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手术造模后第1天起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分别给予百会穴久留针和普通留针治疗,连续14 d。另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2组、模型2组、久留针2组、久留针3组,每组10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针灸治疗前分别给予腺相关病毒100μl单次尾静脉注射。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及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评价神经功能。结果与假手术1组比较,模型1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1组比较,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且久留针1组上述变化较普通留针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久留针2组比较,久留针3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中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16.41±2.25)%vs(7.59±1.09)%;1.46±0.16 vs 0.94±0.12,P<0.05]。结论百会穴久留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激活BDNF/TrkB通路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项七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百会穴压灸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采用海特光照射颈枕部。观察两组...目的观察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项七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百会穴压灸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采用海特光照射颈枕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及颈部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ESCV评分及红外热成像温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及红外热成像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穴压灸可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配"足三里"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及其情绪心理行为的双重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母子分离加幼鼠醋酸灌肠法制备IBS大鼠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束缚组、电针组...目的观察电针"百会"配"足三里"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及其情绪心理行为的双重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母子分离加幼鼠醋酸灌肠法制备IBS大鼠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束缚组、电针组(电针"百会"配"足三里"穴)。造模后,正常组、模型组不做处理,模型束缚组只捆绑束缚不治疗,电针组捆绑束缚并电针20 min,隔日1次,共5次。末次电针后对大鼠进行腹部回撤反射(AWR)及自主行为测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丘脑中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m RNA的表达。结果电针后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降低,自主行为增多,丘脑中CGRP m RNA表达降低。结论电针"百会"配"足三里"穴能够有效改善IBS模型大鼠的慢性内脏痛及其情绪心理障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手术造模后第1天起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分别给予百会穴久留针和普通留针治疗,连续14 d。另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2组、模型2组、久留针2组、久留针3组,每组10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针灸治疗前分别给予腺相关病毒100μl单次尾静脉注射。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及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评价神经功能。结果与假手术1组比较,模型1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1组比较,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且久留针1组上述变化较普通留针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久留针2组比较,久留针3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中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16.41±2.25)%vs(7.59±1.09)%;1.46±0.16 vs 0.94±0.12,P<0.05]。结论百会穴久留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激活BDNF/TrkB通路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
文摘目的观察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项七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百会穴压灸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采用海特光照射颈枕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及颈部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ESCV评分及红外热成像温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及红外热成像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七针针刺联合百会穴压灸可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文摘目的观察电针"百会"配"足三里"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及其情绪心理行为的双重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母子分离加幼鼠醋酸灌肠法制备IBS大鼠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束缚组、电针组(电针"百会"配"足三里"穴)。造模后,正常组、模型组不做处理,模型束缚组只捆绑束缚不治疗,电针组捆绑束缚并电针20 min,隔日1次,共5次。末次电针后对大鼠进行腹部回撤反射(AWR)及自主行为测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丘脑中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m RNA的表达。结果电针后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降低,自主行为增多,丘脑中CGRP m RNA表达降低。结论电针"百会"配"足三里"穴能够有效改善IBS模型大鼠的慢性内脏痛及其情绪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