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种石鲈科鱼类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任岗 章群 +2 位作者 钱开诚 徐忠能 林小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2,共5页
分析了5属12种石鲈科鱼类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特征,并参照RNA二级结构模型区分配对区和非配对区。结果表明,配对区对G有偏好(33.5%),非配对区对A有偏好(38.5%);与配对区相比,非配对区存在更多的变异和系统发育信息。从序列的Ju... 分析了5属12种石鲈科鱼类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特征,并参照RNA二级结构模型区分配对区和非配对区。结果表明,配对区对G有偏好(33.5%),非配对区对A有偏好(38.5%);与配对区相比,非配对区存在更多的变异和系统发育信息。从序列的Jukes-Cantor遗传距离结果看,石鲈科胡椒鲷属Plectorhynchus、矶鲈属Parapristipoma、石鲈属Hapalogenys、髭鲷属Pomadasys、Haemulon属5个属属间的差异水平都接近或超过了其与外类群科间的差异水平。从构建的ME系统发育树结果看,石鲈科鱼类分成二大分支,未能形成单一类群。在亲缘关系上,胡椒鲷属和矶鲈属较近,石鲈属和Haemulon属较近,髭鲷属与其它4个属较远,髭鲷属在鲈亚目中的分类地位可能应提高到科的水平。初步确定研究中选用的16S rRNA基因片段基本适用于石鲈科属间和属内种间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鲈科 线粒体16s Rrna基因 rna二级结构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大肠杆菌16S rRNA的核酶设计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毛建平 袁国刚 +3 位作者 王全会 韦玮 魏丽晶 崔玉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8-52,共5页
针对细菌rRNA研发抑制细菌增殖的新型抗菌素是抗生素研究领域的新课题。细菌rRNA与基因mRNA一样自然形成折叠卷曲高级结构,其结构上可以结合反义核酸的位点即靶点,靶点的阐明是设计有效反义核酸、核酶(ribozyme)和脱氧核酶(DNAzyme)的... 针对细菌rRNA研发抑制细菌增殖的新型抗菌素是抗生素研究领域的新课题。细菌rRNA与基因mRNA一样自然形成折叠卷曲高级结构,其结构上可以结合反义核酸的位点即靶点,靶点的阐明是设计有效反义核酸、核酶(ribozyme)和脱氧核酶(DNAzyme)的关键。MAST方法固定16S rRNA,将其与寡核苷酸文库杂交筛选出靶点,获得了大肠杆菌16S rRNA的6个反义核酸结合靶点,并鉴定5个靶点有效,其中1个为高效。5个靶点的反义核酸能在通透性大肠杆菌菌株培养中不同程度地抑制其生长,针对高效靶点的核酶在转化大肠杆菌中表达而抑制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反义核酸 位点 大肠杆菌 16s Rrna
下载PDF
土壤细菌16SrRNA基因变异型及其与植被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官品 朱艳红 +1 位作者 陈亮 薛小乔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757-760,共4页
绕过细菌的分离培养 ,直接提取土壤DNA ,扩增、克隆土壤细菌群体的 16S核糖体RNA基因 (16SrD NA) .根据该基因各种变异类型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 ,分析土壤细菌分子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的相互关系 .植被的改变影响土壤养分 ,进而改... 绕过细菌的分离培养 ,直接提取土壤DNA ,扩增、克隆土壤细菌群体的 16S核糖体RNA基因 (16SrD NA) .根据该基因各种变异类型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 ,分析土壤细菌分子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的相互关系 .植被的改变影响土壤养分 ,进而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和分化能反映植被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16s核糖体rna基因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 植被 变异类型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部分序列探讨12种鲹科鱼类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20
4
作者 郑文娟 朱世华 +2 位作者 邹记兴 杨迎春 沈锡权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7-854,共8页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中国海域的鲹科(Carangidae)8属9种的线粒体16S rRNA序列片段约598bp碱基,结合来自GenBank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片段序列,并以大斑石鲈为外群,生成供系统发育分析的序列矩阵,利用MEGA version3.0软件分析序列的碱基组...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中国海域的鲹科(Carangidae)8属9种的线粒体16S rRNA序列片段约598bp碱基,结合来自GenBank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片段序列,并以大斑石鲈为外群,生成供系统发育分析的序列矩阵,利用MEGA version3.0软件分析序列的碱基组成、差异百分比和转换/颠换值等,应用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系统树。结果显示:(1)鲹科鱼类的16S rRNA序列片段生成的序列矩阵中发现有碱基的插入和缺失,共有146bp变异位点,转换/颠换值为2.17,表明基因序列的突变未达到饱和,碱基平均差异为8.22%;(2)支持鲹科下设四个亚科(鲹亚科,亚科,鲳鲹亚科,鲹亚科)阶元的分类系统;(3)鲹亚科鲹属下不宜设亚属分类阶元;(4)及达副叶鲹与丽叶鲹亲缘关系近,16S rRNA序列片段碱基只有1.07%的差异,未达到分属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鲹科 线粒体DNA 16s Rrna序列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天津地区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利娟 郝邯生 毕玲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进行耐药分析。方法:收集天津地区2所医院2010年8月—12月临床分离的152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药敏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鲍曼不动杆菌...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进行耐药分析。方法:收集天津地区2所医院2010年8月—12月临床分离的152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药敏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鲍曼不动杆菌扩增7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rmtE、npmA)并测序。结果:15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最低(0),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15.79%)和左氧氟沙星(36.84%),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45%以上。83株耐氨基糖苷类菌株中armA阳性率为87.95%(73/83),占实验菌株的48.03%(73/152),未检出其他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阳性菌株耐药严重,除多黏菌素B外,ar mA阳性菌株对其余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armA阴性菌株(均P<0.01)。多重耐药和泛耐药占的比例在armA阳性株中(100%和69.86%)也明显高于阴性株(21.52%和11.39%)。结论:armA广泛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未检出其他6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抗药性 多种 细菌鲍氏不动杆菌rna 核糖体 16s trna甲基转移酶类天津
下载PDF
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牛粪发酵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滑留帅 王璟 +5 位作者 徐照学 张子敬 娄治国 赵洪昌 李文军 王二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11-315,共5页
将养殖粪便进行资源化处理,尤其是将粪便堆肥发酵后变为生物肥料还田,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之前关于细菌在堆肥过程中的研究,大部分采用实验室培养、分离、鉴定的方法,由于受培养方式的限制,仅能分析粪肥中有限的细菌类别。... 将养殖粪便进行资源化处理,尤其是将粪便堆肥发酵后变为生物肥料还田,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之前关于细菌在堆肥过程中的研究,大部分采用实验室培养、分离、鉴定的方法,由于受培养方式的限制,仅能分析粪肥中有限的细菌类别。16S r RNA基因作为生物物种的特征核酸序列,被认为是最适于细菌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研究的指标。本研究使用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牛粪自然发酵与添加益生菌剂发酵过程中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新鲜牛粪、自然发酵1个月、自然发酵6个月的牛粪中细菌种群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说明自然发酵过程主要依赖于新鲜牛粪中携带的细菌种群;2)添加益生菌发酵后,细菌种群明显不同于不自然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种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显著增加,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显著减少,说明益生菌剂能够显著改变堆肥过程中的细菌种群。本研究对于理解牛粪堆肥过程、提高堆肥效果,以及新型堆肥益生菌剂的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细菌 16s r rna基因 多样性
下载PDF
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的构建及其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薛建亚 翁心华 +1 位作者 朱利平 万谟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19-921,共3页
目的:构建细菌16SrRNA基因芯片,并将其应用于细菌检测。方法:根据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合成针对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的通用探针,以及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特异性探针,并构建基因芯片。利用所构建... 目的:构建细菌16SrRNA基因芯片,并将其应用于细菌检测。方法:根据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合成针对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的通用探针,以及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特异性探针,并构建基因芯片。利用所构建的芯片检测相应细菌,并观察其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相应的基因芯片;所构建的基因芯片能准确检出相应细菌,无交叉阳性现象,检测时间约需6 h;所构建的基因芯片能检测出DNA含量为15 fg的大肠埃希菌基因组DNA。结论: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可用于细菌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且耗时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核糖体 16s 基因芯片 细菌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sika deer and red deer using partial cytochrome b and 12s ribosomal RNA genes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波 白素英 +2 位作者 徐艳春 张伟 马建章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0-162,共3页
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identifications of the degraded samples of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and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by phylogenetic and nucleotide distance analysis of partial Cytb and 12s rRNA genes s... 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identifications of the degraded samples of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and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by phylogenetic and nucleotide distance analysis of partial Cytb and 12s rRNA genes sequences. 402 bp Cytb genes were achieved by PCR-sequencing using DNA extracted from 8 case samples, and contrasted with 27 sequences of Cytb gene downloaded from GenBank database. The values of three nucleotide distance between three suspected samples and sika deer were identical (0.026±0.006), which was smaller than the smallest nucleotide distance between eastern red deer and sika deer (0.036). Furthermor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sika deer and red deer indicated that the evidences located within the same cluster as sika deer. The evidences were sika deer materials. As the same way, other three suspected samples were derived from red deer. The results were further confirmed by phylogenetic and nucleotide distance analysis of 387 bp 12s rRNA gene. The method was powerful and less time-consuming and helpful to reduce the related cases with wild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Cytochrome b gene (Cytb) 12s ribosomal rna gene (12s rrna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部分序列探讨部分鳚亚目鱼类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源真 王伟 +1 位作者 姜志强 张钊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9-95,共7页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3科5属6种中国黄渤海海域的鳚亚目(Blennioidei)鱼类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约669bp碱基,结合来自GenBank的5种鳚亚目其他科鱼类的相应基因片段,并以眼斑雪冰鱼(Chionodraco rastrospinosus)为外群,生成供系统...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3科5属6种中国黄渤海海域的鳚亚目(Blennioidei)鱼类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约669bp碱基,结合来自GenBank的5种鳚亚目其他科鱼类的相应基因片段,并以眼斑雪冰鱼(Chionodraco rastrospinosus)为外群,生成供系统发育分析的序列矩阵,利用MEGA 4.0软件分析序列的碱基组成、差异百分比、转换/颠换值等,应用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在鳚亚目鱼类的16S rRNA片段生成的序列矩阵中发现有碱基的插入缺失现象,共有207 bp变异位点,转换/颠换值为0.8,碱基平均差异为3.36;支持绵鳚(Enchelyopus elongates)归于鳚亚目绵鳚科(Zoarcidae),鳚(Azuma emmnion)归于鳚亚目线鳚科(Stichaeidae);方氏云鳚(Enedriasfangi)和云鳚(Enedrias nebulosus)种间遗传距离只有0.01,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鳚亚目(Blennioidei) 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序列 系统发育
下载PDF
败血支原体16S rRNA基因的克隆与核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丁铲 于圣青 +1 位作者 刘晓文 王永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4-136,共3页
从败血支原体D9604株培养物中直接快速提取染色体DNA;构建了MG基因文库,以PCR扩增16SrRNA基因全长片段,并对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D9604株与A5969株只有5个核苷酸的差异,同源性为99... 从败血支原体D9604株培养物中直接快速提取染色体DNA;构建了MG基因文库,以PCR扩增16SrRNA基因全长片段,并对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D9604株与A5969株只有5个核苷酸的差异,同源性为9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支原体 16s核糖体rna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鲳亚目鱼类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仁协 李超 刘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5,共10页
为探讨鲳亚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测定中国沿海8种鲳亚目鱼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鲳亚目鱼类的同源序列,对其序列变异和分子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鲳亚目5科13属32种鱼类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 为探讨鲳亚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测定中国沿海8种鲳亚目鱼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鲳亚目鱼类的同源序列,对其序列变异和分子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鲳亚目5科13属32种鱼类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为T 22.2%、C 24.5%、A 30.0%、G 23.3%;科间遗传距离为0.060~0.120,属间遗传距离为0.009~0.125,种间遗传距离为0.000~0.163;长鲳科位于系统进化树的基部,鲳科的鲳属处于系统进化树的顶端,无齿鲳科、方尾鲳科、双鳍鲳科与鲳科的低鳍鲳属和真鲳属聚类。结合形态学研究结果,认为:长鲳科是鲳亚目中最先分化的原始单系群;无齿鲳科和方尾鲳科为单系群,它们与非单系群的双鳍鲳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鲳科为并系群,内部存在与地理区系相对应的2个分支,提示了该科鱼类早期的分化模式。同时,也对16S rRNA基因在鲳亚目鱼类系统进化研究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鲳亚目 线粒体16s rrna 序列变异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基于COI和16SrRNA基因的地龙药材及其混淆品的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16
12
作者 马梅 李薇 +1 位作者 龚玲 卢瑞珊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I)和16S核糖体RNA(16SrRNA)对地龙药材及常见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探讨快速、准确鉴定地龙药材及其混伪品基原物种的方法。方法收集地龙药材的药典收载品种及其易混品种10种,提取DNA,得到其COI和16... 目的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I)和16S核糖体RNA(16SrRNA)对地龙药材及常见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探讨快速、准确鉴定地龙药材及其混伪品基原物种的方法。方法收集地龙药材的药典收载品种及其易混品种10种,提取DNA,得到其COI和16SrRNA序列。所得序列经DNAStar校正后,用MEGA6.0自带的Clustal W多重比对,除去冗余位点,比对结果经MEGA6.0分析,构建地龙药材及其混淆品的邻接(N-J)树。结果地龙药材的正品来源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通俗环毛蚓(P.vulgaris)、威廉环毛蚓(P.guillelmi)及栉盲环毛蚓(P.pectinifera)与其混淆品种间COI和16SrRNA基因序列均存在较多变异位点。由所构建的N-J系统聚类树图显示所测物种的单系性,即16SrRNA、COI可以很好的将地龙药材区别于其他混伪品。结论所获得的COI和16SrRNA序列可作为不同状态的地龙类药材物种鉴定的分子依据,并为进一步建立地龙等动物类中药物种真实性鉴定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 16s核糖体rna DNA条形码
下载PDF
高通量16S rRNA标签测序法比较人与不同动物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邓冠华 查龙应 +5 位作者 张国霞 王玉 黎耀涛 彭欣 周宏伟 刘移民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1-857,共7页
收集人、大猪、小猪、大鼠、小鼠以及鸡五个不同个体的粪便样品,每个个体取两个平行样,提取总DNA;PCR扩增,获得16S r RNA V6标签片段;Illumina测序;经BIPES以及QIIME分析并比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物种之间肠道菌群差... 收集人、大猪、小猪、大鼠、小鼠以及鸡五个不同个体的粪便样品,每个个体取两个平行样,提取总DNA;PCR扩增,获得16S r RNA V6标签片段;Illumina测序;经BIPES以及QIIME分析并比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物种之间肠道菌群差异较大。五类物种肠道菌群均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以及变形菌门为主,但鸡的厚壁菌门显著减少,而变形菌门显著增加。从?多样性角度来看,猪肠道菌群种属丰富度及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人及鸡肠道菌群。从?多样性角度,尽管不同人之间的肠道菌群相似度较低,但不同物种之间相比较,小猪与大鼠肠道菌群与人相似性高于小鼠和鸡肠道菌群。与人类相比,小猪的肠道微生物组最相近,而鸡的肠道菌群相似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组 Illumina测序 动物模型 微生物多样性 16s r rna
下载PDF
厚蟹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敬明 孙翰昌 孙世春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132,共9页
对我国沿海天津厚蟹6个群体、侧足厚蟹4个群体、伍氏仿厚蟹2个群体和日本仿厚蟹1个群体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其他厚蟹序列,分析了厚蟹分子系统发育关系。除天津厚蟹丹东群体的2个个体16S rRNA基... 对我国沿海天津厚蟹6个群体、侧足厚蟹4个群体、伍氏仿厚蟹2个群体和日本仿厚蟹1个群体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其他厚蟹序列,分析了厚蟹分子系统发育关系。除天津厚蟹丹东群体的2个个体16S rRNA基因片段长度为526 bp外,其他天津厚蟹和侧足厚蟹均为525 bp;除日照群体和丹东群体外,其他每个群体的个体之间没有序列差异,天津厚蟹和侧足厚蟹共有5个单倍型。伍氏仿厚蟹16S rRNA基因片段长度均为525 bp,群体、个体之间均无序列差异。日本仿厚蟹16S rRNA基因片段长度均为523 bp,个体之间无序列差异。其A,T,G,C含量只有略微的差异,A+T含量(72.3%~73.7%)明显高于G+C含量。4种厚蟹所有序列比对,在526 bp序列上共有变异位点36处和4处插入/缺失,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6处,转换/颠换的平均值为2.8。在5个单倍型中,侧足厚蟹泉州、宁波群体的6个个体与天津厚蟹宁波、日照群体的4个个体的序列都相同,共享1个单倍型;而且5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很小,仅为0.19%~1.15%,表明二者为同一物种的不同形态类型。采用NJ法,ML法和MP法构建的厚蟹/张口蟹复合群系统进化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结果显示,天津厚蟹和侧足厚蟹的10个群体的5个单倍型和台湾厚蟹首先聚到一起,形成侧足厚蟹复合体后,再与三齿厚蟹聚为一支;日本仿厚蟹与德氏仿厚蟹先聚在一起,然后再与伍氏仿厚蟹聚为一支;均得到99%置信度的支持,表明厚蟹属蟹类和仿厚蟹属蟹类均为单系,支持将厚蟹亚属和仿厚蟹亚属分别提升为属。分子数据及系统树的拓扑结构亦支持将假厚蟹亚属和拟厚蟹亚属分别提升为属,以及形态学上将厚蟹/张口蟹复合群分为7个属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蟹属 仿厚蟹属 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 系统发育
下载PDF
PCR法检测16S rRNA基因在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宁 刘金辉 姚全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7-98,共2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细菌16S rRNA基因检测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利用通用引物对6种常见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通过阳性菌株及阴性对照检测引物的特异性;观察不同退火温度及不同细菌浓度下PCR检测效果;检测败血症患者及正常... 目的评价外周血细菌16S rRNA基因检测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利用通用引物对6种常见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通过阳性菌株及阴性对照检测引物的特异性;观察不同退火温度及不同细菌浓度下PCR检测效果;检测败血症患者及正常人血液标本中的16S rRNA基因表达,并与血培养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诊断意义。结果6种阳性菌株均出现特异阳性条带,阴性质控未出现阳性条带;不同退火温度对PCR结果无明显影响,以55、58℃最佳;PCR方法的最低细菌检测浓度为1.5×103cfu/ml;观察组血培养阳性率为38.3%(23/60),血液16S rRNA基因阳性表达率为86.6%(52/60),P<0.01。结论PCR法检测16S rRNA基因用于败血症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强,但应注意规范操作、避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rna 核糖体 16s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序列初步探讨贻贝属的系统发育 被引量:5
16
作者 沈玉帮 李家乐 牟月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0-55,共6页
通过比较贻贝属5个物种包括中国的两种贻贝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来初步确定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和了解中国沿海两种贻贝的遗传多样性情况。以Pernaviridis为外群,采用NJ法和MP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系统发育分析表明,5种贻贝(Mytil... 通过比较贻贝属5个物种包括中国的两种贻贝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来初步确定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和了解中国沿海两种贻贝的遗传多样性情况。以Pernaviridis为外群,采用NJ法和MP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系统发育分析表明,5种贻贝(Mytilus californianus,M.corcuscus,M.galloprovincialis,M.edulis,M.trossulus)在系统树上依次进行分叉,呈放射状。M.californianus最为原始,M.corcuscus次之。每一个贻贝物种都形成单系。其中,M.edulis和M.trossulus是非常相似的,M.corcuscus和M.cali-fornianus的亲缘关系近。同时发现,我国沿海分布的紫贻贝(M.galloprovincialis)和厚壳贻贝(M.corcus-cus)的遗传多样性都较高,但厚壳贻贝的遗传多样性要低于紫贻贝,可能是由于厚壳贻贝过度被渔民开采等导致厚壳贻贝群体大小降低的缘故。这里系统发育分析为将来进行物种进化、迁移和育种方面的比较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属 16s Rrna 系统发育 单倍型
下载PDF
16S rRNA序列分析在多杀巴斯德氏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正琴 张强 +1 位作者 贺争鸣 岳秉飞 《实验动物科学》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应用16s rRNA序列分析方法,对多杀巴斯德氏菌进行鉴定。方法采集猝死家兔样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和病原菌分离培养。针对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分离菌株抽提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 目的应用16s rRNA序列分析方法,对多杀巴斯德氏菌进行鉴定。方法采集猝死家兔样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和病原菌分离培养。针对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分离菌株抽提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从死亡家兔肺脏中分离鉴定出了一株多杀巴斯德氏菌(PMr0901)。将分离菌株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序列进行比较,BLAST分析结果显示PMr0901与多杀巴斯德氏菌参考菌株PM70的16S rRNA核苷酸同源性大于99%。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左氧沙星、四环素敏感,而对青霉素G已产生耐药性。结论16s rRNA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病原菌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多杀巴斯德氏菌 鉴定
下载PDF
前列腺组织中细菌16S rRNA基因、IL-1β、TNF-α和NGF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辉 黄慧聪 +3 位作者 杨亦荣 何秋香 朱启建 陈建欧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的细菌学病因。方法:前列腺标本取自162例猝死于非前列腺疾病的器官捐献者,年龄20~38岁。取前列腺周围带组织,一式两份,一份做常规病理检查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的细菌学病因。方法:前列腺标本取自162例猝死于非前列腺疾病的器官捐献者,年龄20~38岁。取前列腺周围带组织,一式两份,一份做常规病理检查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免疫组化分析,另一份用PCR方法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16S rDNA)。结果:31.5%(51/162)的组织病理呈CP改变,其中轻度灶性间质炎44例,轻度灶性间质伴腺体周围炎5例,轻度灶性腺体周围炎2例。16S rDNA阳性率为19.1%(31/162),其中CP标本阳性率为51.0%(26/51),非CP标本阳性率为4.5%(5/111),CP标本阳性率高于非CP标本(χ2=29.783,P<0.01)。在CP标本中,16S rDNA阳性组IL-1β、TNF-α和NGF表达高于16S rDNA阴性组(P<0.01)。结论:细菌感染可能是引起CP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 16s Rrna基因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16S rRNA基因及16S~23S rRNA基因间区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艳萍 夏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994-996,共3页
目前临床上引起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抗菌药物的不正规使用导致细菌培养阳性率进一步降低[1]。因此,传统分类方法的不足随着新型微生物菌株的分离的增多而越来越明显,亟需一种能快速准确鉴定出微生物种类的新技术以便及时指导抗菌药物... 目前临床上引起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抗菌药物的不正规使用导致细菌培养阳性率进一步降低[1]。因此,传统分类方法的不足随着新型微生物菌株的分离的增多而越来越明显,亟需一种能快速准确鉴定出微生物种类的新技术以便及时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从而控制临床感染疾病的进展。文章综述了16SrRNA及16S~23SrRNA基因间区快速鉴定微生物的基本原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解决方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核糖体 16s 微生物学 综述
下载PDF
16S rRNA在医学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志明 孙海英 李建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49-350,共2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以及该技术在医学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16S rRNA作为微生物分类依据已得到广泛认同,本文就其基因特征、技术步骤、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的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rna 核糖体 16s 微生物学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