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chean Basement and a Paleoproterozoic Collision Orogen in the Huoqiu Area at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raton: Evidence from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被引量:36
1
作者 WAN Yusheng DONG Chunyan WANG Wei XIE Hangqiang LIU Duny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91-104,共14页
This paper reports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zircon ages for the "Huoqiu Group" and granitoids of the Early Precambrian basement in the Huoqiu area,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is paper reports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zircon ages for the "Huoqiu Group" and granitoids of the Early Precambrian basement in the Huoqiu area,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e "Huoqiu Group" is similar in rock association and metamorphism to the khondalite series, apart from it containing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banded iron formation. All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Huoqiu Group" meta-sedimentary rocks are 3.0 Ga and 2.75 Ga, without any 2.5 Ga and younger ones, as is commonly found in Paleoproterozoic khondalite series in other area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the Huoqiu area, 2.75 Ga and 2.56 Ga granitoids have also been identified. This basement assemblage underwent strong metamorphism during the late Paleoproterozoic (-1.84 Ga) tectonothermal event that is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us the formation time of the "Huoqiu Group" can be constrained between 2.75 and 1.84 Ga in terms of detrital and metamorphic zircon ages. It is considered, combined with regional data, that there may be a Paleoproterozoic collision orogen extending in a NWW-SEE direction to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hondalite series trondhjemite-tonalite-granodiorite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dating ARCHEAN PALEOPROTEROZOIC collision orogen North China Craton
下载PDF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for rectal carcinoids under micro-probe ultrasound guidance 被引量:6
2
作者 Fu-Run Zhou Liu-Ye Huang Cheng-Rong W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16期2555-2559,共5页
AIM: To assess the therapeutic value of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under micro-probe ultrasound guidance for rectal carcinoids less than 1 cm in diameter. METHODS: Twenty-one patients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 AIM: To assess the therapeutic value of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under micro-probe ultrasound guidance for rectal carcinoids less than 1 cm in diameter. METHODS: Twenty-one patients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with rectal carcinoids following colonoscop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7 to November 2012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patients consisted of 14 men and 7 women, with a mean age of 52.3 ± 12.2 years (range: 36-72 years). The patients with submucosal tumors less than 1 cm in diameter arising from the rectal and muscularis mucosa detected by micro-probe ultrasound were treated with EMR and followed up with conventional endoscopy and micro-probe ultrasound. RESULTS: All of the 21 tumors were confirmed by micro-probe ultrasound as uniform hypoechoic masses originating from the rectal and muscularis mucosa, without invasion of muscularis propria and vessels, and less than 1 cm in diameter. EMR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without bleeding, perforation or other complications. The resected specimens were immunohistochemically confirmed to be carcinoid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one to two years, and no tumor recurrence was reported. CONCLUSION: EMR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rectal carcinoids less than 1 cm in diame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robe ultrasou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Rectal CARCINOI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SUBMUCOSAL tumors
下载PDF
AlSc15中间合金中Al_(3)Sc金属间化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对局部腐蚀的影响
3
作者 蒋伟 高坤元 +6 位作者 胡秀华 文胜平 黄晖 吴晓蓝 魏午 聂祚仁 启世亮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将过共晶AlSc15合金加热至液态,以10℃/h速率冷却得到毫米级尺寸的Al_(3)Sc金属间化合物。利用微区电化学和扫描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SKPFM)研究了Al_(3)Sc金属间化合物在不同pH值的0.1 mol/L 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特征及对局部腐蚀敏感性... 将过共晶AlSc15合金加热至液态,以10℃/h速率冷却得到毫米级尺寸的Al_(3)Sc金属间化合物。利用微区电化学和扫描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SKPFM)研究了Al_(3)Sc金属间化合物在不同pH值的0.1 mol/L 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特征及对局部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_(3)Sc金属间化合物存在自钝化现象,且在碱性环境中有明显的维钝区域;随着pH值的增加,Al_(3)Sc腐蚀电位逐渐降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腐蚀速率明显低于酸性条件下的;Al_(3)Sc金属间化合物与周围铝基体之间的伏打电位差约为40 mV,在铝合金中可能作为较弱的局部阴极,对电偶腐蚀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3)Sc金属间化合物 微电化学技术 扫描开尔文 局部腐蚀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聚类的飞行探测器复合跟踪控制系统设计
4
作者 周怡伶 陶金 王建刚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8期161-167,180,共8页
飞行探测器会受到气象条件、磁场等环境干扰,影响探测器的运动轨迹,进而影响跟踪精度;为实现对飞行探测器运动轨迹的实时跟踪与控制,设计基于大数据聚类的飞行探测器复合跟踪控制系统;在复合框架体系中,设置主控芯片、伺服驱动设备两类... 飞行探测器会受到气象条件、磁场等环境干扰,影响探测器的运动轨迹,进而影响跟踪精度;为实现对飞行探测器运动轨迹的实时跟踪与控制,设计基于大数据聚类的飞行探测器复合跟踪控制系统;在复合框架体系中,设置主控芯片、伺服驱动设备两类应用结构,并联合信标机元件,调节微惯性传感器器件的实时连接状态,完成飞行探测器复合跟踪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完善大数据聚类算法,根据跟踪路径节点标定结果,定义具体的复合跟踪坐标系,完成对飞行探测器复合跟踪的实时控制建模,结合相关硬件,实现基于大数据聚类的飞行探测器复合跟踪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在跟踪1号、2号目标的跟踪准确率平均值分别为96.5%、97.0%,对目标跟踪时延的平均值为0.9 ms,可以保证基站主机对飞行探测器运动轨迹的实时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聚类 飞行探测器 跟踪控制 伺服驱动设备 信标机 微惯性传感器 路径节点 复合坐标系
下载PDF
中国首次发现的氟闪叶石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葛祥坤 李婷 +2 位作者 范光 邰宗尧 沈敢富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8-576,共9页
闪叶石族矿物是富含Sr、Na、Ca和Ba等的钛硅酸盐矿物的总称,迄今共有19个矿物种,其中的氟闪叶石矿物首次发现于巴西Serrote山碱性岩中。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测试手段,从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等方面对产出于中国辽宁赛马... 闪叶石族矿物是富含Sr、Na、Ca和Ba等的钛硅酸盐矿物的总称,迄今共有19个矿物种,其中的氟闪叶石矿物首次发现于巴西Serrote山碱性岩中。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测试手段,从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等方面对产出于中国辽宁赛马碱性岩体中的闪叶石族矿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特征研究,发现其中常呈柱状、针状和纤维状集合体产出的闪叶石的晶体化学式为(Sr_(1.00)Na_(1.00))_(Σ2.00)Ti_(2)(Na_(1.98)Sr_(_(0.33))Mn_(0.26)K_(0.12)Mg_(0.10)Ca_(0.09)Ba_(0.05))_(Σ2.93)(Ti_(0.69)Fe_(0.33)^(3+)Al_(0.02))_(Σ1.04)(Si_(3.80)O_(14))O_(2)(F_(1.16)OH_(0.84))_(Σ2.00),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m,晶胞参数a=19.2719(8)Å,b=7.0779(3)Å,c=5.3882(2)Å,β=96.780(2)°,V=729.84(5)Å^(3),Z=2。上述矿物学特征均与巴西发现的新矿物氟闪叶石的矿物学特征一致,表明赛马碱性岩体产出的氟闪叶石堪称该矿物种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不仅如此,赛马碱性岩体也有闪叶石产出,而且,迄今已发现多个新矿物,寓示该岩体仍有良好的新矿物发现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叶石族 氟闪叶石 电子探针 X射线衍射仪 赛马碱性岩体
下载PDF
微阴极电弧推力器羽流探针诊断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帅 刘向阳 +4 位作者 赵子靖 郭浩然 耿金越 沈岩 王宁飞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4,共8页
微阴极电弧推力器(micro-cathode arc thruster,μCAT)具备功率低和结构简单的特点,能够满足微纳卫星的任务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μCAT羽流的诊断可以揭示推力器的加速机理,对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朗缪尔三探针对μCAT羽... 微阴极电弧推力器(micro-cathode arc thruster,μCAT)具备功率低和结构简单的特点,能够满足微纳卫星的任务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μCAT羽流的诊断可以揭示推力器的加速机理,对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朗缪尔三探针对μCAT羽流进行诊断,得到了μCAT羽流不同位置的电子温度、电子密度和离子速度等羽流特性,研究了外加磁场、充电时间和阴极材料对羽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μCAT放电初期产生的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较高,密度较大;随着等离子体向下游运动,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降低,离子速度增大;外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越强,电子温度和离子速度越高,电子密度有所降低;磁场位置适当向推力器下游平移,能够有效提高推力器中轴线的电子密度;μCAT充电时间越长,电子温度、电子密度和离子速度越大;相比于CuW和AgW阴极,Ti阴极羽流的电子温度更高,电子密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阴极电弧推力器 羽流诊断 朗缪尔探针 等离子体特性 离子速度
下载PDF
电子探针的研制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葛祥坤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9期17-22,共6页
电子探针分析具有微区、原位、无损、分析速度快、分析元素范围广、定量分析准确度高等特点,是固体物质微区原位元素组成定量分析的主要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材料、地质、冶金、矿产、电子、生物、考古、空间科学等领域,但我国的电子探... 电子探针分析具有微区、原位、无损、分析速度快、分析元素范围广、定量分析准确度高等特点,是固体物质微区原位元素组成定量分析的主要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材料、地质、冶金、矿产、电子、生物、考古、空间科学等领域,但我国的电子探针长期依赖于进口,存在着“卡脖子”的风险。本文回顾了电子探针的研制历史,梳理了国内外电子探针的研制现状,总结了我国电子探针研制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指出了电子探针研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电子探针的研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研制现状 日本电子 日本岛津 法国卡梅卡
下载PDF
光纤预制棒中元素的线分析定量化方法
8
作者 李明辉 吴金金 +3 位作者 魏慧欣 郜鲜辉 宋武林 丁雨葵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3年第7期34-38,共5页
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法对光纤预制棒进行元素线分析定量化,光纤预制棒心部Yb和Al等元素的含量较低、基体效应的复杂影响以及测试条件的差异等因素导致线分析定量化结果误差较大。采用多点法的测试结果对光纤预制棒中Yb、Al元素的线分... 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法对光纤预制棒进行元素线分析定量化,光纤预制棒心部Yb和Al等元素的含量较低、基体效应的复杂影响以及测试条件的差异等因素导致线分析定量化结果误差较大。采用多点法的测试结果对光纤预制棒中Yb、Al元素的线分析定量化结果进行校正。结果表明:在两点法的基础上引入修正因子,可以简化测试过程,快速、准确地得到元素线分析定量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光纤预制棒 线分析定量化 修正因子 基体效应
下载PDF
微型贯入试验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对比
9
作者 董猛荣 杨俊杰 +3 位作者 阮媚媚 王思雨 孙涛 王子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151,共12页
本文探讨了探头锥尖角度和探头直径对微型贯入试验结果的影响及微型贯入试验结果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探头锥尖角度和直径对贯入曲线性状没有影响,即贯入阻力随贯入深度线性增加,达到某一贯入深度时贯入曲线出... 本文探讨了探头锥尖角度和探头直径对微型贯入试验结果的影响及微型贯入试验结果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探头锥尖角度和直径对贯入曲线性状没有影响,即贯入阻力随贯入深度线性增加,达到某一贯入深度时贯入曲线出现拐点,之后贯入阻力趋于稳定,定义此时的比贯入阻力为贯入强度。探头锥尖角度越大,达到贯入曲线拐点前贯入阻力随贯入深度增长越快;贯入强度随探头锥尖角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锥尖角度为60°时贯入强度最小,锥尖角度为30°、90°和180°时的贯入强度与锥尖角度为60°时贯入强度的关系呈线性关系;探头直径对比贯入曲线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随着探头直径的增大,贯入强度呈线性减小趋势,探头直径3.4 mm的贯入强度比7.0 mm的贯入强度增大2.5%,比10.0 mm的贯入强度增大5.0%;可用贯入曲线拐点前直线段斜率换算无侧限抗压强度,也可利用贯入强度换算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土强度的形成条件对贯入曲线拐点前直线段斜率及贯入强度与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贯入试验 探头锥尖角度 探头直径 贯入强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轨迹控制研究
10
作者 郭宇祥 高星 《吕梁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14,共3页
为精确控制加工轨迹从而获得高质量有序的微/纳米结构,本文针对传统算法的不足,对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改进,提出了混合粒子群算法.并通过加工实例验证了该算法加载稳定,优化了轨迹运动时间.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探针悬臂 微/纳加工
下载PDF
高温高压油藏物理模拟饱和度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晖 秦积舜 +2 位作者 王建君 王家禄 赵书怀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7,共5页
针对胶结模型的特点,考虑实际油藏高温高压条件,建立了一套胶结三维油藏物理模拟饱和度测量系统。采用电阻测量原理,确定了饱和度测量方法;考察了多种材料和样品,最终选定了一种微型探针。重点解决了以下难题并形成技术:(1)高温高压胶... 针对胶结模型的特点,考虑实际油藏高温高压条件,建立了一套胶结三维油藏物理模拟饱和度测量系统。采用电阻测量原理,确定了饱和度测量方法;考察了多种材料和样品,最终选定了一种微型探针。重点解决了以下难题并形成技术:(1)高温高压胶结三维物理模拟饱和度测量技术;(2)饱和度探针密封技术;(3)内模型饱和度导线群集中外引密封技术。最后利用这套饱和度测量系统进行了聚合物驱三维物理模拟实验,通过聚合物驱开采曲线和饱和度场图,研究了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宏观渗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探针 饱和度 油藏物理模拟 测量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单脉冲放电的钨微细电极快速成形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国辉 王振龙 +2 位作者 迟关心 郭永丰 赵万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3-47,共5页
在传统电火花加工的基础上,通过单脉冲放电方式,在钨细线电极的端部瞬时成形出一个微米级的微细电极。运用试验研究详尽分析了各主要加工参数,如电极材料、加工极性、工作液介质、放电持续时间和峰值电流等对微细电极的成形影响,得出了... 在传统电火花加工的基础上,通过单脉冲放电方式,在钨细线电极的端部瞬时成形出一个微米级的微细电极。运用试验研究详尽分析了各主要加工参数,如电极材料、加工极性、工作液介质、放电持续时间和峰值电流等对微细电极的成形影响,得出了微细电极瞬时成形的基本规律。此外,在试验的基础上对微细电极成形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成形后的电极进行了能谱分析。通过本方法可以在直径0.125mm的钨丝端部瞬间得到长350μm,直径30μm左右的微细电极,用该电极成功地完成了多个微米级微细孔的加工。微细电极的尖端半径约为100μm,可作为扫描仪器和检测仪器的微细探针。极大地提高了微细电极或探针的成形效率,有望成为微细电极和微细探针制备的有力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单脉冲放电 微细电极 快速成形 微细探针
下载PDF
应用微型探针测量油藏物理模拟饱和度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家禄 沈平平 +1 位作者 田玉玲 张祖波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9-103,共5页
采用了电极系测量原理 ,用先进的双压模技术和耐氧化、耐腐蚀的高技术材料制造出了能够测量油藏物理模拟中动态饱和度变化的微型探针 ;应用饱和度探针测量出了不同实验的一维模型饱和油、水驱油过程中不同位置的饱和度变化 ;应用Buckley... 采用了电极系测量原理 ,用先进的双压模技术和耐氧化、耐腐蚀的高技术材料制造出了能够测量油藏物理模拟中动态饱和度变化的微型探针 ;应用饱和度探针测量出了不同实验的一维模型饱和油、水驱油过程中不同位置的饱和度变化 ;应用Buckley -Leverett方程理论计算出一维模型出口的端面饱和度 ,并与靠近出口位置实际测量的饱和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饱和度 油藏 微型探针 测井工艺 单井示踪剂 双压模技术 耐氧化 耐腐蚀
下载PDF
激光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全岩碱融玻璃的微量元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细荣 李献华 +1 位作者 刘颖 李寄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1183-1188,共6页
建立了一种利用激光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ICP-MS)直接分析岩石碱融玻璃的微量元素分析方法;选用55Mn作内标,分别以 GSR-l和 GSR-3为外标测定JG-la和JB-3中的 33个微量元素;该分析方... 建立了一种利用激光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ICP-MS)直接分析岩石碱融玻璃的微量元素分析方法;选用55Mn作内标,分别以 GSR-l和 GSR-3为外标测定JG-la和JB-3中的 33个微量元素;该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 1ng/g~ 120 μg/g。单点分析结果显示,除 Sc、Ni、Ga、Nb、Hf、Ta及Gd、Tm、Ln等重稀土元素(HREEs)外,其余元素的分析精度均好于10%,准确度在±10%以内;9次测量的平均值中,绝大多数元素的分析精度为±5%,准确度优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M ICP MS 微量元素 岩石 碱融玻璃 分析
下载PDF
MEMS电容式三维微触觉测头设计及校准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俊杰 李源 +2 位作者 李东升 卢歆 何明轩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87-3094,共8页
由于微纳米几何量计量很难以三维方式高精度地测量较大尺寸的器件,本文基于非硅MEMS工艺,开发了一种可用于微纳米尺度三维尺寸测量的电容式微触觉测头。利用电容频率测量法实现了微弱电容信号的采集。采用宏微结合驱动方式,设计了运动... 由于微纳米几何量计量很难以三维方式高精度地测量较大尺寸的器件,本文基于非硅MEMS工艺,开发了一种可用于微纳米尺度三维尺寸测量的电容式微触觉测头。利用电容频率测量法实现了微弱电容信号的采集。采用宏微结合驱动方式,设计了运动范围为25mm×25mm×10mm,单轴12μm范围内定位精度达1nm的三维微位移平台。最后,对测头的测量范围、线性、迟滞及分辨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测头的轴向测量范围为4.5μm,横向测量范围大于5μm,轴向分辨力优于10nm,横向分辨力优于25nm,线性较好。开发的测头结构简单、分辨力高、体积小、成本低,可集成到纳米测量定位平台(NMM),完成具有大范围、亚微米或纳米级精度要求的测量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触觉测头 微电容传感器 微机电系统 校准装置 纳米测量机
下载PDF
MEMS神经元微探针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正喜 黄维宁 +2 位作者 周嘉 黄宜平 鲍敏杭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A期1388-1390,1394,共4页
制作了一种神经元多电极微探针,采用阻抗分析仪对微探针进行了表征,测量了该探针单个电极在生理盐水中100~1kHz范围内的交流阻抗.1kHz工作频率下,探针的交流电阻和交流容抗分别为100kΩ和10kΩ,时漂小于1%.作为微探针的初步应... 制作了一种神经元多电极微探针,采用阻抗分析仪对微探针进行了表征,测量了该探针单个电极在生理盐水中100~1kHz范围内的交流阻抗.1kHz工作频率下,探针的交流电阻和交流容抗分别为100kΩ和10kΩ,时漂小于1%.作为微探针的初步应用,测量了两个电极之间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交流阻抗.结果表明该探针基本符合神经元探针的要求,为下一步进行生物实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微探针 交流阻抗 单元常数
下载PDF
基于MEMS微触觉测头和纳米测量机的扫描测量平台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源 孙薇斌 +3 位作者 邵力 傅星 栗大超 胡小唐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0-585,共6页
将自主开发的基于MEMS工艺的微触觉测头与纳米坐标测量平台相结合,构建高性能的扫描测量平台,提高了微结构和器件扫描测量的精度和分辨力。基于微触觉测头的测量原理,研究了微触觉测头应用于纳米坐标测量平台的反馈控制方法以及控制转... 将自主开发的基于MEMS工艺的微触觉测头与纳米坐标测量平台相结合,构建高性能的扫描测量平台,提高了微结构和器件扫描测量的精度和分辨力。基于微触觉测头的测量原理,研究了微触觉测头应用于纳米坐标测量平台的反馈控制方法以及控制转换参数的标定方法,讨论了扫描平台不同扫描方式对测量的影响。实验进行了相对平整表面和非平整表面形貌的扫描测量,结果表明,相对平整和非平整表面进程回程重复扫描差值的标准偏差分别为15.519 nm和23.088 nm,系统具有较高的测量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微触觉测头 纳米测量机 扫描测量平台
下载PDF
基于电容式传感测头的电容检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卢歆 何明轩 +2 位作者 李源 傅云霞 汪红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5-97,101,共4页
针对纳米尺寸测量领域的不同测量要求,尝试开发一种基于电容传感器的微触觉测头及其电容检测系统。阐述了测头的结构原理和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研制了基于电容传感器的微触觉测头。测头的测量原理表明:微小电容检测电路是整个电容检... 针对纳米尺寸测量领域的不同测量要求,尝试开发一种基于电容传感器的微触觉测头及其电容检测系统。阐述了测头的结构原理和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研制了基于电容传感器的微触觉测头。测头的测量原理表明:微小电容检测电路是整个电容检测系统的关键部分。该微小电容检测电路选用电容/数字转换器(CDC)AD7747芯片,分别编写了单片机与该芯片的I2C通信程序和单片机与上位机间的串行通信程序,实现了微小电容的采集和处理,简单进行了电容式传感测头的轴向性能的测试实验。实验表明:电容式微触觉测头的分辨率为0.02μm,重复性较好,证实了此电容式微触觉测头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传感器 微触觉测头 微小电容检测 AD7747 串行通信
下载PDF
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技术研究硝酸镧对单个平滑肌细胞内重要元素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韦日生 安丽芝 +5 位作者 张京 张凤云 凤志慧 张孙曦 黄宇营 何伟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45-852,共8页
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技术 (SRXRF) ,观察稀土元素化合物硝酸镧La(NO3) 3(浓度为 10 - 8mol/L)对培养的单个大鼠平滑肌细胞内重要元素分布的影响 ,获得La(NO3) 3作用4h ,8h ,2 4h时单个细胞内P ,K ,Ca ,Fe ,Cu ,Zn ,La等元素含... 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技术 (SRXRF) ,观察稀土元素化合物硝酸镧La(NO3) 3(浓度为 10 - 8mol/L)对培养的单个大鼠平滑肌细胞内重要元素分布的影响 ,获得La(NO3) 3作用4h ,8h ,2 4h时单个细胞内P ,K ,Ca ,Fe ,Cu ,Zn ,La等元素含量的相对计数。实验中观察到 ,10 - 8mol/LLa3+持续作用后 ,细胞内K ,Ca ,Fe ,Cu ,Zn等元素含量分布发生改变。结果表明 ,La3+可能富集在细胞内 ,影响细胞内某些重要元素含量的分布 ,可能是引起细胞生理生化变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平滑肌细胞 元素分布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技术 硝酸镧 稀土 生物学效应 生理 生物化学
下载PDF
石榴石钇(Y)元素电子探针分析及应用——以佛子岭石榴云母片岩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娟 张妍 +4 位作者 宋传中 石永红 侯振辉 王智慧 彭春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9-638,共20页
石榴石是最重要的造岩矿物之一,通常能够保留早期的矿物结构和物质并记录较为晚期的变形和变质反应。石榴石钇(Y)元素环带特征丰富、复杂,不同的环带特征通常暗示不同的形成环境或经历了不同的变质事件,是变质演化历史研究的重要媒介之... 石榴石是最重要的造岩矿物之一,通常能够保留早期的矿物结构和物质并记录较为晚期的变形和变质反应。石榴石钇(Y)元素环带特征丰富、复杂,不同的环带特征通常暗示不同的形成环境或经历了不同的变质事件,是变质演化历史研究的重要媒介之一。以往的研究中,多以LA-ICP-MS作为石榴石Y元素的主要分析手段,EPMA主要用于主量元素的分析。但是,LA-ICP-MS的束斑尺寸(44μm)和基底效应较EPMA(0~5μm)大,当石榴石颗粒小、包体和裂隙发育或成分环带以微区尺寸内存在较大变化时,大束斑更容易覆盖某些特殊信息。通过对石榴石Y元素测试参数的调试和标样验证,最终确定峰位测试时长和背景测试时长分别为140s和70s,并进行了PHA谱峰干扰剥离,降低检测限至54×10^(-6)。本文将通过对比佛子岭石榴云母片岩(LD025)4颗石榴石的EPMA主、微量原位分析(Ca、Mg、Mn、Fe、Y、Al、Si、Cr、Ti、Na)和LA-ICP-MS石榴石Y元素分析结果,论证EPMA分析Y元素的可行性。石榴石X-ray Mapping和主量成分剖面揭示该4颗石榴石均为生长环带,Mn呈钟形分带,Y与X Sps呈强烈正相关性,与X Grs、X Alm、X Prp相关性不清晰。EPMA和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Y含量曲线在核部和幔部具有良好的一致性,Grt1~Grt3中Y均表现出自核部(500×10^(-6)~1200×10^(-6))向幔部(200×10^(-6)~500×10^(-6))逐渐降低,极边部Y含量低(20×10^(-6)~200×10^(-6))且变化复杂;Grt4中Y含量差异相对较小(180×10^(-6)~450×10^(-6)),仅在边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降。因EPMA对于Y元素含量较低(<200×10^(-6))时灵敏度不够或者LA-ICP-MS束斑尺寸大容易掩盖边部窄带成分真实变化等原因,二者在边部Y元素差异较大。分别对EPMA和LA-ICP-MS的分析结果应用Grt-Xtm温度计和Grt单矿物压力计获得的变质PT结果显示Grt1~Grt3(核-幔-边)和Grt4(核-边)均记录较为完整、统一的温压演化过程。M1→M2→M3的变质温压变化分别为T=530~544℃、P=0.78~0.82GPa→T=577~616℃、P=0.89~0.98GPa→T=631~661℃、P=1.01~1.07GPa,表现为顺时针演化型式,M1至M3反映的是一个“暖俯冲”过程。根据温度评价结果,Grt1~Grt3(1.2~1.4mm,自形程度高)形成时间应早于Grt4(0.8mm,自形程度低)。由此可知,大颗粒的石榴石Y元素含量及变化特征通常更容易揭示相对完整的变质演化历史。本次研究为变泥质岩演化历史、变质温压评价等研究提供了不同视角和思路,结合EPMA主量(矿物成分、X-ray mapping、BSE分析)和微量元素(Y等)分析能够更加精准、全面地解读地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石榴石 钇元素 变质P-T条件 石榴云母片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