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RR-RLKs参与番茄抗根结线虫病途径中的功能分析与验证
1
作者 刘丽丽 陈银霞 +4 位作者 聂蔚丹 冯成蒿 王超楠 杨中敏 杜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1,共9页
前期以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具有热稳定抗性的野生秘鲁番茄LA3858(Mi-3/Mi-3)为试材,采用不同土壤温度处理形成抗感态,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本研究以该测序数据为依托,筛选出8个编码LRR-RLKs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 前期以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具有热稳定抗性的野生秘鲁番茄LA3858(Mi-3/Mi-3)为试材,采用不同土壤温度处理形成抗感态,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本研究以该测序数据为依托,筛选出8个编码LRR-RLKs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相关分析与功能验证。结果表明,目标LRR-RLKs基因分布在番茄的1号、2号、3号、5号、7号和8号染色体上,编码蛋白均被定位于细胞膜上;在目标LRR-RLKs中,只有编码Solyc07g055810.3的氨基酸是碱性氨基酸;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Solyc05g056370.3在栽培番茄Heinz1706根部较其他基因高水平表达,并且接种线虫后,该基因在LA3858抗病材料根部响应迅速,24 h内积累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同时,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Solyc05g056370.3所在分组大部分蛋白与油菜素类信号传导、细胞死亡控制、发病机制等免疫防卫进程相关;进一步VIGS功能验证揭示,Solyc05g056370.3正向调控番茄对根结线虫的抗性。综上,Solyc05g056370.3参与番茄介导抗病并正反馈响应防卫进程,是很有价值的抗性改良资源,因此,该基因的深入挖掘对后续番茄抗根结线虫病新材料的选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r-rlk 番茄 抗病 根结线虫 VIGS
下载PDF
LRR-RLKs亚家族基因RLK6在拟南芥开花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敏 韩玉珍 +1 位作者 阿依江.哈拜克 王翠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4-662,共9页
为研究LRR-RLKs亚家族基因RLK6(AT2G26730)在拟南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植物过表达载体p Super1300-RLK6,获得5个过表达突变体,其中2个独立株系(OE8,OE9)用于表型分析。通过对野生型(WT)、RLK6基因缺失突变体(rlk6-2、rlk... 为研究LRR-RLKs亚家族基因RLK6(AT2G26730)在拟南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植物过表达载体p Super1300-RLK6,获得5个过表达突变体,其中2个独立株系(OE8,OE9)用于表型分析。通过对野生型(WT)、RLK6基因缺失突变体(rlk6-2、rlk6-3和rlk6-6)、过表达株系OE8和OE9生长发育过程的详细观察和分析发现,RLK6基因缺失突变体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型与WT差异不明显,而过表达株系OE8和OE9比WT开花早。此外,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各基因型植株中开花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相对于WT,OE8和OE9中的开花促进基因CO、SOC1和LFY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开花抑制基因FLC的表达量显著下降。研究结果说明RLK6过表达促进了拟南芥的开花,这为后续深入研究RLK6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lrr-rlks 过量表达 开花
下载PDF
百蕊草LRR-RLKs基因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香 常子丽 +3 位作者 李芳 杨香香 丁波 曹剑锋 《南方农业》 2022年第9期1-6,共6页
以百蕊草(Thesiumchinense Turcz)为材料,根据硝酸银诱导的转录组数据,PCR克隆到两条LRR-RLK基因,通过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对两条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两条基因全长分别为1278 bp与2115 bp,分别编码425和704个... 以百蕊草(Thesiumchinense Turcz)为材料,根据硝酸银诱导的转录组数据,PCR克隆到两条LRR-RLK基因,通过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对两条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两条基因全长分别为1278 bp与2115 bp,分别编码425和704个氨基酸,命名为TcLRR1和TcLRR2;TcLRR1与拟南芥EFR基因一致性最高,TcLRR2与水稻Xa21一致性最高;TcLRR2具有完整的LRR-RLK蛋白结构(亮氨酸重复域、信号肽、跨膜结构域、激酶域),而TcLRR1缺乏激酶域;TcLRR1与TcLRR2在非胁迫条件下的组织表达模式一致,都在叶片中表达最高。综上所述,TcLRR2可作为百蕊草抗逆相关的LRR-RLK候选基因进行后续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蕊草 基因 lrr-rlk TcLRR1 TcLRR2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苹果LRR-RLK基因家族鉴定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金凤 吕天星 +4 位作者 王寻 王颖达 王冬梅 闫忠业 刘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097-3112,共16页
【目的】从苹果全基因组中鉴定LRR-RLK家族蛋白成员,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为研究苹果LRR-RLK的潜在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BLASTp基于GDR数据库鉴定苹果LRR-RLK家族成员,通过ExPASy Proteomics Server、Cell-PLoc、C... 【目的】从苹果全基因组中鉴定LRR-RLK家族蛋白成员,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为研究苹果LRR-RLK的潜在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BLASTp基于GDR数据库鉴定苹果LRR-RLK家族成员,通过ExPASy Proteomics Server、Cell-PLoc、CD-Search Tool、MEGAX、MG2C等软件分析LRR-RLK蛋白序列基本信息、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构域组成、系统进化关系以及染色体定位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苹果12个LRR-RLK的组织表达和诱导表达特性。【结果】苹果LRR-RLK基因家族包含378个成员,这些LRR-RLK蛋白包括318—1 827个不等的氨基酸残基,等电点分布在5.16—9.75。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LRR-RLK蛋白均定位在细胞膜。系统进化分析可将其分为15类,各亚家族基因数量分布在1—111。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LRR-RLK在苹果17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其中第7条染色体数量最多,为40个。LRR-RLK家族基因具有2个特定的保守结构域,分别是LRR结构和蛋白激酶结构。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其次是α-螺旋,β-转角所占比例最小。通过定量检测发现筛选的12个家族成员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除MD00G1105400外),且多数基因在茎中表达水平相对较高。低温条件下,7个基因上调表达,其中MD09G1153800上调最明显,最高为对照的6.8倍,而MD06G1170200和MD05G1061600均下调表达;在干旱条件下,8个基因上调表达,其中MD00G1105400上调最明显,最高为对照的9.6倍;在盐胁迫条件下,MD04G1150400、MD13G1108000和MD02G1071800始终处于上调表达状态,其中MD02G1071800上调最明显,最高为对照的14.9倍。苹果新梢接种轮纹病菌后,12个LRR-RLK家族基因表达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在‘望山红’中,1 d时表达水平较高,而在‘鸡冠’中,3 d时表达水平较高。MD09G1153800和MD05G1065800在‘鸡冠’响应轮纹病菌侵染过程中显著上调表达,而在‘望山红’中无响应,可作为进一步开展抗病研究和功能分析的候选基因。【结论】苹果LRR-RLK基因家族包含378个成员,进化上可分为15组,在17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多数基因具有在茎中高表达的组织表达特征,多数基因受逆境和轮纹病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lrr-rlk 基因家族 鉴定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拟南芥LRR-RLK亚家族基因At1g09970突变体鉴定及表型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郭立琳 邓沛怡 +2 位作者 陈奇辉 栾升 李东屏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3,共4页
LRR-RLK是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家族(RLK)中最大的亚家族.该亚家族基因在调控植物体生长发育和抗逆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t1g09970是LRR-RLK亚家族成员.通过PCR和RT-PCR在DNA和RNA水平上筛选鉴定At1g09970对应的T-DNA插入失活的突变体.对... LRR-RLK是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家族(RLK)中最大的亚家族.该亚家族基因在调控植物体生长发育和抗逆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t1g09970是LRR-RLK亚家族成员.通过PCR和RT-PCR在DNA和RNA水平上筛选鉴定At1g09970对应的T-DNA插入失活的突变体.对萌发和萌发后阶段进行突变体的表型分析结果表明,At1g09970突变体在萌发后对NaCl敏感,暗示该基因与植物的抗盐胁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1 g09970 lrr-rlk NACL胁迫
下载PDF
StEFR1正调控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
6
作者 张卫娜 余慧芳 +7 位作者 安珍 柳文凯 康益晨 石铭福 杨昕宇 张茹艳 王勇 秦舒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6-1005,共10页
马铃薯晚疫病是毁灭性卵菌病害,对我国乃至全球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模式和功能验证,分析了LRR-RLK家族成员StEFR1调控晚疫病抗性的作用和潜在的调控机制。进化分析表明,StEFR1与拟南芥中功能... 马铃薯晚疫病是毁灭性卵菌病害,对我国乃至全球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模式和功能验证,分析了LRR-RLK家族成员StEFR1调控晚疫病抗性的作用和潜在的调控机制。进化分析表明,StEFR1与拟南芥中功能已知的AtEFR序列相似度为53.9%。接种晚疫病菌3 d和elf18处理3 h,‘大西洋’离体叶片中StEFR1的表达分别上调至对照的1.87倍和2.31倍。瞬时过表达StEFR1的叶片受到晚疫病菌侵染时抗性增强,表现在叶片病斑面积较对照减小,而叶片细胞活性较对照增强。此外,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StEFR1的叶片中3个PTI标记基因、SA和J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差异表达,且呈不同程度的显著上调,而E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综上所述,StEFR1参与晚疫病菌诱导的PTI抗性,且调控SA和JA激素信号相关基因的表达,对晚疫病起正调控作用。本文为深入研究StEFR1调控晚疫病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并为晚疫病分子育种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lrr-rlk家族 激素信号 标记基因 差异表达
下载PDF
植物LRR类受体蛋白激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路梅 徐传雨 郭卫东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简要介绍了LRR-类受体蛋白激酶(LRR-RLKs)的胞外LRR基序和胞内丝/苏氨酸激酶区的结构特点;LRR-RLKs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防卫反应方面的生理功能及其与配体互作的2种可能机制:LRR-RLKs受体磷酸化和LRR-RLKs受体去磷酸化.讨论发现,LRR-R... 简要介绍了LRR-类受体蛋白激酶(LRR-RLKs)的胞外LRR基序和胞内丝/苏氨酸激酶区的结构特点;LRR-RLKs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防卫反应方面的生理功能及其与配体互作的2种可能机制:LRR-RLKs受体磷酸化和LRR-RLKs受体去磷酸化.讨论发现,LRR-RLKs的结构特点和多样化的基因表达方式,是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基础;植物信号传导途径的复杂性和不同蛋白的功能互补,则可能是导致LRR-RLKs的功能和作用方式至今尚未解释清楚的重要原因.利用日趋先进的生物技术,加强对配体和下游信号分子的搜寻、鉴定和识别,将是今后LRR-RLKs研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受体蛋白激酶 lrr-rlks 互作机制 结构特点
下载PDF
玉米LRR-RLK基因家族鉴定和SIF亚家族表达模式分析
8
作者 孙泽丹 曾世荣 +3 位作者 孙小孟 王亚鹏 王哲 杨琴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0,共12页
富含亮氨酸重复的类受体激酶(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like kinase,LRR-RLK)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参与激素信号传导、抵御各种逆境胁迫,它是植物中已知最大的跨膜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RLK)家族。SIF是LRR-RL... 富含亮氨酸重复的类受体激酶(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like kinase,LRR-RLK)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参与激素信号传导、抵御各种逆境胁迫,它是植物中已知最大的跨膜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RLK)家族。SIF是LRR-RLK家族中的一个亚家族,该亚家族在拟南芥和棉花中被证明参与逆境胁迫。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B73基因组的LRR-RLK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和基因结构分析,基于LRR-RLK家族的分类结果,选择第Ⅰ亚家族SIF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亚家族成员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玉米LRR-RLK基因家族包含249个成员,这些LRR-RLK基因非均等地分布于玉米10条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分析可将其分为15类,各亚家族基因数量分布由1~51个不等。基于转录组数据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玉米SIF亚家族基因在不同组织及逆境胁迫下的表达量不同,发现了多个可响应非生物胁迫(干旱胁迫、冷胁迫、热胁迫和盐胁迫)和生物胁迫(玉蜀黍平脐蠕孢、禾谷镰孢、瘤黑粉菌和蚜虫)的SIF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lrr-rlk 全基因组鉴定 基因表达模式
原文传递
本生烟响应蛋白激发子PevD1的差异表达基因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梁颖博 李泽 +3 位作者 邱德文 曾洪梅 李广悦 杨秀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794-3805,共12页
【目的】通过RNA-Seq筛选本生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响应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蛋白激发子PevD1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分析PevD1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用10μmol... 【目的】通过RNA-Seq筛选本生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响应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蛋白激发子PevD1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分析PevD1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用10μmol·L-1的PevD1蛋白液渗入4周龄的本生烟叶片,分别在处理后6、12和24 h取样提取RNA,构建mRNA文库后采用BGISEQ-500平台进行测序。筛选各时间点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重点分析与诱导抗病相关的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类受体蛋白激酶(leucine-rich repeats RLKs,LRR-RLKs)、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以及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PR蛋白)家族差异表达基因;采用qRT-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定量验证。【结果】GO功能富集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PevD1诱导6 h后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细胞识别、光合作用、光收割等功能相关,显著富集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萜类化合物合成通路、黄酮和黄酮醇等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相关通路中;12 h和24 h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细胞识别和胞内激酶等生物学功能相关,显著富集在植物-病原互作通路、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通路、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通路、亚麻酸代谢等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相关通路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呈下调趋势,与萜类、黄酮类等抗病相关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呈上调趋势。PevD1诱导后大量的LRR-RLKs、TF以及PR蛋白家族基因显著上调表达,这些基因与激发子识别、基因转录调控和抗病性相关。经qRT-PCR验证后,所检测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PevD1诱导本生烟中大量基因转录重排,大量LRR-RLKs、TF和PR蛋白家族基因上调表达,激活了植物免疫系统,使植物产生抗病性。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深入探讨PevD1诱导植物免疫的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生烟 大丽轮枝菌 蛋白激发子PevD1 RNA-SEQ lrr-rlks 转录因子 PR蛋白
下载PDF
柑橘溃疡病相关基因CitEX3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敏杰 陈善春 +5 位作者 周鹏飞 陈敏 许兰珍 彭爱红 何永睿 邹修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3-218,共6页
利用RT-PCR和PCR扩增技术,获得纽荷尔脐橙富亮氨酸重复序列受体样蛋白激酶EXS(EXTRA SPOROGENOUS CELLS)基因CDs全长,命名为Cit EX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CDs全长2 667bp,编码888个氨基酸,最大开放阅读框2 667bp,属于富亮氨酸重复... 利用RT-PCR和PCR扩增技术,获得纽荷尔脐橙富亮氨酸重复序列受体样蛋白激酶EXS(EXTRA SPOROGENOUS CELLS)基因CDs全长,命名为Cit EX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CDs全长2 667bp,编码888个氨基酸,最大开放阅读框2 667bp,属于富亮氨酸重复序列蛋白激酶家族(LRR-RLKs).Cit EX3基因所编码蛋白EXS3分为胞外域、跨膜域和胞内激酶结构域,胞外域中存在保守的LRR重复序列,胞内激酶结构域中存在一个保守的丝/苏氨酸催化域重复序列.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在纽荷尔、椪柑、四季桔和金柑中该基因都以单拷贝形式存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接种溃疡病病菌后,该基因受溃疡病诱导上调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与柑橘溃疡病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荷尔脐橙 CIT EX3 lrr-rlks SOUTHERN BLOT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麻疯树BRI1基因的鉴定及其在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雷世康 徐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129,共9页
[目的]研究油菜素内酯受体BRI1的同源基因(JcBRI1)在麻疯树花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JcBRI1基因的CDS,以pET-30a(+)质粒为框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随后利用LC-MS/MS对表达产物进行质谱鉴定... [目的]研究油菜素内酯受体BRI1的同源基因(JcBRI1)在麻疯树花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JcBRI1基因的CDS,以pET-30a(+)质粒为框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随后利用LC-MS/MS对表达产物进行质谱鉴定,并以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分析JcBRI1蛋白质结构。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麻疯树JcBRI1基因在雌雄花发育的关键时期的表达水平,初步确定其在麻疯树花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获得了JcBRI1基因的CDS,长度为3 591 bp。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JcBRI1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和Rosetta(DE3)中均能表达,但在低温环境的表达量更高。原核表达产物的LC-MS/MS鉴定结果表明:JcBRI1氨基酸序列与预期的一致,JcBRI1基因的表达产物为麻疯树BRI1蛋白。对JcBRI1在麻疯树花器官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JcBRI1基因的表达量在雌花发育的第一个时期即大孢子母细胞时期就达到了最高值,在随后几个时期持续下调;然而,其在雄花各个时期的表达量并无明显差异,表明其很有可能参与了麻疯树雌花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过程。[结论]麻疯树JcBRI1基因为LRR-RLKs家族成员BRI1的同源基因,很有可能参与麻疯树雌花大孢子母细胞的发育过程,至于JcBRI1在麻疯树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lrr-rlks BRI1
下载PDF
野生大豆胁迫应答LRR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靓 李翔宇 +2 位作者 高鹏 陈庆园 郭玉双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8-724,共7页
从前期构建的野生大豆在高盐、低温、干旱早期的基因表达谱中,选取了在4℃胁迫早期(1 h)上调表达的LRR-RLK的EST,通过SMART和RACE结合的方法获得了GsLRPK的全长序列:该基因全长2 264 bp,共编码71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氮端含... 从前期构建的野生大豆在高盐、低温、干旱早期的基因表达谱中,选取了在4℃胁迫早期(1 h)上调表达的LRR-RLK的EST,通过SMART和RACE结合的方法获得了GsLRPK的全长序列:该基因全长2 264 bp,共编码71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氮端含有1个LRR N-terminal domain及串联排列的LRR-Motif;碳端含有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的11个亚基。此外,GsLRPK蛋白氮端22个氨基酸为可能的信号肽序列,并且存在1个跨膜结构域,很可能定位于细胞质膜或细胞器膜。半定量PCR分析显示该基因可受干旱、ABA、4℃低温及高盐胁迫的诱导,可能作为一个"关键节点"在胁迫信号传导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lrr-rlk 渗透胁迫
下载PDF
植物LRR类受体蛋白激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冯蕾 张海文 黄荣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48,共6页
植物中富亮氨酸重复片断类受体蛋白激酶(LRR-RLK)属于跨膜类受体蛋白激酶,由胞外LRR结构域、单次跨膜区以及胞内激酶结构域三部分组成。在不同植物中,LRR-RLK作为信号识别受体参与CLV、BR、Ax21等信号转导过程,在植物生长发育、激素调... 植物中富亮氨酸重复片断类受体蛋白激酶(LRR-RLK)属于跨膜类受体蛋白激酶,由胞外LRR结构域、单次跨膜区以及胞内激酶结构域三部分组成。在不同植物中,LRR-RLK作为信号识别受体参与CLV、BR、Ax21等信号转导过程,在植物生长发育、激素调节以及逆境应答反应等方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近年来LRR-RLK的相关调控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为进一步探索LRR-RLK的功能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r-rlk 信号传递 生长发育 激素信号 逆境反应
下载PDF
CLE多肽激素信号转导在植物维管系统发育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旭 杨少辉 王洁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0-165,共6页
多肽激素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抗逆等许多生命过程,特别是作为信号分子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短距离信息交流中起着关键作用。原形成层/形成层细胞通过分裂与分化,在保持自身分生活性的同时,不断生成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近年来研究表明,... 多肽激素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抗逆等许多生命过程,特别是作为信号分子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短距离信息交流中起着关键作用。原形成层/形成层细胞通过分裂与分化,在保持自身分生活性的同时,不断生成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近年来研究表明,CLE多肽激素及其类受体激酶通过独特的信号转导机制决定着维管形成层细胞的命运,在调节维管系统的发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以维管组织为重点,着重介绍CLE多肽激素在控制和影响拟南芥原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分裂和分化方面的信号通路。尽管目前还不清楚CLE多肽激素如何影响木本植物维管形成层的起始、维持及分化,但随着杨树全基因组序列的获得,采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策略,将进一步了解林木植物中控制维管形成层细胞分生和分化的重要基因,从而实现调控次生维管系统发育、改良材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组织 CLE多肽 导管分化抑制因子(TDIF) lrr-rlk TDR/PXY
下载PDF
大豆类受体激酶基因GmNIK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飞 杨云华 +3 位作者 王丽群 晋彤彤 向文扬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4-711,共8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我国大豆产区主要的病害之一,SC18是南方地区SMV流行株系。发掘对SC18株系的抗性基因对改良大豆品种的抗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前期将科丰一号对SC18的抗性基因精细定位到大豆2号染色体80...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我国大豆产区主要的病害之一,SC18是南方地区SMV流行株系。发掘对SC18株系的抗性基因对改良大豆品种的抗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前期将科丰一号对SC18的抗性基因精细定位到大豆2号染色体80 kb的区间,发现该区间存在1个含亮氨酸重复结构的类受体激酶(LRR-RLK)基因GmNIK。为研究大豆GmNIK编码基因的结构和表达特性,从抗病品种科丰一号中克隆了GmNIK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分析GmNIK在大豆不同组织和不同时期的相对表达量以及SMV诱导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GmNIK完整ORF为1 866 bp,编码1个由621个氨基酸组成的具有典型LRR-RLK结构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已克隆的R基因的共受体具有高度同源性,与同属豆科植物的苜蓿和花生的NIK基因亲缘关系较近;GmNIK启动子区包含防御和逆境应答元件、水杨酸应答元件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能够响应大豆花叶病毒SC18的侵染,在大豆营养生长时期,根毛、根、茎以及叶中均有表达。SC18侵染后抗病和感病品种叶片中GmNIK的转录水平存在差异,初步预测该基因与大豆对SC18株系的抗性有关。该研究可为大豆中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的发掘以及明确抗性机制奠定部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NIK SMV 生物信息学 lrr-rlk 表达特性
下载PDF
The brassinosteroi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被引量:7
16
作者 Zhi-Yong Wang Qiaomei Wang +4 位作者 Kang Chong Fengru Wang Lei Wang Mingyi Bai Chengguo Jia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27-434,共8页
Steroids function as signaling molecules in both animals and plants. While animal steroid hormones are perceived by nuclear receptor famil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brassinosteroids (BR) in plants are perceived by ... Steroids function as signaling molecules in both animals and plants. While animal steroid hormones are perceived by nuclear receptor famil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brassinosteroids (BR) in plants are perceived by a cell surface receptor kinase, BRI 1. Rec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BR binding to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BRI 1 induces kinase activation and dimerization with another receptor kinase, BAKI. Activated BRI 1 or BAKI then regulate, possibly indirectly, the activities of BIN2 kinase and/or BSU 1 phosphatase, which directly regulate the phosphorylation status and nuclear accumulation of two homologous transcription factors, BZRI and BES 1. BZRI and BES 1 directly bind to promoters of BR responsive genes to regulate their expression. The BR signaling pathway has become a paradigm for both receptor kinase signaling in plants and steroid signaling by cell surface receptors in gener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NOSTEROID receptor kinase lrr-rlk GSK3 signal transduction ARABIDOPSIS
下载PDF
A Nicotiana benthamiana receptor-like kinase regulates Phytophthora resistance by coupling with BAK1 to enhance elicitin-triggered immunity 被引量:3
17
作者 Yifan Zhang Zhiyuan Yin +4 位作者 Lei Pi Nan Wang Jinghao Wang Hao Peng Daolong Do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553-1565,共13页
Cell-surface-localized leucine-rich-repeat receptorlike kinases(LRR-RLKs)are crucial for plant immunity.Most LRR-RLKs that act as receptors directly recognize ligands via a large extracellular domain(ECD),whereas LRR-... Cell-surface-localized leucine-rich-repeat receptorlike kinases(LRR-RLKs)are crucial for plant immunity.Most LRR-RLKs that act as receptors directly recognize ligands via a large extracellular domain(ECD),whereas LRR-RLK that serve as regulators are relatively small and contain fewer LRRs.Here,we identified LRR-RLK regulators using high-throughput tobacco rattle virus(TRV)-based gene silencing in the model plant Nicotiana benthamiana.We used the cell-death phenotype caused by INF1,an oomycete elicitin that induces 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as an indicator.By screening 33 small LRR-RLKs(≤6 LRRs)of unknown function,we identified ELICITIN INSENSITIVE RLK 1(NbEIR1)as a positive regulator of INF1-induced immunity and oomycete resistance.Nicotiana benthamiana mutants of eir1 generated by CRISPR/Cas9-editing showed significantly compromised immune responses to INF1 and were more vulnerable to the oomycete pathogen Phytophthora capsici.NbEIR1 associates with BRI1-ASSOCIATED RECEPTOR KINASE 1(NbBAK1)and a downstream component,BRASSINOSTEROIDSIGNALING KINASE 1(NbBSK1).NbBSK1 also contributes to INF1-induced defense and P.capsici resistance.Upon INF1 treatment,NbEIR1 was released from NbBAK1 and NbBSK1 in vivo.Moreover,the silencing of NbBSK1 compromised the association of NbEIR1 with NbBAK1.We also showed that NbEIR1 regulates flg22-induced immunity and associates with its receptor,FLAGELLIN SENSING 2(NbFLS2).Collectively,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NbEIR1 is a novel regulatory element for BAK1-dependent immunity.NbBSK1-NbEIR1 association is required for maintaining the NbEIR1/NbBAK1 complex in the resting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K1 BSK1 INF1 leucine-rich repeat(LRR) lrr-rlk OOMYCETE
原文传递
拟南芥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类受体激酶AtLRR78A的定位及其分选序列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愿 王晓坤 +1 位作者 戈海曼 杨磊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7-486,共10页
富含亮氨酸重复类受体蛋白激酶(LRR-RLKs)是类受体蛋白激酶家族中已知的最大的亚家族。目前的研究表明:LRR-RLKs包含一个胞外的LRR结构域和一个胞内丝氨酸/苏氨酸(Ser/Thr)激酶结构域,能够充当胞外信号的受体从而参与各种环境及发育信... 富含亮氨酸重复类受体蛋白激酶(LRR-RLKs)是类受体蛋白激酶家族中已知的最大的亚家族。目前的研究表明:LRR-RLKs包含一个胞外的LRR结构域和一个胞内丝氨酸/苏氨酸(Ser/Thr)激酶结构域,能够充当胞外信号的受体从而参与各种环境及发育信号的感知和传递。虽然所有的相关报道都显示LRR-RLKs定位于细胞质膜,但LRR-RLK在胞内分拣运输的机制仍不是很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一种典型的LRR-RLK(AtLRR78A),它进行反式高尔基网络(TGN)、液泡前体(PVC)和液泡(vacuolar)的分拣运输。At LRR78A的N端共960 aa(NT960)在质膜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C端共1 056 aa(CT1056)不是质膜定位所必需的。同时我们发现AtLRR78A的NT960可以引导AtVSR2从PVC转位到液泡膜(TP),并且仅AtVSR2的CT1056就能使定位在质膜的AtLRR78A分拣运输到PVC和液泡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r-rlks AtLRR78A 质膜 蛋白质分拣运输
原文传递
GmSARK^(⊿LRR)过表达拟南芥衰老相关的表型分析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亚南 孟涛 +2 位作者 徐凡 梅圆圆 王宁宁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87,共6页
前期研究发现,大豆GmSARK基因编码一个典型的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并且为叶片衰老的正调控因子.构建了LRR结构域缺失型GmSARK(即GmSARK^(⊿LRR)),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获得了3个诱导型启动子GVG驱动GmSARK^(⊿LRR)过表达的转... 前期研究发现,大豆GmSARK基因编码一个典型的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并且为叶片衰老的正调控因子.构建了LRR结构域缺失型GmSARK(即GmSARK^(⊿LRR)),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获得了3个诱导型启动子GVG驱动GmSARK^(⊿LRR)过表达的转基因拟南芥独立株系.衰老相关的表型分析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GVG:GmSARK^(⊿LRR)丧失早衰表型,暗示着LRR基序在与配基结合和衰老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SARK介导的衰老信号通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SARK lrr-rlks 叶片衰老 拟南芥
原文传递
CRISPR/Cas9技术在水稻类受体激酶基因OsBAK1L突变体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娇娇 余君萍 +1 位作者 宋明 梁婉琪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88-894,共7页
植物类受体激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响应外界环境信号刺激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水稻类受体激酶OsBAK1L的功能,我们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定点编辑。OsBAK1L定位在细胞膜上且该基因预测编码蛋白包含三个功能结构域:胞外... 植物类受体激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响应外界环境信号刺激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水稻类受体激酶OsBAK1L的功能,我们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定点编辑。OsBAK1L定位在细胞膜上且该基因预测编码蛋白包含三个功能结构域:胞外LRR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及胞内激酶域。为了进一步理解该蛋白不同结构域上的功能,我们分别在胞外LRR结构域(Target 1)和胞内激酶域(Target 2)上设计该基因定点编辑靶点。将合成的靶位点序列插入入门载体CH,然后与表达载体Cas9进行重组。重组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入野生型水稻9522中,2个构建分别获得26棵和12棵潮霉素抗性植株。通过对转基因植株的测序分析,找到了3棵和2棵序列发生变化的杂合T_0代植株。T_0代杂合植株自交分离分别获得T_1代两靶位点处纯合子突变体,靶位点1处纯合子突变体株系缺失5个碱基,靶位点2处纯合子突变体株系插入1个碱基,均可造成该基因转录本翻译提前终止。该基因不同结构域上突变体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提供了重要且稳定的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BAK1L lrr-rlk CRISPR/Cas9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