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T001通过STAT1/CIITA/MHC-Ⅱ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活性治疗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2
1
作者 盛磊 周杰诗 +3 位作者 韩旭 李伊楠 刘慧娟 孙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31-2239,共9页
目的评价含笑内酯衍生物ACT001对脓毒症进程中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药理机制。方法动物水平上,小鼠腹腔注射LPS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腹腔注射ACT001进行治疗,从小鼠个体存活状况、肺部炎症损伤及水肿情况等方面评价ACT001的药效... 目的评价含笑内酯衍生物ACT001对脓毒症进程中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药理机制。方法动物水平上,小鼠腹腔注射LPS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腹腔注射ACT001进行治疗,从小鼠个体存活状况、肺部炎症损伤及水肿情况等方面评价ACT001的药效;细胞水平上,以LPS刺激RAW264.7细胞构建模型,通过检测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探究其药理机制,并通过蛋白质组学结果分析其相关分子机制。结果动物水平上,ACT001可改善急性肺损伤小鼠生存率、减轻肺部炎症、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细胞水平上,ACT001通过抑制MHC-Ⅱ相关通路,促进RAW264.7细胞向抗炎表型极化,抑制NO和相关炎症因子产生的同时提高SOD含量并清除ROS。结论ACT001通过抑制STAT1/CIITA/MHC-Ⅱ通路,发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治疗急性肺损伤,有望开发为治疗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001 LPS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mhc-Ⅱ 抗原处理与呈递
下载PDF
穿膜序列对MHC-Ⅰ类限制性CTL表位呈递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莉 吴玉章 +4 位作者 林治华 石统东 周伟 贾正才 邹丽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 :从时间依赖性抗原呈递动力学的角度研究穿膜序列 (CPP)对 MHC- 类限制性 CTL 表位呈递的影响。 方法 :应用多肽固相合成技术 ,分别合成含 CPP与 H- 2 Kb限制性 CTL 表位 OVA2 57- 2 6 4的融合多肽 ,同时合成该表位 N、C端自然延... 目的 :从时间依赖性抗原呈递动力学的角度研究穿膜序列 (CPP)对 MHC- 类限制性 CTL 表位呈递的影响。 方法 :应用多肽固相合成技术 ,分别合成含 CPP与 H- 2 Kb限制性 CTL 表位 OVA2 57- 2 6 4的融合多肽 ,同时合成该表位 N、C端自然延伸的抗原肽和无关对照肽。采用流式细胞仪 (FACS)分析技术 ,检测抗原呈递细胞 (APC)在不同时相点对上述各抗原肽进行 MHC- 类呈递的情况。结果 :与不含 CPP的抗原肽相比 ,含 CPP的抗原肽中的 CTL 表位更易进入 APC内 MHC- 类呈递途径 ,表现为呈递所需时间明显缩短 (P<0 .0 5 ) ,且同一时相点的呈递强度显著增加 (P<0 .0 5 )。 结论 :在外源性抗原肽中引入穿膜序列可明显促进其 MHC- 类限制性 CTL 表位的呈递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膜序列 mhc-I类 限制性CTL 抗原呈递 动力学分析 肿瘤 免疫疗法
下载PDF
MHC-Ⅱ^+/CD14^+对大鼠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剑颖 邓群 +3 位作者 郭旭升 翁志华 刘双庆 张玉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83-1185,共3页
目的观察盲肠结扎穿孔(CLP)大鼠MHC-Ⅱ+/CD14+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动物死亡的关系,探讨MHC-Ⅱ+/CD14+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大鼠经典CLP脓毒症模型,40只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 目的观察盲肠结扎穿孔(CLP)大鼠MHC-Ⅱ+/CD14+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动物死亡的关系,探讨MHC-Ⅱ+/CD14+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大鼠经典CLP脓毒症模型,40只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盲肠穿孔1孔组(P1组)和盲肠穿孔2孔组(P2组)。S、P1、P2组动物在制模成功后1、2、3、4d抽血,C组仅在第4d抽血,流式细胞仪检测MHC-Ⅱ+/CD14+水平,并记录每天各组动物死亡只数。同时根据MHC-Ⅱ+/CD14+水平分为≥40%组、30%~40%组、<30%组,记录各组动物死亡数目。结果采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C组、S组比较,P1组在制模成功后第2、3、4天,P2组在制模成功后第1、2、3、4天累计死亡数均明显增加(P<0.05),而C组与S组间、P1组与P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S组比较,P1组、P2组CLP小鼠MHC-Ⅱ+/CD14+水平在制模成功后第1、2、3、4天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第2天为最低值,且P2组较P1组下降更明显(P<0.01),但C组与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C-Ⅱ+/CD14+水平<30%组死亡数明显高于≥40%组(P<0.05)及30%~40%组(P<0.05),而≥40%组与30%~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HC-Ⅱ+/CD14+水平可用于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状态的监测及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监测 免疫学 基因 mhcⅡ类 抗原 CD14
下载PDF
晕痣和痣细胞痣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抗原的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普雄明 哈丽珊 石得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4-15,69,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晕痣和痣细胞痣组织内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抗原的表达,结果MHCⅡ类抗原在两种痣组织内表达明显不同,作者认为痣细胞MHCⅡ类抗原的过量表达可能与晕痣发生的自身免疫机制有关。
关键词 晕痣 组织相容复合体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病毒干扰MHC I类抗原呈递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朴 郑玉姝 刘兴友 《生命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300-303,共4页
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在CTL的产生和作为CTL受体的配体清除病毒感染细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许多病毒在其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干扰MHCI类抗原呈递并不足为奇。深入理解病毒利用的干扰策略不仅有助于揭示病毒的致病机理,而且有助于制定... 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在CTL的产生和作为CTL受体的配体清除病毒感染细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许多病毒在其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干扰MHCI类抗原呈递并不足为奇。深入理解病毒利用的干扰策略不仅有助于揭示病毒的致病机理,而且有助于制定新的对策避免病毒逃逸,这些研究最终可能建立有效控制病毒感染的免疫疗法。因此,本文将就病毒干扰MHCI类抗原呈递策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干扰 mhcⅠ类抗原
下载PDF
畜禽MHCⅠ分子抗原结合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郝福星 居元照 +2 位作者 金红岩 封家旺 袁维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72-2080,共9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结构的解析可直观地阐释其结合抗原表位的机理,进而有效利用其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免疫应答。目前已报道的畜禽MHCⅠ精细结构包括牛(N...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结构的解析可直观地阐释其结合抗原表位的机理,进而有效利用其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免疫应答。目前已报道的畜禽MHCⅠ精细结构包括牛(N*01301、N*01801)、猪(SLA-1*0401)和鸡(BF2*2101、BF2*0401、BF2*0201、BF2*1401),以上MHCⅠ复合体结构由α1、α2和α3共3个α链和β2m组成。其抗原结合槽多肽由A、B、C、D、E、F 6个口袋组成,一般B、F口袋决定了不同MHCⅠ分子结合不同性质的抗原多肽。鉴于同一物种不同的MHCⅠ等位基因及不同物种MHCⅠ基因的序列差异性,使得不同的MHCⅠ分子结合不同性质的抗原多肽片段,此外,不同MHCⅠ分子也可递呈同样的抗原多肽,实现不同MHCⅠ分子的交叉递呈。畜禽MHCⅠ的结构清晰地阐释其递呈抗原多肽的机理,促进了畜禽免疫学和疫苗应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抗原结合槽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损伤面神经核中MHC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卢连军 王锦玲 +2 位作者 黄维国 邱建华 刘顺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6期537-540,共4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小胶质细胞MHCⅠ,Ⅱ类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单克隆抗体OX18检测MHCⅠ类抗原,用单克隆抗体Ox6检测MHCⅡ类抗原,比较地塞米松治疗组与对照组MH...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小胶质细胞MHCⅠ,Ⅱ类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单克隆抗体OX18检测MHCⅠ类抗原,用单克隆抗体Ox6检测MHCⅡ类抗原,比较地塞米松治疗组与对照组MHCⅠ,Ⅱ类抗原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地塞米松治疗组损伤面神经核中MHCⅡ类抗原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而MHCⅠ类抗原表达两组之间则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地塞米松能下调损伤面神经核中MHCⅡ类抗原的表达,而对MHCⅠ类抗原表达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面神经核 mhc抗原 地塞米松
下载PDF
IL-2-PE40抑制大鼠角膜上皮细胞MHC抗原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京 黄发明 王小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了解正常大鼠角膜细胞在体外经 γ-干扰素诱导后 ,M HC- 、 类抗原异常表达的情况 ,并观察比较 IL- 2 -PE4 0、Cs A对角膜细胞 M HC- 、 类抗原异常表达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 ACA S- 570粘附式细胞分析仪和免疫荧光技术 ... 目的 了解正常大鼠角膜细胞在体外经 γ-干扰素诱导后 ,M HC- 、 类抗原异常表达的情况 ,并观察比较 IL- 2 -PE4 0、Cs A对角膜细胞 M HC- 、 类抗原异常表达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 ACA S- 570粘附式细胞分析仪和免疫荧光技术 ,对体外原代培养经γ-干扰素诱导后的正常大鼠角膜上皮细胞 M H C- 、 类抗原表达的相对量进行测定 ,并在培养液中加入新型免疫抑制剂 IL- 2 - PE4 0及 Cs A,进一步测定角膜细胞 MH C- 、 类抗原的表达量。结果 未加入 γ-干扰素 ,MH C- 类抗原的表达量为 98.1± 13 .9,MH C- 类抗原无表达 ,经 γ-干扰素诱导后 MH C- 类抗原的表达量为 10 0 6.1±2 6.2 ,MH C- 类抗原的表达量为 997.2± 2 3 .1,有显著性差异。 IL - 2 - PE4 0组 MH C- 类抗原表达量为 618.9± 2 1.3 ,M HC- 类抗原表达量为 691.3± 2 2 .1,Cs A组 MH C- 类抗原表达量为 62 3 .6± 2 2 .1,M HC- 类抗原表达量为 689.3± 2 5.0 ,两者分别与注射用水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在体外 ,γ-干扰素可诱导角膜上皮细胞 MH C- 、 类抗原的异常表达 ;IL- 2 - PE4 0及 Cs A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这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角膜移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 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毒素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前后MHCⅠ,Ⅱ类抗原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明英姿 叶启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4期38-40,43,共4页
目的 :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 (I/R)和预处理 (IP)模型 ,了解I/R和IP前后MHCⅠ ,Ⅱ类抗原的表达。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对I/R术后 0 ,1,3,5 ,7,14 ,2 1,35d大鼠肝组织和IP术后MHC抗原进行检测并与未缺血组比较。结果 :... 目的 :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 (I/R)和预处理 (IP)模型 ,了解I/R和IP前后MHCⅠ ,Ⅱ类抗原的表达。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对I/R术后 0 ,1,3,5 ,7,14 ,2 1,35d大鼠肝组织和IP术后MHC抗原进行检测并与未缺血组比较。结果 :I/R可导致MHCI和MHCⅡ类抗原表达增高 ,I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MHCⅠ和MHCⅡ类抗原过度表达。结论 :该实验表明缺血再灌注后MHCⅠ ,Ⅱ类抗原的表达有助于对排斥反应的监测 ,并有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mhc 抗原 表达 实验研究 RT-PCR 缺血预处理 mhc 肝脏
下载PDF
脂质过氧化抑制剂对同基因大白鼠移植肾MHC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春友 万赤丹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88-490,共3页
同种肾移植术后,宿主T细胞对移植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的识别并对移植物排斥,为宿主抗移植物反应的关键环节。抑制宿主T细胞免疫活性或抑制移植物MHC表达,将减轻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本研究以Wistar... 同种肾移植术后,宿主T细胞对移植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的识别并对移植物排斥,为宿主抗移植物反应的关键环节。抑制宿主T细胞免疫活性或抑制移植物MHC表达,将减轻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本研究以Wistar大白鼠间肾脏低温保存后移植为模型,选用细胞脂质过氧化抑制剂对供体和受体进行治疗,观察对移植肾MHC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质过氧化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移植肾MHC的基因表达,同时对移植肾脏的功能起保护作用,这种对MHC表达的抑制以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与脂质过氧化抑制剂对肾脏低温保存期及移植术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所致器官组织的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脂质过氧化 mhc抗原 缺血再灌流损伤
下载PDF
MHC-Ⅰ类抗原加工途径异常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文武 《中国肿瘤》 CAS 2003年第3期160-163,共4页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MHC鄄Ⅰ类抗原呈递细节已逐渐明晰,全面认识肿瘤细胞MHC鄄Ⅰ类相关抗原加工途径缺陷或改变与肿瘤生物学及肿瘤临床的关系,将有助于肿瘤的诊治和预防。
关键词 mhc-I 抗原加工 肿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细胞因子基因转导对人乳腺癌细胞MHC抗原及细胞膜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于晓妉 唐佩弦 +5 位作者 张明伟 彭善云 刘元林 黄碧莲 侯春梅 毛宁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89-92,共4页
为探讨细胞因子基因(人IL-2、IL-6)转导对于肿瘤细胞膜MHC抗原及细胞膜糖蛋白表达调控的影响,本文利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含人IL-6、IL-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分别导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法... 为探讨细胞因子基因(人IL-2、IL-6)转导对于肿瘤细胞膜MHC抗原及细胞膜糖蛋白表达调控的影响,本文利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含人IL-6、IL-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分别导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法,对基因转导的瘤细胞细胞膜糖蛋白及MHC抗原表达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两种基因修饰的MCF-7细胞MHCⅠ型抗原表达均获得增强,此外,基因转导细胞可程度不同地表现出细胞膜多种糖蛋白表达的变化。提示肿瘤细胞膜抗原及糖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是细胞因子基因转导影响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的重要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基因转导 mhc抗原 糖蛋白 表达
下载PDF
妊娠大鼠子宫和胎盘MHC类分子的表达及TGF-β1对其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李明 张俊华 +1 位作者 孙兆军 陈卫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2-810,共9页
本研究旨在对大鼠妊娠过程中子宫和胎盘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的动态表达和表达定位,及体内注射超生理剂量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后MHC分子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妊娠子宫和胎盘中典型性MHC-Ⅰ类分子(RT1-A)和非典型性MHC-Ⅱ类分... 本研究旨在对大鼠妊娠过程中子宫和胎盘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的动态表达和表达定位,及体内注射超生理剂量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后MHC分子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妊娠子宫和胎盘中典型性MHC-Ⅰ类分子(RT1-A)和非典型性MHC-Ⅱ类分子(RT1-DM)的表达规律、定位及与TGF-β1的关系。笔者采用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妊娠各时期大鼠子宫和胎盘中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正常妊娠各个时期大鼠子宫和胎盘中均能检测到MHC类分子的表达。子宫中RT1-A蛋白的表达在整个妊娠期呈增长趋势(D4~D19)。妊娠早期至妊娠中期RT1-DM蛋白在子宫中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妊娠晚期表达量下降。胎盘中RT1-A、RT1-DM蛋白的表达量自妊娠早期至妊娠中期下降,妊娠晚期逐渐上升。注射超生理剂量的TGF-β1后,植入前期子宫中RT1-A略有升高,在植入期(D6)和植入后期(D9)下降,D19显著下降(P<0.01)。RT1-DM表达量在植入前期上升、植入期下降、植入后期略有上升,妊娠晚期显著下降(P<0.01)。胎盘中妊娠早期(D9)和晚期(D19)RT1-A和RT1-DM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妊娠中期这两种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这两类分子的定位不受外源性TGF-β1的影响:妊娠早期RT1-DM主要定位于子宫腔上皮、腺上皮、血管壁和子宫肌层。RT1-A主要定位于腔上皮、腺上皮、基蜕膜及血管壁。妊娠中晚期RT1-A和RT1-DM主要定位于迷宫层、海绵滋养层、腺上皮和子宫血管壁。综上所述,大鼠妊娠过程中超生理剂量的TGF-β1对MHC抗原表达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在妊娠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大鼠 子宫 胎盘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在母胎界面免疫调控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明 史远刚 彭景楩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2期1899-1902,共4页
母胎界面生物学与多种细胞形成的复合物及维持妊娠所必需的调节因子有关。目前被公认的调节因子是胎盘中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蛋白(MHC)。MHC抗原在生殖过程中起到双重作用:首先,MHC在一些生物物种中可影响其杂交选择,对父母双方MHC... 母胎界面生物学与多种细胞形成的复合物及维持妊娠所必需的调节因子有关。目前被公认的调节因子是胎盘中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蛋白(MHC)。MHC抗原在生殖过程中起到双重作用:首先,MHC在一些生物物种中可影响其杂交选择,对父母双方MHC抗原的匹配有一定的影响;其次MHC影响植入前期已经受精的卵子发育情况。MHC抗原表达对于胎儿逃避母体免疫排斥作用从而维持妊娠顺利进行是有利的。本文综述了MHC在母胎界面免疫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胎界面 免疫调节 mhc—Ⅰ Ⅱ类抗原
下载PDF
肝再生增强因子RNAi对肝癌细胞株HepG2表达MHCI、DR、CD80、CD86的影响
15
作者 谢松丽 张云霞 +1 位作者 孙航 刘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126,共5页
利用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的siRNA阻断人肝癌细胞株HepG2表达ALR,观察HepG2细胞MHCI、DR、CD80、CD86的表达是否受影响,以探讨ALR是否通过影响MHCI、DR、CD80、CD86表达参与肝癌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 利用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的siRNA阻断人肝癌细胞株HepG2表达ALR,观察HepG2细胞MHCI、DR、CD80、CD86的表达是否受影响,以探讨ALR是否通过影响MHCI、DR、CD80、CD86表达参与肝癌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培养HepG2,分为未转染组、转染阳性SiRNA组、转染阴性SiRNA组、转染脂质体空质粒组;RT-PCR检测转染前后hALR mRNA的表达,RT-PCR、Western blot印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epG2细胞表达MHCI、DR、CD80、CD86的水平。结果表明,转染阳性SiRNA组hALR mRNA的表达较转染阴性SiRNA组明显下降,转染阳性SiRNA组和转染阴性SiRNA组MHCI、DR、CD80、CD86的表达均无差异;脂质体转染组除CD80 mRNA外,MHCI、DR、CD86 mRNA表达均较未转染组增高;脂质体转染组MHCI、DR、CD80、CD86的表达水平均较未转染组有上升趋势。因此,阳性SiRNA具有显著和特异性抑制hALR表达的作用,阻断ALR的表达不影响HepG2细胞表达MHCI、DR、CD80、CD86,ALR不通过影响MHCI、DR、CD80、CD86的表达参与肝癌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转染载体可能影响某些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RNA干扰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B7
下载PDF
MHC-Ⅱ基因反义RNA导入脐血CD34^+细胞抑制HLA-DR抗原的表达(英文)
16
作者 邓宇斌 李树浓 +2 位作者 黄绍良 谢强 黄仁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63-268,共6页
将HLA-DRBI基因cDNA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质粒pZIP-neo SV(x)BamHI位点中,构建了HLA-DRB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反义RNA重组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导入PA317细胞。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富集脐血CD34^+细胞。将培养的病毒上清感染脐血CD34^+细胞... 将HLA-DRBI基因cDNA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质粒pZIP-neo SV(x)BamHI位点中,构建了HLA-DRB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反义RNA重组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导入PA317细胞。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富集脐血CD34^+细胞。将培养的病毒上清感染脐血CD34^+细胞,筛选获得抗性克隆和进行CFU-GM的培养。用RT-PCR法从经G418选择产生的抗性克隆已证实有反义RNA目的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转染的脐血细胞中HLA-DR抗原阳性率为28%(对照组为45%),其抑制率为38.2%。结果表明导入脐血细胞的MHC-Ⅱ类基因反义RNA重组体可降低其HLA-DR抗原的表达。本实验结果为用反义核酸技术在临床脐血移植中防止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4^+细胞 HLA-DR抗原 反义RNA mhc-Ⅱ类基因 基因
下载PDF
胃肠癌的MHC抗原表达及其与局部免疫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沛雄 司履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08-213,共6页
利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对62例胃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HLA-ABC抗原缺失率在胃癌,结、直肠癌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灶分别为26.92%、13.89%和33.33%;HLA-DR抗原表达率分别为34.62%、22.22%、和40.0%,而HLA-DQ抗原仅表达于2例HLA-D... 利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对62例胃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HLA-ABC抗原缺失率在胃癌,结、直肠癌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灶分别为26.92%、13.89%和33.33%;HLA-DR抗原表达率分别为34.62%、22.22%、和40.0%,而HLA-DQ抗原仅表达于2例HLA-DR胃癌的少数癌细胞。且HLA-ABC抗原缺失率在早期癌(60.0%)明显高于中晚期癌(15.79%);胃肠癌的HLA抗原表达与局部单个核细胞各亚群浸润的程度间也有一定的相关。这些发现提示HLA抗原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肿瘤 mhc 抗原 免疫学
下载PDF
血清sMICA、PCNA、GASP-1、TIMP-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张雅琪 彭程程 +1 位作者 万鸿 王萍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MHC-I类链相关蛋白A(sMIC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分选蛋白1(GAS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诊治...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MHC-I类链相关蛋白A(sMIC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分选蛋白1(GAS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诊治的86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3例健康体检者设立为对照组;并根据不同病理分型将观察组分为腺癌组(n=33)和鳞癌组(n=53),对比血清sMICA、PCNA、GASP-1、TIMP-1;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MICA、PCNA、GASP-1、TIMP-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sMICA、PCNA、GASP-1、TIMP-1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观察组的sMICA、PCNA、GASP-1、TIMP-1均高于对照组(P<0.05)。腺癌组的sMICA、PCNA、GASP-1、TIMP-1均高于鳞癌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sMICA、PCNA、GASP-1、TIMP-1高表达会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产生影响(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MICA、PCNA、GASP-1、TIMP-1及四项联合诊断NSCLC的AUC值分别为(0.750、0.654、0.819、0.788、0.843,P均<0.05),敏感度分别为57.00%、46.50%、67.40%、90.70%、79.10%;特异度分别为93.00%、93.00%、88.40%、58.10%、86.00%。结论sMICA、PCNA、GASP-1、TIMP-1在NSCLC患者中呈高表达趋势,其表达水平会随病理分型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可溶性mhc-I类链相关蛋白A 增殖细胞核抗原 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分选蛋白1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非小细胞肺癌 病理分型
下载PDF
不同日龄鸡肺脏中MHC-Ⅱ+细胞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英楠 张桂山 +1 位作者 徐晶 杨树宝 《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第5期10-12,19,共4页
为了解鸡肺脏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本实验选择不同日龄的海兰白鸡的肺脏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MHC-Ⅱ细胞的出现、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过程。结果显示,MHC-Ⅱ细胞最初于胚胎13 d出现。胚胎13 d至18 d期间,MHC-Ⅱ细胞数量有所增多... 为了解鸡肺脏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本实验选择不同日龄的海兰白鸡的肺脏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MHC-Ⅱ细胞的出现、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过程。结果显示,MHC-Ⅱ细胞最初于胚胎13 d出现。胚胎13 d至18 d期间,MHC-Ⅱ细胞数量有所增多,并主要分布在三级支气管的肺房房间隔中。1日龄时,MHC-Ⅱ细胞在小叶间结缔组织中也有分布。4日龄时,在初级支气管与次级支气管交汇处有淋巴细胞的聚集物,即形成了明显的支气管相关性淋巴组织(BALT),此时BALT中的大多数细胞都表达MHC-Ⅱ,成为主要的细胞群体。7至14日龄时,MHC-Ⅱ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在呼吸性毛细管管壁上出现较多的MHC-Ⅱ细胞。21至90日龄时,无论是BALT中,还是肺小叶中MHC-Ⅱ细胞的数量都持续增加,并且遍布于整个肺脏。结果表明,鸡肺脏中MHC-Ⅱ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均呈现日龄相关性变化,并且其变化可以反映出胚胎期及出壳初期肺脏中抗原呈递细胞较少,随后日龄显著增多,从而进行有效的抗原递呈,参与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脏 mhc-Ⅱ+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分布
下载PDF
T细胞抗原识别MHC限制的发现
20
作者 蓝恭涛 朱立平 张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9-540,F003,共3页
T细胞只能识别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特定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这就是T细胞抗原识别的MHC限制。这一现象是由澳大利亚的Peter.C.Doherty与瑞士的Rolf.M.Zinkernagel在实验时偶然发现的。之后,为了解释这一现象,他们又提出了两个模型:双重... T细胞只能识别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特定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这就是T细胞抗原识别的MHC限制。这一现象是由澳大利亚的Peter.C.Doherty与瑞士的Rolf.M.Zinkernagel在实验时偶然发现的。之后,为了解释这一现象,他们又提出了两个模型:双重受体假说和修饰自身假说。在以后的20多年里,众多的科学家对这一现象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逐步弄清了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全过程,极大地推动了免疫学以及许多其他相关知识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抗原识别 mhc限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