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Experience of Chief Physician Zhou Lamei in Using Diaphoresis to Treat Impediment Disease
1
作者 Lijun LU Li CHENG Lamei ZHOU 《Medicinal Plant》 CAS 2023年第5期87-88,共2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chief physician Zhou Lamei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impediment disease(arthralgia)by using internal treatment sweating method and external treatment diapho...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chief physician Zhou Lamei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impediment disease(arthralgia)by using internal treatment sweating method and external treatment diaphoresis.It is pointed out that diaphore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arthralg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ediment disease(arthralgia) diaphoresis treatment Clinical experience
下载PDF
基于“三焦分消”理念分析三仁汤“异病同治”治疗溃疡性疾病的临证思路
2
作者 吴智鹏 张钰琴 +5 位作者 曾国圆 陈玮钰 张荣臻 王明刚 张日云 彭梦如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3期253-256,共4页
溃疡性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其核心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若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与证候,即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三仁汤是治疗温病湿热证... 溃疡性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其核心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若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与证候,即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三仁汤是治疗温病湿热证的代表方剂,可通过宣上、畅中、渗下将湿热之邪由三焦分消走泄而去。溃疡性疾病包括口腔溃疡、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病,临证之际,“有是证用是方”,若疾病证属湿热蕴结,投以三仁汤治之,疗效颇佳。从疾病“异病同治”的角度出发,基于“三焦分消”理论初步探讨三仁汤在溃疡性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以期为溃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分消 三仁汤 异病同治 口腔溃疡 胃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汗法在阴寒凝滞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
3
作者 谢琛 刘重琪 刘静茹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7期812-816,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汗法治疗对阴寒凝滞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8例2021年6月-2023年6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阴寒凝滞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西医综合对症治疗)和治疗组(西医... 目的 探讨应用汗法治疗对阴寒凝滞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8例2021年6月-2023年6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阴寒凝滞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西医综合对症治疗)和治疗组(西医综合对症+寒痉汤治疗),各39例。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4周后的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心功能水平、血清ET-1、NO、Cys-C、Hcy水平及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心电图、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7.44%、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76.92%(P<0.05)。治疗4周后,2组中医症状各项评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ET-1、Cys-C、Hcy、血脂[三酰甘油(TG)、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心排血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血清N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汗法可明显改善阴寒凝滞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心功能,稳定患者血脂水平,减轻血管病变情况,进而有利于提高心电图及心绞痛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性 阴寒凝滞型 汗法 寒痉汤
下载PDF
苦寒发汗法探析
4
作者 丁艳亭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8期1517-1520,共4页
汗法,亦称发汗法,作为八法之首,临床应用极广。辛温与辛凉为现代临床中经常使用的发汗方法。该文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发现苦寒发汗法亦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并进一步从理论基础、理论源流、临床应用、内涵释义等方面解析苦寒发汗法。“火郁发... 汗法,亦称发汗法,作为八法之首,临床应用极广。辛温与辛凉为现代临床中经常使用的发汗方法。该文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发现苦寒发汗法亦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并进一步从理论基础、理论源流、临床应用、内涵释义等方面解析苦寒发汗法。“火郁发之”为苦寒发汗的立论之基,其发汗的机制在于调和阴阳,以寒清热、以苦开郁、稍佐辛散为其用药原则,临床可用于治疗黄疸、温病、疫病等;苦寒发汗法始于《小品方》,金元时期进一步丰富完善,近贤张锡纯灵活运用于诸多病症的治疗。苦寒发汗是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临床与科研中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寒发汗 汗法 火郁 调和阴阳 张子和
下载PDF
基于词语考证的仲景微汗法四要素阐释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慧芳 徐爽 钟相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42-44,共3页
仲景临床使用微汗法治疗多种疾病。微汗法相关记载有“微似(有)汗”“微微似欲出汗”等,但其具体操作尚不明确。该文对“似”“欲”等词进行训诂学考证,认为“似”通“嗣”,作持续解,“欲”宜训为“续”,为持续之意,亦即“似欲”通“嗣... 仲景临床使用微汗法治疗多种疾病。微汗法相关记载有“微似(有)汗”“微微似欲出汗”等,但其具体操作尚不明确。该文对“似”“欲”等词进行训诂学考证,认为“似”通“嗣”,作持续解,“欲”宜训为“续”,为持续之意,亦即“似欲”通“嗣续”,亦作持续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医理阐释明确仲景微汗法的操作原则,具体有以下四要素:(1)汗出的量要微。(2)汗出的部位要周遍全身。(3)汗出要持续,不可见汗即止,须保持大约2 h微微的持续汗出。(4)汗出的势态应该持续而和缓,不可猛出猛停,乍汗乍休。如此,方可汗出病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汗法 似欲 持续
下载PDF
《广瘟疫论》关于“时疫汗法”的运用要点
6
作者 谭雯 蔡明阳 +3 位作者 孙艺凡 陈香云 杨桢 刘珍洪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0期219-223,共5页
清代医家戴天章在《广瘟疫论》中提出“汗法为治时疫之一大法”观点和“时疫汗法”的概念,认为“时疫汗不厌迟”。通过文献整理及分析比较,辨别伤寒汗法与时疫汗法的区别,梳理出“时疫汗法”的具体方法主要以辛凉发汗、辛寒发汗、发表... 清代医家戴天章在《广瘟疫论》中提出“汗法为治时疫之一大法”观点和“时疫汗法”的概念,认为“时疫汗不厌迟”。通过文献整理及分析比较,辨别伤寒汗法与时疫汗法的区别,梳理出“时疫汗法”的具体方法主要以辛凉发汗、辛寒发汗、发表通里三类为主,详列出“时疫汗法”的适应证及其代表方剂与运用范围,厘清时疫早期治法选方,分析治疗时疫不避汗法、不避辛药的合理性。并总结出“时疫汗法”运用要点:汗法实质为“通”;选方注意时疫兼证;用药突出辛味解表;辨别汗不厌迟的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疫 传染病 汗法 《广瘟疫论》
下载PDF
基于“发汗理论”探究桂枝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功用
7
作者 李哲 冯全管 +3 位作者 李新新 孙向阳 魏薇 冯振宇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4期92-95,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多隐匿起病、病程长、致残率高,可累及心、肺、肾、消化系统及血液系统,目前无法根治。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痹证的“历节”范畴。考阅历代医家文献,结合临证经验,发现正气亏...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多隐匿起病、病程长、致残率高,可累及心、肺、肾、消化系统及血液系统,目前无法根治。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痹证的“历节”范畴。考阅历代医家文献,结合临证经验,发现正气亏损,风、寒、湿等外邪趁虚而入是其重要发病原因。中医药治疗历节病具有悠久的历史,汗法是中医内治八法之一,具有驱邪外出功效。桂枝乃发汗之药也,为治疗风湿病常用药之一,可扶心阳通经脉,使风、寒、湿等外邪从汗而出,且兼顾正气。汉代张机(字仲景)擅长用桂枝发汗,以桂枝类方治疗关节痹痛较多,如使用了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经典方。历代医家用桂枝治疗历节病的临床经验及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均证实桂枝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痛等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发汗发挥抗炎作用。文章基于“历节宜发汗”理论,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微汗治疗方法等方面简要阐述,以进一步探究桂枝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功用,为进一步探索桂枝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桂枝 发汗
下载PDF
基于文献探讨历代采用微汗法治疗痹病
8
作者 张闯 田巍巍 韩文舫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7期14-18,共5页
汗法为中医治病八法之一,也是八法中的第一法,主要是通过人体汗出达到营卫和,肺气畅,腠理开,血脉通等以祛邪外出,调和正气的目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疾病的治疗。东汉张机(字仲景)治疗痹病依据《黄帝内经》中“外因多责之于风寒湿邪”的理论... 汗法为中医治病八法之一,也是八法中的第一法,主要是通过人体汗出达到营卫和,肺气畅,腠理开,血脉通等以祛邪外出,调和正气的目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疾病的治疗。东汉张机(字仲景)治疗痹病依据《黄帝内经》中“外因多责之于风寒湿邪”的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了“发汗祛湿”的基本治法。汗法通过调和营卫开通毛窍,调节气机,可用于治疗内伤杂病。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汗法有所继承和创新。现代临床尤其注重采用汗法治疗早期痹病,这对阻断病情的发展尤为关键。在历代应用汗法治疗痹证的方药中,首先以祛除湿邪为主,且遵循张机的经验以“微汗法”为要,以防“风去湿存,痹不除”,突出强调“祛湿邪,助正气,汗出有度,存津液”等应用注意要点。文章结合案例,总结历代汗法治疗痹病理论及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汗法 痹病 祛寒湿 发汗解表 调和营卫
下载PDF
麻黄汤的发汗作用与M受体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国清 王涛 +1 位作者 余林中 罗佳波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210-1211,共2页
目的:探讨麻黄汤的发汗作用机制与M受体的关系。方法: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麻黄汤+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1mg/kg组、麻黄汤+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4mg/kg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1mg/kg+麻黄汤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4mg/kg... 目的:探讨麻黄汤的发汗作用机制与M受体的关系。方法: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麻黄汤+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1mg/kg组、麻黄汤+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4mg/kg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1mg/kg+麻黄汤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4mg/kg+麻黄汤组、麻黄汤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1mg/kg组、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组,给药后30min,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小鼠腋窝部皮肤汗腺组织,以判断其发汗作用强弱。结果:麻黄汤具有发汗作用,阿托品对麻黄汤的发汗作用有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滞,随着阿托品剂量增加,发汗作用减弱;麻黄汤+阿托品组的发汗作用强于阿托品+麻黄汤组。结论:麻黄汤发汗作用与激动M受体有关,但并非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阿托品 发汗作用 小鼠 M受体
下载PDF
荆芥内酯类提取物对大鼠足跖汗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卢金福 张丽 +2 位作者 冯有龙 丁安伟 杜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2-504,共3页
目的 观察荆芥内酯类提取物对汗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给药 1h后 ,自踝关节处迅速取下双后足 ,10 %甲醛溶液固定 ,对足跖部汗腺腺泡上皮细胞在光镜下作形态学观察。大鼠血 (肝素抗凝 )用于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 ... 目的 观察荆芥内酯类提取物对汗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给药 1h后 ,自踝关节处迅速取下双后足 ,10 %甲醛溶液固定 ,对足跖部汗腺腺泡上皮细胞在光镜下作形态学观察。大鼠血 (肝素抗凝 )用于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 荆芥内酯类提取物能明显提高汗腺腺泡上皮细胞的空泡发生率、数密度和面密度 ,显著降低全血比粘度和红细胞的聚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荆芥内酯类提取物 发汗 血液流变学 中药动物实验
下载PDF
发汗实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国清 余林中 +2 位作者 莫志贤 罗佳波 王建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64,F0003,共2页
目的探索一种评价发汗作用强度的新方法。方法以小鼠腋窝部皮肤汗腺导管内径作为发汗强度指标,测量麻黄汤对小鼠发汗量的影响。结果麻黄汤2g/kg、4g/kg、9g/kg的发汗量分别为0.240±0.079g、0.357±0.077g、0.556±0.082g,... 目的探索一种评价发汗作用强度的新方法。方法以小鼠腋窝部皮肤汗腺导管内径作为发汗强度指标,测量麻黄汤对小鼠发汗量的影响。结果麻黄汤2g/kg、4g/kg、9g/kg的发汗量分别为0.240±0.079g、0.357±0.077g、0.556±0.082g,汗腺导管内径分别为0.783±0.155μm、2.235±0.273μm、3.298±0.318μm,皮肤汗腺导管内径与小鼠出汗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927)。结论以皮肤汗腺导管内径作为评价发汗强度的定量指标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发汗 汗腺 导管 发汗作用 导管内径 验方 强度指标 定量指标 发汗量
下载PDF
李士懋汗法的理论创新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胡志勇 李彦丽 +2 位作者 任伟亮 朱艳风 王金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367-369,共3页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自古汗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疹出不透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痒等表证。国医大师李士懋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对汗法提出创新性的个人见解。在以平脉辨证为...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自古汗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疹出不透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痒等表证。国医大师李士懋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对汗法提出创新性的个人见解。在以平脉辨证为主的辨证理论指导下将发汗法应用到里证、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证。该治法不拘泥于表证,丰富了汗法的理论研究,扩展了汗法的应用范围,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法 里证 寒凝证 @李士懋
下载PDF
李士懋发汗法治疗45例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志勇 任伟亮 +3 位作者 李彦丽 韩昆 朱艳风 王金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观察国医大师李士懋用发汗法治疗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医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中医对照组给予乌头汤治疗,试验组给予寒痉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7天的膝关节功能评分... 目的:观察国医大师李士懋用发汗法治疗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医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中医对照组给予乌头汤治疗,试验组给予寒痉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7天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3.3%,中医对照组总有效率86.7%;试验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中医对照组,2组比较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汗法能够有效治疗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汗法 膝骨关节炎 寒凝证 @李士懋
下载PDF
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发汗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国清 罗佳波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目的研究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的发汗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以大鼠腋窝部皮肤汗腺的空泡发生百分率作为评价发汗强度的指标,观察麻黄汤不同配伍给药后30 min对大鼠的发汗作用。结果麻黄+桂枝组发汗作用最强,含麻黄的各配伍组其... 目的研究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的发汗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以大鼠腋窝部皮肤汗腺的空泡发生百分率作为评价发汗强度的指标,观察麻黄汤不同配伍给药后30 min对大鼠的发汗作用。结果麻黄+桂枝组发汗作用最强,含麻黄的各配伍组其发汗作用均强于不含麻黄的配伍组;配伍桂枝后发汗作用增强;配伍杏仁后各配伍组的发汗作用没有明显变化;配伍甘草后发汗作用减弱。结论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在麻黄汤中分别起到君臣佐使的作用,深刻体现了组方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配伍规律 发汗 汗腺 空泡
下载PDF
麻黄汤对正常小鼠肛温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国清 贺丰 +2 位作者 莫志贤 余林中 罗佳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99-1200,共2页
目的:观察麻黄汤对正常小鼠肛温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小鼠分成两组:麻黄汤9g/kg组(以单味麻黄计)、空白对照组,每组60只,分别于给药后0,5,10,15,20,25,30 min测量小鼠肛温,计算出肛温的变化值.结果:麻黄汤9g/kg组和空白对照组两组肛温在5... 目的:观察麻黄汤对正常小鼠肛温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小鼠分成两组:麻黄汤9g/kg组(以单味麻黄计)、空白对照组,每组60只,分别于给药后0,5,10,15,20,25,30 min测量小鼠肛温,计算出肛温的变化值.结果:麻黄汤9g/kg组和空白对照组两组肛温在5,20,25 min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0,15 min时麻黄汤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在30 min时间点麻黄汤组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5).从麻黄汤组内来看,10 min与5 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5 min与10 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20 min与15 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25 min与20 mi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0 min与25 mi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麻黄汤组小鼠肛温从5 min开始有升高的趋势,从10 min开始上升,到15 min升至最高点,与其他5个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20 min时开始下降,到30 min时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麻黄汤对正常小鼠肛温的作用在5~15 min之间有一个体温上升期,以增加体内热贮,之后随着出汗,体温下降.麻黄汤对正常动物体温调定点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发汗 热贮 肛温 调定点
下载PDF
“汗和清下、表里双解”复法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远彬 林琳 +3 位作者 吴勉华 叶放 李柳 周仲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50-52,共3页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中医药有效并可单独应用治疗流感,如何根据流感的病机演变规律进行辨证立法选方是关键性问题。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防治外感热病的临证经验...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中医药有效并可单独应用治疗流感,如何根据流感的病机演变规律进行辨证立法选方是关键性问题。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防治外感热病的临证经验丰富,认为流感发病快,易从火化,传变迅速,治疗的重心应在卫气,在卫气同病或气分证阶段进行阻截,逆转病情向顺势转变。流感的基本病机为"热毒犯肺,正邪相争",治疗流感应及时尽早祛邪解热,主张采用复法合方治疗,提出"汗和清下、表里双解"复法的治疗思路。以"汗和清下、表里双解"复法治疗流感的系列研究,关键在于以临床疗效为载体,筛选出经反复临床实践且通过科学研究验证、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有效方剂,再借鉴网络靶标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索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汗和清下 表里双解 中医
下载PDF
辛凉解表法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建萍 张之文 雷载权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222-224,共3页
辛凉解表法是温病大师叶天士和吴鞠通倡导的治疗肺卫表证的法则。主张上焦温病初起,邪热在肺,尚未化火,宜用辛凉轻透之品,不主张用苦寒药物。后世医家对此有争议。本文认为辛凉解表法应具有辛凉发散、清热解毒和清热泻火的内涵,并... 辛凉解表法是温病大师叶天士和吴鞠通倡导的治疗肺卫表证的法则。主张上焦温病初起,邪热在肺,尚未化火,宜用辛凉轻透之品,不主张用苦寒药物。后世医家对此有争议。本文认为辛凉解表法应具有辛凉发散、清热解毒和清热泻火的内涵,并提出了辛凉与寒凉(苦寒)药合用治疗外感风热表卫证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热犯肺 卫分证候 中医药疗法 清热解毒
下载PDF
汗法探微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学 孔祥亮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1期18-21,共4页
为探讨汗法的机制与临床应用,系统回顾《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与温病名著中的发汗与得汗诸方证,梳理解表主治、发汗相关脏腑,提出"开腠理、通经脉、畅气机、益正气"为汗法四要,是发汗与得汗的机制。并总结发汗之度、汗出... 为探讨汗法的机制与临床应用,系统回顾《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与温病名著中的发汗与得汗诸方证,梳理解表主治、发汗相关脏腑,提出"开腠理、通经脉、畅气机、益正气"为汗法四要,是发汗与得汗的机制。并总结发汗之度、汗出之量、中病之征、服药之法、汗后调护、汗法禁忌以及误汗救治,为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法 伤寒论 温病
下载PDF
寒感安发汗止咳平喘药理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敬耀 余日跃 +2 位作者 朱家谷 楼兰英 涂秀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31-33,共3页
寒感安在多种动物模型中有平喘、止咳和发汗作用。对豚鼠药物性哮喘和离体肺灌流量减少均有明显对抗作用,对氨水所致小白鼠的咳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明显地抑制大白鼠足跖汗腺和小鼠汗腺的分泌。
关键词 寒感安 发汗 镇咳 平喘 中药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解热毒注射液解热、镇静、抗惊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包旭 李建农 包定元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7-229,共3页
对解热毒注射液进行了解热、镇静、抗惊厥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解热毒注射液对伤寒苗苗所致家免发热和大肠杆菌内毒素所致大鼠发热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随剂量增加其解热作用增强且持久。该药又可促使小鼠足跖部汗腺的分泌;解... 对解热毒注射液进行了解热、镇静、抗惊厥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解热毒注射液对伤寒苗苗所致家免发热和大肠杆菌内毒素所致大鼠发热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随剂量增加其解热作用增强且持久。该药又可促使小鼠足跖部汗腺的分泌;解热毒注射液具有降低小鼠自主活动的镇静作用,并且能对抗尼可刹米所致小鼠的惊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热毒注射液 药理学 发热 惊厥 中成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