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隔淋巴管瘤和血管瘤的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志庸 王永华 +3 位作者 戈烽 于洪泉 任华 李泽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28-330,共3页
报告纵隔淋巴管瘤和血管瘤12例的临床治疗结果,其占纵隔肿瘤的2.88%。有临床非特异性症状者8例,4例为查体胸片发现纵隔内阴影。9例位于前上纵隔,3例在后纵隔。术前10例未能正确诊断。8例囊状淋巴管瘤或海绵状血管瘤完... 报告纵隔淋巴管瘤和血管瘤12例的临床治疗结果,其占纵隔肿瘤的2.88%。有临床非特异性症状者8例,4例为查体胸片发现纵隔内阴影。9例位于前上纵隔,3例在后纵隔。术前10例未能正确诊断。8例囊状淋巴管瘤或海绵状血管瘤完全切除,4例纤维-血管-淋巴管瘤因侵犯周围脏器未能切净,但尽多切除残留囊壁并缝扎囊壁创面。病理诊断包括4例囊状淋巴管瘤,4例海绵状血管瘤和4例纤维-血管-淋巴管瘤。随诊1年至23年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淋巴管瘤 血管瘤 外科治疗
下载PDF
瘤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脉管瘤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文中 刘彩 +1 位作者 刘正萍 李连英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治疗脉管瘤的结果和经验。方法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淋巴管瘤116例,其中毛细血管瘤13例,海绵状血管瘤86例,混合性血管瘤3例,毛细淋巴管瘤5例,囊性淋巴管瘤9例。116例中男59例,女57例,年龄6个月~75岁。116例...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治疗脉管瘤的结果和经验。方法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淋巴管瘤116例,其中毛细血管瘤13例,海绵状血管瘤86例,混合性血管瘤3例,毛细淋巴管瘤5例,囊性淋巴管瘤9例。116例中男59例,女57例,年龄6个月~75岁。116例患者共有脉管瘤159处,多发性血管瘤27例,占23.3%。头颈部病变149处,占全部病变的93.7%(149/159)。结果平阳霉素治疗脉管瘤治愈率87.1%(101/116),好转率8.6%(10/116),副作用有发烧、局部肿胀、黏膜溃疡、局部组织坏死、肌肉萎缩和过敏反应。结论平阳霉素治疗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疗效高,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类 抗肿瘤 血管瘤 淋巴管瘤 畸形
下载PDF
心脏非粘液性原发肿瘤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来凤 朱晓东 +2 位作者 吕凤英 司文学 王亚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103-105,共3页
我院1965年至1993年间,共检出心脏原发肿瘤236例,其中16例为非粘液性肿瘤,占同期心脏原发肿瘤的6.8%。包括脉管瘤7例,间叶细胞瘤5例,间皮细胞瘤、脂肪瘤、横纹肌肉瘤及纤维弹力瘤各1例。良性和恶性肿瘤各8例。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原发性 间皮细胞瘤 病理学
下载PDF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及淋巴管瘤 被引量:5
4
作者 贾保军 陈发明 +4 位作者 黄征难 邓玲玲 雷鸣 吕新海 刘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629-630,共2页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8mg溶解在2ml生理盐水中,再加入2%利多卡因2ml及地塞米松1ml(5mg),对瘤体进行分点注射,每次3~5ml,间隔时间7~10天,直至瘤体完全或大部分消失...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8mg溶解在2ml生理盐水中,再加入2%利多卡因2ml及地塞米松1ml(5mg),对瘤体进行分点注射,每次3~5ml,间隔时间7~10天,直至瘤体完全或大部分消失为止。结果:本组36例患者,治愈28例(占77.7%),好转8例(占22.3%),无效0例,所有患者未出现过敏、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囊性淋巴管瘤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血管瘤 淋巴管瘤
下载PDF
D2-40和CD31在心海绵状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唐颖 王清峙 +5 位作者 赵然旭 王红日 李莉 段雪晶 孙洋 赵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14例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D2-40和CD31蛋白的表达。结果 D2-40在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阳性淋巴管密度(LVD)... 目的探讨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14例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D2-40和CD31蛋白的表达。结果 D2-40在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阳性淋巴管密度(LVD)为10.78±3.76,而在海绵状血管瘤中呈(-),两者之间差异显著。CD31在海绵状淋巴管中呈(-),而在海绵状血管瘤中的阳性微血管密度(MVD)为12.34±3.86;两者同样差异显著。结论 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差异显著,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淋巴管瘤 D2-40 CD3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Nd∶YAG激光治疗舌淋巴管血管瘤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黎 杨军 惠明利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治疗舌淋巴管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方法 舌淋巴管血管瘤患者 2 6例。Nd∶YAG激光光斑直径 1mm ,功率 3 0~ 60W ,功率密度 3 75 0~ 75 0 0W cm2 。瘤体突起舌表面 ,行激光凝固气化治疗 ;海绵状肿物行激光光纤插入...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治疗舌淋巴管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方法 舌淋巴管血管瘤患者 2 6例。Nd∶YAG激光光斑直径 1mm ,功率 3 0~ 60W ,功率密度 3 75 0~ 75 0 0W cm2 。瘤体突起舌表面 ,行激光凝固气化治疗 ;海绵状肿物行激光光纤插入凝固治疗。同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及总结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结果  2 6例病人 ,随访 1~ 4年 ,1次治疗后痊愈 2 3例 ,2~ 3次治疗后痊愈 3例 ,一次治愈率 88 5 % ,总治愈率 10 0 %。其中 3例因传统手术切除瘤体造成舌体缩短 ,余 2 3例舌外观基本正常 ,各种功能存在 ,无明显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 激光治疗舌淋巴管血管瘤疗效可靠 ,复发率低 ,操作方便 ,痛苦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治疗 舌淋巴管血管瘤
下载PDF
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眶血管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容维宁 孙丰源 唐东润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眼眶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8例眼眶血管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除2例毛细血管瘤患儿接受局部激素治疗外,其余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 目的:探讨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眼眶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8例眼眶血管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除2例毛细血管瘤患儿接受局部激素治疗外,其余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诊断。结果:在118例眼眶血管性病变中,海绵状血管瘤69例,淋巴管瘤27例,静脉性血管瘤13例,静脉曲张5例,毛细血管瘤4例,以上眼眶血管性病变在超声检查中的表现有多种声像图,血流特征呈现多样化,结合病变特征性的内部回声与其血流情况有助于临床定性诊断。结论: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眼眶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眼眶 血管疾病 血管瘤 淋巴瘤 静脉曲张 诊断
下载PDF
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兵 刘虎 《中国医药》 2009年第4期306-307,共2页
目的观察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8年我院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916(瘤体974个)例的选药、方法及疗效。结果显效586例,有效325例,无效63例。发生并发症57例。经1年以上随访,93.... 目的观察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8年我院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916(瘤体974个)例的选药、方法及疗效。结果显效586例,有效325例,无效63例。发生并发症57例。经1年以上随访,93.4%(910/974)的血管瘤完全消退。结论应用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方法简单,疗效显著,且较其他方法外观效果佳。本法可作为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淋巴管瘤 糖皮质激素 平阳霉素
下载PDF
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的MSCT表现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娜 娄和南 +3 位作者 赵晓丹 刘世合 张在先 张传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探讨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的MSCT表现,提高对此类疾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5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血管瘤4例,表现为纵隔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可均匀或不均匀,静脉石为其特征性... 目的:探讨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的MSCT表现,提高对此类疾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5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血管瘤4例,表现为纵隔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可均匀或不均匀,静脉石为其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或延迟强化。淋巴管瘤7例,表现为纵隔均匀低密度灶,可包绕纵隔结构或沿纵隔大血管间隙弥漫生长,增强扫描呈囊性不强化或仅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血管淋巴管瘤4例,表现变异较大,以血管瘤为主者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实性成分与静脉强化相似;以淋巴管瘤为主者表现为低密度灶内可见静脉成分(静脉石或小血管影)。结论:CT对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指导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血管瘤 淋巴管瘤 血管淋巴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例儿童脾脏原发性孤立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静 杜隽 吴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脾脏原发性孤立性肿瘤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儿童脾脏原发性孤立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儿中,2例为囊性病灶,超声表现为无回声肿物,CT平扫表现为... 目的探讨儿童脾脏原发性孤立性肿瘤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儿童脾脏原发性孤立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儿中,2例为囊性病灶,超声表现为无回声肿物,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物,增强后无强化,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囊肿;2例超声表现为实性等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探及血流信号,CT增强表现为明显低于周围脾实质的强化,病理证实为脾脏淋巴管瘤;1例超声表现为等回声肿块,血流信号丰富,MRI扫描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肿块,增强后稍欠均匀强化,病理证实为脾脏错构瘤;1例超声无法辨别肿块边界,CT增强扫描示向心性充填性强化,病理证实为血管瘤。结论儿童脾脏原发性孤立性肿瘤,临床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肿瘤部位,并有助于鉴别诊断,但最终仍需病理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囊肿 血管瘤 淋巴管瘤 错构瘤 儿童
下载PDF
婴幼儿先天性肺淋巴管瘤和肺血管瘤五例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春菊 郎志奇 +4 位作者 杨杰 王琳 杜新宇 刘靖 路娣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2-784,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肺淋巴管瘤和肺血管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分析5例婴幼儿先天性肺淋巴管瘤及肺血管瘤的相关资料。结果先天性肺淋巴管瘤3例、肺血管瘤2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喘息等;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肺淋巴管瘤和肺血管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分析5例婴幼儿先天性肺淋巴管瘤及肺血管瘤的相关资料。结果先天性肺淋巴管瘤3例、肺血管瘤2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喘息等;影像学表现为局部肺野囊肿性、占位性改变,其中2例血管瘤的CT片可见血管穿入病变部位;肺组织学均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被覆内皮的囊腔;免疫组化:淋巴管瘤D2-40阳性,Ⅷ因子相关抗原弱阳性;血管瘤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D2-40阴性或弱阳性;二者上皮细胞角蛋白均为阴性。结论当遇到肺囊肿性占位性疾病时应充分考虑婴幼儿先天性肺淋巴管瘤及肺血管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瘤 血管瘤 儿童
原文传递
纵隔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涛 周乃康 +2 位作者 初向阳 梁朝阳 郭俊唐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929-1931,共3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问收治的原发性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提取相关临床数据,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共11例患者,男7例、女4例,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问收治的原发性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提取相关临床数据,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共11例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4—78岁,平均38.9岁。6例无自觉症状,多数患者术前未能获得准确诊断。全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完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标本均经病理证实,5例血管瘤,3例淋巴管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结论本病一经诊断应该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应尽可能彻底切除以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淋巴管瘤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D2-40和Prox1在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及行性血管瘤中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安康 陈凤鸣 王雷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标记在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ACD)及匐行性血管瘤(AS)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7年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9例ACD及6例AS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对所有病例皮损均行CD31、D2-40及Prox1染色.结果9例ACD... 目的探讨淋巴管标记在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ACD)及匐行性血管瘤(AS)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7年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9例ACD及6例AS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对所有病例皮损均行CD31、D2-40及Prox1染色.结果9例ACD患者的异常脉管CD31呈弱阳性或阴性;ACD皮损异常管腔内皮细胞4例D2-40局灶阳性,5例D2-40阴性,9例Prox1阳性.6例AS患者增生的小血管内皮CD31阳性,而D2-40和Prox1均阴性.结论少数ACD及AS患者的临床特征有相似性,淋巴管标记在二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明确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淋巴管瘤 抗原 CD31 诊断 鉴别 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 D2-40 Prox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