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ort-Term Memory Capacity across Time and Language Estimated from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ry Texts. Study-Case: New Testament Translations
1
作者 Emilio Matricciani 《Open Journal of Statistics》 2023年第3期379-403,共25页
We study the short-term memory capacity of ancient readers of the original New Testament written in Greek, of its translations to Latin and to modern languages. To model it, we consider the number of words between any... We study the short-term memory capacity of ancient readers of the original New Testament written in Greek, of its translations to Latin and to modern languages. To model it, we consider the number of words between any two contiguous interpunctions I<sub>p</sub>, because this parameter can model how the human mind memorizes “chunks” of information. Since I<sub>P</sub> can be calculated for any alphabetical text, we can perform experiments—otherwise impossible— with ancient readers by studying the literary works they used to read. The “experiments” compare the I<sub>P</sub> of texts of a language/translation to those of another language/translation by measuring the minimum average probability of finding joint readers (those who can read both texts because of similar short-term memory capacity) and by defining an “overlap index”. We also define the population of universal readers, people who can read any New Testament text in any language. Future work is vast, with many research tracks, because alphabetical literatures are very large and allow many experiments, such as comparing authors, translations or even texts written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habetical Languag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riting GREEK LATIN new testament Readers Overlap Probability Short-Term Memory Capacity TEXTS Translation Words Interval
下载PDF
Phoenix Rising ——The Early Censorship of William Tyndale's New Testament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King James Bible
2
作者 Sze M Suze Ceaminia La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8期945-957,共13页
关键词 审查制度 JAMES 早期 凤凰 学术基础 圣经 翻译 打印机
下载PDF
《次经》灵肉观对《新约》的影响
3
作者 杨建 《圣经文学研究》 2023年第2期265-288,共24页
《次经》灵肉二元论、灵魂高于肉体、灵魂拯救肉体观念对《新约》有直接影响。以往研究强调希腊哲学对基督教灵肉观的影响,而忽视希腊化时期犹太教灵肉观对《新约》的影响。《次经》灵肉观对《新约》的影响表明《次经》具有过渡作用,是... 《次经》灵肉二元论、灵魂高于肉体、灵魂拯救肉体观念对《新约》有直接影响。以往研究强调希腊哲学对基督教灵肉观的影响,而忽视希腊化时期犹太教灵肉观对《新约》的影响。《次经》灵肉观对《新约》的影响表明《次经》具有过渡作用,是致使早期基督教灵肉观形成的两大重要因素之一。《次经》灵肉观对《新约》的影响研究有助于探讨基督教灵肉观的二希思想来源,也有助于了解犹太和基督教哲学灵肉观的同源性、整体性和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经》 《新约》 灵肉观
下载PDF
“原文新约”应用程序的元素与愿景(附使用指引)
4
作者 黄根春 周歌珊 《圣经文学研究》 2023年第2期296-317,共22页
“原文新约”是一个专为华人读者设计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集成了译文阅读、原文对照、即时查词三大功能。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程序设计的基本要素,即作为目标文本的校订版希腊文《新约》(28NTG)及其形成背景,相匹配的《新约希腊文词典》及... “原文新约”是一个专为华人读者设计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集成了译文阅读、原文对照、即时查词三大功能。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程序设计的基本要素,即作为目标文本的校订版希腊文《新约》(28NTG)及其形成背景,相匹配的《新约希腊文词典》及其特色,以及结合前两者、作为居间媒介的中文译本。在此基础上简述了“原文新约”的愿景,即辅助华人读者进行原文解读。未了,附图示及解说,展示现阶段开发完成的模块及相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文新约” 希腊文一中文词典 中文译本
下载PDF
基督教超血亲伦理及其起源——从《旧约》到《新约》 被引量:9
5
作者 尤西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3,共6页
超血亲伦理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之一,但由于多种原因,无论神学或人文学科均未对此特征作专题充分研究。有关耶稣颠覆家庭的言行被回避并纳入传统伦理解释。基督教超血亲伦理将地域性的古代伦理扩展为普世的平等伦理,从而成为现代... 超血亲伦理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之一,但由于多种原因,无论神学或人文学科均未对此特征作专题充分研究。有关耶稣颠覆家庭的言行被回避并纳入传统伦理解释。基督教超血亲伦理将地域性的古代伦理扩展为普世的平等伦理,从而成为现代性普遍公民身份渊源。现代化转型期中国公民道德建设以及相关的古今中西比较争论,均重大地涉及基督教超血亲伦理。本文以《圣经》文本为依据,围绕《旧约》到《新约》的家庭观念转变,尝试梳理并揭示超血亲伦理的起源及其构成要素,最后对其历史意义作一简要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伦理 超血亲伦理 基督教 《旧约》 《新约》 现代性
下载PDF
《新约》中的死亡观及其历史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林中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41,共12页
在犹太人与罗马当局的双层压力下,《新约》作者们被迫在死亡问题上作出回应。他们认为,死亡不过是由此世达到来世永生的一个小小转折,一切死者都要复活接受审判,根据其生前的行为决定其获得永福还是永罚;这种复活是肉体复活,因而有别于... 在犹太人与罗马当局的双层压力下,《新约》作者们被迫在死亡问题上作出回应。他们认为,死亡不过是由此世达到来世永生的一个小小转折,一切死者都要复活接受审判,根据其生前的行为决定其获得永福还是永罚;这种复活是肉体复活,因而有别于异教哲学。在《新约》中,"阴间"和"地狱"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指死者暂栖的地方,后者则指恶人被定刑后的去处;"天堂"既可以建立在天上,也可以建立在人间,它是耶稣基督里的上帝主权和统治权的实现。由于确立了个人与上帝的关系,《新约》中的今生是充实和积极的,但是相比之下,永恒的来世更值得向往。这种死亡观促成了一种简朴和实在的葬仪,在葬礼上,应答轮唱的赞美诗取代了哀惋的挽歌和悲痛欲绝的哭丧;它推动了迫害时期基督徒的殉道,造就了早期基督教的英雄主义;同时,它还有助于确立起超越死亡的圣徒崇拜,使活人与死人的世界开始有了直接交流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约》 死亡观 历史影响 早期基督教
下载PDF
试论新约的死亡观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58,共6页
新约圣经对于死亡有其独特的信念与看法。概括说来 ,新约对死亡的看法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含义 :灵性的死、旧我的死及身体的死。本文主要探讨了后两个方面的意义 ,认为正是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新约死亡观的主要特征。首先 ,人可以活着经历自... 新约圣经对于死亡有其独特的信念与看法。概括说来 ,新约对死亡的看法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含义 :灵性的死、旧我的死及身体的死。本文主要探讨了后两个方面的意义 ,认为正是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新约死亡观的主要特征。首先 ,人可以活着经历自己 (旧我 )的死 ;如果从生存论层面来解释其末世论的意义的话 ,那么这种自我认同的转换正表明了旧我之死的深刻含义。其次 ,身体的死如果意味着人在此世之存在的结束的话 ,新约并没有将其看作是人之生命及其身体的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约 死亡 自我
下载PDF
寓言的隐喻特异性与寓言类隐喻的解读困惑——以《百喻经》和《新约全书》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宇红 刘燕 《语言教育》 2014年第1期42-47,共6页
寓言具有隐喻的部分特征,故这种隐喻可以称为寓言类隐喻。相对于常规隐喻,寓言类隐喻的喻体和本体(如果有的话)都没有词汇化,其修辞目标是激发某种情绪反应,情绪反应从源域向目标域映射、对寓言细节的过度解读,受困于寓言意象的表面冲突... 寓言具有隐喻的部分特征,故这种隐喻可以称为寓言类隐喻。相对于常规隐喻,寓言类隐喻的喻体和本体(如果有的话)都没有词汇化,其修辞目标是激发某种情绪反应,情绪反应从源域向目标域映射、对寓言细节的过度解读,受困于寓言意象的表面冲突,面对多种寓意时难以取舍,是寓言解读时的三类困惑。对不变原则的表述内容做进一步拓展,坚持情绪反应的部分映射,就能解释或化解寓言类隐喻解读时的种种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 隐喻 情绪反应 《百喻经》 《新约全书》 不变原则
下载PDF
晚清欧化白话:现代白话起源新论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晓阳 《晋阳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74-79,共6页
欧化是汉语古白话向现代白话转变的语法标志。通过吸收外来语词汇,采用印欧句法,借鉴西语表达方式形成了汉语的欧化现象,而这种欧化则是通过翻译来开启、借鉴并逐渐实现的。通过对1870年出版的北京官话本《新约全书》与英文钦定本《圣... 欧化是汉语古白话向现代白话转变的语法标志。通过吸收外来语词汇,采用印欧句法,借鉴西语表达方式形成了汉语的欧化现象,而这种欧化则是通过翻译来开启、借鉴并逐渐实现的。通过对1870年出版的北京官话本《新约全书》与英文钦定本《圣经》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19世纪60年代的北京官话圣经译本中,已经出现了这种汉语欧化的现象,远早于学术界一直认为的汉语欧化始于20世纪初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化因素 北京官话《新约全书》 语言特征
下载PDF
试探《新约圣经》对苦难的言说及基督徒的社会责任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丽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23,共8页
《新约圣经》看到了人世间的各种灾难,并教导基督徒作盐作光,身体力行,去解除人们的苦难。耶稣关心穷人、批评不义的事例,有助于理解基督徒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新约圣经》 苦难 基督徒 社会责任
下载PDF
彭启峰牧师与五经富客话《新约》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志军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55-58,共4页
1879年前后英国长老会差会纪多纳和李威廉先后来到粤东客区,在客家地区开展传教活动。为方便在客家人中宣讲基督教教义,纪多纳等人潜心研究客家方言并着手词典编著等文字事工,其中中国本土牧师彭启峰独力完成了五经富客话土白《新约全... 1879年前后英国长老会差会纪多纳和李威廉先后来到粤东客区,在客家地区开展传教活动。为方便在客家人中宣讲基督教教义,纪多纳等人潜心研究客家方言并着手词典编著等文字事工,其中中国本土牧师彭启峰独力完成了五经富客话土白《新约全书》的翻译,在圣经汉译史上值得大书一笔。本文根据教会档案等原始地方文献资料详细讨论了五经富客话土白《新约全书》的基本情况并详细考证了其编译者彭启峰牧师的籍贯、生平情况。以期复原五经富客话土白《新约全书》一书的编纂历史背景并解决其历史基础方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老会 客家 方言 新约 五经富
下载PDF
“新约”“旧约”的由来与基督教的政治智慧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基督教把《旧约》看成是上帝与希伯来人签的约,《新约》是上帝与全人类签的约。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来看,“旧约”“新约”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深藏着耶稣与其门徒们伟大的政治智慧。发现这种智慧,不仅是为了还原历史,更重要的是为哲学上... 基督教把《旧约》看成是上帝与希伯来人签的约,《新约》是上帝与全人类签的约。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来看,“旧约”“新约”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深藏着耶稣与其门徒们伟大的政治智慧。发现这种智慧,不仅是为了还原历史,更重要的是为哲学上探讨宗教的本质提供经验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约 新约 政治智慧 弥赛亚 基督
下载PDF
A Statistical Theory of Language Translation Based on Communication Theory 被引量:1
13
作者 Emilio Matricciani 《Open Journal of Statistics》 2020年第6期936-997,共62页
We propose the first statistical theory of language translation based on communication theory. The theory is based on New Testament translations from Greek to Latin and to other 35 modern languages. In a text translat... We propose the first statistical theory of language translation based on communication theory. The theory is based on New Testament translations from Greek to Latin and to other 35 modern languages. In a text translated into another language</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ll linguistic variables do numerically change. To study the chaotic data that emerge, we model any translation as a complex communication channel affected by “noise”, studied according to Communication Theory appli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this channel. This theory deals with aspects of languages more complex than those currently considered in machine translations. The input language is the “signal”, the output language is a “replica” of the input language, but largely perturbed by noise, indispensable, however, for conveying the meaning of the input language to its readers</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span style="font-family: Verdana;" cambria="" math","serif";"="">.</span></b></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We have defined a noise-to-signal power ratio and found that channels are differently affected by translation nois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channel capacity. The translation of novels has more constraints than the New Testament translations. We propose a global readability formula for alphabetical languages, not available for most of them, and conclude with a general theory of language translation which shows that direct and reverse channels are not symmetric. The general theory can also be applied to channels of texts belonging to the same language both to study how texts of the same author may have changed over time, or to compare texts of different authors. In conclusion, a common underlying mathematical structure governing human textual/verbal communication channels seems to emerge. Language does not play the only role in translation;this role is shared with reader’s reading ability and short-term</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emory capacity. Different versions of New Testament within the same language can even seem, mathematically, to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s. These conclusions are everlasting because valid also for ancient Roman and Greek rea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nel Capacity Communication Theory GREEK LATIN Linguistic Variables Modern Languages new testament Noise-to-Signal Power Ratio Readability Index Short-Term Memory Capacity Symmetry
下载PDF
五经富客话《新约》韵母系统及其特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志军 《嘉应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18-23,共6页
五经富客话《新约全书》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粤东潮州地区客家方言的韵母系统及其特点。主要通过韵类符号及其切分、韵母系统构拟、韵母特点三方面进行探讨和疏理。
关键词 客家方言 《新约全书》 五经富 韵母
下载PDF
国语罗马字的回顾与反思——《官话新约全书》拼写法与国语罗马字之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荧光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1-100,共10页
通过罗马字《官话新约全书》拼写法与国语罗马字比较,揭示稀有文献罗马字《官话新约全书》拼写法的特点。其价值不仅在于拼写法的特色,更在于它完整地记录、保存了清末官话音系。国语罗马字是当时最好最精密的拼音方案,它之所以未能被应... 通过罗马字《官话新约全书》拼写法与国语罗马字比较,揭示稀有文献罗马字《官话新约全书》拼写法的特点。其价值不仅在于拼写法的特色,更在于它完整地记录、保存了清末官话音系。国语罗马字是当时最好最精密的拼音方案,它之所以未能被应用,不是因为它的学术水平不够高,而是现代中国社会还不具备接纳拼音文字的基本条件。回顾与反思国语罗马字在汉语拼音化进程中的价值与作用,对于正确认识汉字的利弊优劣,客观理性地认识和研究晚清以来的文字改革和拼音化运动,都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罗马字 《官话新约全书》 拼写法
下载PDF
五经富客话罗马字《新约全书》所记音系及其百年演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志军 谢葆兰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82-87,共6页
20世纪初彭启峰编译的五经富客话罗马字《新约全书》系统记录了20世纪初叶揭西五经富的客家方言。在对此历史方言文献及揭西现代客家方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五经富客话罗马字《新约全书》的声韵调系统进行了构拟,并对揭西五经富一带客... 20世纪初彭启峰编译的五经富客话罗马字《新约全书》系统记录了20世纪初叶揭西五经富的客家方言。在对此历史方言文献及揭西现代客家方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五经富客话罗马字《新约全书》的声韵调系统进行了构拟,并对揭西五经富一带客家方言百年来的语音演变及其成因作描写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方言 新约 演变
下载PDF
简析《圣经》中的自由观念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朝阳 《宜春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2-24,69,共4页
《圣经》中的自由观念十分丰富。其中,《旧约》在论及自由时更为偏重其政治或社会学方面的含义,《新约》则更为注重其内在层面,往往把自由与罪性、死亡以及上帝信仰的实现综而论之。《圣经》对于自由的关注代表着人类思想探索的起步,其... 《圣经》中的自由观念十分丰富。其中,《旧约》在论及自由时更为偏重其政治或社会学方面的含义,《新约》则更为注重其内在层面,往往把自由与罪性、死亡以及上帝信仰的实现综而论之。《圣经》对于自由的关注代表着人类思想探索的起步,其历史影响是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约》 《新约》 自由
下载PDF
大连图书馆馆藏满文《新约全书》考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莲 《满语研究》 2008年第1期68-71,共4页
大连图书馆藏满文《新约全书》是历史上第一部铅印的满文图书,传世稀少。其翻译者是19世纪俄国东正教传教士斯捷潘.利波佐夫。虽然翻译和初次出版都不在中国本土,但其装帧却为典型的中国古籍形式。满文《新约全书》语言平实流畅,语法严... 大连图书馆藏满文《新约全书》是历史上第一部铅印的满文图书,传世稀少。其翻译者是19世纪俄国东正教传教士斯捷潘.利波佐夫。虽然翻译和初次出版都不在中国本土,但其装帧却为典型的中国古籍形式。满文《新约全书》语言平实流畅,语法严谨,不失为满文翻译的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图书馆 满文 新约全书 斯捷潘·利波佐夫
下载PDF
《新约圣经》汉、日译本“释译度”对比研究
19
作者 郭莉 黄文溥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12期114-117,共4页
本研究以《新约圣经》的汉、日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内与文本外两方面,分别对其"释译"策略进行分类与比照。研究发现:文本内,汉译本较日译本更倾向"中度释译"策略;文本外,汉译本较日译本更倾向"深度释译"... 本研究以《新约圣经》的汉、日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内与文本外两方面,分别对其"释译"策略进行分类与比照。研究发现:文本内,汉译本较日译本更倾向"中度释译"策略;文本外,汉译本较日译本更倾向"深度释译"策略。宗教典籍翻译中的释译策略既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必然结果,也是译者在一定范围内的主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译本 释译策略 深度释译 中度释译 浅度释译
下载PDF
新安客话罗马字《新约》及其中外译者
20
作者 田志军 白瑞明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78-83,共6页
1847年巴色会应郭士腊的吁请,派黎力基(Rev.Rudolph Lechler)和韩山文(Rev.Theodore Hamberg)两牧师来华开展教务,传教地域为新安县客属地区(今深圳、香港新界)。为了适应开展教务的需要,巴色会逐渐形成了词典、教材及圣经译本等大量的... 1847年巴色会应郭士腊的吁请,派黎力基(Rev.Rudolph Lechler)和韩山文(Rev.Theodore Hamberg)两牧师来华开展教务,传教地域为新安县客属地区(今深圳、香港新界)。为了适应开展教务的需要,巴色会逐渐形成了词典、教材及圣经译本等大量的客家方言罗马字文献,其中有1860年起开始陆续编成出版的新安客话《新约》系列单篇数种。笔者根据教会档案等相关文献资料详细讨论了新安客话《新约》的基本情况并考证了其外国译者黎力基、毕安等牧师生平及其来华在客属地区传教的情况;中国合作者戴文光、李承恩、江亚云等人的籍贯、生平以及参与新安客话罗马字《新约》的编译情况。以期复原新安客话罗马字《新约》的编译历史背景并解决其历史基础方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方言 新安《新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