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裸鲤繁殖群体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序列多态性 被引量:37
1
作者 陈大庆 张春霖 +1 位作者 鲁成 张信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0-806,共7页
利用PCR技术扩增青海湖3个不同地区(黑马河,布哈河,沙柳河)的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Kessler))线粒体D-loop基因片段,测定该基因片段1 005 bp序列。通过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序列比较分析,对比3个不同地区的83尾青海湖裸... 利用PCR技术扩增青海湖3个不同地区(黑马河,布哈河,沙柳河)的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Kessler))线粒体D-loop基因片段,测定该基因片段1 005 bp序列。通过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序列比较分析,对比3个不同地区的83尾青海湖裸鲤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共检测出多态性位点65个,其中有1个插入位点(b3,nt-569),2个缺失位点(s6和b37,nt-169、nt-170),多态性位点数62。3个群体内的多态性位点分别为黑马河51个、布哈河38个、沙柳河39个,平均核苷酸位点差异数分别为9.377、7.782和7.510。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遗传距离分别为黑马河群体与布哈河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010 93),布哈河群体与沙柳河群体次之(0.014 23),黑马河群体与沙柳河群体的遗传平均距离最大(0.019 09)。3个群体间的遗传平均距离都在0.01以上,而且3个群体间总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019 26,基因流为12.73。UPGMA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沙柳河群体聚成一支,黑马河和布哈河群体混杂在一起,聚成一支。从序列差异的分析中得出,沙柳河群体与黑马河和布哈河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黑马河和布哈河群体亲缘关系较近。以上数据还表明,青海湖裸鲤3个繁殖群体间具有较弱的遗传分化,洄游到同一河流里进行交配繁殖的群体内基因交流作用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线粒体16SrRNA和Cytb基因复合扩增进行种属鉴定 被引量:7
2
作者 叶懿 吴谨 +2 位作者 罗海玻 王卓 李英碧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59-261,I0001,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种属鉴定的线粒体DNA16SrRNA基因和细胞色素b基因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检测体系。方法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5.0对mtDNA序列的16SrRNA基因和细胞色素b基因各设计一对引物,建立复合扩增体系,分别扩增人和牛、猪、狗、鸡、草...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种属鉴定的线粒体DNA16SrRNA基因和细胞色素b基因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检测体系。方法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5.0对mtDNA序列的16SrRNA基因和细胞色素b基因各设计一对引物,建立复合扩增体系,分别扩增人和牛、猪、狗、鸡、草鱼5种常见动物,用310遗传分析仪对产物进行分析。结果人和5种动物DNA扩增产物均出现两个峰,Cytb通用引物的扩增产物为人与动物的共有峰,为358bp;16SrRNA基因的扩增产物为人与动物间存在位置差异的特异峰,位于231~256bp之间。结论该复合扩增体系可以明确区分人和5种动物样本,可用于种属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生物学鉴定法 基因扩增 DNA 线粒体 基因 16SrRNA 基因 细胞色素B
下载PDF
水稻马协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体外热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涵韬 朱英国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57-762,共6页
以新选育出的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及其相应保持系协青早(简称马协B)为材料,分别从它们黄化苗中提取线粒体.一方面于体外测定线粒体能量代谢谱,进行热化学分析,得到一系列热力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建立起反映线粒体体外能... 以新选育出的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及其相应保持系协青早(简称马协B)为材料,分别从它们黄化苗中提取线粒体.一方面于体外测定线粒体能量代谢谱,进行热化学分析,得到一系列热力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建立起反映线粒体体外能量代谢模式的热动力学方程.通过对不育系和保持系的比较发现,不育系线粒体在能量释放大小、代谢时间、能量代谢阶段的复杂性上明显低于保持系,从而得出不育系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低,造成供能匮乏从而导致不育;同时进行线粒体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发现不育系能量代谢的释活能(E)、释活指数(n)明显比相应保持系高,从而可得出,不育系能量代谢水平低,形成原因可能是不育系线粒体中参与能量代谢的酶系统活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线粒体 热分析 不育系
下载PDF
失神经支配后线粒体变化与面肌功能康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任重 白伟良 石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面神经失神经支配后口轮匝肌线粒体结构、琥珀酸脱氢酶 (SDH)的变化与面肌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制造颞骨内面神经麻痹模型 ,分为面神经压榨 5s组、15s组、3 0s组 ,再分为观察 15d组、3 0d组。应用神经电图测试 5s组...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面神经失神经支配后口轮匝肌线粒体结构、琥珀酸脱氢酶 (SDH)的变化与面肌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制造颞骨内面神经麻痹模型 ,分为面神经压榨 5s组、15s组、3 0s组 ,再分为观察 15d组、3 0d组。应用神经电图测试 5s组、15s组、3 0s组的平均阈值差值。SDH染色后 ,透射电镜观察各 15d组、3 0d组口轮匝肌线粒体结构和SDH阳性反应产物的变化。结果 面神经压榨 5s组的平均神经兴奋传导抑制时间为 (3 5 .2± 16.8)min ;15s组瞬目反射恢复正常需 (4 7.0± 15 .0 )d ;3 0s组半年内未恢复。 15s15d组线粒体嵴断裂 ,SDH阳性反应颗粒减少 ;3 0d组基本恢复正常。 3 0s15d组线粒体空泡变性 ,SDH颗粒明显减少 ;3 0d组的线粒体结构和SDH颗粒有轻度恢复。结论 面神经受损伤时间越长 ,失神经支配程度越重 ,线粒体病变也越重 ,面肌功能恢复越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面神经麻痹 失神经支配 线粒体 神经电图 动物模型 面肌功能恢复 琥珀酸脱氢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