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
1
作者 罗谦 程依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2225-2226,共2页
目的:回顾总结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及丝裂霉素应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0例24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术中巩膜床植入透明质酸生物胶及应用丝裂霉素,术后随访12~36mo,观察眼压、视... 目的:回顾总结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及丝裂霉素应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0例24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术中巩膜床植入透明质酸生物胶及应用丝裂霉素,术后随访12~36mo,观察眼压、视力、前房角、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术后1,2,3a时眼压分别为16.32±5.25,17.28±5.70,18.26±5.20mmHg,与术前眼压35.52±7.6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1)。术后视力达到或高于术前水平22眼,视力下降2眼。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及前房炎症反应。24眼均有功能型滤过泡。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及丝裂霉素应用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 透明质酸生物胶 青光眼
下载PDF
改良NPTS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李霞 刘雪珂 +9 位作者 甘霈 杨燕川 肖云 刘毅 雷代坤 高晓唯 周瑛 邓月 林芳 李文静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研究改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甘油冷冻保存角膜基质透镜[来源于临床治疗近视的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在新疆... 目的研究改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甘油冷冻保存角膜基质透镜[来源于临床治疗近视的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在新疆四七四医院眼科就诊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NPTS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治疗的45例(50只眼)设为观察组;将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NPTS联合透明质酸生物生物胶治疗的44例(50只眼)设为对照组。术后比较两组间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滤过泡形态,随访时间12个月评价综合临床疗效。随访时(1、3、6、12个月)进行眼前节照相、房角镜检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残留的小梁网-狄氏膜、巩膜池和滤过泡等情况,如果有滤过泡有包裹趋势,球结膜下5-氟尿嘧啶(5-FU)或行Nd:YAG激光房角穿孔术。结果术前平均眼压:观察组(32.80±9.32)mmHg,对照组(33.00±8.34)mmHg,术后第1天眼压,观察组平均(8.53±2.70)mmHg,对照组平均(9.27±2.12)mmHg,其后观察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平均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12个月眼压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完全成功41只眼(82.0%),条件成功6只眼(12.0%),失败3只眼(6.0%),术后未出现浅前房,1眼前房少许出血,1只眼上皮一过性缺失,滤过泡菲薄10只眼;球结膜下注射5-FU 10只眼,行Nd:YAG激光房角穿孔术3只眼。对照组:完全成功40只眼(80.0%),条件成功5只眼(10.0%),失败5只眼(10.0%);术后1只眼发生浅前房,1只眼脉络膜脱离,2只眼前房少许出血,滤过泡菲薄3只眼。两组均无明显前房炎性反应、持续性低眼压及脉络膜上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球结膜下注射5-FU 1只眼,行Nd:YAG激光房角穿孔术2只眼。UBM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残留的小梁网-狄氏膜、巩膜池、巩膜瓣上液间腔、滤过泡壁厚度等。结论改良NPTS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能迅速降低并维持有效低眼压,与NPTS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早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6个月、12个月眼压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透明质酸生物胶组),患者术后无需按摩、不需拆除调节缝线,便于观察及随访,临床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透镜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兔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早期葡萄膜巩膜途径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子诚 袁华音 +1 位作者 张国梅 孙思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观察兔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tabecularsurgery,NPTS)后房水葡萄膜巩膜引流途径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进一步阐明其降压机制。方法:8只家兔,随机选1眼作NPTS即A组(n=8),另1眼为正常对照即B组(n=8)。术后观察眼压,1wk后... 目的:观察兔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tabecularsurgery,NPTS)后房水葡萄膜巩膜引流途径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进一步阐明其降压机制。方法:8只家兔,随机选1眼作NPTS即A组(n=8),另1眼为正常对照即B组(n=8)。术后观察眼压,1wk后处死家兔摘除眼球分别行HE染色、SMA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葡萄膜巩膜途径的各组织结构改变。结果:A组术前、术后1wk时眼压差别有显著性(P<0.01);光镜观察见A组房水池底部巩膜纤维间隙疏松、睫状体微小脱离,SMA免疫组化显示睫状肌细胞间隙无明显改变。结论:NPTS后房水池底部巩膜纤维间隙增大和/或睫状体微小脱离是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量增强的组织解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早期 葡萄膜巩膜途径 组织病理学改变 房水池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 被引量:4
4
作者 乔磊 蒋平 +3 位作者 郭宁 李鹏 田艳明 闫希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535-1537,共3页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03/2011-07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再次行小梁切除术的连...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03/2011-07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再次行小梁切除术的连续随访患者13例25眼。青光眼术后再次眼压异常升高,均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我们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于仅存中心视岛及管状视野患眼,手术在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浸润麻醉下实施。主要检查指标: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角膜水肿情况、滤过泡特征、前房深浅及其它并发症。结果:随访3mo~5a,非接触眼压测定术前眼压28~52mmHg,术后眼压11.7~18mmHg,术后3mo,眼压为14.5mmHg,眼压以≤21mmHg为成功标准。术后3mo,视力提高3眼(12%),视力不变17眼(68%),视力下降5眼(20%);术后21眼角膜均变清亮;功能性滤过泡22眼(80%),有3眼为非功能性滤过泡,眼压再次高于21mmHg,二次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术后有15眼(60%)出现前房轴深在1.5~2CT间,均自行恢复;术中、术后有10眼(40%)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均已吸收;术后有5例5眼(20%)出现房水闪辉,经散瞳及典必殊滴眼液进行眼局部频点后房水闪辉完全消失,未发生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目前仍是可挽救有视力眼的青光眼最经典、最有效的方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原经典手术方式的进一步发展;青光眼术后眼压再次异常升高均属于难治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再次治疗,证实安全有效,长期疗效满意,是弥补非穿透小梁切除术眼压失控(升高)后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且可以一眼多次手术;有效地保护仅存的视力,维持了一定的视功能;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不适合非透性小梁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 难治性青光眼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淑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540-542,共3页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66例87眼随机配对分为3组,分别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22例29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2例29眼)及非穿透小梁切除加透明质酸钠膜植入术(22...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66例87眼随机配对分为3组,分别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22例29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2例29眼)及非穿透小梁切除加透明质酸钠膜植入术(22例29眼)。结果: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组与其它2组相比,术后视力恢复较好(P<0.01)、眼压控制满意(P<0.01)、并发症较少(P<0.01)。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非穿透 羊膜植入 青光眼 开角型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淑珍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7-268,共2页
目的 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 66例 ( 87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非穿透小梁切除加透明质酸钠膜植入术。结果 非穿透... 目的 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 66例 ( 87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非穿透小梁切除加透明质酸钠膜植入术。结果 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组与其它两组相比 ,术后视力恢复较好、眼压控制满意、并发症较少。结论 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开角型羊膜植入术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对比分析
7
作者 蒋燕玲 袁志兰 +2 位作者 张为中 张薇玮 李艳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细胞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非接触眼压计、角膜内皮计及细胞图像分析系统观察14例(16只眼)非穿透小梁切除术与24例(25只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眼压、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细胞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非接触眼压计、角膜内皮计及细胞图像分析系统观察14例(16只眼)非穿透小梁切除术与24例(25只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眼压、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穿透性小梁切除组术后眼压显著下降(P<0.05),中央角膜厚度(CCT)、最小细胞面积(MIN)、最大细胞面积(MAX)、平均细胞面积(AVE)、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和细胞密度(CD)均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梁切除组术后眼压显著下降(P<0.05),中央角膜厚度(CCT)较术前增加(P<0.05),平均细胞面积(AVE)较术前增加(P<0.05),细胞密度(CD)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数(H%)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均可有效控制眼压,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较小,手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 中央角膜厚度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生物胶植入术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银波 王继生 +2 位作者 游涛 盛晓捷 李若溪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后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 3 8例 ,随访 1年 ,术后通过裂隙灯观察眼内变化、复查眼压、房角镜 ,视力及视野。结果 眼压 :术后第 1天平均眼压低于 10mmHg ;术后第 1周 8~ 11mmHg;术...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后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 3 8例 ,随访 1年 ,术后通过裂隙灯观察眼内变化、复查眼压、房角镜 ,视力及视野。结果 眼压 :术后第 1天平均眼压低于 10mmHg ;术后第 1周 8~ 11mmHg;术后 1月平均眼压 (14 .2± 2 .8)mmHg ;术后 3月平均眼压 (14 .6± 1.4)mmHg ;术后 1年平均眼压 (15 0± 1.1)mmHg(1mmHg =0 .13 3kPa)。视力 :术后 1年视力较术前无变化或略有提高。视野 :术后 1月较术前无变化或略有提高。术后房角镜下可见小梁网后有一减压房存在。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本手术是一种对开角青光眼理想 ,安全 ,有效的手术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性 小梁切除 生物胶植入术 临床研究 青光眼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23眼临床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熊星 郑贵海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3期200-201,共2页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的疗效。方法 采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黏小管切开术式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 3例 (33只眼 ) ,随访 3~ 6个月。结果 眼压控制≤ 2 1m m Hg32只眼 (97% )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非穿透性...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的疗效。方法 采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黏小管切开术式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 3例 (33只眼 ) ,随访 3~ 6个月。结果 眼压控制≤ 2 1m m Hg32只眼 (97% )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近、中期降眼压效果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开角型青光眼 治疗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手术后滤过道变化及对眼压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作红 王宁利 +2 位作者 叶天才 蔡小于 路晖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 利用UBM观察非穿透小梁术后不同时期滤过道组织变化,探讨其房水引流机制,及手术失败原因。方法 对86例连续病例117眼非穿透小梁手术后利用UBM进行不同时间观察研究,根据检查时间不同,分为术后6月内、6~12月、12~24月、24~3... 目的 利用UBM观察非穿透小梁术后不同时期滤过道组织变化,探讨其房水引流机制,及手术失败原因。方法 对86例连续病例117眼非穿透小梁手术后利用UBM进行不同时间观察研究,根据检查时间不同,分为术后6月内、6~12月、12~24月、24~36月及大于36月等时间段,记录术前、术后UBM检查时眼压,UBM下滤过泡形态,减压腔变化情况,小梁膜变化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在6月、6~12月、12~24月、24~36月及大于36月的不同时间段内分别有53、28、37、24、21眼次(共163眼次)行UBM检查,其中有34例37眼有做两次及以上UBM检查;6月内H型滤过泡较多(40/53),而6月后明显减少,L型则较多(72/110)。在检查时IOP〉21mmHg或需加用药物控制眼压的28眼中,18眼为F型滤过泡,减压腔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纤维增殖较多见于周边及植入物处,小梁膜变化主要表现为增厚、粘连及凹曲,在有做2次或以上UBM检查的眼中,有9眼可见小梁膜不同程度增厚,12眼小梁膜与巩膜壁粘连。结论 非穿透小梁手术后房水引流机制可能主要是结膜下滤过,术后失败原因主要是结膜下瘢痕化、小梁膜粘连、增厚及通透性下降。利用UBM可较好的了解滤过道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小梁手术 UBM 房水引流机制 手术失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