淮海平原不同地貌、水文等要素影响下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利用雷达遥感对结构信息的灵敏反应和雷达卫星ScanSAR合适分辨率 ,在图像上直接显示出建成区的分... 基于雷达卫星ScanSAR遥感图像分析 ,根据中心地理论 ,对黄淮海平原不同地貌、水文等要素影响下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利用雷达遥感对结构信息的灵敏反应和雷达卫星ScanSAR合适分辨率 ,在图像上直接显示出建成区的分布和范围 ,直观反映出城镇相对等级 ,这也表明雷达遥感在城市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2 )黄淮海平原城镇空间结构深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地貌尤其是水文 (河流、古河道、湖泊 )的影响 ,城镇体系可划分为 5种类型区 ;3)发展了河流影响下的中心地体系由六边形向五边形或四边形演化的构建模型 ;4)无论六边形还是五边形的中心地体系 ,本区体现了理论上对中心地间的距离构建法则与实际情况的良好关系 ,实证了克氏的中心地理论在黄淮海平原重要农产区的某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雷达卫星遥感 黄淮海平原 空间结构 遥感图像
下载PDF
黄淮海夏大豆品种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泽茹 胡铁欢 +5 位作者 代雨宾 曹金锋 王茹芳 卢思慧 高广居 吴凤训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2期37-39,共3页
分析并比较了黄淮海6省育成的18个夏大豆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阜豆9765产量居第1位,平均为2 833.35 kg/hm2,较CK(冀豆12)增产11.84%;鲁96150和荷豆12产量并列第2位,平均为2 733.47 kg/hm2,较CK增产7.89%;晋豆23产量居... 分析并比较了黄淮海6省育成的18个夏大豆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阜豆9765产量居第1位,平均为2 833.35 kg/hm2,较CK(冀豆12)增产11.84%;鲁96150和荷豆12产量并列第2位,平均为2 733.47 kg/hm2,较CK增产7.89%;晋豆23产量居第3位,平均为2 600.01 kg/hm2,较CK增产2.63%。但上述品种较CK均晚熟,生育期>108 d,不适宜在沧州地区夏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区域 大豆 品种 生育期 丰产性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地区中尺度环境对气温观测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欣 郭建侠 金莲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0-746,共7页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气象台站观测环境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有些台站甚至已经处于城市中心,影响了台站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本文利用2007年黄淮海渭河区199个气象台站20 km环境调查资料以及2005—2007年气温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居...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气象台站观测环境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有些台站甚至已经处于城市中心,影响了台站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本文利用2007年黄淮海渭河区199个气象台站20 km环境调查资料以及2005—2007年气温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居民区台站和农田区台站气温观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居民区台站气温平均高于农田区台站0.662℃;台站周围建筑物对最低气温观测影响最大,对最高气温观测影响最小;不同季节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观测场周围建筑物对不同时刻气温观测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02:00,20:00,08:00,14:00;随着下垫面比例的增大,两类台站的气温差不断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区 中尺度观测环境 居民区 农田区 气温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县域粮食单产的增长趋势及其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进勇 高旺盛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2-95,共4页
建国以来黄淮海平原粮食单产持续增长,近年来仍然高于全国同期单产增速。尽管个别高 产区单产年均增长率下降,但广大中低产区粮食单产的年均增长率仍然维持着较高的水平,全区 粮食单产的增长潜力在于对广大中低产区的投入改造,而生... 建国以来黄淮海平原粮食单产持续增长,近年来仍然高于全国同期单产增速。尽管个别高 产区单产年均增长率下降,但广大中低产区粮食单产的年均增长率仍然维持着较高的水平,全区 粮食单产的增长潜力在于对广大中低产区的投入改造,而生产条件的改善可明显增强粮食单产年 际间增长的稳定性。表2,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粮食单产 增长趋势 稳定性
下载PDF
本世纪末安徽省黄淮海地区农用地需求结构优化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建春 《安徽师大学报》 1992年第2期83-91,共9页
本文在《安徽省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法,通过对影响本世纪末安徽黄淮海地区土地利用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建立了线性规划优化模型,求出本世纪末该地区农用地需要量及其优化结构。对... 本文在《安徽省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法,通过对影响本世纪末安徽黄淮海地区土地利用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建立了线性规划优化模型,求出本世纪末该地区农用地需要量及其优化结构。对本地区土地总体规划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验证,并根据优化结果进行了调整,为合理利用本地区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结构优化 安徽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合作用参数的取值范围 被引量:5
19
作者 郝祺 陆佩玲 +2 位作者 房世波 邬定荣 刘建栋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1期74-78,共5页
叶片初始量子效率α和最大光合速率Pmax是作物模型中计算光合作用的两个关键的敏感参数。这两个参数的确定一直是作物模型研究的难点。本文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在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基地进行了为期7a的大量田间观测实验。在... 叶片初始量子效率α和最大光合速率Pmax是作物模型中计算光合作用的两个关键的敏感参数。这两个参数的确定一直是作物模型研究的难点。本文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在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基地进行了为期7a的大量田间观测实验。在获取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拟合了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并确定了冬小麦初始量子效率α和最大光合速率Pmax。则结果表明,这两个参数依冬小麦品种的不同而变化,即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但当把各品种7a的实验数据进行综合拟合时,变化范围则较稳定。在本研究中,α变化范围为0.053—0.107mol·mol^-1,Pmax的变化范围为10.1~49.2μmol·m^-2·s^-1。确定的初始光量子效率α和最大光合速率Pmax的取值范围,可为作物模型关键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 冬小麦 作物模型 光合作用 初始量子效率 最大光合速率
下载PDF
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黄淮海地区城乡常住人口格局模拟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艳姣 王介勇 王志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6-180,共5页
以黄淮海传统农区为研究区,利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人口统计资料,基于城乡人口活动状态及其空间特征,构建城乡常住人口空间化模型,模拟区域城乡常住人口分布,探究城乡人口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基于NPP/VIIRS夜间... 以黄淮海传统农区为研究区,利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人口统计资料,基于城乡人口活动状态及其空间特征,构建城乡常住人口空间化模型,模拟区域城乡常住人口分布,探究城乡人口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的人口空间化模型,拟合优度为0.80,精度检验平均误差为15.6%,模拟精度高,适用性较好;模拟结果能够直观反映黄淮海地区人口集疏特征及县域城乡常住人口分布差异特征,真实展现局地微观尺度城乡常住人口实际分布状况;黄淮海地区城乡常住人口在空间上呈现“总体差异显著、局地内部均衡”的特征,区域尺度上城市地区集聚显著,局地尺度上县域和乡镇内部人口分布相对均衡。模拟结果可为区域城镇村空间布局优化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住人口空间模拟 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 城乡发展格局 黄淮海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