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求真意志:谈《文心雕龙·史传》的传记思想
1
作者 赵海霞 邹广胜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4-40,共7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提出“实录无隐”“按实而书”的撰史要求,强调史传叙事的真实性原则。同时,受儒学正统尊经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家与文论批评家认为“真”与“善”同构,“求真”是以“求善”为内核的伦理道德行为。... 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提出“实录无隐”“按实而书”的撰史要求,强调史传叙事的真实性原则。同时,受儒学正统尊经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家与文论批评家认为“真”与“善”同构,“求真”是以“求善”为内核的伦理道德行为。刘勰提出“依经树则”“尊贤隐讳”等撰史要求,在“求真”与“意志”之间构成了历史真实与伦理真实的矛盾冲突。这一矛盾既源于刘勰对历史传记“彰善瘅恶”作用的认识,也与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权势阶层休戚相关。“求真”与“求善”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在两者的张力之间寻求合理的历史叙事空间,是我们立足当前理论语境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史传 历史真实 伦理真实
下载PDF
刘勰古典主义思想的跨语际之辨
2
作者 戴文静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185,共6页
国内外学者对刘勰古典主义者这一身份标签的界定莫衷一是。为此,将刘勰古典主义者文化身份问题置于海外汉学视域下加以整体观照,通过中西文论的双向阐释,对刘勰古典主义思想中的“文用之辨”“古今之辨”和“奇正之辨”深入剖析,辨驳海... 国内外学者对刘勰古典主义者这一身份标签的界定莫衷一是。为此,将刘勰古典主义者文化身份问题置于海外汉学视域下加以整体观照,通过中西文论的双向阐释,对刘勰古典主义思想中的“文用之辨”“古今之辨”和“奇正之辨”深入剖析,辨驳海外汉学视域中有关“刘勰是不彻底的古典主义者”“刘勰的古典主义是一种文学退化历史观”以及“刘勰对待《楚辞》的态度偏离儒家正统文学观”等观点。在中西文论的互通与互识之中,解构刘勰古典主义者的文化身份,为系统识解刘勰古典主义思想的内在机理、促进中西文论的生成性比较与对话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刘勰 古典主义 阐释 误读
下载PDF
钟嵘、刘勰对于晋宋诗学状物追求的真实态度
3
作者 杨柳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217-223,252,共8页
面对晋宋诗学呈现出的重视文辞、追求写物的倾向,钟嵘和刘勰均提出了一定的批评意见。长期以来,学界多认为此乃钟、刘对晋宋诗学的形式主义的批判。而实际上,二人并未否定晋宋诗学的状物、尚辞倾向,亦不曾主张以应物斯感的比兴传统来纠... 面对晋宋诗学呈现出的重视文辞、追求写物的倾向,钟嵘和刘勰均提出了一定的批评意见。长期以来,学界多认为此乃钟、刘对晋宋诗学的形式主义的批判。而实际上,二人并未否定晋宋诗学的状物、尚辞倾向,亦不曾主张以应物斯感的比兴传统来纠此写物倾向之“偏”,更未因此否定晋宋诗学的价值。而晋宋诗学也并非是所谓“物”现而“感”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刘勰 晋宋诗学
下载PDF
裁衣之喻:《文心雕龙》论文的语言特色
4
作者 莎茹拉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8-54,共7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运用了大量的“裁衣之喻”。纺织制衣时描绘用料、剪裁、缝合等语言被刘勰用于评论文章,这反映了古人的形象思维,即注意到匠人制衣与作家为文的相似性。“裁衣之喻”体现了古代纺织技艺的生产经验向文学批评领域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运用了大量的“裁衣之喻”。纺织制衣时描绘用料、剪裁、缝合等语言被刘勰用于评论文章,这反映了古人的形象思维,即注意到匠人制衣与作家为文的相似性。“裁衣之喻”体现了古代纺织技艺的生产经验向文学批评领域的渗透,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中国式”话语构建与学术表达的典型呈现。刘勰“裁衣之喻”的语言特色,建立在其“宗经”的思想观念之上并自成体系,一以贯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裁衣之喻” 宗经
下载PDF
刘勰折衷法中“中”论思维的观澜索源
5
作者 张译元 胡红梅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刘勰的文论体系体大虑周,这得益于他“擘肌分理,唯务折衷”的论文方法。“折衷”的思维方法中渗透的“中”论思维是中国哲学、文学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命题,自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诞生以来“中”的思维就开始存在于人类社会中,随着封建社会... 刘勰的文论体系体大虑周,这得益于他“擘肌分理,唯务折衷”的论文方法。“折衷”的思维方法中渗透的“中”论思维是中国哲学、文学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命题,自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诞生以来“中”的思维就开始存在于人类社会中,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中”论思维被运用到政治领域,成为治国理政的思想;《周易》《尚书》中体现出以“中”为核心的哲学思维,注重对“度”的把握;进入文学自觉的时期后,“中”论思维进入到文学、道德、治学等多个领域,随着儒释道玄等学说的发展,“中”论思维得到补充和发展,成为文学理论领域的方法论。处在这一时期的刘勰受到多方思想的影响,促使其在文学争论中形成了“执正驭奇”的折衷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衷 中论 中庸 中道 刘勰
下载PDF
陆侃如“龙学”的思想倾向
6
作者 王洁 叶当前 《语文学刊》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关于刘勰对现实主义的态度,部分《文心雕龙》研究者浅尝辄止地表述了其肯定倾向,陆侃如则从“情”“志”“物”三者的关系入手进一步阐述了文学创作的主客观统一性与文学作品的认识性。关于刘勰对于浪漫主义的态度,文艺理论界众说纷纭,... 关于刘勰对现实主义的态度,部分《文心雕龙》研究者浅尝辄止地表述了其肯定倾向,陆侃如则从“情”“志”“物”三者的关系入手进一步阐述了文学创作的主客观统一性与文学作品的认识性。关于刘勰对于浪漫主义的态度,文艺理论界众说纷纭,在此基础上,陆侃如阐述了刘勰对于积极浪漫主义的肯定,同时给出了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创作边界,提出形式要依附于内容,文辞要传达真挚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侃如 刘勰 《文心雕龙》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下载PDF
清代以来《文心雕龙·通变》研究文献考论
7
作者 张意培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98-102,共5页
文章通过对清代以来《文心雕龙》译注本的考察,着重研究了纪昀、范文澜、周振甫、牟世金和陆侃如、黄侃、刘永济、马宏山、张长青和张会恩、童庆炳、黄叔琳等人对《文心雕龙·通变》篇所作的解读,对于其中一些观点不一致、不明晰之... 文章通过对清代以来《文心雕龙》译注本的考察,着重研究了纪昀、范文澜、周振甫、牟世金和陆侃如、黄侃、刘永济、马宏山、张长青和张会恩、童庆炳、黄叔琳等人对《文心雕龙·通变》篇所作的解读,对于其中一些观点不一致、不明晰之处进行对比分析,并从当代文学的视域出发,试为当代文学之“通变”作出一个合理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通变 刘勰 当代文学
下载PDF
刘勰与元好问创作观的相似性析微——以《文心雕龙》和《论诗三十首》为考察中心
8
作者 杨秋萍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22,共5页
刘勰与元好问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文心雕龙》与《论诗三十首》亦震古烁今。生逢朝代更迭之际,二人皆有匡正文风之心,创作观亦存在相似之处。一则刘勰“修辞立其诚”观与元好问“以诚为本”观皆对创作者的道德、情感作出要求;二则刘勰... 刘勰与元好问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文心雕龙》与《论诗三十首》亦震古烁今。生逢朝代更迭之际,二人皆有匡正文风之心,创作观亦存在相似之处。一则刘勰“修辞立其诚”观与元好问“以诚为本”观皆对创作者的道德、情感作出要求;二则刘勰重道和宗经,元好问明辨正体和伪体,二人皆推崇合乎中庸的“雅正”风尚;三则刘勰与元好问皆力主骨峻风清、刚劲健直的“风骨”之美。使用联系与比较的方法探讨跨文体、跨时代的文论观,对刘勰研究、元好问研究及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皆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元好问 《文心雕龙》 《论诗三十首》
下载PDF
从“风骨”理论的矛盾与自洽考刘勰之文质观念
9
作者 张淑颖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24-128,共5页
“风骨”本是对文章雄健有力、刚正不屈风格的概括,是中国传统文论中的高阶评语。刘勰《风骨》篇所论“风骨”却将风与骨分开阐述,骨属外、风属内,与汉魏风骨重“骨”正好相反。骨是言辞,风是情志,这里其实已经包含了文与质的概念,刘勰... “风骨”本是对文章雄健有力、刚正不屈风格的概括,是中国传统文论中的高阶评语。刘勰《风骨》篇所论“风骨”却将风与骨分开阐述,骨属外、风属内,与汉魏风骨重“骨”正好相反。骨是言辞,风是情志,这里其实已经包含了文与质的概念,刘勰将“风骨”与文采对立,认为风骨应该与文采结合才能呈现出精致流利的美文,这正是刘勰“风骨”理论的矛盾与自洽之处,透过这一现象可看到他所崇尚的是“先质后文”的文质观念。刘勰的宗经师圣倾向使他更在意文章所载之道,然而在六朝崇尚华丽文风的时代,其文质观也必然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因此,不免要强调文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风骨 文质观念
下载PDF
古代文论“养气”说之流变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辉 时尔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6-59,共4页
“养气”说源于儒、道哲学上的“养气”论 ,是古代文论的重要学说之一。古代文论“养气”说的发展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宋元、明清等四个历史阶段。在历史发展中 ,“养气”说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涉及到作家道德人格之... “养气”说源于儒、道哲学上的“养气”论 ,是古代文论的重要学说之一。古代文论“养气”说的发展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宋元、明清等四个历史阶段。在历史发展中 ,“养气”说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涉及到作家道德人格之修养、创作心态之培养、艺术才能之习练、艺术个性之发扬、人生阅历之增广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养气 刘勰 韩愈 苏辙
下载PDF
《文心雕龙》及唐人论转韵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盛江 邹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转韵问题曹魏时期即已提出。刘勰之后,唐代王昌龄、《八种韵》均论及转韵。刘勰只是各种转韵说中的一家。从创作看,押韵转韵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这是《文心雕龙》转韵之说的创作背景。刘勰没有把转韵和风骨问题联系起来,没有考虑转韵... 转韵问题曹魏时期即已提出。刘勰之后,唐代王昌龄、《八种韵》均论及转韵。刘勰只是各种转韵说中的一家。从创作看,押韵转韵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这是《文心雕龙》转韵之说的创作背景。刘勰没有把转韵和风骨问题联系起来,没有考虑转韵即无力的问题,没有考虑到诗体观念影响着押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转韵 掷韵 押韵 王昌龄
下载PDF
感兴:审美价值的实现历程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晶 孟丽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8-31,共4页
先秦阶段孔子已经意识到情感为诗歌艺术的审美特征,在此前提下提出"诗可以兴"、"兴于诗",将诗看作是成就理想人格的途径;而后汉代经学家解诗,"兴"被诠释为艺术创作手法,这是艺术沦为教化工具的直接结果;... 先秦阶段孔子已经意识到情感为诗歌艺术的审美特征,在此前提下提出"诗可以兴"、"兴于诗",将诗看作是成就理想人格的途径;而后汉代经学家解诗,"兴"被诠释为艺术创作手法,这是艺术沦为教化工具的直接结果;魏晋思想环境的变化促使"兴"得到发展,感兴恢复其情感特征,显现出魏晋人率性而为、任性自然的人生追求。简而言之,"兴"直观地显示艺术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着时人的审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兴 情感 托喻之辞 刘勰 钟嵘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中的作品有机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凯 舒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6,共6页
作品有机构成论是中外文论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作品有机构成理论更是独具特色。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把文学作品比作人体构成,认为文学作品自身形成一个如人体一般的有机体,即它在内容上是统一完善的,在形式上是完整和谐的... 作品有机构成论是中外文论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作品有机构成理论更是独具特色。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把文学作品比作人体构成,认为文学作品自身形成一个如人体一般的有机体,即它在内容上是统一完善的,在形式上是完整和谐的。这一比喻不仅能深刻地揭示出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特点,而且显示了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人学资源,对于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的文艺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文心雕龙》 作品 有机体 人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想象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燕良轼 陈健 王雅倩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1-764,共4页
中国古代的想象论主要集中在文论家的论述中。三国和西晋时期的陆机、南北朝齐梁之际的刘勰、南宋时期的严羽、明清之际的叶燮等著名文论家都对想象做出过理论探索。具体可以概括为:想象是一种形神相远的心理体验;想象是一种神与物游的... 中国古代的想象论主要集中在文论家的论述中。三国和西晋时期的陆机、南北朝齐梁之际的刘勰、南宋时期的严羽、明清之际的叶燮等著名文论家都对想象做出过理论探索。具体可以概括为:想象是一种形神相远的心理体验;想象是一种神与物游的活动;想象是一种联类不穷的操作;想象与情志、气质、语言密切相关;想象是"悟"与"妙悟"所达到的境界,想象的产生需要虚静的心态、学问与才能的积累,对事物敏锐的观察与感悟以及文学修养的水平,特别是驾驭语言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论 神与物游 联类不穷 虚静 刘勰
下载PDF
体道行志:刘勰文学本原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恩海 苏利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共10页
《文心雕龙》是贯注着刘勰哲学性思考的文学纲领。刘勰志在经世,以撰著入道见志之子书的态度、注经的严谨与诚挚,写成《文心雕龙》一书,力探文学本原,在文学场阈实践其体道成圣、行志济世的理想,并且将这一思想,始终贯穿全书,将形而上... 《文心雕龙》是贯注着刘勰哲学性思考的文学纲领。刘勰志在经世,以撰著入道见志之子书的态度、注经的严谨与诚挚,写成《文心雕龙》一书,力探文学本原,在文学场阈实践其体道成圣、行志济世的理想,并且将这一思想,始终贯穿全书,将形而上的高远追求与形而下的表现方式相结合,形成了体大虑周的巨著,为后世揭示了伟大文学应具备的基本因素,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有其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体道行志 文学本原
下载PDF
“知音”中的同情体验与孤独体验——《文心雕龙》鉴赏批评论的美学生命探微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迪泳 梁桂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77-80,共4页
刘勰倾注其毕生的追求与思索而创作的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正是其美学生命与心理体验的显现。刘勰将其在独特的人生旅途中获得的心理体验贯穿于《文心雕龙》的文道论、创作论、鉴赏批评论和文体论之中,其中,"割情析采"中的... 刘勰倾注其毕生的追求与思索而创作的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正是其美学生命与心理体验的显现。刘勰将其在独特的人生旅途中获得的心理体验贯穿于《文心雕龙》的文道论、创作论、鉴赏批评论和文体论之中,其中,"割情析采"中的鉴赏批评论蕴含了刘勰的"觇文见心"的同情体验、"贵古贱今"的孤独体验以及这两种体验的实践与超越,这些共同构成了其丰富深刻又灵动精妙的心理体验与美学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知音 同情体验 孤独体验
下载PDF
“隐秀”美学风格之传译——以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汉译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晔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前,国内外文学界对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及其作品的美学内涵有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其作品汉译研究的个案分析却不多见。笔者以《永别了,武器》为例,阐明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刘勰的"隐秀"观在美学效果上有异曲同... 目前,国内外文学界对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及其作品的美学内涵有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其作品汉译研究的个案分析却不多见。笔者以《永别了,武器》为例,阐明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刘勰的"隐秀"观在美学效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以"隐秀"风格的传译为视角,通过对大陆和台湾两个汉译本的比较与分析,指出汉译的问题与不足,总结出"隐秀"美学风格的传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永别了 武器》 刘勰 “隐秀” 翻译
下载PDF
形式派的“陌生化”与《文心雕龙》的“隐”和“奇”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洪章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4-130,共7页
俄国形式派的关键性批评概念“陌生化”和《文心雕龙》中的“隐”和“奇” ,在涉及创作论、文学史观、文学自身形式演化等方面有颇多共通之处。从创作论角度出发 ,两者都强调文学语言形式的扭曲变形以达到或“阻滞”、“延缓” ,或“曲... 俄国形式派的关键性批评概念“陌生化”和《文心雕龙》中的“隐”和“奇” ,在涉及创作论、文学史观、文学自身形式演化等方面有颇多共通之处。从创作论角度出发 ,两者都强调文学语言形式的扭曲变形以达到或“阻滞”、“延缓” ,或“曲意幽隐”的审美效果 ,同时反对文学创作的习套化 ,并从文学体裁、技巧手法等形式因素的历史成因中去整体把握文学发展史的演进轨迹。其间所呈现出的一些差异 ,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诗学背景上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创作论 文学发展史 文学史观 诗学 形式 “陌生化” 自身 反对 审美效果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写作心理学论著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霖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7,共5页
《文心雕龙》的书名,清楚地表明了全书的性质与主旨。"文心",即"为文之用心",就是写作时的整个心理活动。"文心雕龙"的本意是将写作的心理活动用精美的文辞予以细密地论述。可以说,《文心雕龙》是一部以... 《文心雕龙》的书名,清楚地表明了全书的性质与主旨。"文心",即"为文之用心",就是写作时的整个心理活动。"文心雕龙"的本意是将写作的心理活动用精美的文辞予以细密地论述。可以说,《文心雕龙》是一部以写作心理学为核心的文章学。《原道》等五篇论"文之枢纽",揭示了指导写作心理活动的总的原则。以下二十篇,通过对不同文体写作特点与历史的考察,进一步具体论证了以上原则的正确性。下篇从《风骨》至《总术》篇,是在上篇确立的原则下,将各种文体打通后,正面论述了一系列临文写作时心理活动的特点、规则、方法与问题。后面《时序》至《知音》五篇,补充论述了一些与临文写作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使得全书的结构更加完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刘勰 写作心理学
下载PDF
《文心雕龙》是一部子书 被引量:7
20
作者 邬国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6,共9页
《文心雕龙》在《隋志》及以后的目录里多归在集部。尽管也有认为《文心》是子书的,但这种说法影响甚微,不足以改变《隋志》影响所致而形成的普遍看法。由《序志》和《诸子》两篇的对照可见,两文对作者著述用心和《文心》著作性质的表... 《文心雕龙》在《隋志》及以后的目录里多归在集部。尽管也有认为《文心》是子书的,但这种说法影响甚微,不足以改变《隋志》影响所致而形成的普遍看法。由《序志》和《诸子》两篇的对照可见,两文对作者著述用心和《文心》著作性质的表述高度一致,这就证明,刘勰本人是将《文心》当作子书来写的。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刘勰撰写《文心》的态度,也有助于理解该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子书 《序志》 《诸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