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cular integrity assessment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cular micro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parameters in diabetic macular edema 被引量:10
1
作者 Jian-Wei Wang Chuan-Hong Jie +5 位作者 Yong-Jian Tao Ning Meng Yuan-Chun Hu Zheng-Zheng Wu Wen-Jing Cai Xi-Mei G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7期1185-1191,共7页
AIM: To respectively evaluate macular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functional parameters by using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 and macular integrity assessment(MA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AIM: To respectively evaluate macular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functional parameters by using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 and macular integrity assessment(MA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non-controlled, open study included 61 eyes of 38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DME. All patients underwent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measurement, MAIA microperimetry, and SDOCT. DME morphology, including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 and central retinal volume(CRV); integrity of the 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ELM) and photoreceptor inner segment/outer segment(IS/OS) junction; and the deposition of hard macular exudates were assessed within a 1000-μm central subfield area. MAIA microperimetry parameters evaluated were average threshold(AT)-retinal sensitivity, macular integrity index(MI), fixation points within a circle of radius 1°(P1) and 2°(P2), and bivariate contour ellipse area considering 63% and 95% of the fixation points(A63 and A95, respectively). RESULTS: M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eyes with disrupted ELM or IS/OS, compared with eyes with intact ELM and IS/OS. Values of BCVA(log MAR), total AT, AT within 1000-μm diameter, P2, A63, A95, and CRT were significantly worse in eyes with disrupted IS/OS, compared with eyes with intact IS/OS. The values of BCVA(log MAR), AT within 1000-μm diameter, and CRT were significantly worse in eyes with disrupted ELM, compared with eyes with intact ELM. These parameter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eyes with or without hard macular exudate deposition. CRV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he integrity of ELM, IS/OS, or deposition of hard macular exudates. At the center, nasal and temporal sectors of the fove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retinal thickness and AT of the corresponding area. At the inferior and superior sectors of the fovea, no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retinal thickness and AT of the corresponding area. In the intact IS/OS group,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CRT and central AT.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retinal sensitivity and thickness when the IS/OS layer was disrupte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IS/OS integrity was an independent factor affecting MI. CONCLUSION: Functional(BCVA and visual field) and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retinal thicknes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 intact IS/OS. Local photoreceptor integrity was a strong predictor of local visual function throughout the retina. MI revealed the functional status in DME, reflecting the IS/OS juction status in the mac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retinopathy/complications macular edema visual fields retina/physiopatholog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部循环改变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鹏 王雨生 +4 位作者 胡丹 吴玉丽 罗亚娟 韩泉洪 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黄斑部循环改变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关系。方法对12例(24眼)首诊为萎缩型AMD,在随访中转变为渗出型AMD(16眼)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黄斑部循环改变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关系。方法对12例(24眼)首诊为萎缩型AMD,在随访中转变为渗出型AMD(16眼)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nce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脉络膜循环变化。结果24只萎缩型AMD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均有局限性灌注不良,16眼(67%)CNV在原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不良区域内生成。结论脉络膜灌注不良是CNV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 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 视力 诊断
下载PDF
频域OCT对IMH手术前后光感受器内外节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肖泽锋 罗娜 +2 位作者 李发标 邱志桥 晏世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9-1022,共4页
背景Gass理论认为特发性黄斑裂孔(IMH)多由于玻璃体皮质对黄斑区切线方向上的牵拉引起,而频域OCT(SD—OCT)研究发现黄斑区光感受器内外节缺失区直径(DIOA)与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有密切关系,但利用深度增强成像(EDI)技术观察IM... 背景Gass理论认为特发性黄斑裂孔(IMH)多由于玻璃体皮质对黄斑区切线方向上的牵拉引起,而频域OCT(SD—OCT)研究发现黄斑区光感受器内外节缺失区直径(DIOA)与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有密切关系,但利用深度增强成像(EDI)技术观察IMH患者手术前后DIOA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关系,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利用SD—OCT及其EDI技术研究光感受器内节/外节(IS/OS)层和SFCT在IMH手术前后的变化并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眼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单眼IMH患者40例40眼,患者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术者完成23G玻璃体切割术,并由同一操作者采用SD—OCTEDI模式测量患者手术前后水平方向上光感受器DIOA和SFCT,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法分析IMH患者DIOA与SFCT间的关系。结果术后IMH患者中,黄斑裂孔闭合者34眼,裂孔封闭率为85%。术眼术前DIOA平均值为(1280±753)μm,术后6个月为(656±322)μm,手术前后DIO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9,P=0.000)。术眼术前平均SFCT为(130±43)μm;术后6个月为(140±38)μm,手术前后SF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7,P=0.175)。手术前及手术后术眼DIOA与SFCT测量值的变化均呈负相关(术前:r=-0.748,P=0.000;术后:r=-0.686,P=0.001)。结论IMH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中心凹水平方向上光感受器DIOA与SFCT的变化方向相反,提示IMH患者光感受器IS/OS的变化与脉络膜的血流灌注状态参与IM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视网膜孔/生理病理 中心凹 特发性黄斑裂孔 光感受器 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内界膜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细胞成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彭娟 沙翔垠 +1 位作者 文晔 梅开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5-918,共4页
背景 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MH)内界膜的组织病理结构和细胞成分对理解IMH的发病机制,从而预防IMH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研究报道结果不一致.目的 研究IMH内界膜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细胞成分,检测内界膜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背景 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MH)内界膜的组织病理结构和细胞成分对理解IMH的发病机制,从而预防IMH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研究报道结果不一致.目的 研究IMH内界膜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细胞成分,检测内界膜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D45及CD44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IMH的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的IMH患者7例7眼的内界膜标本,制备石蜡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观察内界膜的组织结构及细胞成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和定位内界膜中GFAP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内界膜中CD45及CD44的表达.结果 7例IMH内界膜石蜡切片均可见波浪弯曲状红染膜状结构,其中2例内界膜厚度均匀一致,含较少细胞,其他5例内界膜厚度不均,散在分布有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GFAP表达于内界膜外层.免疫荧光染色表明,CD45阳性T淋巴细胞散在分布于内界膜组织中,黏附分子CD44多表达于内界膜的内层细胞.结论 IMH的内界膜上细胞成分较少,但Ⅲ期以上裂孔内界膜中存在神经胶质细胞和CD45阳性T淋巴细胞,表明IMH的发生过程伴有增生和免疫炎症反应.CD44作为黏附分子在内界膜中表达上调,促进IMH的增生和免疫炎症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病理 视网膜孔/病因 内界膜/病理 细胞学 组织病理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黏附分子/病理 特发性黄斑裂孔
下载PDF
104例青年人黄斑色素密度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宁 肖林 +3 位作者 禇利群 王冰松 姚晶磊 苏哲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78-979,982,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青年人黄斑色素密度(MPOD),以及MPOD与屈光度、性别、吸烟、饮酒、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家族史等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 2007级和2008级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系学生56人以及社会青年志愿者48人,共计104人,208只眼纳入... 目的研究中国青年人黄斑色素密度(MPOD),以及MPOD与屈光度、性别、吸烟、饮酒、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家族史等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 2007级和2008级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系学生56人以及社会青年志愿者48人,共计104人,20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完整回答调查问卷,包括是否有吸烟史、饮酒史、黄斑变性家族史等问题,并进行统一流程的屈光度的检查,所有受试者采用异色闪烁光度测量法进行黄斑色素密度的测量。结果全部受试者共208只眼的MPOD均值为0.625±0.191,对所有男性与女性、主导眼与非主导眼、有吸烟史与无吸烟史和有饮酒史与无饮酒史的MPOD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有黄斑变性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的研究者MPOD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POD值与屈光度无相关性(r=-0.107,P=0.124)。结论有黄斑变性家族史的青年人MPOD值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黄斑 黄斑变性
下载PDF
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红军 赵世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7-421,共5页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与视功能密切相关。大多致盲性眼病如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均存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及其轴突的损害。神经节细胞主要存在于黄斑区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与视功能密切相关。大多致盲性眼病如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均存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及其轴突的损害。神经节细胞主要存在于黄斑区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结构中,此3层结构统称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其厚度变化可用于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状况。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损会出现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变薄,因此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变化对诊断相关眼病、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检测在多种眼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眼病的早期诊断、防治及判断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黄斑 原发性青光眼 视神经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帅(综述) 刘升强(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43-848,共6页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蛋白质降解系统,参与调节细胞周期、基因转录、抗原递呈、细胞增生与分化以及信号转导等各种病理生理过程.泛素-蛋白酶体功能异常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致病机制相关.近年来...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蛋白质降解系统,参与调节细胞周期、基因转录、抗原递呈、细胞增生与分化以及信号转导等各种病理生理过程.泛素-蛋白酶体功能异常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致病机制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存在于视网膜中,一些视网膜损伤在退行性疾病人群中同步出现.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参与视网膜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管新生、神经损伤、信号转导等病理生理过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活性氧簇(ROS)等一些信号通路起重要作用,其蛋白质的降解和合成失衡对视网膜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产生重大影响.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减轻网膜病变炎症等病理改变.本文对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 病理生理机制
下载PDF
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柳 刘淑娟 匡丽晖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5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注射液(RZB)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MGP)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DM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MGP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RZB玻璃体腔内注...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注射液(RZB)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MGP)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DM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MGP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RZB玻璃体腔内注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黄斑区域平均厚度(CAT)、黄斑中心凹厚度(CST)、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眼压升高、结膜出血、前房反应的例数分别为2、3、4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患者的眼压升高、结膜出血、前房反应的例数分别为0、1、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对照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以玻璃体腔内注射RZB联合MGP治疗能有效改善DME患者黄斑情况,提高视力,且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注射液 黄斑格栅样光凝 玻璃体腔注射
下载PDF
高度近视伴黄斑牵引30例光学相干扫描图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博 张劲松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观察具有黄斑牵引的高度近视患者的光学相干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OCT、B超确诊具有黄斑前膜和黄斑牵引综合征的高度近视患者的黄斑部OCT图像特征。结果:30例患者31只... 目的:观察具有黄斑牵引的高度近视患者的光学相干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OCT、B超确诊具有黄斑前膜和黄斑牵引综合征的高度近视患者的黄斑部OCT图像特征。结果:30例患者31只眼大致可分为5种特征:单纯性黄斑部正增厚10例,视网膜劈裂5例,黄斑裂孔4例,黄斑囊样水肿7例,视网膜脱离5例。结论:高度近视患者具有黄斑前膜或黄斑牵引的特征主要是黄斑前膜或玻璃体反射带牵拉视网膜,OCT能更好地观察其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 牵引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的黄斑局部视网膜电图频谱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星伟 孙勇 +1 位作者 宫媛媛 朱萍 《眼视光学杂志》 2001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应用局部视网膜电图 (localelectroretingoram ,LERG)频谱分析方法 ,进一步了解高度近视眼黄斑部光感受器细胞与光感受器后神经元细胞功能异常的情况。方法 :6 6例高度近视眼患者 (12 8眼 )的LERG被记录研究。应用手提眼底镜式局... 目的 :应用局部视网膜电图 (localelectroretingoram ,LERG)频谱分析方法 ,进一步了解高度近视眼黄斑部光感受器细胞与光感受器后神经元细胞功能异常的情况。方法 :6 6例高度近视眼患者 (12 8眼 )的LERG被记录研究。应用手提眼底镜式局部刺激器 ,通过放大的瞳孔直视眼底监控固视状况 ,闪烁光频率 31Hz。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高度近视眼底仅有豹纹状眼底改变和伴后巩膜葡萄肿两组闪烁LERG的 1f与 2f均有降低(P <0 .0 5 ) ,2f在后组中下降显著 (P <0 .0 1) ,且 1f/2f比值有明显增加。对屈光度分组的Fourier分析发现 :1f与 2f在各组均有降低 (P <0 .0 5 ) ,2f的下降在 - 10D以上组显著 (P <0 .0 1) ;1f/2f比值在早期RP病变表现正常或轻度异常 ,随发病病程增加有升高趋势。结论 :高度近视眼的黄斑功能早期以视网膜外层为主 ,随着病情的发展 ,黄斑部内层的受累有加重趋势。不同眼底改变与黄斑功能受损程度具有一致性。LERG频谱分析对高度近视眼黄斑功能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局部视网膜电图 FOURIER分析 基波 二次谐波 黄斑 LERG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症的手术疗效
11
作者 祝莹 徐少凯 +1 位作者 赵丹 李军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症的手术疗效。[方法]确诊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症的患者共11例11眼,采用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前术后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术后...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症的手术疗效。[方法]确诊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症的患者共11例11眼,采用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前术后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术后OCT显示11例患者黄斑部牵引全部解除,黄斑中央凹厚度降低,视力均有所提高,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玻璃体 黄斑 牵引 综合症 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微视野与视诱发电位在黄斑病变中的法医学应用
12
作者 周姝 刘冬梅 +3 位作者 彭书雅 孙婧 刘瑞珏 夏文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微视野仪与视诱发电位检测结果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探索检测眼底黄斑病变者最佳矫正视力的途径。方法对62例黄斑病变者(黄斑病变组,62眼)及1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6眼)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微视野仪及视诱发电位的检测。结果... 目的研究微视野仪与视诱发电位检测结果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探索检测眼底黄斑病变者最佳矫正视力的途径。方法对62例黄斑病变者(黄斑病变组,62眼)及1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6眼)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微视野仪及视诱发电位的检测。结果 (1)微视野仪检测示黄斑病变组视网膜平均敏感度、固视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置信椭圆面积均大于对照组;视诱发电位检测示0.5周期/度(circle per degree,cpd)及2 cpd P100波振幅较对照组降低,潜伏期延长(P<0.05)。(2)黄斑病变组最佳矫正视力与其视网膜平均敏感度、置信椭圆面积及黄斑中心2°、4°固视百分率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视网膜平均敏感度与P100波的振幅呈线性相关(P<0.05)。(3)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53 x1+0.008 x3+3.897(y为最佳矫正视力,x1、x3分别为视网膜平均敏感度与2 cpd P100波振幅)。结论联合使用微视野仪与视诱发电位有助于判断黄斑区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客观最佳矫正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诱发电位 视觉 黄斑 微视野
下载PDF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黄斑分支静脉阻塞中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郑玉祥 闫丽 +2 位作者 王彦军 张彩霞 陈秀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眼的阻塞面积大小、阻塞部位、黄斑中心凹毛细血管拱环破坏程度等因素,对视力预后的影响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改变。方法回顾分析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并经筛选... 目的观察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眼的阻塞面积大小、阻塞部位、黄斑中心凹毛细血管拱环破坏程度等因素,对视力预后的影响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改变。方法回顾分析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并经筛选的27例27只眼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阻塞部位、黄斑中心凹毛细血管拱环破坏程度,并利用海德堡激光扫描眼底荧光造影系统的面积测量功能,对阻塞面积、FAZ面积及18名正常对照者FAZ面积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7例MBRVO发生于黄斑上支者17只眼,占63%,平均阻塞面积为(16±10)mm2,平均视力0·32±0·28。黄斑下支者10只眼,占37%,平均阻塞面积为(12±10)mm2,平均视力0·37±0·20。在视力恢复和阻塞面积大小上,黄斑上支与下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拱环破坏≥1/2和<1/2两组间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只眼阻塞面积平均值为(15±10)mm2,≥14·60mm2者10只眼,<14·60mm2者17只眼,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RVO患者的FAZ面积明显大于正常人FAZ面积(P<0·05)。结论拱环破坏的范围是决定MBRVO预后视力的重要标准,而引流黄斑分支静脉阻塞后累计的病变范围对视力预后不起决定作用,MBRVO的FAZ面积比正常人的FAZ面积明显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闭塞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黄斑 中央凹
下载PDF
中西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疗效观察
14
作者 蒋莉 黄时洲 文峰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8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黄斑方联合抗氧化剂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CNV)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至2015年就诊的31例(35只眼)视力、眼底彩照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视力与眼底形态学改变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视力平均值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个月... 目的:观察黄斑方联合抗氧化剂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CNV)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至2015年就诊的31例(35只眼)视力、眼底彩照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视力与眼底形态学改变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视力平均值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与治疗后6个月时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与治疗后12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V总面积平均值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6、12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与治疗后6、12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与治疗后12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时视力提高19只眼(54.3%),视力稳定14只眼(40.0%),视力下降2只眼(5.7%)。CNV最大病灶面积与视力在治疗前无相关性,在治疗后3、6、12个月时均呈负相关。结论:黄斑方联合抗氧化剂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能有效缩小病灶及减少荧光素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黄斑方 抗氧化剂
下载PDF
光相干断层成像在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斌 吉昂 +4 位作者 牛红霞 闫丽娟 陈序 彭莹 仉晨光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884-887,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光相干断层成像(OCT)显示视网膜结构变异程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T)与患者视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OCT检查确诊IMEM共56例66眼,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及OCT检查,依据视网膜内部...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光相干断层成像(OCT)显示视网膜结构变异程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T)与患者视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OCT检查确诊IMEM共56例66眼,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及OCT检查,依据视网膜内部结构变异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并测量RT。结果轻、中、重度组患眼平均RT分别为(311.95±51.78)μm、(447.13±41.95)μm和(560.00±58.23)μm,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中、重度组患眼平均BCVA分别为0.78±0.16、0.38±0.12和0.27±0.14,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眼RT与BCVA之间无线性相关性(r=-0.352,P=0.128),中、重度组内患眼RT与BCVA之间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8和-0.482,P<0.05)。结论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变异程度及RT可以反映视功能损害的程度,RT值达到400μm可以作为手术干预的客观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 视网膜疾病 视力试验 特发性黄斑前膜 光相干断层成像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陶继伟 陈焕 +4 位作者 沈丽君 林晶晶 陈亦棋 毛剑波 方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评估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系列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且行iOCT检查的患者316例316眼。记录iOCT扫描时... 目的评估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系列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且行iOCT检查的患者316例316眼。记录iOCT扫描时间和结果、与术者显微镜下观察判断的一致性及其对手术治疗策略的影响,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316眼中有271眼成功完成iOCT检测,占85.8%,平均扫描时间为(3.54±2.30)min;在271眼扫描成功患眼中,特发性黄斑裂孔51眼,黄斑前膜95眼,致密玻璃体积血50眼,黄斑板层裂孔30眼,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12眼,高度近视黄斑病变33眼;iOCT检查结果与术者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判断不一致的有45眼,占16.6%,其中有27眼术中改变手术策略,占10.0%。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2眼内界膜剥除后内层视网膜桥状连接,改为空气填充玻璃体腔;15眼内界膜剥除后出现裂孔边缘纤细的条状高反射,称为Hole-door现象,占32.6%;裂孔直径>400μm的黄斑裂孔中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外界膜连续性均优于未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黄斑前膜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8眼黄斑前膜残留,占8.4%,其中3眼增加黄斑前膜剥除操作,56眼出现黄斑前膜剥除后继发改变,占58.9%。致密玻璃体出血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17眼黄斑结构正常,占34.0%,33眼黄斑结构异常,占66.0%;14眼iOCT检查黄斑结构与术中显微镜下判断结果不一致,占28.0%,其中11眼增加了黄斑前膜剥除操作。结论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可指导术中选择更合理的手术方式,预测术后恢复情况,提高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光相干断层扫描 术中 视网膜疾病 黄斑 手术指导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不同眼轴患者黄斑血流灌注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松一 李贵洲 +1 位作者 蔡泽煌 戴丽霞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不同眼轴患者黄斑血流灌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8月诊断为白内障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68例患者,测量眼轴长度,按眼轴长度分为3组,甲组20眼(眼轴≤22 mm),乙组30眼(22 ...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不同眼轴患者黄斑血流灌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8月诊断为白内障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68例患者,测量眼轴长度,按眼轴长度分为3组,甲组20眼(眼轴≤22 mm),乙组30眼(22 mm<眼轴≤26 mm),丙组18眼(眼轴>26 mm),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1 d、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及旁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变化。结果甲组及乙组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中心凹及旁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黄斑区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旁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眼轴白内障患者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易增加,其黄斑血流灌注密度下降,术中需优化超声乳化仪的手术参数,减少对黄斑解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眼轴 黄斑血流灌注密度 视网膜病变 黄斑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析
18
作者 林少芬毛 羽翔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3期209-211,F0003,共4页
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形态学特征,利用OCT图像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特点。方法 用海德堡激光眼科诊断仪(HRA-OCT)对34例CSC眼病患者和30名健康人进行黄斑部水平径线、垂直径... 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形态学特征,利用OCT图像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特点。方法 用海德堡激光眼科诊断仪(HRA-OCT)对34例CSC眼病患者和30名健康人进行黄斑部水平径线、垂直径线,层扫和增强厚度成像的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EDI-OCT)扫描脉络膜厚度,并测量患者患眼和对侧眼,健康人眼的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对患病前的生活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应用GraphPad Prism 9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SC患者OCT特征是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患眼较对侧眼以及正常眼的视网膜厚度(中心凹下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区的厚度)增厚,脉络膜厚度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多伴有不良生活习惯。结论 海德堡激光眼科诊断仪能无创地观察CSC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OCT特征是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视网膜厚度增厚和络膜厚度增厚,对临床诊治CSC具有指导性意义;规律的作息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黄斑 脉络膜 生活习惯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黄斑改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被引量:31
19
作者 程冰 刘杏 +4 位作者 刘奕志 葛坚 凌运兰 叶健章 郑小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糖尿病患者黄斑结构的影响。 方法 对比分析 3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糖尿病患者手术眼与对侧未手术眼以及 30例无糖尿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者手术前及术后 1d、1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光...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糖尿病患者黄斑结构的影响。 方法 对比分析 3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糖尿病患者手术眼与对侧未手术眼以及 30例无糖尿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者手术前及术后 1d、1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资料。 结果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眼手术前黄斑中心凹的平均厚度为 (148.5±2 7.7)μm,术后平均厚度为 (2 19.4± 6 8.2 3)μm,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未手术眼初次检查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 (147.4± 2 7.5 )μm,1个月后复查为 (148.2± 2 7.3)μm,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无糖尿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眼术前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 (142 .37± 12 .7) μm,术后为(15 1.9± 2 3.7) μm,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组术后新增黄斑水肿 11只眼 ,原有黄斑水肿的 6只眼中 3只眼水肿较术前加重。 结论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 ,黄斑水肿的发生率较高 ,黄斑水肿的程度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内障摘除术 黄斑水肿 病理生理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
原文传递
33例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素虹 黄雯 +2 位作者 黄思建 袁文琴 吴小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8-529,共2页
报告了33例采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TSV25G)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护理。术前护理重点为充分与患者沟通,消除紧张情绪,取得配合;通过谈话了解患者心理素质,以确定麻醉方式;训练眼球向下固视。术后护理重点为嘱咐患者... 报告了33例采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TSV25G)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护理。术前护理重点为充分与患者沟通,消除紧张情绪,取得配合;通过谈话了解患者心理素质,以确定麻醉方式;训练眼球向下固视。术后护理重点为嘱咐患者不能用力挤眼或揉眼;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眼睑及周围皮肤;观察有无眼内感染迹象。本组手术时间20~25min,术后切口闭合好,未发生眼内感染。4例术后出现高眼压,经处理后恢复正常。29只眼视力提高,3只眼视力不变,1只眼因术中注气,术后眼内有气泡致视力暂时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脱离 黄斑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