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测定亮氨酸脑啡肽(L-EK)药物的新型荧光衍生化方法
1
作者 夏宇沁 陆烨 +1 位作者 刘家池 梁建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氧化还原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亮氨酸脑啡肽(leu-enkephalin,L-EK)药物。方法将肽类药物L-EK与0.012mol/L高碘酸钠、0.01mol/L儿茶酚、0.3mol/L硼酸按体积比2∶2∶1∶1混合,于120℃反应10min后,用反...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氧化还原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亮氨酸脑啡肽(leu-enkephalin,L-EK)药物。方法将肽类药物L-EK与0.012mol/L高碘酸钠、0.01mol/L儿茶酚、0.3mol/L硼酸按体积比2∶2∶1∶1混合,于120℃反应10min后,用反相柱分离,以0.25mol/L硼酸盐缓冲液(pH 7.6)和甲醇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荧光检测器检测。同时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邻苯二甲醛(O-phthalaldehyde,OPA)柱前衍生荧光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测定体外及血样中L-EK的含量。结果氧化还原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含L-EK血样,线性范围0.5~50.0mg/L,线性良好(r=0.999 8),血浆中检测限为0.1mg/L,且较另外两种方法不受内源性物质的干扰。结论新型的氧化还原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尤其适合生物样品中L-EK药物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脑啡肽(l-ek) 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化法 氧化还原柱前衍生化法
下载PDF
APA-BCC镇痛微囊在癌痛患者脑脊液中的生物学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罗芸 李雁凌 +3 位作者 薛毅珑 郭水龙 高宇红 崔忻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5年第2期97-99,共3页
了解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微囊)植入癌痛患者脑脊液中的形态、活率及亮氨酸脑啡肽(LEK)分泌的变化。将APABCC微囊按常规腰穿方法植入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7或8天时采取脑脊液,观察APABCC的形态、细... 了解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微囊)植入癌痛患者脑脊液中的形态、活率及亮氨酸脑啡肽(LEK)分泌的变化。将APABCC微囊按常规腰穿方法植入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7或8天时采取脑脊液,观察APABCC的形态、细胞活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脊液中LEK的含量。移植7天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值由移植前的8.8降为2.4;脑脊液中APABCC微囊形态无明显变化;细胞活率由平均91.2%降为89.1%;LEK含量较移植前增加了1.65倍。将APABCC微囊植入癌痛病人脑脊液中能够保持细胞存活、分泌亮啡肽,并产生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化细胞 移植手术 细胞活率 亮氨酸脑啡肽 脑脊液 APA-BCC 镇痛微囊 癌痛 脑脊液 生物学
下载PDF
低压缺氧和亚低温复合因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徐斌 梅丹 +1 位作者 王典瑞 孙新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研究模拟高空低压缺氧和亚低温复合环境 ,对小鼠血浆神经肽含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放免法检测高空缺氧和亚低温复合因素作用下 ,小鼠血浆 β 内啡肽 (β EP)和亮氨酸脑啡肽 (L EK)的含量 ;采用MTT法检测ConA或LPS诱导... 目的 :研究模拟高空低压缺氧和亚低温复合环境 ,对小鼠血浆神经肽含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放免法检测高空缺氧和亚低温复合因素作用下 ,小鼠血浆 β 内啡肽 (β EP)和亮氨酸脑啡肽 (L EK)的含量 ;采用MTT法检测ConA或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 ,胸腺细胞IL 1和脾细胞IL 2的活性 .结果 :7km高空缺氧室温组 (2 2± 2 )℃血浆β EP含量 (ng·L-1)显著高于地面室温组 (395± 6 6vs 2 71±37,P <0 .0 1) ,7km 5℃组血浆 β EP含量显著低于 7km室温组 (2 83± 5 9vs 2 71± 37,P <0 .0 1) .地面 5℃组血浆L EK含量显著高于相应的室温组 (5 75± 88vs 4 0 5± 6 5 ,P <0 .0 1) .7km 10℃组ConA或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 (MBq)反应显著低于 7km室温组 (6 2 .5± 6 .8vs 2 .1± 0 .2 ,5 8.8± 8.1vs 30 .6± 3.9,P <0 .0 1) ;7km 5℃组ConA或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显著高于地面 5℃组 (2 3.3± 3.8vs 4 4 .8±4 .4 ,31.9± 0 .5vs 6 6 .0± 2 .7,P <0 .0 1) .7km 10℃组IL 1活性显著高于 7km室温组 (2 .88± 0 .4 9vs1.5 1± 0 .31,P <0 .0 1) ,7km 5℃组IL 1活性显著低于 7km室温组 (1.2 8± 0 .32vs 1.5 1± 0 .31,P <0 .0 1) .7km 10℃和 5℃组小鼠IL 2活性低于 7km室温组 ,但无显著差异 .结论 :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缺氧 亚低温 Β-EP l-ek Il-1 Il-2 免疫功能 动物实验
下载PDF
ICME期间磁暴的太阳风参数和极光沉降能量
4
作者 李祥雨 牛超 +2 位作者 徐步云 康志谦 刘代志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0-315,共6页
基于1995-2004年ICME驱动的强烈磁暴(SA型)、强磁暴(SB型)和延迟型主相暴(SC型)三种磁暴类型,对1AU处太阳风动压、太阳风速度、行星际磁场、EK-L电场以及极光沉降能量进行时序叠加分析,并分别与-vBz耦合函数和Newell耦合函数进行对比.... 基于1995-2004年ICME驱动的强烈磁暴(SA型)、强磁暴(SB型)和延迟型主相暴(SC型)三种磁暴类型,对1AU处太阳风动压、太阳风速度、行星际磁场、EK-L电场以及极光沉降能量进行时序叠加分析,并分别与-vBz耦合函数和Newell耦合函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种磁暴在ICME到达前期的太阳风动压较稳定,背景太阳风、极光沉降能量、行星际磁场和磁层存在相对平静期. ICME到达前期SA型磁暴的背景太阳风速度、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以及极光沉降能量的均值高于另外两种磁暴类型,这说明大型日冕物质抛射在ICME到达前就对行星际磁场、背景太阳风和HP产生了影响.磁暴急始后,SC型磁暴的EK-L电场斜率小,峰值延后且行星际磁场北向分量增强,这些都是磁暴主相延迟的表现,极光沉降能量随着行星际磁场转为南向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冕物质抛射 磁暴 太阳风 ek-l电场 极光沉降能量 耦合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