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鲁造山带新沂地区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成因及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
1
作者 张琪 周琦忠 +6 位作者 孙超 施建斌 王博 侯琪 罗跃 冯学知 王国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59,共20页
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位于苏鲁造山带的西缘。本文通过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成因与构造环境,以揭示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该地区的反响。研究认为:研究区花岗片麻岩属准铝... 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位于苏鲁造山带的西缘。本文通过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成因与构造环境,以揭示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该地区的反响。研究认为:研究区花岗片麻岩属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具有高SiO_(2)、富碱、贫CaO、低Al_(2)O_(3)质量分数的特征,以及右倾海鸥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Rb、Zr、Hf等元素,严重亏损Sr、Eu、Nb、Ta等元素,形成年龄为746.0~742.5 Ma。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是来自下地壳物质为主、少量幔源物质的部分熔融,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以钾长石和斜长石为主的分离结晶,而后经过超高压变质作用最终形成。研究区花岗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后碰撞伸展环境,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苏鲁造山带新沂地区的最初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新沂地区 新元古代 花岗片麻岩 岩石成因 rodinia超大陆裂解
下载PDF
The Early Breakup of Rodinia Supercontinent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Plate: New Evidence from SIMS Zircon Ages of the Granitic Gneiss from the Chaolian Island, Shandong Peninsula 被引量:1
2
作者 LIAO Jing YUE Baojing +2 位作者 DING Xue ZHANG He YIN Xueb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503-1504,共2页
The amalgamation and breakup mechanisms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during the Meso- and Neoproterozoic have been the focus of much research.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response of Neoproterozoic tectoni... The amalgamation and breakup mechanisms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during the Meso- and Neoproterozoic have been the focus of much research.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response of Neoproterozoic tectonics and magmatism along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Plate to synchronous global events. The Qianliyan Uplift is located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Sulu orogenic belt in the ocean, but the tectonic affinity of the uplif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Sulu orogenic belt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formation ag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type, and affinity of the granitic gneiss on Chaolian Island of the Qianliyan uplift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S The Early breakup of rodinia Supercontinent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Plate:New Evidence from SIMS Zircon Ages of the Granitic Gneiss from the Chaolian Island Shandong Peninsula
下载PDF
塔里木西南缘新元古代辉绿岩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新元古代超大陆(Rodinia)裂解的证据 被引量:45
3
作者 张传林 叶海敏 +2 位作者 王爱国 郭坤一 董永观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3-482,共10页
塔里木西南缘(西昆仑北带)发育新元古代辉绿岩及玄武岩,辉绿岩侵入青白口系而被南华系超覆,玄武岩发育在南华系下部。初步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辉绿岩及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解背景,来自EMI型地幔源区。结合对本区格林威尔期造山... 塔里木西南缘(西昆仑北带)发育新元古代辉绿岩及玄武岩,辉绿岩侵入青白口系而被南华系超覆,玄武岩发育在南华系下部。初步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辉绿岩及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解背景,来自EMI型地幔源区。结合对本区格林威尔期造山事件的确定以及新元古代815Ma左右的A型片麻状花岗岩的发现,表明新元古代玄武岩喷发、辉绿岩岩墙侵入等是古塔里木板块作为Rodinia超大陆的一员在新元古代发生裂解的岩浆事件,我们推测超大陆裂解与地幔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西南 新元古代玄武岩 新元古代辉绿岩 地球化学 超大陆裂解
下载PDF
川西峨边地区金口河辉绿岩脉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对Rodinia裂解的启示 被引量:22
4
作者 崔晓庄 江新胜 +6 位作者 王剑 卓皆文 熊国庆 陆俊泽 刘建辉 汪正江 邓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31-1141,共11页
川西金口河地区中元古代峨边群中发育大量基性侵入岩,其具体侵位时间对厘定峨边群的时限、研究扬子西缘前寒武纪构造属性具有重要意义。对峨边群枷担桥组层型剖面中一条辉绿岩脉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辉绿岩脉的锆石发... 川西金口河地区中元古代峨边群中发育大量基性侵入岩,其具体侵位时间对厘定峨边群的时限、研究扬子西缘前寒武纪构造属性具有重要意义。对峨边群枷担桥组层型剖面中一条辉绿岩脉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辉绿岩脉的锆石发育清楚且宽缓的内部环带结构,具有较高的Th/U比值,属典型基性岩浆成因的锆石,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13.4±8.2)Ma(MSWD=0.56),代表了该辉绿岩脉的侵位时间,也限定了峨边群枷担桥组的上限年龄。综合扬子西缘新元古代中期基性岩浆活动的最新同位素年龄,证实存在2个主要的活动期:830~800Ma和780~745Ma,且830~800Ma期间基性岩浆活动的峰值年龄为(821±2)Ma。这与前人总结的华南和澳大利亚同期基性岩浆活动的年龄分布特征完全一致,暗示川西金口河辉绿岩脉的形成可能与新元古代导致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幔柱幕式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脉 SHRIMP锆石U-PB年龄 扬子克拉通西缘 新元古代 rodinia裂解
下载PDF
Rodinia超大陆构造演化研究的新进展和主要目标 被引量:45
5
作者 徐备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9,共5页
概略评述了 1997年以来国际上有关 Rodinia超大陆构造演化问题的研究成果 ,并提出今后工作的主要目标。 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造山发生在 130 0~ 10 0 0 Ma,基本形式表现为早期弧—陆碰撞和晚期陆—陆碰撞 ,并在 10 0 0~ 90 0 Ma继以... 概略评述了 1997年以来国际上有关 Rodinia超大陆构造演化问题的研究成果 ,并提出今后工作的主要目标。 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造山发生在 130 0~ 10 0 0 Ma,基本形式表现为早期弧—陆碰撞和晚期陆—陆碰撞 ,并在 10 0 0~ 90 0 Ma继以伸展作用。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发生于 830 Ma之后 ,但其过程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一性。地幔柱可能是导致超大陆裂解的主要机制 ,“大火成岩省”是表明地幔柱发育的关键性标志。已经初步证实裂解过程影响地球大气圈和水圈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进而改变晚前寒武纪的全球气候 ,控制生物圈的兴衰和岩石圈表层的碳酸盐、铁、锰和磷等沉积。这些现象可用“雪球化地球”( SnowballEar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dinia超大陆 新元古代 雪球化地球 超大陆 聚合 裂解 地幔柱 聚合 裂解机制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来自贺兰山北段小松山地区辉长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及Hf同位素的新证据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强 曾佐勋 +2 位作者 李天斌 王成 刘更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5-1086,共12页
华北克拉通西缘贺兰山北段小松山地区辉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的侵位结晶年龄为835.5±5.3Ma,即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属于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总体上略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 华北克拉通西缘贺兰山北段小松山地区辉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的侵位结晶年龄为835.5±5.3Ma,即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属于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总体上略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La,略亏损高场强元素Th、Nb、Zr、Hf等;具有较高的εHf(t)值(5.83~7.87),其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075~1155Ma,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176~1289Ma。综合研究发现,辉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中元古代富集型地幔,形成于华北陆块西缘的板内伸展环境,说明华北陆块响应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也是Rodinia超大陆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U-Pb年龄 元素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rodinia裂解 华北陆块 新元古代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东部微陆块在Columbia—Rodinia超大陆演化中的岩浆—沉积记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志伟 刘振宇 +7 位作者 杨振宁 张立杨 王智慧 徐备 李灿清 孙瑜欣 徐引 朱泰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15-2140,共26页
中亚造山带东部分布有多个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微陆块(额尔古纳、兴安、松嫩和佳木斯地块),其上存在大量元古宙地质记录,包括2.5~2.4 Ga、1.8 Ga、1.5~1.4 Ga、0.9~0.6 Ga岩浆事件和中—新元古代沉积序列,它们是回答微陆块与Columbia和Ro... 中亚造山带东部分布有多个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微陆块(额尔古纳、兴安、松嫩和佳木斯地块),其上存在大量元古宙地质记录,包括2.5~2.4 Ga、1.8 Ga、1.5~1.4 Ga、0.9~0.6 Ga岩浆事件和中—新元古代沉积序列,它们是回答微陆块与Columbia和Rodinia超大陆演化联系和地球中年期演化的关键对象。额尔古纳、兴安和松嫩地块发育相似的2.5~1.8 Ga基底岩石且其间缺少古老的蛇绿岩,它们可能构成了一个联合陆块,其陆核至少在2.7 Ga前已经形成,从华北克拉通北部裂解出去并在其周缘演化,2.5 Ga和1.8 Ga经历了洋陆俯冲作用,未参与克拉通化过程。1.87~1.80 Ga岩浆作用很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周缘俯冲作用于古老的微陆块之下的产物;兴安地块西部和白乃庙岛弧带1.45~1.32 Ga A型花岗岩—流纹岩组合及其向陆缘Hf同位素持续亏损的趋势与劳伦南部Granite—Rhyolite Province和波罗的克拉通西南Fennoscandia十分相似,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周缘俯冲后撤伸展的产物,俯冲后撤和陆下地幔上涌共同促进了Columbia超大陆的伸展和裂解。兴安地块西部发育岩石组合、碎屑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变化与格林威尔造山有关的同碰撞和碰撞后沉积序列相似的沉积地层,而且碎屑锆石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随时代的系统性变化也揭示了1.10~0.98 Ga地壳明显加厚,伴有大量古老地壳物质重熔,0.9~0.8 Ga地壳持续减薄,以古老地壳再造为主,这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阶段格林威尔造山(1080~980 Ma)及随后的垮塌伸展过程基本吻合。松嫩地块东北部954 Ma正长花岗岩很可能是松嫩与佳木斯地块陆—陆碰撞后阶段沉积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代表了Rodinia超大陆碰撞聚合在中亚造山带东部的响应。超大陆周缘前进式俯冲引发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兴安—额尔古纳联合陆块在954 Ma前碰撞拼贴,同时在外缘的佳木斯地块上产生953~939 Ma中钾—高钾钙碱性基性—中性—酸性岩组合,920~880 Ma在各地块上广泛发育中酸性钙碱性岩浆作用。从850 Ma开始,后撤式俯冲导致大量高温的钙碱性酸性岩、双峰式岩浆岩组合产出于松嫩和额尔古纳地块上,直至777 Ma和697 Ma之前开始不断裂解产生古牡丹江洋和古新林洋,而且790~560 Ma期间在额尔古纳地块西北缘、松嫩地块东缘均发育被动大陆边缘沉积,记录了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伸展—裂解过程。另外,中亚造山带东部乃至全球其他块体上大量1.5~1.3 Ga和1.0~0.7 Ga与超大陆聚合、伸展—裂解有关的“低谷期”地质记录被不断发掘出来,暗示了地球中年期并不是前人认为的构造宁静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东部 微陆块 地球中年期 元古宙 Columbia—rodinia超大陆 聚合和裂解
下载PDF
徐宿地区震旦纪地质事件及其成因讨论 被引量:31
8
作者 潘国强 刘家润 +4 位作者 孔庆友 吴俊奇 张庆龙 曾家湖 刘道忠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66-575,共10页
徐宿地区震旦系为陆表浅海沉积 ,沉积相以碳酸盐台地相为主。在潮上 -潮下低能沉积中 ,常间有阵发性高能沉积 ,并伴生有异常沉积构造。这些异常沉积构造及同生阶梯状小断裂多为古地震遗迹 ,据此可识别出五个古地震遗迹密集分布层段。在... 徐宿地区震旦系为陆表浅海沉积 ,沉积相以碳酸盐台地相为主。在潮上 -潮下低能沉积中 ,常间有阵发性高能沉积 ,并伴生有异常沉积构造。这些异常沉积构造及同生阶梯状小断裂多为古地震遗迹 ,据此可识别出五个古地震遗迹密集分布层段。在研究区至少有两次浅成 超浅成基性岩浆侵入活动 ,分别发生在早震旦世和晚震旦世。地震事件、岩浆侵入事件与海平面升降有成因联系。研究表明 ,研究区震旦纪地质事件受控于伸展构造 ,地质事件发生于 738.6~ 60 4Ma之间。这一时限与中 -新元古代超大陆Rodinia在 780~ 60 0Ma逐步裂解的时间是一致的 ,因而徐宿地区震旦纪地质事件的起因可能与Rodinia的裂解过程有关。由“古郯庐裂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浆侵入 古地震 rodinia裂解 震旦纪 成因
下载PDF
上扬子E-C转换期古地理格局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16
9
作者 侯明才 邢凤存 +4 位作者 徐胜林 林良彪 刘欣春 熊富浩 黄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2-917,共16页
E-C转换时期上扬子陆块边缘呈现明显的台—棚格局,发育有广元—绵阳—磨溪、城口、峨边、彭水老厂坪和毕节等陆棚。整体呈近南北向展布,向边缘的开阔海开口,呈喇叭状。其中以广元—绵阳—大磨溪为最大,长约200 km,最宽处大于100km,最窄... E-C转换时期上扬子陆块边缘呈现明显的台—棚格局,发育有广元—绵阳—磨溪、城口、峨边、彭水老厂坪和毕节等陆棚。整体呈近南北向展布,向边缘的开阔海开口,呈喇叭状。其中以广元—绵阳—大磨溪为最大,长约200 km,最宽处大于100km,最窄处30 km,面积约5.4×104km2。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上震旦统灯影组三段—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从初始出现到最后消亡,经历了约110 Ma。台地上为碳酸盐岩沉积,深水陆棚相区内发育麦地坪+筇竹寺+沧浪铺黑色含磷硅质岩、硅质白云岩,夹有胶磷矿条带(资4井),环陆棚的外缘发育碳酸盐岩颗粒滩。川西—川北沿龙门山—米仓山一线密集分布的800~760 Ma左右的岩浆岩及其Hf同位素值指示了伴随Rodinia大陆裂解,在上扬子的西部和北部边缘发育了以荥经、宝兴为节点的三叉裂谷,向北东方向的一支大致沿松潘甘孜地块与扬子地块的边界裂开,裂开的深度已经达到了上地幔(陆间裂谷),向西北方向的原洋裂谷可能沿丹巴、小金—金川伸入古祁连海域。沿绵阳—广元、安康—平利、乐山—内江—女基井一线,有伸进上扬子台地内部的陆内裂谷发育。这些陆内裂谷控制了E-C转换时期上扬子西部和北部边缘台—棚分异格局。从Rodinia大陆裂解及其随后上扬子板块边缘的沉积格局看,大陆边缘的台—棚分异格局是超大陆的裂解的古地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格局 地球动力学 E-C转换期 rodinia大陆裂解 上扬子地区
下载PDF
西昆仑北缘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40
10
作者 张传林 杨淳 +4 位作者 沈加林 王爱国 赵宇 董永观 郭坤一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4,共6页
在西昆仑北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笔者等识别出大量不同时代的片麻状花岗岩,其中包括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获得最新的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SHRIMP年龄为815±57Ma,片麻状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反映它们形成于裂解构造... 在西昆仑北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笔者等识别出大量不同时代的片麻状花岗岩,其中包括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获得最新的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SHRIMP年龄为815±57Ma,片麻状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反映它们形成于裂解构造背景,结合对区域上新元古代地层及中元古代末期构造事件的研究,笔者认为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反映了古塔里木板块作为Rodinia超大陆一员发生裂解的时间,这对研究古塔里木板块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位置及中国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状花岗岩 新元古代 裂解构造 古塔里木板块 rodinia超大陆 成岩时代 锆石 SHRIMP年龄
下载PDF
南苏鲁造山带毛北超高压变质岩体的成因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泽明 沈昆 +3 位作者 刘勇胜 游振东 石超 王金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095-3115,共21页
毛北超高压变质岩体位于苏鲁造山带南部,是由石榴石橄榄岩、榴辉岩、硬玉石英岩和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组成的层状岩体。富金红石榴辉岩和富钛铁矿榴辉岩在岩体中呈连续的层状产出,总厚度达200m,深度>700m,构成了一个大型的钛矿... 毛北超高压变质岩体位于苏鲁造山带南部,是由石榴石橄榄岩、榴辉岩、硬玉石英岩和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组成的层状岩体。富金红石榴辉岩和富钛铁矿榴辉岩在岩体中呈连续的层状产出,总厚度达200m,深度>700m,构成了一个大型的钛矿床。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毛北岩体的原岩形成在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基性岩浆经历了强烈的分异结晶作用,形成了由橄榄辉长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组成的复杂层状侵入体,并在新元古代的全球冰期与高纬度大气降水发生强烈的水-岩交换作用。在印支期的大陆深俯冲过程中,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其峰期变质温度>800℃,压力>4.5GPa,富钛磁铁矿辉长岩转变成了富金红石榴辉岩,形成了超高压变质的钛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北岩体 超高压变质作用 大陆深俯冲 金红石矿 苏鲁造山带 Redinia超大陆裂解
下载PDF
新疆库鲁克塔格兴地Ⅳ号辉长-闪长岩体U-Pb锆石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秦切 郭瑞清 +2 位作者 张晓帆 展新忠 郭寅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240-248,共9页
兴地Ⅳ号辉长-闪长岩体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地区,兴地河基性-超基性岩带西端,岩体近椭圆形,北部侵人于花岗闪长岩体,部分侵入于早元古兴地塔格群角闪片岩和大理岩中,南部被第四系覆盖.文章对辉长-闪长岩体进行了全岩地球... 兴地Ⅳ号辉长-闪长岩体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地区,兴地河基性-超基性岩带西端,岩体近椭圆形,北部侵人于花岗闪长岩体,部分侵入于早元古兴地塔格群角闪片岩和大理岩中,南部被第四系覆盖.文章对辉长-闪长岩体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辉长-闪长岩属于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其源区是富集型大陆岩石圈地幔,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并遭受了地壳的混染.闪长岩锆石的LA-ICPMSU-Pb年龄为737.8±6.4Ma,与库鲁克塔格地区基性杂岩、基性岩墙、双峰式火山岩和碱性花岗岩共生,产于板内裂谷环境,是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作用的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闪长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新元古代 rodinia超大陆裂解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定年 被引量:7
13
作者 肖爱芳 黎敦朋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87-94,共8页
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发现多个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岩体表现为高S i、A l、N a,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Z r、H f、T i,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P、N i、C r,地球化学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通过锆石SHR IM P U-Pb测... 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发现多个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岩体表现为高S i、A l、N a,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Z r、H f、T i,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P、N i、C r,地球化学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通过锆石SHR IM P U-Pb测年,获得3组年龄:第一组年龄,T=(1 970±47)M a(n=4,M SW D=2.4),代表岩浆捕获的继承锆石年龄;第二组年龄,T=(764±33)M a(n=4,M SW D=2.50),代表岩浆结晶年龄;第三组年龄,T=(424±16)M a(n=6,M SW D=1.03),代表加里东期构造事件年龄。T=(764±33)M a的锆石年龄可能是塔里木地块在新元古代末期R od in ia超大陆裂解岩浆活动的记录,对约束该区地层时代、研究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片麻状花岗岩 rodinia超大陆裂解 塔里木西南缘
下载PDF
上扬子克拉通内新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4
作者 汪正江 王剑 +3 位作者 杨平 谢尚克 卓皆文 何江林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11,共11页
处于上扬子克拉通内的峨边牛郎坝黑云母花岗岩一直以来很少被人重视和研究,本文首次报道了该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牛郎坝花岗岩以高硅(SiO2>75%)、低钙(CaO=0.46~0.20%)、贫镁、富碱(Na2O+K2O=8.31~9.28%... 处于上扬子克拉通内的峨边牛郎坝黑云母花岗岩一直以来很少被人重视和研究,本文首次报道了该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牛郎坝花岗岩以高硅(SiO2>75%)、低钙(CaO=0.46~0.20%)、贫镁、富碱(Na2O+K2O=8.31~9.28%)、铝质(A/KNC=1.02~1.12)为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表现出强烈亏损Ba、Sr、Eu(δEu=0.05~0.08),富集Rb、Th、U。全岩样品的104*Ga/Al在2.6至2.9之间变化,高场强元素Zr、Y、Ga的含量较高,且没有明显的异常。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均表明牛郎坝花岗岩为铝质A2亚型花岗岩特征。其Y/Nb=5.0~5.9,Nb/Ta=4.4~5.0,表明岩浆源区受到较强的陆壳组分混染作用。该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为826±21.4Ma,与前人对扬子东南缘新元古代花岗岩的年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反映牛郎坝花岗岩也是该阶段泛扬子克拉通强烈岩浆活动的一部分。扬子克拉通内的牛郎坝A型花岗岩可能是新元古代中期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与地幔柱构造相关的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克拉通 新元古代 A型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SHRIMP锆石U-Pb测年 rodinia超大陆裂解
下载PDF
浙江道林山新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卢成忠 董传万 +2 位作者 顾明光 邢光福 周宇章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44-1051,共8页
道林山岩体侵入于元古宙火山岩和沉积岩中,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测定为814Ma和816Ma,形成于晋宁晚期。该岩体主要由钾长石、石英及少量斜长石、黑云母组成,为碱性长石花岗岩,氧化物平均值及NK/A比值与世界A型花岗岩相近,但与M型、S型和... 道林山岩体侵入于元古宙火山岩和沉积岩中,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测定为814Ma和816Ma,形成于晋宁晚期。该岩体主要由钾长石、石英及少量斜长石、黑云母组成,为碱性长石花岗岩,氧化物平均值及NK/A比值与世界A型花岗岩相近,但与M型、S型和I型花岗岩相比,则具有富硅碱而贫钙镁等特点;岩石准铝-过铝质,富含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FeO*/MgO比值大,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该岩体为后造山铝质A型花岗岩,是在晋宁晚期华夏、扬子两大陆块碰撞作用结束后的拉张环境中形成,是华南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岩石学记录,揭示了华南Rodinia超大陆裂解始于晋宁晚期(青白口纪),表明江山-绍兴断裂带在晋宁晚期即进入拉张裂解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rodinia超大陆裂解 晋宁晚期 浙江 道林山
下载PDF
天水地区李子园高压麻粒岩的发现:西秦岭晚泥盆纪造山的证据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立明 宋述光 +3 位作者 苏犁 李艳广 董金龙 李清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425-2440,共16页
西秦岭造山带北缘的天水李子园地区发现一套高压石榴石单辉麻粒岩,在变质的早古生代岛弧火山-沉积岩系中呈透镜状岩块产出。其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钛铁矿/榍石。利用地质温压计得到的温压条件为T=757~792℃、P... 西秦岭造山带北缘的天水李子园地区发现一套高压石榴石单辉麻粒岩,在变质的早古生代岛弧火山-沉积岩系中呈透镜状岩块产出。其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钛铁矿/榍石。利用地质温压计得到的温压条件为T=757~792℃、P=1.3~1.5GPa,达到中压相系的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条件。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锆石变质增生边的谐和年龄为384±1.6Ma,表明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为中-晚泥盆世。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这一期变质作用要晚于北秦岭造山带中普遍记录的中低压麻粒岩-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可能与商丹洋闭合之后碰撞造山阶段的地壳加厚过程有关。岩浆锆石核部的谐和年龄为796±2.2Ma,代表石榴石单辉麻粒岩的原岩形成年代。其锆石核部的Hf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对应的εHf(t)值为-7.3^+13.2,显示出不同源区岩浆混合的特征或者陆壳混染。高压麻粒岩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同样显示其经历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结合原岩的形成时代、区域上与裂解相关的岩浆作用和构造背景,我们认为原岩可能是造山带垮塌伸展阶段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可能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造山带 麻粒岩 商丹洋 rodinia裂解
下载PDF
Neoproterozoic Mafic Dykes and Basalts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arim,Northwest China:Age,Geochemistry and Geodynam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26
17
作者 ZHANG Chuanhn YANG Dongsheng +2 位作者 WANG Hongyan DONG Yongguan YE Haim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549-562,共14页
Neoproterozoic rifting-related mafic igneous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both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argins of the Tarim Block,NW China.Here we report the geochronology and systematic whole-rock geochemistry o... Neoproterozoic rifting-related mafic igneous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both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argins of the Tarim Block,NW China.Here we report the geochronology and systematic whole-rock geochemistry of the Neoproterozoic mafic dykes and basalts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arim.Our zircon U-Pb age,in combination with stratigraphic constraint on their emplacement ages,indicates that the mafic dykes were crystallized at ca.802 Ma,and the basalt, possibly coeval with the ca.740 Ma volcanic rocks in Quruqtagh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arim. Elemental and Nd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the mafic dykes and basalts suggest that their primitive magma was derived from asthenospheric mantle(OIB-like) and lithospheric mantle respectively,with variable assimilation of crustal materials.Integrating the data suppli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nd that reported previously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arim,we recognize two types of mantle sources of the Neoproterozoic mafic igneous rocks in Tarim,namely the matasomatized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SCLM) in the northern margin and the long-term enriched lithospheric mantle and asthenospheric mantle in the southern margin.A comprehensive synthesis of the Neoproterozoic igneous rocks throughout the Tarim Block led to the recognition of two major episodes of Neoproterozoic igneous activities at ca.820-800 Ma and ca.780-740 Ma,respectively.These two episodes of igneous activities were concurrent with those in many other Rodinian continents and were most likely related to mantle plume activities during the break-up of the Rodi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proterozoic marie dyke swarm and basalts TARIM breakup of the rodinia
下载PDF
杭州南部新元古代双峰式火山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卢成忠 顾明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65-571,共7页
杭州南部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上墅组火山岩,由基性岩和酸性岩组成,缺乏SiO2在57×10-2~68×10-2的中性及中酸性成分,构成一套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基性火山岩与酸性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表明酸性火山岩并不... 杭州南部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上墅组火山岩,由基性岩和酸性岩组成,缺乏SiO2在57×10-2~68×10-2的中性及中酸性成分,构成一套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基性火山岩与酸性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表明酸性火山岩并不是由基性岩浆分离结晶产生,而是分别由不同的源区熔融形成,基性火山岩起源于亏损程度较低的地幔或来源于亏损地幔的岩浆受到陆壳物质的混染,酸性火山岩主要由上地壳经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而形成,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陆内至陆缘张裂环境。上墅组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是华南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岩石学记录,揭示了华南Rodinia超大陆裂解始于青白口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双峰式火山岩 上墅组 构造环境 rodinia超大陆裂解 杭州南部
下载PDF
梵净山区新元古界下部喀斯特不整合的确认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慧 陈明华 +2 位作者 彭成龙 蒋开源 于宁 《贵州地质》 2005年第4期221-223,228,共4页
本文描述了梵净山区新元古界下部乌叶组与甲路组之间的喀斯特不整合的空间分布、地质特征,从而进一步确认了它的存在;指出该不整合是格林威尔碰撞造山之后强烈隆升的产物,代表了Rod 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裂解前地壳经历的隆起并遭受剥... 本文描述了梵净山区新元古界下部乌叶组与甲路组之间的喀斯特不整合的空间分布、地质特征,从而进一步确认了它的存在;指出该不整合是格林威尔碰撞造山之后强烈隆升的产物,代表了Rod 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裂解前地壳经历的隆起并遭受剥蚀侵蚀的历程,从而对研究该时期地层的空间变异、沉积环境,特别是探讨Rod inia超大陆岩相演化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不整合 新元古界下部 裂前隆起 rodinia超大陆 梵净山 贵州
下载PDF
新疆中天山艾尔宾山新元古代侵入岩浆活动及构造意义
20
作者 李平 穆利修 +4 位作者 赵同阳 王哲 黄剑 屈涛 凤骏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64-372,共9页
新疆巴音布鲁克艾尔宾山地区主要出露华力西期花岗质侵入体及晚古生代地层,原大地构造属性为艾尔宾山碳酸盐岩台地。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艾尔宾山地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正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802.0±... 新疆巴音布鲁克艾尔宾山地区主要出露华力西期花岗质侵入体及晚古生代地层,原大地构造属性为艾尔宾山碳酸盐岩台地。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艾尔宾山地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正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802.0±5.2)Ma和(803.2±9.3)Ma,成岩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经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与区域对比分析认为,该期侵入岩由下-中地壳角闪岩相发生部分熔融派生形成,热源由罗丁尼亚大陆裂解伴随的地幔柱活动产生的幔源岩浆提供,物质来源为早期哥伦比亚超级大陆碰撞聚合及罗丁尼亚大陆聚合形成的壳源物质。结合最新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将原中天山南缘断裂由艾尔宾山北坡移至艾尔宾山南坡,大地构造属性为中天山多期复合岩浆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南缘断裂 艾尔宾山 巴音布鲁克 新元古代 罗丁尼亚大陆裂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