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虚诵古:早期《书》类文献之流播
1
作者 赵培 《北方论丛》 2023年第3期25-34,共10页
唐叔虞就封之处为故唐尧和禹夏之虚,其地在晋南之翼城。出土及传世《夏书》篇章中,多见晋文化留痕,显示出早期《书》篇流传过程中的“夏虚诵古”特征。就《甘誓》而论,除了殷商之时已写定篇章,流传至春秋时晋国而被改移修饰外;亦有可能... 唐叔虞就封之处为故唐尧和禹夏之虚,其地在晋南之翼城。出土及传世《夏书》篇章中,多见晋文化留痕,显示出早期《书》篇流传过程中的“夏虚诵古”特征。就《甘誓》而论,除了殷商之时已写定篇章,流传至春秋时晋国而被改移修饰外;亦有可能,今传《甘誓》为夏虚一直口传之篇章,至战国时始形诸文字,因为口传方式的不稳定性,使得传承者自动将其“六人”改为“六卿”,《甘誓》篇遂成今日面貌。相较而言,在改换之处上,《明鬼下》所引之篇具更多商周写定文本的痕迹。《厚父》篇属于《夏书》,观此篇亦可见出夏代口传文献之代代相传;其文体特征近同周初文献,则提醒我们此篇写定时间或在周初,抑或是经过周初之转写。《书》篇渊源甚早,且其流传同夏虚所在关系密切;《书》类文献的区域性传播,提醒我们早期可能存在一种《夏书》《商书》《周书》分编的文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虚诵古 《尚书》 《甘誓》 《厚父》 晋南
下载PDF
录尚书事与蜀汉政局 被引量:4
2
作者 把梦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96,共5页
创始于东汉章帝时的录尚书事制度,到汉魏之际逐渐成为曹操等权臣秉政专权的有力凭借;而与曹操具备相似政治优势的诸葛亮在蜀汉亦借任录尚书事,成为蜀汉政权事实上的权臣。刘备生前虽重视尚书台建设,使之与录尚书事构成互相制衡的局面,... 创始于东汉章帝时的录尚书事制度,到汉魏之际逐渐成为曹操等权臣秉政专权的有力凭借;而与曹操具备相似政治优势的诸葛亮在蜀汉亦借任录尚书事,成为蜀汉政权事实上的权臣。刘备生前虽重视尚书台建设,使之与录尚书事构成互相制衡的局面,以维护日后刘禅的地位,但作为尚书令的法正、刘巴、李严等人均因各种原因未能对诸葛亮构成牵制,尚书台也被诸葛亮控制。诸葛亮去世后,先后继任录尚书事的蒋琬、费祎等人维持了尚书台从属于权臣势力的平衡局面,而后主则试图借助尚书台势力再次对抗诸葛系权臣。因此,可以认为录尚书事与尚书台的反复较量也贯穿了蜀汉政治史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录尚书事 诸葛亮 权臣政治 尚书权力
下载PDF
《逸周书·世俘》所见周初方国地理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书灿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52-55,共4页
《逸周书·世俘》所载周初征伐方国地理问题,学术界历来存在不少争议。根据周初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分析,越戏方、陈、卫、磿、宣方、蜀、厉等均未超出今河南省范围,其中多数处于殷商王朝王畿一带。
关键词 《逸周书》 《世俘》 方国 商畿
下载PDF
王鸣盛历史地理考证的理性探求 被引量:1
4
作者 施建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1-125,134,共6页
清乾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王鸣盛的历史地理考证成就卓著 ,方法精当 ,既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导下的细密考证 ,更有综合、归纳、概括和提高的分析研究。尤其可贵的是王鸣盛把历史地理的考证与总结历史上的治乱兴衰结合起来 ,故此重视研究地... 清乾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王鸣盛的历史地理考证成就卓著 ,方法精当 ,既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导下的细密考证 ,更有综合、归纳、概括和提高的分析研究。尤其可贵的是王鸣盛把历史地理的考证与总结历史上的治乱兴衰结合起来 ,故此重视研究地理条件在王朝盛衰中所起的作用 ,研究人地辩证关系与王朝之兴亡、都城迁徙与中国历史大势之变迁等问题。以上诸项 ,充分体现了他经世致用的治史旨趣和理性探求精神 ,迄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上的启迪意义 ,值得我们珍视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 《蛾术编》 历史地理考证
下载PDF
陈寿祺生平及著述考 被引量:2
5
作者 谷颖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3-66,共4页
陈寿祺是清嘉道年间的代表学者,学通汉、宋,世称“通儒”,因其早年学历、交游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其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辑佚方面尤为突出。考证陈寿祺生平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学风衍变的基本过程,并且简略地考释了《尚书大... 陈寿祺是清嘉道年间的代表学者,学通汉、宋,世称“通儒”,因其早年学历、交游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其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辑佚方面尤为突出。考证陈寿祺生平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学风衍变的基本过程,并且简略地考释了《尚书大传》、《五经异义》、《三家诗遗说考》等其在辑佚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寿祺 清代汉学 辑佚 《尚书大传》 《五经异义》 《三家诗遗说考》 生平 著述 学术成就 嘉道年间 考证 治学态度
下载PDF
《颜氏字样》与唐代的字样学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孟晋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95-200,共6页
本文考证英藏敦煌文献斯388《正名要录》的作者为唐初郎知年,同卷所载字样书残卷为经郎知年修订过的《颜氏字样》,进而考察总结出当年《颜氏字样》的面貌。结合《颜氏字样》和《正名要录》材料,探讨了郎知年的主张和贡献,描绘了唐代字... 本文考证英藏敦煌文献斯388《正名要录》的作者为唐初郎知年,同卷所载字样书残卷为经郎知年修订过的《颜氏字样》,进而考察总结出当年《颜氏字样》的面貌。结合《颜氏字样》和《正名要录》材料,探讨了郎知年的主张和贡献,描绘了唐代字样学的兴起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字样》 《正名要录》 《群书新定字样》 《干禄字书》 字样学
下载PDF
龙川胡氏奕世尚书坊的力学模型和力学分析
7
作者 谢芝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1-45,共5页
在实地测量数据的基础上 ,采用力学建模法分析了皖南绩溪明朝龙川胡氏奕世尚书坊为何数百年垂直不倾 ?能在历年洪水、地震中抗倾覆 ,抗地震 ,石牌坊的承载能力 ,石牌坊结构中的主要构件石柱的稳定性及稳定系数等力学问题 ,揭示了力学在... 在实地测量数据的基础上 ,采用力学建模法分析了皖南绩溪明朝龙川胡氏奕世尚书坊为何数百年垂直不倾 ?能在历年洪水、地震中抗倾覆 ,抗地震 ,石牌坊的承载能力 ,石牌坊结构中的主要构件石柱的稳定性及稳定系数等力学问题 ,揭示了力学在古建筑中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奕世尚书坊 力学模型 抗倾覆 稳定系数 长细比 龙川胡氏 力学分析 承载能力
下载PDF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与傅干《注坡词》
8
作者 赵晓兰 佟博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22-130,共9页
傅干《注坡词》是苏轼词最早的笺注本,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除对其大量采录外,还作了必要的增补和订正,但也有漏收及沿袭讹误之处。它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作者不易,笺释家尤难"之说,也警示我们在古籍整理中必须确保严谨、审... 傅干《注坡词》是苏轼词最早的笺注本,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除对其大量采录外,还作了必要的增补和订正,但也有漏收及沿袭讹误之处。它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作者不易,笺释家尤难"之说,也警示我们在古籍整理中必须确保严谨、审慎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龙榆生 《东坡乐府笺》 《注坡词》 《注坡词考辨》 傅干
下载PDF
《尚书·甘誓》并非“连坐”制度之源 被引量:2
9
作者 龙安生 《韶关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2-25,共4页
从“连坐”的概念、有关史实、语言文字、历史背景、中国法制史以及法理等方面分析“予则孥戮汝”中“孥戮”二字的含义 ,从而提出 :《尚书·甘誓》不是“连坐”
关键词 中国法制史 《尚书·甘誓》 连坐 “连坐”制度
下载PDF
丁若镛考辨古文《尚书》的基本理路——《梅氏书平》的逻辑基点
10
作者 崔冠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2,共5页
朝鲜学者丁若镛所撰《梅氏书平》一书是专门考辨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真伪问题的一部力作,在古文《尚书》考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丁若镛书中首先确立了考辨古文《尚书》的逻辑基点,即重新考证历史上的孔壁古文《尚书》,然后以此... 朝鲜学者丁若镛所撰《梅氏书平》一书是专门考辨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真伪问题的一部力作,在古文《尚书》考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丁若镛书中首先确立了考辨古文《尚书》的逻辑基点,即重新考证历史上的孔壁古文《尚书》,然后以此逻辑基点来平议东晋梅赜所献二十五篇古文《尚书》的真伪。通过二者的对比研究,丁若镛发现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与孔壁古文《尚书》不仅篇数、篇名不符,而且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亦有出入。丁若镛由此推论,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并非孔壁古文《尚书》。这是丁若镛考辨古文《尚书》的基本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氏书平 古文尚书 逻辑基点
下载PDF
《尚书》中“誓”对汉魏檄文的影响
11
作者 王楠 任竞泽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4,43,共5页
《尚书》六体之一的“誓”产生于先秦时期,是君主在战前的动员之辞。檄文是古代的实用文体之一,直接用于政治与军事活动,汉魏时期檄文文体基本定型。汉魏檄文在体制、语体、体式以及体性4个方面都与《尚书》中的“誓”存在诸多相近之处... 《尚书》六体之一的“誓”产生于先秦时期,是君主在战前的动员之辞。檄文是古代的实用文体之一,直接用于政治与军事活动,汉魏时期檄文文体基本定型。汉魏檄文在体制、语体、体式以及体性4个方面都与《尚书》中的“誓”存在诸多相近之处,《尚书》“誓”对汉魏檄文确存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誓” 檄文 文体
下载PDF
李绰《尚书故实》考述
12
作者 李辉 《晋图学刊》 2021年第4期75-79,共5页
《尚书故实》是唐代杂俎体著作,篇幅短小,文字精炼,内容来源于宾护张尚书的掌故,多为杂记近事,间有神异怪诞之语,但多数记载都翔实可信。从这些小故事中反映的是前朝的政治事务、人际关系、社会风尚及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对研究历史、... 《尚书故实》是唐代杂俎体著作,篇幅短小,文字精炼,内容来源于宾护张尚书的掌故,多为杂记近事,间有神异怪诞之语,但多数记载都翔实可信。从这些小故事中反映的是前朝的政治事务、人际关系、社会风尚及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对研究历史、文学及社会现状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本文从李绰的生平仕履及《尚书故实》的成书体例、版本流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此书大抵是唐宋史传以外,看前朝轶人轶事最多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绰 尚书故实 体例内容研究 版本价值
下载PDF
章学诚与《史籍考》编纂新论
13
作者 李金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3-192,共10页
《史籍考》作为一部大型史学目录著述,其编纂从发端至手稿最终毁殁,许多官员及士人参与其中。章学诚是《史籍考》编纂的最初提出者与设计者,署名周震荣的《上李观察书》对《史籍考》编纂内容与体例的陈述,乃是章学诚校雠学理论的集中体... 《史籍考》作为一部大型史学目录著述,其编纂从发端至手稿最终毁殁,许多官员及士人参与其中。章学诚是《史籍考》编纂的最初提出者与设计者,署名周震荣的《上李观察书》对《史籍考》编纂内容与体例的陈述,乃是章学诚校雠学理论的集中体现,展现出章氏学术视野的高远及其目录学理论体系的融通,对章学诚在《史籍考》编纂中的作用需要重新评估。作为《史籍考》编纂体例的总设计师,章学诚虽然最终未能完成该著,但在编纂该著的过程中,其史学理论不断成熟,史学成果不断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史籍考》 《上李观察书》
原文传递
张衡仕职考辨
14
作者 吴从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1-47,共7页
张衡《大司农鲍德诔》以及大将军邓骘"累召"等表明,鲍德当于安帝永初三年(109年)十一月继何熙之后为大司农,其为南阳太守时间为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至安帝永初三年(109年),张衡为鲍德主簿时间亦大体如此。《后汉书·律... 张衡《大司农鲍德诔》以及大将军邓骘"累召"等表明,鲍德当于安帝永初三年(109年)十一月继何熙之后为大司农,其为南阳太守时间为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至安帝永初三年(109年),张衡为鲍德主簿时间亦大体如此。《后汉书·律历志》所载张衡议历一事表明,安帝延光二年(123年)张衡已任尚书郎。据胡广《王隆汉官篇解诂叙》等材料推断,张衡于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左右由三署郎选试为尚书郎,后迁为尚书侍郎。张衡上书言朔方日食表明,其于安帝延光四年(125年)任太史令。制作候风地动铜仪表明,顺帝阳嘉元年(132年)张衡正任太史令。两次任太史令期间,张衡曾转任公车司马令多年。张衡于顺帝阳嘉四年(135年)由太史令迁为侍中,次年迁河间相。为相三年,征拜尚书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 仕职 主簿 尚书郎 太史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