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x differences in morphine-induced behavioral sensitization and social behaviors in ICR mice 被引量:4
1
作者 Bo ZHAN Hong-Yuan MA +1 位作者 Jian-Li WANG Chao-Bao LIU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Gender and genetic strain are two prominent variants that influence drug abuse. Although certain sexrelated behavioral responses have been previously characterized in ICR mice,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s of sex... Gender and genetic strain are two prominent variants that influence drug abuse. Although certain sexrelated behavioral responses have been previously characterized in ICR mice,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s of sex on morphine-induced behavioral responses in this outbred strain.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sex differences of morphine-induced locomotion, anxiety-like and social behaviors in ICR mice. After morphine or saline exposure for four consecutive days(twice daily), increased locomotion, more time spent in the central area, as well as attenuated rearing and self-grooming behaviors were found in morphine-treated females in an open field;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locomotion and the time spent in the central area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ontrols. When interacting with the samesex individuals, female controls were engaged in more social investigation, following, body contacting and self-grooming behaviors than controls; morphine exposure reduced contacting and self-grooming behaviors in females; in contrast, these effects were not found in mal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emale ICR mice are more prosocial and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morphine exposure than m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PHINE icr mice Locomotion Social behavior
下载PDF
Hematological effects of Ipomoea batatas(camote) and Phyllanthus niruri(sampa-sampalukan) from Philippines in the ICR mice(Mus musculus) 被引量:1
2
作者 Jessa Fidel Montejo Juan Arturo Burgos Mondonedo +2 位作者 Matthew Genesis Aguila Lee Michael Bagui Ples Rodel Jonathan Santos Vitor Ⅱ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5年第1期29-33,共5页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hematological effects of administering Ipomoea batatas(I.batatas)and Phyllanthus niruri(P.niruri) in the ICR mice.Methods:Powdered leaves of /.batatas and P.nintri were fed to mice for 4 weeks...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hematological effects of administering Ipomoea batatas(I.batatas)and Phyllanthus niruri(P.niruri) in the ICR mice.Methods:Powdered leaves of /.batatas and P.nintri were fed to mice for 4 weeks.A total of six group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plants to the complete blood count of the mouse.Group A(blank control) mice were feed with pellets only;Group B(negative control) mice were fed with pellets coated with honey;Group C(low dosage) mice were fed with honey-coated pellets and powdered leaves of 1.batatas at 10 g/kg body weight of the mouse;Group D(high dosage) mice were fed with honey-coated pellets and powdered leaves of I,batatas at 20 g/kg body weight of the mouse;Group E(low dosage) mice were fed with honey-coated pellets and powdered leaves of P.niruri at 10 g/kg body weight of the mouse:and Group F(high dosage) mice were fed with honey-coated pellets and powdered leaves of P.niruri at 20 g/kg body weight of the mouse.Complete blood count was performed on Days 0.14 and 28.Results:It was shown that I.batatas can increase the values of hematocrit and hemoglobin on both the low dose and high dose at Day 28 and red blood cells(RBC) on both Days 14 and28 of testing.On the other hand.P.niruri can increase RBC.hematocrit and hemoglobin on Day 28 with only the low dose.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white blood cell,absolute granulocyte,lymphocyte and monocyte,and platelet counts observed for both plant samples.Conclusions:I.batatas and P.niruri have effects on the hematocrit,RBC and hemoglobin levels in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ote HEMATOLOGY icr mice Ipomea BATATAS PHYLLANTHUS niruri Sampa-sampalukan
下载PDF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of aqueous Lenzites betulina extracts from the Philippines on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of the ICR mice(Mus musculus)
3
作者 Faizal Rajeeb Mangudadatu Hussin Rodel Jonathan Santos Vitor Ⅱ +2 位作者 Julie Ann Oraa Joaquin Melody Mendoza Clerigo Anamy Ma.Caterial Paano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2期155-158,共4页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of aqueous Lenzites betulina(L. betulina) extracts on normoglycemic glucose-loaded mice.Methods: Different doses of aqueous extract from L. betulina were administer...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of aqueous Lenzites betulina(L. betulina) extracts on normoglycemic glucose-loaded mice.Methods: Different doses of aqueous extract from L. betulina were administered to 45 ICR mice(Mus musculu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was an effect of L. betulina extracts on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the ICR mice. Aqueous extracts of L. betulina were orally gavaged to mice using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A total of five group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fungi on blood glucose of the mice. Group A(positive control)was given 16.7 mg/kg glimepiride; Group B(negative control) was given distilled water;Group C(low dosage) was given 200 mg/kg aqueous extract; Group D(mid dosage) was given 400 mg/kg aqueous extract and Group E(high dosage) was given 800 mg/kg aqueous extract. Baseline blood glucose value was firstly acquired before induction of hyperglycemia through D-glucose, after which another check on blood glucose was made after 0.5 h. Immediately, after the acquisition of hyperglycemic blood glucose level, the individual administration of treatments were done. After that, three blood collections were done spanning 3 h with 1 h interval.Results: The low dose(200 mg/kg) and the mid dose(400 mg/kg) of L. betulina extrac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 0.05) from their respective baseline values throughout the whole experiment with the latter surpassing its baseline value during the 3rd hour. On the other hand, the high dose(800 mg/kg) during the 1st hour after administr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 0.05) from its corresponding baseline value, acting faster than the positive control(glimepiride), which only becam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 0.05) at the 2nd hour.Conclusions: Aqueous L. betulina extract is able to produce hypoglycemic effects on the mice with all doses, which are able to normalize blood glucose levels at varying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hyperglycemic GLUCOSE Lenzites betulina icr mice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下载PDF
ICR鼠肝和肾毒性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4
作者 戴铭睿 索良东 +8 位作者 康潍循 郭丽颖 高歆 曹英琪 黄兴宇 王志强 冯程宇 曲静 贺小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4,共6页
肝脏和肾脏是生物体受到外界毒性刺激最易损伤的器官,ICR小鼠又是动物乃至人类病理学评估的重要模式生物。为筛选可用于ICR鼠肝和肾毒性损伤的生物标志物,采用来自受污染的北方两个不同矿区水样对ICR小鼠进行灌胃,建立小鼠肝、肾毒性损... 肝脏和肾脏是生物体受到外界毒性刺激最易损伤的器官,ICR小鼠又是动物乃至人类病理学评估的重要模式生物。为筛选可用于ICR鼠肝和肾毒性损伤的生物标志物,采用来自受污染的北方两个不同矿区水样对ICR小鼠进行灌胃,建立小鼠肝、肾毒性损伤模型,将其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转录组数据进行收集、分组并对比分析,同时采用体外肾细胞NRK的毒性试验进行验证,最终筛选可用于毒性损伤的分子标记物。结果表明,基因Chordc1与Cry1可作为ICR鼠肝和肾毒性损伤生物标志物。试验结果可为有毒有害物对于生物体肝、肾损伤的诊断和健康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志物 icr 环境污染 Chordc1 CRY1
下载PDF
黄精基酒对ICR小鼠抗氧化及抗疲劳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永强 沈盈 +2 位作者 王鑫 张梓原 张一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6,共8页
为研究黄精基酒对ICR雄性小鼠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黄精中功效成分,加入食用乙醇配制出黄精基酒,将60只幼龄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进行抗氧化实验,分为空白组、抗坏血酸阳性组(120 mg/kg)、白酒阴性组和黄精基酒高... 为研究黄精基酒对ICR雄性小鼠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黄精中功效成分,加入食用乙醇配制出黄精基酒,将60只幼龄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进行抗氧化实验,分为空白组、抗坏血酸阳性组(120 mg/kg)、白酒阴性组和黄精基酒高、中、低剂量组(33.4、16.7、8.4 mL/kg);另180只小鼠进行黄精基酒抗疲劳实验研究,分为空白组、红景天苷对照组(120 mg/kg)、白酒阴性组和黄精基酒高、中、低剂量组(33.4、16.7、8.4 mL/kg)。通过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状况,肝肾组织的丙二醛含量、谷胱甘肽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评价黄精基酒对正常小鼠机体抗氧化效果的影响;通过负重游泳实验,记录各组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小鼠肝糖原、全血乳酸含量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评价黄精基酒对小鼠机体抗疲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精基酒能够有效减少机体内丙二醛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提升谷胱甘肽的含量(P<0.05),并能显著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P<0.05),提高小鼠肝糖原含量,降低血乳酸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综上,黄精基酒具有缓解疲劳的作用,能够提高小鼠自身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基酒 icr小鼠 负重游泳实验 抗氧化 抗疲劳
下载PDF
冷应激复温对ICR小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史宏昭 刘洋 +2 位作者 姚睿智 刘鹏 李士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2-941,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冷应激复温后对ICR小鼠的自发运动、探索行为、焦虑情绪和血液激素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与28℃常温对照组相比,检测ICR小鼠4、10、16、22℃冷应激复温组于复温2、4、6、8、10、12 h后在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 【目的】研究不同冷应激复温后对ICR小鼠的自发运动、探索行为、焦虑情绪和血液激素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与28℃常温对照组相比,检测ICR小鼠4、10、16、22℃冷应激复温组于复温2、4、6、8、10、12 h后在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中的运动变化,并通过ELISA检测各组在复温2及4 h后的血液激素指标变化。【结果】旷场试验结果显示,与28℃常温对照组相比,22℃冷刺激复温10 h时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和运动时间显著减少(P<0.05);16℃冷刺激复温4和8 h时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5);10℃冷刺激复温4和10 h时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5),复温2 h中央区域运动距离显著增加(P<0.05);4℃冷刺激复温6 h时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极显著减少(P<0.01),复温2 h中央区域运动距离极显著增加(P<0.01)。高架十字迷宫试验结果显示,与28℃常温对照组相比,22和4℃冷刺激复温4 h、16℃冷刺激复温10 h闭臂停留时间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10℃冷刺激复温组闭臂停留时间无显著变化(P>0.05)。与28℃常温对照组相比,皮质酮(CORT)在22℃冷刺激复温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16℃冷刺激复温2和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肾上腺素(EPI)在22℃冷刺激复温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10℃冷刺激复温2和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冷应激结束后对ICR小鼠的自发运动、探索行为、焦虑情绪和血液激素指标存在持续影响,应减少以ICR小鼠为模型的试验环境温度变化,提高试验结果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r小鼠 冷应激 复温 行为学 皮质酮(CORT) 肾上腺素(EPI)
下载PDF
夏枯草提取物对链脲菌素致糖尿病ICR小鼠血糖及血脂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晔 籍保平 +2 位作者 郑杰 李博 张晓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夏枯草提取物对链脲菌素致糖尿病ICR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菌素(Strepotozotocin,STZ)尾静脉注射得到糖尿病模型小鼠,分别以含生药量8、4g/kgbw醇提物、格林苯脲或纯净水进行28d灌胃实验,观察小鼠空腹血糖、血... 目的:研究夏枯草提取物对链脲菌素致糖尿病ICR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菌素(Strepotozotocin,STZ)尾静脉注射得到糖尿病模型小鼠,分别以含生药量8、4g/kgbw醇提物、格林苯脲或纯净水进行28d灌胃实验,观察小鼠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以及体重、采食量、采水量变化。结果:长期服用夏枯草醇提物(PrunellavulgarisL.extracts,PVE)能缓解糖尿病ICR小鼠体重下降和多饮多食症状,高剂量PVE组小鼠空腹血糖比实验初期降低9.7%,高、低剂量PVE均能显著地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实验证明PVE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糖尿病 icr小鼠 血糖 血脂
下载PDF
桔梗醇提物对链尿菌素致糖尿病ICR小鼠血糖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郑杰 籍保平 +3 位作者 何计国 李博 李晔 张晓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36-239,共4页
目的:研究桔梗醇提物对链脲菌素致糖尿病ICR小鼠的血糖影响作用。方法:采用STZ尾静脉注射得到糖尿病模型小鼠,分别以含生药量8、4g/kg·bw醇提物、格林苯脲或纯净水进行28d灌胃实验,观察小鼠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 目的:研究桔梗醇提物对链脲菌素致糖尿病ICR小鼠的血糖影响作用。方法:采用STZ尾静脉注射得到糖尿病模型小鼠,分别以含生药量8、4g/kg·bw醇提物、格林苯脲或纯净水进行28d灌胃实验,观察小鼠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以及体重、采食量、采水量变化。结果:长期服用PGE能缓解糖尿病ICR小鼠体重下降和多饮多食症状,高、低剂量PGE组血糖水平分别升高11.42%、6.86%,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抑制了血糖的急剧升高;高、低剂量PVE均能显著地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TG、TC、LDL-C含量并提高HDL-C含量,同时对胰岛素的分泌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糖尿病 icr小鼠 血糖
下载PDF
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雁 张绍芬 +1 位作者 夏贤 邹世恩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45-350,I0003,共7页
目的使用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并检测其病灶特征、动情周期、血管生成、子宫炎症等变化,以介绍和评价这一动物模型。方法新生ICR小鼠(15只)连续4 d滴喂他莫昔芬,并与同龄对照小鼠(15只)分别于42、85-95、135-14... 目的使用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并检测其病灶特征、动情周期、血管生成、子宫炎症等变化,以介绍和评价这一动物模型。方法新生ICR小鼠(15只)连续4 d滴喂他莫昔芬,并与同龄对照小鼠(15只)分别于42、85-95、135-145日龄处死,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子宫病理改变;阴道脱落细胞法检测动情周期变化;免疫组化补体31(CD31)染色计算子宫微血管的密度、直径及所占面积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子宫缓激肽受体、神经激肽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使用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的造模率为100%,且疾病严重程度随病程进展。部分给药小鼠可出现动情周期紊乱。85-95及135-145日龄给药小鼠子宫肌层微血管密度和面积比均高于对照小鼠(P〈0.05)。135-145日龄给药小鼠子宫缓激肽受体、神经激肽受体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口服他莫昔芬法可方便、高效的建立腺肌病小鼠模型,出现腺肌病相关的血管生成、炎症状态、疼痛相关受体表达增高等特征,是研究腺肌病发生、发展的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他莫昔芬 动物模型 icr小鼠
下载PDF
夏枯草水提物对ICR小鼠餐后高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英 李桂梅 +3 位作者 郜明 庄玲玲 丁婷 吴慧平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夏枯草水提物对正常及四氧嘧啶糖尿病ICR小鼠餐后高血糖的影响。方法:两组ICR小鼠以含夏枯草22.0、11.0、5.5g.(kg.次)-1灌胃,观察其对淀粉耐量试验的影响;高碘酸-希夫氏染色(PAS)观察肝脏、肌肉糖原含量变化,HE染色观察肝脏... 目的:研究夏枯草水提物对正常及四氧嘧啶糖尿病ICR小鼠餐后高血糖的影响。方法:两组ICR小鼠以含夏枯草22.0、11.0、5.5g.(kg.次)-1灌胃,观察其对淀粉耐量试验的影响;高碘酸-希夫氏染色(PAS)观察肝脏、肌肉糖原含量变化,HE染色观察肝脏、肾脏的结构变化。结果:夏枯草水提物能降低正常及四氧嘧啶糖尿病ICR小鼠餐后高血糖。ICR小鼠肝脏PAS染色阳性。肝脏、肾脏HE染色未见异常。结论:夏枯草水提物可能通过促进肝糖原合成,降低正常和四氧嘧啶糖尿病ICR小鼠餐后高血糖,提高其淀粉耐量,而对肝脏、肾脏组织无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淀粉耐量试验 餐后高血糖 icr小鼠
下载PDF
ICR小鼠肥胖模型的建立以及肥胖指标和脂肪组织形态学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粉粉 郭爱伟 +2 位作者 周杰珑 贺学龙 李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2720-2720,2723,共2页
[目的]建立ICR小鼠肥胖模型,并比较肥胖型小鼠与对照组小鼠脂肪组织形态学的差异。[方法]以ICR小鼠为研究对象,饲喂高脂日粮构建肥胖模型,测定其体重、脂肪组织湿重和脂肪系数,并进行比较。[结果]雌性和雄性小鼠肥胖造模的成功率分别为1... [目的]建立ICR小鼠肥胖模型,并比较肥胖型小鼠与对照组小鼠脂肪组织形态学的差异。[方法]以ICR小鼠为研究对象,饲喂高脂日粮构建肥胖模型,测定其体重、脂肪组织湿重和脂肪系数,并进行比较。[结果]雌性和雄性小鼠肥胖造模的成功率分别为16.67%和66.67%。用高脂日粮饲喂60 d后肥胖小鼠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肥胖型小鼠体重、脂肪组织湿重和脂肪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该研究为ICR小鼠肥胖模型的建立以及脂肪组织的形态学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r小鼠 肥胖模型 脂肪组织 形态学
下载PDF
沙棘提取物对糖尿病ICR小鼠血糖及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桂珍 穆景阳 +4 位作者 梁军 张志宁 陈健茂 王晓东 吴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88-1790,共3页
目的探讨沙棘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DM)小鼠血糖及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制备DM小鼠模型,治疗组分别按沙棘提取物50、100、150 mg/kg每天灌胃1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则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同时... 目的探讨沙棘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DM)小鼠血糖及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制备DM小鼠模型,治疗组分别按沙棘提取物50、100、150 mg/kg每天灌胃1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则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同时观察小鼠血糖、采水量、采食量、24 h尿量。4 w后,分别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与DM模型组ICR小鼠比较,沙棘提取物各组DM小鼠血糖显著降低,血清和肝组织SOD、GSH-Px、NOS活性明显提高、而MDA含量明显降低,体重下降和多饮多食症状得到改善。结论沙棘提取物有降低血糖作用,能减轻DM小鼠肝组织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提取物 糖尿病icr小鼠 血糖 氧化功能
下载PDF
膳食摄入染料木素对ICR小鼠血脂及肝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丹凤 聂少平 +3 位作者 刘昕 李文娟 胡晓鹃 帅小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92-296,共5页
目的:研究自胎儿期开始长期膳食摄入染料木素对ICR雌、雄子代小鼠血脂及肝脏的影响。方法:自ICR母鼠妊娠第1天开始分别以0、5、25、50 mg/(kg·d)(以体质量计,下同)的染料木素灌胃母鼠并在子代小鼠出生后继续对子代小鼠进行相同的处... 目的:研究自胎儿期开始长期膳食摄入染料木素对ICR雌、雄子代小鼠血脂及肝脏的影响。方法:自ICR母鼠妊娠第1天开始分别以0、5、25、50 mg/(kg·d)(以体质量计,下同)的染料木素灌胃母鼠并在子代小鼠出生后继续对子代小鼠进行相同的处理,分别于子代小鼠出生后第21、42、80天对其分离血清和肝脏,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子代小鼠肝脏进行组织形态观察。结果:自胎儿期开始长期膳食摄入染料木素可降低第21、42、80天ICR雌、雄子代小鼠的血清TC水平,且这种作用在第42、80天时更显著;自胎儿期开始长期膳食摄入染料木素还可以降低子代小鼠血清中TG和LDL-C水平,且对雄性子代小鼠LDL-C的降低效果更显著。染色结果显示自胎儿期开始长期膳食摄入染料木素可能会增加子代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的风险。结论:自胎儿期开始长期膳食摄入染料木素可降低子代小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同时可能会增加子代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icr小鼠 血脂 肝脏 苏木精-伊红染色
下载PDF
不同剂量环磷酰胺对正常ICR小鼠外周血象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熊国林 邢爽 +2 位作者 申星 杨萌 余祖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93-1496,共4页
目的:探讨制备白细胞减少症ICR小鼠模型时环磷酰胺(CTX)的给药剂量。方法:96只正常ICR小鼠分为CTX80、CTX100、CTX120、CTX150和CTX300 5组,前4组用CTX 80、100、120和150 mg/kg,每天1次,连续3 d腹腔注射;第5组CTX 300 mg/kg单次腹腔注... 目的:探讨制备白细胞减少症ICR小鼠模型时环磷酰胺(CTX)的给药剂量。方法:96只正常ICR小鼠分为CTX80、CTX100、CTX120、CTX150和CTX300 5组,前4组用CTX 80、100、120和150 mg/kg,每天1次,连续3 d腹腔注射;第5组CTX 300 mg/kg单次腹腔注射,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象的变化。结果:CTX首次注射后4 d外周血白细胞数检测值最低,在CTX80、CTX100、CTX120、CTX150和CTX300组分别为CTX前检测值的35.0%、26.7%、12.6%、12.7%和27.9%,表明CTX80组CTX剂量偏小,白细胞数最低值>30%,而CTX120和CTX150对造血损伤太重。结论:连续3 d每天1次腹腔注射CTX 100 mg/kg可制备较理想的化疗ICR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白细胞减少症 icr小鼠
下载PDF
ICR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及饲养层的制作 被引量:5
15
作者 招霞 孙海翔 +2 位作者 胡娅莉 张宁媛 徐志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36-39,i0009,共5页
目的:建立ICR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培养体系,用于胚胎干细胞建系及研究。方法:选取不同胎龄的鼠胚原代细胞分离成纤维细胞,制作饲养层,使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处理,以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囊胚种植情况为饲养层评价指标。结果... 目的:建立ICR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培养体系,用于胚胎干细胞建系及研究。方法:选取不同胎龄的鼠胚原代细胞分离成纤维细胞,制作饲养层,使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处理,以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囊胚种植情况为饲养层评价指标。结果:ICR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可在胎龄12.5~14.5d进行原代细胞分离;12.5d为最佳分离时间;13.5和14.5d分离的细胞需在3代以后使用;6代以前细胞可用于饲养层制作;20mg/L丝裂霉素C作用2.5h可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结论:ICR小鼠可用来分离、培养胚胎成纤维细胞,用于胚胎干细胞饲养层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成纤维细胞 icr小鼠 饲养层 胚胎干细胞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EV71)对ICR小鼠的感染 被引量:18
16
作者 朵建英 王卫 +5 位作者 佟巍 丛喆 蒋虹 许文波 魏强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1-46,F0002,共7页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经不同途径感染不同日龄ICR小鼠后的感染状况,了解肠道病毒71型的感染特点,为了解EV71小鼠感染机制和模型制备提供实验信息和技术支撑。方法分别通过口腔途径、颅腔途径、肌肉途径及腹腔途径感染1日龄、7日龄及3~4...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经不同途径感染不同日龄ICR小鼠后的感染状况,了解肠道病毒71型的感染特点,为了解EV71小鼠感染机制和模型制备提供实验信息和技术支撑。方法分别通过口腔途径、颅腔途径、肌肉途径及腹腔途径感染1日龄、7日龄及3~4周龄SPF级ICR小鼠,定期安乐动物,采集各器官组织进行病原学诊断,确定EV71病毒感染情况;同时建立一步RT-PCR、病毒分离、IFA及IEA等方法。结果经腹腔途径感染成年鼠出现竖毛、弓背、消瘦症状,其他各途径感染小鼠感染后未见竖毛、弓背、觅食减少、体重减轻、精神呆滞及神经系统症状。颅腔注射3~4周龄ICR小鼠能在脑组织检测到病毒RNA,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1日龄乳鼠能在肌肉组织和肠道检测到病毒RNA,其中,肌肉组织病毒分离可检测到活病毒。本研究同时建立了分子生物学、血清学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适合EV71的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结论临床分离的EV71毒株通过口腔接种、颅腔、肌肉、腹腔注射途径感染1日龄、7日龄及3~4周龄SPF级ICR小鼠的疾病程度和病毒检出不同,ICR乳鼠及成年鼠可作为该病毒感染机制、病毒体内分布等基础研究,但用作EV71动物模型应用,感染程度尚不十分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EV71病毒 icr小鼠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ICR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7
作者 尹海畅 吕兴锋 +3 位作者 刘思国 王伟 王建超 孟庆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1-135,共5页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能引起人和动物较为严重的感染症状。现广泛使用具有免疫活性的小鼠模型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来评价不同LM菌株的致病性。为建立LM的ICR小鼠模型,本研究...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能引起人和动物较为严重的感染症状。现广泛使用具有免疫活性的小鼠模型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来评价不同LM菌株的致病性。为建立LM的ICR小鼠模型,本研究采用1/2a血清型的N21 LM菌株,分别以106、107、108、109和1010CFU的剂量口腔灌注感染6周龄ICR小鼠,每组10只;另取10只接种PBS作为对照组,测定LM对ICR小鼠的LD50;另取40只小鼠,平均分为2组,公母各半,以测定的LD50剂量接种LM,分别对各组小鼠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变化、体重变化及组织中细菌载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N21 LM菌株对ICR小鼠的LD50为109.25CFU;感染周期为10 d左右,感染小鼠出现被毛粗糙、精神萎靡、阴茎垂出及体重下降等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肝脏先后出现实质内灶状细菌团块、形成血栓、细胞坏死等;脾脏主要表现为白髓内淋巴细胞减少;肺脏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菌落计数和Real-time PCR的检测结果发现肝脏中细菌载量最高,脾脏次之。结果表明,ICR小鼠能作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感染模型。本试验结果为研究LM的致病机制、疫苗研究及抗菌肽转基因小鼠抗LM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感染 icr小鼠模型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对ICR小鼠抗氧化能力及AGE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培昌 张宗玉 童坦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 了解染料木黄酮 (Genistein)对 ICR小鼠组织抗氧化能力及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染料木黄酮灌胃 1 6月龄的 ICR小鼠 30 d,然后分别对小鼠脑、肝等组织 AGEs、总活性氧 (ROS)、丙二醛 (MDA)... 目的 了解染料木黄酮 (Genistein)对 ICR小鼠组织抗氧化能力及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染料木黄酮灌胃 1 6月龄的 ICR小鼠 30 d,然后分别对小鼠脑、肝等组织 AGEs、总活性氧 (ROS)、丙二醛 (MDA)水平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染料木黄酮灌胃小鼠肝组织 AGEs、ROS及 MDA水平均显著下降 (P<0 .0 5) ,GSH- Px活性升高 (P<0 .0 5) ;灌胃组小鼠脑组织 AGEs水平及 GSH- Px活性均与对照组小鼠无显著差异 ,而 ROS和 MDA水平不同程度下降 (P<0 .0 5)。结论 染料木黄酮可提高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及肝组织细胞中 GSH- Px活性 ,从而有效降低肝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水平 ,抑制肝组织中 AGEs的形成 ;而其对脑组织 AGEs水平及GSH- Px活性均未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icr小鼠 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 活性氧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植酸和魔芋干预二甲肼诱发ICR小鼠大肠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国熊 李英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5-168,共4页
饮食与大肠癌的关系极为密切,植酸(PA)和魔芋(KM)均为天然食物。本实验表明在二甲肼诱发ICR 小鼠大肠癌过程中,2%PA 饮水25周能使肿瘤发生率和浸润性生长发生率分别从100.0%和70.0%下降至42.9%14.3%;5~10%KM 饲料喂饲25周能使肿瘤发生... 饮食与大肠癌的关系极为密切,植酸(PA)和魔芋(KM)均为天然食物。本实验表明在二甲肼诱发ICR 小鼠大肠癌过程中,2%PA 饮水25周能使肿瘤发生率和浸润性生长发生率分别从100.0%和70.0%下降至42.9%14.3%;5~10%KM 饲料喂饲25周能使肿瘤发生率从100.0%下降至50.0%,但未能观察到 PA 和 KM协同抑癌作用。PA 和 KM 也能显著地减轻与肿瘤密切有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植酸 魔芋 二甲肼
下载PDF
黑木耳多糖对ICR小鼠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易清玲 曾维惠 +1 位作者 刘彦婷 徐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759-761,共3页
目的:探讨黑木耳多糖(Auricularia auricular polysaccharide,AAP)对ICR小鼠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雌性ICR小鼠共50只,随机分成5组各10只:正常组(A)、模型对照组(B)、模型+AAP低剂量(50mg/kg.d)灌胃组(C)、模型+AAP中剂量... 目的:探讨黑木耳多糖(Auricularia auricular polysaccharide,AAP)对ICR小鼠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雌性ICR小鼠共50只,随机分成5组各10只:正常组(A)、模型对照组(B)、模型+AAP低剂量(50mg/kg.d)灌胃组(C)、模型+AAP中剂量(100mg/kg.d)灌胃组(D)、模型+AAP高剂量(200mg/kg.d)灌胃组(E)。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联合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B,UVB)照射小鼠制备皮肤光老化模型。每周一、三、五照射,第1周每次照射时间1h,以后每周依次增加1h,自第5周起为5h,直至第14周照光结束。每次照光前各治疗组小鼠给予不同浓度的AAP灌胃。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背部皮肤用测试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丙二醛(malondial dehyde,MDA)含量;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皮肤结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皮肤组织中SOD、GSH-PX活力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AAP各灌胃组SOD、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模型对照组皮肤出现皮屑、褐黄、粗糙肥厚、深皱纹、缺乏弹性等光老化特征,组织切片呈现光老化改变。AAP各治疗组皮肤外观及组织学特点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AAP能有效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对小鼠皮肤光老化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老化 黑木耳多糖 icr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